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液态样品分析

仪器信息网红外液态样品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液态样品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液态样品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液态样品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厂商

  • 锶泰斯(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致力于探索色谱样品特殊的前处理解决方案Explore Chromatography Sample Special preTreatment Solution锶泰斯(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硬件开发与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实验室智能化设备综合服务供应商。我司独立的机械设计、软件开发、销售与售后服务团队,具有丰富的软件与硬件开发及非标定制化经验, 目前基于CTC进样平台整合:天平、离心机、超声萃取、在线过滤、在线移液、涡旋混匀、加热振荡、磁力加热搅拌、自动分液识别模块、仪器状态手机APP追踪系统、液体进样、顶空、固相微萃取、箭形固相微萃取、动态顶空、吹扫捕集、热脱附、在线真空浓缩、在线GPC、在线SPE、QuEChERS、液质高通量进样、液质低残留进样等。兼容安捷伦/热电/岛津/PE/沃特世/布鲁克/天美/AB/LECO等主流品牌仪器。锶泰斯在样品前处理及自动化的领域努力钻研,累积了完备的专业知识与宝贵的解决经验。我们矢言在既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以不负各界的厚爱,并期能为国内的科技服务提升,略尽绵薄之力!
    留言咨询
  • 400-860-5168转1950
    苏州埃兰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如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的苏州。是精密分析仪器的制造商,主要从事分析仪器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 苏州埃兰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率先独立研发、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ISO82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01-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821-2005和2010年中国药典的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生产厂家。填补了国内高温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法测定总有机碳的空白。Elab系列总有机碳分析仪具有测定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适合测定电子行业用水、电厂用水、医药用水、饮用水、地表水、污水及垃圾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 公司独立研制、开发生产的Elab9100、Elab7100及Elab5500系列总硫总氮元素分析仪已获得6项国家专利,在世界上首次发明了使用一种进样模式测定所有形态(所有沸点范围)样品的装置,检测器超高的灵敏度和系统测定痕量样品的优良重现性、稳定性使我国的总硫总氮测定水平首次处于世界的前列。 公司以“格守质量保证,持久提供优质产品”为质量方针,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实施ERP管理。公司产品以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已在全国石油、化工、制药、质检、大学、地质、环保、科研院所及其他领域得到迅速推广,并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我们将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以更先进的产品和更完美的服务来满足各行各业客户的需求!
    留言咨询
  • 400-801-5339
    自1957年以来,德国林赛斯在热分析和热物性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可靠的服务和完善的解决方案。 我们始终坚持以产品创新和客户满意度为第一导向。“客户至上、品质第一、探索创新”的理念让林赛斯在前沿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中享负盛名。多年来,一直为热分析研究领域提供优质的仪器。 林赛斯热分析业务涉及多个应用领域的设备研发,包括在聚合物、化工、无机建筑材料和环境分析行业的产品性能检测。完全适用于固体、液体和熔液等不同状态样品的热物性分析。 林赛斯公司因技术领先而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以高标准、高精度和严要求来研发热分析仪器。创新驱动和高精确度让我们成为热分析领域倍受客户信赖的一流生产商。 针对热分析仪器发展领域现存的前沿研究方向和高精准度需求,林赛斯不吝大力投资,始终坚持着“客户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
    留言咨询

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仪器

  • MPA II-D 为乳品行业各种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解决方案。它对生乳、粘度比较大的浓缩乳和包含微颗粒或者糖晶体的乳制品都能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方案,为乳品分析设立了一个新的标准。不仅如此,固态和半固态乳制品的分析也都可以使用同一台仪器来完成。对乳品生产者来说,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以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在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中,布鲁克的多功能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MPA II可以用最理想的方式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乳制品。仅用一台近红外仪器就能完成对液态、固态和性状均匀的半固态乳制品的快速质量控制,经济高效,而且所有相关的质量参数都可以进行分析。1) 可应用于各种形态乳制品的质量控制2) 低于1分钟的快速分析帮助减少生产损失3) 生产流程的优化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4) 食用油或维生素预混料等辅料也都可以进行分析生乳和其他液态乳LSM系统具有两个功能,均质化处理和将样品传输至1 mm流通池进行近红外分析。可以根据待测液体的不同,通过软件来控制和转换。LSM 提供:1) 待测样品量是傅立叶中红外分析的20多倍,能提供更高的准确度2) 采用高压泵对生乳进行均质和分析3) 其他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样品如炼乳、乳糖和乳清蛋白都可以通过蠕动泵轻松泵入4) 取样量及自动清洗周期都可以通过软件来调节控制固态和半固态乳制品MPA II-D 可配备积分球模块,通过使用不同的样品杯能够对所有固态和半固态的乳制品进行漫反射检测。1) 用于分析粉末类样品的石英杯2) 一次性聚苯乙烯样品杯3) 玻璃或石英培养皿使用LSM分析牛奶和其他液态乳制品LSM模块有两个不同的抽运系统分别负责样品前处理和样品传输。将待测样品放置在LSM进样处,插入金属吸液管。然后待测液会先被泵入到内部加热模块,预先加热到40°C左右。然后根据软件设置,待测样品会通过均质泵(橘色路径)或者蠕动泵(蓝色路径),最后都会被传输到MPA II仪器的流通池中进行光谱采集,待测量结束后传输至废液桶中。接下来可以进行新的样品分析或者使用洗涤液清洗整个LSM模块系统。液体透射测量中对流通池进行加热处理流通池放置于MPA II液体透射模块的加热夹套中,温度一直保持在40°C 。从样品杯底部吸取待测样品到流通池中,这样可以将新的样品代替旧的样品进行光谱采集,并且排除可能存在的气泡。在测量背景时,流通池和加热夹套会自动从测量位置移开。如果有污染或者污垢,可以手动将流通池拿出进行查看。使用LSM进行液态样品分析的说明:1) 样品在40°C时通过1 mm的流通池进行透射测量2) 最低需样量:25ml (可用于重复测量两次)3) 样品分析前温度:20-40°C4) 均质器适用于脂肪含量在0-30%的样品5) 蠕动泵适用于脂肪含量在0-60%的奶油和总固形物在0-30%的浓缩液6) 高粘稠样品也可以用蠕动泵轻松泵入进行测量7) 粒度小于0.5mm的高固形物含量样品可以被泵入并检测,比如高钙和高乳糖的样品8) 软件控制系统可实现自动进样、预热、抽吸、均质和清洗MPA II-D 对比于传统的FT-IR牛奶分析仪的优势1) 永久使用,不需要标准化2) 不需要调零3) 不需要消泡处理4) 不需要定期更换流通池,因为MPA II-D的流通池不会被磨损5) 不需要对所有样品都进行均质处理。只有生乳需要进行均质处理,以确保高重复性。这样有助于延长均质阀的使用寿命6) 生乳独有的均质效率检测可告知操作者是否需要维护均质阀7) 适用于高固形物含量和高粘稠度的样品8) 透明管路系统便于检查
    留言咨询
  • FI-R3X 是Finder Infra R3 系列中的一个子系列,尾缀字母“X”代表extra,其主机为大样品仓设计,多种功能附件可随意更换搭配,具有更好的实验室综合性,更易满足实验室的可变功能测试需求。FI-R3X 具有完全一体化且可靠的通用采样功能,轻松进行测量并提供各种常用配件,同时兼容如PIKE TECHNOLOGY 等公司的多种专用测量配件,是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环境下红外检测仪器的理想选择。FI-R3X 可以对未知的化合物进行无损分析,比如,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品、固体、液体、聚合物等材料;主机采用一体式光学光路设计,可以扩展使用制冷型高灵敏的MCT 检测器和各种大型通用附件等,适用于科研院所的研究和检测工作。 台式多功能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产品特点:双样品腔红外分析仪满足常规的透射和ATR 测量方式兼容进口厂商的红外附件:如Pike 、Harrick、Specac 公司等原位催化剂表征,高温、高压漫反射池测量样品的绝对透射率测量样品的绝对反射率中红外积分球附件可选液氮制冷MCT,灵敏度更高适合用户自己搭建红外装置、气路连接等 台式多功能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应用领域:催化领域的应用:原位红外漫反射附件、原位红外透射附、原位吡啶吸附池等高检测灵敏度的应用:配置MCT 检测器,可以提高实验的检测灵敏度超规样品的红外应用:超长样品的透射和反射测量大型OEM 红外附件的应用:附件体积比较大,如掠角反射、变角反射附件,积分球附件等高通量红外附件的应用:可自动实现多个样品的透射、漫反射、反射测量等用户自制特定尺寸的红外附件应用:同时监测红外信号和拉曼信号的原位池,用户自制的红外附件等 技术参数 型号FI-R3X-AFI-R3X-AEFI-R3X-BFI-R3X-BE单位光谱范围5000-5005000-6507500-4007500-650cm-1分辨率≤1cm-1波数精度≤0.01cm-1信噪比≥40,000:1-透过率精度≤0.1%τ分束器ZnSeKBr-干涉仪基于一体成型立体角镜-检测器高灵敏度DLaTGS制冷型MCT高灵敏度DLaTGS制冷型MCT -主机尺寸685×415×223mm重量20kg红外测量附件 金刚石 ATR 附件金刚石 ATR 附件,纯金刚石晶体、高强度、超级耐腐蚀、晶体尺寸大、光通量高,灵敏 度优异。30°镜面反射附件适用于全反射材料30°固定角度设计45°镜面反射附件适用于全反射材料45°固定角度设计10°镜面反射附件适用于全反射材料10°固定角度设计PIKE TECHNOLOGY 产品80°镜面反射附件适用于全反射材料80°掠入射角度设计PIKE TECHNOLOGY 产品可变角度镜面反射附件适用于全反射材料30°-80°可变角度设计角度调整精度:1°PIKE TECHNOLOGY 产品绝对测量镜面反射附件适用于全反射材料12°固定角度设计PIKE TECHNOLOGY 产品漫反射附件适用于固体材料简易漫反射测量PIKE TECHNOLOGY 产品长光程气体池附件适用于气体测量,可针对低浓度气体、高温气体、腐蚀性气体等特殊气体进行红外光谱测量光程长:5m可变温ATR 附件晶体为金刚石晶体,有两种可选210 和300℃。样品需要放置在ATR 晶体上,晶体加热样品,可以观测固态到液态或者液体的固化的光谱的变化过程。可变温的固体样品透射和镜反射测试附件温度范围:室温~ -600℃,可以抽真空和通气, 样品窗13*1mm,最大耐压0.5mpa,尺寸84 x 100 x 16 mm可变温的液体样品的透射测试附件温度范围:5~130℃产品选型表型号描述主机系列FI-R3X-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主机,配置DLaTGS 探测器,ZnSe 分束器,标准透射功能,含聚焦透射光路和平行透射光路测量位。FI-R3X-AE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主机,配置制冷型MCT 探测器,ZnSe 分束器,标准透射功能,含聚焦透射光路和平行透射光路测量位。FI-R3X-B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主机,配置DLaTGS 探测器,KBr 分束器,标准透射功能,含聚焦透射光路和平行透射光路测量位。FI-R3X-BE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主机,配置制冷型MCT 探测器,KBr 分束器,标准透射功能,含聚焦透射光路和平行透射光路测量位。附件系列FR3XACC-ATR 标准金刚石ATR 测量附件FR3XACC-ATR-A可变温金刚石ATR 测量附件FR3XACC-ATR-B可变温的固体样品透射和镜反射测试附件FR3XACC-ATR-C可变温的液体样品的透射测试附件FR3XACC-STD30标准30°固定角度镜面反射附件FR3XACC-STD45 标准45°固定角度镜面反射附件FR3XACC-10Spec10°镜面反射附件,PIKE TECHNOLOGY 产品FR3XACC-80Spec80°镜面反射附件,PIKE TECHNOLOGY 产品FR3XACC-VeeMAX手调式可变角镜面反射附件,PIKE TECHNOLOGY 产品FR3XACC-ARA绝对测量镜面反射附件,PIKE TECHNOLOGY 产品FR3XACC-DIFF漫反射简易测量附件,PIKE TECHNOLOGY 产品FR3XACC-LPG5000长光程气体池附件,光程5m
    留言咨询
  • FI-RXF100-R-T双通道、双样品腔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是顺应市场需要推出的一款国产化研究型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紧凑轻盈、灵活高效,可以满足透射、ATR测量、漫反射、镜反射等多种测量模式的任意组合,且无需频繁更换附件。满足第三方实验室固、液、气体样品的测量及科研院所对各类催化剂原位表征的需要。FI-RXF100-R-T创新性地设计出2个独立的、等效的样品腔,且不会额外增加仪器的体积,双通道自动切换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用户的测量效率;该系统配置高灵敏度液氮冷却MCT检测器及室温DLaTGS检测器,方便用户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均可实现最优化测量。产品特点 双通道、双样品腔设计,相互独立且等效使用; 软件自动切换通道,方便快捷; 软件自动选择不同的扫描速度,可选择2.5K~60K等6挡速度; 软件自动进行K-M变换,更方便用户比较漫反射谱图的变化; 全自动采集及连续采集模式,满足在线分析和原位测量的需求; 随时保存或调入背景谱图进行分析,软件可提示背景有效时间; 样品腔宽敞通透,兼容各类大型红外附件; 大型附件不用频繁更换,光路准直性好; 防潮性ZnSe分束器,可免除用户的维护强度; 低温检测器和室温检测器的配合,使用户的检测效果更加优化; 适合各类催化剂的表征应用,原位反应池的气路、水路及电路等外围连接装置可以长久安置,不用担心更换; ATR测量和其他测量模式,可以平行并存,极大提高测试效率;FI-RXF100-R-T 在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在催化研究领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 视。一方面,红外表征催化剂的方法简单,速度快,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耗 材(正常的液氮消耗除外);另一方面,红外表征催化剂的方法很成熟, 已经被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目前,市场上使用红外法来研究催化剂的方式主要有:原位红外漫反射和 原位红外透射。这两种方法可以为用户提供以下信息: 研究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用于在线研究催化剂在高温或高压或高真空环境下的催化性能 获得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 通过对探针气体分子与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和脱附实验,可以了解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性位和吸附性能 对催化剂的酸碱性能进行有效表征 为制备新型的催化剂提供实验数据 实现对催化剂样品的成分鉴定和结构分析下图为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使用FI-RXF100-R-T对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原位漫反射和原位透射的表征现场。FI-RXF100-R-T 在多任务检测中的应用实验室检测人员往往会接到各类不同的样品测试需求,比如固体、液体、气体样品的测量,或者对样品进行不同的分析,透射或者ATR反射测量,这种情况下,更换不同的红外制样附件,耗时且易出错。FI-RXF100-R-T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来配置固定的附件,自动实现光路的切换,准确高效。 可加热的原位透射池 高温/真空原位漫反射红外池 高温/高压原位漫反射红外池 低温/真空原位漫反射红外池 材料的绝对透过率(平行光入射) 材料漫透射测量(积分球附件) 材料的反射率测量(反射角度 10°、30°、45°、80°及变角附件等) ATR 测量(晶体可选:金刚石、硒化锌、锗晶体等) 常规固体、液体、气体样品的透射表征产品参数 项目FI-RXF100-R-T 主要参数通道/腔体全自动切换的双通道、双样品腔光谱范围5000-500cm-1 光谱分辨率≤0.5cm -1波数精度≤0.01cm-1 干涉仪国产高稳定立体角镜干涉仪,恒久准直,使用寿命大于 10 年分束器国产中红外专用硒化锌(ZnSe)防潮分束器 检测器1、高灵敏度液氮冷却 MCT 检测器,内置 ADC,液氮保持长达10 小时,标配面板防冻裂设计;2、防潮型高灵敏度 DLaTGS 检测器,内置 ADC红外光源长寿命中红外陶瓷光源,工作温度 1550K激光器固体激光器,10 年质保测量技术双通道测量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测量效率;独立、等效的双样品腔结构可以满足透射、ATR 测量、漫反射、镜反射等多种测量模式的任意组合,且无需频繁更换附件。满足实验室固、液、气体样品的测量及各类原位表征的需要。软件1、Win10 操作系统下的全中文版处理软件,功能包括:红外光谱测量功能、光谱数据预处理功能、谱图快速比较功能、标准谱峰检索功能、用户自建标准谱库功能、定量分析功 能、自动扣除金刚石/CO2 吸收峰功能、智能峰位识别报警功能、一键式测评功能、报告自动生成及打印功能等。2、可实现自动切换通道,配置 20K、40K、60K 等不同的快速扫描速度及漫反射测量 K-M 数据自动变换功能。3、可以实现全自动软件采集及连续采集,满足在线分析和原位测量的需求。数据库可根据用户需要,配置相应的的红外谱图数据库尺寸750 mm×515 mm×223 mm主机配置清单名称型号数量备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RXF100-R-T1 台主机液氮检测器-1 套包含室温检测器-1 套包含干燥剂管-2 个包含电源线/网线-1 套包含电脑-1 套可选原位漫反射附件,可配置高温、低温、高压反应池-1 套可选原位透射附件(固液吸附、气固吸附)-1 套可选温控系统-1 套可选 配气系统-1 套可选循环水系统-1 套可选真空泵系统-1 套可选 其他可用于原位催化研究的主机除此之外,还提供其他高灵敏度红外主机用于催化剂的原位表征,比如:FI-RXF100-R 和 FI-RXF200。下图为某大学的客户使用 FI-RXF100-R 及原位漫反射池进行研究。
    留言咨询

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资讯

  • 液态金属还原氧化石墨烯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Exploring Interfacial Graphene Oxide Reduction by Liquid Metals: Application in Selective Biosensing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 李勇君 博士自室温和近室温液态金属(LMs)出现以来,此类材料因其软流体性质、高电子和热导率特性而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镓及其共晶合金因其低毒性和低蒸汽压等特性成为了LMs家族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可用于驱动表面化学反应,设计纳米结构等应用。到目前为止,众多研究者已经在 LMs 表面探索了多种反应,以生成基于层状材料和纳米粒子等不同涂层,但其表面在暴露于氧的情况下易形成天然氧化层而快速钝化,形成损害LMs导电性的绝缘表面,从而限制了在电化学和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因此,在LMs表面建立导电层,以实现高导电界面是对于需要电子、电荷转移这类应用的一种有前景和十分重要的策略。2021年11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中国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共晶镓(Ga)-铟(In)液态金属(EGaIn)与氧化石墨烯(GO)的界面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衬底上、单独GO的还原(rGO),合成了基于rGO与LM的核-壳复合材料(LM-rGO)。进一步,研究者通过布鲁克公司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峰值力扫描电化学显微镜(PF-SECM)、纳米红外光谱(nanoIR)、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系统、详细地表征和讨论了LM对GO的还原能力,LM-rGO界面的相互作用,LM的界面传递,以及LM-rGO的电化学性能等,证实了LM−rGO是一种有效的功能材料和电极改性剂。最后,研究者基于LM-rGO开发出来的纸基电极实现了抗生物干扰的多巴胺选择性传感,展示了该低成本技术的商业应用前景。该项研究工作最终以“Exploring Interfacial Graphene Oxide Reduction by Liquid Metals: Application in Selective Biosensing”为题发表在2021年11月的《ACS NANO》杂志上。原文导读:研究背景:在过去十年中,自室温和近室温液态金属(LMs)出现以来,其在治疗学、微流体学、材料合成和催化等多个研究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LM家族的代表,镓及其共晶合金因其低毒性和低蒸汽压而倍受关注。具体而言,Ga基LMs的可调表面特性以及柔软、动态的界面使其成为合成多种材料的理想反应介质。基于Ga的LMs的另一个独特特性与Ga的不同氧化状态有关,这使得能够在电解或电流调节中调整氧化还原介导的合成路线。在界面上,LMs通常用于两种设想的合成路线:①作为柔软的超光滑模板,然后从表面剥离目标材料,②作为反应点和稳定载体,用于生成颗粒。将所有这些优点结合在一起,基于Ga的LMs可被视为有效的功能载体,为功能化合物的保留和生成提供了多功能界面。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是常用、流行的平面材料之一,其具有高导电性和跨平面的机械强度等特点。尽管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用于rGO 生产的方法,但开发一种高度可控的在室温下可行,并且对试剂的需求最少的还原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前景。凭借其超反应性界面,可提供两种自由电子和离子,LMs 可能可以提供这样的反应介质,使 GO 薄膜和各种厚度的GO膜能够在室温下实现还原。一方面,LMs的动态可再生界面可用作重复使用的还原GO试剂,从而在无需任何外部输入(特别是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将成本和废物产生降至最低。 另一方面,LMs 的非极化表面可以轻松地从其表面捕获产生的 rGO,无需额外的化学步骤及可形成LM-rGO核-壳复合结构。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探索了共晶镓-铟 (EGaIn)和 GO 薄片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考虑了不同的方法:包括利用 LMs 块体作为反应模板来还原GO 和利用LMs微颗粒作为的小型反应位点来合成复合材料。对于这两种情况,研究者都对 LMs表面的 rGO 进行了广泛的表征,以全面了解还原 rGO的特征和组成。 最后,研究者将合成的LM-rGO 微颗粒复合物用于标准电化学电池和电化学纸基分析装置 (ePAD) 中的传导表面改性修饰剂,用于在存在其他生物干扰的情况下对多巴胺 (DA) 进行选择性生物传感和检测。结果及讨论:为了研究LM对GO的界面影响,研究者考虑了不同的实验条件,包括使用LM块体作为软介质来还原不同厚度的GO膜、单独的膜,以及利用LM微液滴作为还原剂核心来生成LM-rGO核−壳复合结构。1. 衬底上GO膜的LM还原研究图1 a, 显示了衬底(Si/SiO2)上GO放入LM中还原的方法。通AFM表征还原前后的GO单层膜发现:LM处理后,单层膜膜厚从1.2 nm减小到了0.6 nm,膜厚的减小可归因于GO还原后变形的sp3碳结构和各种含氧官能团的去除。另外,通过对另外两个GO和rGO样品的AFM图像进行厚度统计分析,研究者进一步证实了暴露于LM后GO单层的厚度减少(图2,原文补充信息Figure S2)。在石墨结构的拉曼光谱中,D带(ID)和G带(IG)的强度之比被认为是石墨烯层内缺陷的指标,拉曼光谱显示LM还原前后的ID/IG从0.89变化到1.2,同时结合ID/IG拉曼成像(图1. d、e)可以进一步确认LM相对均匀地还原了GO单层。在这种方法中,LM大部分在设计的原电池中既是导体又是电解液。换句话说,导体本身可以提供一个充满离子和反应性金属位置的环境,而不是使用外部介质来移动负责电偶反应的电荷载体。LMs的柔软性还提供了液体块体和目标基板之间的有效界面接触,使所需的金属物种易于在表面上接触。图1. (a)基于衬底的GO的LM还原方法示意图 AFM图像:(b)暴露于LM前的GO样品和(c)LM反应后获得的rGO样品 (d)衬底上的GO和(e)浸入LM后获得rGO的拉曼光谱测量,D带和G带的表面拉曼成像及相应的ID/IG成像。图2. Si/SiO2衬底上不同样品的AFM成像和厚度分析:(a-b)LM还原前的GO样品和(c-d)LM还原后的rGO样品。2. 单独GO膜的LM还原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索开发的基于LM的工艺能力,研究者探索了其独立薄膜GO的LM还原潜力。图3 a,显示了制备独立GO膜的LM还原方法。拉曼光谱证实了还原的有效性(图3c)。为了研究暴露于EGaIn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分布,转移的厚rGO样品(~1.6 μm, 原文Figure S3-nanoIR表征的测量膜厚度)被进一步通过纳米红外光谱(nanoIR)进行了表征。如图3d所示,纳米红外成像是一种基于AFM的高空间分辨率化学成像和光谱研究技术,其中脉冲红外激光用于产生光热诱导共振和热膨胀。光吸收引起的膨胀激发了AFM悬臂梁的共振振荡,悬臂振荡的振幅正比于相应波长的红外光谱吸收。该技术被用于在高空间分辨率下评估GO和rGO样品中表面官能团的分布。从GO的纳米红外光谱(图3f)中可以看出,羰基峰1730 cm−1(C=O)具有很高的纳米红外振幅, 纳米红外成像也显示了GO表面上相对均匀的羰基分布。另外,GO样品的纳米红外光谱在1615 cm−1处也显示出明显的峰值,对应于GO中的C=C。同样,纳米红外光谱成像也显示了C=C分布的均匀性。GO和rGO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rGO样品纳米红外光谱中羰基峰的消失(图3e),证实了厚GO样品的成功还原。纳米红外光谱中剩余的C=C振动(1593 cm−1),源自石墨烯环,在rGO纳米红外成像中也显示出高振幅和适当的分布(图2e)。最后,表征研究结果证实基于LM还原工艺也可以用于生成独立的rGO膜。图3.(a)单独GO的LM还原方法示意图 (b)单独GO膜的照片;(c)在暴露于LM之前和之后的GO薄膜拉曼光谱 (d)纳米红外光谱原理示意图 (e)浸入LM后获得rGO的纳米红外光谱、AFM表面形貌、偏转信号和C=C分布纳米红外成像 (f)浸入LM前GO的纳米红外光谱、AFM表面形貌、偏转信号和C=O、C=C分布纳米红外成像。3. LM-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为了探究GO还原过程的适用性,并在实际功能应用中了解LM微颗粒的还原能力,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在酸性GO悬浮液中通过超声波处理制备的LM-rGO复合材料。其合成过程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研究者通过透射电镜(TEM)证实并研究了LM-rGO核-壳结构,如图4b所示,球形LM颗粒被稳定的石墨片壳包裹,这表明粒子和LM颗粒表面的有效相互作用。另外,研究者也通过X射线能谱(EDS)完成了Ga, In,C,O元素的分析,EDS结果进一步证实了LM颗粒表面存在碳层和rGO片层的全覆盖。图4. (a) LM-rGO复合材料合成过程示意图 (b)LM-rGO核−壳结构的TEM图像 (c) SAED分析和HR-TEM图像 (d) LM-rGO不同放大倍数和角度下的SEM图 (e) LM-rGO表面的镓、铟、碳和氧元素的EDS成像。另外,为了收集更多关于合成复合材料元素组成的信息,研究者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也对GO和LM-rGO复合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者也通过传统宏观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LM-rGO表面官能团进行了研究,表明GO含氧官能团被广泛去除。4. LM-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由于LM-rGO复合材料具有高表面积、高活性界面和导电性等特点,可将合成的材料作为电活性改性修饰剂。因此,研究者在玻璃碳电极(GCE)和丝网印刷纸电极(PEs)上进行了大量的电化学性能评价,以探索LM基改性剂与纸张技术的相容性,以及开发低成本生物传感器的可能性。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者采用电化学行为已知的亚铁氰化钾作氧化还原探针,并从电化学阻抗谱(EIS)响应、电活性表面积的变化等方面评估了改性剂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方波伏安法等多种电化学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LM-rGO改性修饰后的电极优于GCE和PE裸电极,证实了改性剂LM-rGO的优良电化学特性。另一方面,研究者也通过峰值力扫描电化学显微镜(PF-SECM)在纳米尺度对LM- rGO复合材料与电解溶液的界面电导率进行了评估,并研究了其表面的局部电化学活性。在PF-SECM方法中,利用AFM探针的纳米尖端和利用样品表面与针尖之间发生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研究电荷转移的动力学。AFM探针纳米尖端可以实现表面高空间分辨率的电化学成像。PF-SECM操作示意图如图5a (原文Figure S9),PF-SECM工作在布鲁克专利的峰值力轻敲(PFT)模式下,该模式下纳米探针在一定振幅和频率下振荡,以收集样品的形貌和导电性等信息。PF-SECM模式使用“interleave mode”,在每个振荡实例中,探针被提升到样品上方250 nm的距离。当探针从样品表面提升时记录探针尖端电流,而该探针在样品表面一定距离的电流,可用来表征样品表面电化学活性。本研究中,六胺钌氧化还原反应被用于PF-SECM成像。图5b显示了LM-rGO复合材料的形貌。图5c显示了与样品表面接触时的针尖电流,该电流既反映了样品在电解溶液中的界面局部电导率,又反映了样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纯电化学活性数据(图5d)为AFM探针从样品表面250 nm提升高度处的探针测量电流,这证实了电荷转移可能发生在整个表面。LM-rGO微颗粒边界具有较大电化学活性,并与附近颗粒的壳相互连接。边界处电流的轻微增加是由于这些边界代表样品中的低洼区域(如山谷形状),具有高有效表面积,可再生还原剂六胺钌。PF-SECM测量结果显示LM-rGO在纳米尺度具有良好的整体电化学活性,电流可达1.7 nA。图5. PF-SECM原理和LM-rGO粒子PF-SECM分析结果:(a)PF-SECM工作原理示意图(RE、CE和WE分别对应于参比电极、对电极和工作电极);(b) LM-rGO微粒的AFM图像;当针尖位于样品表面(c)(此处的电流代表界面电导率和电化学活性)和距离样品表面250 nm高度(d)(代表样品和电解质之间界面的电化学活性)时,针尖电流成像。5. 多巴胺的选择性传感在完成了前述的详细研究后,在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存在的情况下,研究者采用了多巴胺(DA,重要的神经调节剂之一)进行了LM-rGO修饰电极用于DA检测的适用性和选择性评估。LM-rGO修饰,rGO修饰 (ErGO)和裸GCE电极的电化学EIS光谱被用来显示LM- rGO复合物中每个组件的作用。如图6a所示,ErGO显示表面DA反应的Rct值仍然较高(50.7Ω)。然而,在LM-rGO中, Rct值为20.3 Ω。这一观察结果证实了LM在系统电化学性能中的作用,与ErGO相比,LM产生的混合物对电荷转移的阻力更小。为了探索LM-rGO的作用,研究者将修饰剂、裸电极和修饰电极暴露于含有DA、AA和UA混合物的溶液中,然后记录了电化学信号(DPV和CV)。图6b、c、h显示了从裸电极, LM-rGO 修饰GCE和 PE的信号。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裸电极,DA、AA和UA的氧化还原峰显示出重叠和接近。然而,在修饰后,在不同的电位窗口中可观察到每种化合物相应的分离峰,因而证实在存在其他干扰化合物的情况下,直接测定DA成为可能。另外研究者也通过FT-IR测量了DA、AA和UA与LM-rGO的特定相互作用(图5f)。LM-rGO的FT-IR光谱显示,LM-rGO在低波数区(低于900 cm-1)尤其是在667 cm-1(代表Ga−OH基团) 表现出剧烈变化。LM-rGO表面的Ga−OH还原仅在存在AA中观察到,这为选择性峰移机制提供了证据。UA向高电位的选择性转移来源于LM-rGO表面剩余负电荷基团和带负电荷的UA分子之间的电荷排斥作用。因此,这种表面相互作用因为AA和UA的峰移,从而增强了DA的选择性。为了获得最大的传感响应,研究者对修饰材料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在最佳修饰膜厚度下,研究者获取了LM-rGO修饰GCE和PE的DA定量测定校准曲线。根据图6d,i中提供的结果,该传感器可定量测量100 nM至1500μM(GCE)和400 nM至750μM(PE)范围内的DA浓度水平,GCE和PE的灵敏度分别为30和100 nM。与GCE相比,尽管PE具有更高的电活性表面积,但观察到的动态范围更窄,灵敏度更低,这是由于PEs中已知的耗尽效应和有限的扩散。在不同浓度水平的DA和其他干扰化合物(包括AA、UA和葡萄糖(GLU),高浓度1.0 mM)共存的情况下,研究者也对界面选择性也进行了评估。图6e结果显示,DA的原始信号不会受到其他干扰物的影响,目标分析物DA的测量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后,研究者在人血清样本中进一步研究了该传感器用于DA生物传感的适用性和选择性,结果证明:研究者设计的传感器在如此复杂的生物基质中的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图6.(a)裸GCE(i),LM-rGO修饰的GCE(ii)和ErGO修饰GCE(iii)的EIS光谱(DA用作电化学探针);LM-rGO对GCE表面进行修饰前后,含有AA、DA和UA的混合物的CV(b)和DPV(c)信号;(d) LM-rGO修饰GCE的校准曲线,DA浓度从0到1500μM不等;(e)LM-rGO修饰GCE上进行的DA选择性试验,AA和UA浓度为1 mM;(f)LM-rGO,LM-rGO暴露于AA、UA和DA的FT-IR光谱;(g)ePAD的结构图像和 LM-rGO修饰前后PE表面的显微图像;(h)LM−rGO进行表面修饰前后,含有DA、UA和AA混合物的DPV测量信号;(i)LM-rGO修饰PE的校准曲线,DA浓度从0到750μM不等;分别使用Ag/AgCl和碳准参比电极测量从GCE和PE获得的电化学信号。 研究结论: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探索了室温LMs和GO薄片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证明了LM和GO之间存在很强的电偶相互作用,这可以用于生成rGO单层膜和rGO厚膜。研究者对所制备的rGO样品进行了AFM,nanoIR, EDS和PF-SECM等详细表征,实验结果确认通过LM能均匀有效地还原GO薄片。研究者所提出的基于LM的rGO生产方法,有望实现rGO独立膜和衬底支撑单层膜的简易合成。此外,这种界面作用也被用于合成LM-rGO核−壳复合结构。研究者对LM-rGO修饰电极进行的电化学表征显示在AA和UA存在下LM-rGO修饰电极对D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生物传感。总之,本研究显示了LMs对GO薄片室温的还原能力,以及展示了构建功能性应用的可能性。类似利用LMs的界面特性的工艺,可以在未来的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大量潜在应用前景。Bruker公司的AFM,nanoIR,PF-SECM,EDS等纳米技术手段因其高空间分辨率的形貌,纳米光谱和化学成像,纳米电化学,纳米元素分析的能力,将为各类复合材料纳米结构的界面研究提供新的多样化表征手段和研究方法。原文链接:Mahroo Baharfar, Mohannad Mayyas, Mohammad Rahbar, Francois-Marie Allioux, Jianbo Tang, Yifang Wang, Zhenbang Cao, Franco Centurion, Rouhollah Jalili, Guozhen Liu, and Kourosh Kalantar-Zadeh,Exploring Interfacial Graphene Oxide Reduction by Liquid Metals: Application in Selective Biosensing,ACS Nano,(2021)15 (12), 19661-19671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6973?ref=PDF
  • “液态活检”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国内市场200亿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strong 液体活检临床意义大,市场空间广阔 /strong /p p   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诊断与监测 /span /a 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研发进展迅速。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p p    strong 液体活检海外进展迅速 /strong /p p   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认证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市场潜力大 /strong /p p   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我们认为液体活检针对存量肿瘤患者检测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我们预测液体活检5-10年内在我国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 /p p    strong 具有技术及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推荐丽珠集团与益善生物 /strong /p p   液体活检符合临床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大,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技术相对成熟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国内大型二三级医院和肿瘤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获取患者数据,从而走向强者恒强。在此,我们看好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最新液体活检技术的丽珠集团(000513)以及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益善生物(430620)。 /p p    strong 催化剂及风险提示 /strong /p p   催化剂为液体活检技术逐渐成熟,被海内外监管机构认可或者医保覆盖 风险在于研发进展不达预期。 /p p    strong 液体活检介绍及临床意义 /strong /p p   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环肿瘤细胞以及由坏死癌细胞释放的少量循环肿瘤DNA。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被称为液体活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肿瘤患者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相比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能重复取样等有点。美国著名的肿瘤中心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巴塞戈(Jose Baselga)称:“这(液体活检)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将”液体活检“列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美国《临床癌症进展(Clinical Cancer Advance)》报告中也认为液体活检技术在今后十年有望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提示投资者关注该领域的进展,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38" title=" 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1a8ee130-a034-4d55-986e-1805715876c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 /strong /p p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可以实时评估肿瘤动态与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 /p p   循环肿瘤DNA(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是人体血液系统中带有的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主要来源为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排体。这些肿瘤DNA往往含有肿瘤基因组所特有的基因突变,因此也可以被用对患者肿瘤动态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助于医生制订精准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26" title=" 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2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29c39d39-743a-4431-8989-61aee2f478c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38" title=" 3.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88a73d5c-805a-4fec-87f4-11a6ec06cc8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体活检技术迅速崛起 /strong /p p   基础科研领域,CTC及ctDNA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领域,CTC与ctDNA也是一大热点。目前全球与CTC和ctDNA相关的临床实验已经分别达到747和162例。综合以上数据,液体活检技术正在迅速崛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1" title=" 4.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52d459af-7059-421e-9ca9-b95faf723bf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41" title=" 5.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4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53410dd4-c3f1-4252-9b75-ac12e7f13e8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65" title=" 6.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6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c696162b-e463-4d58-a8ba-364ab5d52b4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69" title=" 7.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6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82e8b7e-f834-4b47-a141-f6207b18533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体活检的临床意义 /strong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可以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 /strong /p p   对肿瘤组织取样并进行基因分析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临床上获取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及穿刺活检两种方法。转移期肿瘤患者体内可能有多个肿瘤病灶,具体到从哪个病灶获取肿瘤组织样本是一大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57" title=" 8.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5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e6e282f0-60f8-4198-b470-a28f70c1258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呈现很强的异质性,即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断上,获取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综合信息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以上图为例,假设肾癌患者体内有3个肿瘤病灶(1为原发位点,2、3为肺转移位点),不同位点之间的肿瘤细胞基因型是不同的。无论穿刺活检获得哪个病灶的肿瘤组织,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但是每个病灶的肿瘤细胞或者肿瘤DNA都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通过液体活检收集CTC或者ctDNA能够获得患者体内肿瘤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全面信息,能够更加精准的指导个性化用药。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高频监测 /strong /p p   肿瘤细胞在药物作用下会自我进化从而产生抗药性。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化是导致抗药性的根本原因,临床上需要对患者体内肿瘤基因变化进行高频监测才能做到及时准确用药。手术和穿刺活检一年内最多只能做2-3次,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还不能进行手术或者穿刺。因此现有的临床采样技术不能满足高频检测的需求。但CTC和ctDNA通过简单的静脉抽血即可获得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及DNA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满足高频监测的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09" title=" 9.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0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5f8462b-da51-455b-9bd3-bb139ada9d5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上图表示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流程。在标准诊疗流程中,医生会在手术及药物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对患者肿瘤诊断与分型,在药物治疗之间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应答。但是穿刺活检在检测频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测判断药物有效性有较强的滞后性。液体活检有望改变未来的诊疗流程,通过不断的高频监测随时发现患者体内肿瘤的变化,提高医生用药的精准度。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可以减低医疗成本 /strong /p p   根据美国Medicare对肺癌穿刺活检开支分析,普通穿刺的开支为$8,869。约20%的穿刺活检会导致并发症,穿刺活检与并发症治疗的开支将达到$37,745。对医疗保险来说,平均每次穿刺活检的成本为$14,634。但一代CTC技术Medicare报销额度为$369。二代CTC与ctDNA技术开支约在$800-1000。由于是抽血检测,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从成本的角度,医疗保险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液体活检的CTC与ctDNA技术对穿刺活检技术的替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61" title=" 10.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6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15e527cf-f646-4825-9af7-a7238e11ce7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态活检海外的发展现状 /strong /p p   液态活检包含了CTC与ctDNA技术,其中CTC相对于ctDNA研究更深入,临床产品更成熟。 /p p    strong CTC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strong /p p   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CTCs的概念。不过长时间以来CTCs的检测并未在肿瘤病人的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上世纪末以来CTCs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随之带来的是CTCs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p p    strong 第一代CTC技术:CellSearch的发展历程 /strong /p p   第一代CTC技术采用的是磁珠捕获法。能够捕获CTC的磁珠早在1983被Immunicon公司发明。其后Immunicon不断完善该技术并发展出了特定CTC染色技术。公司在1993-2003年完成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后,其CTC检测系统Cellsearch于200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临床检测。强生(Johnson& amp Johnson)下属子公司Veridex在2008年收购了Immunicon的CTC业务,并将其发展至今。CellSearch系统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临床用的CTC检测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获得我国CFDA进口器械注册,从而成为国内唯一用于临床的CTC检测系统。由于其在临床使用的唯一性,Cellsearch系统是目前CTC检测的金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14" title=" 1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1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0e334b5-016f-4321-98e5-b8d2adc0d35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CellSearch系统简介及基本性能 /strong /p p   Cellsearch系统是由特制具有细胞保存功能的真空采血管(Proprietary CellSave Preservative Tubes)、CTC检测试剂盒(CELLSEARCH& amp #174 Circulating Tumor Cell Kit)、自动样品处理系统(Automated CELLTRACKS& amp #174 AUTOPREP& amp #174 System)、数据读取分析系统(CELLTRACKS ANALYZER II& amp #174 System)组成。其中样品处理系统与CTC检测试剂盒必须联用,属于封闭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90" title=" 1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22fb193d-870d-4700-98cf-c36f7d52d47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在临床检测中,标准操作是抽取患者7.5mL血液,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其中含有的CTC数量。临床数据表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CTC含量极少,而转移期患者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在血液中分布含有不同数量的CTC。通过检测CTC的数量能够帮助医院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为此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92" title=" 13.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9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07de92bb-0527-4a34-8b6f-608148515b1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CTC临床应用 /strong /p p   CTC是一个良好的肿瘤预后标志物。肿瘤预后标志物是指能够帮助医生揭示患者未来复发风险或者死亡风险的检测指标。以FDA批准的CellSearch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例,临床实验数据表明7.5mL血中CTC数量大于等于5(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大幅低于CTC数量小于5(阴性)的患者。医生一般对阳性患者采用更加激进的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84" title=" 14.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8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a2bc9c32-8df5-4ac9-86cd-99b79981614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92" title=" 15.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9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0a64db88-cd3d-439b-9710-dd3dc7d1b78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此外,CTC还是一个良好的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若CTC阳性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转为阴性,则证明该药物对患者有效,不然医生则考虑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案。反之,若CTC阴性患者在治疗过程转为阳性,则证明患者肿瘤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医生需要及时的更换药物,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p p   虽然CellSearch系统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被美国国家医保Medicare所认可。但该系统只是属于第一代的CTC技术,其缺点在于:1. 检测的灵敏度不够高。部分癌症转移期患者,由于其血液中CTC含量过低,或者其CTC本身发生变化而不能被CellSearch系统所捕获,因此该检测存在假阴性率较高的问题。2. 无法对CTC深入分析。CellSearch系统只能对捕获并标志CTC的数量,而不能对CTC进行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表达、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更细致的分析。针对以上缺点,新一代的液体活检技术在美国不断的发展。 /p p    strong 第二代CTC检测技术前沿 /strong /p p   为了提高CTC检测的灵敏度和发展对捕获CTC细胞进行后续分析的能力,在研的二代CTC检测采用了多种技术路线。由于这个领域尚处于新兴阶段,新的技术和新的公司层出不穷,下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93" title=" 16.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9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90468056-d391-4a9b-ba75-2eabcab3fef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17.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c152ea97-b93f-4bb1-8d28-9de4bf7660f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与一代技术不同的是,二代CTC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方面均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对CTC的捕获。目前还很难判断哪一种技术路线将成为行业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oratory认证的公司技术相对成熟。CLIA认证使得公司能够更早切入临床诊断市场对教育医生并积累患者数据,这类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p p    strong ct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strong /p p   1948年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存在ctDNA。癌症患者的ctDNA则发现于1977年。1994年发现肿瘤患者的ctDNA与其体内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类似。直到2000年以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ctDNA的突变检测技术不断成熟,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33" title=" 18.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3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520e791-5d2a-4dc8-a084-0aa5bd17e49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ctDNA相比于CTC是一项更加早期的技术,暂时还没有FDA认证的成熟产品。大部分研究还处于科研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13" title=" 19.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7ca364e2-6d0c-4769-b38d-546a5948abd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从当前研究角度将,ctDNA在临床应用潜力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肿瘤早期筛查、肿瘤动态监测、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评估肿瘤异质性及复发风险等作用。从已有的临床实验来看,ctDNA的检测平台一般为二代基因测序与数字化PCR,适应症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皮肤癌等常见肿瘤。 /p p   若比较CTC与ctDNA技术,我们认为他们都属于“液体活检”的范畴,其共同点为灵敏度高、可高频次监测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突变、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肿瘤等。不同点为CTC检测的是肿瘤细胞,而ctDNA检测是肿瘤DNA的片段。细胞能提供比DNA片段更多的信息,例如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染色体变异水平,肿瘤基因突变等,而ctDNA只能提供肿瘤基因变异的信息。CTC与ctDNA的发生机理可能不同,CTC为转移的肿瘤细胞,其基因型可能与肿瘤转移组织更类似。ctDNA同时来自于原发肿瘤细胞与转移肿瘤细胞的衰亡,其基因型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从临床角度,同时检测CTC和ctDNA所得到的信息可能是互补的。从技术角度,CTC从患者血样的Buffycoat中提取,ctDNA从血浆中提取,同时检测CTC与ctDNA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两种液态活检技术共存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55" title=" 20.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b87b454c-7813-47ad-80d8-262f1196b2a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市场容量分析 /strong /p p strong   海外市场规模预测 /strong /p p   海外对液体活检的市场前景较为看好。J.P摩根将液体活检分为早期筛查、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患者病情检测4个细分领域,全球市场潜力预计为230亿美元。高盛也将液体活检应用分为4个领域,预计其在美国的市场潜力达到140亿美元。从时点上,我们与海外机构一致,认为该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到最终实现其市场潜力还需要5-15年时间。其中针对存量患者的肿瘤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以及病情监测相对成熟,技术有望在5-10年内大规模推广 针对健康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还有待完善,该市场可能在10-15年后成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1" title=" 2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2b19b87b-c03e-4c1a-a299-47be8abc354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8" title=" 2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49a57a2b-785f-4dc1-b2a4-1a50e24c493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国内市场规模预测 /strong /p p   我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估算液体活检在国内的市场容量: /p p   1.由于针对存量患者的液体活检技术相对成熟,我们暂时只考虑该技术对存量肿瘤患者的应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 /p p   2.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如前所述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在我国存量肿瘤患者中,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542万人,占比达到72%。我们保守预计液体活检的目标患者人数为500万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13" title=" 23.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46adf200-6f88-4641-b052-591dc90ae69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3.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医保经费紧张,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覆盖这种新的检测技术。因此,我们保守预计该技术在未来5-10年的市场渗透率为50%。 /p p   4.目前一代CTC系统CellSearch在医院终端每个CTC检测价格为4000-5000元。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二代CTC与ctDNA技术的介入,检测的终端价格有望降为2000元。 /p p   5.CTC与ctDNA不仅仅是诊断与预后检测,同时也能对肿瘤变化及耐药突变进行动态监测。我们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 /p p   综上,我们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 200 亿元。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市场的催化剂及潜在风险 /strong /p p strong   监管机构与医保的认可是股价的催化剂 /strong /p p   液体活检技术在海外迅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参与的新兴小公司众多。显示出创业者及背后的风险资本对该领域的看好。其中技术领先的公司如Cynvenio、Biocept、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等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第三方诊断实验室的认可,显示出监管机构对液体活检技术临床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基因测序龙头公司如Illumina、Life Tech、Foundation Medicine等纷纷通过战略合作或者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液态活检技术领域。海外公司的市场行为显示液态活检将是较为明确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了高效CTC及ctDNA技术的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5" title=" 24.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029384da-902d-4d47-a7b1-79f052403ab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189" title=" 25.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8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448a2281-6f1b-4195-94bb-71a2dac6158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29" title=" 26.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2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49ddaae-9707-407b-9b02-ab3d93ed5b5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众多VC资本与产业资本进入液体活检将促使技术与市场的成熟。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监管机构的认可和医保的覆盖。这将快速提升液体活检的市场渗透率及投资者的关注程度,从而成为股价上行的催化剂。 /p p    strong 风险来自于研发进度不达预期 /strong /p p   从风险角度,液态活检短期内还是一个技术推动的领域。技术进展或者研发不达预期是主要的市场风险。但考虑液态活检是未来肿瘤样本捕获的技术发展方向,该领域的长期风险是可控的。 /p
  • 微流芯片将液态物质分析时间缩至几秒
    近日,在最新一期《芯片实验室》杂志的封面上,刊登了化学方面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德国莱比锡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微流芯片技术,使液态化学物质分离与质谱检测得以同时进行,从而将整个分析过程缩短到几秒钟。   莱比锡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德特勒夫贝尔德教授领导的工作团队完成了这项研究,他们专门研究微缩成芯片大小的化学分析系统,用微电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过程。贝尔代教授说:“当化学过程发生在这样的微管中,而不是在大试管和烧杯中时,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品的用量,还可以将这一过程的时间从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缩短到几秒钟。”   这项新的世界纪录仅在一个小玻璃芯片上就得以实现,其上有着非常细的、人头发丝大小的沟槽。分析芯片里有微量的液体(微流),莱比锡的研究人员将一个纳米喷针与之集成在一起。这个极细的纳米喷针尖端只有人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是该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这项成果成功将芯片技术和质谱分析直接耦合在一起。   通过高速电泳分离与快速质谱结合,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使物质在一秒钟内彼此分离,然后几乎同时就进行质谱分析鉴定。这个集成了纳米喷针的微流玻璃芯片以100赫兹的工作频率采集数据。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对于制药业特别有吸引力,因为该行业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质库中大量潜在药物进行高通量筛选测试。而用质谱法来进行化学物质的鉴定早已在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方案

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资料

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论坛

  • 钢瓶内液态丙烯分析重复性差

    钢瓶取的液态丙烯样品在7890B色谱分析组分,同样的操作条件方法(六通阀进样):钢瓶平放桌面置换后进样分析甲烷,乙烷,乙烯大概一二百,但是钢瓶竖直后再置换进样,甲烷,乙烷,乙烯最少一二千,请问哪个值更准确些?

红外液态样品分析相关的耗材

  • 丁二烯液态采样钢瓶
    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钢瓶丙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钢瓶----方便,快捷,安全的采样钢瓶!普洛帝全球分析仪器事业部推出第七代全新气体系列取样器,普勒/PULL品牌系列产品全新上线。各类性能参数均符合美国材料实验学会、英国石油学会、中国国家标准、中国石化标准和中国石油标准。ASTM采样钢瓶简介、ASTM采样钢瓶又名不锈钢无缝气瓶 不锈钢一次旋压气瓶 不锈钢取样钢瓶目前完全符合ASTM D1835《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Liquefied Petroleum (LP) Gases》、ASTM D1265 《Standard Practice for Sampling Liquefied Petroleum (LP) Gases, Manual Method》、ASTM D3700《Practice for Obtaining LPG Samples Using a Floating Piston Cylinder Other Regulations》、IP 181 《Sampling Petroleum Gases》、ISO 4257《液化石油气体取样方法》、BS 5309-2《化学制品的取样方法.第2部分:燃气取样》、GBT 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GB 6681《气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13290《工业用丙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法》、GB-T 13289《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GB/T 20603《冷冻轻烃流体液化天然气的取样连续法》、SY/T 5154《油气藏流体取样方法》、SH/T0233《液化石油气采样法》、SY/T 0543《稳定轻烃取样方法》、SY/T 5165《石油井下取样器》及SY/ZJ1045标准。适用范围:ASTM采样钢瓶、液化石油气采样钢瓶适用于乙烯、丙烯、丁二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及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其它气体、液体的采样、储存和运输。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对内壁衬防腐涂层,防止气体样品中微量元素被不锈钢表面吸附,并装配压力表和预留容积管、带防暴片装置。另有快速接头(按钮式快速接头)、连接软管(各种材质)可供选择。液化石油气取样器(采样钢瓶)的选择:对于采样容积、压力较大(一般容积在50ml以上、压力在1Mpa以上)的气体可选择液化石油气采样钢瓶(取样器);对于较小的气体可使用耐压瓶(石油气体取样瓶)。ASTM采样钢瓶技术参数:材质:316L工作压力:4MPa;操作温度-60℃~80℃适用介质:液化石油气及其它气体规格:100ml、200ml 、250ml 、300ml 、500ml 、750ml 、1000ml 、1500ml 、2000ml、3000ml、4000ml、5000ml至10升。注:压力表、金属软管为选购产品。ASTM采样钢瓶、高压采样钢瓶:符合SY/ZJ1045 标准;材质:1Cr18Ni9Ti(316L);工作压力:16Mpa、20Mpa;操作温度:-40℃-+50℃;适用介质:乙烯、丙烯、液化石油气、丁二烯及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其它气体、液体的采样、储存和运输规格:100ml、200ml 、250ml 、300ml 、500ml 、750ml 、1000ml 、1500ml 、2000ml、3000ml、4000ml、5000ml至10升。我司核心产品:DOT采样钢瓶、ASTM采样钢瓶、液化石油气采样钢瓶、天然气采样钢瓶、无缝液化气采样钢瓶 、液化石油气采样钢瓶 液化石油气采样器、液化石油气取样器、液化气取样器、 液化石油气采样钢瓶等。
  • 德国元素 IEAE SLA P2 液态水标样 其他元素分析仪配件
    IEAE SLA P2 液态水标样
  • 普洛帝液态二氧化碳取样钢瓶
    低温采样钢瓶-instr/亿器系列低温采样钢瓶----方便,快捷,安全的采样钢瓶!各类性能参数均符合美国材料实验学会、英国石油学会、中国国家标准、中国石化标准和中国石油标准。 产品介绍:低温采样钢瓶符合SH/T0233-92《液化石油气采样法》及GB/T 13289-2014 《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 GB/T13290-2014《工业用丙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法》等标准。适用范围:适用于液氧、液氮、液氩、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烷、丁烷、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及相同操作条件下超低温液体和气体的采样、储存和运输。结构组成:采样钢瓶采用一次性挤压成型技术,由耐低温直通减压针型阀、耐低温直通防爆减压针型阀、不锈钢模压成型手柄及指针式压力表(可选)等组成。配附件: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对内壁衬防腐涂层,防止气体样品中微量元素被不锈钢表面吸附,并装配压力表和预留容积管、带防暴片装置。另有快速接头(按钮式快速接头)、连接软管(各种材质)可供选择。采样器的选择:对于采样容积、压力较大(一般容积在50ml以上、压力在1Mpa以上)的气体可选择液化天然气采样钢瓶(采样器);对于压力较小的气体可使用耐压玻璃取样瓶(石油气体取样瓶)或液化石油气体取样袋。技术参数:材质:316L 工作压力:4MPa或20MPa;操作温度: -190℃~100℃;适用范围:对316L无腐蚀的低温液态、气态样品的采集、储存和运输;产品规格:100ml ~ 10000m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