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渊

仪器信息网潘文渊专题为您整合潘文渊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潘文渊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潘文渊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潘文渊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潘文渊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潘文渊相关的资讯

  • 王中林院士获潘文渊文教基金会2017年度研究杰出奖
    p   2017年7月4日,潘文渊文教基金会将2017年度“研究杰出奖”授予王中林院士,以表彰他开创纳米发电机和压电电子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成就。 /p p   潘文渊文教基金会自1997年起颁发研究杰出奖,表彰对台湾地区、大陆及国际科技产业开拓或推展有卓越贡献者。该奖项是为了纪念台湾半导体工业的奠基人潘文渊博士而设立的最高奖项,评选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理论创新、实验技术发展、生产制程改善或仪器制作等,具有国际水准 二是领导大型或整合性计划,卓有成效。 /p p   王中林教授现为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Hightower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教授是纳米能源与系统集成领域的翘楚,其前瞻研究和研发成果兼具学术与实用价值,受到国际高度重视和肯定。他在一维氧化物纳米结构制备、表征及其在能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及生物技术等应用方面均做出了原创性重大贡献。王教授长期投入纳米发电技术研发工作且成就卓著,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并首先提出了自驱动系统的概念,为微纳电子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开创了纳米结构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研究的先河,对纳米机器人、人-机界面、纳米传感器、医学诊断及光伏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p p   纳米能源,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是指利用新技术和微纳米材料高效收集和储存环境中的能量,来实现微纳系统的可持续运转,被誉为新时代的能源。在过去的十年里,王中林教授利用压电效应和摩擦起电效应成功收集了小型机械能,实现了从单个器件到系统集成、从一种新能源技术到自驱动传感网络的构建。通过王中林教授和其带领的纳米能源所科研团队持之以恒的科研攻关,纳米发电机正在使电子器件逐渐摆脱外部供能的桎梏,并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微小集成化、无线移动化和功能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引领技术革新全面进入自驱动化时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400" title=" W020170705523750382102.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ab54bc1e-4358-498e-9640-59494bbf464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 磐合科仪重磅征文!!
    磐合科仪专注于环境监测领域,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先后推出多个系列的环境监测新产品以及应用方案,在大气VOCs监测、土壤有机污染物监测、水质监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了加强沟通交流,将更专业的应用资源与用户分享,磐合科仪特向全国用户重磅征文。● 征文对象: 磐合科仪Markes、LCtech、Nutech等品牌的全国产品用户●征文要求: ◇ 应用相关环境监测标准方法进行样品检测的应用文章; ◇ 近三年在国内外期刊杂志或行业内会议发表的相关领域文章、论文等; ◇ 须作者本人或参与者进行投稿; ◇ 中英文不限。● 文章的选用: ◇ 文章主要用于公司网站、微信、应用文集等平台以及公司内部分享学习; ◇ 文章由公司专家技术团队进行审核; ◇ 文章一经采用,公司将给予适当奖金作为奖励。● 投稿方式: ◇ 请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邮箱 marketing@phky.com.cn 或直接联系区域销售; ◇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021-3969此活动长期有效,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磐合科仪所有。
  • 干货满满!看 Panta 轻松预测 ADC 稳定性
    话题介绍如何预测稳定性实验?对于ADC研发人员来讲,通过进行一系列蛋白质评估将有助于降低早期开发过程中最终产物不稳定的风险,特别是在优化偶联过程中,这些评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期文章中,我们来重点讲讲如何进行预测稳定性实验。借助PR Panta蛋白稳定性分析仪来推断低浓度样本在提高剂量, 并在更高浓度下用于临床给药后的表现。因为,这对于降低筛选过程的风险和确保筛选过程中获得最稳定的候选分子至关重要。一起看看PR Panta提供的真实数据示例,它们比较了裸抗--Trastuzumab(或称Herceptin),与ADC药物分子Kadcyla,和另一种来源于同类裸抗的ADC药物分子 RC48之间的多个维度预测信息。实验热稳定性实验背景 首先,很重要的第一步,我们要先了解标准的热稳定性实验。在PR Panta上进行这些实验很简单,使用相同的样本收集信息,根据候选分子的热稳定性(如Tm和Ton)以及通过PDI、Tsize和Tagg 的胶体稳定性参数对其进行排名。简单地说,首先比较每种的热变性曲线。Herceptin,裸抗,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与ADC药物分子Kadcyla相比具有更高的Tm1和更清晰的变性展开转变Kadcyla和RC48都表现出Tm1的峰增宽,表明大多数药物与该展开转变相关的结构域缀合--这是个好现象,因为Tm1对应CH2结构域,而Tm2和Tm3分别是Fab结构域和CH3--尽管它们通常很接近,仅显示单个Tm2RC48是一种由另一个母版裸抗构建的ADC药物,与Kadcyla相比,Tm1略有进一步降低。此外,可以判断它是一种与Herceptin不同的裸抗,因为变性展开的曲线轮廓有很大的变化,包括分别展现出的Tm2和Tm3PR Panta高分辨率的热变性展开数据,对每个ADC或mAb的变性结构展开提供了高度精细的分辨率,使其能够在结构域水平上体现出低至0.2°C的差异。这三种药物都经过了优化,可用于临床,因此稳定性的变化是最佳的,不像在开发过程的早期,需要比较候选药物分子--比如,需要筛选不同的偶联策略。因此,这些数据是了解偶联过程如何影响ADC稳定性的好方法。实验预测数据:3个实验了解ADC当我们已经了解了热变性曲线的数据,接下来是时候看看PR Panta可以解锁的预测参数了。1自缔合自缔合参数kD和第二维里系数B22都是告知生物在高浓度下可能如何表现的参数。其中任何正值都表明药物分子不太可能自我缔合--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自缔合会导致聚集和高粘度,由于许多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是以高浓度给药,因此,最好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就了解ADC是否容易发生自缔合。 自缔合参数kD自缔合参数kD是利用PR Panta的DLS检测模块导出的关于扩散常数的信息,来评估分子与自身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正kD表示排斥力(这是好的);负kD是有吸引力的(要避免)。数据显示:裸抗(mAb)具有高度自排斥性,表现出具有强趋势线的正kD。这意味着它不太可能在高浓度下的发生自缔合。在PR Panta中表征的数据结果与其他已发表的数据结果一致Kadcyla也有正kD,尽管它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排斥。然而,它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好”的结果,kD为正RC48表现出自缔合的倾向,kD为负第二维里系数B22第二维里系数B22是利用PR Panta的SLS检测模块得出的,是着眼于整体情况下自身相互作用的强度。尽管B22和kD之间存在关系,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进行判断,因此并不总是完美地一致。SLS的散射数据在用于低浓度样本下更容易出错。然而,一些研究人员更喜欢B22而不是kD,因为B22的数据被认为是对样本内相互作用的更“全局”的测量。如下图所示, B22的趋势看起来与kD的趋势非常相似。PR Panta数据计算出的Herceptin自缔合数值较好地反映了文献值,所提供的自缔合数值为您的分子,在放大工艺生产之前,提供了更宝贵的预测信息。2动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实验,着眼于表征以不同的升温速率设置热变性展开实验时,候选分子的热稳定性行为。通过测量蛋白质随着热升温速率的变化而展开的速度,可以计算出展开的活化能。只需以不同的速率设置一系列热变性曲线,然后比较熔化展开温度如何随速率变化即可。之后,使用Arrhenius方程,将这些信息用于预测构建的分子在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半衰期。 这三位候选分子的比较情况:&bull 显示动力学稳定性Herceptin Kadcyla RC48,这与自缔合行为趋势相呼应&bull 与Herceptin相比,Kadcyla的半衰期显著缩短,但仍在两个月左右&bull RC48的半衰期非常低,表明偶联方法极不稳定362°C下的等温稳定性等温稳定性是进行加速稳定性研究的另一种方法。与动力学稳定性实验类似,可以使用高温下较短时间的稳定性来推断-20°C、4°C或RT(室温)下的长期稳定性。我们可以看到候选分子的变化趋势:&bull 根据累积半径(Cumulant radius,即纵坐标),可以明显检测到轻微的去折叠展开的变化&bull 在62°C下800分钟(13小时以上)后,Herceptin没有明显的大小变化&bull 两个ADC有着显著尺寸变化,RC48有着更明显的大小变化,再次表明它是所有候选分子中最不稳定的实验总结以上结果展示了除热变性试验参数外,PR Panta提供的其他多维度参数,对于预测长期稳定性是极有价值的。在早期开发和风险评估期间, PR Panta提供了关于如何选择的最佳候选药物的额外预测信息,可以用于进一步推进药物开发。并且与许多其他下游分析技术相比,PR Panta所需的样本更少,因此,从预测分析进而深入了解偶联过程对ADC的影响,PR Panta将会是研究者优先考量的选择。PR Panta蛋白稳定性分析仪(仪器价格咨询)欢迎联系我们,进一步了解PR Panta如何为您的ADC和其他生物制品提供高分辨率、高质量的数据。

潘文渊相关的方案

潘文渊相关的论坛

  • 【转帖】申泮文——中国金属氢化物研究的开拓者

    【转帖】申泮文——中国金属氢化物研究的开拓者

    申泮文——中国金属氢化物研究的开拓者[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7/200707081249_57535_1634962_3.jpg[/img]申泮文,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执教无机化学基础课逾40年,编写和翻译化学专著多种。他长期从事无机合成和金属氢化物化学研究,为创建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奠定了基础。他还倡导继承和发扬“南开精神”。 申泮文于1916年9月7日出身于广东省从化县古楼潭村的一个工人家庭,家境贫寒。父亲为谋生携家北上,备尝艰辛。他盼望自己的儿子入泮习文,成为有学问的人,勉强供他上了中学。1935年申泮文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这时中国正在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漩涡中挣扎,这位在南开中学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熏陶的19岁青年人立志要接受高等教育,以便更好报效祖国。他考入了南开大学化工系,由于成绩优异,免缴每年90元的学宿费,生活费靠帮南开中学老师批改作业解决。第一学期结束后,获得每年300银圆的奖学金,暂时解决了求学的经济困难。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天津沦陷,南开大学校园毁于日军的野蛮轰炸,学校奉命内迁,奖学金宣告终结,申泮文的大学生涯只得暂告中断。   身受国破、校毁、辍学之痛的申泮文,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参加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准备接受防化训练。但由于日军进攻上海,淞沪告急,他仓促接受了紧急战斗训练后,就奉命开赴上海前线,在淞江一线参加战斗,不久即因日军杭州湾登陆,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他目睹了政府腐败导致生灵涂炭、国土沦丧的种种惨象,心中烙下了对日本侵略军的深仇大恨,同时又感到个人和国家前途都一片黯然,产生了沮丧情绪。在照料一批伤病员撤退到南京后,他便申请脱离部队。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内,申泮文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变成了濒临精神崩溃的孤鸿,经历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意志消沉的时期。   他绕道去长沙找当时任临时大学化学系主任的杨石先老师。因南开大学化工系已西迁重庆,他转入化学系继续大学学业。由于中途插班和身心交瘁,他的多门选课都没有成绩,被学校宣告退学。这时临时大学奉命内迁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部分师生在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的率领下组成“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步行赴滇,黄钰生同意并资助申泮文跟随这个旅行团去昆明。在63天中他们步行1600余公里,使他有机会目睹山川之秀丽和三省人民之贫困落后,思想又一次受到了强烈震撼和启迪,一种使命感在心底被唤醒。到昆明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主任的杨石先特许申泮文恢复学籍。苦难深重的祖国和期望殷切的老师使这位年轻人挺直了腰杆,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用两年时间以较好成绩完成了三年学业,于1940年夏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大学毕业后,初在航空委员会油料研究室任助理员。这个研究室属新建军事部门,要求全部工作人员集体参加国民党。他对领导的指令断然拒绝,工作不足一年就弃职潜逃了。此后他在川甘滇等地漂泊,经历了一段动荡的生活,但始终未离开教育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经黄钰生和邱宗岳介绍,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参加了从昆明至天津的复员建校工作,于1947年回到天津,开始了在南开大学的教学生涯。   不久,天津和全国相继解放,申泮文经历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个黄金年代。他筹建了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并任主任;组建了科研集体,开始从事无机合成科研工作,奠定了学业和事业的基础。1959年,他自告奋勇参加援建山西大学,满怀激情地要在白纸上画最美丽的图画。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雄心壮志为当时正愈演愈烈的左倾路线所不容。他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努力,在1964年就被批判为“与党争夺青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升级为“申家村反党集团”。他多次被拉下讲台,研究室被拆散,学术和社会活动都受到限制。他能做的,就是关起门来搞译著,及在“开门办学”中走遍山西大地对风化煤腐植酸资源进行了普查并绘制了一张分布图。正是这一点不起眼的工作,表现了中国这一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奉献精神和对事业执著的追求,也使1977年赴太原参观访问的杨石先为之叹息和动容,并于1978年把申泮文二度调回南开大学工作。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肇始。申泮文争取到了老年来临之前的又一个黄金年代。申泮文自己把他的经历总结成一个公式:事业成就=教育+勤奋+机遇+奉献。他认为事业成功的诸因素中,勤奋是最主要、最积极、最起作用的因素,因而他充分利用得来不易的条件和机会,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出版了一批著作和译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拥有技术专利多项,1979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964年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至今蝉联被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委员。他曾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等社会活动中去,以一名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的身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还在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成人教育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他兼任天津联合业余大学校长;曾任山西大学化学系、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重庆大学化学系、北京钢铁学院应用化学系兼职教授,及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他热心学术团体的工作,1978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理事,并蝉联至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

  • 关于旋转圆盘电极的一些疑惑

    关于旋转圆盘电极的一些疑惑

    旋转圆盘电极上的各处的扩散层厚度一样,测LSV时,由于线性电势扫描的电势不断改变,不是稳态,扩散层厚度应该不断的改变,是不是旋转圆盘电极上的扩散层厚度也在变化,只是各处都一样?

  • 纳米圆盘简介

    纳米圆盘简介

    [font='times new roman'][size=18px] [font=宋体]纳米圆盘简介[/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纳米圆盘与生物膜[/font][font=宋体]去垢剂在膜蛋白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去垢剂的膜蛋白质提取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去垢剂种类诸多,筛选出最适合目标膜蛋白质增溶、稳定和结构表征的去垢剂费时费力;此外,去垢剂胶束固有的动态性质会导致去垢剂[/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膜蛋白质复合物不稳定,从而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膜蛋白质有聚集/变性的趋势。另一方面,膜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所处的膜环境即脂质分子是息息相关的。传统上用于提取膜蛋白质的去垢剂是通过破坏脂质双分子层,将膜蛋白周围的脂质剥离,以胶束的形式将膜蛋白质包裹于疏水核心,去垢剂分子的极性头部则暴露于水相环境,以此为膜蛋白质提供了另一种溶解环境,这极大地影响了膜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font][font=宋体]显然,去垢剂分子形成的胶束远不能模拟膜蛋白质所存在的脂质双分子层环境,因而并不是膜蛋白提取、增溶、稳定的最佳工具。近年来,膜蛋白质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开发能够提供更好的细胞膜膜模拟效果的纯化方法,新型细胞膜膜模拟系统主要有[/font][font=宋体]liposome[/font][font=宋体]s[/font][font=宋体]、bicelles、amphipols[/font][font=宋体]和nanodiscs,其中nanodiscs即纳米圆盘为细胞膜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并被公认为是一种最佳的膜模拟系统。纳米圆盘技术最早由Sligar等人提出,纳米圆盘的组成为两亲性膜支架蛋白[/font][font=宋体](MSP)[/font][font=宋体]围绕圆盘状的磷脂双分子层,可稳定地分散于水相。将去垢剂增溶的膜蛋白质、磷脂分子、MSP混合,就可以将膜蛋白质自组装至MSP纳米圆盘中。MSP结合的纳米圆盘潜在优势包括纳米圆盘尺寸可调、可对MSP进行基因工程修饰、纳米圆盘中的脂质成分可控、纳米圆盘中的膜蛋白质可以确定的低聚状态存在等。但是,MSP纳米圆盘形成过程中仍需要去垢剂进行初始增溶步骤,如图1-7所示,不能避免去垢剂分子对膜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的影响。此外,MSP纳米圆盘中脂质的组成与天然脂质双分子层的组成不同,这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活性及其调控。基于SMA的纳米圆盘克服了MSP纳米圆盘的局限性,没有去垢剂的情况下,SMA能够溶解脂质膜形成盘状纳米颗粒(图1-8),近年来在细胞膜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font][/size][/font][align=center][img=,662,4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71551559682_8480_3237657_3.jpg!w662x487.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7 MSP纳米圆盘和SMA纳米圆盘的形成过程[/font][/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Fig[/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7 [/font][font=宋体]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MSP nanodiscs and SMA nanodiscs[/font][/align][font=宋体]1.2.[/font][font=宋体]2 SMA结合的纳米圆盘[/font][font=宋体]早在[/font][font=宋体]2001[/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宋体]Tonge[/font][font=宋体]等人就证明了既含有疏水单元苯乙烯又含有亲水单元马来酸的[/font][font=宋体]SMA[/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可以增溶脂质分子,并在[/font][font=宋体]2006年利用SMA将脂质双分子层转化成稳定的纳米圆盘形状的双层膜,获得专利。2009年,SMA首次被报道用于提取跨膜蛋白质,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加入SMA后,SMA与细胞膜结合,将其溶解为天然的纳米圆盘,又称为苯乙烯-马来酸脂质颗粒[/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SMALPs)[/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SMA包围在圆盘侧面,膜蛋白质则被包裹于圆盘之中,如图1-8所示。与去垢剂和MSP纳米圆盘相比,SMALPs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去垢剂就可以直接从细胞膜上提取膜蛋白质,同时保留膜蛋白质周围的天然脂质环境。自2009年开始,[/font][font=宋体]关于利用[/font][font=宋体]SMALPs技术提取纯化膜蛋白质的文献数目[/font][font=宋体]迅速增加,(图[/font][font=宋体]1-9)。这些文献研究了多种重要的膜蛋白质,如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ABC转运蛋白等,处于SMALPs中的膜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性且显著优于去垢剂胶束中的膜蛋白质。此外,这些文献表明SMA对于单跨膜螺旋蛋白、多跨膜螺旋蛋白,甚至大型多亚基跨膜蛋白都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font][/font][align=center][img=,662,40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71552290358_7544_3237657_3.jpg!w662x406.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8 SMALPs示意图[/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59][/font][/font][/sup][/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Fig[/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8 [/font][font=宋体]Schematic diagram of SMALPs[/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59][/font][/font][/sup][/align][align=center][img=,615,4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71552556903_281_3237657_3.jpg!w615x432.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9 利用SMALPs技术纯化膜蛋白质的文献数目[/font][/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Fig[/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9 Numbers of [/font][font=宋体]literatures describing membrane proteins purified by SMALPs technology[/font][/align][font=宋体][font=宋体]SMA可同时实现膜蛋白质和膜脂的提取,很多研究也对[/font][font=宋体]SMALPs[/font][font=宋体]中的脂质分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font][font=宋体]Teo等采用SMA对大肠杆菌的ZipA、FtsA和PgpB三种膜蛋白质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反相HPLC-MS/MS分别对三种膜蛋白质的SMALPs中的磷脂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SMA本身不会优先从细胞膜中提取特定的磷脂[/font][font=宋体]。在[/font][font=宋体]ZipA和PgpB[/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宋体]SMALPs中,磷脂分子种类类似且单不饱和PE和PG含量较高;在FtsA的SMALPs中,磷脂分子种类与ZipA和PgpB差异较大,具有更长碳链的PE和PG含量更高。Ayub等人采用SMA对酵母细胞膜上的CD81蛋白进行增溶和纯化,并采用“鸟枪法”对酵母细胞膜总脂质提取物、空SMALPs(不含CD81)[/font][font=宋体]中脂质[/font][font=宋体]和含[/font][font=宋体]CD81的SMALPs中[/font][font=宋体]脂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前两者所含磷脂分子种类差异不大,含[/font][font=宋体]CD81的SMALPs中磷脂分子种类变化明显,表现为带正电荷的PE和PC减少,带负电荷的PI相对增多。[/font][/font][font=宋体]1.2.[/font][font=宋体]3 SMA与磷脂双分子层[/font][font=宋体]近年来,关于[/font][font=宋体]SMALP[/font][font=宋体]s[/font][font=宋体]自组装机制的研究[/font][font=宋体]也[/font][font=宋体]得到开展[/font][font=宋体]。简单来说,在疏水效应驱动下,[/font][font=宋体]SMA吸附到磷脂双分子层[/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苯乙烯基团插入到磷脂双分子层中,与酰基链紧密结合,在临界浓度下,带电的马来酸基团使膜失稳,导致膜破裂并形成被[/font][font=宋体]SMA聚合物带环绕的纳米圆盘。对于SMA与其它两亲性聚合物的区别,Scheidelaar等从苯环和羧基的性质进行了详细阐述:刚性苯环基团的存在,使SMA从溶液游离状态转化成围绕纳米圆盘的另一种状态,熵变小,这是有利的;羧基的偶极矩与膜的偶极势之间有良好的相互作用。SMA的这些特性使其对磷脂双分子层具有高增溶性能,可以增溶各种不同头部基团、不同酰基链、不同构型的脂质分子。特别是苯乙烯与马来酸摩尔比在2:1到3:1之间的SMA,其疏水性和极性达到最佳平衡,对磷脂双分子层增溶效果最佳[/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71][/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font=宋体]3 SMA[/font][font=宋体]及其衍生物[/font][/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1 SMA[/font][font=宋体]的性质与制备[/font][/font][font=宋体]SMA是苯乙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马来酸酐共聚物([/font][font=宋体]SMAnh)的水解形式,SMAnh是被广泛研究的聚合物之一,由Alfey和Lavin在1945年首次制备。由于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存在极性差异,且苯环为给电子体,马来酸酐为吸电子体,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两者竞聚率相近,聚合后可形成具有独特交替结构的聚合物链,经水解后,赋予SMA两亲性聚合物的性质。SMA不仅化学性质独特,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作很多药物的载体,如坦螺旋霉素、两性霉素B等。[/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用于膜蛋白质和膜脂研究时,[/font][font=宋体]SMAnh的制备方式通常有两种,即利用传统自由基聚合或[/font][font=宋体]可控[/font][font=宋体]/“活性”自由基聚合[/font][font=宋体]。传统自由基聚合因其慢引发、快增长、易终止的特点而导致聚合反应过程、聚合度、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布难以控制。可控[/font][font=宋体]/“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出现使得对聚合物进行分子设计和可控聚合成为可能,特别是可逆加成[/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断裂链转移[/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RAF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聚合已发展成为合成复杂聚合物结构的最通用和最强大的聚合技术之一。[/font][font=宋体]RAFT聚合中的关键试剂[/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链转移试剂[/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CTA)[/font][font=宋体],在聚合过程中可以形成无聚合活性的休眠种,与活性自由基链相比,对体系中其它自由基的竞争力相当,使得整个反应体系始终存在自由基的可逆链转移,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双基终止,并实现了对聚合过程的调控。[/font][font=宋体]Craig等采用RAFT聚合法制备了三组具有低、中、高分子量的SMAnh,每组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2:1-4:1)[/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经体积排阻色谱法分析,证明了所得聚合物的分散度指数([/font][font=宋体]PDI)在1.25-1.35之间,且所有聚合物的实际分子量与理论值相近,说明聚合过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将SMAnh进行水解,用于磷脂分子增溶,结果发现形成SMALPs的大小与SMA分子量无关,而与两个单体的比例有关。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为2:1、3:1、4:1时,形成的纳米圆盘尺寸分别约为28 nm、10 nm、32 nm。因此,利用RAFT聚合方法可以控制SMA结构,通过扩大纳米圆盘的尺寸可为提取更多的膜脂和体积更大的膜蛋白质提供可能性。[/font][/font][font=宋体]Smith等在蒙特卡罗模拟的基础上,通过RAFT聚合法合成了六组16种具有不同苯乙烯/马来酸酐比例和不同单体/CTA比例的聚合物,经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技术表征,证实了RAFT聚合可以控制聚合物链中单体的含量、组成、分布情况。作者进一步比较了上述聚合物在磷脂增溶和SMALPs形成方面的性能差异,筛选出了聚合物D,与商业SMA2000相比,得到的纳米圆盘分散性更小,而较低的样品分散性可能有利于结构生物学研究。[/font][font=宋体]1.3.2 SMA衍生物的[/font][font=宋体]性质与[/font][font=宋体]制备[/font][font=宋体]SMA[/font][font=宋体]LPs[/font][font=宋体]已逐渐发展成为细胞膜组成研究的可靠工具,但其应用价值受到[/font][font=宋体]pH[/font][font=宋体]值[/font][font=宋体]和二价金属离子的限制。在酸性条件下,[/font][font=宋体]SMA[/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中的羧基[/font][font=宋体]易发生质子化使共聚物疏水性增强而极易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这不利于提取在酸性环境中发挥最佳功能的膜蛋白质;此外,在毫摩尔浓度的镁或钙离子存在下,[/font][/font][font=宋体]SMA[/font][font=宋体]中的羧基可与金属离子螯合而产生沉淀,使[/font][font=宋体]SMA[/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无法用于钙[/font][font=宋体]/镁离子依赖性膜蛋白质的研究[/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82-83][/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为了拓宽[/font][font=宋体]SMALPs[/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技术的适用范围,利用[/font][font=宋体]SMAnh中酸酐基团的高反应活性和衍生能力,可进一步通过酯化、酰胺化等反应进行后修饰制备[/font][font=宋体]SMA衍生物[/font][font=宋体],如图[/font][font=宋体]1-10所示。后修饰基团的引入可改变SMA的特性,增强了聚合物的pH值和金属离子耐受范围,如SMI在pH值为2.5-10范围内,二价金属离子浓度高达200 mM时,仍可发挥膜蛋白质及膜脂提取功能,形成的纳米圆盘显示出超强稳定性。上述SMA衍生物为后续更广泛的膜蛋白质和膜脂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font][/font][align=center][img=,690,34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71553237687_6095_3237657_3.jpg!w690x343.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10 SMA衍生物[/font][/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Fig[/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10 [/font][font=宋体]SMA derivatives[/font][/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1.4 SMALPs[/font][font=宋体]的扩展[/font][font=宋体]二异丁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马来酸共聚物([/font][font=宋体]DIBMA[/font][font=宋体])在增溶磷脂,稳定膜蛋白质的性能上与[/font][font=宋体]SMA相当。同SMALPs一样,DIBMA以[/font][font=宋体]DIBMA[/font][font=宋体]脂质颗粒([/font][font=宋体]DIBMALPs[/font][font=宋体])的形式同时提取膜脂和膜蛋白[/font][font=宋体]质[/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SMA中苯基的存在使得提取的膜蛋白质不能直接进行紫外或圆二色谱等光谱学表征,而DIBMA可弥补这一缺陷。Gulamhussein等比较了SMA与DIB-MA两种聚合物对不同表达系统的具有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膜蛋白质在增溶效率、提取纯度和稳定性能方面的差异,如图1-11所示[/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DIBMA[/font][font=宋体]对某些膜蛋白质的增溶效率并没有优于[/font][font=宋体]SMA,所提取膜蛋白质的纯度也不如SMA,这是由于[/font][font=宋体]DIBMALPs[/font][font=宋体]的尺寸较[/font][font=宋体]SMALPs大,提取出来的杂质随之增多。较大尺寸的DIBMALPs能包容更多的膜脂,膜脂的有序度因为空间的增大而下降,这可能不利于膜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但也可能为蛋白质构象变化和动力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环境。[/font][/font][align=center][img=,580,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71553485075_347_3237657_3.jpg!w580x473.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11 比较SMALPs与DIBMALPs[/font][/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Tribet等开发了一类新型两亲性聚合物([/font][font=宋体]APols[/font][font=宋体]),其结构特征为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羧基被辛胺和异丙胺随机酯化。[/font][font=宋体]APols[/font][font=宋体]这一命名是为了将这类两亲性聚合物与化学或工业等其它领域的两亲性聚合物区分,其中被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的是[/font][font=宋体]A8-35[/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A8-35[/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中有[/font][font=宋体]25%的羧基被辛胺随机酯化,40%的羧基被异丙胺随机酯化,剩下35%的游离羧基,使其具有温和的表面活性。另外,与去垢剂分子相比,聚合物链具有一定粘度,与膜蛋白质接触位点更多,能使膜蛋白质在更长时间和更高温度下保持稳定状态。[/font][/font][font=宋体]A8-35[font=宋体]主要缺点在于其[/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临界缔合浓度较低,不能像[/font][font=宋体]SMA那样直接溶解细胞膜,提取膜蛋白质。基于此,Marconnet等作出假设,用环烷烃替代[/font][/font][font=宋体]A8-35[/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中线性的烷基侧链,期望环烷烃能发挥[/font][font=宋体]SMA中苯环的作用,可以自发地吸附到磷脂双分子层上,这是实现生物膜增溶、膜蛋白质提取的第一步。结合SMA独特的膜增溶性能和[/font][/font][font=宋体]A8-35[/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优异的膜蛋白稳定性能,[/font][font=宋体]Marconnet等制备了聚丙烯酸衍生物CyclAPols。[/font][/font][font=宋体]A8-35[/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和[/font][font=宋体]CyclAPols结构如图1-12。经过一系列膜蛋白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yclAPols可用于直接提取膜蛋白质和膜脂,提取速度甚至比SMA更快。例如,对于膜蛋白质YidC,CyclAPols可在1小时左右达到最大提取率,而SMA用时超过1小时。此外,CyclAPols对膜蛋白质的稳定性优于SMA。例如,对于HsBR膜蛋白质,[/font][/font][font=宋体]50[/font][font=宋体]℃加热处理6小时,在CyclAPols中可保留80-85%的原始构象,而在SMA中约保留20%。[/font][align=center][img=,412,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71554112299_7819_3237657_3.jpg!w412x473.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font=宋体]12 [/font][font=宋体]A8-35和CyclAPols[/font][font=宋体]结构[/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92][/font][/font][/sup][/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Fig[/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12 Structures of [/font][font=宋体]A8-35 and CyclAPols[/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92][/font][/font][/sup][/align][font=宋体]Yasuhara等[/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97][/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首次报道了[/font][font=宋体]聚甲基丙烯酸酯两亲性共聚物[/font][font=宋体],如图[/font][font=宋体]1-13所示,甲基丙烯酸丁酯可提供非极性侧链,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可提供带正电荷的极性侧链。动态光散射、电镜、核磁共振测试证实了制备的聚合物可以有效溶解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纳米圆盘结构。此外,与SMA相比,[/font][font=宋体]聚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font][font=宋体]中不含苯环和酰胺键,可将提取的膜蛋白质直接进行荧光、圆二色谱表征,这些表征可用于研究淀粉样蛋白质聚集的动力学和淀粉样蛋白质聚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因此,该聚合物被进一步用于研究人胰岛淀粉样多肽([/font][font=宋体]hIAPP[/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而[/font][font=宋体]hIAPP[/font][font=宋体]产生淀粉样聚集变性与[/font][font=宋体]2型糖尿病中胰岛细胞的死亡息息相关。[/font][/font][align=center][img=,690,1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71554363037_3318_3237657_3.jpg!w690x190.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13 两亲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96][/font][/font][/sup][/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Fig[/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13 [/font][font=宋体]Amphiphilic methacrylate copolymers[/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96][/font][/font][/sup][/align][font=宋体] [/font]

潘文渊相关的资料

潘文渊相关的仪器

  • 旋转圆盘工作电极--内螺牙电极尺寸:φ12mm×35mm 电极头材质:玻碳、金、铂、银、石墨极、热解石墨、同性碳石墨、钯、铜、锌、铝、铁、镍、钛、钨、钼、钽、不锈钢、碳钢等可选 外套材质:PEEK或PTFE 电极直径:12mm 电极总长:35mm其它:尾部内螺牙
    留言咨询
  • 数字型旋转圆盘电极装置产品名称:数字型旋转圆盘圆环电极装置英文名称:Digital Speed Rotator(DSR)品牌产地:中国大陆产品特色 采用编码器电机控制,数字技术,转速更精确,更稳定 银石墨碳刷(银含量> 80% ),信号传输更无损 ⼀ 体式控制,操作更灵活、流量连接设置有着更大的便利性、美观性 即时、完善的服务售后,更适合中国实验室操作习惯 采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千山绿”设计,科技彰显人文产品背景为了研究电极表面电流密度的分布情况、减少或消除扩散层等因素的影响,电化学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各种电极和搅拌的方式,开发出了一种高速旋转的电极,由于这种电极的工作面像一个盘,所以也叫旋转圆盘圆环电极装置。 技术优势 数字化的DSRDSR产品理念顺应数字化潮流,采用当下先进的数字控制芯片技术,有效地减小了体积,提高了信号抗干扰能力。DSR采用数字编码器电机控制,通过反馈实际值与期望值来进行比较,并进行误差补偿和调整,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能够准确地控制电机的位置、速度和方向,实现精确控制。DSR数字信号技术抗干扰能力保障实验不受环境信噪干扰,性能稳定,更适合中国实验室操作习惯。 用料做工扎实,品质不凡DSR配置银石墨碳刷(银含量>80%),高含银碳刷确保电信号能够无损传输,石墨则保证碳刷耐磨以及润滑,大大提高使用寿命和稳定性。DSR配置15mm直径高端旋转杆,杆超准直,可获得稳定的动力学反应条件。 DSR配置µ m级制造精度的工作电极,高品质电极精准保证高效收集率及计算电子转移数。DSR采用直流电供应,能耗低、稳定性强,绿色环保,极大减少了电网对主机的杂波干扰。服务优势DSR 依托理化(香港)有限公司深厚的旋转圆盘电极装置服务经验,提供销售、应用一站式专业服务 丰富的备件库资源 提供各类型号的旋转圆盘电极配件耗材,满足多样化定制需求。 1对1应用技术指导提供专业应用工程师技术指导服务,1对1帮助用户解决使用难题,完善实验方案,保障用户实验项目高效推进 货期短,交付快,更便利对比进口仪器,DSR具备“即订即发”优势,交付货期更短。用户订单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由DB物流送货上门。 DSR精确的应用DSR与电极、电化学工作站联用,满足多样化科研实验需求,适用于: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及评价锂空气电池研究电化学动力学研究氧还原反应(ORR)研究氧析出反应(OER) 研究氢析出反应(HER)研究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研究缓蚀剂评价及研究 金属材料腐蚀电位研究等DSR 主要技术参数转速:50-10000rpm,电机功率0.02马力,环保型银碳刷接触连接控制:一体控制,可拆式结构,具有信号输入接口防爆:最新防爆设计,保证人身与设备安全旋转杆:长度170mm外径:15mm,适用于各种电解池,方便与其它仪器联用盘电极:外螺纹设计,接触更好,信号传输稳定。盘电极直径:5.0mm,电极外径:15mm盘环电极:外螺纹设计,接触更好,信号传输稳定。盘环间隙:≤ 320μm盘环尺寸精度:±0.01mm盘直径:5.61mm,环内径:6.25mm,环外径:7.92mm 电解池:用户可选用标准电解池或自行设计惰性气体流量计:调节惰性气体对电解池内吹扫氧气流量计:调节氧气通入电解液进行氧饱和工作温度:室温
    留言咨询
  • 美国PINE旋转圆盘环盘圆环电极装置中国总代理旋转圆盘电极MSR(中国区总代理)旋转圆盘电极装置产品介绍:1.转速:50-10000rpm,电机功率0.02马力,采用银碳刷接触连接,显示精度误差: ±1%2.控制:分体控制,可拆式结构。具备独立的控制系统,旋转电机系统与旋转控制转速系统分开,防止各种易挥发气体进入腐蚀电机。单独的控制系统具有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可通过输入外部信号(来自电化学工作站)控制转速,同时单独控制系统可将转速信号输出至测试设备(示波器)或用来控制其它设备。3.防爆:最新防爆设计,保证人身与设备安全 4.旋转杆:长度170mm 外径:15mm,适用于各种电解池,方便与其它仪器联用,还有不同型号旋转杆供不同研究使用 5.盘电极:外螺纹设计,接触更好,信号传输稳定。盘电极直径:5.0mm,电极外径:15mm 工作温度:室温 另有高温可选 6.盘环电极:外螺纹设计,接触更好,信号传输稳定。有特氟龙与PEEK两种材料,适应不同应用。盘环间隙=320μm。盘环尺寸精度:0.01mm。盘直径:5.61mm,环内径:6.25mm,环外径:7.92mm工作温度:室温,另有高温可选7.实验功能: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及评价;锂空气电池研究;电化学动力学研究;氧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 研究;缓蚀剂评价及研究;金属材料腐蚀电位研究,C02电催化。 旋转圆盘电极MSR(中国区总代理)旋转圆盘电极装置产品图片:美国PINE旋转圆盘环盘圆环电极装置AFMSRCE 中国总代理
    留言咨询

潘文渊相关的耗材

  • 旋转圆盘电极
    旋转圆盘电极及旋转环盘电极包括各种金属电极。原材料为进口,纯度大于99.99%,电极管和一些辅助材料均为进口材质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绝不渗漏,保证电化学分析的高重现性,高精度。(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
  • 旋转圆盘电极的驱动轴 6.1204.220
    旋转圆盘电极(RDE)的驱动轴(带水银触点) 订货号: 6.1204.220旋转圆盘电极(RDE)的驱动轴(带用于 VA 测量台的钛轴和水银触点),螺纹 M3。技术参数:长度(mm)85材料说明轴材料 2 说明架体材料 3 说明架体材料 4 说明O 型圈材料Titanium材料 2PTFE black材料 3Stainless steel 18/9材料 4FPM (Viton)
  • 旋转圆盘电极(RDE)的驱动轴 6.1204.210
    旋转圆盘电极(RDE)的驱动轴 订货号: 6.1204.210旋转圆盘电极(RDE)的驱动轴(带用于 VA 测量台的钛轴),螺纹 M3。技术参数:长度(mm)46材料说明轴材料 2 说明架体材料 3 说明架体材料 4 说明O 型圈材料Titanium材料 2PTFE black材料 3PVC材料 4FPM (Vito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