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溴氯甲烷

仪器信息网二溴氯甲烷专题为您整合二溴氯甲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二溴氯甲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二溴氯甲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二溴氯甲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二溴氯甲烷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溴氯甲烷相关的耗材

  • 日本北川157SB© 溴氯甲烷CH2BrCl检测管
    测量气体化学分子式型号测量范围(ppm)颜色的变化有效期(年)试管数量/盒变化前变化后溴氯甲烷CH2BrCl 157SB?20-4002-80白色黄色32χ5
  • 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 20/a 检测管
    产品信息:德尔格检测管系统德尔格检测管是装满化学试剂的玻璃管,此化学试剂与特定的化学物质或相关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用德尔格accuro气泵抽取定量标准气样到检测管中,如果检测管中的试剂改变颜色,颜色变化的长度通常表明被测物质的浓度。德尔格检测管系统是全世界气体检测领域公认的、且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形式。**表示采样次数在20次以上的检测管,建议选配x-act 5000电动采样泵。订货信息: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 20/a 检测管检测管名称测量范围订货号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 20/a20 to 200 ppm8103591
  • 日本北川157SD溴化甲烷CH3Br检测管
    测量气体 化学分子式型号测量范围(ppm)颜色的变化有效期(年)试管数量/盒变化前变化后溴化甲烷CH3Br157SD8.8—220.5—100.1—0.5白色紫色12χ5

二溴氯甲烷相关的仪器

  • 产品概述EXPEC 3200 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测量仪采用高温催化氧化+FID检测技术,可有效避免高沸点、高浓度样品损失,实现固定污染源废气和无组织排放中的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准确测量,检测限可达ppb级,产品符合北京、天津、山东、福建、江西、河南等地方非甲烷总烃现场监测方法标准,满足《环境空气和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 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012-2018)中指标要求。性能优势集成度高,极致便携主机(含气瓶和电池)重量不足6.5kg,仅为同类型产品重量的33%~70%一体式工业化设计,可单/双肩背,单人即可完成检测任务高温伴热,减少损失全程高温伴热样品传输与高温FID检测,可有效避免高沸点、高浓度样品损失续航优秀,气电无忧供气:内置零级空气发生器模块,无需外接载气和助燃气;支持储氢合金或钢瓶供氢,可用氢气发生器安全充气供电:支持AC220V或热机更换电池,续航能力大于8h秒级分析,一键完成秒级分析,实现实时采样,快速准确反馈工况一键式向导操作应用领域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环境稽查与执法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排污企业自查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比对验收VOCs溯源排查、VOCs治理设施效能评估其他涉及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应用场景
    留言咨询
  • 仪器原理 针对有机废气具有水汽含量高、浓度大、工况复杂等特点,设计开发有机废气在线分析仪,采用全程175℃高温伴热样品传输、高温FID检测,可有效避免样品的损失。115型采用双阀双柱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技术进行甲烷/非甲烷总烃的检测,120型采用双阀三柱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技术进行甲烷/非甲烷总烃和苯系物样品的检测。 样品经内置过滤器过滤后,被采集到定量环中,通过载气作用将定量环中的样品分别送入至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FID检测器进行检测,得到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仪器特点 分析方法与标准方法一致,采用GC-FID方法检测; 全程高温伴热样品传输、高温FID检测,样品损失小,测量更准确; 连续运行免维护设计,开机自动循环运行,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分析; 全热法流路设计,可减小样品损失,无水汽凝结,适用于高温高湿弱腐蚀性工况; 单次循环时间小于90s,保证监测实时性; 单次循环可实现非甲烷总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类物质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检测; FID检测器火焰熄灭后自动关闭氢气,保证系统安全;应用领域 石化、化工、印刷、喷涂、涂布等有组织有机废气排放在线监测、有机废气回收、治理前/后的在线监测。典型谱图
    留言咨询
  • VOCs-800P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测量仪是一款基于GC-FID技术的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仪器,主要分析总烃(THC)、甲烷(CH4)、非甲烷总烃(NMHC)、苯系物(BTEX)、VOCs因子等,可广泛应用于污染源、环境空气的VOCs分析比对检测,应急检测、摸底普查、环境执法等。产品设计完全符合《HJ1012-2018 环境空气和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HJ38-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标准要求。性能优势专业与通用,VOCs-800P不仅满足HJ 1012标准中Ⅰ型和Ⅱ型仪器的技术要求,而且符合实验室非甲烷总烃设备技术要求,此外,仪器可扩展检测苯系物、其它VOCs特征因子。模块化设计与集成理念,主机、电池、气源可集成可拆解,方便用户根据测试的场景选择适合的集成方案,让您的出行携带更合理。真正的便携,主机重量<9kg,电源组件和气瓶组件可拆分设计,让携带更便捷。全热法取样、分析流路设计,全系统无冷点,保障不同类型VOC样品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管路全惰性化、硅烷化处理工艺,保障样品无残留、无吸附提高系统方法检出限。采样枪设计,采样枪的配备可拆卸法兰,方便采样杆的固定,解放操作者的双手。阀进样系统,采用电控旋转平面十通阀,可靠性高、寿命长、省气源,避免气驱动时切阀压力波动对基线的影响,且减少气体消耗;有效防止隔膜阀漏气、死体积、通经小等问题。FID检测器设计,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火焰状态具备双重检测功能。人机界面,采用彩色触控屏,可控制仪器、显示测试结果。数据锁定,内置GPS模块,使监测数据和污染点位的结合,让数据锁定污染源。报告输出,可现场连接袖珍型打印机打印测试结果,也可以输出专业的测试报告。APP远程操作,实现在线设备安装小屋内APP一键启动平台便携式分析仪,减小比对时在线仪器和便携式设备的取样时间偏差,保障取样的同一性,确保比对结果准确。工作时长,仪器连续工作>8小时(电源:连续工作时长>10小时;气源:连续工作时长>8小时)。高强度包装箱设计,配备滚轮、拉杆、吊环等,让设备的搬运、平台的吊装更方便、更安全。电源安全,电池和主机的分离设计,让电池的充电、储运更安全。气源安全,氢气采用固态储氢技术,体积储氢密度高、纯度高,低压充气、低压力输出,无爆炸危险;空气、氮气采用符合国标GB11640高压气瓶,最高耐压30MPa。应用领域企业VOCs排放自查(废气排放口、厂房内、厂区、厂界)企业VOCs污染治理设施的效能评估企业VOCs废气排放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验收环境督查与执法(固定污染源、环境空气)
    留言咨询

二溴氯甲烷相关的方案

二溴氯甲烷相关的论坛

  • 【求助】ECD中,四氯乙烯和二溴一氯甲烷的峰分不开

    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三溴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标曲。。瓦里安GC3800,顶空进样,VF-5(相当于PH-5)柱子,柱温80度,ECD检测器200度。。其他分离都很好,就四氯乙烯和二溴一氯甲烷的峰分不开,有什么办法分么?降低柱温,减少载气流量都试过了??你们用的什么办法??

二溴氯甲烷相关的资料

二溴氯甲烷相关的资讯

  • 大连化物所提出二氯甲烷真空紫外光电离中的竞争新机制
    近日,大连化物所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提出了二氯甲烷真空紫外光电离中的竞争新机制,对研究大气平流层臭氧消耗机制和有害卤代烃的光降解提供了参考。二氯甲烷(CH2Cl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也常用作生产过程中的反应介质,但其沸点低、极易挥发,因此带来的环境危害和健康危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太阳发射光谱中,存在非常强的真空紫外光,可以使二氯甲烷光解产生对臭氧层破坏性非常强的氯原子,因此二氯甲烷的光化学过程对研究平流层臭氧消耗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中,李海洋团队根据不同气压和不同浓度下二氯甲烷光电离产物的差异,提出了二氯甲烷真空紫外光电离的机制:主要的两种光电离产物是CH2Cl+和CHCl2+,CH2Cl+由两个互相竞争的通道——离子对和光解辅助的光电离产生,离子对通道在高数密度下被有效淬灭;CHCl2+由光解和自由基反应产生的CHCl2•自由基通过光电离产生。本工作建立了定量描述二氯甲烷光电离产物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加深了对二氯甲烷在真空紫外波段复杂光化学行为的理解,揭示了光解离在卤代烃真空紫外光电离过程中的重要性。相关研究以“Ionization of Dichloromethane by a Vacuum Ultraviolet Krypton Lamp: Competition Between Photoinduced Ion-Pair and Photodissociation-Assisted Photoionization”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博士研究生于艺。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与多方合作揭示二氯甲烷排放对南极臭氧洞恢复的潜在影响
    国际社会通过履行1987年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氟氯化碳(CFCs)和哈龙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平流层中的臭氧浓度正在逐渐恢复。2018年WMO/UNEP编著的臭氧科学评估报告中指出,中纬度地区和南极的臭氧层将分别在2040年和2060年前后恢复到1980年水平。但是一类未受国际公约管控的短寿命卤代烃延迟臭氧层恢复的影响开始突显,二氯甲烷是其中最主要的物质之一。与CFCs等物质相比,短寿命卤代烃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更强,不容易扩散传输至平流层。但南亚和东亚地区存在向平流层快速传输的通路,该地区的短寿命卤代烃排放量及其对臭氧层恢复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环境学院与多方合作使用自上而下的排放估算研究方法对全球和中国尺度的二氯甲烷排放进行定量,并预测了二氯甲烷持续排放对臭氧层恢复的影响。研究者们利用全球5个AGAGE(Advanced Global Atmospheric Gases Experiment)背景站点的长期观测数据和12个盒子模型,通过数学反演揭示全球二氯甲烷排放的显著增长;同时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9个站点的长期观测数据,采用拉格朗日粒子模式(NAME)的后向轨迹足印,结合贝叶斯推断和马尔可夫蒙特卡洛的数学手段对中国的同期排放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过去十年中国二氯甲烷排放增长迅速,其全球占比由约三分之一增长到三分之二。研究认为,如果全球二氯甲烷的排放量按照过去十年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增长,可能使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延迟约5-30年。全球和中国二氯甲烷排放量 二氯甲烷是广泛应用的化工产品,控制二氯甲烷排放能有效防范其环境与健康风险。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将二氯甲烷纳入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研究成果以“Rapid increase in dichloromethane emissions from China inferred through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为题于2021年12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安民得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胡建信教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姚波研究员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atthew Rigby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7592-y研究背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致力于保护臭氧层研究和决策支持。1993年和1999年牵头编制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及其修订版获得国务院批复并实施。团队还研究编写了中国十几个替代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行业战略和计划,通过履行上述战略和计划淘汰了消耗臭氧层物质5万余吨/年;多名教师参与《蒙特利尔议定书》不同专家委员会工作;团队多次获得奖励,包括国家“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国外“Leadership in ODS Phaseou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和UNEP多项奖励。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通过大气观测推断中国二氯甲烷排放的快速增长
    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建信课题组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等机构,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上发表题目为《Rapid increase in dichloromethane emissions from China inferred through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的论文。该论文通过大气观测数据发现中国二氯甲烷(CH2Cl2)排放量正在快速增加,这可能会导致南极臭氧层的恢复过程被推迟。该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建信教授、中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姚波研究员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atthew Rigby教授。Rapid increase in dichloromethane emissions from China inferred through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AbstractWith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the atmospheric abundance of 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continues to decrease slowly and the Antarctic ozone hole is showing signs of recovery. However, growing emissions of unregulated short-lived anthropogenic chlorocarbons are offsetting some of these gains. Here, we report an increase in emissions from China of the industrially produced chlorocarbon, dichloromethane (CH2Cl2). The emissions grew from 231 (213–245) Gg yr&minus 1 in 2011 to 628 (599–658) Gg yr&minus 1 in 2019,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13 (12–15) %, primarily from eastern China. The overall increase in CH2Cl2 emissions from China has the same magnitude as the global emission rise of 354 (281&minus 427) Gg yr&minus 1 over the same period. If global CH2Cl2 emissions remain at 2019 levels, they could lead to a delay in Antarctic ozone recovery of around 5 years compared to a scenario with no CH2Cl2 emissions.摘要 随着《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成功实施,臭氧消耗物质在大气中的丰度继续缓慢下降,南极臭氧空洞正在出现恢复的迹象。然而,不受管制的短寿命人为氯烃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抵消了其中的一些收益。在此,我们报告了中国工业产生的二氯甲烷 (CH2Cl2) 排放量的增加。其排放量从2011年的231 (213-245) Gg yr-1增加到2019年的628 (599-658) Gg yr-1,年均增长为13 (12-15)%,而且主要来自中国东部。中国 CH2Cl2 排放总量的增加幅度与同期全球排放量增加幅度 354 (281-427) Gg yr&minus 1相同。如果全球 CH2Cl2 排放量保持在2019年的水平,与没有 CH2Cl2 排放的情景相比,它们可能导致南极臭氧恢复延迟约 5 年。ReferenceAn,M., Western, L.M., Say, D. et al. Rapid increase in dichloromethane emissions from China inferred through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Nature Communnications 12, 7279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7592-y(Published)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