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导读:2022年,第七届网络色谱会议(iCC 2022)将于8月16-19日召开。8月16日上午,将进行色谱前沿研究最新进展专场,共有5位报告人带来精彩分享。

2022年,第七届网络色谱会议(iCC 2022)将于8月16-19日召开。本次iCC 2022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委会指导,仪器信息网联合北美华人色谱学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举办。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

会议共进行四天,将分设色谱研究新进展、色谱新技术、新方法(北美华人色谱专场)、色谱填料及固定相研究新进展、色谱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实操、使用与经验分享专场等8个专场。将聚焦色谱技术最新成果,以及在制药、食品、环境、石化等最新研究进展,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欢迎报名参会!

指导单位:

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

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参会方式:网络在线报告 免费报名参会

会议网址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c2022/


8月16日上午,将进行色谱研究新进展专场,会议日程如下:

分会场一:色谱研究新进展
时间报告专家单位报告题目
9:00-9:30刘虎威北京大学二维液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及其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
9:30-10:00张翔 路易斯维尔大学代谢组学中心主任基于多维色谱-质谱的综合代谢组学
10:00-10:30李丕赛默飞赛默飞全新一代气相产品及应用介绍
10:30-11:00陈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细管电泳成像方式初探
11:00-11:30阎超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电动分离技术及其检测器研究开发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北京大学教授  刘虎威

《二维液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及其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主要包括色谱(包括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应用领域为生命组学分析、药物分析与临床分析。曾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科学仪器专项、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多项横向合作和国际合作项目。迄今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3部,为多部英文著作撰写了11个章节,获专利授权8件;参与编写词典等工具书3部,教材3部。迄今培养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后4名。

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理事,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顾问;美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色谱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事。刊物J. Sep. Sci. 和J. Anal. Testing副主编,《色谱》执行副主编;Anal. Chem. (2013-2015)和Anal. Bioanal. Chem.国际编委,《Molecules》分析化学部编委(2018-2020);以及《化学通报 》、《中国药学. 英文版》等十种刊物的编委。科学出版社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报告摘要:

通过减压蒸发接口将正相与反相LC相连,并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构成2D LC-MS/MS系统。将此系统用于血液脂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一些疾病组和患者组的脂质代谢差异,进而确定了一些潜在的脂质生物标志物。为了提高分析速度,又发展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反相LC构成的2D分析系统,使得分析时间从3小时缩短为45分钟。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化学系教授 张翔

《Multi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ased integrative metabolomics》

个人简介:

Professor Xiang Zhang received his B.S. in Radiochemistry from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in 1989 and his M.S. in Nuclear Physics from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China) in 1992. He joined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diana) in 1996, and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2001. After his graduation, Dr. Zhang joined Beyond Genomics, Inc., a systems biology company in Boston, to develop bioanalytical and bioinformatics platforms for disease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validation. In 2004, Dr. Zhang returned to the Purdue University as a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Lead Scientist at the Bindley Bioscience Center, to continue his research foci on bi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data integration and data mining for large scale proteomics and metabolomics research. He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Louisville, Kentucky) a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08 and was promoted to Professor in 2011. Dr. Zhang also serves as an Associate Faculty member of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Regulatory and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Metabolomics (CREAM) at the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His research centers on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by developing high throughput bioanalytical methods and bioinformatics tools for the analyses of complex mixtures derived from living systems. Dr. Zhang published 198 peer-reviewed papers and book chapters. He also received multiple research awards in his career.

报告摘要:

Metabolomics aims to decipher the complex time-related concentration, activity and flux of metabolites in biological systems. Multiple analytical platforms such as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etabolomics for global metabolic profiling, targeted metabolomics and stable isotope resolved metabolomics (SIRM), to study metabolic regulation alteration in metabolome. However, these platforms have limited metabolite coverage, resulting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low abundance but biologically important metabolites not detected. In this presentation, I will introduce our efforts in developing multi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ased bioanalytical platforms (GCxGC-MS and LCxLC-MS), bioinformatic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analysis of biological samples for both disease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elucidation of biochemical mechanisms.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义

《毛细管电泳成像方法初探》

个人简介:

陈义博士现任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生物学部PI/主持人、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淮阴工学院矿盐中心主任。曾为北京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兼聘或荣誉教授。1995-1997年任中科院化学所分析化学实验室副主任,1997-2009年任生命科学中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2009-2015任中科院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为化学通报、分析仪器、Analytical Methods期刊副主编;现为Electrophoresis、分析化学、色谱 等期刊副主编,是J. Chromatogr. A、J. Chromatogr. B、Analytical Methods、Talanta、中国科学、化学进展等15种期刊的编委/执行编委。是中国化学会色谱、有机分析2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曾当选IUPAC Division V的Titular Member,现为IUPAC的fellow。主要研究毛细管电泳(1984年起)、表面等离激子共振成像(1997年起)、生物质谱(2006年起)等方法学。从1989年开始参与生命分析化学研究,2000年发起活体分析化学研究并于2009年建成中科院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对细胞、昆虫、植物等活体中的化学机制感兴趣。已发表论文300多篇,获专利30多件,出书3本又16个章节。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等,2013年入选“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Analytical Sciences”等。

报告摘要:

毛细管电泳(CE)具有成像(CEi)的理论潜力,但至今未见确切的实验研究报道。和质谱成像(MSi)类似,CE能直接分离带电粒子,故能以离子为像素作图;与MSi不同,CE还有能分离非离子成分,因此能以质谱分离不了(如m/z相同或难以电离)的成分为像素作图,以弥补MSi之不足。因为目前尚无适用于CEi的商品仪器,我们自主研制了CEi实验装置,编制了相关成像软件,发展了针对CEi的制样与进样方法,最后构建了以鼠脑切片为对象CEi方法,用其测得了切片中神经递质类氨基酸的空间分布图像,可用于全局性分子分布与功能间关系的研究。除切片外,利用我们提出的原位溶出取样新方法,CEi还能对皮肤、褶皱表面上的分子进行空间分布研究。我们因此斗胆预测:CEi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上海交通药学院长聘教授 阎超

《现代电动分离技术及其检测器研究开发》

个人简介:

现任上海交通药学院长聘教授,博导,药分和代谢组学课题组组长。1996年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南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0年入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已完成近60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包括2011年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已申请和获得各类专利87项,授权专利67项。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并受邀参编《Encyclopedia of Analytical Chemistry》、中国《分析化学手册》、《大百科全书》等权威书籍。研制出世界首台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定量毛细管电泳仪和中国第一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打破了进口企业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振兴了国产仪器的行业水平,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奖项30余项。

报告摘要: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迅猛发展,现代电动毛细管分离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在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分离和表征领域,电动毛细管分离技术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报告将就毛细管分离技术中所需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蒸发光闪射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的研究与开发进程,与各位进行分享,同时汇报各种检测器的应用情形。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李丕

《引领前沿,永不停歇——赛默飞全新一代气相产品及应用介绍》

个人简介:

李丕,2018年加入赛默飞,担任GC&GCMS应用工程师,支持ISQ、TSQ、GC-Orbitrap系列产品的应用方法开发和技术支持,在食品、环境、制药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经验。

报告摘要:

 1. 2022年3月,赛默飞推出全新一代四极杆气相气质产品Trace1600、ISQ7610和TSQ9610。新品秉承赛默飞一贯的超高灵敏度和稳健性,将NeverVent技术运用到极致,并对硬件和软件优化升级,为用户带来友好、快捷、有效的使用体验。 2. 新品应用分享(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2022年,第七届网络色谱会议(iCC 2022)将于8月16-19日召开。本次iCC 2022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委会指导,仪器信息网联合北美华人色谱学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举办。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

会议共进行四天,将分设色谱研究新进展、色谱新技术、新方法(北美华人色谱专场)、色谱填料及固定相研究新进展、色谱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实操、使用与经验分享专场等8个专场。将聚焦色谱技术最新成果,以及在制药、食品、环境、石化等最新研究进展,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欢迎报名参会!

指导单位:

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

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参会方式:网络在线报告 免费报名参会

会议网址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c2022/


8月16日上午,将进行色谱研究新进展专场,会议日程如下:

分会场一:色谱研究新进展
时间报告专家单位报告题目
9:00-9:30刘虎威北京大学二维液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及其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
9:30-10:00张翔 路易斯维尔大学代谢组学中心主任基于多维色谱-质谱的综合代谢组学
10:00-10:30李丕赛默飞赛默飞全新一代气相产品及应用介绍
10:30-11:00陈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细管电泳成像方式初探
11:00-11:30阎超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电动分离技术及其检测器研究开发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北京大学教授  刘虎威

《二维液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及其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主要包括色谱(包括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应用领域为生命组学分析、药物分析与临床分析。曾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科学仪器专项、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多项横向合作和国际合作项目。迄今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3部,为多部英文著作撰写了11个章节,获专利授权8件;参与编写词典等工具书3部,教材3部。迄今培养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后4名。

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理事,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顾问;美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色谱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事。刊物J. Sep. Sci. 和J. Anal. Testing副主编,《色谱》执行副主编;Anal. Chem. (2013-2015)和Anal. Bioanal. Chem.国际编委,《Molecules》分析化学部编委(2018-2020);以及《化学通报 》、《中国药学. 英文版》等十种刊物的编委。科学出版社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报告摘要:

通过减压蒸发接口将正相与反相LC相连,并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构成2D LC-MS/MS系统。将此系统用于血液脂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一些疾病组和患者组的脂质代谢差异,进而确定了一些潜在的脂质生物标志物。为了提高分析速度,又发展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反相LC构成的2D分析系统,使得分析时间从3小时缩短为45分钟。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化学系教授 张翔

《Multi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ased integrative metabolomics》

个人简介:

Professor Xiang Zhang received his B.S. in Radiochemistry from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in 1989 and his M.S. in Nuclear Physics from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China) in 1992. He joined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diana) in 1996, and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2001. After his graduation, Dr. Zhang joined Beyond Genomics, Inc., a systems biology company in Boston, to develop bioanalytical and bioinformatics platforms for disease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validation. In 2004, Dr. Zhang returned to the Purdue University as a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Lead Scientist at the Bindley Bioscience Center, to continue his research foci on bi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data integration and data mining for large scale proteomics and metabolomics research. He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Louisville, Kentucky) a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08 and was promoted to Professor in 2011. Dr. Zhang also serves as an Associate Faculty member of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Regulatory and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Metabolomics (CREAM) at the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His research centers on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by developing high throughput bioanalytical methods and bioinformatics tools for the analyses of complex mixtures derived from living systems. Dr. Zhang published 198 peer-reviewed papers and book chapters. He also received multiple research awards in his career.

报告摘要:

Metabolomics aims to decipher the complex time-related concentration, activity and flux of metabolites in biological systems. Multiple analytical platforms such as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etabolomics for global metabolic profiling, targeted metabolomics and stable isotope resolved metabolomics (SIRM), to study metabolic regulation alteration in metabolome. However, these platforms have limited metabolite coverage, resulting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low abundance but biologically important metabolites not detected. In this presentation, I will introduce our efforts in developing multi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ased bioanalytical platforms (GCxGC-MS and LCxLC-MS), bioinformatic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analysis of biological samples for both disease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elucidation of biochemical mechanisms.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义

《毛细管电泳成像方法初探》

个人简介:

陈义博士现任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生物学部PI/主持人、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淮阴工学院矿盐中心主任。曾为北京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兼聘或荣誉教授。1995-1997年任中科院化学所分析化学实验室副主任,1997-2009年任生命科学中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2009-2015任中科院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为化学通报、分析仪器、Analytical Methods期刊副主编;现为Electrophoresis、分析化学、色谱 等期刊副主编,是J. Chromatogr. A、J. Chromatogr. B、Analytical Methods、Talanta、中国科学、化学进展等15种期刊的编委/执行编委。是中国化学会色谱、有机分析2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曾当选IUPAC Division V的Titular Member,现为IUPAC的fellow。主要研究毛细管电泳(1984年起)、表面等离激子共振成像(1997年起)、生物质谱(2006年起)等方法学。从1989年开始参与生命分析化学研究,2000年发起活体分析化学研究并于2009年建成中科院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对细胞、昆虫、植物等活体中的化学机制感兴趣。已发表论文300多篇,获专利30多件,出书3本又16个章节。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等,2013年入选“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Analytical Sciences”等。

报告摘要:

毛细管电泳(CE)具有成像(CEi)的理论潜力,但至今未见确切的实验研究报道。和质谱成像(MSi)类似,CE能直接分离带电粒子,故能以离子为像素作图;与MSi不同,CE还有能分离非离子成分,因此能以质谱分离不了(如m/z相同或难以电离)的成分为像素作图,以弥补MSi之不足。因为目前尚无适用于CEi的商品仪器,我们自主研制了CEi实验装置,编制了相关成像软件,发展了针对CEi的制样与进样方法,最后构建了以鼠脑切片为对象CEi方法,用其测得了切片中神经递质类氨基酸的空间分布图像,可用于全局性分子分布与功能间关系的研究。除切片外,利用我们提出的原位溶出取样新方法,CEi还能对皮肤、褶皱表面上的分子进行空间分布研究。我们因此斗胆预测:CEi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上海交通药学院长聘教授 阎超

《现代电动分离技术及其检测器研究开发》

个人简介:

现任上海交通药学院长聘教授,博导,药分和代谢组学课题组组长。1996年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南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0年入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已完成近60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包括2011年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已申请和获得各类专利87项,授权专利67项。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并受邀参编《Encyclopedia of Analytical Chemistry》、中国《分析化学手册》、《大百科全书》等权威书籍。研制出世界首台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定量毛细管电泳仪和中国第一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打破了进口企业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振兴了国产仪器的行业水平,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奖项30余项。

报告摘要: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迅猛发展,现代电动毛细管分离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在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分离和表征领域,电动毛细管分离技术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报告将就毛细管分离技术中所需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蒸发光闪射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的研究与开发进程,与各位进行分享,同时汇报各种检测器的应用情形。


iCC2022精彩预告:色谱研究新进展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李丕

《引领前沿,永不停歇——赛默飞全新一代气相产品及应用介绍》

个人简介:

李丕,2018年加入赛默飞,担任GC&GCMS应用工程师,支持ISQ、TSQ、GC-Orbitrap系列产品的应用方法开发和技术支持,在食品、环境、制药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经验。

报告摘要:

 1. 2022年3月,赛默飞推出全新一代四极杆气相气质产品Trace1600、ISQ7610和TSQ9610。新品秉承赛默飞一贯的超高灵敏度和稳健性,将NeverVent技术运用到极致,并对硬件和软件优化升级,为用户带来友好、快捷、有效的使用体验。 2. 新品应用分享(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