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具 > 方案详情

隔热材料,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热导率,湿度,热性能检测方案(导热仪)

检测样品 家具

检测项目 导热系数,热导率,湿度,热性能

关联设备 共1种 下载方案

方案详情

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热导率测试系统对硅酸钙隔热材料、纳米超级隔热材料、低密度刚性隔热瓦和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四种比较典型隔热材料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了热导率测试,目的是准确确定几种典型隔热材料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导率数值,同时便于与其它热导率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进行对比,对其它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测量隔热材料热导率的测试结果做出基本的评判。

智能文字提取功能测试中

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技术应用——Application Note: 008 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www.eyoungindustry.com 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几种典型隔热材料的热导率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ome RepresentativeInsulation Materials Using Transient Plane Source Method 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 www.eyoungindustry.com 摘要: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热导率测试系统对硅酸钙隔热材料、纳米超级隔热材料、低密度刚性隔热瓦和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四种比较典型隔热材料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了热导率测试,目的是准确确定几种典型隔热材料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导率数值,同时便于与其它热导率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进行对比,对其它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测量隔热材料热导率的测试结果做出基本的评判。 1.测试目的 通过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标准参考材料泡沫聚苯乙烯板 SRM 1453对瞬态平面热源法热导率测试设备进行校准后,验证了瞬态平面热源法热导率测试设备对于均质低导热材料(热导率0.03W/mK 量级)的热导率测试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由此选取了几种典型隔热材料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测量,主要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准确确定几种典型隔热材料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导率数值; (2)便于与其它热导率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进行对比,对其它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测量隔热材料热导率的测试结果做出基本的评判。 2.典型隔热材料试样 所选择的四种典型隔热材料分别为硅酸钙隔热材料、纳米超级隔热材料、低密度刚性隔热瓦和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其中每种材料有两块试样,以下是这四种典型隔热材料每块试样的尺寸和密度资料。 2.1.硅酸钙隔热材料 图2-1所示为1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298×297×25.30mm,重量1720g,密度 0.76g/cm'。 图2-2所示为2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298×298×25.15mm,重量1669g,密度 0.75g/cm'。 图2-1硅酸钙隔热材料1号试样 图2-2硅酸钙隔热材料2号试样 2.2.纳米超级隔热材料 图2-3所示为1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300×310×19.85mm,重量 539g,密度 0.29g/cm。 图2-4所示为2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300×300×19.70mm,重量 538g,密度 0.30g/cm'。 图2-3纳米超级隔热材料1号试样 图2-4纳米超级隔热材料2号试样 2.3.低密度刚性隔热瓦 图2-5所示为1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300×300×19.71mm,重量 435g,密度 0.25g/cm。 图2-6所示为2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 300×300×16.82mm,重量445g, 密度 0.25g/cm 。 图2-5低密度刚性隔热瓦1号试样 图2-6低密度刚性隔热瓦2号试样 2.4.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 图2-7所示为1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295×290×18mm,重量405g,密度0.26g/cm。 图2-8所示为2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 295×290×21mm, 重量449g, 密度 0.25g/cm。 图2-7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1号试样 图2-8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2号试样 3.测试结果 3.1.硅酸鬲隔热材料热导率测试结果 将硅酸钙隔热材料的1号和2号试样夹持住瞬态平面热源法探头并采用两个铜块压紧。采用 C5501探头进行测量,功率25mW,加热时间40s, 室温23℃。探头分别放置在如图3-1所示的八个位置上分别进行测量,每个位置重复测量2次,由此获得试样不同位置处的热导率,取平均后得到这两个试样的热导率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3-1所示。 位置 热导率测量值 热导率平均值 偏差 (W/mK) (W/mK) (%) 1 0.242 0.241 0.5% 1 0.241 0.1% 2 0.241 -0.2% 2 0.244 1.3% 3 0.251 4.1% 3 0.247 2.4% 4 0.242 0.2% 4 0.248 2.8% 5 0.236 -2.3% 5 0.235 -2.7% 6 0.236 -2.3% 6 0.243 1.0% 7 0.240 -0.2% 7 0.241 0.0% 8 0.239 -0.7% 8 0.238 -1.1% 图3-1硅酸钙隔热材料试样不同测试位置示意图和热导率测试结果 3.2.纳米超级隔热材料热导率测试结果及厂家数据对比 将纳米超级隔热材料的1号和2号试样夹持住瞬态平面热源法探头并采用两个铜块压紧。采用 C5501 探头进行测量,功率3mW,加热时间160s, 室温22℃。探头分别放置在如图3-2所示的四个位置上分别进行测量,每个位置重复测量2次,由此获得试样不同位置处的热导率,取平均后得到这两个试样的热导率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3-2所示。 图:3-2纳米超级隔热材料试样不同测试位置示意图和热导率测试结果 3.3.低密度刚性隔热瓦热导率测试结果 将低密度刚性隔热瓦的1号和2号试样夹持住瞬态平面热源法探头并采用两个铜块压紧。采用 C5501 探头进行测量,功率7mW, 加热时间 40s, 室温22℃。探头分别放置在如图3-3所示的四个位置上分别进行测量,每个位置重复测量2次,由此获得试样不同位置处的热导率,取平均后得到这两个试样的热导率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3-3所示。 位置 热导率测量值 热导率平均值 偏差 (W/mK) (W/mK) (%) 1 0.0699 0.0681 0.7% 1 0.0698 0.7% 1 0.0690 0.4% 2 0.0653 -1.2% 2 0.0659 -0.9% 3 0.0675 -0.3% 3 0.0675 -0.2% 4 0.0691 0.4% 4 0.0693 0.5% 图3-3低密度刚性隔热瓦试样不同测试位置示意图和热导率测试结果 3.4.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热导率测试结果 将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的1号和2号试样夹持住瞬态平面热源法探头并采用两个铜块压紧。采用 C5501 探头进行测量,功率 5mW, 加热时间 40s, 室温22℃。探头分别放置在如图3-4所示的四个位置上分别进行测量,每个位置重复测量2次,由此获得试样不同位置处的热导率,取平均后得到这两个试样的热导率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3-4所示。 位置 热导率测量值 热导率平均值 偏差 (W/mK) (W/mK) (%) 0.0593 0.0523 13.4% 1 0.0532 1.6% 0.0534 2.0% 2 0.0519 -0.8% 3 0.0524 0.1% 3 0.0484 -7.5% 4 0.0490 -6.4% 4 0.0514 -1.8% 图3-4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试样不同测试位置示意图和热导率测试结果 从图3-4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位置处的热导率测试结果波动性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探测器所处位置有时无法规避试样上缝接纤维绳,造成探测器与被测试样之间有纤维绳的影响。 将以上四种隔热材料的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被测试样 密度 (g/cm) 热导率(W/mK) 硅酸钙隔热材料 0.75~0.76 0.241 纳米超级隔热材料 0.29~0.30 0.036 低密度刚性隔热瓦 0.25 0.068 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 0.25~0.26 0.052 第页 第页 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热导率测试系统对硅酸钙隔热材料、纳米超级隔热材料、低密度刚性隔热瓦和纤维增强碳气凝胶隔热材料四种比较典型隔热材料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了热导率测试,目的是准确确定几种典型隔热材料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导率数值,同时便于与其它热导率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进行对比,对其它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测量隔热材料热导率的测试结果做出基本的评判。

关闭
  • 1/7
  • 2/7

还剩5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产品配置单

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为您提供《隔热材料,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热导率,湿度,热性能检测方案(导热仪)》,该方案主要用于家具中导热系数,热导率,湿度,热性能检测,参考标准《暂无》,《隔热材料,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热导率,湿度,热性能检测方案(导热仪)》用到的仪器有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

我要纠错

推荐专场

相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