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改前非
第2楼2006/10/13
GBT4789.0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32-200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非标准)MUG-Indole法快速检定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测定上是一个概念。我发GB 4789.03-2003 、GB 4789.32-2002到你邮箱。
chy813
第4楼2006/10/13
总大肠菌群
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 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总大肠菌群数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
36.1 多管发酵法
36.1.1 应用范围
36.1.1.1 本法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特别是混浊度含量高的水质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36.1.1.2 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36.1.2 原理
根据总大肠菌群应具有的生物特性,如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37℃24h 内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
36.1.3 仪器
36.1.3.1 显微镜。
36.1.3.2 革兰氏染色用有关器材。
36.1.3.3 其他仪器同35.1.3。
36.1.4 培养基
36.1.4.1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36.1.4.1.1 成分
蛋白胨
牛肉膏
乳糖
氯化钠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蒸馏水 10g
3g
5g
5g
1ml
1000ml
36.1.4.1.2 制法
将蛋白胨、牛肉膏、乳糖及氯化钠置于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整pH为7.2~7.4,再加入1ml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充分混匀,分装于装有倒管的试管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6.1.4.2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6.1.4.1)浓缩三倍配制。
36.1.4.3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供多管发酵法用)
36.1.4.3.1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磷酸氢二钾
琼脂
蒸馏水
无水亚硫酸钠
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 10g
10g
3.5g
15~30g
1000g
5g左右
20ml
36.1. 4.3.2 储备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 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 ℃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6.1.4.3.3 平皿培养基的配制
将上法制备的储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烧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到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空试管中。 再按比例称取所需的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个灭菌空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后,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min以灭菌。
用灭菌吸管吸取已灭菌的亚硫酸钠溶液,滴加于碱性品红乙醇溶液内至深红色褪成淡粉红色为止。将此亚硫酸钠与碱性品红的混合液全部加入已融化的储备培养基内,并充分混匀(防止产生气泡),立即将此种培养基适量倾入于已灭菌的空平皿内,待其冷却凝固后置冰箱内备用。此种已制成的培养基于冰箱内保存不宜超过二周,如培养基已由淡红色变成深红色,则不能再用。
36.1.4.4 伊红美蓝培养基
36.1.4.4.1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磷酸氢二钾
琼脂
蒸馏水
2%伊红水溶液
0.5%美蓝水溶液 10g
10g
2g
20~30g
1000ml
20ml
13ml
36.1.4.4.2 储备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 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以115 ℃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6.1.4.4.3 平皿培养基的配制
将上法制备的储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烧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分别吸取一定量已灭菌的 2%伊红水溶液及一定量已灭菌的 0.5 %美蓝水溶液,加入已融化的储备琼脂内,并充分混匀(防止产生气泡),立即将此种培养基适量倾入于已灭菌的空平皿内,待其冷却凝固后置冰箱内备用。
36.1.5 步骤
36.1.5.1 生活饮用水
36.1.5.1.1 初发酵试验:在2个各装有已灭菌50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液(36.1.4.2)的大试管或烧瓶中(内有倒管)内,以无菌操作各加入水样100ml;在10支装有已灭菌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中(内有倒管), 以无菌操作各加入水样10ml,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
36.1.5.1.2 平板分离:经培养24h后,将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接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再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 18 ~24h,挑选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取菌落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的菌落:
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菌落:
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36.1.5.1.3 复发酵试验:上述涂片镜检的菌落如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则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再接种于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内有倒管),每管可接种分离自同一初发酵管的最典型的菌落1~3个,然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有产酸产气者(不论倒管内气体多少皆作为产气论), 即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
36.1.5.1.4 根据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瓶)数查表19, 报告每升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表 19 总大肠菌群数检数表
〔接种水样总量300ml(100ml2份,10ml10份)〕
水量的阳性管数 100ml水量的阳性管(瓶)数
0 1 2
每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 每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 每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3
3
7
11
14
18
22
27
31
36
40 4
8
13
18
24
30
36
43
51
60
69 11
18
27
38
52
70
92
120
161
230
>230
36.1.5.2 水源水
36.1.5.2.1 将水样作1:10稀释。
36.1.5.2 2 于各装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6.1.4.2 )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0ml水样;于各装有10ml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6.1.4.1)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ml水样;于各装有10ml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6.1.4.1)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ml 1:10稀释水样。共计15管,三个稀释度。以后的检验步骤同上述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方法。
36.1.5.2.3 根据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数查表20 报告每升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chy813
第5楼2006/10/13
表 20 总大肠菌群(MPN)检数表
( 总接种量55.5ml,其中 5份10ml水样;5份1ml水样;5份0.1ml水样)
接种量,ml 每水样中总大肠菌群近似数 接种量,ml 每水样中总大肠菌群近似数
10 1 0.1 10 1 0.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0
2
4
5
7
9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0
1
2
3
4
5 2
4
6
7
9
11
0
0
0
0
0
0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4
6
7
9
11
1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2
3
4
5 4
6
8
10
12
14
0
0
0
0
0
0 3
3
3
3
3
3 0
1
2
3
4
5 6
7
9
11
13
15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6
8
10
12
15
17
0
0
0
0
0
0 4
4
4
4
4
4 0
1
2
3
4
5 8
9
11
13
15
17 1
1
1
1
1
1 3
3
3
3
3
3 0
1
2
3
4
5 8
10
12
15
17
19
0
0
0
0
0
0 5
5
5
5
5
5 0
1
2
3
4
5 9
11
13
15
17
19 1
1
1
1
1
1 4
4
4
4
4
4 0
1
2
3
4
5 11
13
15
17
19
22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2
4
6
8
10
12 1
1
1
1
1
1 5
5
5
5
5
5 0
1
2
3
4
5 13
15
17
19
22
24
2
2
2
2
2
2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5
7
9
12
14
16 2
2
2
2
2
2 5
5
5
5
5
5 0
1
2
3
4
5 17
20
23
26
29
3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0
1
2
3
4
5 7
9
12
14
17
19 3
3
3
3
3
3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8
11
13
16
20
2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9
12
14
17
19
22 3
3
3
3
3
3 1
1
1
1
1
1 0
1
2
3
4
5 11
14
17
20
23
27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0
1
2
3
4
5 12
14
17
20
22
25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14
17
20
24
27
31
2
2
2
2
2
2 4
4
4
4
4
4 0
1
2
3
4
5 15
17
20
23
25
28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0
1
2
3
4
5 17
21
24
28
32
36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0
1
2
3
4
5 21
24
28
32
36
40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0
1
2
3
4
5 27
33
39
45
52
59
3
3
3
3
3
3 5
5
5
5
5
5 0
1
2
3
4
5 25
29
32
37
41
4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0
1
2
3
4
5 34
40
47
54
62
69
4
4
4
4
4
4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13
17
21
25
30
36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0
1
2
3
4
5 41
48
56
64
72
81
4
4
4
4
4
4 1
1
1
1
1
1 0
1
2
3
4
5 17
21
26
31
36
42 5
5
5
5
5
5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23
31
43
58
76
95
4
4
4
4
4
4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22
26
32
38
44
50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0
1
2
3
4
5 33
46
63
84
110
130
5
5
5
5
5
5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49
70
94
120
150
180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0
1
2
3
4
5 130
170
220
280
350
430
5
5
5
5
5
5 3
3
3
3
3
3 0
1
2
3
4
5 79
110
140
180
210
25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0
1
2
3
4
5 240
350
540
920
1600
>1600
36.2 滤膜法
36.2.1 应用范围
36.2.1.1 本法适用于饮用水和水源水,特别是低浊度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36.2.1.2 本法适用于较大量水样的测定。
36.2.1.3 如检验原水样量过少,可加适量灭菌水稀释使体积加大后再测定。
36.2.2 原理
滤膜是一种微孔薄膜,孔径0.45~0.60μm,能滤过大量水样,并将水中含有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贴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经培养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总大肠菌群数。
36.2.3 仪器
36.2.3.1 滤器。
36.2.3.2 滤膜,孔径0.45~0.65μm。直径根据滤器规格,目前常用的有3.5cm和4.7cm两种。
36.2.3.3 抽滤设备。
36.2.3.4 无齿镊子。
36.2.3.5 其他仪器同35.1.3和36.1.3。
36.2.4 培养基
36.2.4.1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36.2.4.1.1 成分
蛋白胨
酵母浸膏
牛肉膏
乳糖
琼脂
磷酸氢二钾
无水亚硫酸钠
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
蒸馏水 10g
5g
5g
10g
15~20g
3.5g
5g左右
20ml
1000ml
36.2.4.1.2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与36.1.4.3.2 制备法相同。
36.2.4.2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同36.1.4.1 条相同。
36.2.4.3 乳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
36.2.4.3.1 成分
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浸膏
乳糖
琼脂
蒸馏水 10g
5g
5g
10g
5g左右
1000ml
36.2.4.3.2 制法
将上述成分置于8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整pH为7.2~7.4,再用蒸馏水补充至1000ml,过滤分装于小试管中,每管装入的培养基量约为试管容积的1/3,115℃灭菌20min,冷却后置于冰箱内保存,以不超过二周为宜。
此培养基制成后,需用已知大肠菌群菌株进行鉴定,应在6~8h产生明显气泡。
36.2.5 步骤
36.2.5.1 准备工作
36.2.5.1.1 滤膜灭菌:将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置于沸水浴中煮沸灭菌三次,每次15min。前两次煮沸后需更换水洗涤2~3次,以除去残留溶剂。
36.2.5.1.2 滤器灭菌: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火焰灭菌。也可用 121 ℃灭菌20min。
36.2.5.2 过滤水样
36.2.5.2.1 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向上, 贴放已灭菌的滤床上,稳妥地固定好滤器,将333ml水样(如水样含菌数较多,可减少过滤水样量)注入滤器中,加盖,打开滤器阀门,在负0.5大气压下抽滤。
36.2.5.2.2 水样滤完后,再抽气约5S,关上滤器阀门,取下滤器, 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放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36.2.4.1), 滤膜截留细菌面向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气泡,然后将平皿倒置,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22~24h。
36.2.6 观察结果
36.2.6.1 挑选符合下列特征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36.2.6.1.1 凡系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再接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6.2.4.2)或乳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36.2.4.3)(接种前应将此培养基放入水浴中煮沸排气,冷却凝固后方能使用),经37℃培养,前者于24h产酸产气者;或后者经6~8h培养后产气者,则判定为总大肠菌群阳性。
36.2.6.1.2 11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等于滤膜上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乘以3。
chy813
第6楼2006/10/13
耐热大肠菌群及检验
一、耐热大肠菌群的定义
1、耐热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群在不同的检验方法中有不同的定义(如下表所示),它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群细菌,而非生物学分类概念。
来源 定义 适用的食品 制订机构
NMKL No125 3nd ed 1996 耐热大肠菌群是指在紫红胆盐琼脂上于44℃培养24h后形成直径至少为0.5mm、绕有有一红色沉淀环的深红色菌落的细菌,如有需要可在含有乳糖的液体培养基中44℃产气证实 除生鱼和渔产品以外的所有食品 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NMKL)
NMKL No96 2nd ed 1994 在EC肉汤于44.5±0.2℃培养,24h内产气的细菌 新鲜和冷冻的海产食品 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
ISO 9308-2:1990(E) 能在液体乳糖培养基中35±0.5℃或37±0.5℃培养,48h内能产酸产气,并在44±0.25℃或44.5±0.25℃培养24h内产酸产气的细菌 水
(MPN法) ISO
ISO9308-2:1990(E) 能在液体乳糖培养基中35±0.5℃或37±0.5℃培养,48h内能产酸产气,并在44±0.25℃或44.5±0.25℃培养24h内产酸产气的细菌 水
(膜过滤法) ISO
2、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
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SN中的“粪大肠菌群”概念为等同采用AOAC方法,故而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而欧洲使用“耐热大肠菌群”概念,较少使用“粪大肠菌群”。一般欧洲学者认为,“粪大肠菌群”的提法不太科学,耐热大肠菌群的范围比粪大肠菌群范围大。
项目 依据 定义
耐热大肠菌群 NMKL、ISO 在44.5℃培养,24h天内能产酸产气的细菌
粪大肠菌群 NMKL 在胰蛋白胨肉汤中于44.5℃,24h内产生吲哚的耐热大肠菌群
AOAC 于LST中36℃培养48h内产气,并于EC内培养44℃24h产气的一群细菌
3、耐热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作为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相似,主要以其检出情况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粪便污染。粪便是肠道排泄物,有健康者,也有肠道病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所以粪便中既有正常肠道菌,也可能有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和食物中毒者。因此,食品既然受到粪便污染就有可能对食用者造成潜在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耐热大肠菌与大肠菌群相比,在人和动物粪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由于在自然界容易死亡等原因,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可认为食品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比较近期的粪便污染。因而,耐热大肠菌群在食品中的检出,与大肠菌群相比,说明食品受到了更为不清洁的加工,肠道致病菌和食物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
耐热大肠菌群比大肠菌群能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且检测方法比大肠杆菌简单地多,而受到重视。
二、耐热大肠菌的检测方法
国际目前耐热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四种,NMKL有两个,分别针对不同产品,ISO有两个,仅适用于水的检验。下面以出口水产品中耐热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根据NMKL、N96、1994方法整理)为例进行介绍。
1.定义:见上表。
2.适用范围:新鲜和冷冻水产品,包括鱼、鱼制品、贻贝、贻贝制品、贝类及贝类制品。
3.培养基和试剂:
1)生理盐水
氯化钠 8.5克
蒸馏水 1000mL
分装10mL管后,121℃灭菌15min。
2)月桂基硫酸盐肉汤
胰多胨 20克
乳糖 5克
氯化钠 5克
磷酸氢二钾 2.75克
磷酸二氢钾 2.75克
月桂基硫酸盐 0.1克
蒸馏水 1000mL
分装每管10mL,内加童汉氏管,121℃灭菌15min,灭菌后pH为6.8±0.2。
3)EC肉汤
胰多胨 20克
乳糖 5克
氯化钠 5克
磷酸氢二钾 4克
磷酸二氢钾 1.5克
蒸馏水 1000mL
分装每管10mL,内加童汉氏管,121℃灭菌15min,灭菌后pH为6.8±0.2。
4.操作步骤:
4.1样品处理:取不同部位渔产品剪碎,称取25克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摇匀。取上清夜1mL用灭菌生理盐水做梯度稀释。其它样品依此方法稀释。
4.2推测实验:取3个连续浓度的稀释液1mL接种内盛10mL灭菌月桂基硫酸盐肉汤的试管,于37±1℃培养两天,观察童汉氏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
4.3确证实验:将4.2中产气的试管接种至EC肉汤中,于44.5±0.2℃培养,24h天内产气的判为阳性。
4.4结果:根据4.3中的阳性管数,查MPN表(参见SN0169-92附录)确定每克原始样品中的耐热大肠菌群数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注解
粪大肠菌为总大肠菌群的一个亚种;直接来自粪便,除了它耐热,在44-44.5℃的高温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并将色氨酸代谢成吲哚,其他特性均与总大肠菌群相同。
总大肠菌群中的细菌除生活在肠道中外,在自然环境中的水与土壤中也经常存在,但此等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大肠菌群培养的最合适温度为25℃左右,如在37℃培养则仍可生长,但如将培养温度再升高至44.5℃,则不再生长,而直接来自粪便的大肠菌群细菌,习惯于37℃左右生长,如将培养温度升高至44.5℃仍可继续生长。因此,可用提高培养温度方法将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与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区分。在37℃培养生长的大肠菌群,包括在粪便内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总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在44.5℃仍能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粪大肠菌群细菌在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5检验注意事项
(1)将接种好的样品放人恒温水浴箱或隔水式恒温培养箱时,箱内温度一定要求达到所要求的温度(441℃)时,方可放入。如用恒温水浴箱其水面要高于接种物面,放滤膜的培养皿要沉到水浴箱底部。
(2)MFC培养基中苯胺蓝的纯度和质量往往影响菌落的颜色,根据试验结果用进口苯胺蓝加O.1g,用国产苯胺蓝加0.2g,培养出的粪大肠菌菌落颜色较典型。但国产苯胺蓝的性能是否同样稳定尚不能肯定。因此,制好的培养基在使用前,最好先接种典型粪大肠菌,以观察对比菌落的颜色。
玫红酸高压后会分解,配好的试液应在2-lO℃保存不超过2周,如颜色由暗红变成棕色沉淀时应弃去。如杂菌污染少,且加与不加玫红酸对菌落计数无影响时,可不加。.
(3)在滤膜上生长的菌落除挑取蓝色菌落外,浅蓝色菌落或浅蓝色中心较深的菌落也应挑取。
(4)生活饮用水通常都是经氯处理消毒的,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余氯,使大肠菌群处于受损或受抑制状态,在采集水样时应加硫代硫酸钠脱氯,使此受损的细菌得以复苏与修复,从而避免计数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出现。
(5)采样后水样的正确保存很重要,如保存不当可使检样中的大肠菌群细菌死亡或在一定条件下再生长,这些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室接到水样后,应立即检验。如因故不能检验时,应立即置于冰箱内并于2小时内检验。
关于水样储存时间与温度对大肠菌群数的影响,Lonsans等报告认为水样中大肠菌群数不多时,则冰箱保存与室温保存相差不大;如水样中菌数多时,则在室温(23-39.5℃)内保存比在冰箱(0-1O℃)中保存菌数的减少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