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 AK-47(冲)
    2011/04/23
  • 私聊

噪声/辐射等检测



  • 重返切尔诺贝利--与死神同居
    位于乌克兰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爆炸释放出的辐射量约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200多倍。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然而,故土总是难离,即使是这样一片浸透着死亡的生病的土地。近年来,陆续有300多名居民偷偷返回隔离区居住。他们生活得到底怎么样?日前,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尼克·索普深入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拜访了这些依然与死神“同居”的人们。




      景色很美,但却像个坟场

      说到在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地区穿行,人们想到能只有恐惧。而在尼克·索普眼中,切尔诺贝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令人心动的美景:乌克兰北部清晨的薄雾中,一抹晨光穿透茂密的森林。银色的白桦树亭亭玉立,树叶正渐渐变成金黄;一排排松树郁郁葱葱,本该是采蘑菇的人流连忘返的天堂;纯净透明的蓝天上,点缀着朵朵白云,守护着这片世外桃源般的风景。然而让人无法忽视的是,丛林中随处可见红色的小三角和黄色的辐射标志,提醒着人们这个地方的过去。

      库帕奇是记者一行旅途中经过的一个村子。但这个村子却没有房屋,远远看去,只有一些超出地面少许的土墩,就像一个规模庞大的墓地。但这不是人类的墓地,而是房屋的坟场。向导解释说,因为辐射太强的缘故,当地的房子都被埋了起来。

      鲇鱼大得就像潜水艇

      在核发电站附近,一个受到核辐射的池塘里,超过两米长的鲇鱼正在黄色的池水中游动,巨大的身躯看上去就像是一架潜水艇。记者从桥上丢下了大块大块的面包,它们游上来很快一抢而光,样子很是吓人。

      在4号核反应堆前,也就是当年事故的发生地附近,盛开着一大片鲜艳的桔红色花朵。在切尔诺贝利,到处能看到有人在打扫草坪、修剪篱笆。这种行为让人感到不解,因为这里并没有任何重建行动。这让人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他们在尽力修饰着一具尸体,以便它被交还给亲人埋葬时显得体面一点。

      红苹果落满树下无人拾

      普利佩雅特,曾是大多数核发电厂工人的聚居地,如今却一片荒芜。那里的辐射量非常高,要到达普利佩雅特,要经过三个检查站。在普利佩雅特的中心广场,白杨树疯长,柏油路面开裂,公寓、酒店、办公室全都空无人迹。记者去过无数被战争毁灭的村庄,但还未曾见过这样被生命抛弃的城市。

      在切尔诺贝利附近,随处可见红艳艳的野生苹果,普利佩雅特的中心也一样,树下的落果给这里铺上了一条深红的地毯。核辐射,就像白雪公主那个可恶的后妈,给这里所有的苹果都下了毒。如果谁把这里的苹果咬上一口,就会比白雪公主睡得更久,可能3万年也醒不过来。

      没有风,突然间,一扇金属门却被吹开了。普利佩雅特,是一座幽灵之城。

      300多人偷回隔离区定居

      事故发生之后,有300多人偷偷跑回了自己的家园。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为他们开通了公共汽车,以方便他们去购物、看医生。

      奥尔加·迈卡娅历维娜今年75岁。丈夫死后,她养了一只狗和几只猫做伴。她的女儿们如果要来看她,必须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她难道就不怕辐射吗?奥尔加·迈卡娅历维娜对记者的担心报之一笑:“它根本伤害不了我。”与迈卡娅历维娜的精神头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个处在辐射区边缘的村子里,几乎所有居民都说自己生了重病。一位妇女说,她有三个在事故发生后出生的孩子都天生残疾。

      80公里外的居民也受影响

      在距离切尔诺贝利80公里的莱司特维宁,有许多身患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先天残疾的孩子,当地三分之二的男子因为身体虚弱而被军队拒之门外。今年早些时候,该地一个月内有9名壮年男子接连死去。

      联合国发展项目的当地雇员正在鼓励这些居民把他们看作是幸存者而不是受害者。在联合国资助下,青年活动中心、设施良好的学校和医院已经建立起来。即使在这里,人们也能感受到全球范围内的灾难幸存者相互之间的关心。最近,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发生在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情。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1楼2011/04/23

    从乌克兰首府基辅乘大巴北行130多公里,就到了进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隔离区的必经之地———检查站。这里离核电站尚有30公里,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成年人被严格限制进入,进入者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绝对禁止进入。所有从隔离区出来的人,还必须在专门仪器上接受检查,如果身体遭受辐射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事故发生后,4号机组被钢筋混凝土封闭,下面至今仍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由此得名“石棺”。远远望去,“石棺”上焊花四溅,十多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着迷彩服的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由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为防止反应堆内的核原料和放射性废料今后再次发生泄漏,工人们从年初开始对“石棺”进行加固。出于健康考虑,工人们必须每两个小时就换一次班。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2楼2011/04/23

    普利佩雅特,曾是大多数核发电厂工人的聚居地,如今却一片荒芜。那里的辐射量非常高。在中心广场,白杨树疯长,柏油路面开裂,公寓、酒店、办公室全都空无人迹。这里随处可见红艳艳的野生苹果,树下的落果给这里铺上了一条深红的地毯。核辐射,就像白雪公主那个可恶的后妈,给这里所有的苹果都下了毒。如果谁把这里的苹果咬上一口,就会比白雪公主睡得更久,可能3万年也醒不过来。离核电站约15公里远的伊利因齐村。该村现居住着约30名自愿回迁的村民,多数是老年人。现年55岁的穆济琴科看上去身体硬朗,说话嗓门很大。据他介绍,他同妻子和年迈的父母是在事故发生后第二年回到这里的,全家已经习惯了故土的生活。他们现在吃的是自己种的土豆、洋葱和西红柿,自家养的鸡和鹅产的蛋足够享用。 核泄漏事故后出生的畸形儿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今日在切尔诺贝利的河里仍有鱼儿漫游,但它们体内积满铯、钚等核子物质。松树则长出褐色的怪枝,显示树木生态因核辐射而出现巨变。

      到现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在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700万人仍然接受某种形式的补偿。这些补偿可能是每月发放的生活津贴、大学优先录取、或者年度休假。在乌克兰,被认定为由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而导致的永久性残疾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孩子)从1991年的200人增加到1997年的64500人和2001年的91219人,而辐射的影响是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仍然将年度预算的5%用于补偿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受害者。

      据新近公布的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86年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造成的后果远远低于之前的估计。尽管如此,很多专家仍指出,对于幸存者的救助要做的还有很多。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3楼2011/04/23


     重返切尔诺贝利,找寻历史遗痕。直面大悲剧之后的荒凉和痛楚,不是为了悲伤,而是为了在理性的反省中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这是2006年4月5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名乌克兰老人在聆听乌克兰政府部门组织的一场户外音乐会。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4楼2011/04/23


    重返切尔诺贝利,找寻历史遗痕。直面大悲剧之后的荒凉和痛楚,不是为了悲伤,而是为了在理性的反省中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这是2006年4月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罹难的儿童的照片悬挂在乌克兰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内。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5楼2011/04/23



    一场贻害无穷的核灾难导致畸形儿。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6楼2011/04/23


    这是2006年4月1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乌克兰安德里·鲁琴科和奥莉加·格里戈罗夫纳在普里皮亚季河边洗衣服。

    环境污染严重的河边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7楼2011/04/23

    核辐射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为此国际也出台相关法律以监控。

    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1954年12月,第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机构。1956年10月,来自世界82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保障监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1957年7月,规约正式生效。同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首次全体会议,宣布机构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8楼2011/04/23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国、美国、苏联和其他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地爆炸了核装置,美苏极为担心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9楼2011/04/23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文本直接送交第50届联合国大会审议。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其他相关条约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安全公约》、《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料管理安全联合公约》、《修订〈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议定书》和《补充基金来源公约》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10楼2011/04/23

    数字解读核之痛

    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民用核电泄漏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钟后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许多细节,都通过媒体留在了世界各国许多人的集体记忆中。

    10倍:绿色和平组织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危害被低估10倍;
    800年:专家称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事故漏后遗症需800年;
    9.3万人:20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人左右;
    27万人: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34万人: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立即疏散了11万多人,随后数年,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疏散34万余人;
    20亿人:建立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上的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



    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名官员否认了布罗科夫的指控,他说这个死亡数字由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得出。

      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黑特尔证实说,世卫组织统计结果显示,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核污染重灾区,事故造成约4000人死亡;在上述3个国家的低污染区域,据推测另有5000人死于各种相关癌症。黑特尔承认,世卫组织没有在全欧洲范围内做类似调查。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称,在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报告里,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也许已经有大约五十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三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露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

      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五十例,最多可能会有四千人最终死去。这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二十年里只有九个小孩死于甲状腺癌症,同时,它们将原苏联五百万在事故中受辐射的人表现出的病症归咎于日益严重的贫穷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