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英文SCI论文的Abstract 和Summary的区别是什么?

  • 省部重点实验室
    2012/06/16
  • 私聊

论文写作和投稿

  • 英文SCI论文的Abstract 和Summary的区别是什么?


    【咱对文章的评论: 很理解你的问题和无奈。但还是有些差异,要不然两个字就不会同时存在了哈。Abstract在文首,Summary在文前文后都有,但后者居多。有空咱多侃两句如何?

    博主回复:也许我博文里,应该说得更清楚点,是综述文章的Abstract。因为是综述,不是自己做了什么研究,发现了什么结果,只能把自己的写的东西Summarize一下了。个人还是觉得:综述文章的Abstract=Summary,不然还真不知道综述文章的Abstract该怎么写呢?期待李老师也来一篇说说怎么写综述文章的Abstract。】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1楼2012/06/16

    咱不是研究语言的,也没机会写SCI论文的摘要,更没兴趣玩文字游戏。但就科技期刊出版范畴内这两个字之间的差别侃几句,还是很热心的。Abstract 和 Summary 的定义字典里都有,网上的翻译和介绍也不少,大家恐怕都有自己的诠释和理解。下面是咱个人的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切磋,权当是对文字的解读和交流吧。

    先说摘要 (或文摘),也就是英文的 Abstract : 顾名思义,是一篇文章摘出来的要点。其内容讲究的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压缩,强调的是对文字本身的概括,不能夹带图表、参考文献。摘要(Abstract)写好了很不简单,原因是其对文数的限制比较严格。一般SCI英文论文摘要允许200 - 300字,很少有超过500字的。摘要不论是在书里还是论文中,都是放在文前。许多SCI期刊对摘要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结构摘要,非结构摘要等。是出于出版形式的考虑,本质和目的不变。

    再说提要(或简介),即英文的 Summary : 既然称之为提要,即包含提炼和要点两个方面。在科技文献和教科书中,提要强调对研究课题内容的概括,比如实验内容、目的、研究的展望等方面的简述。提要对字数的要求比较灵活,可长可短。既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广征博引。既可放在文前,也可以置于文后。和摘要 Abstract 相比,提要 Summary 更普及常用,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日常交流中都会经常出现,是个总结就可以称之为 Summary。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2楼2012/06/16

    对于综述文章,个人以为,摘要(Abstract)和提要(Summary)之间的区别不是小了或是模糊不清了,而是更加明显了。综述文章要大量引用前人的成果和文献,篇幅比一般的论文长很多。摘要(Abstract)对文字的精炼程度要求更高,一字千金。句式和用词都很讲究,要用简洁的描述,把文章所讲的内容概括给读者。但如果要写综述文章的提要(Summary),虽然对句式和语法也有要求,但比摘要容易,描述范围也大一些。比如综述文章的背景,构思的来龙去脉,以及采用的方法等等。篇幅可以比摘要长,形式也可以灵活掌握,比如加些图表甚至公式,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SCI论文要求的摘要(Abstract),不论是结构摘要还是非结构摘要,都不同于提要(Summary)。一旦弄明白两者间的区别,怎么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至于写得好坏,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常写文章的学者,在构思阶段,习惯写个提纲,其实就是提要的前身。大多数人先把文章写好,再概括出摘要。当然,也有些情况下需要先写摘要,比如申请基金或提交意向书等。

    个人以为,如果审稿人对英文SCI论文的摘要(Abstract)说三道四,也许是鸡蛋里挑骨头;也许是对摘要的写作水准有异议;也许是对作者的英文有微词,又不愿意表述得过于直白。这三种可能都有也是一种可能,这时就要看作者如何应对了,其方式可能直接会影响到论文的命运。

    说到此,不由得联想到不同的文字和语言,给人们的交流造成的麻烦。比如因为汉语中齿间音的缺失,国人不经意间容易把 Thanks 说成 Sex ,“Thank you”(感谢您)变成了“Sex you”(我日你); 由于对元音 e 和 a 的混淆,“Happy Birthday”(生日快乐)听起来像是唱 “Happy Bastard”(杂种快乐),词不达意、南辕北辙。这类的搞笑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少了。但如何缩小文化理念的差距造成的误解,好像还是个课题。依咱个人的体会,理解、包容和换位思考很重要。遇事先想想是不是自己过于执著?应对方式是否过于东方化?对方是否有能力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另一方的想法有误差,针锋相对会有帮助吗?如果自己暂时受点委屈,主动妥协,能有什么伤害?在特定环境下,是否有比据理力争更有效的方法?发表英文SCI论文是为了更广泛地交流,这中间的过程是否也是交流的一部分?

    此外,不光是语言,不同的理念也很容易造成隔阂。比如国人更习惯于说“你错了”,言外之意 “我是对的”;而西方文化强调证明 “我没有错”,同时包涵他人也许同样是对的。两者间的差别是前者容易孤立自己;后者便于团结他人。在论文审稿过程中,作者和审稿人之间,尤其当双方来自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包容对方的思维理念,避免摩擦,比互相不买账甚至斗气更实惠,结果可能也对双方都有利。对年青的学者而言,在这一来一往中练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功夫,应属幸事。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