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技术实验

仪器信息网红外技术实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技术实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技术实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技术实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厂商

  • 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中国广州的民营红外热像仪跨国企业,公司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分别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是中国红外热像仪制造的龙头企业。 飒特企业目前生产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超过11个类别,35种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军事、警务、钢铁石化、水泥、电子制造业、电信、轨道交通、建筑、消防、教育以及医疗行业的发热人群筛查及人体测温等等。只要涉及到测温的领域(尤其是非接触性的状态检测),红外热像仪都能大展身手。 飒特企业是GB/T 1987-2005《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是中国红外成像技术的领跑者。公司拥有30几项的国内外专利和独立的知识产权,系列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环保局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 飒特企业所制造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中东、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海内外用户一致的肯定与好评! 而今,飒特企业已经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名列前茅的民用红外热成像研发及生产企业,“飒特红外”已成为了国际著名的红外热像仪品牌。 请即拨打020-82227875飒特企业国内销售部。您的需求,正是飒特企业全力以赴的理由!
    留言咨询
  •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公司座落在美丽的花城广州,公司位于广州黄埔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厂区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职工600人,公司拥有其中工程师200多人,大专及同等以上学历占67%。公司通过吸引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不断创新。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分别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其旗下各类产品出口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红外界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的一家跨国公司。公司下面有军品部,是国家国防产品供应商,国家二级保密单位。 “飒特红外”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世界知名的红外热像仪主要制造商,“飒特红外”产品线涵盖了入门迷你型、普通工具型、工业维护型、高端研究型、消防救援型、矿用防爆型、安全侦察型、夜驾辅助型医疗诊断型、智能监控型等十大系列超过60种热像仪产品,年产量超过一万台。“飒特红外”通过为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完善、稳定的红外应用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让全球各地的电力、消防、石化、冶金、煤矿、建筑、医疗、电力、安防、监控、等领域的用户享有全方位的红外热像产品及服务。 “飒特红外”是中国GB/T 1987-2005《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的制定单位;是中国消防和电力两大行业红外热像仪检测技术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起草单位和样机提供单位;是中国红外热像仪制造业龙头企业。“飒特红外”拥有119项的国内外**和独立的知识产权,系列产品被中国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以及环保局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留言咨询
  •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光电科技产业化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光电子协会红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具有先进水平的各型制冷红外热像仪、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以及激光测距仪等产品,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激光测距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具有综合学科优势,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光学、红外、激光技术领域具备丰富研发经验的研发团队,专项负责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组建有非制冷红外、制冷红外、激光产品三条生产线,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定制产品或批量产品的需求。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监察、维权执法、安防监控、森林防火监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搜索救援、工业检测、检验检疫以及辅助驾驶等领域。
    留言咨询

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将热重分析仪(TGA)与红外光谱仪联用是目前常用的逸出气体分析(EGA)手段之一。通过热重加热样品,样品会因挥发物的存在或者燃烧分解出气体,这些气体被传输到红外收集池中,加以识别。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检测功能基团,可以更好地对热重结果进行分析。使用联用仪器分析时,重要的是不仅要了解各个仪器单独工作是如何运行的,而且要知道仪器连接后如何彼此影响。 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的仪器多种多样,涉及到由热分析到气相色谱,由红外和拉曼光谱到ICP。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和支持系统,更有相关的专家和经验帮助您有效地使用。珀金埃尔默 TL8000传输线是TG-IR联用先进的传输系统。不同于简单地将气体从热重中移出,TL8000的设计在于保证TGA中逸出的物质被完全输送到红外上。仪器特点:绝缘加热传输线,带有可更换的SilcoSteel衬管光谱仪带有加热零重力效应&ldquo ZGCell&rdquo (Heated zero-gravityeffect)气体池,具有自动配件识别、低容量,高效样品区域净化控制单元合集质量流量控制器、颗粒过滤器、流量平滑系统、独立的传输线、气体池温度控制器,以及真空泵的排气管于一体由热重的Pyris软件可自动自动触发红外软件进行数据收集Spectrum Timebase软件解决时间分辨实验
    留言咨询
  • F800 是一款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应用灵活的半自动纤维检测仪器,可用于传统的温德法检测粗纤维和范式法检测洗涤纤维。适用于植物、饲料、食品及其它农副产品中粗纤维的测定以及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其它相关参数测试,其结果符合GB/T5515、GB/T6434 的规定。可选配外围附件:冷浸提装置。可进行脂肪含量较高需要脱脂的样品前处理、浸提后的丙酮洗涤、木质素检测等步骤。精确控制实验过程实验时间可自由设定,正反计时功能供选择,实验结束实时提醒,方便实验人员精确掌握实验过程,节约实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红外一体式加热技术先进的红外一体式加热,使坩埚加热更加均匀快速,样品萃取更加一致,萃取回收率更高,从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用嵌入式技术海能自主开发的嵌入式软件控温技术,控温精确、稳定、均匀。F800-B冷浸提装置主要特点与优点溶剂桶抽拉结构设计,方便加液操作,解决了传统纤维测定仪溶液桶在机箱顶部补充试剂困难的问题腐蚀性液体不接触任何泵体,避免传统结构中排废泵易被腐蚀的现象坩埚反冲功能设计,防止样品在坩埚中结饼无法抽滤具有防止加液过多溢出功能,防止加液时因操作错误腐蚀性液体溢出,保护操作者安全随时调节坩埚加热功率, 方便客户控制加热速度,并具有降低能耗的作用具有内置预加热功能,大大缩短了整个实验过程标配五种规格坩埚规格,满足不同样品的需要可检测粗纤维、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技术参数测定范围0.1%~100%测定样品重量0.5g~3g重复性误差粗纤维含量在10%以下,≤0.4%粗纤维含量在10%以上,≤1%处理能力6个/批蒸馏水预热时间10-12min沸腾时间13-15min额定功率2.2KW电源220 VAC ±10% 50Hz外形尺寸776mm×476mm×644mm
    留言咨询
  • 中红外指纹区成像仪 什么是指纹区域目前可用的电磁源、光谱色散器件和探测器使在电磁波谱可见到近红外部分的低成本便携式光谱仪设备的开发成为可能。尽管已经报道了一些应用,但在电磁波谱区域内的有机成分识别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对应于分子伸缩振动能级的泛音带。因此,该地区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往往不清楚,很难准确区分复杂混合物的各个成分。准确识别样品成分的理想方法是通过光谱中所谓的“指纹”区域的光谱,即基本分子能量带所在的区域。指纹区域位于大约7m 和20m(500cm -1 至1450cm -1)之间,称为中远红外(MIR),可用于区别不同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差异。犹如人的指纹,故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红外吸收光谱很复杂,能反映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这个区域的振动类型复杂而且重叠,特征性差,但对分子结构的变化高度敏感,只要分子结构上有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这部分光谱的明显改变。 图通过显示在指纹区域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吸收特征,而图中左侧所示的近红外谐波区域则没有这种特征。红外光谱指纹区的特点: l 多峰性l 峰特征性l 峰移动性l 精细性红外指纹成像光谱仪INO 在MEMS 开发方面的背景使其在开发在红外指纹光谱区域的微型成像光谱仪器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这主要归功于INO 作为微测辐射热计传感器发展的世界领先者的地位。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中使用的制冷红外成像阵列相比,微测辐射热计传感器非制冷,体积小, 价格便宜,是小型化,低成本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的理想选择。此外,INO 开发了一种在微测辐射热计阵列像素上沉积金黑宽带吸收体的工艺。与标准测辐射热计吸光度相比,金黑吸收器将测辐射热计的吸光度提高了两倍,因此灵敏度提高了2 倍。金 - 黑吸收体还允许前所未有的大波长吸收范围:从电磁波谱的可见光到太赫兹区域。由于几种微机电“MEMS”技术的融合,光谱学世界正在经历变化。 MEMS 微测辐射热计阵列与MEMS 扫描法布里 - 珀罗干涉仪和小型化成像透镜的集成使得能够创建小型,低成本的高光谱成像仪器,可以在电磁频谱的红外“指纹”区域工作。到目前为止,这主要是大型,昂贵的基于傅立叶变换干涉仪(FTIR)的仪器领域。这些仪器通常仅限于实验室环境,由经过培训的专家操作。小型、低成本的成像光谱仪的出现将极大地减少这些设备进入的障碍,使得这些技术在实验室外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后,在农业和食品质量,先进制造业,生物医学,国防和安全等领域设想开发一系列新应用。
    留言咨询

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资讯

  • 中国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
    歼11战机配备的光学红外探测器。  近日,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导弹院挂牌成立。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魏金钟与中航工业导弹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松柏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考察了实验室现场,一致通过了该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红外探测器技术是导弹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年来,导弹院重视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于2005年成立了院级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手段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研究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开发出30多种各类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高质量论文90多篇,申请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40多项。  红外探测器是各类红外仪器设备的“眼睛”,广泛应用于众多的民用和军事领域。该实验室的成立,搭建了开放的红外探测器技术研究平台,必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进而促进我国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 中国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
    近日,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导弹院挂牌成立。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魏金钟与中航工业导弹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松柏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考察了实验室现场,一致通过了该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红外探测器技术是导弹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年来,导弹院重视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于2005年成立了院级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手段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研究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开发出30多种各类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高质量论文90多篇,申请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40多项。  红外探测器是各类红外仪器设备的“眼睛”,广泛应用于众多的民用和军事领域。该实验室的成立,搭建了开放的红外探测器技术研究平台,必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进而促进我国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 CAUNDT实验室(韩东海)举行近红外技术交流会
    2015年1月29日,韩东海教授领导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质量无损检测(CAUNDT)实验室举行了学术交流会议。该实验室2006届硕士毕业生耿朝曦,2007届硕士毕业生皮付伟、孙旭东,2009届硕士毕业生曹楠宁,2010届博士毕业生王加华和2013届硕士毕业生陈颖锐从世界各地回到母校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议,共同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交流现场  会上,往届毕业生介绍了各自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工作情况。曹楠宁从食品质量无损检测研究室硕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进行谷物的近红外光谱研究,现就职于美国Unity Scientific公司,从事近红外光谱仪器Spectrastar XL Series的技术支持与研究工作。Unity Scientific公司拥有全系列近红外光谱仪,产品涵盖在线检测、实验室(台)、加工环节等使用环境,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另外,该公司还提供用于从其他品牌(如福斯、瑞士万通、瑞典伯斯托、德国布朗卢比等公司)的仪器上传递数据的软件和一些革命性的新校准方法 王加华现为许昌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苹果、牛乳、腐竹、粮食等食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他还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了通过近红外技术组装搭建的在线苹果分选设备 耿朝曦现就职于著名的赛默飞世尔公司分子光谱部,负责分子光谱北方区的全面工作 她介绍说,近红外市场在中国一直处于增长趋势。早期主要是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购买,近来,实际生产需求越来越大,在线产品地位凸显。孙旭东目前在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教,进行农产品无损检测研究 皮付伟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后,目前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介绍了通过纳米技术实现细胞体外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陈颖锐现在北京丰光信得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近红外光谱仪器方面的工作,他简单地介绍了近红外在烟草在线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  食品无损检测研究室在读研究生刘欢、刘然、吉纳玉汇报了实验室近期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如通用模型的建立、模型传递问题等。韩东海教授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他及研究室取得的各项成果与奖励奖章。看到这些,大家都感到很振奋,纷纷表示愿意在近红外光谱技术领域继续刻苦钻研,取得更多成果。  食品无损检测研究室在读的四名博士研究生和五名硕士研究生也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合影   郭蕙心摄像撰写

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方案

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资料

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论坛

  • 红外技术介绍

    http://www.33tt.com/htmldata/2004_07/4/16/article_263_1.html红外技术英文名称;Infrared Technique检索词:红外技术 红外探测器 红外系统技术类别:信息系统技术 探测技术 [定义]   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包括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段。通常人们又把红外辐射称为红外光、红外线。实际上其波段是指其波长约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的电磁波。通常人们将其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部分。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在光谱学中,波段的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也有人将0.75~3.0微米、3.0~40微米和40~1000微米作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另外,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微米、3~5微米和8~13微米可让红外辐射通过,因而在军事应用上,又分别将这三个波段称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8~13微米还称为热波段。  红外技术的内容包含四个主要部分:1.红外辐射的性质,其中有受热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在光谱、强度和方向的分布;辐射在媒质中的传播特性--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热电效应和光电效应等。2.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包括辐射源、微型制冷器、红外窗口材料和滤光电等。3.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4.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由此可见,红外技术的研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有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背景特性,又有红外元、部件及系统;既有材料问题,又有应用问题。 [相关技术]探测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 光电子技术 先进材料技术[技术难点]   红外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红外材料的研制、红外设备的制冷、红外设备向更长波段发展、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研制和红外设备与数据处理设备的结合等。[国外概况]   自从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尔发现红外辐射至今,红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从那时开始,红外辐射和红外元件、部件的科学研究逐步发展,但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40年前后才真正出现现代的红外技术。当时,德国研制成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利用这些元、部件制成一些军用红外系统,如高射炮用导向仪、海岸用船舶侦察仪、船舶探测和跟踪系统,机载轰炸机探测仪和火控系统等等。其中有些达到实验室试验阶段,有些已小批量生产,但都未来得及实际使用。此后,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竞相发展。特别是美国,大力研究红外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目前,美国将红外技术应用于单兵装备、装甲车辆、航空和航天的侦察监视、预警、跟踪以及武器制导等各个领域。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1800年,FW赫歇尔发现红外辐射时使用的是水银温度计,这是最原始的热敏型红外探测器。1830年以后,相继研制出温差电偶的热敏探测器、测辐射热计等。在1940年以前,研制成的红外探测器主要是热敏型探测器。19世纪,科学家们使用热敏型红外探测器,认识了红外辐射的特性及其规律,证明了红外线与可见光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遵守相同的规律。它们都是电磁波之一,具有波动性,其传播速度都是光速、波长是它们的特征参数并可以测量。20世纪初开始,测量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吸收、发射和反射光谱,证明了红外技术在物质分析中的价值。30年代,首次出现红外光谱代,以后,它发展成在物质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仪器。40年代初,光电型红外探测器问世,以硫化铅红外探测器为代表的这类探测器,其性能优良、结构牢靠。50年代,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使光电型红外探测器得到新的推动。到60年初期,对于1~3、3~5和8~13微米三个重要的大气窗口都有了性能优良的红外探测器。在同一时期内,固体物理、光学、电子学、精密机械和微型致冷器等方面的发展,使红外技术在军、民两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60年代中叶起,红外探测器和系统的发展体现了红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1.在1~14微米范围内的探测器已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最早是用单元探测器,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后来发展为多元线列探测器。多元线列探测器先后扫过(串扫)同一目标时,它输出的信噪比可比单元探测器高n(开平方)倍,n为元数。如果多元线列探测器平行扫过(平扫)目标时,则可获得目标辐射的一维分布。以线列探测器为基础的红外探测系统,大都安装在飞机或卫星遥感平台上,平台的前进运动垂直于线列作为第二维时,就可得到目标辐射的分布图像。现在,红外探测器已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相应的系统已实现了从点探测到目标热成像的飞跃。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设备,代表着夜视器材的发展方向,它用焦平面阵列取代了光机扫描结构。目前,长波碲镉汞(HgCdTe)探测器面阵已达640×480元,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实验室水平已达256×256元,预计到2000年可达到百万元。2.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从近红外扩展到远红外。早期的红外探测器通常工作在近红外。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已扩展到中红外和远红外,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一项超波谱地雷探测计划,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地探测地雷的方法。该计划采用空间调制成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这是一种红外传感器,它已在直升机上进行了近、中波段的试验,下一步计划把工作波段延伸到远红外。远红外已经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3.轻小型化。非致冷、集成式、大面阵红外探测器方向发展。采用低温制冷技术,是为了提高红外探测器件的灵敏度和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使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它也使红外探测器体积大、成本高。为了实现小型化,必须减少制冷设备和相关电源,因此,高效小型制冷器和无需制冷的红外探测器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如采用非致冷工作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不仅可使系统成本降低2个数量级,而且可以使体积、重量和功耗也将大大减少。此外,利用材料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方面的最新技术,可使红外探测器与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处理设备相结合,使其轻集成化、大面阵、焦平面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其性能,实现对室温目标的探测。4.红外探测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正如前面所述:在大气环境中,目标的红外辐射只能在1~3、3~5和8~13微米三个大气窗口内才能有效地传输。如果一个红外探测系统能在两个或多个波段上获取目标信息,那么这个系统就可更精确、更可靠地获取更多的目标信息,提高对目标的探测效果,降低预警系统的虚警概率,提高系统的搜索和跟踪性能,适用更多的应用需求,更好地满足各军兵种的需要。目前,多波段的红外探测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如法国和瑞典联合研制的"博纳斯"末敏子弹药,就采用了多波段红外探测系统探测目标。  在红外技术的发展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很多重要的激光器件都在红外波段,其相干性便于移用电子技术中的外差接收技术,使雷达和通信都可以在红外波段实现,并可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信息容量。在此之前,红外技术仅仅能探测非相干红外辐射,外差接收技术用于红外探测,使探测性能比功率探测高好几个数量级。另外,由于这类应用的需要,促使出现新的探测器件和新的辐射传输方式,推动红外技术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影响]   产生红外辐射的物体就是红外辐射源。物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或-273℃)的物体都在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也越大。我们根据各类目标和背景辐射特性的差异,就可以利用红外技术在白天和黑夜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以获取目标信息。在现代战争中,获取战场信息的优势已经成为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红外技术是从空中和空间获取战场信息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许多国家均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红外技术,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并产生巨大影响。1.成为军事目标的侦察、监视、预警与跟踪的重要手段。一切军事目标,如海洋中的舰船、地面部队行动及各种装备、空中的飞机、导弹,都散发热量,发出大量的红外辐射。利用红外技术装备,就可以从空中和空间对这些目标进行侦察、监视与跟踪。如侦察卫星依靠红外成像设备和多光谱仪可以白天黑夜地获取大量的军事情报。装有红外探测器的导弹预警卫星从70年代以来,一直监视着世界各国的弹道导弹发射,为国家及军事指挥部门提供警报,如目前美国国防支援计划中的预警卫星在几十秒钟内,就可以鉴别来袭导弹的发射和方向,据说将来美国的天基红外系统可在20秒内,提供有关导弹发射和方向方面的精确信息,为拦截来袭导弹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又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把伊拉克的所有导弹发射尽收眼底,然后及时地把有关信息传送给美军的"爱国者"导弹部队,使"爱国者"导弹有效地拦截了伊方的"飞毛腿"

  • 梨总酸度的近红外漫透射检测技术

    梨总酸度的近红外漫透射检测技术

    梨总酸度的近红外漫透射检测技术 摘要:采用近红外检测仪快速检测巴梨、茄梨的总酸度。采集洋梨漫透反射光谱( 680-2500nm), 经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后, 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其相关系数达到0.9052,对未知样品的相对预测误差为3.62%。结果表明: 建立多品种洋梨硬度综合模型是可行的,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洋梨硬度现场检测。 关键词:洋梨、 硬度、 近红外光谱、 漫透射、无损检测 引言 酸度是反映洋梨(又称欧洲梨, Pyrus communisL. )的重要指标, 且在运输、贮藏及销售期具有重要意义。近红外( N IR )技术已广泛用于果蔬品质检测。漫透射技术具有穿透深的特点, 能够获取更多物料信息, 已用于水果品质检测。 1.实验部分1.1仪器条件:近红外光谱仪,主要部件包括:仪器主机、电源适配器、集成显示器。仪器所用检测器为InGaAs,光谱采集软件,建模软件。实验所用的参数设置为:波长范围:680~2500nm;波长增量:1.0nm;扫描次数:24次。梨酸度计。1.2实验样品 两种洋梨是从超市采购而来,各2

红外技术实验相关的耗材

  • 红外压片机
    用途及主要特点:FW-4A型红外压片机作为红外分光光度计附件用于压制粉末试片以进行光谱分析,并可兼用其它压力实验。不掉压、不漏油、质量可靠,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可替代进口压片机。主要技术参数:压力范围:0-24吨工作活塞直径:88mm最大工作行程:20mm工作台空间:120mm油量:400ml压力稳定性:&le 1Mpa/5min质量:47.5kg我公司同类产品:FW-5型红外压片机
  • MH-3000B红外接种灭菌器/红外组培灭菌器
    MH-3000B红外接种灭菌器/红外组培灭菌器由上海书培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产品采用红外线热能灭菌,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无明火、有效防止交叉污染,使用安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抽风机旁、流动车上等环境中进行微生物实验。MH-3000B红外接种灭菌器/红外组培灭菌器技术参数:仪器型号:MH3000B中心区最高温度: 825℃±50℃待机保持温度: 500℃最大消毒物品:¢35mm加温区总长:100mm外型尺寸: 162×98×192mm功率:195W重量:1.4kgMH-3000B红外接种灭菌器/红外组培灭菌器产品特点及介绍: 接种环境种针消毒灭菌,安全、方便、完全替代酒精灯。加热孔内温度可达800℃以上,灭菌只需5~7秒。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仪器主体为不锈钢,美观,洁净。可在厌氧环境下使用。在中心区灰化有机物质,防止传染性溅污和交叉污染。产品质保:一年之内出现本身质量问题,免费维修。
  • 中红外光纤
    中红外光纤特性ZBLAN氟化锆(ZrF4)光纤,透射范围从285 nm到4.5 μm氟化铟(InF3)光纤,透射范围从310 nm到5.5 μm多模光纤和跳线选项:纤芯尺寸: ?100- ?600 μm数值孔径:0.20- 0.26中红外单模光纤和跳线选项:ZrF4:单模工作范围2.3 - 4.1 μmInF3:单模工作范围3.2 - 5.5 μm提供光纤束和反射/散射探测光纤束灵活的生产工艺,用于标准产品和定制产品应用光谱学光纤激光器超连续谱光源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化学传感红外成像Thorlabs能够制造多种中红外光纤和光纤跳线;其他纤芯尺寸和配置的光纤还在研发当中。库存以供当天发货的标准产品包括单模和多模跳线,以及用于透射应用的分叉光纤束和用于光谱应用的反射/散射探测光纤束。这些产品中所用光纤的规格包含在下表中。如需中红外裸纤,请联系技术支持。我们的IRphotonics® 中红外光纤和跳线,基于ZBLAN氟化锆(ZrF4)和氟化铟(InF3)玻璃,提供出色的机械灵活性,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分别在285 nm - 4.5 μm或310 nm - 5.5 μm光谱范围上具有较高的透射率。与我们的其余光纤选择相同,氟化物光纤也具有一系列纤芯直径、截止波长和数值孔径,适合于多种应用(请看下表中的光纤规格)。这些光纤用专有技术制造,提供shi界级的纯度、尺寸控制和强度。这种技术使我们能ji佳地控制光纤的光学和机械性质,可以实现许多种配置(更多信息,请看中红外制造标签)。氟化物光纤在中红外波长范围内提供一个平坦的衰减曲线(见曲线标签),这是因为它们的羟基(OH)含量极低。氟化物玻璃的折射率接近石英的折射率;因此,与硫化物玻璃相比,用氟化物玻璃制成的光纤具有更低的回波损耗和更低的菲涅耳反射。氟化锆(ZrF4)光纤在中红外波段提供比氟化铟(InF3)光纤更平坦的衰减度,而InF3光纤比ZrF4光纤在更长波长下透光。通常使用于光纤跳线的石英光纤在中红外波段不透光。更多关于光纤跳线之间的不同,请看曲线标签。定制您的中红外光纤和跳线库存有多种类型的单模和多模氟化物光纤跳线,我们也提供分叉光纤束和反射/散射探测光纤束。我们正在开发许多其它纤芯和配置的跳线。裸纤手动选择超低损耗中红外光纤,满足严格的衰减要求定制纤芯和包层几何形状提供双聚合物包层功率承受能力加强跳线定制选项:光纤类型、长度、终端和套管OEM跳线镀增透膜的跳线加强型跳线,用于恶劣的环境中红外多模光纤规格Fiber TypeOperatingWavelengthaCoreDiameterAttenuationbNALong-TermBend RadiusShort-TermBend RadiusCladdingDiameterCoatingDiameterOperatingTemperatureZrF4(ZBLAN)285 nm - 4.5 μm100 ± 2 μmc0.20 ± 0.02≥155 mm≥25 mm192 ± 2.5 μm270 ± 15 μm-55 to 90 °C200 ± 10 μmc,d≥80 mm≥40 mm290 ± 10 μm355 ± 15 μm450 ± 15 μmc,e≥125 mm≥30 mm540 ± 15 μm650 ± 25 μm600 ± 20 μmc,e≤0.25 dB/m(from 2.0 - 3.6 μm)≥160 mm≥75 mm690 ± 20 μm770 ± 30 μmInF3310 nm - 5.5 μm100 ± 2 μmc≤0.45 dB/m(from 2.0 - 4.6 μm)0.26 ± 0.02≥155 mm≥15 mm192 ± 2.5 μm287 ± 15 μm-55 to 90 °Ca. 光纤的工作波长范围定义为衰减度小于3 dB/m的区域(每米透过率大于50%)。b. 请看上面的曲线图。c. 库存提供使用这些光纤制造的跳线。d. 库存提供使用这些光纤制造的反射探测光纤束。e. 库存提供使用这些光纤制造的分叉光纤束。中红外单模光纤规格Fiber TypeTransmissionRangeSMOperatingWavelengthCoreDiameteraAttenuationNALong-TermBend RadiusShort-TermBendRadiusbOperatingTemperatureZrF4(ZBLAN)285 nm- 4.5 μm2.3 - 4.1 μm9 ± 0.5 μm(from 2.3 - 3.6 μm)0.19 ± 0.02@ 2 μm≥30 mm≥10 mm-55 to 90 °CInF3310nm - 5.5 μm3.2 - 5.5 μm9 ± 0.5 μm(from 3.2 - 4.6 μm)0.26 ± 0.02@ 2 μm≥30 mm≥10 mm-55 to 90 °Ca. 库存提供使用这些光纤制造的跳线。b. 测量用于?125 μm包层如有裸纤和定制跳线相关的需求,请联系技术支持。多模氟化物光纤跳线该曲线图包含五根独立的?200 μm纤芯的ZrF4光纤的测量衰减度。该数据代表我们的?100 μm, ?200 μm和?450 μm纤芯的光纤。该曲线图含有从五根独立的?600 μm纤芯的ZrF4光纤测量的衰减度。该曲线图包含从五根独立的?100 μm纤芯的InF3光纤测量的衰减度。制造能力制造ZBLAN氟化锆(ZrF4)和氟化铟(InF3)光纤在高达5.5 μm的中红外波段透光且损耗低灵活的生产设备和计划,可生产原型和标准产品Thorlabs的光纤拉丝制造间除了生产石英光纤外,还能生产ZBLAN氟化锆(ZrF4)和氟化铟(InF3)光纤。ZrF4和InF3光纤分别在300 nm - 4.5 μm或300 nm - 5.5 μm光谱范围上透过率较高,且没有材料吸收峰值,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氟化物光纤是在中红外波段透光的理想选择。中红外波段的低衰减度由极低羟基(OH)含量辅助实现。对比于其它在中红外范围内透光的光纤,氟化物光纤还具有更低折射率和更低的色散。Thorlabs的氟化物光纤非常适合用于包含中红外光谱、光纤传感器、成像和光纤激光的应用。氟化物预成型件的生产和光纤拉丝工艺Thorlabs的氟化物光纤利用能提供shi界级纯度、尺寸控制和强度的技术制造。玻璃成分在手套箱受控环境中混合和熔化,实现高纯度。玻璃熔化后,将它倒入预成型磨具中,并进行冷却。制备之后,将预成型件装入光纤塔顶部的下料单元当中,拉丝成光纤。氟化物玻璃光纤利用与石英光纤相似的预成型技术进行拉丝。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被证实在控制光纤参数方面非常有效,比如光纤直径、同心度和折射率。氟化物玻璃的拉丝温度范围低于石英,显著缩短了冷却时间。因此,我们的氟化物光纤塔比石英光纤塔矮很多。右下图为我们氟化物光纤塔的细节。Thorlabs的中红外光纤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团队在氟化物玻璃研究和开发、生产和光纤拉丝方面有许多年丰富经验。我们的团队分为两组:一组人员致力于目录产品的生产,第二组人员致力于研发和定制光纤产品的制造。它们的专业知识,加上光纤塔的灵活配置和拉丝时间表,使我们能够生产产品目录中的产品以及定制产品。关于我们定制氟化物光纤能力的详情,请联系技术支持。氟化物光纤表征和测试 Thorlabs拥有一支致力于测试和表征我们光纤产品的团队。我们精确测量每根拉伸光纤的性能,以确保其符合我们的高标准质量。广泛的测试也为我们的光纤拉丝团队提供反馈,从而能够严格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每一步。客户可以要求对任何Thorlabs生产的光纤进行定制测试,然后随附出货光纤。也可根据要求测试客户提供的第三方光纤样品。可用的测试和服务在右边的列表中提供;请联系技术支持咨询。测试和表征能力光谱衰减测量UV / Visible / NIR / MIR波段SM或MM光纤和块状玻璃SM光纤截止波长测量光纤NA测量光纤玻璃/涂覆层几何图形测量,测量准确度达到亚微米级多模光纤中红外高功率屏蔽光纤拉力测试缺陷/破损分析光纤涂覆层的固化程度测试如需Thorlabs或第三方光纤的测试,请联系技术支持。中红外光纤拉丝塔示意图实验观测Thorlabs实验观测:利用多模光纤修改光束轮廓我们在此给出探索多模光纤输出光束轮廓如何受到光束入射角影响的实验测量结果。有些应用中可能需要其他诸如高帽或甜甜圈等轮廓的光束分布,而不需要一般光学元件提供的固有高斯分布。这里,我们探索了改变聚焦激光束进入多模光纤跳线时的入射角所产生的影响。将光垂直聚焦于光纤面,会产生近高斯输出光束轮廓(图1),增大入射角则会产生高帽(图2)和甜甜圈(图3)形状的光束轮廓。这些结果展现了利用多模光纤改变光束轮廓的方法。实验中,我们使用一根M38L01纤芯?200μm、数值孔径0.39的阶跃折射率光纤跳线(裸纤型号FT200EMT)作为聚焦光束耦合的待测光纤。将输入光以0°、11°和15°入射到多模光纤的入射面,分别产生初始轮廓、高帽轮廓和甜甜圈轮廓。每次改变角度时,都要优化输入光纤的对准,同时用功率计监测输出功率,确保实现zui大的耦合。然后,在9秒的曝光时间下采集图像,并评估光束轮廓的形状。注意,曝光过程中,会在耦合光学元件之间(待测光纤之前)手动旋转1500 grit的散射片,以减少空间相干,形成干净的输出光束轮廓。假设一种光线追迹模型,存在两种沿着多模光纤传播的常见光线:(a)子午光线,每次反射之后都通过光纤的中心轴,和(b)斜光线,不通过光纤的中心轴。下面的图片展现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三种基本光线传播情况。图4和图6分别绘制出了子午光线和斜光线通过多模光纤的传播,以及在光纤输出端的相关理论光束分布。如图6所示,斜光线沿着光纤以与半径r为圆的内部焦散线相切的螺旋路径传播。图5描绘了子午光线和斜光线的光束传播和光束分布。我们通过改变光耦合到多模光纤的入射角,修改子午光线与斜光线的传播,使输出光束从近高斯分布(主要是子午光线,请看图1)变成高帽分布(子午光线和斜光线混合,请看图2),再变成甜甜圈分布(主要是斜光线,请看图3)。图4到图6显示的光束轮廓都在离光纤端面5 mm处获得。这些结果体现了利用标准的多模光纤跳线以一种相对低成本的方法将入射高斯轮廓修改成高帽和甜甜圈轮廓,且损耗极微。图 1.入射角为0°时获得的近高斯光束轮廓(垂直于光纤面)图 2.入射角为11°时获得的高帽光束轮廓图 3.入射角为15°时获得的甜甜圈光束轮廓图 4.对应近高斯输出轮廓的子午光线传播图 5.对应甜甜圈轮廓的斜光线传播图 6.对应高帽轮廓的子午光线和斜光线传播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