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拉伸试验简单易行, 试样制备简单, 测量数据精确,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材料受力后所发生的弹性、塑性与断裂三个变形阶段的基本特性,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如下力学性能指标:弹性模量E、泊松比μ、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屈服强度、包括上屈服强度ReH 和下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 、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 、应变硬化指数(n值)和塑性应变比(r值)等。
拉伸试验所得到的上述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对于工程设计及合理选材,优选工艺、研制新材料、合理使用现有材料和改善其力学性能、采购、验收,质量控制、安全评估、仲裁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因此,很多产品都要测定材料的拉伸性能,并直接以拉伸试验的结果为依据来判定合格与否。
另外,拉伸试验可以揭示材料的基本力学行为规律,也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试验方法。因此,各个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制定了完善的拉伸试验标准,将拉伸试验列为力学试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试验项目。
拉伸试验国家标准为GB/T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该标准等效采用Metallic materials-Tensile testing-Method of test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SO/FDIS6892-1:2009,MOD )国际标准。
拉伸试验操作步骤如下:
1. 检查所做拉伸试样,表面如有缺陷应在原始记录中注明。对加工面要检查粗糙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板材试样最好用铣床加工,如用电加工,加工后应用细砂纸打磨加工面至规定粗糙度。棒材试样用车床精车磨削加工,脆性材料要用磨床磨削加工。
2. 试样尺寸测量:按照标准规定,板状试样在工作部分的端部和中部测量厚度与宽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试样横截面积。圆棒试样在工作部分的两个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取其平均值值计算试样横截面积,测试次数根据加工精度而定,并将测试数据记录在拉伸试验原始记录上。
3. 计算标距:用公式计算比例试样的原始标距,或,,如产品标准有规定,也可用固定标距等。
划标距线:为测量断后伸长率,在试验前使用两个或一系列小标记、细划线或墨线样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应使用可能引起试样过早断裂的刻痕作标记。
对于塑性好的材料允许用小刻痕作标记。对于塑性不好的材料可以用蘸墨水钢笔尖在试样工作部分划标距线,可用两条细线表示标距长度也可每5mm或每10mm一格划满试样的平行长度。
如平行长度(Lc)比原始标距长许多,例如非机加工试样,可以标记一系列套叠的原始标距,一部分可以延伸到夹头。
可在试样表面划一根平行于试样纵轴的线,并在此线上作出原始标距,这样做的目地是当试样断裂后,可以容易地将试样断裂部分紧密对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更准确的测定断后伸长率,这对于脆性材料及平行断口试样的测量尤为重要。
对于自动测定断后伸长率的试验机,可以用引伸计两刀刃间距作为原始标距。
4. 试样夹持:用合适的夹具夹持试样,试样可用楔形夹具,棒材试样也可用螺纹夹头,注意夹持时将试样放正,保持试样与夹头同轴。
5. 选择试验速度:一般拉伸速度屈服前应变速率为0.00025/s±20%,应力速率有色金属2-20MPa/s,黑色金属6-60 MPa/s,首先满足应变速率的要求。超过屈服阶段,将应变速率调至0.008/s,直至试样断裂。
6. 选择引伸计,弹性模量用0.5级引伸计,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屈服强度用1级引伸计,试验前应做好标定。
7. 试验机调节零点后夹持试样,注意要夹正。施加初始力后,安装引伸计。
8. 将测得的最大力及规定塑性延伸力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就可得到抗拉强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
9. 将断裂试样取下对接在一起,按试验前划好的标距测量试样断后标距lu,按下式计算断后伸长率:
式中为试样原始标距长度,为试样断后标距长度。
10. 将断裂的圆棒试样对接在一起,测量断裂部分的最小横截面积,按下式计算断面收缩率:
式中为试样原始横截面积,为试样断后横截面积。
11. 将上述试验信息详细记录在拉伸试验原始记录上,同时将试验结果按照GB/T228.1-2010修约至规定数值,具体修约方法如下:
测试项目
| 修约至 |
抗拉强度
| 1MPa |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
|
断后伸长率
| 0.5% |
断面收缩率
| 1% |
试验结果的处理
试验结果的处理就是判定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当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同样数量试样的试验。
(1)试样断于标距以外或机械刻划的标记上,而且测定的断后伸长率小于规定最小值;
(2)试验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了试验结果。
另外,试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缩颈以及试样断口处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冶金缺陷(分层、气泡、夹渣、缩孔)时,应在试验记录和报告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