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求助】请教关于GB 5085.3 浸出液毒性分析

噪声/辐射等检测

  • 标准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取样质量和定容体积,如何确定最终浓度?

    标准中的原文是“在原始样品的实际重量基础上确定其浓度”

    请指教:应该是如何确定?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楼2009/03/1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85.3—2007
    代替GB 5085.3—199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hazardous wastes-
    Identification for extraction toxicity
    (发布稿)
    2007-04-25 发布 2007-10-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II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5
    3 鉴别标准..................................................................................................................................5
    4 实验方法..................................................................................................................................6
    5 标准实施..................................................................................................................................7
    附录A 固体废物 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8
    附录B 固体废物 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
    附录C 固体废物 金属元素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8
    附录D 固体废物 金属元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5
    附录E 固体废物 砷、锑、铋、硒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32
    附录F 固体废物 氟离子、溴酸根、氯离子、亚硝酸根、氰酸根、溴离子、硝酸根、磷酸
    根、硫酸根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35
    附录G 固体废物 氰根离子和硫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40
    附录H 固体废物 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44
    附录I 固体废物 有机磷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58
    附录10 固体废物 硝基芳烃和硝基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75
    附录K 固体废物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80
    附录L 固体废物 非挥发性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热喷雾/质谱或紫外法.............96
    附录M 固体废物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AHs 和PCBs)的测定 热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105
    附录N 固体废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PCBs ) 气相色谱法....................................................116
    附录O 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135
    附录P 固体废物 芳香族及含卤挥发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143
    附录Q 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平衡顶空法.........................................................150
    附录R 固体废物 含氯烃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156
    附录S 固体废物 金属元素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微波辅助酸消解法..................................167
    附录T 固体废物 六价铬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碱消解法.....................................................170
    附录U 固体废物 有机物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分液漏斗液-液萃取法................................174
    附录V 固体废物 有机物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索氏提取法.................................................177
    附录W 固体废物 有机物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Florisil(硅酸镁载体)柱净化法...........181
    I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防治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
    本标准。
    本标准是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组成部分。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
    危险特性技术指标,危险特性符合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须依法
    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由以下七个标准组成:
    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
    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本标准对《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1996)进行了修订,主要
    内容是:
    ——在原标准14 个鉴别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37 个鉴别项目。新增项目主要是有机
    类毒性物质。
    ——修改了毒性物质的浸出方法。
    ——修改了部分鉴别项目的分析方法。
    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环境标准研究
    所。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 年 3 月 27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IV
    5085.3-199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浸出毒性为特征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5085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299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
    HJ/T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3 鉴别标准
    按照HJ/T 299 制备的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表1 中所列的浓度
    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
    表1 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序号 危害成分项目
    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
    度限值(mg/L)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2楼2009/03/11

    分析方法
    无机元素及化合物
    1 铜(以总铜计) 100 附录A、B、C、D
    2 锌(以总锌计) 100 附录A、B、C、D
    3 镉(以总镉计) 1 附录A、B、C、D
    4 铅(以总铅计) 5 附录A、B、C、D
    5 总铬 15 附录A、B、C、D
    6 铬(六价) 5 GB/T 15555.4-1995
    7 烷基汞 不得检出1 GB/T 14204-93
    8 汞(以总汞计) 0.1 附录B
    9 铍(以总铍计) 0.02 附录A、B、C、D
    10 钡(以总钡计) 100 附录A、B、C、D
    11 镍(以总镍计) 5 附录A、B、C、D
    12 总银 5 附录A、B、C、D
    13 砷(以总砷计) 5 附录 C、E
    14 硒(以总硒计) 1 附录B、C、E
    15 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 100 附录F
    16 氰化物(以CN-计) 5 附录G
    有机农药类
    6
    序号 危害成分项目
    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
    度限值(mg/L)
    分析方法
    17 滴滴涕 0.1 附录H
    18 六六六 0.5 附录H
    19 乐果 8 附录I
    20 对硫磷 0.3 附录I
    21 甲基对硫磷 0.2 附录I
    22 马拉硫磷 5 附录I
    23 氯丹 2 附录H
    24 六氯苯 5 附录H
    25 毒杀芬 3 附录H
    26 灭蚁灵 0.05 附录H
    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7 硝基苯 20 附录J
    28 二硝基苯 20 附录K
    29 对硝基氯苯 5 附录L
    30 2,4-二硝基氯苯 5 附录L
    31 五氯酚及五氯酚钠(以五氯酚计) 50 附录L
    32 苯酚 3 附录K
    33 2,4-二氯苯酚 6 附录K
    34 2,4,6-三氯苯酚 6 附录K
    35 苯并(a)芘 0.0003 附录K、M
    36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 附录K
    37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3 附录L
    38 多氯联苯 0.002 附录N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9 苯 1 附录O、P、Q
    40 甲苯 1 附录O、P、Q
    41 乙苯 4 附录P
    42 二甲苯 4 附录O、P
    43 氯苯 2 附录O、P
    44 1,2-二氯苯 4 附录K、O、P、R
    45 1,4-二氯苯 4 附录K、O、P、R
    46 丙烯腈 20 附录O
    47 三氯甲烷 3 附录Q
    48 四氯化碳 0.3 附录Q
    49 三氯乙烯 3 附录Q
    50 四氯乙烯 1 附录Q
    注1:“不得检出”指甲基汞<10ng/L,乙基汞<20ng/L。
    4 实验方法
    4.1 采样点和采样方法按照HJ/T298 进行。
    7
    4.2 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样品(除六价铬、无机氟化物、氰化物外)的前处理方法参照
    附录S;六价铬及其化合物的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参照附录T。
    4.3 有机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参照附录U、V、W。
    4.4 各危害成分项目的测定,除执行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外,暂按附录中中规定的方法执
    行;待适用于测定特定危害成分项目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发布后,按标准的规定执行。
    5 标准实施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8
    附录A 固体废物 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olid Waste –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s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中银(Ag)、铝(Al)、砷(As)、钡(Ba)、铍(Be)、
    钙(Ca)、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钾(K)、镁(Mg)、锰(Mn)、
    钠(Na)、镍(Ni)、铅(Pb)、锑(Sb)、锶(Sr)、钍(Th)、钛(Ti)、铊(Tl)、钒(V)、
    锌(Zn)等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本方法对各种元素的检出限和测定波长见表1。
    表1 测定元素推荐波长及检出限
    测定元素 波长(nm)
    检出限
    (mg/L)
    测定元素 波长(nm)
    检出限
    (mg/L)
    Al 308.21 0.1 Cu 327.39 0.01 396.15 0.09 238.20 0.03
    As 193.69 0.1 Fe 259.94 0.03
    Ba 233.53 0.004 K 766.49 0.5 455.40 0.003 279.55 0.002
    Be 313.04 0.0003 Mg 285.21 0.02 234.86 0.005 257.61 0.001
    Ca 317.93 0.01 Mn 293.31 0.02 393.37 0.002 Na 589.59 0.2
    Cd 214.44 0.003 Ni 231.60 0.01 226.50 0.003 Pb 220.35 0.05
    Co 238.89 0.005 Sr 407.77 0.001 228.62 0.005 334.94 0.005
    Cr 205.55 0.01 Ti 336.12 0.01 267.72 0.01 V 311.07 0.01
    Cu 324.75 0.01 Zn 213.86 0.006
    本方法使用时可能存在的主要干扰见表2。
    表2 元素间干扰
    测定元素
    测定波长
    (nm)
    干扰元素 测定元素
    测定波长
    (nm)
    干扰元素
    Al 308.21 Mn、V、Na 202.55 Fe、Mo
    396.15 Ca、Mo 267.72 Mn、V、Mg
    As 193.69 Al、P
    Cr
    283.56 Fe、Mo
    Be 313.04 Ti、Se Cu 324.7 Fe、Al、Ti
    234.86 Fe Mn 257.61 Fe、Al、Mg
    Ba 233.53 Fe、V Ni 231.60 Co
    Ca 315.89 Co Pb 220.35 Al 317.93 Fe 290.88 Fe、Mo
    214.44 Fe 292.40 Fe、Mo
    226.50 Fe
    V
    Cd 311.07 Ti、Fe、Mn
    228.80 As Zn 213.86 Ni、Cu
    Co 228.62 Ti Ti 334.94 Cr、Ca
    9
    2 原理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以同时测定样品中多元素的含量。当氩气通过等离子体火炬时,经射频发生
    器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使其电离、加速并与其他氩原子碰撞。这种连锁反应使更多的氩原子电离,形成
    原子、离子、电子的粒子混合气体,即等离子体。过滤或消解处理过的样品经进样器中的物化器被物化
    并由氩载气带入等离子体火炬中,气化的样品分子在等离子体火炬的高温下被气化、电离、激发。不同
    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可发射出特征光谱,所以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可用来定性测定样品中存在的元
    素。特征光谱的强弱与样品中原子浓度有关,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定量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3.1 试剂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2 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
    3.3 盐酸(HCl),ρ=1.19g/ml,优级纯。
    3.4 (1+1)硝酸溶液,用硝酸(3.1)配制。
    3.5 氩气,钢瓶气,纯度不低于99.9%。
    3.6 标准溶液:
    3.6.1 单元标准贮备液的配制:可以从权威商业机构购买或用超高纯化学试剂及金属(>99.99%)配制
    成1.00mg/ml 的标准贮备液。市售的金属有板状、线状、粒状、海绵状、或粉末状等。为了称量方便,
    需将其切屑(粉末状除外),切屑时应防止由于剪切或车床削来的沾污,一般先用稀HCl 或稀HNO3
    迅速洗涤金属以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及附着的污物,然后用水洗净。为干燥迅速,可用丙酮等挥发性强的
    溶剂进一步洗涤,以除去水分,最后用纯氩气或氮气吹干。贮备溶液配制酸度保持在0.1mol/L 以上(见
    表3)。
    表3 单元素标准贮备液配制方法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3楼2009/03/11

    元素
    浓度
    (mg/ml) 配制方法
    Al 1.00 称取1g 金属铝,用150mlHCl(1+1)加热溶解,煮沸,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Zn 1.00 称取1g 金属锌,用40mlHCl 溶解,煮沸,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Ba 1.00 称取1.5163g 无水BaCl2(250℃烘2h),用20ml(1+1)HNO3 溶解,用水定容至
    1L
    Be 0.1 称取0.1g 金属铍,用150mlHCl(1+1)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Ca 1.00 称取2.4972gCaCO3(110℃干燥1h),溶解于20ml 水中,滴加HCl 至完全溶解,
    再加10mlHCl,煮沸除去CO2,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Co 1.00 称取1g 金属钴,用50ml(1+1)HNO3 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Cr 1.00 称取1g 金属铬,加热溶解于30mlHCl(1+1)中,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Cu 1.00 称取1g 金属铜,加热溶解于30mlHNO3(1+1)中,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Fe 1.00 称取1g 金属铁,用150mlHCl(1+1)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K 1.00 称取1.9067gKCl(在400~450℃灼烧到无爆裂声)溶于水,用水定容至1L
    Mg 1.00 称取1g 金属镁,加入30ml 水,缓慢加入30mlHCl,待完全溶解后,煮沸,冷
    却后用水定容至1L
    Na 1.00 称取2.5421gNaCl(在400~450℃灼烧到无爆裂声)溶于水,用水定容至1L
    Ni 1.00 称取1g 金属镍,用30mlHNO3(1+1)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10
    Pb 1.00 称取1g 金属铅,用30mlHNO3(1+1)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Sr 1.00 称取1.6848gSrCO3 用60mlHCl(1+1)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Ti 1.00 称取1g 金属钛,用100mlHCl(1+1)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V 1.00 称取1g 金属钒,用30ml 水加热溶解,浓缩至近干,加入20mlHCl 冷却后用
    水定容至1L
    Cd 1.00 称取1g 金属镉,用30mlHNO3 溶解,用水定容至1L
    Mn 1.00 称取1g 金属锰,用30mlHCl(1+1)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As 1.00 称取1.3203gAs2O3,用20ml10%的NaOH 溶解(稍加热),用水稀释以HCl
    中和至溶液呈弱酸性,加入5mlHCl(1+1),再用水定容至1L
    3.6.2 单元素中间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取上述单元素标准贮备液,将Cu、Cd、V、Cr、Co、Ba、Mn、
    Ti 及Ni 等10 种元素稀释成0.10mg/ml;将Pb、As 及Fe 稀释成0.5mg/ml;将Be 稀释成0.01mg/ml 的
    单元素中间标准溶液。稀释时,补加一定量相应的酸,使溶液酸度保持在0.1ml/L 以上。
    3.6.3 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为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简化操作手续,必须根据元素间相互干扰
    的情况与标准溶液的性质,用单元素中间标准溶液,分组配制成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由于所用标准溶
    液的性质及仪器性能以及对样品待测项目的要求不同,元素分组情况也不尽相同。表4 列出了本方法条
    件下的元素分组表参考。混合标准溶液的酸度应尽量保持与待测样品溶液的酸度一致。
    表4 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分组情况
    I II III
    元素 浓度(mg/L) 元素 浓度(mg/L) 元素 浓度(mg/L)
    Ca 50 K 50 Zn 1.0
    Mg 50 Na 50 Co 1.0
    Fe 10 Al 50 Cd 1.0
    Ti 10 Cr 1.0
    V 1.0
    Sr 1.0
    Ba 1.0
    Be 0.1
    Ni 1.0
    Pb 5.0
    Mn 1.0
    As 5.0
    4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4.1 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一般实验室仪器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常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
    光谱仪通常分为多道式及顺序扫描式两种。
    4.2 工作条件
    一般仪器采用通用的气体雾化器时,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工作参数见表5。
    表5 工作参数折衷值范围
    高频功
    率(kW)
    反射功率
    (W)
    观测高度
    (mm)
    载气流量
    (L/min)
    等离子气
    流量(L/min)
    进样量
    (ml/min)
    测定时间
    (s)
    1.0~1.4 <5 6~16 1.0~1.5 1.0~1.5 1.5~3.0 1~20
    11
    5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5.1 所有的采样容器都应预先用洗涤剂、酸和试剂水洗涤,塑料和玻璃容器均可使用。如果要分析极易
    挥发的硒、锑和砷化合物,要使用特殊容器(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容器)。
    5.2 水样必须用硝酸酸化至pH 小于2。
    5.3 非水样品应冷藏保存,并尽快分析。
    5.4 当分析样品中可溶性砷时,不要求冷藏,但应避光保存,温度不能超过室温。
    5.5 银的标准和样品都应贮于棕色瓶中,并放置在暗处。
    6 干扰的消除
    ICP-AES 法通常存在的干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谱干扰,主要包括了连续背景和谱线重叠干
    扰,另一类是非光谱干扰,主要包括了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物理干扰以及去溶剂干扰等,在实际分析
    过程中各类干扰很难截然分开。在一般情况下,必须予以补偿和校正。
    此外,物理干扰一般由样品的粘滞程度及表面张力变化而致;尤其是当样品中含有大量可溶盐或样
    品酸度过高,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消除此类干扰的最简单方法是将样品稀释。
    6.1 基体元素的干扰
    优化试验条件选择出最佳工作参数,无疑可较少ICP-AES 法的干扰效应,但由于废水成分复杂,
    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间含量差别很大,因此来自大量元素的干扰不容忽视。表2 列出了待测元素在建议
    的分析波长下的主要光谱干扰。
    6.2 干扰的校正
    校正元素间干扰的方法很多,化学富集分离的方法效果明显并可提高元素的检出能力,但操作手续
    繁冗且易引入试剂空白;基体匹配法(配制与待测样品基体成分相似的标准溶液)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此种方法对于测定基体成分固定的样品,是理想的消除干扰的办法,但存在高纯度试剂难于解决的问题,
    而且废水的基体成分变化莫测,在实际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工作将是十分麻烦的;比较简便而且目
    前常用的方法是背景扣除法(凭试验,确定扣除背景的位置及方式)及干扰系数法,当存在单元素干扰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4楼2009/03/11

    时,可按公式
    '
    i
    i
    Q Q
    K Q

    =
    求得干扰系数。式中K i 是干扰系数;
    ' Q 是干扰元素加分析元素的含量;Q是
    分析元素的含量; i Q 是干扰元素的含量。通过配制一系列已知干扰元素含量的溶液在分析元素波长的位
    置测定其
    ' Q ,根据上述公式求出K i ,然后进行人工扣除或计算机自动扣除。
    7 分析步骤
    将预处理好的样品及空白溶液(溶液保持5%的硝酸酸度),在仪器最佳工作参数条件下,按照仪
    器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两点标准化后,做样品及空白测定。扣除背景或以干扰系数法修正干扰。
    8 结果计算
    12
    8.1 扣除空白值后的元素测定值即为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
    8.2 如果试样在测定之前进行了富集或稀释,应将测定结果除以或乘以一个相应的倍数。
    8.3 测定结果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单位以mg/L 计。
    9 注意事项
    9.1 仪器要预热1h,以防波长漂移。
    9.2 测定所使用的所有容器需清洗干净后,用10%的热硝酸荡涤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去离子水反复冲
    洗,以尽量降低空白背景。
    9.3 若所测定样品种某些元素含量过高,应立即停止分析,并用2%硝酸+0.05%Triton X-100 溶液来冲
    洗进样系统。将样品稀释后,继续分析。
    9.4 谱线波长<190mm 的元素,宜采用真空紫外通道测定,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9.5 含量太低的元素,可浓缩后测定。
    9.6 成批量测定样品时,每10 个样品位一组,加测一个待测元素得质控样品,用以检查仪器得漂移程
    度。当质控样品测定值超出允许范围时,需用标准溶液对仪器重新调整,然后再继续测定。
    9.7 铍和砷为剧毒致癌元素,配制标准溶液及测定时,防止与皮肤直接接触并保持室内有良好的排风系
    统。
    1
    附录B 固体废物 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Solid Waste –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s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铝(Al)、砷(As)、钡(Ba)、铍(Be)、
    镉(Cd)、钴(Co)、铬(Cr)、铜(Cu)、汞(Hg)、锰(Mn)、钼(Mo)、镍(Ni)、铅(Pb)、
    锑(Sb)、硒(Se)、钍(Th)、铊(Tl)、铀(U)、钒(V)、锌(Zn)等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质谱法测定。
    本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元素的分析,但应给出方法的精确度和精密度。
    本方法方法中常见的分子离子干扰见表1。
    表1 ICP-MS 常见的分子离子干扰
    分子离子 质量数 被干扰元素a
    背景形成的分子离子
    NH+ 15
    OH+ 17
    OH2
    + 18
    C2
    + 24
    CN+ 26
    CO+ 28
    N2
    + 28
    N2H+ 29
    NO+ 30
    NOH+ 31
    O2
    + 32
    O2H+ 33
    36ArH+ 37
    38ArH+ 39
    40ArH+ 41
    CO2
    + 44
    CO2H+ 45 Sc
    ArC+, ArO+ 52 Cr
    ArN+ 54 Cr
    ArNH+ 55 Mn
    ArO+ 56
    ArOH+ 57
    40Ar36Ar+ 76 Se
    40Ar38Ar+ 78 Se
    40Ar+ 80 Se
    基体形成的分子离子
    溴化物
    81BrH+ 82 Se
    79BrO+ 95 Mo
    GB 5085.3—200×
    2
    分子离子 质量数 被干扰元素a
    81BrO+ 97 Mo
    81BrOH+ 98 Mo
    40Ar81Br+ 121 Sb
    氯化物
    ClO 51 V
    ClOH 52 Cr
    ClO 53 Cr
    ClOH 54 Cr
    Ar35Cl+ 75 As
    Ar37Cl+ 77 Se
    硫酸盐
    32SO+ 48
    32SOH+ 49
    34SO+ 50 V, Cr
    34SOH+ 51 V
    SO2
    +, S2
    + 64 Zn
    Ar32S+ 72
    Ar34S+ 74
    磷酸盐
    PO+ 47
    POH+ 48
    PO2
    + 63 Cu
    ArP+ 71
    碱、碱土金属复合离子
    ArNa+ 63 Cu
    ArK+ 79
    ArCa+ 80
    基体氧化物*
    TiO 62-66 Ni, Cu, Zn
    ZrO 106-112 Ag, Cd
    MoO 108-116 Cd
    注:a 本方法中被分子离子干扰的测定元素或内标元素;
    * 氧化物干扰通常都非常低,当浓度比较高时才会对分析元素造成干扰。所给出的是一些须注
    意的基体氧化物的例子。
    本方法方法对各种元素的检出限见表2。
    表2 各元素的检出限
    扫描模式1 选择性离子监控模式2
    总可回收测定 总可回收测定直接分析3
    水样 固体 水样 水样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5楼2009/03/11

    质量数元素 μg/L mg/kg μg/L μg/L
    27Al 1.0 0.4 1.7 0.04
    3
    123Sb 0.4 0.2 0.04 0.02
    75As 1.4 0.6 0.4 0.1
    137Ba 0.8 0.4 0.04 0.04
    9Be 0.3 0.1 0.02 0.03
    111Cd 0.5 0.2 0.03 0.03
    52Cr 0.9 0.4 0.08 0.08
    59Co 0.09 0.04 0.004 0.003
    63Cu 0.5 0.2 0.02 0.01
    206,207,208Pb 0.6 0.3 0.05 0.02
    55Mn 0.1 0.05 0.02 0.04
    202Hg n.a n.a n.a 0.2
    98Mo 0.3 0.1 0.01 0.01
    60Ni 0.5 0.2 0.06 0.03
    82Se 7.9 3.2 2.1 0.5
    107Ag 0.1 0.05 0.005 0.005
    205Tl 0.3 0.1 0.02 0.01
    232Th 0.1 0.05 0.02 0.01
    238U 0.1 0.05 0.01 0.01
    51V 2.5 1.0 0.9 0.05
    66Zn 1.8 0.7 0.1 0.2
    注:n.a:不适用,总可回收性消解方法不适于有机汞化合物的测定。
    本方法方法对各种元素估算的仪器检出限见表3。
    表3 估算仪器检出限
    元素 建议分析质量 扫描方式 选择离子监控方式
    Ag 107 0.05 0.004
    Al 27 0.05 0.02
    As 75 0.9 0.02
    Ba 137 0.5 0.03
    Be 9 0.1 0.02
    Cd 111 0.1 0.02
    Co 59 0.03 0.002
    Cr 52 0.07 0.04
    Cu 63 0.03 0.004
    Hg 202 n.a 0.2
    Mn 55 0.1 0.007
    Mo 98 0.1 0.005
    Ni 60 0.2 0.07
    Pb 206,207,208 0.08 0.015
    Sb 123 0.08 0.008
    GB 5085.3—200×
    4
    Se 82 5 1.3
    Th 232 0.03 0.005
    Tl 205 0.09 0.014
    U 238 0.02 0.005
    V 51 0.02 0.006
    Zn 66 0.2 0.07
    2 原理
    将样品溶液以气动雾化方式引入射频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能量传输过程导致去溶、原子化和电
    离。等离子体产生的离子通过一个差级真空接口系统提取进入四极杆质谱分析器,然后根据其质荷比进
    行分离,其最小分辨率为5%峰高处峰宽1amu。四极杆传输的离子流用电子倍增器或法拉第检测器检
    测,数据处理系统处理离子信息。要充分认识本技术涉及的干扰并加以校正。校正应包括同量异位素干
    扰以及等离子气、试剂或样品基体产生的多原子离子干扰。样品基体引起的仪器响应抑制或增强效应以
    及仪器漂移必须使用内标补偿。
    3 试剂和材料
    3.1 试剂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2 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
    3.3 硝酸(1+1),取500ml 浓硝酸加入到400ml 试剂级水中,然后稀释至1L。
    3.4 硝酸(1+9),取100ml 浓硝酸加入到400ml 试剂级水中,然后稀释至1L。
    3.5 盐酸(HCl),ρ=1.19g/ml,优级纯。
    3.6 盐酸(1+1),取500ml 浓盐酸加入到400ml 试剂级水中,然后稀释至1L。
    3.7 盐酸(1+4),取200ml 浓盐酸加入到400ml 试剂级水中,然后稀释至1L。
    3.8 浓氨水(NH4OH),ρ=0.90g/ml,优级纯。
    3.9 酒石酸,优级纯。
    3.10 标准储备液,可以从权威商业机构购买或用超高纯化学试剂及金属(99.99%-99.999%的纯度)配
    制。除非另作说明,所用的盐类必须在105℃干燥2 小时。标准储备液建议保存在FEP 瓶中,如果经逐
    级稀释制备的多元素储备标准(浓度)经验证有问题的话,需更换储备标准。
    注意:许多金属盐类如吸入或吞下,毒性极大。取用之后要认真洗手。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过程如下:
    有些金属(尤其是那些易形成表面氧化物的)称量前需要先清洗。将金属表面在酸中浸泡可以达到
    清洗目的。取部分金属(重量超过预计称取量)反复浸泡,再用水清洗,干燥后称量,直到达到所需要
    的重量为止。
    3.10.1 铝标准溶液,1ml=1000μgAl:将金属铝在(1+1)的热盐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10ml
    浓盐酸和2ml 浓硝酸混合溶液中,加热至充分反应。持续加热至体积为4ml。冷却,加4ml 试剂水,加
    5
    热至体积减为2ml。冷却,用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 锑标准溶液,1ml=1000μgSb:准确称取0.100g 锑粉末,溶于2ml(1+1)硝酸和0.5ml 浓盐酸
    混合溶液中,加热至充分反应,冷却,加20ml 试剂水和0.15g 酒石酸,加热至白色沉淀溶解,冷却,
    用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3 砷标准溶液,1ml=1000μgAs:准确称取0.1320g As2O3,溶于50ml 试剂水和1ml 浓氨水混合溶
    液中。缓慢加热至溶解,冷却,用2ml 硝酸酸化,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4 钡标准溶液,1ml=1000μgBa:准确称取0.1437g BaCO3,溶于10ml 试剂水和2ml 浓硝酸混合溶
    液中。加热,搅拌至反应完全,去气。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5 铍标准溶液,1ml=1000μgBe:准确称取1.965g BeSO4·4H2O(不要烘干),溶于50ml 试剂水
    中。加入1ml 浓硝酸,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6 镉标准溶液,1ml=1000μgCd:将金属镉在(1+9)的硝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5ml(1
    +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7 铬标准溶液,1ml=1000μgCr:准确称取0.1923gCrO3,溶于10ml 试剂水和1ml 浓硝酸混合溶液
    中。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8 钴标准溶液,1ml=1000μgCo:将金属钴在(1+9)的硝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5ml(1
    +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9 铜标准溶液,1ml=1000μgCu:将金属铜在(1+9)的硝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5ml(1
    +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10 铅标准溶液,1ml=1000μgPb:将0.1599g PbNO3 溶于5ml(1+1)硝酸中,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11 锰标准溶液,1ml=1000μgMn:将锰薄片在(1+9)的硝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5ml
    (1+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12 汞标准溶液,1ml=1000μgHg:不要烘干(警告:剧毒元素)。将0.1354gHgCl2 溶于试剂水中,
    加入5.0ml 浓硝酸,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13 钼标准溶液,1ml=1000μgMo:准确称取0.1500gMoO3,溶于10ml 试剂水和1ml 浓氨水的混
    合溶液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14 镍标准溶液,1ml=1000μgNi:准确称取0.1000g 镍粉,溶于5ml 浓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
    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15 硒标准溶液,1ml=1000μgSe:准确称取0.1405gSeO2,溶于20ml 试剂水中,稀释至100ml。
    3.10.16 银标准溶液,1ml=1000μgAg:准确称取0.1000gAg,溶于5ml(1+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
    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保存在黑色不透光容器中。
    3.10.17 铊标准溶液,1ml 含1000μgTl:准确称取0.1303gTlNO3,溶于10ml 试剂水和1ml 浓硝酸的混
    合溶液中,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18 钍标准溶液,1ml=1000μgTh:准确称取0.2380gTh(NO3)4• 4H2O(不要烘干),溶于20ml 试
    剂水中,试剂级水稀释至100ml。
    3.10.19 铀标准溶液,1ml 含1000μgU:准确称取0.2110gUO2(NO3)2• 6H2O(不要烘干),溶于20ml
    试剂水中,稀释至100ml。
    GB 5085.3—200×
    6
    3.10.20 钒标准溶液,1ml=1000μgV:将钒金属在(1+9)的硝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5ml(1
    +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1 锌标准溶液,1ml=1000μgZn:将锌金属在(1+9)的硝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5ml
    (1+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2 金标准溶液,1ml=1000μgAu:将0.100g 高纯金粒(99.9999%)溶于10ml 热硝酸中,逐滴加
    入5ml 浓HCl,然后回流加热,排除氮和氯的氧化物。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3 铋标准溶液,1ml=1000μgBi:准确称取0.1115gBi2O3,溶于5ml 浓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
    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4 钇标准溶液,1ml=1000μgY:准确称取0.1270gY2O3,溶于5ml(1+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
    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5 铟标准溶液,1ml=1000μgIn:将金属铟在(1+9)的硝酸中浸泡至准确的0.100g,溶于10ml
    (1+1)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6 钪标准溶液,1ml 含1000μgSc:准确称取0.1534gSc2O3,溶于5ml(1+1)硝酸中,加热至反
    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7 镁标准溶液,1ml 含1000μgMg:准确称取0.1658gMgO,溶于10ml(1+1)硝酸中,加热至反
    应完全。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0.28 铽标准溶液,1ml=1000μgTb:准确称取0.1176gTb4O7,溶于5ml 浓硝酸中,加热至反应完全。
    冷却,试剂水稀释至100ml。
    3.11 多元素储备标准溶液,制备多元素储备标准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元素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元素的
    原始标准储备溶液必须进行检查以避免杂质影响标准的准确度。新配好的标准溶液应转移至经过酸洗
    的、未用过的FEP 瓶中保存,并定期检查其稳定性。元素可采用表4 中的分组: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6楼2009/03/11

    表4 元素储备标准溶液分类
    标准溶液A 标准溶液B
    Al, Sb, As, Be, Cd, Cr, Co, Cu, Pb, Mn, Hg, Mo, Ni,
    Se, Th, Tl, U, V, Zn Ba, Ag
    除了Se 和Hg,多元素标准储备液A 和B(1ml=10μg)可以通过直接分取1ml 列表中的单元素标
    准储备溶液,用含1%(V/V)硝酸的试剂水稀释至100ml 配制而成。对于A 溶液中的Hg 和Se 元素,
    分别取各自的标准溶液0.05ml 和5.0ml,用试剂水稀释至100ml(1ml 含0.5μgHg 和50μgSe)。如果用
    质量监控样来核对经逐级稀释制备的多元素储备标准得不到验证的话,则需要更换。
    3.12 校准工作溶液制备,多元素标准液应每隔两周或根据需要重新配制。根据仪器操作范围,用1%
    (V/V)硝酸介质的试剂水将溶液A 和B 稀释至合适的浓度。标准溶液中的元素浓度要足够高,以保
    证好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的响应曲线斜率。根据仪器灵敏度,建议浓度范围为10-200μg/L,但汞的浓
    度要限制在5μg/L 以内。需要指出,硒的浓度一般要比其它元素的浓度高5 倍。如果采用直接加入方法,
    在校准标准中加入内标并储存在FEP 瓶中,校准标准要先用质量控制样来核对。
    3.13 内标储备溶液,1ml=100μg。取10ml Sc、Y、In、Tb 和Bi 标准储备溶液,试剂水稀释至100ml,
    储存在FEP 瓶中。直接将该浓度的内标溶液加入到空白、校准标准和样品中。如果用蠕动泵加入,可
    用1%(V/V)硝酸稀释至适当浓度。
    注:如果采用“直接分析”步骤测定汞,在内标溶液中加入适量金标准储备液,使最终的空白溶液、
    7
    校正标准和样品中金浓度达100μg/L。
    3.14 空白,本方法需要三种类型的空白溶液。(1)校准空白溶液,用来建立分析校准曲线;(2)实
    验室试剂空白溶液,用来评价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的污染和背景谱干扰;(3)清洗空白溶液,在测定
    样品过程中用来清洗仪器,以降低记忆效应干扰。
    3.14.1 校准空白,1%(V/V)硝酸介质的试剂水。采用直接加入法时,加内标。
    3.14.2 实验室试剂空白(LRB),必须与样品处理过程一样加入相同体积的所有试剂。LRB 制备过程
    必须和样品处理步骤(需要的话,也要进行消解)完全相同,如果采用直接加入法,则样品处理完后加
    入内标。
    3.14.3 清洗空白,含2%(V/V)硝酸的试剂水。
    注:如果采用“直接分析”步骤测定汞,在内标溶液中加入金标准储备液,使清洗空白中金浓度
    为100μg/L。
    3.15 调谐溶液,本溶液用于分析前的仪器调谐和质量校准。通过将Be、Mn、Co、In 和Pb 的储备液混
    合后,用1%(V/V)硝酸稀释而成,调谐溶液中每种元素浓度均为100μg/L。不需加入内标。(根据仪
    器灵敏度,可将此溶液稀释10 倍)。
    3.16 质量控制样(QCS),质量控制样制备所需的源溶液应来自本实验室之外,其浓度视仪器灵敏度
    而定。将合适的溶液用1%(V/V)硝酸稀释至浓度≤100μg/L 配制而成。由于Se 的灵敏度较低,稀释
    至浓度≤500μg/L,但任何情况下,汞的浓度都要≤5μg/L。如果采用直接加入法,稀释后加入内标,并
    储存在FEP 瓶中。QCS 应视需要进行分析以满足数据质量要求,该溶液应每季或根据需要经常重新配
    制。
    3.17 实验室强化空白(LFB),在等分实验室试剂空白中加入适量多元素标准储备液A 和B 配制而成。
    根据仪器的灵敏度需要,强化空白溶液中每种元素(除Se 和Hg)的浓度一般都在40-100μg/L。Se 的
    浓度范围为200-500μg/L,而汞的浓度要限制在2-5μg/L。LFB 制备过程必须和样品处理步骤(需要的
    话,也要进行消解)完全相同,如果采用直接加入法,样品处理完后加入内标。
    4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4.1.1 仪器能对5-250amu 质量范围内进行扫描,最小分辨率为在5%,峰高处峰宽1amu。仪器配有常
    规的或能扩展动态范围的检测系统。
    4.1.2 射频发生器,符合FCC 规范。
    4.1.3 氩气源,高纯级(99.99%)。如果使用比较频繁,液氩比传统气瓶压缩氩气更经济,且不需经常
    更换。
    4.1.4 变速蠕动泵,将溶液传输到雾化器。
    4.1.5 雾化器气流需要一个质量流控制计。水冷雾室对于降低某些干扰非常有效(如多原子氧化物粒子)。
    4.1.6 如果使用电子倍增器,应注意不要暴露在强离子流下,否则会引起仪器响应变化或损坏检测器。
    对于样品中元素浓度太高,超出仪器的线性范围以及在扫描窗口内下降的同位素,稀释后再进行分析。
    4.2 分析天平,精确至0.1mg,用来称量固体样品,制备标准以及消解液或提取液中可溶性固体的测定。
    GB 5085.3—200×
    8
    4.3 温控式电热板,温度能够保持在95℃。
    4.4 (可选)可控温电热套(能保持95℃),配有250ml 的收缩型消解试管。
    4.5 (可选)离心机,有保护套,电子计时和制动闸。
    4.6 重力对流干燥烘箱,带有温控系统,能够维持在180℃±5℃。
    4.7 (可选)排气式移液器,能转移0.1-2500μl 体积范围的溶液,且配有高质量的一次性移液头。
    4.8 研钵和杵,陶瓷或其它非金属材料。
    4.9 聚丙烯筛,5 目(4mm)。
    4.10 实验室器皿,对于痕量元素的测定来讲,污染和损失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潜在的污染源包括实验
    室所用器皿的不正确清洗以及来自实验室环境的灰尘污染等。微量元素的样品处理必须保证干净的实验
    室操作环境。在痕量元素测定中,样品容器会通过以下途径给样品测定结果带来正负误差:(1)通过
    表面解吸附作用或浸析造成污染,(2)通过吸附过程降低元素浓度。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实验室器皿(玻
    璃,石英,聚乙烯,PTFE,FEP 等材料)都应该充分清洗直到满足分析要求。采用以下的几个步骤能
    提供干净的实验室器皿:浸泡过夜,然后用实验室级的清洁剂和水彻底清洗,自来水洗,在20%(V/V)
    硝酸或稀的硝酸和盐酸混合酸(1+2+9)中浸泡4 个小时或更长,最后用试剂水清洗,然后保存在干
    净的地方。
    注:铬酸绝对不能用来清洗玻璃器皿。
    4.10.1 玻璃器皿,容量瓶,量筒,漏斗和离心管(玻璃或塑料)。
    4.10.2 多种校准过的移液管。
    4.10.3 锥形Pillips 烧杯,250ml,带50mm 表面皿。
    4.10.4 吉芬烧杯,250ml,带75mm 的表面皿。
    4.10.5 (可选)PTFE 和(或)石英烧杯,250ml,带PTFE 盖子。
    4.10.6 蒸发皿或高型坩锅,陶瓷材料,容积100ml。
    4.10.7 窄口储存瓶,FEP(氟化乙丙烯)材料,ETFE(四氟乙烯)螺旋封口,容积125-250ml。
    4.10.8 FEP 洗瓶,螺旋封口,容积125ml。
    4.11 仪器工作条件,建议按照仪器生产商提供的仪器工作条件操作。
    5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5.1 测定银之前应进行样品消解。本方法提供的总可回收样品消解步骤适用于水溶液样品中浓度低于
    0.1mg/L 的银测定,对于银含量高的水样分析,应取小体积进行稀释混匀,直至分析溶液中银的浓度小
    于0.1mg/L。含银量大于50mg/kg 的固体样品也要采用类似方法处理。
    5.2 在有游离硫酸盐存在的情况下,本方法提供的总可回收样品消解步骤可能使钡产生硫酸钡沉淀。因
    此,对于样品中含有未知浓度的硫酸盐,样品处理后要尽可能快地分析。
    5.3 固体样品分析前不需要处理,只需在4℃保存。没有确定的存放期限。
    9
    6 干扰的消除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7楼2009/03/11

    6 干扰的消除
    ICP-MS 测定微量元素时,以下几种干扰将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性:
    6.1 同量异位素干扰(Isobaric elemental interferences)
    不同元素的同位素所形成的具有相同标称质荷比的单电荷或双电荷离子,因其质量不能被所用的质
    谱仪分辨,引起同量异位素干扰。本方法测定的所有元素至少有一个同位素不受同量异位素干扰。本方
    法推荐使用的分析同位素中(见表5),只有Mo-98(Ru)和Se-82(Kr)受同量异位素干扰。如果选
    则其它天然丰度较高的同位素进行分析以获得更高的灵敏度时,就可能产生同量异位素干扰。此种情况
    下测得的数据要进行干扰校正,通过测定干扰元素的另外一个同位素的信号强度并按一定的比例减去其
    对待测同位素的干扰。数据报告中应包括这种干扰校正记录。需要指出,这种干扰校正的准确程度取决
    于用于数据计算的元素方程中同位素比值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任何校正前应先确定相关的同位素比
    值。
    表5 推荐的分析同位素和需要同时监测的同位素
    同位素 被分析元素
    107, 109 Ag
    27 Al
    75 As
    135,137 Ba
    9 Be
    106, 108, 111,114 Cd
    59 Co
    52, 53 Cr
    63, 65 Cu
    83 Kr
    55 Mn
    95, 97, 98 Mo
    60, 62 Ni
    206, 207,208 Pb
    105 Pd
    99 Ru
    121,123 Sb
    77,82 Se
    118 Sn
    232 Th
    203, 205 Tl
    238 U
    51 V
    66, 67, 68 Zn
    注:推荐选用的分析同位素用下划线标出。
    6.2 丰度灵敏度(Abundance sensitivity)
    表征一个质量峰的翼与相邻峰的重叠程度。丰度灵敏度受离子能和四极杆操作压力影响,当待测的
    小离子峰相邻处有一个较大的峰时,就可能产生重叠干扰。要认识到这种潜在的干扰并通过调整质谱分
    辨率将干扰降至最低。
    GB 5085.3—200×
    10
    6.3 同量多原子离子干扰(Isobaric polyatomic ion interferences)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成的复合离子,与待分析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标称质荷比,所用的质谱仪不能
    将其分辨。这些多原子离子通常来自所用的工作气体或样品组分,形成于等离子体或接口系统。常见的
    绝大多数干扰都能被识别,干扰及被干扰元素见表1。当选择的分析同位素无法避免此类干扰时,要充
    分考虑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校正。干扰校正公式应该在分析运行程序时确定,因为多
    原子离子干扰与样品基体和所选定的仪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测定As 和Se 时会遇到82Kr
    的干扰,通过使用高纯不含Kr 的氩气就能大大降低它的干扰。
    6.4 物理干扰(Physical interferences)
    与样品传输到等离子体、在等离子体中进行转换、通过等离子体质谱接口传输等物理过程有关的干
    扰。此类干扰将导致样品和校准标准的仪器响应不同,可能产生于溶液进入雾化器的传输过程(粘性效
    应)、气溶胶的形成及进入等离子体过程(表面张力)、在等离子体内的激发和离子化过程。样品中可
    溶固体含量高将导致物质在采样和截取锥的堆积,从而减小锥孔的有效直径而降低了离子的传输效率。
    为了减少此类干扰,建议可溶固体总量低于0.2%(W/V)。采用内标法来补偿这些物理干扰效应也是
    很有效的,理想的内标元素要与被测元素具有相似的分析行为。
    6.5 记忆干扰(Memory interferences)
    由于先测定样品中的元素同位素信号对后面测定样品的影响。记忆效应来自样品在采样锥和截取锥的沉
    积以及等离子体炬管和雾室中样品的附着。此类记忆效应产生的位置与测定元素有关,可通过进样前用
    清洗液清洗系统来降低。对每个样品的分析都应该考虑记忆效应干扰并采取适当的清洗次数来降低干
    扰。在分析前就应该确定特定元素所必须的清洗时间,可采用如下方法:按常规样品的分析时间,连续
    喷入含待测元素浓度为线性动态范围上限的10 倍的标准溶液,随后在设定时间间隔测定清洗空白。记
    下将待测物信号降至10 倍方法检出限以内的时间长度。记忆干扰也可通过在一个分析运行程序进行至
    少3 次重复积分的数据采集来评估。如果测得的积分信号连续下降,就表明可能存在着记忆效应对待测
    物的干扰。这时就应该检查前一个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是否偏高。如果怀疑有记忆效应干扰,就应该在
    长时间清洗后重新分析样品。在测定汞时会遇到严重的记忆效应,通过加入100μg/L 金在大约2 分钟
    内就能有效地清除5μg/L 汞的记忆效应。浓度越高需要的清洗时间越长。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8楼2009/03/11

    7 分析步骤
    7.1 校准和标准化
    7.1.1 操作条件
    由于仪器硬件各不相同,在此不提供具体的仪器操作条件。建议按照仪器生产商提供的操作条件去
    做。应检验仪器配置和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分析要求,并保存检验仪器性能和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数据。
    7.1.2 预校准程序
    仪器校准前要完成如下的预校准程序,直到具有证明仪器不需每日调谐就能满足如下要求的定期操
    作性能数据。
    7.1.3 仪器和数据系统的最佳操作配置初始化。仪器点燃后至少预热半小时,其间用调谐溶液进行质量
    校正和分辨率检查。低质量数的分辨率检查选用Mg 同位素24,25,26,高质量数选择Pb 同位素206,
    207,208。好的工作状态下分辨率要调至5%峰高处能产生大约0.75amu 的峰宽。如果漂移超过0.1amu
    就要进行质量校正。
    11
    7.1.4 运行调谐溶液至少5 次,直到所有被分析元素绝对信号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才能证明仪器处
    于稳定状态。
    7.1.5 内标标化
    所有分析都必须用内标标化来校正仪器漂移和物理干扰。能用来作内标的元素见表6,至少选择三
    种内标才能满足所有质量范围的元素测定。本方法具体介绍了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五种内标:Sc、Y、In、
    Tb 和Bi。用它们作内标来满足本方法要求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内标在样品、标准溶液和空白中的浓度
    必须完全相同。可以通过直接在校准标准、空白和样品溶液中加入内标或者在雾化前通过蠕动泵三通和
    混合线圈在线加入。内标浓度必须足够高,以保证用来校准数据的测定同位素获得好的精密度,如果内
    标在样品中自然存在,还可使可能的校准偏差降至最低。根据仪器的灵敏度,建议使用20-200μg/L 浓
    度范围的内标。内标要以相同的方式加入到空白,样品和标准中,这样就可以忽略加入时的稀释影响。
    表6 内标及其应用限制
    内标 质量数 可能的限制
    Li 6 a
    Sc 45 多原子离子干扰
    Y 89 a,b
    Rh 103
    In 115 Sn 的同量异位素干扰
    Tb 159
    Ho 165
    Lu 175
    Bi 209 a
    注:a 环境样品中可能存在。
    b 有些仪器中Y 可能形成YO+(质量数105)和YOH+(质量数106)。这种情况下,在Cd 的干扰
    校正方程中要予以考虑。
    7.1.6 校准
    开始校准前要建立合适的仪器软件程序用于定量分析。仪器必须要选用7.1.5 部分(方法A 或B)
    列举的一种内标进行校准。仪器要用校准空白和一种或多种浓度水平的标准A 和B 进行校准。数据采
    集至少需要三个重复积分数据。取3 次积分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仪器校准和数据报告。
    7.1.7 空白、标准和样品溶液之间转换时要用清洗空白清洗系统,要有充足的清洗时间去除上一样品的
    记忆效应。数据采集前要有30 秒的溶液提升时间以保证建立平衡。
    7.2 固体样品处理——总可回收分析物
    7.2.1 固体样品中总可回收分析物的测定:充分混匀样品,取部分(>20g)至称过皮重的盘中,称重并
    记录湿重(WW)。如果样品含水率<35%,20g 称样量即可,含水率>35%时,需要50-100g 称样量。
    于60℃烘干样品至恒重,记录干重(DW),计算出固体所占百分比。(样品在60℃烘干是为了避免
    汞和其它易挥发金属化合物的挥发损失,便于过筛和研磨。)
    7.2.2 为了保证样品均质,将干燥后的样品用5-目聚丙烯筛过筛,然后用研钵研磨。(样品更换时要清
    洗筛子和研钵)。准确称取经干燥研磨好的样品1.0±0.01g,转移到250ml Phillips 烧杯中进行酸提取
    处理。
    7.2.3 在烧杯中加入4ml(1+1)HNO3 和10ml(1+4)HCl。用表面皿盖住,置于电热板上加热,回流
    提取分析物。电热板放在通风橱里,回流温度控制在95℃左右。
    GB 5085.3—200×
    12
    注:装有50ml 水样的敞开的Griffin 烧杯放在电热板中间,调节电热板的温度使溶液温度保持在
    85℃左右,但不超过此温度(如果烧杯用表面皿盖住,水温会上升至大约95℃)。也可以用能保持95
    ℃的电热套(配有250ml 收缩型容量消解管)来代替电热板和烧杯。
    7.2.4 缓慢加热回流样品30 分钟。可能会产生微沸现象,但一定要避免剧烈沸腾,以防HCl-H2O 恒沸
    物损失。会有部分溶液蒸发(3-4ml)。
    7.2.5 待样品冷却后,定量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用试剂水稀释至刻度,加盖,摇匀。
    7.2.6 将样品提取液放置过夜以便不溶物下沉或取部分溶液离心至澄清。如果放置过夜或离心后样品溶
    液中仍有悬浮物,要在分析前过滤以免堵塞雾化器。但过滤时要小心,避免污染样品。
    7.2.7 分析前调整氯化物浓度,吸取20ml 处理好的溶液至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如果溶
    液中可溶性固体含量>0.2%,要进一步稀释以免采样锥或截取锥堵塞。如果选择直接加入步骤,加入内
    标,混匀。此样品可供上机分析。因为不同样品基体对稀释后样品稳定性的影响难以表征,所以样品处
    理完成后要尽快分析。
    注:测出样品中的固体百分含量,用于在干质量基础上计算和报出数据。
    7.3 样品分析
    7.3.1 对于每个新的或特殊基体,最好先用半定量分析法扫描样品,确定其中的高浓度元素。由此获取
    的信息可以避免样品分析期间对检测器的潜在损害,同时鉴别浓度超过线性范围的元素。基体扫描可以
    用智能软件完成,或者将样品稀释500 倍在半定量模式下分析。同时要扫描样品中被选作内标元素的背
    景值,防止数据计算时产生偏差。
    7.3.2 初始化仪器操作条件。针对待测分析物调谐并校准仪器。
    7.3.3 建立定量分析的仪器软件运行程序。所有分析样品的数据采集都需要至少三次重复积分。取三次
    积分的平均值作为报出数据。
    7.3.4 分析过程中对所有可能影响到数据质量的质量数都要监控。至少表5 列举的质量数必须和数据采
    集所用质量数同时监控,这些数据可用来进行干扰校正。
    7.3.5 样品分析时,实验室必须遵守质量控制措施。只有在分析混浊度<1NTU 的饮用水中的可溶性分析
    物或“直接分析法”才不需要对LRB,LFB 和LFM 采取样品消解步骤。
    7.3.6 样品之间应穿插清洗空白来清洗系统。要有充足的清洗时间去除上一样品的记忆效应或至少一分
    钟。数据采集前应有30 秒的样品提升时间。
    7.3.7 样品浓度高于设定的线性动态范围时,应将样品稀释至浓度范围内重新分析。最好先测定样品中
    的痕量元素,如果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窗口来避免高浓度元素损坏检测器。然后再将样品稀释后
    测定其它元素。另外,可以通过选择天然丰度低的同位素来调整动态范围,但要保证所选的同位素已建
    立了质量监控。不能随便改变仪器条件来调节动态范围。
    8 结果计算
    8.1 数据计算时建议采用的元素方程列于表7。水溶液样品的数据单位是μg/L,固体样品干重的单位是mg/kg。元素浓度低于方法检出限(MDL)的不予报出。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9楼2009/03/11

    表7 推荐的元素数据计算公式
    13
    元素 元素数据计算方程 备注
    Ag (1.000)(107C)
    Al (1.000)(27C)
    As (1.000)(75C)- (3.127)[(77C)- (0.815)(82C)] (1)
    Ba (1.000)(137C)
    Be (1.000)(9C)
    Cd (1.000)(111C)- (1.073)[(108C)- (0.712)(106C)] (2)
    Co (1.000)(59C)
    Cr (1.000)(52C) (3)
    Cu (1.000)(63C)
    Mn (1.000)(55C)
    Mo (1.000)(98C)-(0.146) (99C) (5)
    Ni (1.000)(60C)
    Pb (1.000)(206C)+ (1.000)(207C)+ (1.000)(208C) (4)
    Sb (1.000)(123C)
    Se (1.000)(82C) (6)
    Th (1.000)(232C)
    Tl (1.000)(205C)
    U (1.000)(238C)
    V (1.000)(51C)- (3.127)(53C)- (0.113)(52C) (7)
    Zn (1.000)(66C)
    Bi (1.000)(209C)
    In (1.000)(115C)- (0.016)(118C) (8)
    Sc (1.000)(45C)
    Tb (1.000)(159C)
    Y (1.000)(89C)
    注:C—特定质量上减去校准空白后的计数;
    (1)用77Se 进行氯化物干扰校正。ArCl 75/77 的比值可通过试剂空白测得。同量异位素质量82
    只能是来自82Se,而不可能是BrH+。
    (2)MoO 的干扰校正。同量异位素质量106 只能是Cd 而不可能是ZrO+。如样品中含有Pd,还
    需要增加对Pd 的干扰校正。
    (3)0.4% v/v HCl 介质中,ClOH 的背景干扰一般很小。但试剂空白的贡献需要考虑。同量异位
    素质量只能是来自52Cr,而不可能是ArC+。
    (4)考虑到铅同位素的可变性。
    (5)Ru 的同量异位素干扰校正。
    (6)有的氩气中含有Kr 杂质,通过扣除82Kr 的干扰来校正Se。
    (7)通过53Cr 校正氯化物干扰。ClO 51/53 的比值可通过试剂空白测得。同量异位素52 只能是来
    自52Cr 而不可能是ArC+。
    (8)锡的同量异位素干扰校正。
    8.2 报出的元素浓度数据值低于10,要保留2 位有效数字。数据值等于或大于10,保留3 位有效数字。
    8.3 采用总可回收分析物测定步骤的水溶液样品的溶液浓度要乘以稀释倍数1.25。样品如果另外稀释或
    GB 5085.3—200×
    14
    采用酸溶方法处理,计算样品浓度时要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8.4 关于固体样品中总可回收分析物的测定,按照8.2 的规定对溶液中的分析物浓度(分析溶液中为μ
    g/L)进行修约。分析溶液的μg/L 浓度乘以0.005 计算100ml 提取液中的mg/L 分析物浓度。(如果样
    品另外稀释,计算提取液中样品浓度时要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报出换算为干样品浓度(mg/kg),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除非另有规定。浓度换算公式如下:
    W
    样品浓度(mg/ kg)= C*V
    式中:C——提取液中待测物浓度(mg/L);V——提取液体积(L,100ml=0.1L);W——被提
    取样品的质量(g×0.001=kg)。
    低于估算的固体方法检出限(MDL)或根据(为完成分析而进行的)稀释而调整的MDL 的分析结
    果不予报出。
    8.5 固体样品中的固体百分含量用以下公式计算:
    WW
    固体百分含量(S )= DW ×100
    式中:DW——60℃烘干的样品质量(g);WW——烘干前的样品质量(g)。
    注:如果数据使用者,项目或实验室要求105℃烘干后测定固体百分比,另取一份样品(>20g)按
    7.2 的步骤重新操作,在103℃-105℃烘干至恒重。
    8.6 采用内标法校正由于仪器漂移或样品基体引起的干扰。特征质谱干扰也要进行校正。不管有没有加
    入盐酸,所有样品都要进行氯化物干扰校正,因为环境样品中氯化物离子是常见组分。
    8.7 如果一种待测元素选择了不止一个同位素,不同同位素计算的浓度或同位素比值可以为分析者检查
    可能的质谱干扰提供有用信息。衡量元素浓度时,主同位素和次同位素都要考虑。有些情况下,次同位
    素的灵敏度可能比推荐的主同位素低或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两种结果的差异并不能说明主同位素的
    数据计算有问题。
    8.8 分析期间的质量监控样(QC)的结果可以为样品数据质量提供参考,应和样品结果一起提供。
    9 质量保证和控制
    9.1 使用本方法的所有实验室都应执行正式的质量监控程序。程序至少应包括实验室初始能力证明,实
    验室试剂空白、强化空白和校准溶液的定期分析。要求实验室保存控制数据质量的操作记录。
    9.2 能力初始证明(强制执行)
    9.2.1 能力初始证明用来描述用本方法进行分析前的仪器性能(线性校准范围测定和质量监控样分析)
    和实验室性能(方法检出限测定)。
    9.2.2 线性校准范围
    线性校准范围主要受检测器限制。通过测定三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信号响应建立适合每个元素
    的线性校准范围上限,其中一份标准的浓度要接近线性范围的上限。此过程应注意避免对检测器造成可
    能的损坏。用于样品分析的线性校准范围由分析者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判断。线性范围的上限应该是该浓
    度下的观测信号不低于通过较低标准外推信号水平的90%。待测物浓度超过上限的90%时要稀释后重
    15
    新分析。当仪器硬件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时,分析者要判断是否应验证线性校准范围,并决定是否需重
    新分析。
    9.2.3 质量监控样(QCS)
    使用本方法进行分析时,每个季度或对数据质量有要求时都要通过分析QCS 来检验校准标准和仪
    器性能。用来检验校准标准的QCS 的三次测定平均值必须在其标准值的±10%范围内。如果用来确定
    可接受的仪器运行状态,浓度为100μg/L 的QCS 的测定误差要小于±10%或在表8 列举的可接受限(以
    两值中之高者为判据)之内(如果不在可接受限内,马上对该监控样重新分析,以确认仪器状态)。如
    果校准标准或仪器性能超出可接受范围,必须查找问题根源并在测定方法检出限或在连续分析之前进行
    校正。
    表8 QC 监控样的允许限1(μg/L)
    元素 QC监控样浓度 平均回收率 标准偏差2(Sr) 允许限3μg/L
    Ag 100 101.1 3.29 91-1115
    Al 100 100.4 5.49 84-117
    As 100 101.6 3.66 91-113
    Ba 100 99.7 2.64 92-108
    Be 100 105.9 4.13 88-1124
    Cd 100 100.8 2.32 94-108
    Co 100 97.7 2.66 90-106
    Cr 100 102.3 3.91 91-114
    Cu 100 100.3 2.11 94-107
    Mn 100 98.3 2.71 90-106
    Mo 100 101.0 2.21 94-108
    Ni 100 100.1 2.10 94-106
    Pb 100 104.0 3.42 94-114
    Sb 100 99.9 2.4 93-107
    Se 100 103.5 5.67 86-121
    Th 100 101.4 2.60 94-109
    Tl 100 98.5 2.79 90-107
    U 100 102.6 2.82 94-111
    V 100 100.3 3.26 90-110
    Zn 100 105.1 4.57 91-119
    注:1、方法性能表征数据由协作研究所得的回归方程计算而得。
    2、单个分析者的标准偏差,Sr。
    3、允许限按照平均回收值±3 Sr 计算。
    4、允许限中值为100%回收率。
    5、48 和64μg/L 综合统计的估算值。
    9.2.4 方法检出限(MDL)
    采用强化试剂空白(浓度为估计检出限(estimated detection limit)的2-5 倍)来确定所有分析元素
    的方法检出限。具体步骤为:取7 等份强化试剂空白溶液进行分析全流程处理,全部按方法规定的公式
    进行计算,然后报出合适单位的浓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GB 5085.3—200×
    16
    MDL=(t)×(S)
    式中:t——99%置信水平时Stduents 值;标准偏差按n-1 自由度计算[n=7 时,t=3.14];S——
    重份分析的标准偏差。
    注:如果需要进一步验证,可在不连续的两天重新分析这七份溶液并分别计算检出限,以三次检出
    限的平均值作为检出限更合理。如果七份溶液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10%,说明用来测定方法检出
    限的溶液浓度偏高,这将导致所计算出的检出限不切实际地偏低。同样,用试剂水测定的MDL 也代表
    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不能反映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基体干扰。然而,用实验室强化基体(LFMs)的成
    功分析能使试剂级水中测得的检出限更具有置信度。
    9.3 实验室性能评价(强制执行)

1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0楼2009/03/11

    9.3.1 实验室试剂空白(LRB)
    分析相同基体的一组样品时,每20 个或更少样品至少要插入一个实验室试剂空白。LRB 用来评
    价来自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和样品处理过程所用试剂带来的背景干扰。试剂空白值高于方法检出限时应怀
    疑实验室或试剂污染。当空白值大于等于样品待测物浓度的10%或大于等于方法检出限的2.2 倍(两值
    中之高者)时,必须重新制备样品,在修正了污染源并获得可接受的LRB 值后,重新测定被污染元素。
    9.3.2 实验室强化空白(LFB)
    每批样品都要分析至少一个实验室强化空白。以百分回收率表示的准确度计算公式如下:
    100 LRB LFB × = −
    s R
    式中:R——百分回收率;LFB——实验室强化空白;LRB——实验室试剂空白;S——强化实验室
    试剂空白所加入的分析元素相当浓度。
    如果某元素的回收率落在要求控制限85-115%之外,说明该元素超出控制范围,就要查明原因,解
    决后方可继续分析。
    9.3.3 实验室必须用实验室强化空白(LFB)分析数据是否超出要求监控限85-115%来评价实验室操作
    性能。如果有充足的内部分析性能数据(通常至少分析20-30 个),可以利用平均回收率(X)和平均
    回收率的标准偏差(S)建立自选监控限。这些数据可用来确定监控上下限:
    监控上限=X+3S
    监控下限=X-3S
    自选监控限必须等同或优于85-115%的要求控制限。测定5-10 个新回收率后即可根据最近的20-30
    个测定数据重新计算新监控限。同时,标准偏差(S)应该用来表征LFB 浓度水平的样品在测定时的精
    密度。这些数据要记录在案以便将来查看。
    9.3.4 仪器性能
    样品测定前必须检查仪器性能并确保仪器经常校准过。为了确认校准的可靠性,每次校准后,每分
    析10 个样品及结束一次分析运行程序时,都要回测校准空白和标准。校准标准的回测值可用来判断校
    准是否有效。标准溶液中的所有待测元素浓度应在±10%偏差范围内。如果回测结果不在规定范围内就
    要重新校准仪器(校准检查时回测的仪器响应信号可用于重新校准,但必须在继续样品分析前确认)。
    如果连续校正检验超出±15%偏差范围,其前分析的10 个样品就要在校正后重测。如果由于样品基体
    17
    引起校准漂移,建议将前面测定过的10 个样品按校准检查之间5 个样品1 组重新测定,以避免类似的
    漂移情况出现。
    9.4 样品回收率和数据质量评价
    9.4.1 样品均匀性和基体的化学性质将影响待测物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从同一个样品中分取几份进行
    重份分析或强化分析可以评价此类影响。除非数据使用者、实验室或有关项目有其它的具体规定,否则
    必须进行以下(9.4.2 部分)实验室强化基体(LFM)步骤。
    9.4.2 实验室必须在常规样品分析时对至少10%的样品加入已知浓度的分析物。在每种情况下,实验室
    强化基体(LFM)必须是分析样品的重份,对于总可回收测定应在样品制备之前插入。对于水样,加
    入的分析物浓度必须等同于实验室强化空白加入的浓度。对固体样品,加入浓度相当于固体中100mg/kg
    (分析溶液中为200μg/L),但银要控制在50mg/kg 之内。如果放置时间长,所有样品都应强化。
    9.4.3 计算每个被分析元素的百分回收率,用未强化样品的测定浓度作为背景进行校正,然后将这些数
    据同规定的实验室强化基体回收率范围70-130%进行比较。如果强化时加入的元素浓度低于样品背景浓
    度的30%就不需计算回收率。百分回收率可采用如下的公式计算:
    = − × 100
    s
    R Cs C
    式中:R——百分回收率;Cs——强化样品浓度;C——样品背景浓度;S——样品强化时加入的分
    析元素相当浓度。
    9.4.4 如果元素的回收率落在指定范围之外而实验室工作性能又正常(9.3),强化样品所遇到的回收问
    题应该是由强化样品的基体造成而非系统问题。同时,告知数据使用者未强化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可能
    由于样品不均匀或未校正基体效应有问题。
    9.4.5 内标响应
    应监控整个样品分析过程中的内标响应以及内标与各分析元素信号响应的比值。这些信息可用来检
    查以下原因引起的问题:质量漂移、加入内标引起的错误或由于样品中的背景引起个别内标浓度增加。
    任何一种内标的绝对响应值的偏差都不能超过校准空白中最初响应的60-125%。如果超过此偏差,要用
    清洗空白溶液清洗系统,并监测校准空白的响应值。如果清洗后内标响应值达到正常值,重新取一份试
    样,再稀释1 倍,加入内标重新分析。如果响应值又超出监控限,中止样品分析并查明漂移原因。漂移
    可能是由于进样锥局部堵塞或仪器调谐条件发生改变造成的。
    10 注意事项
    10.1 分析中所用的玻璃器皿均需用(1+1)HNO3 溶液浸泡24h,或热HNO3 荡洗后,再用去离子水洗
    净后方可使用。对于新器皿,应作相应的空白检查后才能使用。
    10.2 对所用的每一瓶试剂都应作相应的空白实验,特别是盐酸要仔细检查。配制标准溶液与样品应尽
    可能使用同一瓶试剂。
    10.3 所用的标准系列必须每次配制,与样品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GB 5085.3—200×
    18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