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帖】中国民众无大哀,中国不降半旗(选文共勉)

快乐老家

  • 中国民众无大哀,中国不降半旗 (摘自强国观察) 

      国家大哀,举国便降半旗。第一次知道这道理,是1976年,先是周总理,继之总司令,再是毛主席,一年当中,降半旗者三,戴黑袖章三,印象之深刻,永不能忘记。但从那时以后,也以为只有中国最重要的领导人逝去,才可以算是要降半旗的国家大哀,民众死去,是够不上这规格的。
      
      渐渐开发了智力,知道了些世界上的新闻,印象中外国为民众死去而降半旗的事例,总是很多。于是想到,原来外国是把民众的死亡也算作了国家大哀。可中国一直是称社会主义国家的,而社会主义的教条总是把人民抬得很高,于是又想到,中国是不可能不把民众的死亡不算作国家大哀的。查之《国旗法》,果然,第十四条有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这是把民众的死亡也看作了国家的大哀。
      
       1999年5月12日,为哀悼驻南联盟大使馆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遇难的三位烈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所有政府机构、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均下半旗志哀。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也降了半旗。但是,大陆却并没有降半旗的行动。这不由不令人困惑:在一国之内,竟然对国家大哀的标准有着极大的不同?
      
      仔细地想来,大陆为民众的死亡而降半旗,真是从来没有过。在大陆,不说三、五人的死亡事件,即使民众一次十数、二十以上的死亡事件,每年也是接连不断。死的人太多了,所以也就习惯了,冷漠了,也就谈不上是国家大哀。倘若一次死二十个就降半旗,三百六十五天,中国真不知要有多少天要降半旗?这降半旗就几成了儿戏。因此,干脆不降,等哪一次死了特别多的人时再说,再举国志哀不迟。
      
      眼见年末,12月23日,重庆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25日新闻,即有191人死亡;至29日,遇难者数字已增至234人。191人死亡,总该降半旗了吧?不降。234人死亡,总该降半旗了吧?不降。不降为何?是民众死亡191人乃至234人还不是预想中的最高数字,仍然不属于国家大哀。不属于国家大哀,自然不必降半旗。
      
      至少到今天看,中国死一个领袖,即使他生前做过好事不多,也一定会被视作国家大哀,一定会举国降下半旗。倘是死了一、两百个民众,其生命的价值也远比领袖低贱,谈不上国家大哀,国旗照样开心地高扬。因此,中国的民众永没有大哀,国旗不会为民众降半。至于所谓《国旗法》的条款,仅仅是立法逻辑完整性的需要,是为了形式的完美。
    +关注 私聊
  • 沉舟

    第1楼2006/08/18


    人民网 >> 图片 >> 图片专题 >> 《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 >> 看人物 2002年11月04日16:31


    血泪新闻照片



    《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


    3月25日,当第一枚导弹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爆炸的时候,感觉战争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5月8日,当5枚导弹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那一刻,我震惊了!战争,那罪恶的战争,竟打到我们家里,炸死炸伤我的兄弟姐妹,我的三个优秀同行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投下的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我愤怒,我悲伤,我的心在流血……

    开始在报纸上看到同行们发回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照片,还只是作为普通读者来读新闻报道,有一种距离感。5月8日以来,再看报纸上同行们发回的新闻照片时,看到的竟是死难同行的鲜血和幸存同行的眼泪……

    比生命还宝贵的"本能"

    5月9日《人民日报》用了将近3个整版报道这一骇人听闻的严重事件,除文字外,刊登10张照片,把我三名遇难记者的头像、牺牲时的惨状、被炸毁的馆舍、以及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统统展示出来。三版上的独家新闻《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和三位烈士的照片,以及他们遇难时的样子,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读这些报道,看这些照片时,我的心都碎了,我是一边哭着一边读完的。

    可以想见,我们的英雄记者吕岩松作为住在使馆记者中唯一的幸存者,当时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拍下这些照片、写出这些报道的。当使馆被炸的那一刻,在万分危险和紧急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躲藏和逃命,而是"来不及多想,出于一种本能,迅速走到窗前拿起照相机、摄影包和海事卫星电话朝门口冲"。15分钟后,他就第一个把这个震惊世界的噩耗传回国内,第一个在报道中准确地说北约"蓄意用五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从不同角度轰炸中国大使馆",第一个首先在因特网上报道了这一事件,第一个在网络上用图片报道了我三名记者遇难,而那3张英烈遇难的照片又是《人民日报》的独家新闻照片。面对这些照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吕岩松这种"本能"是一种多么自觉、多么高尚的敬业精神,他早已把用文字报道新闻和用摄影报道新闻看作比他的生命还重要、还宝贵,以至于变成了一种潜意识的"本能"!5月21日,吕岩松在《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三位烈士"都是我的好朋友,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不堪承受。然而职业使记者丧失了痛苦的权利。当惨不忍睹的遗体从废墟中抬出时,我必须拍照。"

    从吕岩松的战地摄影展中,从吕岩松已经见报的120篇文字和59幅(3月25-5月26日)新闻照片中,我读解到吕岩松是怀着满腔悲愤,用自己的笔和照相机同邪恶的霸权主义作战,他"本能"地、强烈地想把他目击到的真实情况,用文字和照片告诉广大读者。所以他的文字报道字字千斤,所以他的摄影报道真实感人,使看到他照片的人动情落泪,以至失声痛哭,悲愤不已。他的新闻照片浸透了同胞同伴同行的鲜血和自己的泪水,是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横行霸道、侵我主权、滥杀无辜野蛮暴行的血泪控诉。

    举国哀悼的悲愤长卷

    我驻南使馆被炸、三名记者遇难的消息当天经网络、电台、晚报、电视台报道后,全国人民悲愤交加,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大学生立即自动组织起来,到美国使馆、领事馆游行抗议。自5月9日起,全国报纸以空前的速度和篇幅,大量、详尽地报道了这一严重事件以及全国、全世界的反映,特别是刊登的大量的现场新闻照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9日凌晨4时50分《羊城晚报》、《新快报》联合出版了《号外》,共刊登了32张照片,除7张报道南联盟被炸的情况外,全是有关我使馆被袭击的报道。同日的《北京青年报》用37幅照片报道了这一严重事件。接下来,10日《人民日报》六版刊登吕岩松的图文通讯《异国恸哭诉悲愤》中朱福来抱着女儿朱颖遗体放声痛哭的照片、专门小组成员慰问受伤人员的照片,同日《中国日报》一版武治义的示威者高举着三位烈士遗像抗议的照片,11日《中国青年报》一版黄文的朱福来与女婿许杏虎最后诀别的照片,12日《北京晚报》一版樊如钧、张风、翟伟的《英雄儿女今天回家》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前往机场迎接的照片,五版黄文的《祖国接你们回家》中曹磊抱着母亲邵云环的骨灰,低头将脸紧贴在骨灰盒上无声流泪的照片,13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的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看望并慰问烈士亲属的照片,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志哀的照片,四版刊登王忠家的专门小组接回三位烈士骨灰悲愤地走下飞机舷梯的照片、新华社记者拍摄的首都新闻界沉痛悼念三位烈士的照片,以及《中国青年报》一版刊登刘占坤的通栏大照片朱福来抱着女儿、女婿骨灰痛苦地走下飞机的镜头,等等。这些照片无论在气势上、数量上和篇幅上,都构成了举国上下一致哀悼为正义和祖国,为党的新闻事业而捐躯的三位烈士的悲愤、肃穆、壮观的长卷。

    北京时间5月8日5时45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丧心病狂地袭击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不幸遇难。

    三位人民的好记者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敬佩战斗在南联盟的所有中国新闻记者。

    我再次祝他们平安!

    1999年5月30日

    (原载1999年6月14日《中华新闻报》)


    《人民日报》5月9日一版突出刊登吕岩松采写的文字报道和我驻南使馆被炸毁的新闻照片

    《北京青年报》用37幅照片报道了这一严重事件

    《中国青年报》一版刊登刘占坤的通栏大照片朱福来抱着女儿、女婿骨灰痛苦地走下飞机的镜头



    13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的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看望并慰问烈士亲属的照片,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志哀的照片
    http://www.people.com.cn/GB/tupian/247/9314/9321/20021104/858135.html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