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1楼2012/06/16
学术研究特别是科技创新,不像老中医看病——越老越有经验、越老越灵光。看看中外的科学史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往往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创造。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只有26岁,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时只是一名助理实验员;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时不过30出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时连副研究员都不是……创新就是要打破框框、挑战权威、超越前辈。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不守规矩的年轻人,取得新发现、搞出新发明的可能性更大。
近年来“重视年轻人”、“鼓励青年拔尖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实际行动中的“重名轻实”、“尊老歧幼”却数见不鲜甚至让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这在无形中打击了年轻人的创新热情、减少了年轻人的创新机会。
国际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领军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日前谈到“在美国工作24年的体会”,第一条就是“特别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国外学术期刊包括许多顶尖刊物都不乏本科生作者,很多学术基金都支持本科生从事学术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论文。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中,希望有关部门、单位能给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而不是只把“重视年轻人”、“鼓励青年拔尖人才”挂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