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改前非
第1楼2007/03/13
国家质检总局: 强制性国标身负众望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该标准的制定,主要着眼于三大方面,即:节约森林资源、保障消费者健康、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刘兆彬说,从节约资源、抑制木材浪费的角度讲,制定一个标准向节约森林资源的方向引导,有它的积极意义。这次一次性筷子系列国家标准规定,木筷适用树种为桦木、杨木、椴木、马尾松、云杉、冷杉等, “倡导用杨木、桦木等,不用成材,这对限制用材、提高木材使用效率、节约木材资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标准的制定,确实考虑到目前卫生筷子不卫生的问题。如明确规定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对竹筷规定不许有虫害、腐蚀与异味等。
目前我国年生产一次性筷子几十亿双,产值上亿元。制定该标准还旨在规范行业的发展,使竞争健康有序。如这次国标甚至对筷子的形状都作了规定。那些偷工减料、短得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对正规厂家形成不正当竞争、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将被禁止生产。
国家林业局: 旨在提高木材利用率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李东升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一次性木筷的生产使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一次性木筷使用的是木材,消耗森林资源。
据李东升介绍,近年来我国木材加工业不断发展,一次性木筷生产发展迅猛。今年,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规范一次性木筷的生产、流通行为,促进木材的合理利用,国家林业局再次发文,要求加强一次性木筷子生产流通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检查其使用木材是否合法,严肃查处一次性筷子生产引发的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
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规范一次性木筷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早在 1989年,我国就开始组织制定一次性筷子的标准。国家林业局也曾多次制定关于筷子的行业标准,李东升说,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于加强一次性筷子的生产管理,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引导林产工业的技术进步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国家标准委: 将制定回收相关标准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 10日说,国家标准委将加强回收复用和再生利用研究,制定出一次性木筷回收相关标准。
此系列标准包括《木筷》《竹筷》两部分。李忠海介绍说,目前木筷的使用量和生产量远大于竹筷,因而木筷标准中对生产技术要求的篇幅较多。以生长周期短的竹子作为一次性筷子的原料被普遍认为是最佳选择,强制性的防霉防潮卫生指标是竹筷标准的重点。
李忠海表示,国家标准委将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节约型社会
为宗旨,随时汲取有关研究成果,继续做好一次性筷子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商务部 : 出口筷子要符合国标
商务部商业改革司服务业发展处有关负责人今天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次性筷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给国内餐饮业使用什么样的一次性筷子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一次性筷子的出口提供标准,出口一次性筷子在满足外商要求之前,首先要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次性筷子的年出口额约 1.3亿美元左右。
通改前非
第2楼2007/03/13
有关隐患!!!
筷子是常见的日用品,但人们对于家用筷子的关心很少。人们对家具漆的健康问题非常
重视,但是对于涂在筷子上的漆,却并不在意。在一些超市,涂漆筷子品种往往多于无漆筷子,有的比例达到了 5 ∶ 1 。记者在北京的两家大型连锁超市随机抽样,选取了五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筷子,送到实验室进行了化验检测。
调查说明
在超市随机选择五种筷子,价格在几元到十元之间,将这
些筷子送到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通过长达两周的科学测试,实验室得出了对这些筷子的检验结果。
实验室检测
油漆中含有多种成分,大体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由于筷子表面的油漆已经成为固体状态,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采取了两种取样方式。一种是将筷子表面漆刮、剥下来进行分析,另一种是用有机溶剂将筷子表面漆溶出来,再进行分析。
实验得出的数据,是综合两种方式检验的结果。
1.无机物检测:重金属是重点
根据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王老师建议,参照木器漆(指用来涂在家具上的漆)国家标准,实验主要检测可能对人体有害的四种金属元素,分别是铬、镉、铅、汞。
经过两周的分析测试,专家得出了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四种筷子铬含量高有一种超标近 7倍
在所有检测的五种筷子中,有四种金属铬含量高。据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王老师介绍,一般检测中木器漆的铬含量标准值都是 60mg/kg左右。而实验的结果表明,有四种产品都超过了这个标准,有一种达到了474.1mg/kg,是这个标准的近8倍。唯一一种铬含量低的筷子使用的是原色漆。
铬高可能是颜料造成对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的潘新老师一直从事油漆检测实验,他告诉记者,油漆生产过程中加入的颜料、填料等,重金属含量比较高。因此,涂了有颜色漆的筷子铬含量高,可能是颜料造成的。
2.有机物检测:致癌物质是重点
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被认为比较权威。该中心的潘新老师告诉记者,油漆中都会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等有机物,这些可能致癌的物质,是检验的重点。
筷子漆有机物难检测未有任何机构做过检验
潘新老师介绍,目前我们国家所进行的测试,都是对于液体状态的漆进行检测,看以上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涂在筷子上、而且是已经干了、形成固体的漆进行检测,则需要将漆剥落下来,用溶剂把它溶出来,再进行分析。这个实验的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稍有不妥,就要一切重来,对于有机物的分析,不是短时间的实验能够完成的,甚至可能要一年的时间。而且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任何机构做过类似的检验。
用涂漆筷子煎炸食品漆中的有机物会分解
潘新说,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漆,其中含有一些工业合成的有机颜料,比如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等。由于这些物质沸点都很低,可能在生产时蒸的过程中就挥发掉了。虽然如此,但毕竟都会有一些残留。
潘新说,对于甲醛等挥发性的物质来说,它的残留的成分并不一定有害。但是如果使用涂漆的筷子在高温下煎炸食品,漆中的有机物肯定会分解,因为它们的耐热性不强。
虽然分解后产生的物质,未经过检验无法确定,但是产生有害物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食品安全专家分析
有害铬元素要看摄入量目前没有相关模拟实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王竹天副所长)
判断某个物质对人体有多大危害,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物质本身是否有毒,第二要看进入身体的途径,第三要看进入体内的量是多少。
王竹天副所长说,对于筷子漆来说,其中含有的铬,肯定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元素。不过,还要看进入体内的铬的含量是多少。这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模拟正常生活中使用筷子状态,看它可能 “迁移”出多少。(编者注:迁移是指铬从漆中分离出来,进入人体的现象。)
据王竹天副所长介绍,虽然目前还没有过关于筷子模拟状态的实验,但是相类似的有陶瓷的实验。瓷器上面的彩绘和釉,重金属含量很高,所以国家要求瓷器接触食物的那一面不允许用彩绘,要使用的话,必须在另一面使用。
四种重金属对人的影响
▲镉(Cd)
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影响肾脏功能。长期摄入微量镉,通过器官组织的积蓄还会引起骨痛病,且与生殖损伤、肿瘤、衰老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国际癌症组织 (1ARC,1993年)将镉及其化合物归入Ⅰ类,即人体致癌物。
▲铬(Cr)
临床上急性铬中毒多由六价铬化合物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咽下困难、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者有肝肾功能损害表现。
慢性中毒引起肝肾及血液系统改变。
▲铅(Pb)
铅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铅中毒可出现贫血、肾病、肝病、高血压等。
胃肠道对铅的吸收与年龄、膳食类型、铅的化学形态等有关。儿童的吸收率高于成年人。儿童对铅特别敏感,中毒后可发生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 (MBD),表现以多动为主,学习成绩较差。
▲汞(Hg)
人体接触金属汞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多梦、发热等全身症状,并有明显口腔炎表现。此外,长期汞接触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口服无机汞盐中毒多见于自杀,常见毒物为氯化汞,其致死量为 18g。
“筷”出标准 还要等多久
新闻提示
本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油漆筷子上的重金属铬的含量已经是木器漆标准值的 6倍。专家认为,这种重金属是否对人有害还要再做甄别,而筷子中的有机致癌物质则非常难检测。我国是筷子使用大国,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
筷子这事儿还真不算小,每天都要用它夹着食物往嘴里放。用了几十年,突然发现这东西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怎么以前就没想到呢?
普通人没想到也就算了,可生产企业想到过没有?往筷子上刷漆的工人们自己都用什么筷子呢?
其实到底用什么样的筷子好,专业和不专业的人都莫衷一是。有人说用原木的安全,至少没那么多重金属。有人说用刷漆的安全,因为原木筷子容易孳生细菌。什么事情都经不住较真,这一较真,原本不是个事儿的筷子突然就变得扑朔迷离,成了大问题。我们自己则把大把的精力都用在一次性筷子上,对于普通的家用筷子、消毒筷子,大多采取的是信任、放心的态度。这样一来,筷子居然成了 “灯下黑”,说它是个“死角”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想,要是有个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该多好,用什么样的筷子,就看看它是否符合标准。要不嘴边似乎总挂着颗雷,心里也不塌实啊。
可是且慢,这制定行业标准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用筷子的国家有限,人家国外未必就有标准供我们参考。筷子产品要有个标准,没有国际惯例,就得自己白手起家。
可该有的标准还是得有,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赶紧组织一下,至少把这件事情提到日程上来,起码做一个时间表,一年也好,两年也好,本着对消费者和市场负责的精神,尽快把这个标准制定出来。做标准是难,但也不会难到没法做。
当然,在标准出台前,恐怕还会有相当一段 “真空”时间。在这段时间,除了消费者自己小心谨慎之外,还得要求筷子的生产销售者自觉一些。中国人用筷子几千年了,到现在筷子的花样越来越多,呈现出品种“爆炸”的态势。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在原料、添加物和工艺上好好把关。安全是第一位的,没了这个基础,其他地方再花哨都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