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小弟是第一次接触核磁共振,几个问题请教大家!

测试版面

  • 小弟是第一次接触核磁共振,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对于核磁共振的原理,我从不同的书上看到似乎有两种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样品中原子的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在无磁场的情况下的取向是随机的。 在施加静磁场的情况下(磁场方向一般来说是顺着Z轴), 原子核们的磁矩将会重新取向,大部分会顺着磁场的方向取向。从而在磁场方向产生一个宏观核磁距。 向样品发射一个电磁射频脉冲, 激发核磁距。改变宏观核磁距的取向,比如说顺着X轴。然后宏观核磁距会一边旋进一边回向热平衡状态,也就是平行与磁场的状态。这个旋进的角频率就是 LARMOR频率。 对这个频率(或者对宏观磁矩在X和Y轴上的分量的振动频率)做傅立叶变换, 过渡到频率空间中,LARMOR 频率就会片成一个信号,这就是NMR信号。
    第二种是,样品中原子的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在无磁场的情况下的取向是随机的。 在施加静磁场的情况下(磁场方向一般来说是顺着Z轴), 原子核们的磁矩将会重新取向,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向,平行和反平行于磁场。这两种取向符合两个能级,反平行能级高,平行能级低。向样品发射一束电磁波,如果它的频率正好符合相对于两个能级差的能量所对应的频率, 系统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 在低能级上的原子核就会迁跃到高能级。 也就是说原本平行的原子核磁矩会变成反平行(激发态)。然后,激发的原子核会自发回到低能级状态,同时产生旋进,对旋进的频率傅立叶变换,就得到NMR信号。
    这两种说法哪种更准确些?
    +关注 私聊
  • wuruiqiqi

    第1楼2020/01/14

    前者。后者物理上是错的。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