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讨

仪器信息网初步探讨专题为您整合初步探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初步探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初步探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初步探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初步探讨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初步探讨相关的耗材

  • 岛津GL_Inertsil ODS-3分析柱
    Inertsil? ODS-3 低压力、高保留、便于使用的惰性ODS 色谱柱. 基体:3 系列高纯度球状硅胶. 粒径:2μm, 3μm, 4μm, 5μm. 表面积:450m2/g. 纯度:99.999%. 微孔径:100A(10nm). 微孔容积:1.05mL/g. 化学键合基团:十八烷基. 端基封尾:有. 碳量:15%. U S P 号:L1【分析色谱柱5μm】内径(mm)1.52.1344.6长度(mm)Cat.No.Cat.No.Cat.No.Cat.No.Cat.No.335020-845215020-045115020-045215020-045315020-04541505020-845225020-045125020-045225020-045325020-01763755020-845235020-045135020-045235020-045335020-017641005020-845245020-045145020-045245020-017665020-017651505020-132415020-017415020-017515020-017615020-017312505020-132425020-017425020-017525020-017625020-01732是在高纯度球状硅胶上化学修饰最具通用性的十八烷基的填料。实施了理想的端基封尾处理,碱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的吸附小,是便于条件探讨的色谱柱。与市售ODS 色谱柱相比,疏水性相互作用强,即使在洗脱液中有机溶剂组成高的条件下,也可得到充分的保留,因此,可有效应用于LC/MS(/MS)分析。并且,可保留大部分的化合物,是可有效应用于同时分析的色谱柱。请在选择色谱柱时,将其与Inertsil ODS-4 一起作为首选色谱柱。对Inertsil ODS-3 实施了10 个项目以上的严格检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色谱柱间的偏差,可放心使用。并且,即使使用100%水的洗脱液也不发生劣化。
  • GL_Inertsil ODS-3液相色谱柱丨5020-01732
    Inertsil? ODS-3 低压力、高保留、便于使用的惰性ODS 色谱柱. 基体:3 系列高纯度球状硅胶. 粒径:2μm, 3μm, 4μm, 5μm. 表面积:450m2/g. 纯度:99.999%. 微孔径:100A(10nm). 微孔容积:1.05mL/g. 化学键合基团:十八烷基. 端基封尾:有. 碳量:15%. U S P 号:L1【分析色谱柱5μm】内径(mm)1.52.1344.6长度(mm)Cat.No.Cat.No.Cat.No.Cat.No.Cat.No.335020-845215020-045115020-045215020-045315020-04541505020-845225020-045125020-045225020-045325020-01763755020-845235020-045135020-045235020-045335020-017641005020-845245020-045145020-045245020-017665020-017651505020-132415020-017415020-017515020-017615020-017312505020-132425020-017425020-017525020-017625020-01732是在高纯度球状硅胶上化学修饰最具通用性的十八烷基的填料。实施了理想的端基封尾处理,碱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的吸附小,是便于条件探讨的色谱柱。与市售ODS 色谱柱相比,疏水性相互作用强,即使在洗脱液中有机溶剂组成高的条件下,也可得到充分的保留,因此,可有效应用于LC/MS(/MS)分析。并且,可保留大部分的化合物,是可有效应用于同时分析的色谱柱。请在选择色谱柱时,将其与Inertsil ODS-4 一起作为首选色谱柱。对Inertsil ODS-3 实施了10 个项目以上的严格检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色谱柱间的偏差,可放心使用。并且,即使使用100%水的洗脱液也不发生劣化。
  • 高分辨率微阵列扫描仪 G2565CA
    产品特点:安捷伦微阵列解决方案采用SureScan 高分辨技术的安捷伦DNA 微阵列扫描仪工作流程解决方案* 基因表达谱 — 支持多种模式生物,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基因转录* 比较基因组杂交 — 支持从多种样品类型及 FFPE 组织中进行高分辨率的全基因组水平的DNA 拷贝数变化的分析* 小 RNA — 提供最完善的实验室操作流程和及时更新的微阵列设计方案,分析小 RNA 表达谱并研究其在基因调节中的作用*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 探讨蛋白质 — DNA 相互作用在转录、复制、修饰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DNA 甲基化 — 提供高分辨率的全基因组甲基化谱,进一步了解哺乳动物 DNA 甲基化和基因调节的机理* 靶向序列捕获 — 结合下一代测序技术,关注感兴趣的关键基因组区域,解决费用问题,实现对基因多样性更加深入的研究订购信息:采用 SureScan 高分辨技术的安捷伦 DNA 微阵列扫描仪产品描述部件号高分辨率微阵列扫描仪系统G2565CA扫描仪升级,从 G2565BA 到 G2565CAG2539A 附件杂交炉旋转架G2530-60029杂交芯片夹(不锈钢)G2534A芯片固定夹, 1 阵列/片5 片/包*G2534-60003 芯片固定夹 , 2 阵列/片5 片/包*G2534-60002 芯片固定夹, 4 阵列/片5 片/包*G2534-60011 芯片固定夹, 8 阵列/片5 片/包*G2534-60014 *提供大包装的同样产品

初步探讨相关的仪器

  • (1)我司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技术团队都具备五年以上非标探针台研发与定制经验。(2)可以出货标准探针,也可以定制其他各类探针台周边设备(3)产品有:高精度/简易型探针台,高精度探针座,同轴/三轴夹具,三维磁场探针台等。1)我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在非标领域深耕多年(2)在清华,北大,北航,中科院等***企业有大量成功案列(3)非标***,可出初步方案(4)部分非标产品例举:高精度纳米探针座TEC制冷卡盘高刚性磁场探针台(无磁设计)二维磁场探针台(无磁设计)自动探针测试系统
    留言咨询
  • 声明:以上价格不代表实际价格,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认后方可定价格,我司配置有很多种,配置高,价格高,有需要请在线联系客服,谢谢合作! 噪声监测的现代化、自动化水平与国外噪声监测水平,或与国内大气、水质监测水平相比已远远落后。噪声自动 监测技术在对声环境质量变化分析、重点源监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是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在 一些城市已经初步建立或正探讨建立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迫切需要相关的技术规定作为技术依托。
    留言咨询
  • 硅碳棒电阻炉升温慢是什么原因:1.查看温度仪表是否显示正常 热电偶没有插入到炉膛内,造成炉温失控。热电偶的分度号与温控仪表的分度号不一致,导致温度显示异常,误判升温慢2.电压问题电源电压正常,但是电炉的工作电压低,其原因为供电线路的电压降太大或插座及控制开关接触不好,需要调整更换。电源电压比正常电压低,电炉工作时加热功率不足。三相电源缺相,可调整检修。炉用变压器输出电压低。3.电热元件硅碳棒问题电热元件电阻值不符合要求,功率太小;几组元件阻值相差太大;电热元件存在短路现象;电热元件接线有误;电热元件断路或缺相4.炉子装料太多5.散热变大,隔热屏或炉衬保温性能变差6.调功器输出功率太小7.设置因素,控制器设定温度小于实际需要值, 时间设置有误,还未升到预设温度,炉子已停止加热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后,请立即断电进行检查,不可继续工作。登封市明辉高温元件有限公司生产订做硅碳棒,经验丰富,相关使用问题,欢迎来电探讨。
    留言咨询

初步探讨相关的试剂

初步探讨相关的方案

初步探讨相关的论坛

  • AMDIS自动化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软件在GC/MS数据处理的初步应用 (5)-数据处理的一些问题探讨

    AMDIS自动化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软件在GC/MS数据处理的初步应用 (5)-数据处理的一些问题探讨

    AMDIS自动化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软件在GC/MS数据处理的初步应用(5)-数据处理的一些问题探讨 先回顾一下AMDIS的基本概念对于AMDIS有的网友可能比较熟悉,特别是农残,环境,有害物,香精香料等领域的朋友可能属于高级使用者。本人以初学者的身份初步介绍一下AMDIS。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请谅解。一般来说,目标化合物的分析要求检测目标离子和确认离子的比例。然而,对于高基体背景的样品,大峰后面的痕量组分或流出时间很接近的成分,离子比例会受到基体的影响很难符合要求。为了确保分析结果可靠,一般采用背景扣除及手动积分。因此,对于复杂基体的样品数据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为了提高分析效率,谱图可以利用一种称为“解卷积”的数学计算来将目标化合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院(NIST)开发了功能强大的解卷积软件,即自动质谱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下面简单介绍一下AMDIS:AMDIS软件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Technology)提供。The Automatic MassSpectral Deconvol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AMDIS)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软件(AMDIS)让您从GC/MS数据文件自动找到目标化合物。软件先对GC/MS数据文件解卷积寻找所有分离组分。每一组分与目标化合物的谱库进行对比。如果以上的用户设定值,然后报告出目标图谱和解卷了组分的图谱的匹配因子。什么是解卷积(Deconvolution)?NIST AMDIS的定义:“这里所用的术语在广义上是指从一个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信号。解卷积的过程包括处理噪音、校正漂移、从紧密相邻的共洗脱峰中提取出单个峰等。” (简单讲就是去复杂化)用下面的简图可以解释解卷积过程:在GC/MS 中,Deconvolution是一种数学技术,它可以将重叠的质谱图“分开”成为“清晰”的单个组分的谱图。图1 是这个过程的简单示意图。这里分别是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和质谱图。与常见的情况一样,这个色谱峰包含了多个重叠在一起的组分,而最高点质谱图实际上也是这些组分的组合图。质谱谱库检索只可能给出一个较差的匹配,而且不能识别所有构成这种组合谱图的单个化合物组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302155_01_1615838_3.jpg图1 解卷积过程示意图左边是TIC上某一峰的质谱图。右边是经过解卷积处理后,让目标化合物从基质和干扰物分离出来。得到3张质谱图。很明显,这样干净而纯的质谱图非常有利于PBM质谱谱库检索或其它谱图检索解析工具。这样对共流出的度组分,大峰中小成分,基质掩盖的痕量组分分析度很有利。下面是Amdis的主界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302155_02_1615838_3.jpg图2 Amdis主界面具体的使用运行请参考我以前的帖子。

初步探讨相关的资料

初步探讨相关的资讯

  • 我国粮食收储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探讨研究
    2014年11月18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半程会议,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顺利举行,该课题由国家粮 食局科学研究院主办,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财经大学作为课题参与单位协办,国家粮食局标准中心朱之光处长、河南省粮油检测中心尹成华主任、 浙江省粮油检测中心应胜建站长、四川省粮油检测中心肖青主任、中科软梁杰工程师等作为课题评审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半程会议 会议现场 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收储环节品质数据检测数字化、网络化等关键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项目就是以提高该技术水平为 突破口,以快速质量检测技术与装备、网络数字化支撑组网、我国主要原粮品种(水稻和小麦)收储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基于近红外技术、化学 计量学、网络技术的粮食收储质量快速检测装备与软件开发,为数字化收储提供数字化装备支撑; 以数据库技术、化学计量学等关键技术为支撑,着力开展我国水稻、小麦关键品质参数近红外检测模型与相关模型转移与模型校准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为粮食产后收储环节数字化检测提供范例。 通过上述研究与攻关示范的开展,最终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设备、支撑网络和模型,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收储的质量控制效率与水平。 聚光科技作为课题参与单位,承接了近红外快速检测装备的研发制造工作,主要负责开展光源、光谱仪、光谱扫描方式稳定性的研究,以满足粮食收储环节检测的需 要。开展光源标准化,光谱仪标准化,光谱扫描方式标准化,仪器操控标准化的研究,以满足定标和模型校准的需要。开展自动进样系统和出料系统的研究,保证系 统快速检测的需要。开展近红外快速检测仪器检测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提高现场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近红外仪器的系统保护技术,保证仪器满足现场防尘、 抗震、防水等要求,满足粮食收储数据库的升级与更新、相关信息的发布和管理的需要。 研发粮食收储近红外组网软件,构建中心网络节点与分节点近红外组网体系,初步搭建近红外远程设备和模型校正、传递平台。各位与会专现场考察聚光科技近红外分析仪联网演示 专家组围绕以上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聚光生产的近红外装备进行了现场验证工作,主要从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准确性及近红外的组网体系进行了验 证,验证结果的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专家组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期望,要求尽快建立基于我国稻谷和小麦的各种品质数据库和完备的近红外 模型;建立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粮食收储近红外组网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形成 3-5 个示范基地,同时建立起一只多学科的近红外技术研发和支撑团队,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收储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
  • 交叉学科热力学探讨|2024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分会场直击
    仪器信息网讯 8月10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市大成宾馆开幕。此次研讨会围绕“探索热力前沿,助力双碳战略”主题,针对当前热力学和热分析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内容涵盖能源、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环境等多学科领域。150余名相关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学者、技术专家和仪器生产厂商等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探讨。主会场现场会议第二天日程,前沿科学论坛、交叉科学论坛、青年科学论坛等三个分主题会场同时展开。以下为第二分会场——交叉科学论坛全天报告集锦,以飨读者。按报告顺序排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天津大学梁红艳教授以《电催化剂的表面自重构行为研究》为题分享报告。重点探讨了双碳背景下电化学在制氢和二氧化碳还原中的应用。强调了催化剂自重构行为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了解自重构机制、发展监测手段、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利用自重构提高性能的研究思路。梁红艳详细介绍了在碱性环境中镍铁基催化剂和铜基催化剂的自重构行为及其对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还原性能的影响。也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控催化剂的自重构行为来优化其性能,为未来工业应用中的高效电催化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周清副研究员以《低共熔溶剂定向解聚废PET制备聚氨酯材料研究》为题分享报告。首先强调了废PET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物理法和化学法在废PET处理中的应用。接着详细阐述了利用二元醇和聚二醇纯碱法将废PET解聚为小分子或大分子产物,并进一步制备聚氨酯弹性体的过程。也展示了所制备聚氨酯材料的优良性能,并介绍了离子液体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该研究为废PET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推动了相关数据库的发展。中国石油休斯敦技术研究中心李建申以《超高分子量枝链聚合物驱油剂合成及表征方法》为题分享报告。针对传统聚合物驱油剂存在的问题,如成本高、分子量低、配置复杂等,李建申提出了利用反向乳液合成具有高支链结构的聚合物驱油剂的方法。该方法合成的聚合物在静态下粘度高,动态下粘度低,有利于降低泵注能耗并提高驱油效果。报告还分享了该产品在岩心驱替实验中的优异表现,并透露目前正与大庆油田合作,计划开展现场试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德重教授以《功能化低共熔溶剂捕集二氧化碳的研究》为题分享报告。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必要性。接着详细阐述了低共熔溶剂的优势、捕集机理以及通过调节氢键强度和官能团空间位阻来优化捕集性能的研究。此外,也探讨了功能化低共熔溶剂在低温下的再生性能,为未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江苏科技大学李照磊副教授以《受限条件下聚乳酸立构复合结晶的热分析研究》为题分享报告。首先介绍了聚乳酸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立构复合结晶的重要性。随后探讨了分子量对立构复合结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分离、缠结和纯度中毒等可能的解释。他还发现了氢键和构象转变在结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最后,通过在纳米受限孔道中进行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受限条件对立构复合结晶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按报告顺序排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夏永鹏副教授以《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的热/动力学调控》为题分享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并指出固态储氢技术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接着详细介绍了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改进方法,包括合金化、纳米化和催化掺杂,并分享了通过这些方法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热/动力学性能的具体研究工作。最后,还提到了正在开展的数据驱动组件材料研发和原位装置搭建工作,以及联合复旦大学开展的仪器研制项目。厦门大学彭丽副教授以《多孔复合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在贵金属回收方面的应用》为题分享报告。贵金属价格昂贵且资源有限,因此回收废弃电子产品中的贵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介绍了两种复合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和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微孔二氧化硅和聚合物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结合了二氧化硅的高比表面积和聚合物的功能性,实现了贵金属离子的快速且高选择性捕获。最后,彭丽提到这些复合材料在实际水体测试中表现出色,并有望与产业界合作,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成本降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梅清清研究员以《废塑料绿色转化新技术》为题分享报告。对于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传统回收方法如物理回收存在局限,而化学回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梅清清特别关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回收,介绍了一种通过催化剂将PET转化为高价值单体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回收塑料的经济性,还可能推动产业化发展。报告还提到了在PET回收中使用的催化剂,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提高产品纯度和经济可行性。该技术已在实验室取得良好效果,并正在进行中试和工业集成尝试。天津工业大学孙跃教授以《超分子手性膜及其对映体分离的热力学研究》为题分享报告。报告指出手性分子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强调了对映体分离的技术挑战和应用价值。介绍了超分子手性膜的设计理念,包括促进传输和阻碍传输两种理论,并探讨了手性膜材料的精准合成与加工方法。孙跃团队通过主客体自组装和配位导向自组装,成功合成了具有特定空腔的手性大环化合物,并应用于手性膜的构建,实现了对手性分子的有效分离。此外,研究还涉及了光响应纳米通道和手性大环的合成及其在分离性能上的提升。最后,对未来手性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河南师范大学仇记宽副教授以《有机晶态多孔框架微环境调控及其在分离和光催化中的应用》为题分享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晶态多孔材料的发展背景和其在分离技术及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针对现有材料在分离效率和光催化效果上的局限性,仇记宽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孔环境调控和局部电子结构调控,以提高材料的性能。通过合成含不同羟基数量的框架材料,利用氢键作用增强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同时,通过引入光响应分子和制造框架结构上的缺陷,实现了氨气的高效捕获和低能耗释放,以及提升了材料的光催化效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也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郭然以《热分析联用-逸出物综合分析系统新进展》为题分享报告。介绍了热分析联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仪器的更新换代和联用接口的标准化,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兼容性。郭然强调了在面对样品复杂性提升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更多维度的表征来获取样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热分析主机与ICP-MS等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来实现有机和无机气体产物的综合分析。他还提到了数据处理的挑战,包括标准化方法开发和数据综合系统的研发,旨在提高热分析联用技术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按报告顺序排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合肥工业大学刘节华教授以《金属-H202动力电池研究》为题分享报告。首先介绍了长续航动力电池的研究背景,强调了水下探测技术的进步和对高性能水下动力的迫切需求。重点讨论了金属双水电池的潜力,特别是锌、镁和铝双水电池,这些电池具有比传统锂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其团队通过合成新型催化剂和利用生物质材料,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功率密度和稳定性。报告展示了通过多策略合成的催化剂和生物质衍生结构在提高电池性能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双水电池在未来水下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高军研究员以《高选择性仿生碱金属离子通道材料》为题分享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仿生碱金属离子通道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些材料能够实现高选择性和超快的离子筛分,具有在废水处理、提锂、石油增产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报告中,高教授详细阐述了实现高选择性离子传输的策略,即尺寸能量双匹配,并通过多孔冠醚晶体等材料示例展示了钠、锂离子的高选择性传输。此外,还提到了通过表面化学的调控来优化离子通道的性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与油田合作进行的中试规模实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裴副研究员以《电催化界面微环境的构筑其对反应路径的调控》为题分享报告。首先强调了微环境对电催化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通过改变电荷和亲疏水性来调控反应路径的策略。报告中详细阐述了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掺杂表面活性剂来改善催化剂表面的电荷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修饰来提高特定产物的选择性,例如在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高效生成甲酸。此外还讨论了疏水性对反应路径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核壳结构稳定纳米颗粒并促进碳-碳偶联反应。最后,提出了对电催化界面研究的一些思考和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新的实验手段以直接检测局部电场和中间体吸附能等。北京服装学院郑佩珠副教授以《环糊精改性木屑对染料吸附行为研究》为题分享报告。指出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介绍了环糊精因其良好的水溶性和木屑因具有丰富官能团和孔洞结构而在污水处理中的潜在应用。详细阐述了通过将环糊精与木屑结合制备的改性木屑在提高染料吸附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改性后木屑结构更加疏松,有助于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木屑在吸附速率和吸附量上均有显著提升,且吸附过程受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揭示了吸附机理,表明改性木屑对染料的吸附主要通过物理吸附过程,且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TA 仪器(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郭艳霜以《热分析及流变表征技术在聚合物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示例》为题分享报告。首先介绍了塑料污染的全球性问题,并指出在传统塑料的优化和回收利用中,热分析和流变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接着分享了如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来测定聚合物的特征温度,评估回收树脂对热性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调制温度DSC实验来分析共混材料的相容性。还讨论了热重分析(TGA)在评估聚合物耐热性和分解动力学方面的应用,以及氧化诱导期测试在快速筛选材料稳定性方面的价值。此外,也介绍了流变技术在评估聚合物加工工艺中的流动特性和粘弹性方面的应用,以及动态机械分析(DMA)在表征最终产品力学性能方面的重要性。按报告顺序排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太原师范学院侯玉翠教授以《离子液体萃取分离油酚混合物及共沸精馏脱除中性油的研究》为题分享报告。介绍了使用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来分离油酚混合物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煤焦油及生物质油中的酚类物质。她详细阐述了利用氯化胆碱与酚类物质形成低共熔溶剂的萃取过程,并通过反萃取和蒸馏实现分离与回收。侯教授还探讨了多种离子液体的萃取效果,并提出了通过多级闪蒸和共沸精馏降低中性油含量的创新思路,展示了工艺过程的节能优势。陕西科技大学何珍红教授以《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制备丙烯研究》为题分享报告。首先介绍了丙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宗的精细化学品的重要性,并指出传统生产方法主要依赖于石油、煤和天然气,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团队研究了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这一环境友好型替代方法,利用二氧化碳的弱氧化性催化反应,同时产生一氧化碳。重点介绍了使用氮化镓催化剂在分子筛上的改性工作,并通过调控分子筛的结构和酸碱性来提高催化性能。此外,团队还探索了光热催化路线在低温下的应用潜力。河南师范大学朱安莲教授以《离子液体对 NAD+反应性的影响和调控》为题分享报告。首先介绍了NAD+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接着重点探讨了离子液体对NAD+参与的两类主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其团队通过离子液体筛选,发展了一种高效的立体特异性的ADP核糖化方法,并实现了ADP核糖化多肽的一步合成。此外,还初步探讨了离子液体对NAD+氧化还原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李荣斌副教授以《以矢量化思维开展反应过程的热分析以及智能化考虑》为题分享报告。报告提出,为了实现降碳目标,需要深入研究化学反应过程,并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工艺改进和优化。强调了热分析在研究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也指出了现有方法在处理复杂反应时的局限性。介绍了矢量化思维在解析反应过程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学化的方法定量分析反应过程,并构建了多维信息的矢量化方程。他还探讨了智能化技术在热分析领域的应用潜力,包括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反应过程的智能解析和标定。最后,总结了矢量化热分析的优势,并展望了其与AI算法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合影留念
  • 专家共话“科研用试剂”,探讨打破国外垄断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18日,由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主办,《化学试剂》编辑部、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承办的&ldquo 第八届全国试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暨学术报告会&rdquo 在北京化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吸引50多家单位共20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ldquo 科研用试剂&rdquo 这一主题,分析了科研试剂的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并围绕科研创新的热点和趋势进行了探讨。会议现场进行了&ldquo 十强企业&rdquo 、&ldquo 优秀品牌&rdquo 和&ldquo 优秀论文&rdquo 的颁奖仪式。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先生、科研用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顺昌教授、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清龙先生、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王峰教授分别致辞,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开幕致辞中,如何加强研究机构与试剂企业的交流,共同推动我国试剂行业的发展,打破外国企业在高端试剂的垄断地位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主题。王夔院士指出,&ldquo 一是国家的政策支持 二是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由小变大,国营企业由弱变强 三是国内成立了众多联盟、平台、基地等交流平台,因此我们现在有条件研究,未来三十年我们的试剂企业如何满足国内需求,如何实现出口全球等问题&rdquo 。王顺昌教授介绍了&ldquo 科研用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rdquo 的基本情况,指出试剂联盟是&ldquo 推动试剂产业化的基地,试剂研发的推动平台,试剂研究的人才中心&ldquo 。刘清龙先生和王峰教授分别介绍了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和北京化工大学在试剂研发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欢迎有更多相关人士探讨合作。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根据自己多年统计的数据,评选出&ldquo 2012~2013年度中国化学试剂行业十强企业&rdquo ,分别为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广州化学试剂厂、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秘书长任富聪先生主持了颁奖仪式。 2012~2013年度中国化学试剂行业十强企业颁奖仪式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根据数千份问卷的调查结果评选出&ldquo 2011~2013年度中国化学试剂品牌调查最受用户欢迎试剂品牌&rdquo ,分别为沪试、百灵威、科密欧、京试和阿拉丁。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主任、《化学试剂》期刊主编刘舫女士主持了颁奖仪式。 2011~2013年度中国化学试剂品牌调查最受用户欢迎试剂品牌颁奖仪式   此次会议共11个主题报告,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刘舫主任进行了&ldquo 行业分析报告&rdquo ,解读了2012~2013年度中国试剂的需求与发展环境,介绍了2012~2013年度中国试剂行业发展情况及分析,提出电商网站的发展和新媒体营销,为我国试剂销售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主任、《化学试剂》期刊主编刘舫 报告题目:行业分析报告   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ldquo 科研用试剂的发展与学术进展&rdquo ,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牛刚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李重九教授、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庆总裁、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咨询调查专员张玮航女士分别从国产科研用试剂的发展、试剂的研发、销售模式的创新和我国科研用试剂的市场调查等角度进行了主题报告。   其它单位的代表也纷纷介绍了稳定同位素、磺酰氯、黄曲霉菌素、提纯技术等方面的科技进展,为参会人员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最后,与会专家共同对此次会议收到的42篇论文稿件进行了评审,并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5名,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主持了&ldquo 国药杯&rdquo 论文墙报评比颁奖典礼。   会议总结上提到,下届会议举办时间定为2015年9月下旬,地点为浙江杭州,承办单位为《化学试剂》编辑部和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此外,会议还吸引了国药集团、泰坦科技、哈希、上海晶纯等厂商参展,展示了公司的相关产品。(编撰:李学雷)   展会现场 会议合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