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厂家
暂无
暂无
新买来的样品管是否需要洗?用过的样品管必须用浓硫酸来泡洗吗?
一般厂家都能提供6mm、9mm 和12mm 管径的多种规格样品管。管径越细,死体积就越小,测量精度也就越高,但装填样品时比较困难。所以,要根据样品情况,权衡利弊,酌情使用。 减小冷自由空间是所有仪器设计制造人员的共识。所以,选择样品管时,都遵从“尽量使用填充棒、尽可能细的样品管颈、尽可能小的样品舱”原则。 除此之外,还需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 样品形态的影响:对于粉末样品,尤其是低密度的粉末样品,如活性碳等,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粉末扬起会引起分析结果不准确,如果粉末沾染到O 形圈将造成系统漏气,一旦粉末进入系统歧管还将引起更加难以修复的系统污染。因此,对于这类样品推荐使用管颈相对较粗、样品舱相对较大的管子,并且不推荐使用填充棒。而对于大颗粒、高密度样品,如金属、某些分子筛等,受抽真空力影响较小,不会引起系统污染,因此选择样品管就可以直接遵从首要原则,“尽量使用填充棒、尽可能细的样品管颈、尽可能小的样品舱”。 2)分析类型的影响:对于微孔材料的孔径分析,由于实验起始压力相对低(通常从相对压力10-7/10-6 区段起始),在低温下分子扩散速率较慢,加之气体非理想性对数据采集的影响较大,因此推荐不使用填充棒,以减少实验误差。对于介孔段的孔径分析以及比表面积测试,由于气体非理想性对数据采集的影响极小,因此使用填充棒反倒是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样品比表面积的影响:对于小比表面样品,在试验过程中所需样品量较大,通常需要几克甚至十几克。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注意的是样品量不要超过样品舱(直管、小球或大球)总体积的2/3。此外,若小比表面样品还具备1)中所提到的密度小的特性,那么也不推荐使用填充棒。样品管的选择经验有如下参考: ? 9mm 样品管是最常用的样品管,适合大部分样品; ? 标准样品管用于颗粒样品及常规比表面分析; ? 大球样品管用于粉末样品及低表面样品分析; ? 6mm 样品管对于高精度的微孔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实验室样品管理面面观—我对样品管理的看法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是检测样品,这是实验室存在的根本原因。但是样品多了,该如何管理,这是一个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1、 样品需要有专人管理,要求责任到人。管理样品,尤其是来样,非常重要。样品到了实验室,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要被遗忘甚至丢失。所以在一系列样品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一定要有专人负责并关注每一个样品的动向,切忌中间更换样品负责人。迫不得已,更换了样品管理人,一定要求他把工作交接清楚。2、 样品进入实验室一定要有实验室编号,实验室编号应该简单易懂,具有唯一性和连续性,能够使实验的整个过程受控。如果乱七八糟的编码系统进入实验室,以后找到样品就有一定难度了。有一会我单位进了100多批次水样,每个抽样员都有自己的编码,样品管理员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也没有换编码,最后可想而知。无形中增加了实验室的工作量。简单的编码可以从一而终。3、 要注意保护自己,在法定检验的过程中,我们的检测报告不要出现批号之类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我们的报告作为其他用途,本质上可以降低我们的检测风险。所以对批号要进行屏蔽。4、 样品分发也是一门学问。统筹好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样品管理的优先原则是,微生物检测优先,理化分析次之。当样品只有一份时,首先要让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在向每个实验室分发样品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面面俱到,这要求样品管理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样品核对完毕以后,要让每个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当然这个签字没有法律效力,只是为了确认样品数量。5、 样品要定期进行处理,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样品到了一定时间,必须要进行处理,不处理会有法律风险。而且浪费资源,说白了就是占地方。通过合理的手段,一定要处理好!这是我对实验室样品管理的看法,有点浅薄,希望各位网友能够多提批评和意见,促进大家的交流和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