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复合材料

仪器信息网高分子复合材料专题为您整合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分子复合材料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耗材

  • 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 拉伸夹具
    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主要用于各种医疗类原材料、高分子材料、人体组织、接骨螺钉等各种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试验,可以进行拉伸、压缩、弯曲、拔出等项目的性能测试和力学鉴定。测试功能覆盖了软组织(皮肤、血管)、硬组织(骨)、软材料(水凝胶、人造皮肤血管)、硬材料(骨钉、骨板、高分子)等多种材料。 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可以对标准试样或构件进行轴向加载的静态(拉力、拉拔力、压缩、弯曲、剪切等)和动态试验,可检测材料或构件的拉伸力、破坏力、峰值、抗拉强度、延伸率、弯曲强度、寿命曲线、周期曲线等参数。
  • Nalgene 5312 干燥器板,淡绿色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Nalgene 5312 干燥器板,淡绿色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保证* 干燥器板不易打破,与瓷制品相比,具有更强的耐热冲击性。火抛光、耐腐蚀、惰性、不粘任何东西的玻璃表面与金属黏合。该板标有编号的象限,可以更容易的确定坩锅和其它容器的位置。每板有24 个孔,中心为7/8 in.,建议与5309-0250、5310-0250 和5311-0250 一起使用。可高温高压灭菌订货信息:Nalgene 5312 干燥器板,淡绿色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目录编号 5312-0230外径,mm230外径,in.9-1/16每盒数量1每箱数量6
  • 填充柱〖GDX-104 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
    气相色谱填充柱〖GDX-104 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部件号描述规格LDPC20246-020GDX-104 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 60-80mesh 填充柱1/8"*2m1. 柱管无特殊说明均为进口不锈钢管,有PEEK管、镍管、惰化管等柱管材料可选2. 采用进口优质填料,填装均匀3. 柱长度可依据客户要求订做4. 色谱柱两端的螺母压环等连接件均可选购,请及时沟通,以免无法连接

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仪器

  • 高分子复合材料全切口蠕变试验机简介:该机主要用于测试高分子复合材料尤其是聚乙烯等材料在特定温度及溶液中,受静态拉力试样的断裂时间。也适合管材拉拔力测试。该机性能稳定可靠,是检测机构的理想的选择。高分子复合材料全切口蠕变试验机试验方法:1.拉伸蠕变测试 2.全缺口拉伸蠕变测试 3.拉拔测试。高分子复合材料全切口蠕变试验机技术指标:1. 产品规格: HY-QKRB2.精度等级:0.5级3.负荷:2000N(注:2000N以下可任意更换传感器,也可加多只)4.有效测力范围:0.4/100-99.999% 6.有效试验宽度:120mm7.有效试验空间:200mm8.试验速度:0.001~100mm/min(任意调)9. 速度精度:示值的±1%以内;10.位移测量精度:示值的±1%以内;11.变形测量精度:示值的±1%以内;12. 测试工位数:12个工位13.恒温浴槽温控范围:室温--95℃14.控温精度:±0.5℃15.控制方式:电脑控制16.电源功率: 10KW17.主机重量: 850kg18. 电源电压: 220V19. 主机尺寸:1620*850*1750mm20.符合标准:GB/T15820 ,GB/T11546,GB/T 32682-2016,ISO16770 ,ISO899,ISO3501全缺口蠕变试验机(FNCT)符合标准    GB/T 15820-1995 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    GB/T11546 塑料 蠕变性能的测定    ISO 16770 塑料 聚乙烯环境应力断裂(ESC)的测定 全切口蠕变试验(FNCT)    ISO 899 塑料 拉伸蠕变的测定 第1部分:拉伸蠕变 标准信息    ISO 3501 GB/T 32682-2016GB/T32682-2016 塑料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ESC)的测定 全缺口蠕变试验(FNCT)高分子复合材料拉伸蠕变试验机产品特点:1、六个单元均可独立进行试验,电子自动加载、操作简便、可靠;2、独立弹性支撑结构,单元间互不干扰,技术水平世界;3、自动诊断及保护功能齐全,长期运行稳定可靠;4、中英文PC机控制软件,可实现对试验数据的存储、归档、自动计算特定压力下破坏时间,并可绘制位移-时间、力值-时间、应力-破坏时间曲线;5、试验环境:恒温水浴。
    留言咨询
  • 高分子复合材料全切口蠕变试验机 简介:该机主要用于测试高分子复合材料尤其是聚乙烯等材料在特定温度及溶液中,受静态拉力试样的断裂时间。也适合管材拉拔力测试。该机性能稳定可靠,是检测机构的理想的选择。高分子复合材料全切口蠕变试验机 试验方法:1.拉伸蠕变测试 2.全缺口拉伸蠕变测试 3.拉拔测试。FNCT全缺口蠕变测试仪 技术指标:1. 产品规格: HY-QKRB2.精度等级:0.5级3.负荷:2000N(注:2000N以下可任意更换传感器,也可加多只)4.有效测力范围:0.4/100-99.999% 6.有效试验宽度:120mm7.有效试验空间:200mm8.试验速度:0.001~100mm/min(任意调)9. 速度精度:示值的±1%以内;10.位移测量精度:示值的±1%以内;11.变形测量精度:示值的±1%以内;12. 测试工位数:12个工位13.恒温浴槽温控范围:室温--95℃14.控温精度:±0.5℃15.控制方式:电脑控制16.电源功率: 10KW17.主机重量: 850kg18. 电源电压: 220V19. 主机尺寸:1620*850*1750mm20.符合标准:GB/T15820 ,GB/T11546,GB/T 32682-2016,ISO16770 ,ISO899,ISO3501电脑控制全缺口蠕变试验机符合标准    GB/T 15820-1995 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    GB/T11546 塑料 蠕变性能的测定    ISO 16770 塑料 聚乙烯环境应力断裂(ESC)的测定 全切口蠕变试验(FNCT)    ISO 899 塑料 拉伸蠕变的测定 第1部分:拉伸蠕变 标准信息   GB/T 32682-2016GB/T32682-2016 塑料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ESC)的测定 全缺口蠕变试验(FNCT)
    留言咨询
  • 摩信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MX-0580采用单立柱主体结构,广泛适用于金属合金、非金属材料试样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剥离、撕裂等试验,以及一些产品的特殊试验。可靠性高,并且容易操作,同时满足GB、ISO、JIS、ASTM、DIN等多种标准要求,并可根据用户需求编辑试验软件,定制试验附具,是各类产品和材料制造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各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必备的精密仪器。摩信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MX-0580自动采集处理试验数据,绘制多种曲线并打印试验报告。主机与辅具的设计借鉴了国外的技术,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采用微机控制并结合的电子控制技术,实行标准化、单元化设计,具有控制准确、测量精度高、配置灵活,可轻松实现附件互换,极易售后服务等。摩信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MX-0580可对橡胶、塑料、塑胶、薄膜、纺织、纤维、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包装带、纸张、电线电缆、光纤光缆、安全带、保险带、皮革皮带、鞋类、胶带、进行拉伸、撕裂、90度剥离、180度剥离、剪切、粘合力、拔出力、延伸伸长率等试验。摩信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MX-0580技术参数:1. 产品规格: MX-0580(单臂)2. 精度等级: 0.5级(以内)3. 额定负荷: 3N 5N 10N 20N 50N 100N 200N 500N 1000N 2000N 3000N 5000N(可配多只)4. 有效测力范围:0.1/100-99.9999% 5. 试验力分辨率,负荷±500000码;内外不分档,且全程分辨率不变。6. 有效试验宽度:120mm7. 有效试验空间:800mm8. 试验速度::0.001~500mm/min(任意调)9. 速度精度:示值的±0.5%以内;10.位移测量精度:示值的±0.5%以内;11.变形测量精度:示值的±0.5%以内;12.应力控速率范围: 0.005%~6%FS/S13.应力控速率精度: 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1%以内;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0.5%以内;14.应变控速率范围: 0.002%~6%FS/S15.应变控速率精度: 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2%以内;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0.5%以内;16. 恒力/位移/变形测量范围:0.5%~99.99999%FS17.恒力/位移/变形测量精度:设定值<10%FS时, 为设定值的±1%以内; 设定值≥10%FS时, 为设定值的±0.1%以内;18.试台升降装置:快/慢两种速度控制,可点动;19.试台安全装置:电子限位保护20.试台返回:手动可以高速度返回试验初始位置,自动可在试验结束后自动返回;21.试验定时间自动停车,试验定变形自动停车,试验定负荷自动停车22.超载保护:超过大负荷10%时自动保护;23. 自动诊断功能,定时对测量系统、驱动系统进行过载、过压、过流、超负荷等检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保护23.电源功率: 750W24.主机重量: 100kg25. 电源电压: 220V(单相)26. 主机尺寸:470*400*1510mm
    留言咨询

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方案

  • 试验机应用文集 ——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分册
    自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崛起,人类利用天然矿物、植物、石油等原料,创造和合成了众多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如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化肥、染料、玻纤、碳纤等。这些新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为了确保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科学的测试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更关乎到产品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估、失效分析等方面。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材料试验机与毛细管流变仪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进行各种力学性能、流动性测试,如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粘弹性、熔融性、流变性等,并能满足GB、ISO、DIN、ASTM、JIS等各类国际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 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与表征
    某些高技术领域,如微电子集成与封装领域,电机领域,LED节能领域,绝缘材料的散热能力正成为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通过填充高导热填料来提高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正成为主流方法。填料含量达到“逾渗”阈值后,体系中填料不再是均匀分散,而是会形成链状或网状的导热链网形态,并表现出各向异性。稳态法是对其进行导热能力表证的最佳方法。
  • 无需样品制备、用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全新微型 ATR FTIR 化学成像方法
    聚合物尤其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微型 ATR 化学成像通常需要施加相当大的压力以确保 ATR 晶体和样品之间的良好接触。为了确保此类薄样品能够承受压力而不发生弯曲变形,通常需要详细制定样品制备过程以对截面材料提供支撑:将样品包埋到树脂内,切割树脂以及抛光接触表面。此类过程极为繁琐,不仅需要将树脂过夜固化,还增加了交叉污染的风险。本文中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超低压力微型 ATR FTIR 化学成像方法,不需要任何支撑结构。通过与 ATR 晶体直接接触,该方法可让样品“按原状”进行测量。这项独特的功能是通过采用安捷伦的“实时 ATR 成像”技术实现的,该技术不仅增强了化学对比功能,而且能够确定样品与 ATR 晶体之间发生接触的精确时刻,还可提供接触质量的可视化测量。分析人员无需样品制备即可在 50 微米厚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清晰观察到薄至数微米的粘 合层。

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论坛

  • 【求助】用EBSD研究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合适吗

    所里准备要买一个扫描电镜, 我们目前是做碳纳米管/高分子符合材料的。老板对EBSD很感兴趣, 想通过EBSD观察碳纳米管在高分子基体中的排列,取向情况。考虑到碳纳米管虽然算晶体,有规则晶格排布。但是尺寸太小了啊。用EBSD能获得碳纳米管的相关信息吗。另一个问题还有高分的结晶程度通常很低, 所以EBSD对它的作用应该不大把。看了很多资料,EBSD通常用于陶瓷, 金属的, 因为他们都有规则的晶体结构, 能得到好的结果。但是很少有用在高分子上的。而且找了半天的资料, 也没有EBSD在研究碳纳米管上的应用。这里请教达人,用EBSD研究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 合适吗。下周要给老板回话, 告诉他要不要买这个EBSD 探头, 着急啊,谢谢了

  • 请教DSC高手,可否测定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中高分子

    请教DSC高手,可否测定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中高分子的结晶情况?如结晶温度?熔点等。用设备本身的REFERENCE是否可行?或者在标准REFERENCE里加入复合材料中的无机部分共同做REFERENCE是否可行?谢谢指教!!!

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资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资讯

  • 动态可逆粘附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助力长期稳定的跨界面热传导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和吴凯副研究员报道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填料表面设计的新型软物质热界面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力化学作用将液态金属(LM)包裹在球形氧化铝(Al2O3)表面形成核壳结构的填料,并将其嵌入具有动态粘附性的弹性体(PUPDM)中制备了三元复合材料。巧妙的PUPDM分子设计使得材料与各种热源/冷槽之间形成动态可逆的氢键相互作用,实现了零压状态下的低接触热阻和耐多次热循环的长期稳定性。而液态金属改性填料不仅可以作为导热桥梁,同时有利于聚合物链段在室温下的松弛,平衡了传统功能复合材料中导热性能与表面黏附可逆性的矛盾。这种在导热界面材料上构筑动态可逆键的概念在新型热管理材料和技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以“A Thermal Conductive Interface Material with Tremendous and Reversible Surface Adhesion Promises Durable Cross-Interface Heat Conduction”为题发表于《Materials Horizons》期刊(Mater. Horiz., 2022, DOI: 10.1039/D2MH00276K)。图1 具有可逆粘附能力的高导热/电绝缘/柔性软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复合结构示意图随着现代电子设备朝着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器件内部指数式增长的热严重影响到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导热材料和先进的热管理技术引起广泛的关注。典型的热界面材料已经被大量应用去促进电子设备内部的界面热传导,并且评价其热管理效率的有两个重要的指标:材料本身的热导率和材料与接触基板的接触热阻。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导热的材料,然而随着电子设备尺寸的日益减小,解决接触热阻的问题变得同样重要。现有的一些降低接触热阻的方法有制备具备触变性和顺应性的材料或者施加外界应用压力。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增加接触界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去实现更好的界面几何匹配。一些微纳尺度界面热传导的研究也表明界面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界面热导率,但在宏观热界面领域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热界面材料与接触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因此在经历长期热循环后,界面几何失配或者界面脱粘仍然会发生,阻碍着热管理的长期稳定性。图2 复合材料的导热和可逆粘附能力展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采用的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制备出具有可逆黏附能力的柔性弹性基体,提高热界面材料与基板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动态界面热管理实现跨界面热传导的长期稳定性。2)加工得到具有优异导热性能并且不影响柔性基体动态键的可逆性和活动性的导热填料。3)复合加工得到所需复合材料。基于独特结构的LM/Al2O3二元核壳填料结构设计, 结合具有动态可逆粘附弹性基体的合成,该工作中得到的复合材料完美地平衡了导热、柔性和粘附力的可逆性之间的矛盾。随着LM/Al2O3二元填料的加入,聚合物复合材料表现出出色的热导率(6.23 Wm-1K-1),允许材料内部的各向同性的热传导。同时,受益于二元填料的独特结构,绝缘的LM/Al2O3能有效地隔绝液态金属之间的电渗透网络,保证了复合材料的电绝缘性。此外,由于合成的PUPDM基体展现出超高的适用于多种基板的可逆粘附力(4.48 MPa, Al板,80℃),以及LM在基体和刚性填料的界面处为聚合物分子链链段的运动提供更多的自由度,有利于动态氢键的可逆解离与缔合,因此所得到的PUPDM/LM/Al2O3复合材料同样表现出出色的可逆黏附力(1.50 MPa, Al板,80℃),可以承担起一个10.66 kg的水桶。图3 PUPDM/LM/Al2O3复合材料的界面热管理展示 复合材料与基板之间出色的氢键结合作用实现了零压状态下的低接触热阻(18.28 mm2K W-1)。此外,这种动态可逆的氢键作用保证接触界面拥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即使复合材料与铝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但是经过7500次热循环,接触热阻仍然没有明显上升。这种在高导热热界面材料上构筑动态可逆的界面相互作用的概念在微电子冷却技术、热电装置、大功率可穿戴设备等先进电子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直播预告!先进高分子材料主题网络会议之高分子材料研究专场
    仪器信息网联合《高分子学报》将于2022年11月10-11日合作举办“先进高分子材料”主题网络研讨会(2022),本届会议报告将聚焦于高分子材料研究与表征测试技术,邀请国内高分子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国内外科学仪器厂商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致力于为国内高分子材料研究、应用及检测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相关专家的精彩报告。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高分子学报》会议日程及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olymer2022/本届先进高分子材料主题网络研讨会共设置了4个主题会场 ,分别是:高分子材料研究、大科学装置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高分子表征测试技术(上)、高分子表征测试技术(下)。高分子材料研究专场报告嘉宾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尤业字尤业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 2003年获得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并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随后,200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资源化学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员,2005年到美国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12月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任副教授;2012.12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12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2007以来,主持或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多年来一直从事高分子纳米材料在基因传递和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在Nat Metab, Nat Commun, Adv Mater, JACS, Angew Chem, ACS Nano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2011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大部分癌症患者死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或者肿瘤转移,因此合成耐药倾向低且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是当前癌症治疗的关键。构建了对肿瘤细胞膜表面特有的磷脂酰丝氨酸有高度特异性结合作用的两亲性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多功能纳米材料,能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靶向,在肿瘤组织的高效富集,高效抗肿瘤和肿瘤转移。报告题目:靶向肿瘤细胞膜上磷脂酰丝氨酸的抗肿瘤药物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童真童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近期主要从事聚电解质相互作用转变与凝聚态变化、超拉伸环境响应纳米复合水凝胶、高分子物理凝胶化及其微观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2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曾在J. Am. Chem. Soc.、Adv. Func. Mater.、Macromolecule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8篇,被引用约10000次;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3件。曾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00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搭建了多粒子示踪微流变平台,在凝胶化的高分子流体中加入微米直径的探针粒子,记录这些粒子在不同空间位置和不同时间热运动的轨迹,得到了体系在凝胶化点近旁的微观动态特性。对于6 wt%明胶溶液的凝胶化,记录不同时间探针粒子的均方位移(MSD),系综平均得到探针粒子位移的分布密度在凝胶化点偏离Gauss分布,而单粒子轨迹的非高斯参数(kurtosis)表明凝胶化点近旁单粒子位移符合Gauss分布。系综非高斯性是由扩散系数的分岔引起的,探针的非高斯动力学与介质的非高斯动力学并非直接等效,受到观测长度与体系相关长度耦合的影响。报告题目:多粒子示踪微流变仪观测凝胶化点近旁的动态不均匀性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全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各种拓扑结构赋予其不同于小分子体系的熔体加工行为。在纺丝、吹膜和拉伸等加工过程中,拉伸流场是占主导的流场,因此研究拉伸流场下高分子熔体的链取向拉伸等行为和相应的非线性流变响应对于高分子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报告将聚焦高分子熔体特别是可逆凝胶体系的拉伸流变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报告题目:高分子熔体非线性拉伸流变学进展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材料科学市场高级应用工程师 李欣蔚李欣蔚,2011年加入Waters,有十几年的色谱、质谱行业经验,负责相关领域的色谱、质谱应用方案支持,帮助客户实现检测效率最大化;对接最新国际材料领域检测方案、推进全国化工行业高端客户合作、熟知细分行业材料分析思路;推动开发应对产业难题的解决方案,基于不同材料类型、不同应用领域、不同产业链需求制定定制化方案指导。聚合物科学取得的进展正迅速将应用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开发可持续的聚合物材料,希望能减少污染和石油的使用;轻量、高强度材料的开发;以及各种先进材料改性研究,获取更优异性能。但聚合物包括从线性聚合物到三维立体结构的多种分子构型。由于这种分子复杂性,需要色谱和质谱来把控一级结构、混合物、同分异构体和分子结构。在本报告中将分享大量聚合物开发各个阶段的分析案例,为进一步构效关系研究给与更多的支持。报告题目:借助色谱质谱探寻聚合物分子构型和问题溯源 清华大学教授 杨睿杨睿,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高分子材料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担任老化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和Polymer Testing、Journal of Vinyl and Additive Technology、BMC Chemistry、《功能高分子学报》、《机械工程材料》和《塑料工业》等期刊编委。担任173计划重点项目技术首席专家。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9项。主编教材《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及 Analytical Methods for Polymer Characterization,参编教材Polymer 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需和使用要求及使用条件相适应。在储存期和使用期,希望材料尽可能保持其使用性能;在废弃期,则希望材料尽快降解。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其使用寿命也不同。报告以PBAT和PP为例,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和在不同时空下的降解行为,以期对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起到指导作用。报告题目:高分子材料的全生命周期降解行为及时空谱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李勇进李勇进,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界面调控、高分子材料反应性加工、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物理及流变学等。已完成和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创联合重点项目等多个重要纵向研究课题。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ACS Macro Let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SCI引用6300余次;获得授权的美国专利4项、日本专利22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42项;编写英文专著6篇章。2010年5月获得第18届日本筑波化学生物奖, 2017年获得高分子加工“新锐创新奖”,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三次获得冯新德高分子奖提名奖,2019年获得国际高分子加工学会(PPS) Morand Lambla奖,2020年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目前担任Journal of Polymer Engineering 副主编,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ctional Composite Material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编委。是浙江省塑料工程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分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纳米复合材料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高分子材料的界面增强和调控是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到目前为止,不相容共混物界面增容研究以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增容剂分子为主要途径,增容体系的可设计性和普适性受限。本文基于聚乳酸立构复合作用探索建立界面“非共价增容”新模式。首先通过反应性加工技术,分别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接枝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右旋聚乳酸(PDLA)接枝的共聚物聚苯乙烯(PS),基于PLLA与PDLA间强相互作用,通过熔融加工一步构筑“类嵌段/接枝共聚物”;进一步研究“类嵌段/接枝共聚物”对不相容共混物(PS/PMMA)的增容影响。论文结果有助于建立多相多组分高分子“非共价增容”基本模型,有望为共混材料结构设计和界面调控提供新途径。报告题目:类嵌段/接枝高分子的构筑及其对不相容共混物的增容研究会议日程及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olymer2022/
  • 我国半导体/绝缘高分子材料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半导体/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小牛研究员课题组在半导体/绝缘体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结果被国际著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以“封面论文”的形式给予重点报道。   在传统观念中,绝缘体会阻碍电荷传输,因此一般来讲,在半导体/绝缘体复合材料中,绝缘相往往扮演着降低材料电学性能的角色。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外场条件下,复合材料二维表面处的载流子迁移率并不差。杨小牛课题组首次在体相半导体/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发现并确认了绝缘基质增强的半导体电荷传输现象,随后将这一规律推广到无特定外场条件下的三维体系,并用更具普适性的物理量—电导率来论证了这一点。   通过控制聚噻吩/绝缘聚合物共混物制备过程中结晶和相分离的竞争关系,可抑制大尺度的两相分离,由此得到均匀的半导体/绝缘体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表现出绝缘基质增强的半导体电荷传输现象。研究人员认为,载流子以极化子形式在复合材料中进行传导。由于绝缘基质极化率较低,极化子在半导体/绝缘体界面处传输时受到周围极化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助于降低界面处的电荷传输活化能,由此提高了两相界面处的载流子迁移率。从此意义上讲,对于两相共混体系,增强的体相电荷传输性质需要满足下列3个条件:首先,鉴于电荷主要在共混两相界面传输,绝缘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必须足够低才可能降低电荷传输活化能,从而有效提高半导体相的载流子迁移率 其次,半导体/绝缘体两相相分离尺度需要足够小,才能大幅提高两相接触界面 第三,要求半导体相要有较好的连续性,有利于减小电荷传输的阻力。   在半导体聚合物中通过共混引入通用绝缘聚合物,不仅可以提高其电学性能,而且可降低基于塑料的柔性电子器件的成本,提高其柔韧性和环境稳定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