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导读:2023年5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举办了“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以探讨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之路。现场超过千位仪器企业、科研单位的代表出席论坛。

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我国实现了一批科学仪器的产业化,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仪器企业,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其他强国相比,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进出口逆差近年一直在100亿美元以上,某些品类国产占比不高、甚至全部依赖进口。要提升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整体实力,必须攻克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难关。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

2023年5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特别举办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产业化高峰论坛),以探讨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之路。现场超过千位仪器企业、科研单位、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论坛。

产业化高峰论坛邀请了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先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可欣担任论坛主持人,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丁传凡、清华大学教授/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函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翊东、四川大学教授/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忆翔、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五位具丰富成果转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一起,就产业化面临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高效产业化中团队如何发挥作用等展开了深入交流。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嘉宾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产业化高峰论坛的嘉宾以及主持人,都是有成果成功转化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他们都是从做技术开始,有的是成功开发出了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有的参与创业或者是直接创办企业,有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已经上市,甚至是达到了几十个亿的营收规模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主持人和嘉宾们以实际案例佐证的经验或观点,引起听众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不亚于上了一堂大师课。

论坛伊始,各位嘉宾分别回顾自己成功或印象深刻的一次产业化项目,希冀从中窥探成功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要素有哪些。其中,黄翊东指出,对于发展光电子芯片,无论是前端研究,还是产业落地,都需要一个加工制备的平台他们正是从平台开始,初步形成了从平台到芯片、到仪器的产业生态不但支持了自己团队实验室的科研和产品转化,同时为全国 500 多个用户提供了定制的芯片制备和工艺开发。

随着论坛的深入,主持人与嘉宾们站在不同角度,就产业化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难题进行了讨论。从整个分析仪器产业营销特点出发,王健认为,一个品类产品想要做出几亿的销售额,就需要在众多的细分领域里找到合适的应用需求,每个应用领域的客户需求又不太一样,最后,一款产品就会演变成一个产品系列,同时绑定各个细分领域应用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会比较辛苦,需要花大力气不断的找一个又一个产品,花大力气找出新的、回报好的细分应用领域,还要继续花大力气满足该领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他认为发现新应用场景最重要。丁传凡则谈到了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让方式存在问题,不利于产业化,亟待改进。他比较了国内外的不同,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第一笔转让费是很低的,之后会跟产业化为产品的产值进行挂钩。这么做的好处是企业的风险成本比较低,长期来讲,也促使双方都有积极性要把成果变成一个产业。中国现在转让方式,大多数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专利10万转让出去,后期产生的几个亿的产值和成果拥有方没有关系了。

人是一切成功的根本,产业化也不例外。如何组建团队、如何选用核心人才,作为团队“掌门人”的各位嘉宾都感触颇深,纷纷发言。胡克表示,在每个项目开始时,他都喜欢先组建一个小的、新的团队,一般会选三个人,第一个要选的人必须是分析化学专业、能够纵观全局的人,他的应用技术要比较好、能动手、有硬件基础;之后会再选一个有应用导向思路的人,知道做出来的产品是给什么样的客户用,是为了满足客户哪些需求;这两个人之后,再选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或电子工程师。这个小团队把产品做出来,再加入更多的应用、市场推广、销售人员,同时培养好的维修服务工程师,能现场能帮客户解决问题。段忆翔表示,人才也是要不断积累的,积累方式主要是分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另一方面是自己培养。从回国开始7年多段忆翔一直专注在四川大学从事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我们积累了很多自主研发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定人才基础,目前艾立本公司多数技术人员是自己培养的

嘉宾观点详细见:

产业化大咖谈|王健:多点对多点 科学仪器行业的难点

产业化大咖谈 |胡克:产业化,哪三种人组成的团队 高效?

产业化大咖谈 |黄翊东:搭建平台 支撑光电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落地

产业化大咖谈| 段忆翔 :关键因素之一核心团队组建

产业化大咖谈 |丁传凡:研发阶段起即和企业紧密结合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我国实现了一批科学仪器的产业化,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仪器企业,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其他强国相比,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进出口逆差近年一直在100亿美元以上,某些品类国产占比不高、甚至全部依赖进口。要提升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整体实力,必须攻克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难关。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

2023年5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特别举办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产业化高峰论坛),以探讨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之路。现场超过千位仪器企业、科研单位、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论坛。

产业化高峰论坛邀请了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先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可欣担任论坛主持人,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丁传凡、清华大学教授/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函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翊东、四川大学教授/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忆翔、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五位具丰富成果转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一起,就产业化面临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高效产业化中团队如何发挥作用等展开了深入交流。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嘉宾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产业化高峰论坛的嘉宾以及主持人,都是有成果成功转化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他们都是从做技术开始,有的是成功开发出了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有的参与创业或者是直接创办企业,有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已经上市,甚至是达到了几十个亿的营收规模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主持人和嘉宾们以实际案例佐证的经验或观点,引起听众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不亚于上了一堂大师课。

论坛伊始,各位嘉宾分别回顾自己成功或印象深刻的一次产业化项目,希冀从中窥探成功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要素有哪些。其中,黄翊东指出,对于发展光电子芯片,无论是前端研究,还是产业落地,都需要一个加工制备的平台他们正是从平台开始,初步形成了从平台到芯片、到仪器的产业生态不但支持了自己团队实验室的科研和产品转化,同时为全国 500 多个用户提供了定制的芯片制备和工艺开发。

随着论坛的深入,主持人与嘉宾们站在不同角度,就产业化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难题进行了讨论。从整个分析仪器产业营销特点出发,王健认为,一个品类产品想要做出几亿的销售额,就需要在众多的细分领域里找到合适的应用需求,每个应用领域的客户需求又不太一样,最后,一款产品就会演变成一个产品系列,同时绑定各个细分领域应用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会比较辛苦,需要花大力气不断的找一个又一个产品,花大力气找出新的、回报好的细分应用领域,还要继续花大力气满足该领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他认为发现新应用场景最重要。丁传凡则谈到了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让方式存在问题,不利于产业化,亟待改进。他比较了国内外的不同,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第一笔转让费是很低的,之后会跟产业化为产品的产值进行挂钩。这么做的好处是企业的风险成本比较低,长期来讲,也促使双方都有积极性要把成果变成一个产业。中国现在转让方式,大多数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专利10万转让出去,后期产生的几个亿的产值和成果拥有方没有关系了。

人是一切成功的根本,产业化也不例外。如何组建团队、如何选用核心人才,作为团队“掌门人”的各位嘉宾都感触颇深,纷纷发言。胡克表示,在每个项目开始时,他都喜欢先组建一个小的、新的团队,一般会选三个人,第一个要选的人必须是分析化学专业、能够纵观全局的人,他的应用技术要比较好、能动手、有硬件基础;之后会再选一个有应用导向思路的人,知道做出来的产品是给什么样的客户用,是为了满足客户哪些需求;这两个人之后,再选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或电子工程师。这个小团队把产品做出来,再加入更多的应用、市场推广、销售人员,同时培养好的维修服务工程师,能现场能帮客户解决问题。段忆翔表示,人才也是要不断积累的,积累方式主要是分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另一方面是自己培养。从回国开始7年多段忆翔一直专注在四川大学从事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我们积累了很多自主研发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定人才基础,目前艾立本公司多数技术人员是自己培养的

嘉宾观点详细见:

产业化大咖谈|王健:多点对多点 科学仪器行业的难点

产业化大咖谈 |胡克:产业化,哪三种人组成的团队 高效?

产业化大咖谈 |黄翊东:搭建平台 支撑光电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落地

产业化大咖谈| 段忆翔 :关键因素之一核心团队组建

产业化大咖谈 |丁传凡:研发阶段起即和企业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