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如何将国产仪器做好?做好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 xurongwang
    2011/12/29
  • 私聊

直读光谱

  • 目前国内有好几家公司想把火花直读光谱仪做好的,比如天瑞仪器、烟台东方、北京纳克等,我觉得设计方向分两大派系:贝尔德和ARL。如何将火花直读光谱仪做好,做到像ARL仪器那样,10多年前的仪器水平,目前依然独领风骚,我们国内的仪器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会不会考虑仪器使用寿命?天瑞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研发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一路走下来,觉得做仪器难,做好仪器更难;在仪器研产销服务为一体的公司,到底是走新产品研发还是走做好之前的产品的路子?这个都需要仔细考虑和斟酌。也要冷静思考!
  • 该帖子已被版主-=牛魔王=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话题
    +关注 私聊
  • yushushi

    第1楼2011/12/29

    短期来看,,做好之前的产品,,这个所获得的利润要远比研发新仪器要高的多,,,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了新产品的投入和研发,,那么5年,10年以后呢?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再成熟的产品总有过时被超越的一天,甚至同类型仪器都会被更新的东西替代,那个时候,公司将何去何从,,到时候再去山寨进口的新东西么?新事物总是脆弱的,这就和进化论中所提到的变异一样,在所有产生的变异体中,绝大部分因为变异不能适合现有环境,也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淘汰,,但通过考验存活下来的,适应了新环境后,开始繁衍,,逐渐成了“进化”,,,因此我说,,创新即使是失败做100次失败99次,,那也是永远值得的,,,,因为我们必须进步,,,仪器其实也就是逆水行舟,,,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牛魔王=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2楼2011/12/29

    应助达人

    纵观国产仪器的科研成果还停留在所谓的获奖和实验中,难以转化为商品,缺的是良好的市场销售资源。

0
    +关注 私聊
  • yrp1987

    第3楼2011/12/29

    赞同老兵的看法,前段时间,新型近红外发光二极管问世。这个东东啥时候才能在市场上看到,谁也不知道

0
    +关注 私聊
  • 伤%¥……逝

    第5楼2011/12/29

    首先说下坐沙发的朋友,他说的很好,支持这种说法。
    再就是老兵了,我个人感觉我国和外国的研发态度不一样,我们要么一直在山寨,要么就是像你说的,处在获奖和试验中,获奖的那是为名气,大多不能量产,好用但代价过大,也就是赚个名气。而国外的研发就是直接针对于能够普遍量产实用,这就是差距!

0
    +关注 私聊
  • dyz

    第6楼2011/12/29

    这几年对天瑞一直很关注,前街年感觉天瑞的发展充满了生机,但近几年的观察,感觉天瑞对SPARK-OES的研发确实走了很大弯路了,模仿不代表全面复制,要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遇到的很多技术问题其实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但就是没看明白,而且,在解剖研究设备的时候,钻研的很不够深入。其他有的公司,感觉难以发展壮大下去,原因很多,比如仿制的是国外产品多年前的产品,技术上已经比较落后了,而自己却几乎没有真正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老总不会用人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也是国内企业的通病。有点技术的人往往会觉得在人家手下干不舒服,又想着自己单干,而当老总的到后期又往往感觉合伙人和自己不一心了,手下人越来越难以驾驭了.......,此外,国内真正有研发实力和应用开发实力的,往往又不愿意或者找不到合伙人一起来做。国内对CCD型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应该和国外没什么差距,完全可以做好、做大。

0
    +关注 私聊
  • xurongwang

    第7楼2011/12/30

    其实,一个产品出现到成熟,这个都是需要时间去磨炼的,任何研发都是需要走弯路的,如果急于求成,总是收购项目或花钱解决项目合并,那么公司总是缺乏底蕴的,也就是真正的技术底蕴,天瑞研发人员都比较年轻,经验不足是很正常的,我们也不能太经验主意,任何一个有能力的研发人员都是被磨炼出来的,目前分析仪器是天瑞的天下,尤其荧光,但我相信,10年以后,一帮年轻的兄弟成长起来了,也就是40岁左右了,在分析仪器研发里,也是厉害人物。
    其实,我是做研发的,不论是模仿新的东西还是老的东西,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利有弊的,至少可以了解更多的仪器技术水平,知己知彼。传统的分析仪器如果依靠几个年轻的研发人员,仪器水平达到国际一流,那是不现实的,很多公司总认为外面的和尚会念经,其实不然,天瑞一帮年轻项目都是公司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在让项目健康的前进。

0
    +关注 私聊
  • xurongwang

    第8楼2011/12/30

    在中国,分析仪器行业人才产生了严重的断层,如果不走弯路,请一些顾问指导,很多顾问他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仪器,而不是设计出仪器,问很多原因,全然不知,或解释说是某某公司是怎么做的?通过弯路,明白了很多设计原因,也敢评价国内外仪器到底做的怎么样,我可以说,国外很多仪器都不是很好,目前最好的也就是ARL的仪器。

0
    +关注 私聊
  • yushushi

    第9楼2011/12/31

    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用成熟的工艺化的产品,去喂养新品的研发,成熟产品必须有几个特点,,1、当前的需求量。2、基本的竞争力。3、工艺的成熟程度,量产能力。4、快速、高效、的外协手段,自己只把控核心技术,做集成和整机的装调即可。5、产品可靠性和售后队伍,从长远来看,达到量产的产品,如果不能保证其可靠性,那么,其获得的利润是不会安稳的,,后续的服务如果出现断链的现象,后果不堪设想,想要弥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很有可能把所有参与产品生产和研发环节的人都托进恶性循环中。因此,一个公司今天有没有饭吃,看的是产品的可靠性,市场需求和产能!然后再说说新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30年前录音机和黑白电视属于紧俏商品,30年后的今天,已经进入博物馆陈列室。分析仪器也是如此。人们对于分析仪器的最终理想,其实是让分析逐渐走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人类,除了与生俱来的五感外,敞开另一扇认识宇宙万物的大门,赋予了我们全新的感官,帮助我们分辨事物的同异与多少。工业化的仪器要求走专业化的道路,功能细分,干什么的就负责干什么,,把这个工作做到可以严格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而民用仪器的要求则是多功能,全自动,智能化,人性化,小型化,,而现在世界的仪器发展水平,还远远不能说接近这一最终目标,或者可以这样说,这个目标实际上像是数轴上的正无穷,只代表一个方向,而永远不会有极限,,,,

0
    +关注 私聊
  • yushushi

    第10楼2011/12/31

    潜在的市场是如此之大,而现有仪器可以做的又使如此之少。即使是国外所谓的先进产品,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很多仪器受本身基本原来和基本思路的制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到达瓶颈,再近一步,难如登天!如现在的光电直读光谱,发展到现在,已经很难再进一步了,,而实际在应用上并不是那么方便和可靠的。笨重、对环境要求高其实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无论怎么改,它做的永远是分析面上一个激发点范围内的元素分析,不可能准确反映整块样品,乃至整批,整炉产品中个元素的平均水平和总体分布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如果研究所和大专院校的各位院士,学者们能够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概念(有实验数据做支撑的),那么,转换思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谁能第一个做出这样的仪器(当然,不否认开发的难度)那么,你也许就真的是世界第一,整个世界的市场,在一段时间内都是你的,,旧式的直读光谱,是不可能抵抗这样的新事物的,,,,打破局限性,是在追求旧有指标到达一个瓶颈后,唯一能继续走下去的路!共勉!

0
    +关注 私聊
  • lcwlaoniu

    第11楼2011/12/31

    国内仪器的发展是艰难前进,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得多了。目前,我们国内的仪器多半是出于模仿阶段,极少有从根本上、从基础做起的。这样做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无论做什么产品,只要有利可图大家就突击上,水平低下的就打价格战。拉低了整体的利润空间,利润越低就粗制乱造;从而将这个行业做死了。只有向国外的模式学习,保证相应的利润空间,给基础研究留有做够资金,这个行业才会健康发展,大家说是不是?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