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实验室事故--警钟长鸣

实验室建设

  • 在网上找了点资料,希望能够警钟长鸣。有的可能咱们论坛已经有了,不过常看看常警醒还是好的。

    1. 1992年10月中旬,某新建厂化验室刚竣工, 由于室内地砖上存在建筑污垢,用普通清理方法难已清除干净,于是有人提议用浓硝酸,有些同志就用拖布蘸浓硝酸擦污垢,很快将污垢清理干净,但室内弥漫大量刺激性气味使在场的人马上离开。大约1h后,有人发现室内冒出浓烟,蘸有浓硝酸的拖布化为灰烬。幸亏室内没有家具和其他可燃物,否则将出现一次重大的火灾事故。因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与易燃物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会引起燃烧。

    2. 1993年8月,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该仪器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另1人由于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眼内,而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原因:分析认为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燃气乙炔,可接头处漏气, 分析人员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查明原因后,厂家更换一台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并把仪器内部的连接管全部换成不锈钢管。

    3. 1994年5月,某厂化验室做润滑油开口闪点分析,当班化验员做实验时加热速度过快,使润滑油很快达到燃烧温度,遇火发生爆燃。化验员当时慌了手脚, 没有采用旁边灭火器灭火,而是大叫起来,结果在通风橱风力作用下,火焰更大、烟雾弥漫,其他人听到喊叫冲进化验室,及时用灭火器将大火扑灭。灭火后发现整个木制通风橱被烧得面目全非,玻璃

    都被烧变了形。

    事故原因:化验员经验少,升温速度过快,发生事故慌作一团,放在附近的灭火器都忘记使用,主要是平常演习次数少,遇事不冷静。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1楼2011/08/23

    4. 1998年3月,某厂化验室作粗酚中的酚及同系物实验,需制一种溶剂煤油、二甲苯,制作过程是煤油经硫酸洗涤并与碱中和,再进行蒸馏,切取200~300℃ 的馏出物,再同二甲苯混合配成5:3的溶剂。但在蒸馏时化验员急于求成,擅自加快蒸馏速度,把电炉上的石棉网取下,而且烧瓶内的液体体积也超过烧瓶容积的2/3,当煤油沸腾后烧瓶忽然碎裂,煤油在电炉上剧烈燃烧起来,顿时大火夹杂着浓烟笼罩整个化验室,化验员惊慌失措,大声喊叫。这时正在走廊干活的其他人员见状,马上使用灭火器将大火扑灭。大火后, 电炉导线绝缘皮已被烧焦,附近一塑料桶和烘箱都被烧焦变形,粗酚样品也被烧掉。

    事故原因: 主要是化验员为了加快蒸馏速度,调大加热功率,撤掉石棉网,烧瓶内的液体太多;同时蒸馏烧瓶瓶壁太薄、质量差。

    5. 2002年7月,某化验室正准备开起的一台102G型气相色谱仪柱箱忽然爆炸。柱箱的前门被炸到2m多远,已变形,柱箱内的加热丝、热电偶、风机等都损坏。事故原因是2个月前一名维修人员把色谱柱自行卸下,而另一名化验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氢气,通电后发生了这起事故。幸亏这名化验员站在仪器旁边,幸免了伤害事故。

    事故原因:化验员在每次开机前都应该检查一下气路,仪器维修人员对仪器进行改动后,应通知相关的使用人员并挂牌,而2人都没按规程操作。同时单位管理也不到位。

    6. 某化验室在2005年5月收到一用矿泉水瓶装的甲醇样品,并且没作任何标记,只是口头传达, 也没有立即送到分析室,而是放在办工室的窗台上。一会儿,另一名化验员进入办公室,误将样品当作水喝了一口并咽下,发现不对劲紧急去医院进行洗胃处理。

    7.1998年3月,某化验室一名化验员在分析时,发现配电箱上的插座不好使,立即通知维修人员, 因为着急做样品,维修人员在没有拉总闸情况下,擅自卸下配电箱更换插座,一不小心将螺丝刀掉在火线上,瞬间火花四溅,化验室跳闸停电,维修人员手被电弧击伤。

    综合上述,7起发生在化验室的安全事故,都是违反操作规程、疏忽大意造成的,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还损害了工厂和国家的利益,值得深思。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

    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应引以为戒。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2楼2011/08/23

    8. 有一次一个同学样品前处理在高速离心时,忘了把离心机的内盖盖上,就开始离心了,当时设定的转速大概15000rpm。不多久,就听到离心机发出隆隆的响声,整个实验室都能感到震动。放入的离心管在高速下,飞出了离心机内的转子,幸好有个外盖,挡了一下,不然可就飞出来了。不过盖子内壁严重磨损,离心机也烧坏了。

    9. 实验室一同事,晚上在用乙醇+甲醇水浴加热萃取样品过夜,结果半夜水蒸干水浴锅过热起火把整个试验台都烧焦了,黑烟沉积在实验室到处都是,整整清理了三天才清理干净,损失惨重!

    10. 一位同事对烟花火药进行化学重金属的检测,因为带有个人情绪,在研磨烟花火药的时候,用力过大,产生了火花,使得烟花火药爆炸燃烧,双手表皮全部烧伤,全休了一个月才正常上班.

    11. 周四一位同事给超低温冰箱换插线板的时候.忘记了打开电源开关,一直到了下周一才发现:超低温冰箱所有的样品全坏掉了,这里面可有3-4万的色谱用标准品和分子实验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12. 某大学气相室发生爆炸,一个老师伤亡!原因是:他的学生采用的是系列进样,且

    一个上午都不在实验室,可能是载气不纯造成的,结果把同一层实验室的老师遇难!!

    13. 自身经历,误食二甲苯,夏天在中试车间做中试,做完后回实验室,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其他厂家取回来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还好没大事!!!

    14.有一次,我的同事在分析时,竟然加错了试剂(酸,本来应该加稀释的硫酸,但却加了高氯酸),猛然"碰"的一声,爆炸了.好在及时发现,没有出现受伤.

    15.实验事故,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别人发生的。当时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结果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3楼2011/08/23

    16.操作人员对废液相关性质不了解,把双氧水以及一些碱性溶液有机溶液等混合在一个废液桶里,废液桶是玻璃瓶并拧紧了盖子,然后在某个午后玻璃瓶发生爆炸。。。幸好当时没有人在附近。

    17. 有一次,我的同事在消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发生剧烈反应,从瓶口冲了出来,手上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还有一次我用分液漏斗,漏斗上有个小小的裂纹,我没在意,后来在摇晃的过程中瓶子突然炸裂,溅了我一身碱液.

    18. 2001年的一天,在农药制剂室发生了一件事,同事小王想做乳油热分解实验,溶剂是二甲苯,用铝箔袋封口直接放入鼓风干燥箱加热,二甲苯泄露,干燥箱爆炸。干燥箱从操作台翻到地上,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干燥箱仍能用,只是烧黑了。

    19. 我们自己的事情。

    作COD,加热回流的时候没有人看一下,中间停水了,发现时溶液蒸干大半,试验失败重做。

    20. 我们公司分成了3块,我们在办公区,然后还有工厂,原料来后都在工厂。那天我去工厂取样(盐酸、氢氟酸、硝酸),看到送货的人卸货的时候不带防酸手套,后来,有桶氢氟酸盖子没盖紧,溅了一点点到那个工人的手上,当场用大量的水洗,然后被送到医院了,后来还听说,好在及时,再晚点手就废了,那么快的速度去医院,都被腐蚀得看到了骨头了。

    21. 我一个同学用酒精灯时不慎摔掉地上而引发附近的沙发起火,他一着急就用穿着凉鞋的脚想要踩熄火源。结果火未踩熄脚却被烧伤。

    22. 有一次,我的同事用烘箱烘不明原材料时发生爆炸.好在人不在当场,没有出现受伤.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4楼2011/08/23

    23.一次,一同事做索式萃取后,下班忘记关电热套电源,使烧瓶空烧,把8个瓶子全烧破了,幸好一同事过来拿资料,嗅到有烧焳的味道,赶快把电源关掉,没有出现大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4.十多年前,有一位工友用强碱KOH融样品时,未关电炉电源就用坩埚钳取坩埚,结果触电后,高温的KOH烧伤了那人的皮肤,幸好面积不大,没有生命危险。

    25. 测试产品中的锑含量,加硫酸消解再加双氧水处理,在加双氧水的过程中加的速度过快,导致喷射出来,浓硫酸和双氧水溅到身上(散发大量的热)

    26.. 亲眼所见,我们的产品光在中试车间就爆炸了两次。做的是一个五元环状化合物,环上含有N、C、S、N、C五个原子,支链上还有氨基,甲氧基等,一次是一个中间体放在储存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就爆炸了,把储存室的门炸飞了,房间烧的黢黑;第二次是另一个中间体在釜里进行蒸馏时发生爆炸,减压蒸馏哦,把个1000L釜的人孔盖都炸飞了,还飞了十米来高把房顶砸了个洞,整个车间也黢黑一片。还好两次都没有人在场,否则绝对伤人无数,每次都是特重大事故,真是万幸中的万幸。

    27. 有一次开机做液相,因为平时的插座都是开关开着,做完实验就将仪器电脑的电源线拔掉,没有将总闸关闭。这次因为不小心将电源线的零线插到火线的位置上了,结果只见砰的一声,一阵火光,跳闸了,还好没有起火。结果是将电脑的主板烧了,还好在保修期内啊。

    28.一位化验工在开启0.2N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整个瓶嘴拧断,将左手食指划破,造成手指的一根筋断裂,食指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29. 学生晚上在做旋转蒸发浓缩实验,临走时停止了实验,把冷凝水管拔开,可匆忙中忘记了关闭自来水开关,导致半夜水漫实验室,整个走廊都是水,水沿着楼梯流下去。实验室值班人员发现后仔细查找,找到源头,利用备用钥匙开门关水龙头。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要知道,楼下的实验室中可是有价值几百万的光学实验仪器啊,如果发生漏水,可想而知后果会多么严重.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5楼2011/08/23

    30. 去年,一位同事,用酒精灯,往酒精灯里加酒精时,酒精外泄,导致实验台上还有她自己的手上和袖口上都洒上了酒精.她又着急去点燃酒精灯,结果实验台上的酒精燃烧,自己手上和白大衣袖口燃烧,手被烧坏休息了一个月.

    31. 从事化验分析好多年了,见到的实验事故也很多,记忆最深的是我一个同事

    在配置稀硫酸时错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结果发生猛烈飞溅,面部严重烧伤,太惨了,好了后脸上落下了许多姜疤。

    32.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最大的危险来自和在实验室接触到的疾病。世界最后一次有记录的天花病例的主人公是摄影师杰内特?帕克,1978年他因感染天花死亡,他的死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实验室内的病毒逃逸所致。

    33. 生产现场需要用氨水配氨水-氯化铜蚀刻液。当时正是夏天正热的时候(化工车间没有空调),因为氨水用得比较频繁,公司把氨水(25升一桶,塑料桶装)存放在化工车间。那一天,工人把氨水搬出来准备补加,,于是象往常一样旋开桶盖,刚把桶盖旋开,氨水突然冲了出来,正冲在工人眼睛上,当时使劲用水冲眼睛,然后赶快跑到医务室去去敷药。幸好,只是痛了一段时间。

    教训:对于那种容易挥发的化工产品,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在凉水里降温,然后才能开盖。

    34做样品中乙醚浸提物即粗脂肪的测定.抽提后的抽提瓶和样品滤纸包放入干燥像中干燥,结果发生爆炸,烘箱门都炸飞.

    35大学化学实验时,学钠的时候,切割剩下的钠被同学直接扔到了废液缸里,结果发生了小爆炸.

    36. 中午吃饭的时候玩具实验室烘箱爆炸,当时那声音整个楼层都听到了,一人多高的烘箱啊,幸亏大家都在吃饭,没在实验室。事后分析原因,应该是大量做样,烘箱每天承受很多块涂满涂料的玻璃板,涂料上的有机物质挥发又排出不及时,积攒多了,发生爆炸

    37使用硝酸在微波条件下处理硫磺,当时没有方法标注上的消解条件,就在电热板上试了几次硝酸消解,结果没有反应,而后被我放在微波消解炉中消解,消解炉被炸坏,幸好当时屋中无人,而且设备本身有防弹玻璃,设备返厂维修。

    38. 有一次一个同事,配溶液的时候,通风橱里有两个大的试剂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起来,还好她有把玻璃拉下来,要不然就完了。

    39我自己的亲身体验,一瓶新的硫酸刚开盖,我戴了一次性手套,但内盖并不容易启开,实验室又没镊子,所以我就拿手抠,觉得内盖上没多少硫酸,即使溅出来也不会有事。但启开的那一瞬间,真的就溅了好几个点,我的脸上和眼里有几个点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赶紧用水冲,没大碍,但疼了好一阵,第二天还留了几个小疤,肿了一点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6楼2011/08/23

    一、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为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B、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 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7楼2011/08/23

    二、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

    4、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人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

    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定要当心。

    (2)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批次合成的配体,其纯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或者纯化时所用的硅胶等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反应的结果不能重复。如果前后配体的 纯度有差异,或者溶剂等使用的不同,导致反应条件筛选前后不是在可比较的前提下进行,有可能导致一些好结果的埋没。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详细写清楚试验的操作,试剂的纯化方法,就是为保证别人按照相同的方法处理,可以重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确实也发现某些实验数据较难重复,这个问题不少从事不对称研究的小组都曾碰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配体的纯度不符合要求,所以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与以前的结果不相吻合,特别是分离纯化时用的溶剂和硅胶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按照以前纯化条件得不到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纯度的配体;2、反应的操作存在误差:这突出表现在称量这一环节。由于配体和金属盐的量均只有几毫克,静电的干扰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尤为突出;3、反应的溶剂多为丙酮,CH3CN和卤代烷等难以检测其含水量的溶剂,不同批次处理的溶剂,可能含水量不同,从而导致反应结果不能重复。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我们摸索并建立一套配体纯度检验的方法和标准的反应条件。特别是配体30a在几个反应中展示了优异的性质后,这一要求对于开展其他研究尤为关键。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得到以下经验供参考:

    A、标准反应条件的建立

    1、配体合成所用的CH3CN、三乙胺和四氯化碳按照标准方法处理,再经小量反应证明合格后(能合成出配体),保存在活化后的分子筛中供使用。

    2、条件实验中所用的溶剂,如果不能通过指示剂显色来确保其无水,则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处理后,再经活化后的分子筛进一步处理后,蒸出使用;对于已经筛选出的最佳溶剂,每次新处理后,均用标准反应检验,ee值与以前的实验符合后才能使用。

    3、称量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静电的干扰。

    B、配体纯度方法的建立

    1、对于合成的新配体,在用磁氢谱和碳谱确定初步纯度后,先用于某一反而得到一个关于反应速率和ee值的数据;然后,用不同的展开剂再次纯化配体后并取其最纯的部分,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与前相同的反应。如果反应情况(包括速率和ee值)变化不大,表明配体的纯度已经合格;如果反应结果有明显改善,这表明配体纯度有了提高,这需要再次纯化配体,直至反应结果的不同在误差范围内,才表明配体纯度已经合格。举例如下:对于配体30a, 先用石油醚和丙酮(4:1, v/v)的展开剂经柱层析得到一淡黄色的油状液体,虽然此液体经核磁鉴定,纯度已经很好,但是用囘f 啉配体最常用的模型反应-DA反应(eq 1)一检验, 在以Cu(OTf)2 为Lewis 酸, CH2Cl2为溶剂,-30oC的反应条件下,却发现反应几乎不进行。再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1:1, v/v)的展开剂进 一步纯化后,再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试,反应在一小时内结束,ee值为36%。将配体再次纯 化后,重试反应,反应时间和反应的ee值不变。于是认为配体已经很纯,可以用于反应的条件筛选。每次重新合成出来的配体,都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当反应时间和ee值均与上述结果相符,表明配体纯度合格后,才能将配体用于条件反应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8楼2011/08/23

    (3)多交流与总结

    首先,你从现在起,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观察你的师兄们是如何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仔细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不懂就问,直到你弄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你也可以想清楚原因后,再去和其他师兄交换意见,看看别人的想法。当然,刚进实验室,你肯定要当当下手,多跑跑腿,这样才能和师兄们套近乎,他们也才愿意和你多交流。

    其次,进入实验室后,失败是经常的,但是你一定要弄清楚失败的原因。不要在没有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盲目再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记住,分析好原因后,再做试验,做一次试验,就要排除一个可能的因素。不要因为怕导师说你反应开得少,就开一大堆试验。这样的结果是让你陷于大量的体力劳动,没有时间思考,总结提高。

    在做每一个实验之前,不要查到一篇文献,就马上按照文献方法去试。反复调研文献,看一看,要得到目标产物,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经过反复比较,选择最方便的开始。这不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而且是在培养你的判断能力,也是在积累你的经验和知识。你想,一个实验你就可以积累一系列资料,一个学期下来,你将有多大的收获?这种方法累,但是绝对有效。我相信,只要坚持,毕业的时候,你会脱胎换骨。

    对于你所采用方法的文献,实验步骤的每一个细节,要问问什么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后果是什么?能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参考其他合成相同产物的文献,看看别人的实验步骤又是如何?他们做了什么改动?为什么要这样改动?因为实验是相通的,这些问题你一旦掌握了,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我的周围,有很多人一直到要博士毕业了,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吾未见其明也。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9楼2011/08/23

    按照一套标准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对于新进实验室的同学更为重要。因为失败是新手们的常事,如果我们不能保证我们试验试剂的纯度以及无水要求是否满足等等,那么一旦实验失败了,我们如何寻找原因?到底是操作失误还是其他?

0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10楼2011/08/23

    安全常记心中。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