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学会研究 体验快乐 —— 研究性学习花絮

实验室建设

  •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内涵上看,研究性学习即是一种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积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是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还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的,类似科学研究的研究。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立体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突出实践和应用性,突出自主性与目标的生成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研究,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请看几个研究性学习的花絮:
    净水器里的奥秘
    这是“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家庭小实验。棉花放进去了,碎木炭放进去了,再倒入混有红墨水的水。咦,木炭倒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变化,棉花却被染成红色。到底是木炭具有吸附性,还是棉花具有吸附性?我敢说,一个“听科学”和“读科学”的学生是绝对提不出这样的问题的。只有在“做科学”中学习科学,才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问题是提出了,但还是得自己解决。他们打算通过一组对比试验来研究。他们准备的实验是这样的;
    实验一:将棉花放进一支试管理,在倒入混有红墨水的水,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烘干的小木炭放进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混有红墨水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三:将棉花和木炭一起放进第三支试管里,倒入混有红墨水的水,观察现象。
    从设计方案,准备实验. 动手操作到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全部由学生自己进行。通过一组对比实验,学生终于自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学生以跃跃欲试的积极态度去尝试解决面临的问题,不仅获得了学习快乐的体验,还在某一程度上认识和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满足感。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楼2010/11/29

    蔗糖溶解的真相
    这是关于“蔗糖溶于水时,水的体积变化”的家庭小实验,我让学生猜想:糖块溶于水后液面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产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当时,我提醒大家:做实验时不要用筷子搅拌。没想到我的话一出,话题马上转化成了:筷子对实验有无影响?有什么影响?一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甲说:“有影响,筷子把水带出来了。”乙说:“没有影响。我将筷子、糖块和水一同放到玻璃杯中,再沿液面划一条线。用筷子搅拌促进糖块溶解,溶解完毕筷子仍然放在杯中,就不会把杯中水带出来,然后再比较液面变化情况。”丙说:“有影响,筷子本身会吸收一定的水分,木头被水浸泡后发胀就是例证。”丁说:“然后让他们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把筷子换成塑料的呢?看到同学们讨论的这么热烈,我说:“你们的设想都很好,请回去用实验来验证吧。还有什么新发现,请告诉我。”
    “石本无火,碰撞方显灵光;水本无华,冲击才起浪花。”如果同学们在探究中由一个问题生成另一个问题让我感到意外的话,同学们在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闪现出来的思维火花则让我感到欣喜。报告上来了:我认为玻璃杯改成细颈的酒瓶效果会更好;用了筷子只能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结论;不用筷子还能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还有比这更让为人师者欣慰的吗?
    蜡烛熄灭的争论
    这是一个关于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烧杯里放着长短不一的蜡烛,将其点燃,然后向其中倒入二氧化碳,那个先熄灭?那个后熄灭?请你猜一猜,然后做一做,最后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有的同学一不小心做成了长的蜡烛火焰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或者两支蜡烛都没熄灭,这是一个跟书中现象不一样的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改进才能使实验成功?有的同学甚至突发奇想,如果将烧杯倒扣在正在燃烧的长短不一的蜡烛上,又会怎样呢?原因又是什么?为了让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当即增补这个实验,让学生自己来做,来观察。哇噻,居然与前一个现象襄相反!这是为什么?一串串的问号,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思考。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分析,他们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时,短蜡烛火焰先熄灭,长蜡烛后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
    结论二: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时,长蜡烛火焰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是因为操作手法不对,二氧化碳不是沿着杯壁“流”进烧杯,而是像倒水一样,一部分二氧化碳“溅”到场蜡烛火焰上了。
    结论三: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时,两只蜡烛火焰都没有熄灭。因为蜡烛燃烧时要放出热量,倒入的二氧化碳因受热时,密度比空气小,于是就“飘”走了,蜡烛当然不会熄。
    结论四:倒扣的烧杯中长蜡烛火焰先熄灭,短蜡烛火焰后熄灭。因为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因受热密度比空气小,先聚集在上部空间,使长蜡烛火焰熄灭。然后,一方面,蜡烛燃烧消耗了有限的氧气,另一方面,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将空气排出烧杯外,使短蜡烛火焰熄灭。
    一个错误的结果也会有它合理的内核,进一步探究原因就一定会获得新的知识。在这里,错误本身也是一种资源。这里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客观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
    从以上探究花絮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品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想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积极动手操作实践,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学会研究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0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2楼2010/12/07

    真正学会研究的人太少了

0
    +关注 私聊
  • pengshaolin

    第3楼2010/12/08

    学习啦,实验室做实验一般是按葫芦画瓢,缺少思考创造性研究.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4楼2010/12/17

    对于我自己的实验室人员我不支持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自有研究所完成,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把试验完成,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不要去改动以尝试那啥。。。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