红外块体测试

仪器信息网红外块体测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块体测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块体测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块体测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厂商

  • HT ITALIA来自于美丽的欧洲小镇——意大利法恩莎,公司自1983年成立以来,产品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欧元。并在2009年在中国广州建立办事处,负责中国地区的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HT ITALIA公司设立专业的研发团队,在1992年研制生产出HT2038,1999年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带电能质量分析仪功能的便携式多功能电气安全测试仪——GENUIS 5080,在2001推出具有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功能的多功能电气安全测试——GSC系列,刷新了便携式仪器的多功能之最。2007年HT公司开始涉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测试,以提供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现场测试仪表,HT可提供全面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测试仪表: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性能验证测试SOLAR300N,太阳能电池I-V特性曲线分析测试仪I-V400,离网太阳能光伏电站性能验证测试SOLAR I-V等。近年来,HT公司又基于自身的设计现场测试理念,推出自主品牌的全新系列红外热像仪产品,以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HT品牌的红外热像仪家族包括:THT41/42/44的经济型系列,THT49的专业级红外热像仪和THT50专家型红外热像仪。现在HT公司拥有:红外热成像仪,电气安全测试仪(含: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漏电保护开关-RCD测试仪,耐压测试仪和多功能电气安全测试仪)、电能质量分析仪、通用测试仪表(含:数字万用表,数字电流钳表,红外测温仪,数字测温仪,数字噪声计,激光测距仪等)、GEF专业绝缘工具(含:绝缘镙丝批,各种绝缘剪钳,各种型号的工具套包,工具箱等)等系列产品。
    留言咨询
  • 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中国广州的民营红外热像仪跨国企业,公司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分别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是中国红外热像仪制造的龙头企业。 飒特企业目前生产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超过11个类别,35种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军事、警务、钢铁石化、水泥、电子制造业、电信、轨道交通、建筑、消防、教育以及医疗行业的发热人群筛查及人体测温等等。只要涉及到测温的领域(尤其是非接触性的状态检测),红外热像仪都能大展身手。 飒特企业是GB/T 1987-2005《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是中国红外成像技术的领跑者。公司拥有30几项的国内外专利和独立的知识产权,系列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环保局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 飒特企业所制造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中东、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海内外用户一致的肯定与好评! 而今,飒特企业已经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名列前茅的民用红外热成像研发及生产企业,“飒特红外”已成为了国际著名的红外热像仪品牌。 请即拨打020-82227875飒特企业国内销售部。您的需求,正是飒特企业全力以赴的理由!
    留言咨询
  • 上海快灵生物2006年成立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了十万级净化的恒温恒湿车间和仪器、设备配置齐全的研发实验室。2007年公司通过验收,并于2008年底获ISO9001/13485质量认证体系通过。公司拥有一支结构配置合理的研发团队,同时与国外多家知名的免疫技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能迅速推出符合市场要求的系列产品。 快灵生物致力于为农牧业研发生产快速诊断试剂。现有产品涵盖宠物、畜禽、食品安全和人类医学等多个市场。快灵生物还组建了完整的基因工程蛋白制备和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发团队和体系,已经制备了多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基因工程蛋白用于抗体监测的免疫学诊断试剂研发生产,目前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快灵生物将提供动物重大疫病的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及胶体金试纸产品,给广大农牧客户一个全面的疫病诊断解决方案。 快灵生物目前研发了多种农业领域的快速诊断试剂产品,包括宠物/畜禽快速诊断试纸,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纸/ELISA。同时公司在人类医学领域开发了系列产品,承接国内外ODM订单,并把自有品牌产品“快灵”("QUICKING")推向国内国际市场。 经多年潜心研发,2013年4月快灵生物隆重推出防污染基因试纸卡检测盒。基因试纸卡能检测任何携带DNA/RNA遗传信息的物种,如转基因作物,食源性致病菌,种源基因(如掺假牛羊肉),生物遗传缺陷或功能基因,胚胎性别基因,当然在农牧业更主要的是对传染性疫病进行基因检测。2013年5月快灵生物独创了有别于LAMP的一步恒温基因扩增技术。本技术基于滚环扩增原理,恒温扩增30分钟即能出结果。实验结果已多次得到验证,具体实验条件优化中,发明专利已提交。该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引物介导环化的恒温核酸滚环扩增方法,即一种制备单链DNA链的两个引物相关序列末端连接成环且能至少以该两个引物直接启动恒温滚环扩增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在一种溶液体系中一次添加完全部试剂后恒温保持一定时间就能完成核酸扩增。
    留言咨询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仪器

  • 华中区销售工程师 周钟平电话:邮箱: 热电参数测试系统采用动态法(具有专利技术)和四线法分别测量样品的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 热电参数测试系统主要是用于测试块体热电材料,包括康铜、镍、钨等金属,Te、Bi2Te3、ZrNiSn、ZnAgSb、NiMoSb、SnTe、FeNbSb、CuGaTe2、GeTe、Ag1-xCuS、Cu2ZnSnSe4等半导体及化合物,以及聚苯胺、PEDOT等高分子聚合物。热电参数测试系统产品特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获得多项技术专利。采用动态法测量Seebeck系数,避免了传统静态测量法在温差测量方面的系统误差,测量更准确。热电偶不直接和样品接触,避免出现微型热电偶断裂失效的问题 。炉壳过温报警,自动断电保护。友好的软件界面,操作简单,实时显示采集数据、测试状态和结果,采用智能化数据存储及处理算法。热电参数测试系统测试实例  1、康铜样品三次测试数据与美国AIP标准数值对比  2、Namicro-3L、ZEM-3对N型Bi2Te3测试结果对比  3、Namicro-3L、ZEM-3对P型Bi2Te3测试结果对比  4、Namicro-3L、ZEM-3对MgSi测试结果对比(太原理工提供样品)热电参数测试系统技术参数热电参数测试系统样品要求块体:具备平整上下端即可若样品表面有腐蚀或氧化等杂质层覆盖,需对样品表面抛光,使材料裸露出来,保证接触良好热电参数测试系统技术原理动态测量法测试过程中给试样两段施加一微小的连续变化的温差,测量样品两端热电势变化,温差?T和热电势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斜率即为seebeck系数。四探针法即四点接触法,电流的路径如右图所示,但测量电压使用的是另外两个接触点。相比二探针法,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有个非常大的优点:不需要校准;有时用其它方法测量电阻率时还用四探针法校准,因而测量精度更高。 热电参数测试系统采用动态法(具有专利技术)和四线法分别测量样品的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 热电参数测试系统主要是用于测试块体热电材料,包括康铜、镍、钨等金属,Te、Bi2Te3、ZrNiSn、ZnAgSb、NiMoSb、SnTe、FeNbSb、CuGaTe2、GeTe、Ag1-xCuS、Cu2ZnSnSe4等半导体及化合物,以及聚苯胺、PEDOT等高分子聚合物。
    留言咨询
  • LY-NDIR 非分散红外多组分气体测量光学模块(HC、CO、CO?)一、产品概述 本产品专为机动车排放气体分析仪器开发,同时测量HC、CO、CO2,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扩展测量N2O、SO2、NO、CH4及其他VOCs等具有红外特征吸收气体,测量范围从ppm至%级。二、原理特点: 模块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原理,由宽谱段红外辐射光源、气室、探测器和信号控制与处理电路等组成,通过探测气体吸收前后的光强衰减分析气体浓度。模块体积小巧,稳定性高,方便集成于各种气体分析仪。三、产品特点采用脉冲调制红外光源,无需机械斩光调制采用多通道热释电探测器,灵敏度更高采用恒温控制,稳定性更好采用自主开发算法,抗干扰能力更强机械结构可按需求定制量程可按需求定制。四、应用领域 固定污染源废气分析移动污染源排气分析
    留言咨询
  • 简介:MWQCL-4600-0500-M 系列激光模块是中红外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基于最先进的量子阱外延层生长技术,采用磷化铟为基底、高可靠性脊波导结构,法布里-珀罗腔型。能够输出4.6 微米波段的高功率激光,光束质量好。MWQCL-4600-0500-A 系列激光模块采用镀金紫铜外壳,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采用镀金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内涵10kΩ热敏电阻测试量子级联激光器芯片附近温度,为外围温控系统提供温度数据。MWQCL-4600-0500-A 系列激光模块采用的中红外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典型输出激光波长为4.6 微米,其输出激光谱线受注入电流影响,在较低工作电流下,其谱线宽度窄,可达到1nm,在满功率运行是其谱线宽度较宽,可达到50 nm。量子级联激光器输出激光由电源直接驱动,其输出功率可根据注入电流进行调节,调节范围0~100%。可配置脉冲电源实现输出激光的直接调制,实现调制频率范围1Hz ~10kHz。激光器的输出稳定性与供电电源和散热器密切相关。该系列量子级联激光器具有优秀的光束质量,其M2 值优于1.3,近单横模输出。MWQCL-4600-0500-A 系列激光模块体积小、重量轻。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集成到相应的设备中。该模块可集成可见光作为指示光,便于用户光路调试和科学实验。MWQCL-4600-0500-M 系列激光器可为红外激光对抗、生物显微镜、医学照明、材料分析等领域提供优质光源。光束质量M2 值是合适的激光功率下测量的,超过合适的输出功率下运行可能会引起光束质量下降。光斑尺寸是是从距离激光出光口1m 处测量的。指向误差指激光输出方向与窗口镜片的垂直度偏差。
    留言咨询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资讯

  • 红外沼气分析仪应用新趋势——模块化红外气体传感器
    本文介绍了检测沼气成分的五种主要方法:奥氏气体分析法、热催化燃烧检测法、热导元件检测法、气相色谱GC检测法、红外气体分析法,分析了这五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沼气服务体系中的适应性,并总结了目前最适宜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成分监测的分析方法是红外沼气成分分析技术。1、奥氏气体分析法 奥氏气体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式手动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溶液吸收法来测定CO、CO2和O2浓度,CH4和H2浓度则在爆炸燃烧法后用吸收法测定,剩余气体为N2。目前传统的奥氏气体分析方法在沼气成分检测中应用较少。针对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的特定应用,通常采用检测管法,该方法操作更简便,常用的检测管有H2S、O2、CO2、CO等,但没有直接测量CH4浓度的检测管,CH4浓度是通过计算所得,即100%-[ CO2 ]-[空气]-[H2S]-[ CO ]等,因此存在一定误差。 奥氏气体分析仪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维修容易等优点,常用于CO2、O2、CO、H2、烃类等气体浓度的测定,在实验室里应用广泛。但该仪器长期运行成本高,仅每年购买试剂和玻璃器皿至少要1万多元,且必须对气体进行人工取样,才可在实验室内进行分析,其中分析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态度”对分析的精确度也有着较大影响。同时奥氏气体分析仪只能对单一成分逐个进行检测分析,不具备多重输入和信号处理功能,分析费时,操作繁琐,响应速度慢,效率低,难以实时在线地分析现场工况,现逐渐被全自动分析仪器替代。2、热催化燃烧检测方法 热催化燃烧检测方法是利用两只热催化(黑白)元件——补偿元件和桥臂电阻构成惠斯顿电桥加一恒定电压,将铂丝加热到500℃,当遇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时,测量元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元件表面发生催化反应,使得温度升高,阻值增大,电桥输出不平衡,以此来测定甲烷浓度。该方法是检测甲烷泄漏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在我国煤矿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载体催化元件只能检测0~4%的甲烷浓度,当空气中甲烷浓度超过5%后,元件会发生“激活”现象,造成永久损坏。同时检测设备需要频繁标定,热催化元件的仪器使用寿命一般在1年内,精度较差(10%),而在高H2S条件下,易造成传感器中毒甚至报废,使用寿命大大缩短。3、热导元件检测方法 不同气体的导热系数存在差别,热导元件检测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特性,来测定气体的体积浓度。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和CO2 ,被测沼气的导热系数由CH4和CO2共同决定。对于彼此之间无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气体,其导热系数可近似地认为是各组分导热系数浓度的加权平均值。因此,根据沼气的导热系数与各组分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沼气多组分气体浓度的测定。 目前该检测方法已广泛应用在煤矿瓦斯抽排领域,也可用于沼气中甲烷浓度的测量。但该类型传感器使用寿命一般在2年左右,且该传感器对于低浓度测量,具有较大局限性,如无法测量浓度低于5%的甲烷浓度,如果用于甲烷的泄露报警将会造成较大误差。4、气相色谱GC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是利用气体物理吸附能力的差别,将采样的气体在色谱中分离然后,热导检测器通过热电阻与被测气体之间热交换和热平衡来实现其CH4、CO2、O2等气体浓度的检测,该检测方法分离效能高,对物理化学性能很接近的复杂混合物质都可以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灵敏度较高。气相色谱分析原理示意图 由于柱温与载气对分离结果的具有较大影响,其中柱温对分离结果的影响比载气的大,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除了要经常更换色谱柱外,还需要对色谱柱温和载气流速进行适度的调节,以免影响分离结果造成误差。同时色谱价格相对较贵,需要采样,不能实现在线分析。5、红外气体分析方法 当对应某一气体特征吸收波长的光波通过被测气体时,其强度将明显减弱,强度衰减程度与该气体浓度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遵守朗伯一比尔定律,也就是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红外气体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气体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十分普遍。由于该方法是采用物理原理,分析气体不与传感器发生反应,因此传感器使用寿命很长,该类型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测量沼气泄露的低浓度报警,也可以用于高浓度的沼气成分测量。 由上表可知,红外气体分析技术相较于奥氏、热催化、热导元件、气相色谱气体分析技术,具有响应时间快、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仪器操作方便等优势。但对国内用户而言,红外气体分析技术普遍存在NDIR传感器价格昂贵、维护困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四方仪器对NDIR传感器进行了升级,将红外传感器进行模块化设计,一个传感器对应检测一个气体组分,拆卸维护方便,使得仪器在体积、性能、维护、价格上具有以往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沼气分析仪(智能便携型)Gasboard-3200Plus,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红外传感器,可实现CO、CO2、CH4等多组分气体浓度的快速测量。同时其H2S、O2浓度测量可拓展,流速、流量可采集,体积轻量化,APP终端智能化等创新设计,弥补了沼气成分、流量一台仪器不可同时测量,长距离、大规模沼气项目监测设备不易携带,监测数据获取流程复杂等的不足,可广泛用于生物沼气、污水处理废气和垃圾填埋气体等沼气成分的可靠准确且经济有效的监测。在满足行业标准应用的同时,仪器测量组分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轻巧便携,实用性大大提高。模块化红外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6、结论 在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气体分析仪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选择配置时需要考虑仪器的使用寿命、功能、质量保障体系、实用性、性价比等因素。在奥氏吸收、热导元件、热催化、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的气体分析仪中,从寿命、功能、实用性等方面考虑,可优先选择红外方法的仪器;如果仅测量甲烷浓度或检测泄露,可以考虑基于热导和热催化原理的仪器;如果用于实验室定性与定量的精准测量,也可以考虑色谱分析方法。 但随着沼气生产和过程控制要求的逐渐提高,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升级的红外沼气分析仪将逐渐取代奥氏吸收、热导元件、热催化、气相色谱等气体成分检测技术,成为我国大中小型沼气工程沼气成分监测与工艺过程调控必不可少的气体成分监测设备。(来源:沼气圈)
  • 高载流子迁移率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
    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波段是两个重要的大气窗口。在该波段范围内,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表现出良好的光响应。此外,胶体量子点具有易于液相加工制备以及与硅基工艺兼容等优势,因此有望显著降低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成本。然而,目前胶体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在比探测率、响应度等核心性能方面与传统块体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有效地调控掺杂和迁移率等输运性质是提升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性能的关键。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光学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高载流子迁移率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薛晓梦,通讯作者为陈梦璐和郝群。在本项工作中,采用混相配体交换的方法将载流子迁移率提升,并且实现了N型、本征型、P型等多种掺杂类型的调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输运性质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与光导型探测器相比,光伏型探测器不需要额外施加偏置电压,没有散粒噪声,拥有更高的理论灵敏度,因此是本项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时,使用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本征型碲化汞量子点薄膜制备了短波及中波红外光伏型光电探测器。实验过程材料的合成:Te前驱体的制备在氮气环境下,称量1.276 g(1 mmol)碲颗粒置于玻璃瓶中,并加入10 ml的三正辛基膦(TOP)中,均匀搅拌至溶解,得到透明浅黄色的溶液,即为TOP Te溶液。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合成在氮气环境下,称量0.1088 g(0.4 mmol,氮气环境下储存)氯化汞粉末置于玻璃瓶中,并加入16 ml油胺(OAM),均匀搅拌并加热至氯化汞粉末全部溶解。本工作中合成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反应温度分别为65℃和95℃。使用移液枪取0.4 mL的TOP Te溶液,快速注入到溶于油胺的氯化汞溶液中,反应时间分别为4 min和6 min。反应结束后加入20 ml无水四氯乙烯(TCE)作为淬火溶液。碲化银纳米晶体颗粒的合成在氮气环境下,称量0.068 g(0.4 mmol)硝酸,并加入1 mL油酸(OA)和10 mL油胺(OAM)中,均匀搅拌30 min。溶解后,注入1 mL TOP,快速加热至160℃并持续30-45 min。然后向反应溶液中注入0.2 mL TOP Te(0.2 mmol),反应时间为10 min。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混相配体交换混相配体交换过程包括液相配体交换和固相配体交换。选择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DDAB)作为催化剂,将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溶在正己烷中,取4 ml混合溶液与160 μL β-巯基乙醇(β-ME)和8 mg DDAB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混合。之后向溶液中加入异丙醇(IPA)进行离心,倒掉上清液,将沉淀物重新溶解在60μL DMF中。固相配体交换是在制备量子点薄膜后,用1,2-乙二硫醇(EDT)、盐酸(HCL)和IPA(体积比为1:1:20)溶液对已成膜的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表面进行处理。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掺杂调控在调控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掺杂方面,Hg²⁺可以通过表面偶极子稳定量子点中的电子,所以选择汞盐(HgCl₂)来调控量子点的掺杂状态。在液相配体交换结束后,向溶于DMF的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溶液中加入10 mg HgCl₂得到本征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加入20 mg HgCl₂得到N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材料表征采用混相配体交换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载流子迁移率还可以通过表面偶极子调控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掺杂密度。液相配体交换前后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TEM图像如图1(a)所示,可以看到,进行液相配体交换后的碲化汞胶体量子点之间的间距明显减小,排列更加紧密。致密的排列可以提高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对光的吸收率。混相配体交换后的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吸收光谱如图1(b)所示,从图1(b)可以看出,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吸收峰分别为5250 cm⁻¹和2700 cm⁻¹。利用场效应晶体管(FET)对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迁移率和薄膜的掺杂状态进行测量,把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沉积在表面有一层薄的SiO₂作为绝缘层的Si基底上,基底两侧的金电极分别作为漏极和源极,Si作为栅极,器件结构如图1(c)所示。通过控制栅极的极性和电压大小,可以使场效应晶体管分别处于截止或导通状态。图1(d)是N型、本征型和P型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场效应晶体管转移曲线。利用FET传输曲线的斜率计算了载流子的迁移率μFET。图1 (a)混相配体交换前后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透射电镜图;(b)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吸收光谱;(c)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测量原理图;(d)在300K时N型、本征型和P型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场效应晶体管转移曲线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光伏型探测器不需要施加额外的偏置电压,没有散粒噪声,理论上会具有更好的性能,借鉴之前文献中的报告,器件结构设计为Al₂O₃/ITO/HgTe/Ag₂Te/Au,制备方法如下:第一步,在蓝宝石基底上磁控溅射沉积50 nm ITO,ITO的功函数在4.5~4.7 eV之间。第二步,制备约470 nm的本征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薄膜。第三步,取50 μL碲化银纳米晶体溶液以3000 r/min转速旋转30 s,然后用HgCl₂/MEOH(10 mmol/L)溶液静置10 s后以3000 r/min转速旋转30 s,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在这里,Ag⁺作为P型掺杂层,与本征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层形成P-I异质结。最后,将器件移至蒸发镀膜机中,在真空环境(5×10⁻⁴ Pa)下蒸镀50 nm Au作为顶层的电极。高迁移率光伏型探测器的结构图和横截面扫描电镜图如图2(a)所示。能级图如图2(b)所示。制备好的探测器的面积为0.2 mm × 0.2 mm。图2 (a)高迁移率碲化汞胶体量子点P-I异质结结构示意图及扫描电镜截面图 (b)碲化汞胶体量子点P-I异质结能带图。器件性能表征为了探究高载流子迁移率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光伏型探测器的光电特性,我们测试了器件的I-V曲线以及响应光谱。图3(a)和(b)分别是高迁移率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器件的I-V特性曲线,可以看到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探测器的开路电压分别为140 mV和80 mV,这表明PI结中形成了较强的内建电场。此外,在零偏置下,高迁移率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器件的光电流分别为0.27 μA和5.5 μA。图3(d)和(e)分别为1.9 μm(300 K) ~ 2.03 μm(80 K)的短波红外器件的响应光谱和3.5 μm(300 K) ~ 4.2 μm(80 K)的中波红外器件的响应光谱。比探测率D*和响应度R是表征光电探测器性能的重要参数。R是探测器的响应度,用来描述器件光电转换能力的物理量,即输出信号光电流与输入光信号功率之比。图3 (a)300 K时短波红外I-V曲线;(b)80 K时中波红外I-V曲线;(c)短波红外及中波红外器件的比探测率随温度的变化;(d)短波红外器件在80 K和300 K时的光谱响应;(e)中波红外器件在80 K和300 K时的光谱响应;(f)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器件的响应度随温度的变化。图3(e)和(f)给出了探测器的比探测率D*和响应度R随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到,短波红外器件在所有被测温度下,D*都可以达到1×10¹¹ Jones以上,中波红外器件在110 K下的D*达到了1.2×10¹¹ Jones。应用此外,本工作验证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量子点光电探测器在实际应用,如光谱仪和红外相机。光谱仪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4(a)所示,其内部主要是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图4(b)和(c)为使用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量子点器件探测时有样品和没有样品的光谱响应结果。图4(e)和图4(f)为样品在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波段的透过率曲线。对于短波红外波段,选择了CBZ、DDT、BA和TCE这四种样品,它们在可见光下都是透明的,肉眼无法进行区分,但在短波红外的光谱响应和透过率不同。对于中波红外波段,选择了PP和PVC这两个样品。在可见光下它们都是白色的塑料,但在中波红外光谱响应和透过率不同。图4(d)为自制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单点相机的扫描成像。,短波相机成像可以给出材质信息。中波红外相机成像则是反应热信息。以烙铁的中波红外成像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烙铁内部的温度分布。在可见光下,硅片呈现不透明的状态使用自制的短波红外相机成像后硅片呈现半透明的状态。图4 (a)利用高载流子迁移率探测器进行响应光谱测量的原理示意图;(b)和(c)分别是在有样品和没有样品两种模式下用自制探测器所探测到的光谱响应;(d)自制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单像素扫描成像结果图;(e)TCE、BA、DDT和CBZ在短波红外模式下的透光率,插图为四种样品的可见光图像;(f)PVC和PP在中波红外模式下的透光率,插图为两种样品的可见光图像。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混相配体交换的方法,将量子点薄膜中的载流子迁移率提升到了1 cm²/Vs,相较于之前的研究提升了2个量级。并且通过加入汞盐实现了对量子点薄膜的掺杂调控,分别实现了P型、本征型以及N型多种类型的量子点薄膜。同时,基于本征型高迁移率量子点制备了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波段的光伏型光电探测器。测试结果表明,提升量子点的输运性质,有效的提升了探测器的响应率、比探测率等核心性能,并且实现了光谱仪和红外相机等应用。本项工作促进了低成本、高性能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这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No.U22A2081、No.6210502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托举工程(No.YESS20210142)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No.Z211100002121069)的资助和支持。论文链接:https://link.cnki.net/urlid/31. 1 252.o4.20230925.0923.016
  • 科学家通过非接触式亚微米红外拉曼同步成像技术研究高内相乳液聚合演变过程
    在高内相乳液(HIPE)中,初始离散单元在聚合过程中或之后转变成由窗口高度互联聚合体的时间和方式,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作为油相的油包水高内相乳液,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体系。在诱导聚合过程中,以支化的聚乙烯亚胺(PEI)为亲水端和聚苯乙烯(PS)链作为疏水端。这类大孔表面活性剂可以在大剂量范围内稳定HIPE并导致不同的开孔多聚形态。然而由于受到表征技术的限制,原位探测上述过程详细的机理仍然较为困难。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研发的光学光热红外(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表面成像新技术可适用于液体环境测试,为探索polyHIPE的窗口形成机理提供了机会。光学光热红外技术通过探测红外光被吸收后所诱导的热响应信号来测试待测样品的红外振动峰,该技术有四大优势:使用可见光为检测光,可以将分辨率提高到 ~ 500 nm;非接触式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不依赖于红外光波长;不会产生弥散的伪影。有鉴于此,同济大学万德成教授课题组与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合作,利用基于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技术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图1),对polyHIPE的聚合体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成像分析,探究其演变过程及形成机理。图1. A) 3%表面活性剂用量诱导的polyHIPE选取区域的光学照片,B)相应的mIRage图(条件: 红色代表强烈的反应,绿色代表几乎没有反应,而黄色代表对1492 cm-1处的激光束的中等反应),C)插图为典型的选定区域附近的局部表面形貌(通过SEM),D) 插图为立方状样品的光学照片(?5×5×5 cm3)如图1B所示,PS对在1492 cm-1处激光束有红外响应,对新鲜的多聚体表面进行该波长激光扫描,发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区域1几乎没有PS信号,说明表面完全覆盖 PEI 大孔表面活性剂, 对其他组成不太敏感 , 区域3显示 一 个 强烈红外信号,对应 PS 块体人工样品处理后的横截面。区域2呈现出岛状的PS微区,点缀在大孔表面活性剂覆盖的表面。由此推断,PS微区可能起源于相分离诱导的大孔表面活性剂的析出。图2. 在1600 (绿色)和1492 cm-1(红色)激光束照射下的多聚体表面的mIRage 2D O-PTIR图像。B)一系列的FTIR光谱提取采样点(箭头尾)。每个采样点的高度比为1600/1492 cm-1,如(C)所示,相邻的采样点为250 nm进一步对区域2进行1600和1492 cm-1位置逐点热成像扫描得到二维图像(图2A),可以观察到一个不均匀的表面,表明发生了相分离。1600和1492 cm-1的波长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表示,PS对1600和1492 cm-1的激光束均有红外响应, PEI也对1600 cm-1的激光束有红外响。因此,如果表面仅仅是由PS决定的,那么1600和1492 cm-1的强度比应该不发生变化。1600/1492 cm-1红外强度比分布图(图2C)以及线性点提取红外光谱(图2B)都可以显示目标位置的表面化学成分,证实了相分离的发生。综上所示,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为polyHIPE表面相分离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有助于未来窗口的发展。 参考文献:[1]. C. H. Li, M. Jin, D.C. Wan, Evolution of a Radical-Triggered Polymerizing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 into an Open-Cellular Monolith, Macromol. Chem. Phys. 2019, 220, 1900216.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方案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资料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试剂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论坛

  • 请问个SEM测试块体表面颗粒大小问题

    我用sol-gel方法制备了不同颗粒大小的 La0.7Ca0.3MnO3块体样品。想用SEM来测定颗粒的大小。由于块体较小,无法做金相,请问将块体的表面直接用砂纸打磨平整,然后用酒精清洗干净,是否就可以用来测试?测试表面如何确定平均颗粒大小?SEM有自带的软件来分析吗(需要专门的软件吗?)? 我的样品的电阻在2 欧姆厘米左右, 请问需要进行导电处理吗?制备样品和测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非常着急,急切期待大家的帮助!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耗材

  • 红外激光显示卡
    红外(IR)激光探测卡(板)-红外光显示卡 红外激光探测卡(板)可将各种不可见近红外波段光束转换成可见光,能够有效实现对红外光束的探测、跟踪、校对、识别,可用于各类半导体激光器的近红外光探测、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光跟踪、YAG等大型激光器光束校对、光纤通信信号检测等领域。 红外检测板使用上转换发光材料制成,粒度在0.4&mu m~50&mu m的粉体或陶瓷、玻璃块体,使用0.3mW的红外光源即可起亮,有效光激发波段主要在700nm~10600nm,同一探测板可以识别不同波段的红外激光,发光强度与红外器件激发功率成一定的正比增长关系,产品有纸板、塑料、玻璃、金属、陶瓷等,其面积、形状、大小、颜色,特种功能可按用户要求订制,可加工研制特种红外激光发光材料.型号HCP-IR-1201HCP-SHG-0602L峰值波长(nm/颜色)绿色(545nm)@950~980nm,红色(670nm)@1500~1600nm,红色(650nm)@其它波长脉冲光,(需要峰值功率 10W )波段范围 (nm)800~1600nm, 优势波段950nm, 980nm, 1064nm, 1500nm800~1500nm材料PVC ISO card standard format with reflective/transmissive,(Two in one) basePVC ISO card standard format with reflective base显示区域 (mm)42x54mmx3,(一块反射,两块透射)20mmx20mm近似最小灵敏度 (室内光线)至少3800uW/cm^2,@ 1550nm0.1MW/cm^2近似最小灵敏度 (暗室)至少 67uW/cm^2,@ 1550nm18MW/cm^2中红外显示卡响应波长为1.5um到13.2um在暴露在中红外(MIR)光下时液晶薄膜会改变颜色有效区域:2.1英寸 x 1.25英寸(54.0毫米 x 31.8毫米)最小可探测光强:1550纳米波长时为0.3 W/cm2恢复时间:小于1秒该中红外观察卡会在红红外光照射下改变颜色。卡片上的探测区域是一层液晶层,印制在黑色的金属卡上。热致变色液晶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有机化学材料,具有扭转的螺旋分子结构。MIR光会改变探测区域的温度,从而导致其颜色发生改变。探测区域在25到30 ° C之间是绿色的,其它温度范围则是黑色或棕色。将该观察卡在桌面上轻敲几下,其颜色就会恢复到备用状态。响应波长为1.5微米到13.2微米。观察区域延伸至卡的边缘,从而在对准过程中便于使用,每张卡还带有两个十字刻线用于激光准直。请注意:卡片上的光斑尺寸会因为光束功率的不同而变化。下图说明了观察卡在最小可探测光功率密度为0.3 W/cm2和光功率密度为2.0 W/cm2时的光斑尺寸。这些图片上也可以观察到十字刻线。请参看下图标签了解关于光斑尺寸变化的更多细节。 在2.0 W/cm2光强下的?1.0英寸光斑在0.3 W/cm2光强下的?0.5英寸光斑
  • 红外液体池-可拆液体池HF-7
    仪器特点Features可拆式液体池是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专用附件,该液体池采用KBr作窗片,透过范围2.5μ-25μm,可进行0.05mm、0.1mm、0.25mm、0.5mm几种液体厚度的红外测量。操作说明Operating Instructions具体操作方法(必须在干燥的场合操作,如在带有除湿机的房间,或在工作台上放置一台红外线烤灯):1、先将带台阶的大插板平放在桌面上,大面朝下。放一片橡胶圈于孔中央对齐。2、放置一片窗片与铅片对齐。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拿以防手上水汽浸入窗片。3、选择您所需要厚度的铅片放于窗片上对齐,并把适量的无水测试样滴在窗片中央。4、盖上另一块窗片,再放上另一块铅片与之对齐。5、压上上方盖板,拧入四个螺钉(对角渐进拧入,不宜用力过大,液体基本不漏即可,以防压裂窗片)。6、分析完毕后,应及时拆开,用四氯化碳清洗残余的试样,并干燥后置入玻璃器中存放。7、再次使用前,若发现窗片的透明度较差,可用鹿皮吸附少许无水乙醇进行研磨后再使用。8、铅片:0.05mm一片,0.1mm 一片,0.25mm一片,0.5mm一片。注意事项Notes1、可拆式液体池装配时要非常小心,以免碰损窗片。2、所有部件均须使用较好的干燥剂,并保存在干燥容器中。
  • Imatest长波红外测试图
    大型测试卡尺寸:图卡测试区域高61cm、宽91.5cm,支持在室内以及环境恶劣的户外野外进行摄像头测试,因为图卡背面设计一个0.3厚的铝板。支持宽波段的红外波长:先进的红外线颜料与专门的搪瓷混合以提供LWIR所需的对比度。A modern test chart pattern designed for computer-based analysis delivers high-resolution slanted edges across the entire test chart, enabling variations in sharpness to be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measured across the full plane of the camera’s image sensor. The pattern also supports analysis of other key IR image quality factors, including noise and distortion.Proven software delivering trusted measurements. The IR software is built into Imatest’s Master Edition,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software for measuring digital image quality. IR-specific testing capabilities, such as the ability to process negative SFRplus images typically captured by LWIR cameras, are continuously being added.1、厂家货源正品官方直售,公司生产周期短,出厂严格检测,货品品质保障,可通过国家计量院计量。2、关于尺码机身和包装尺寸为手动测量,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不同的因素,会存在1cm误差,但是不用影响运输和使用。3、关于颜色本店产品都是实拍图片,但是由于不同显示器分辨不同以及色温和对比度差异有所不同。4、关于客服可以通过阿里旺旺随时联系我们,如果旺旺回复不及时,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 陈工:13310057372 (技术与销售一体,直达客户需求)5、关于售后我们将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包括15天退货,正品保证,交期保障等等。6、关于发货本店根据货物及客户需求,尽可能选择快捷方便的物流运输服务,一般情况发顺丰快递!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