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内标法建立

  • Ins_400807ff
    2022/07/03
  • 私聊

气质联用(GCMS)

  • 请问内标法如何去做?已经知道化合物出RT和碎片离子,接下来怎么做,求具体步骤。妥妥的新手
    查了资料,还是不清不楚的
    +关注 私聊
  • wuyuzegang

    第1楼2022/07/04

    应助达人

    选择一个和要测定的组分接近的物质作为内标物,首先配置一系列溶度的标准溶液,在各标准溶液中加入相等分的内标物,各自进样得到标准曲线。

0
    +关注 私聊
  • wuyuzegang

    第2楼2022/07/04

    应助达人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和平行样的测定相同,一般多按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量做加标回收率测定。
    例如,有10个样品待测定,则可以从中随机抽出2个样品做加标回收率测定。抽出的2个样品各取4份,其中两份做平行本底测定,另两份做平行加标回收率测定。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往往由于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未知,难以估计加标量,需预先测定样品含量,再作回收率测定。由于加标回收率受加标量大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加标量有所规定:
    (1)加标物质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2)加标样品和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应控制在精密度相当的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规定:
    a. 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相等或相近,并应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b. 当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的低浓度范围;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小于方法检出限时,以检出限的量作为待测物质的含量加标;
    c. 一般加标量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d. 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e. 当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时,加标量应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半量。
    5、加标回收测定结果判断:
    结果判断的一般方法加标回收率测定所得结果一般按方法规定的水平进行判断,或在质量控制图中检验。在没有这两项依据时,可按95%~105%的域限做判断标准,超出此域限的,再按测定结果的标准差、自由度、给定的置信限和加标量计算加标回收率的可按受域P。
    计算公式为:
    分空白加标回收和样品加标回收两种
    【空白加标回收】
    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即为空白加标回收率。
    【样品加标回收】
    相同的样品取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标准物质;两份同时按相同的分析步骤分析,加标的一份所得的结果减去未加标一份所得的结果,其差值同加入标准物质的理论值之比即为样品加标回收率。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是实验室内经常用以自控的一种质量控制技术,对于它的计算方法,给定了一个理论公式:
    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理论公式的使用条件与不足
    【理论公式使用的前提条件】
    文献中对加标回收率的解释是:“在测定样品的同时, 于同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 以计算回收率。”因此,使用理论公式时应当满足以下2个条件:
    ①同一样品的子样取样体积必须相等;
    ②各类子样的测定过程必须按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
    【理论公式使用的约束条件】
    文献中强调指出:加标量不能过大,一般为待测物含量的0.5~2.0倍,且加标后的总含量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加标物的浓度宜较高,加标物的体积应很小,一般以不超过原始试样体积的1%为好。
    【理论公式的不足之处】
    各文献对公式中“加标量”一词的定义,均未准确给定,使其含义不是十分明确。从公式的分子上分析,加标量应为浓度单位;从公式的分母上理解,应为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中所含标准物质的量值,为质量单位。
    若公式中的加标量为浓度单位,此时的加标量并不是指标准溶液的浓度,而应该是加标体积所含标准物质的量值除以试样体积(或除以试样体积与加标体积之和)所得的浓度值。这里存在着浓度换算,而在理论公式中并没有明确予以表现出来。
    计算方法及数学表达式
    【以浓度值计算加标回收率理论公式】
    P=(c2-c1)/c3? 100%
    式中:P为加标回收率;c1 为试样浓度, 即试样测定值, c1 = m1/V1; c2 为加标试样浓度,即加标试样测定值,c2 = m2/V2;c3 为加标量,c3 = c0 ?V0/V2:m = c0 ?V0; m1 为试样中的物质含量; m2为加标试样中的物质含量;m为加标体积中的物质含量; V1 为试样体积; V2 为加标试样体积,V2 = V1 V0;V0 为加标体积;c0 为加标用标准溶液浓度。
    【以吸光度值计算加标回收率】
    本方法仅限于用光度法分析样品时使用,在光度法分析过程中,会用到校准曲线Y=bx a,导出量值公式为:x=Y–a/b
    计算结果不受加标体积影响的情况
    (1) 样品分析过程中有蒸发或消解等可使溶液体积缩小的操作技术时,尽管因加标而增大了试样体积,但样品经处理后重新定容并不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比如采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的硝酸盐氮(GB7480287),样品及加标样品经水浴蒸干后,需要重新定容到50 mL再行测定。
    (2) 样品分析过程中可以预先留出加标体积的项目,比如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水中的氟化物(GB7484287),当样品取样量为35mL、加标样取5.0mL以内时, 仍可定容在50mL,对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3) 当加标体积远小于试样体积时,可不考虑加标体积的影响,比如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分析水中的挥发酚(GB7490287),加标体积若为1.0 mL,而取样体积为250 mL时,加标体积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标准品溶液加入方法
    加标回收率是控制样品前处理好坏的依据,应该在样品处理前加入。相同的样品取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标准物质,两份同时按相同的分析步骤分析。加标回收率=(加标样品的结果-未加标样品)/加标理论值。
    注意事项
    1、加标物的形态应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2、加标量应和样品中所含待测物的测量精密度控制在相同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作如下规定:
    (1)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等或相近,并应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2)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的低浓度范围;
    (3)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4)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5)当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时,加标量应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半量。
    3. 由于加标样和样品的分析条件完全相同,其中干扰物质和不正确操作等因素所导致的效果相等。当以其测定结果的减差计算回收率时,常不能确切反映样品测定结果的实际效果。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3楼2022/07/04

    应助达人

    楼主具体使用什么型号的工作站? 是需要具体的工作站操作步骤方法吧?

    详细说明为好。

0
    +关注 私聊
  • 通标小菜鸟

    第4楼2022/07/04

    应助达人

    对于GCMS软件来说,绘制内标法曲线和外标法曲线稍有差别,在数据处理软件绘制曲线时,内标法需要确定内标物质,将其它物质建立在这个内标物质之下,以这个内标物质进行定量。然后样品中加入和曲线中等量内标物质就行

0
    +关注 私聊
  • JOE HUI

    第5楼2022/07/04

    应助达人

    楼主,对于内标法的做法,首先要用合适的升温程序和采集方法,扫描一针高浓度标液,
    确定目标物和内标物的RT,然后编辑SIM方法,确认工作曲线对应的浓度和内标浓度。
    具体添加内标,有在前处理前加入的,也有在前处理后加入的。不过每个样品加入的内标量都应该一致。以上样前准确移取相同体积的标液和样品,加入等量的内标液,摇匀后上机测试。定量过程和外标法基本一致,就是在做曲线时选择内标法,并指定内标物及浓度,其他同外标法基本一致

0
    +关注 私聊
  • 123

    第6楼2022/07/04

    应助达人

    参考一下啊

0
    +关注 私聊
  • lhl

    第7楼2022/07/04

    应助达人

    不知楼主用的什么工作站?
    如果是岛津的,可以参考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612465,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627494

0
    +关注 私聊
  • 深蓝

    第8楼2022/07/05

    应助达人

    大神,请看清题目,是内标法,不是加标回收。

    wuyuzegang(dahua1981) 发表:做回收率,就是在样品中或相同基质(不含目标物)中加入目标物,测得含量,计算回收率。
    回收率(R%)=(添加样品中目标物的测定浓度-未添加样品中的测定浓度)/添加样品中的目标物的理论浓度)*100
    内标法加标回收率和外标的操作一样,不同的是内标法用的浓度是经过内标校正后的浓度。

1
    +关注 私聊
  • cw2511

    第9楼2022/07/05

    内标法说到底就是多了一个内标而已,在测试标准溶液的时候需要加入一个或多个内标物,作标准曲线的时候一般的工作站都有选择内标法或指定内标物就可以了

0
    +关注 私聊
  • Ins_400807ff

    第10楼2022/07/05

    谢谢ヽ(^0^)?

    JOE HUI(xurunjiao5339) 发表:楼主,对于内标法的做法,首先要用合适的升温程序和采集方法,扫描一针高浓度标液,确定目标物和内标物的RT,然后编辑SIM方法,确认工作曲线对应的浓度和内标浓度。具体添加内标,有在前处理前加入的,也有在前处理后加入的。不过每个样品加入的内标量都应该一致。以上样前准确移取相同体积的标液和样品,加入等量的内标液,摇匀后上机测试。定量过程和外标法基本一致,就是在做曲线时选择内标法,并指定内标物及浓度,其他同外标法基本一致

0
查看更多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