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立即体验
APP内打开
回版面
评论
收藏
点赞
拍砖
举报
取消
发布
当前位置:
仪器社区
>
基础知识专区
>
物理知识
>
帖子详情
诺贝尔华裔自然科学奖巡礼之三 丁肇中
hhhmonkey
2012/10/22
私聊
物理知识
丁肇中,出生在美国
密歇根州
的
安娜堡
,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
中国
,不过当他父母在访问美国的时候,他提早出生了,也因为这个小意外,丁肇中具有了
美国公民
的身份。在出生的两个月后丁肇中随父母回到
中华民国
。由于中国那时处于战乱时期,丁肇中童年没有接受到传统的教育直到他12岁,主要由他的父母在家里教育他。丁肇中12岁到了
台湾
,经过不足一年的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
台北市
成功中学。一年后转学到
建国中学
读书。
1955年
高中毕业后,丁肇中考进
台南市
国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
1956年
,由于其中一个科目被当,心有不满的他前往美国
密歇根大学
修习工程学、数学和物理学。
1959年
,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
1962年
获得物理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
福特基金会
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工作。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1969年任教授。1977年起任托马斯·达德利·卡伯特讲座教授。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
粒子物理学
,包括量子电动力学、
电弱统一理论
、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2000年受聘为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名誉院长。 2011年12月21日,受聘为
华东师范大学
名誉教授
。
2005年6月18日,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aec379310a55b31938c59fe343a98226cffc1763]
曲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聘任仪式
丁肇中的思维与交流方式极其独特,初次与其交流会让人觉得他思维混乱。但仔细听来就会了解到,他的思维并非混乱,而是他想说的事情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用语言合理表示出来。这点是想必听过他讲座的人都深有体会。
学术思想
科学的重要性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f392492c2ffe7cca8a1399ed]
丁肇中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
科学研究
中非常重视实验。
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他根据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历史和他亲身的经验指出,许多重要实验,例如 K介子衰变中电荷共轭宇称与宇称复合
对称性
(CP)不守恒的发现,
J粒子
的发现,以及
高温超导体
的发现,开辟了物理学中新的研究领域,但这些实验发现都是预先在理论上并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作出的。又如高能加速器实验近年来作出的有关
粒子物理
的基本发现,除
W粒子
和Z 粒子外,几乎都是在加速器开始建造时未曾预言过的。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他重视科学实验的观点,对科学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
学术思想特点
丁肇中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实验,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他根据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历史和他亲身的经验指出,许多重要实验,例如K介子衰变中电荷共轭宇称与宇称复合对称性(CP)不守恒的发现,J粒子的发现,以及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开辟了物理学中新的研究领域,但这些实验发现都是预先在理论上并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作出的。又如高能加速器实验近年来作出的有关粒子物理的基本发现,除W粒子和Z粒子外,几乎都是在加速器开始建造时未曾预言过的。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他重视科学实验的观点,对科学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
主要成就
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5年起,
丁肇中
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束流能量为7.5×109eV)上进行了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ρ,ω,φ)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矢量介子衰变的研究、矢量为主模型的实验检验、ρ、ω、φ介子光生相位的测量和ρ、ω介子干涉参数的精密测量等,推进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见介子)。还在实验上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组利用美国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的3.3×1010eV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
中性粒子
。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0865b518947b1c4635fa41b6]
丁肇中
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质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B.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1975)人们就把这种粒子叫作
J/ψ粒子
。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的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
粲夸克
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当时,新闻界有一个
误会
:以为J粒子就是“
丁粒子
”,是丁肇中以姓氏来命名的。其实,这纯属巧合。丁肇中的本意是,想用这个粒子来纪念他们在探索电磁流性质方面,花了10年时间才获得的这项重要新发现。加之物理文献中习惯用J来表示电磁流,因此,丁肇中便以拉丁字母“J”来命名这个新粒子。
量子电动力学
丁肇中的研究工作以实验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为中心。
到目前为止,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1)反氘核的发现;(2)25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表明电子、
μ子
和
τ子
是半径小于10-16厘米的点粒子;(3)精确研究矢量介子的实验;(4)研究光生矢量介子,证实了光子与矢量介子的相似性;(5)J粒子的发现;(6)μ子对产生的研究;(7)胶子喷注的发现;(8)胶子物理的
系统研究
;(9)μ子电荷不对称性的精确测量,首次表明标准电弱模型的正确性;(10)在标准模型框架内,证实了宇宙中只存在三代中微子。
热心培养高能物理人才
1981年起,丁肇中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合作组——L3组,准备在
欧洲核子中心
预计在1988年建成的高能
正负电子对撞机
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将在质心系能量为1011eV能区中寻找新粒子,特别是电弱理论预言的
黑格斯粒子
(见黑格斯机制),并研究Z0及其他粒子物理新现象。L3组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
高能物理学
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等校的名誉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委员。
领导“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探索反物质
1998年6月2日,美东部时间凌晨6时零9分,发现号航天飞机腾空而起,机内载中、美等国共同研制的“阿拉法磁谱仪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8605f5f8751f994ed9f9fdb2]
丁肇中
”进行运行实验,此举揭开了人类第一次到太空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序幕。
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实验由丁肇中教授领导,包括美国、中国、意大利、瑞士、德国、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7个研究机构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仅中国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不下200人,其目的是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
这次在航天飞机上运行的“阿拉法磁谱仪”传回的数据,从接收到的1%数据判断,它工作正常,并出现了预想的
反质子
,但由于数量太少,尚无法说已经发现了反物质。阿拉法磁谱仪将随航天飞机于本月12日返回地面。下一次将在2002年再一次进入太空,并在太空逗留3—5年,今年下半年将组建阿拉法太空站,第一批组件将于1998年11月20日首次进入太空。
获得荣誉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034965f44d9daa98f2d385ab]
丁肇中与妻子
他在1976年被授予
诺贝尔
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他曾被
密歇根大学
(1978)、
香港中文大学
(1987)、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他是中国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和
北京师范大学
的名誉教授,是
曲阜师范大学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名誉校长。
1977年 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
1988年 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
布雷西亚
市的科学金奖章。
2005年 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质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
反物质
。
趣闻轶事
不放过任一个难题
丁肇中的祖籍是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父亲
丁观海
、母亲
王隽英
皆任教于大学。1936年丁观海和已有身孕的妻子王隽英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时,王隽英意外早产。这个提前来到人间的婴儿,就是丁肇中。
1948年冬,丁肇中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受家庭的影响,他对学习一丝不苟,读书专心致志,遇到疑难问题,便找遍书本,务必得到答案才肯罢休。一次物理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很多同学想了想觉得很难就放弃了,等着老师讲解,丁肇中不是这样,他吃饭想、走路想,别的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只有他还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d7c9ca3f74fc6c837d1e718f]
日照市丁肇中祖居
对着那道题苦苦思索,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上小时过去了……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马上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直到确认自己的解题方法没有错误,他才满意而去。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听课,不论对自己的答案有没有把握,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往往要辩论到“甚解”才肯罢休。他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很少与同学一起打球、看电影。他认为“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由于丁肇中勤奋刻苦,各门功课成绩优良,尤其突出的是数理,这为他实现终身的
奋斗
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决定当实验物理学家
1956年9月,丁肇中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赴美国学习。开始了在密歇根大学的艰苦学习。
在大学期间,丁肇中能打破书本的局限去理解物理现象。他认为“作为一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2e6fa7383c098783d56225b8]
丁肇中在发布会
个科学家,最重要的是不断探寻教科书之外的事物。”
丁肇中经过三年的努力,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在
密歇根大学
物理研究所
攻读了两年,提前获得博士学位。他本来想成为一个
理论物理学家
,但有两件事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一件是在研究所中,他虚心向乌伯克·凯斯等学识渊博的名教授请教,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勤奋的中国学生。乌伦伯克教授告诉他:作一个实验家比理论家有用。另一件是进研究所的第一个夏天,有两位教授正在进行一项暑期实验工作,缺少一名助手,丁肇中应邀参加了实验。从此,他与实验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心祖国科学发展
丁肇中虽然入了美国籍,但他深深地知道他的根在中国。为了祖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他不辞辛劳,远涉重洋,多次来大陆从事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介绍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合作。在他亲自指导和无微不至地关怀下,从事研究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已经在欧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的科研人才,而且还热心为祖国培养实验物理的研究生而努力奔波。现在他受聘出任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丁肇中说:“四千年以来中国在人类自然发展史上有过很多重要贡献,今后一定能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时间内,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亲历的几个片段
丁肇中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1960年丁肇中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 —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物理系教授,1977年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b13fd480ee65c4969123d984]
丁肇中在讲话中
在1974年,丁肇中与美国科学家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丁肇中所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工作中,有几个他亲历并引以为自豪的精彩片段。
测量电子的半径
第一个片段是发生在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量电子的半径。丁肇中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物理学家推导出的理论相符合,因为早在1948年,理论物理学家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得出电子是没有的体积的结论。但是到了1964年,实验物理学家经过实验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随后,多个物理学家同样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即得出了实验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结论。1966年,丁肇中重做这个实验,证明以前那些科学家做的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总结这个故事得出的体会是“做实验物理,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J粒子家族被发现
第二个片段就是J粒子家族被发现的历史。这个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70年代初,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夸克,用三种夸克的理论就能够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1974年,丁肇中提出了“寻找新粒子与新物质”的实验方案,可惜未能被多数物理学家们重视。但他执著地求索,终于在实验中发现了新粒子——J粒子,它的寿命是通常粒子的1万倍,并近而发现了J粒子家族。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当时三种夸克的理论是错误的。丁肇中体会这段历史总会说:“做基础研究要有信心,你认为是正确的事,就要坚持去做;不要因为多数人的反对而不做,也不要去管其他人怎么看”。
胶子的发现
第三个片段是胶子的发现的实验。在物理学中,理论上认为夸克之间的力是胶子传递的。如果胶子是存在的,那么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实验中就会出现三个喷注的现象。如果胶子不存在,那么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实验上就不会出现三个喷注的现象,只会有二个喷注现象。在实验中,丁肇中果然发现了三个喷注的现象,这证明了胶子的存在。丁肇中根据这个“故事”告诫年轻科学家们,“做实验物理要对意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西欧核子中心
第四个片段是在过去20年间丁肇中在西欧核子中心开展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这个国际合作组有19个国家的600多个科学家参加工作,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三分之一来自欧洲,三分之一来自俄罗斯及其他国家。这个国际合作实验组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并且发表一大批学术论文,有75人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么这个国际合作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的国家、那么多的科学家的支持呢?丁肇中后来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国际合作最主要的是选择世界上最重要的、最有兴趣的题目,引起科学家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意义。
国际空间站
第五个片段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寻找由反物质粒子组成的宇宙(AMS)的实验。这一实验,是经过大量、激烈竞争后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唯一的实验。反物质的存在,是192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P.Dirac推测出来的,1933年他因此获得
诺贝尔奖
。假如宇宙是大爆炸来的,有物质,也有反物质。由反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a0ca99d61e13566e07088b8b]
丁肇中在接受采访
物质组成的宇宙到哪里去了?所有的粒子都有反粒子,有没有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丁肇中的AMS实验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反物质存在,它会在太空中发射出反氦或反碳等原子核,这些反原子核会穿过太空接近地球,我们应该能够在太空中探测到。因此,这个实验需要到外太空去测量带电粒子,需要用测量磁场的方法来确定它们。这个实验也是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它由15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将在2006年11月用美国128号航天飞机将AMS实验送到国际空间站,实验为期3—5年。丁肇中为这个实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实验取得不断进展的时候,他曾深有体会地说,对一个做实验物理的人来说,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做的事情要有信心,同时要去努力工作。
人物自传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丁肇中
在1980年写了一篇自传性的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引用了
叶剑英
元帅的《攻关》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他所写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被收录到人教版语文书九上第14课
1936年
丁肇中说他于1936年1月27日出生在美国,但出生3个月后,父母又把他带回到中国。他说:"由于当时中国的境况,我一直是一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当然,那时使我不可能得到任何的正规教育。"在他12岁时,随全家迁往
台湾
,才进中学读书,因而十分珍惜上学的机会。高中时,他特别喜欢理化,刻苦钻研,成绩很好,他的一个同学曾在毕业纪念册上给他这样的赠言:"你的理科可以说在班上无敌手,我希望你集中全力向理科进攻,发明几个丁氏定律!"中学毕业后,丁肇中被保送进台湾成功大学
机械工程系
。1956年他20岁时只身赴美,进密歇根大学,于1962年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丁肇中选定了实验物理作为他的主攻方向。1972年他领导一个小组在纽约的
布鲁克
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曾经这样比喻道: " 在雨季,一个象
波士顿
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万粒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
1974年
1974年11月12日,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两年多,全力攻关的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未曾预料过的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种粒子有两个奇怪的性质:质量重,寿命长,因而它一定来自第四夸克,这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只由三种夸克组的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是"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
1977年
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期间向
邓小平
建议中国科学院派遣物理学家参加他的实验小组工作。自1978年1月他迎接第一个中国物理学家小组迄今十年来,已有上百人去到他的身边。他说:"与中国的合作令人满意。"他还说:"
这几年,中国科研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改善从领导到一般科技人员,都大大年轻化了。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都靠年轻人。像
牛顿
、
法拉第
、
李政道
、
杨振宁
,他们的重要发现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因此,我对科学院年轻的科技人员抱有很大的希望。"
三个“不知道”
来历
2004年11月7日,南航报告厅座无虚席,师生们在聆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作报告,内容关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一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后,按照惯例,丁教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中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而且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没有任何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在场的所有同学都大感意外,短暂的沉默后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起来。旋即,丁教授微笑着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简短而平实的几句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典故
无独有偶,《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一个三问而三不知的故事:“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学海无涯,而我生有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观八百年,后观五百年,这样博学的人世所罕见。所以,有所不知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孔子
老早就教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url][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543/2543/0/0.html#0$1ad5ad6eddc451da03e36f70b6fd5266d0163217]
丁肇中:“爱祖国 爱科学 双爱双荣”
,是知也”,但真正做到却很难。一般人都爱面子,在知识上总爱表示自己知道,即使不知道,也不愿意叫人家知道自己不知道。遇着事儿,凡有一点儿腾挪的空间,他们一定不会轻易吐出“不知道”三个字的。
丁肇中,这位在华人中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据说经常回答“不知道”。正是“不知道”激发的强烈求知欲,使他读起书来孜孜不倦,成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百年历史上从学士到博士完成时间最短的学生。当时该校每年学费1000美元,他因表现出色一直受到校方资助,从大学到博士的6年间,他仅用了100美元学费。也正是“不知道”激发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不断探索“不知道”的领域,为人类揭开了很多很多的“不知道”,并最终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
这里有一个反面的寓言故事:百灵鸟歌喉婉转,蝉来求艺。刚学了发声,蝉就扯开嗓子高喊“知了——”。亿万年来,它只会“知了知了”地叫,为世界制造些噪音。所以,如果我们要像丁教授那样有所作为,就不能以不知为知,而是勇敢地启开牙关,吐出那三个字“不知道”,然后再发奋努力,变“不知道”为知道。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总属于他自己的祖国。”2005年6月18日,蜚声中外的物理学大师
丁肇中
携妻将子回到故乡山东日照寻根祭祖,实现了一个海外游子多年的夙愿。
在故乡
涛雒镇
南门里,面对上千名久久迎候的父老乡亲,丁肇中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种德堂西厢房是丁肇中父亲丁观海和母亲王隽英曾经住过的屋子,参观完西厢房,大家邀请丁肇中题字留念,丁肇中请妻子苏姗先题。
苏姗会意一笑,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士坐到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前,在白纸上用英文深情写道:“今天对丁氏家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树
高千
尺,叶落归根。苏姗。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从夫人手里接过笔,让儿子克里斯托弗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在题字下面,又一笔一划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丁肇中。
丁氏家族是日照的名门望族,祖上屡出进士、举人,书香浓郁。丁肇中的祖父丁履巽肄业于
上海复旦大学
,父亲丁观海早年就读于
山东大学
,是一位土木工程学家。抗战初期,幼小的丁肇中曾在故乡度过无邪的童年。
跟随父亲回乡的
克里斯托弗·丁
是丁肇中惟一的儿子,这位19岁、身材高大的小伙子正在父亲母校——美国
密歇根大学
念二年级。爷爷丁观海专为心爱的孙子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丁明童。老人还为丁肇中的另外两个孩子分别起了中文名字,叫丁明美、丁明明。
丁明童对父辈家乡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每到一处,丁肇中都不厌其烦地用英语向儿子解说。他告诉儿子:“美国人喜欢去欧洲,那是去找他们的祖先;而你来中国,也是找自己的祖先。”在丁肇中心里,他是多么渴望儿子和他一样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故国家乡!
伫立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丁肇中表情沉重的脸上有了一丝宽慰。回忆1985年,少小离家的丁肇中首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探亲。2002年6月14日,丁肇中在第二次回乡祭扫祖墓后说:“真应该带儿子回来,让他看看,让他知道他的根在这里。”如今,鬓毛已衰的丁肇中终于带着儿子回来了。整理一下花圈上的挽联,丁肇中牵着夫人苏姗的手,凝视着儿子,缓缓地用英语说:“Your root is here.(你的根在这儿。)”黑色的墓碑上镌刻着丁肇中亲拟的碑文:怀念我的祖父,一位鼓励家人为世界做贡献的人。
短暂的故乡之旅即将结束时,丁明童感慨地说:“这一次我回到了父亲和爷爷的家乡,参观了故居,了解了几代人在这儿生活的情景,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1.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2.一个人首先要感激自己的父母。
3.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
4.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开始的。
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事业心。
相关话题
1
诺贝尔华裔自然科学奖巡礼之二 李政道
2
诺贝尔华裔自然科学奖之四,朱棣文
3
郭光灿院士为我们解读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4
世界最快激光脉冲定格超速运行电子原子(图)
5
“我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秘诀”
近期热榜
仪器信息网“仪友会”招募令
科学仪器品牌联合“仪器心得”征文活动
【生活中的仪器检测】有奖征文
LC-MS实验瓶颈的突破与优化
热门活动
宝藏核磁实验室的得力助手征文活动
【售后专场--招聘会】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更多推荐
郭光灿院士为我们解读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分享
2012/10/22
透明胶带在半导体内诱发出高温超导现象
分享
2012/09/13
热气球上用氦做什么?
讨论
2013/03/01
物理所铜氧化物材料超导能隙和赝能隙性质研究取得进展
分享
2012/05/17
为什么人类的认识观点总是呈螺旋形进步的?
原创
2012/05/26
【分享】凝聚态物理学丛书
2008/11/06
美科学家有望发现大脑记忆存储位置
讨论
2012/01/21
什么是涂料?
资料
2011/12/08
分享一些我对于物理进门的经验和思考
第十七届原创
2024/09/26
易碎塑料的问题
已应助
2024/08/12
离子源配置
已应助
2024/07/01
GB/T50082-2009规范进行电通量测定时采用自动设备间隔时间为10分钟记录数据,但是根据7.2.4.2计算式It-在时间t(min)的电流(A),精确到0.001A,请问初始电流0.04117精确到到0.041A等于41mA?
讨论
2024/06/29
碳成为钻石的原理是什么
原创
2024/06/29
米思米直线电机模组:1分钟极速选型,工业高效利器,便捷至上
分享
2024/06/19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分享
2024/05/08
关于化学势和浓度的关系
求助
2024/04/29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实验废水中24种防腐剂含量
第十七届原创
2024/10/27
【仪器检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酱油中的铅
第十七届原创
2024/10/28
表层水温表能不能把金属外壳去掉后,按照玻璃液体温度计进行校准?出具带CNAS logo证书?
求助
2024/10/26
又遇气相色谱GC-2014新出问题,求大神们指导解决
求助
2024/10/28
记录的修改是不是必须写名字全称,能用名字的首字母代替吗?
讨论
2024/10/30
求助!GB23200.121的液质方法
求助
2024/10/30
天美GC7900严重拖尾
求助
2024/10/31
报告变更需要在新的报告中写明更改内容吗?
已应助
2024/10/28
bf-2002色谱工作站无信号是什么原因?
求助
2012/10/22
求一篇英文文献
已应助
2012/10/22
求助购买羟基甲位山椒醇(Hydroxy α-Sanshool)
咨询
2012/10/22
《我爱分坛》团队进步很快
讨论
2012/10/22
华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巡礼之一,杨振宁
资料
2012/10/22
如何判定机关粒度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求助
2012/10/22
检定炉是圆的好还是方的好?
讨论
2012/10/22
瓷管炉与马弗炉有什么不同?
讨论
2012/10/22
品牌合作伙伴
岛津
日立科学仪器
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PerkinElmer)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丹纳赫
安捷伦
赛默飞世尔科技
普析通用
欧波同
天美
天瑞仪器
德国耶拿
海能技术
马尔文帕纳科
磐诺科技
上海仪电科仪
梅特勒托利多
聚光科技
莱伯泰科
盛瀚
多宁生物
丹东百特
科哲
卓立汉光
屹尧科技
华谱科仪
宝德仪器
优莱博
HORIBA
布鲁克核磁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