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来来来,看文献了看文献了

毛细管电泳(CE)

  • Electrophoresis这个期刊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在CE还比较热的那几年,它的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4.0+。悲催的是,这几年随着CE的降温,其影响因子也在逐年下降,直到目前的3.161。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文章质量和在分析化学界的地位。在这上面那发表的文章除了方法需要创新之外,讨论也要比较深入才行,这一点使得它在即使影响因子比较低的情况下,质量和口碑仍遥遥领先于其他相似类型、IF=3-4范围内的期刊。比如Talanta(3.511)、Microchem J(3.583)、Anal Bioanal Chem(3.578)等;并且,在我看来,它与Analyst(3.906)不相上下甚至更好。

    以下分享一篇最近新出的并推上杂志首页的文章,题目看着有意思,先传上来,后面再仔细给大家介绍。
  • 该帖子已被版主-wy20071722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关注 私聊
  • nini2006

    第1楼2014/12/04

    文章题目叫做基于诱导电渗流和极化介电颗粒的颗粒分离

    该文介绍了如何在一个微流控系统里对一些颗粒进行分离。为了分离这些颗粒,需要在分离通道两边安插金属板制造环形电场,当介电颗粒进入这个区域,诱导电渗流(ICEOF)引发的漩涡跟金属板所引发的环流(其实就是环形电场)相互作用,使介电离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导致这些介电颗粒被困在环流区域里或者穿过环流区。这种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对应用电场、极化度和颗粒大小非常敏感,所以,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使介电粒子达到分离。这是理论,具体的操作需要诱导电势和ICEOF、诱导金属表面的电荷,然后还要建模,进行数值模拟;另外还要对电场、流场和颗粒的运动进行计算。

    外行人无需计较那一大堆公式和理论模型,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文章的意义在哪里就OK了。只要不被那些公式吓到,凭着那点高中物理知识,还是很容易看懂这篇文章的。

    不过,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该文意义在哪。其实,只要文中的”颗粒“换成”生物电池“,那大家也许就会觉得有意思了,嘿嘿~

    如果不知道生物电池,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百度上搜来的,不专业,但是帮助了解绰绰有余了:

    生物电池,用一种芽孢杆菌来处理人的排泄物,生产氨气,氨气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在铂电极发生电极反应,用于宇宙飞船中。2013年科学家已经发现,可以把细菌体表蛋白生成的能量收集起来,作为电能。这项重大突破将会导致由细菌产生的清洁电流,或称生物电池(bio batteries)”诞生。

0
    +关注 私聊
  • vangoph

    第2楼2014/12/11

    看不太懂,方向相差太大
    主要就是在电渗流上做文章,例如Shaorong Liu课题组,利用电渗流的驱动作用做电渗泵,一年1~2篇AC,以及其他JCA,ACA文章。
    据观察,在microfluidic chip“盛行”(已经有些降温了)的时候,今年截止目前,在AC上发表了10篇左右有关nanofluidic的文章了
    其次,在2013年的nature nanotechnology上有一篇关于纳米tunnel用来detect小分子氨基酸,最大到4肽的文章,是借鉴前三代DNA纳米tunnel测序技术发展的。
    Nanofluidic现在很多还在研究原理,因为尺寸在extend nano范围的时候,双电层的厚度对孔道影响已经非常大非常大,会有很多性质可以探索。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ni2006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关注 私聊
  • nini2006

    第3楼2014/12/12

    CE包括 chip的理论基础研究顶峰期在90s和21世纪初,后来基本都是应用的多。 chip相对常规CE,起步较晚,所以理论研究可能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的降温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vangoph(vangoph) 发表:看不太懂,方向相差太大
    主要就是在电渗流上做文章,例如Shaorong Liu课题组,利用电渗流的驱动作用做电渗泵,一年1~2篇AC,以及其他JCA,ACA文章。
    据观察,在microfluidic chip“盛行”(已经有些降温了)的时候,今年截止目前,在AC上发表了10篇左右有关nanofluidic的文章了
    其次,在2013年的nature nanotechnology上有一篇关于纳米tunnel用来detect小分子氨基酸,最大到4肽的文章,是借鉴前三代DNA纳米tunnel测序技术发展的。
    Nanofluidic现在很多还在研究原理,因为尺寸在extend nano范围的时候,双电层的厚度对孔道影响已经非常大非常大,会有很多性质可以探索。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