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野

仪器信息网马晓野专题为您整合马晓野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马晓野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马晓野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马晓野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马晓野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马晓野相关的资讯

  • 视频采访:访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晓野先生
    2011年9月7日-9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及实验室展览会”在河北承德举行。活动期间,“我要测”的编辑对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晓野先生进行了视频采访。   马晓野先生从SGS的目前的基本情况谈起 ,他说“SGS在中国有雇员10000多人,是行业内领先的公司”,对于SGS在中国的成功,他把原因归结为“政策的逐步开放”及SGS本身“有底蕴,有成熟的管理方式,有技术储备”。   谈到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市场竞争的状况,尤其是价格恶意竞争,马晓野先生说:“SGS是一个好的公司,不是一个便宜的公司,我们反倒不怕便宜的竞争”。提及SGS本身的优势领域,他介绍说,“在传统领域,我们跟大家差不多,各有各的长处。但是在新领域方面,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是我们近年的重点,也是我们的长处。”他还透露,SGS刚在天津投了一个多亿在风能领域。对于大家认为SGS作为国际性大企业相对民营检测机构在资金、人员上的优势,马晓野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SGS目前在某些方面就落在了华测的后面。不过他并不认为所有民营检测机构都能走华测之路。   更多内容请参见视频实录。
  • DMA35密度计大促销!!!
    东南科仪二十周年回馈客户促销活动,此次推出Anton paar DMA35密度计促销活动,详情请咨询400-113-3003。机会难得,预购从速! 性能特点 操作舒适性 .小巧轻便,可以单手进行测量:取样灵活方便 .操作简便,即便是戴着防护手套也可操作自如 .大液晶显示器背景照明可清晰显示测量结果 .测量池可视并具有背景照明 耐用性 .坚固的防漏外壳设计 适用于工业和现场使用 .接液部件可耐受大部分常见样品 无线通讯 " IrDA接口用于与电脑进行数据交换和向打印机输出数据 高效 .储存多达100个样品ID,容易识别样品 .储存多达20种洲量方法 .储存多达1024个测量结果包括测量时间和样品ID .多达5个可自定义客户功能 .2个可更换的1.5V AA电池,确保测量长期可靠 .节能模式可选降低功耗。进样泵可便捷地进行更新 技术参数 密度范圈。到3g/cm3 温度范围0到40° C 进样粘度0到1000mPa· s 内置的浓度表格和功能:比重、酒精度.糖度/麦汁浓度.API功能、H2SO4表、5个可自定义客户功能 密度准确度:1 x10-3g/cm2 温度准确度:0.2° C 最小样品量:2毫升
  • 周晓光:MALDI诞生30年小记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MALDI)于1987年首次由Hillenkamp 及Karas提出,如今已经30年。从那时起,通过应用这一“软电离”技术与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的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为生物大分子提供快速和高度可靠检测手段的目的,同时也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方法。相比其他质谱技术,MALDI-TOF操作简便,不需要接受分析化学培训的专业人员就可以使用。特别是近年来在基因分型分析、生物标志物鉴定、病原体鉴定、质谱成像等应用的发展,越来越被临床检测领域所青睐。 /p p   近几年,国内在MALDI-TOF MS仪器的研发与生产快速起步,涌现了一批科研人员和企业,大大推动了MALDI-TOF MS国产化的进程。MALDI-TOF MS将可能成为首个由中国企业掌握最领先核心技术,并引领技术发展的质谱仪品类,这对我国在生物大分子分析研究、临床分子诊断应用等方面有极大的推动。 /p p   我于30年前开始,参与了一系列基于ESI及MALDI质谱产品的研发及研发管理工作,谨借此技术发表30年之际,应仪器信息网的邀请,对MALDI-TOF质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将来做作简单的回顾与展望。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关于MALDI的起源 /strong /span /p p   MALDI在2002年与另一“软电离”技术电喷雾电离(ESI)同时得到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日本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因激光解吸电离(LDI)技术的开发,与电喷雾电离的发明人John Fenn由于“开发了用于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解吸电离方法”而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尽管田中耕一的方法使用了基于激光的软解吸电离方法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他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MALDI的发明人。其实MALD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是首次由德国University of Mü nster科学家Hillenkamp 及Karas首次提出的,它与田中所发现的方法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尽管两种方法都使用了激光,但在MALDI中,分析物混入基质中并被基质包围,基质分子吸收激光能量并将其中一部分转移到分析物(如蛋白质、核酸分子)上。而田中的方法则是在甘油中使用金属纳米粒子的悬浮液,分析物位于纳米颗粒的表面上。 /p p   通过实践的验证,Hillenkamp 和Karas所开发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的离子化效率更高,成为之后被广泛采用的技术。但田中是首先发表了可以使用激光解吸电离来分析和检测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同时提醒了我们只是蛋白质离子化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改进仪器的其他部分,尤其是探测器,而达到生物大分子分析的目的。 /p p   严格意义上讲,当今被广泛采用的MALDI-TOF质谱技术实际上是两个核心技术的组合,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与飞行时间离子分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除与飞行时间结合外,同样可以与其它离子分离手段如四级杆、离子阱等相连接。但脉冲式的激光解吸电离方式无疑与在飞行时间质谱中同样采用脉冲式离子提取方式在耦合上有着许多优势,从而促成了MALDI-TOF这一质谱技术的出现。这一质谱仪器的发展史也是MALDI这一分子电离技术与TOF离子分离技术的相互依赖、相互推进的发展历程。 /p p   脉冲触发飞行时间的质谱仪设计在MALDI出现之前十几年就已经出现。在美国Texas A& amp M University的Macfarlane等通过放射性元素Californium-252轰击样本表面,以放射性自然脉冲触发飞行时间计时的原理设计了等离子体解吸电离(Plasma Desorption Ionization)飞行时间质谱仪,并用来分析较高极性的有机生物分子,成为当时最为成功、被认为最有潜力的蛋白质大分子分析的质谱工具。1984年首款基于这类原理的商业化产品由Bio-Ion Nordic AB生产并销售,该公司于1989年被Applied Biosystems Inc.收购。但这一技术可谓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崭露头角的激光解吸技术所取代。 /p p   激光电离(Laser Desorption)被研究得更久,但是直到适当吸收激光能量的基质被引入前的几十年中,在生物分子分析中的应用非常有限。Franz Hillenkamp,Michael Karas及其同事在80年代中期发现将丙氨酸与色氨酸混合并用266 nm激光脉冲照射可以更容易地将其电离,从而推断色氨酸吸收激光能量并帮助非吸收能力的丙氨酸电离,因而赋予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这个术语。当与这种“基质”混合时,分子量高达2843 Da的多肽Melittin同样可被电离。对更大分子的激光解吸电离的突破发生在1987年,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和他的同事使用了将甘油中的30 nm钴金属粉末与337nm氮气激光器相结合的“超细金属加液体基质法”用于电离。使用这种基质与激光的组合,田中完成了对分子量34,472 Da羧肽酶-A蛋白生物分子的电离,证明了激光波长和基质的适当结合可以使蛋白质电离。随后,Karas和Hillenkamp使用烟酸基质和266 nm激光电离了67 kDa的白蛋白(Albumin)。 /p p   Karas和Hillenkamp在1988年Bordeaux国际质谱会议上发布了使用静态电场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MALDI电离获得的β-半乳糖苷酶(分子量116,900)的质谱图,首次展示了单电荷离子质量大于100,000的质谱图,标志着MALDI-TOF MS新时代的来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23" title=" 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2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119f14c-4a73-4208-bd80-c52d688530c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Karas和Hillenkamp在1988年Bordeaux国际质谱会议上发布了使用静态电场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MALDI电离获得的β-半乳糖苷酶(分子量116,900)的质谱图 /span /strong /p p   但从上图中质谱峰宽上可以看出,在初期工作中使用静态电场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获得的蛋白质量分辩能力是相当低的。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主要是由于离子在飞行过程中碎裂所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MALDI-TOF MS的诞生 /strong /span /p p   第一台用于大分子分析的实用MALDI-TOF质谱仪是由美国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Beavis和Chait在Hillenkamp发现MALDI后的几个月内搭建的。这是一个简单的线性飞行时间质谱,采用单静态加速电场,漂移管,和探测器。该仪器的加速电压高达30kV,飞行长度为2米。线性飞行时间分析仪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飞行过程中解离破碎的离子与稳定离子几乎同时到达离子探测器,从而消减了Hillenkamp等在反射式分析器中观察到的离子色散,提高了质量分辨能力。Beavis和Chait还对MALDI的基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现了MALDI的进一步的改进。其开发的肉桂酸衍生物基质表明在260 nm和360 nm紫外波段间的任何波长都可以用来激光解吸蛋白质,使得波长为337 nm的更小型和相对便宜的氮气激光器同样可以应用在MALDI仪器上,取代了笨重昂贵的Nd:YAG激光器,受到20世纪90年代初商用仪器开发研究人员的青睐,直到至今还被广泛采用在商业化产品中。 /p p   首批商业化MALDI-TOF产品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Dr. Marvin Vestal创建的Vestec公司(被PerSeptive Biosystems收购后又并入Applied Biosystems Inc公司)及本人当时所在的Finnigan公司在1990年分别开发生产出MALDI-TOF产品。Finnigan开发的LaserMAT飞行时间质谱仪是首款采用氮气激光器的线性MALDI-TOF产品,飞行管长度只有0.5米。而Vestec生产的飞行时间质谱仪采用了更长的飞行管,因此性能会好一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91" title=" 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9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38db108-0c16-40cb-9f8d-a63a6c4132f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1991年本文作者周晓光在LaserMAT产品展台前留影 /strong /p p   相比于几乎同时出现的电喷雾电离质谱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推广,初期MALDI-TOF产品商业化的进程遇到了一些麻烦。这主要是由于TOF仪器性能偏低,特别是TOF的质量分辨能力不足,质量测量精度不高,如上述Finnigan LaserMAT的质量分辨率只有一两百,不能满足MALDI电离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检测需求。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MALDI电离技术的巨大潜力为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刺激了为这种电离技术特别定制改进的TOF仪器的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TOF技术的发展 /strong /span /p p   飞行时间(TOF)质谱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首先由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W. E. Stephens提出。当时在美国Bendix Aviation Corporation Research Laboratories工作的Wiley和McClaren于50年代中期完成了第一个实用型飞行时间(TOF)质谱仪的设计,并系统的描述了提高质量分辨能力的方式,首先提出了脉冲加速的时间聚焦概念,并描述了实现聚焦的一般条件。这些条件同样适用于MALDI以及其他电离技术,为之后的MALDI飞行时间质谱的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但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这项技术被普遍认为是研究离子特性基础研究的一种奢饰品,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及解决实用问题之中。直到上世纪70年起,由于等离子体解吸电离(PD)、二次离子质谱(SIMS),特别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等脉冲离子源的出现,这项技术才重新引起大家关注。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早期高分辨MALDI-TOF MS的几项关键技术 /span /strong /p p   理想的离子源是应该产生一个狭窄而几乎平行的离子束,不同质量大小的离子通过电场加速到达检测器的飞行时间与离子的初始位置和速度无关。而在MALDI解吸电离过程中,被检分子是被包埋在沉积在作为离子加速器电极的样品靶板表面上的基质晶体之中的。当激光脉冲对样本晶体照射时,产生包括带电离子在内的解吸物质羽流。普遍认为离子以百米至千米/秒的初始速度分布飞出。如果相同大小的两个离子以不同的初速度在飞行管中加速,则它们将在不同的时间到达离子探测器,导致峰展宽。正是由于离子间初速度的不同,造成了线性MALDI-TOF分辨率降低。因此提高线性MALDI飞行时间分辨率的关键之一就是在对离子初始速度分布进行再聚焦,以补偿离子初始速度的差异。Wiley和McClaren在1953年发表的文章中就已经有了具体的描述,但之后被大多科研人员遗忘了。 /p p   MALDI离子源出现后,1994年美国Utah State University的Lennon和Brown报道了在电离激光脉冲之后采用精确延迟的提取脉冲可以显著提高MALDI-TOF的分辨能力。Marvin Vestal马上意识到并将已经报道过的MALDI离子初速度分布与线性式和反射式飞行时间分析仪的聚焦关联连接起来,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性地建立了TOF分析仪中各组件的理论模型,用以针对MALDI离子源的TOF分析器性能优化。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重新发现和整合了延迟离子提取(Delayed Extraction),并将其引入到了MALDI-TOF仪器的设计中。这一技术是通过延迟离子提取电场的施加来改变不同初始速度的离子被加速的持续时间,最终使所有离子都同时到达探测器。这一改进将线性飞行时间的质量分辨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51" title=" 3.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5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d2a7792-60d7-4237-baf0-d6a65f2ef92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延迟离子提取与连续离子提取质谱图对比 /strong /p p   另外一种补偿MALDI离子生成初始动能差异的改进是通过在线性飞行时间管终端加入离子反射器。反射器(Reflectron)飞行时间的概念最早是由苏联科学家Mamyrin于1973年提出,它是由一系列均匀间隔的电极组成,在电极上施加离子飞行方向的反向电场。飞行管中相同m / z离子由于动能和速度的差异将导致进入反射器深度不同。具有较大动能的离子先到达并进入反射器,深入到反射场中飞行路径比具有较少动能的离子更长,因此与迟后离子同时到达检测器。建立在Marvin的理论研究基础上,Applied Biosystems公司设计开发产生了Voyager系列产品,首次为蛋白质大分子分析提供了质量分辨能力超过10,000、质量精度高达10 ppm的高分辨MALDI-TOF质谱仪。从90年代中期开始,在市场上使用的商业化MALDI-TOF仪器中有一半以上是基于Marvin的理论设计的。 /p p   早期的MALDI-TOF仪器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有一个主要限制:它们只能得到分析物的分子量,但无法测定结构。 因此,这些仪器不能用来确定对蛋白质化学家来说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序列或翻译后修饰。为了通过MALDI-TOF获取蛋白、多肽结构信息,20世纪90年代早期德国科学家Kaufmann和Spengler利用亚稳态衰变离子在无电场区域飞行过程中碎裂后再被反射器分离,从而获得碎片离子质量信息,即所谓的后源衰变(Post Source Decay)技术,进行了多肽测序的工作。这一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MALDI-TOF无法获取多肽结构信息的不足,但毕竟PSD碎片离子与通常的MS/MS碎片离子所包含的分子结构精度还是有很大差距。为了弥补这一缺陷,Marvin Vestal通过完善理论,将其扩展到串联TOF质谱,成功构建了MALDI-TOF-TOF仪器的设计理论,开发出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4700蛋白质组分析仪及后来升级版的AB 4800 TOF-TOF 质谱仪。这些仪器至今还在大多数蛋白质组学中心使用。 MALDI-TOF MS和MS-MS系统对包括蛋白质组学,糖组学,细胞信号,结构生物学,细胞器成像和聚合物科学等许多重要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Marvin也因为在MALDI-TOF,TOF-TOF方面的贡献于2010年获得世界质谱界颁发的最高奖美国质谱学会杰出贡献奖。 /p p   在MALDI-TOF技术出现的早期,它主要是被应用在蛋白质的鉴定中。质谱蛋白鉴定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将提取的蛋白质组经过内切酶的作用分割成多肽,然后比对MALDI-TOF MS质谱图中的多肽峰与从蛋白数据库所生成的多肽质量匹配程度,达到蛋白鉴定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被誉为肽质量指纹谱分析(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另外一种鉴定蛋白的方法是通过MALDI TOF-TOF将蛋白内切后产生的多肽在串联质谱内轰撞成离子碎片,然后通过蛋白多肽串联质谱数据库搜索匹配多肽信息来确定蛋白。 /p p   相比蛋白和多肽,核酸的MALDI-TOF分析比较迟后,直到Becker研究小组1993报道了3-羟基吡啶甲酸(3-HPA)可作为良好的基质才有所突破。其中一个爆发点是应用于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鉴定。1997年Applied Biosystems的Haff 和Smirnov首先建立了利用单碱基延伸(Single-base Primer Extension)化学与MALDI-TOF相结合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鉴定的质谱方法。这一SNP检测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在一个样品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多达几十个SNP位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59" title=" 4.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5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d24e74c-95d6-4ac9-aaf5-ed4a95dab9e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乳腺癌1号基因的SNP检测质谱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2000年Applied Biosystems就已完成了基于这一方法的商业化产品开发工作。但由于商务上的考量,并没有将这一产品推向市场。而真正出现在市场上基于单碱基延伸质谱分析的商业化产品是几年后由Sequenom(现为Agena)公司推出的 MassARRAY产品。随着多位点SNP基因分型在临床及精准医疗应用中推广,以单碱基延伸化学与MALDI-TOF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手段越来越被重视。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质谱成像技术 /span /strong /p p   在MALDI-TOF技术出现后,美国Vanderbilt University的Richard Caprioli意识到这一分子检测技术具有二维扫描的特性,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利用激光扫描结合质谱分析的分子成像技术,探索开发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生物大分子在组织切片中的分布,特别是对传统的免疫化学无法进行分析的样本。他们使用的方法是用基质液滴喷洒冷冻组织切片,并用配备有精细激光焦点的MALDI-TOF仪器对组织样品进行扫描。这项技术,不光可以获取样品中的分子信息,同时可以在无化学标记的状态下获得生物分子在复杂表面的空间分布。这一结合为生物组织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可以用于组织表面的直接生物分子表征的化学“显微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63223ff-fd0e-42cd-9f15-e633efed5f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小鼠肾脏质谱影像 /strong /p p   Richard Caprioli也因在成像质谱(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上的开拓性工作,于2014年获得美国质谱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p p   MALDI自30年前出现至今已经成为分析各种非挥发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肽,寡核苷酸,脂质,聚糖和其他具有生物分子的成熟技术。但在常规临床检测应用领域中的突破也只是出现在近年的临床病原体鉴定上。2001年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Ryzhov和Fenselau通过质谱分析微生物细胞内丰富的核糖体蛋白质分子指纹,提出了利用MALDI-TOF鉴定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这种质谱分子指纹技术后被验证比基于微生物实验室通常使用的各种表型和生物化学测试方法更精确,速度更快。而且也为微需氧菌、厌氧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及病毒等难鉴定、难培养病原体的鉴定弥补了生化鉴定方法的不足,被临床实验室逐渐所采纳。国外两家公司布鲁克、生物梅里埃推出的以线性MALDI-TOF仪器为基础的临床病原微生物鉴定系统已相继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及国内药监部门批准用于病原体鉴定的临床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MALDI的局限与改进 /strong /span /p p   基于Vestal在90年代中期建立的MALDI-TOF仪器设计理论上开发的商业化产品出现后至今,该技术从根本上基本没有改变。但要进一步将此分析方法推向更宽广的临床检测领域,我们还面对着不少挑战,还需克服限制此质谱仪器被广泛接受的许多因素,例如仪器的制造成本和操作复杂性高,较差的可靠性,以及速度,全谱灵敏度分辨率和质谱光谱重现性不佳等。特别是这些因素造成人们普遍认为MALDI-TOF不是定量的分析手段,在临床分析应用中的进一步推广也因此受到影响。 /p p   要从应用角度解决质谱定量分析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样品前处理,点样方式和仪器本身的定量分析误差。虽然在本世纪初Applied Biosystems相继开发了化学试剂iCAT(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和i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同位素代码标记定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定量分析的瓶颈,但仪器本身的局限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必需从根本上寻找答案,也就是从离子生成、离子提取传输和离子检测几个层次入手。 /p p   首先,样本与基质分子形式的结晶层在MALDI靶板上的分布是不均的,因此优质的质谱图是需要通过寻找结晶层中“甜点”而获得。而通常此类仪器采用的氮气激光器的发射频率被限制在50Hz左右,所以通常在单位时间内仅有一小部分(通常& lt 1%)样品分子被激光照射电离和分析,使每个叠加后的质谱图中离子强度重现性非常不稳定,误差会高达30%以上。而新一代的MALDI-TOF(如融智生物的QuanTOF)采用了5000Hz以上的半导体激光器,结合快速二维移动平台控制及高速离子探测与数据采集,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几万到几十万次的激光照射,电离分析靶点上的大部分样品,减少了样品数量变化和分布不均造成的影响。 /p p   另外影响质量分析重现性的因素包括在MALDI离子源内的离子提取及加速电场的施加方式。上一代MALDI-TOF设计中,这些电压是加在靶板上的,造成在整个靶板上电场分布不均,从而使点在靶板不同位置上的离子感应到不同的电场,使得离子飞行时间的波动。而在新一代的仪器设计中(如QuanTOF)采用了靶板接地的专利技术,消除了靶板边缘电场的波动,进一步提高了质谱光谱的重现性。这一改进使质量检测的均一性会更好,特别对需要在空间维度上进行扫描的质谱成像应用有更大的意义。 /p p   新一代MALDI-TOF的另一改进是在全质量范围的检测性能。Wiley和McClaren在50年代就对飞行时间(TOF)质谱设计中无法对不同大小离子在初始空间及速度上同时完成聚焦有了阐述,加上通常MALDI-TOF激光照射入射角度的不对称性,使得传统MALDI-TOF仪器设计中有造成质量偏倚性的许多因素,在不同质量区间的分辨率、灵敏度有较大的区别。QuanTOF通过激光照射光学系统,离子光学系统,延迟离子提取,离子聚焦传输及混合离子检测器的创新设计及全面改进,实现了质谱分析在全质量范围内的分辨率、灵敏度的同步性能提升,提高了质谱定量检测分析的重现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0" title=" 6.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6664dd2-4bc6-465d-85f0-570ffe7aa25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新一代MALDI-TOF检测极高分子量蛋白的质谱图 /strong /p p   新一代MALDI-TOF的定量分析性能提升可以从全血样品中血红蛋白糖化率测定上看出。下图中所示为3个不同糖化率的血红蛋白样本(分别为6%,9%,14%),每个样本被重复点在靶板上24个不同样点所获得的72张质谱光谱图的叠加。糖化峰三组不同浓度离子强度的重现性高达98%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c063ee7-30c5-4c5b-b437-1183f7e8542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新一代MALDI-TOF检测3个不同糖化率的血红蛋白样本质谱图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全谱可定量MALDI-TOF将打开全新应用的大门 /span /strong /p p   创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在推动MALDI-TOF迈向更光明的未来,它将成为一项标准化技术被应用于疾病的病理学,个体化临床检测领域。MALDI方法可用于分析任何含有目标分析物的体液,包括血液和血液制品、母乳、脑脊液、淋巴液、唾液、尿液、胃和消化液、眼泪、大便、精液、前列腺液、阴道液、羊水和来源于组织的间质液。特别是新一代MALDI-TOF定量性能的提升将可更快被用于常规临床检测使用,除了用于病原体鉴定的用途外,我们将会看到这一技术将会被推广到:直接从血清,组织提取物和其他体液进行的癌症分型 组织成像 蛋白质修饰分析 小分子药物(体内)分布 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和验证 质谱免疫测定 多肽定量 诊断和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测定等。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strong 作者简介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周晓光,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1)、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外国专家及客座教授、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周晓光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ceda772-57a7-48a8-9d0e-30cc1ea8115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strong 周晓光 博士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近30年在世界一流高尖端生命科学分析仪器公司及研究机构从事分子检测仪器产品研发与研发管理工作经验。利用本人交叉学科的深厚背景,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涉及质谱学、生物光电子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标靶挖掘科研工作及相关分析设备及应用产品的商业化研发工作。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4- 融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创建了专业致力于以尖端生物检测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应用软件为一体的生物分子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个体化医疗、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等各级生物分子检测需求提供多种一体化检测解决方案。公司已完成以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技术和新一代全谱可定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为核心的生物分子检测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1-2016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国家“千人计划”特聘研究员,研究组组长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2011年底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加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导、光电片上系统研究组组长,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客座教授、技术研发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从事应用于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新型技术、仪器装备、生化试剂、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及其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工作。合作承担完成了多项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包括“基于微流控回路芯片”的数字化PCR设备的研发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发明了多项发明专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8-2010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外国专家及客座教授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2008年起受邀中国科学院参与领导了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模块化DNA分析系统”的工作。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并加以实现,并负责控制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的设计与编写,组织实施了系统的集成调试工作,提出并实现了CCD成像、微流系统交叉污染解决方案、数据质量评估方案等。此项目于2011年3月通过中科院专家组评审验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度长、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及其系统样机,在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空白。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1995-2008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 Biosystems, Inc):资深经理、研发部总监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1995 年加入了美国Applied Biosystems,Inc.公司的当代高分辨率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开拓者Dr. Marvin Vestal的团队,从事高分辨生物时间飞行质谱仪的研发工作。先后参与并领导了多项生物质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参与领导了在世界最大科学仪器博览会PITTCON上荣获年度产品奖的世界首款电喷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发并负责数据控制及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参与领导了一系列MALDI-TOF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工作,如AB Voyager TOF、 AB Proteome Analyzer 4700、 AB Proteome TOF-TOF Analyzer 4800等,负责开发了建立在此类技术上多项应用平台,如蛋白质组分析系统、组合化学分析系统、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系统、生物标志物挖掘分析系统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1988-1995 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在美国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加入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从事生物质谱分析设备与分析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参与了早期电喷雾质谱仪的研发,通过与此技术发明者Prof.John Fenn(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团队合作,发明了解析此类谱图的新方法,获得美国专利,成为公司一款全新的分析软件产品。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参与了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SQ系列产品)进行蛋白质/多肽分析技术的开发工作,独自创建了行业内第一款用来分析此类数据的生物信息分析软件。通过与此类分析技术先驱者Prof. Don Hunt的合作,成功开发了一款以低能碰撞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多肽测序的计算手段,并在美国蛋白质学会年会上利用此技术首次在世界上成功的完成了测试肽测序任务,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参与了世界首款电喷雾电离-离子阱多级质谱仪(LCQ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负责该项目的数据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独自创建了高智能操作控制ITCL系统,为此设备的研发及日后一系列高级运作模式如:数据依赖采集技术、动态排除技术、智能化分析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合作发明了独一无二的离子阱自动增益AGC控制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专利。此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之后的衍生产品已成为在多肽/蛋白质分析领域中的世界级标杆产品,被广泛应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编辑:李博 /p

马晓野相关的方案

马晓野相关的论坛

马晓野相关的资料

马晓野相关的仪器

  • 不会闲置的移液工作站SELMA® : 您想在如下实验中减少手动操作吗? 您想在如下实验中减少实验偏差吗? 多个液体样品移液操作、标准曲线制备、384孔板实验;PCR体系构建和产物纯化、细胞培养和毒性测试、质粒和核酸提取、药物或微生物检测或筛选、ELISA、抗生素抗性分析、农残检测、液相色谱样品准备、化合物筛选、各种高通量筛选等 您想在如下实验中避免生物污染吗? 含有病毒、高致病菌、放射性成分等的实验样品制备和检测、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的实验过程 您是否在寻找这样一台仪器? 一键就能轻松完成微孔板的精确加液 仪器小巧,能随意放在想要放的地方,甚至是很狭小的生物安全柜里 不需要复杂深奥的使用培训,一看就能掌握使用方法 高度重复、稳定的移液体积精确度 SELMA® 96/384 正是您在寻找的理想工具!德国耶拿公司2010年最新呈现! 技术参数: 1、96和384道移液工作站配有2个基本板位,可处理96孔或384孔不同类型微孔板,也可进行单道、单列八道操作 2、基本移液功能:指定孔、整板移液。吸液、不同液体气柱分隔吸液;加液、多次分液;吹吸、混合、稀释;Tip头清洗等多种功能 3、扩展移液功能:梯度稀释、96转384、384转96、靠壁操作、磁珠法核酸提取操作、蛋白结晶特殊操作等更多功能 4、TipTray技术,更换Tip头简单快速,且密闭性好 5、96道有四种移液头,最大加液量为25ul、60ul、250ul和1000ul;最小加液量为0.5ul 384道有两种移液头,最大加液量为25ul和60ul;最小加液量为0.5ul 6、显示屏:3.5英寸彩色触摸显示屏 中文界面:任何操作和程序编制全部实现汉化 设备可以保存数十种个性化移液方案 7、 加液精确度: 96道25&mu l移液头:0.5-2.0&mu l &le 3% 2.0-5.0&mu l &le 2% 5.0-25.0&mu l &le 1% 96道60&mu l 移液头:3 &mu l-5 &mu l &le 2% 5 &mu l&hellip 60&mu l &le 1% 96道250&mu l移液头:5.0-25.0&mu l &le 2% 25.0-250.0&mu l &le 1% 96道1000&mu l移液头:25-100&mu l &le 2% 100-1000&mu l &le 1% 384道25&mu l移液头:2-5&mu l &le 2% 5-25&mu l &le 1% 384道60&mu l 移液头:3 &mu l-5 &mu l &le 2% 5 &mu l&hellip 60&mu l &le 1% 8、设备尺寸(宽× 高× 深mm):307× 480-520× 325 设备重量:15-20kg 主要特点: 1、自动化程度高。唯一的手动操作仅为移板、移Tip头盒、Tip头整板装卸 2、相对价格低,适合样品量不多或者首次购买移液工作站的客户使用。非常适于配合大型工作站中的特殊移液操作 3、占用空间非常小,搬动方便,适合摆放在生物安全柜中 4、有自动记忆功能,下次使用时直接调用以前的程序即可 5、非常优异的移液准确性、重复性和客户应用友好性
    留言咨询
  • 加野KANOMAX小流量粒子计数器3887C三种粒径任选测试(0.3、0.5、5.0μm)全中文界面显示(3887C、3887D、3887L)采样量2.83L/min计数报告符合GB/T16292-2010、ISO14644-1、中国新版GMP标准内置多种测试方法(GBMODE、GMP、ISO等)内设延迟测试时间,可自行设定,避免人为干扰超大存储容量及数据统计功能屏幕背光增强功能具有断电自储续测功能加野KANOMAX小流量粒子计数器3887C
    留言咨询
  • 小流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加野KANOMAX 3887Lite/3887Pro多种粒径同时测试0.3、0.5、1.0、3.0、5.0μm 3.5inch彩色触摸显示屏、采样量2.83L/min触摸操控,流量2.83L/min±5% 多种测试方式可选用内置单次、重复、连续、计算、远程、国标、ISO等多种测试方式,根据测试需要任意选用。 设置灵活多样可设置采样时间、采样次数、间隔时间、满足不同测试需求。 计数报告符合测试标准计数报告符合GB/T16292-2010、ISO14644-1、中国新版GMP标准。 大容量数据存储、统计、自动续测可存储7000组测试数据,可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采用国标或ISO测试方式时,因突发断电等异常恢复测试后,自动延续先前的测试状态,数据不丢失。 智能的测试软件测试软件安装于计算机后,实现测试数据的查阅、动态分析、打印及存储。 丰富的通讯选项USB及RS485两种通讯协议任意选择;可连接计算机或打印机,也可兼容其他控制系统。 小流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加野KANOMAX 3887Lite/3887Pro应用于电子、半导体、光学、液晶显示、硬盘制造、医院、空调净化、食品卫生、高效过滤器、生物制品、科研院所、精密印刷及航空航天领域。 小流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加野KANOMAX 3887Lite/3887Pro规格参数名 称尘埃粒子计数器型 号3887Lite3887Pro粒 径0.3、0.5、5.0μm0.3、0.5、1.0、3.0、5.0μm流 量2.83L/min显 示 屏3.5inch电阻触摸屏光 源激光二极管计数效率符合ISO21501-4、JIS B9921最大可测浓度2,000,000个/CF3一致性损失2,000,000个/CF3时小于5%计数报警1~70,000,000计数范围内测试模式单一、重复、连续、计算、远程、GB、ISO采样设置采样时间6sec~99min59sec间隔时间6sec~99min59sec采样次数1~999次或连续测试采样场所99错误显示超过最大计数、激光功率衰减、流量异常、电量不足通 讯USB或RS485数据存储7000电 源内置锂电池、AC适配器(USB type C)电池工作时间约5小时外形尺寸87×200×55mm工作环境10~40°C 0~85%RH(无结露)重 量约600g配 置零计数过滤器、采样口保护帽、操作手册、AC适配器(含线缆)、检测报告、RS485端子、保护箱选 择 件打印机及电缆、三脚架、采样管(1m)小流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加野KANOMAX 3887Lite/3887Pro
    留言咨询

马晓野相关的耗材

  • Kromasil 液相色谱柱 Kromasil反相C8液相色谱柱 原装进口 KR022546
    原装进口Kromasil系列液相色谱柱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色谱柱品牌,具有重现行性好,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更好的满足制药企业和药物研发对液相色谱柱的严格要求。 Kromasil是一种高纯度、大比表面积、高机械强度、较高的碳链覆盖率的新一代球形硅胶填料。金属不纯物含量极低,减少了有些螯合物在硅胶基质柱上的络合作用。 Kromasil的表面有独特的硅羟基基团组成,硅烷的覆盖率高,在高或低的pH条件下不易水解和分解。它允许流动相pH为1.5-9.5。 Kromasil能在6000psi(400bar)的高压下正常运行,具有稳定的柱效及长久的寿命。Kromasil所有尺寸的柱子,特别是制备柱,都同样具有很高的柱效。 产品货号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优惠价 KR012546 Kromasil反相C18液相色谱柱 250X4.6mm,5um 2500 KR011546 Kromasil反相C18液相色谱柱 150X4.6mm,5um 2300 KR022546 Kromasil反相C8液相色谱柱 250X4.6mm,5um 2500 KR021546 Kromasil反相C8液相色谱柱 150X4.6mm,5um 2300 详情请咨询上海楚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021-64934060
  • 德国肖特Schott 分液漏斗 242942409
    德国肖特Schott 分液漏斗?货号名称规格单位242941704梨型分液漏斗(玻璃塞)50ml个242942409梨型分液漏斗(玻璃塞)100ml个242943602梨型分液漏斗(玻璃塞)250ml个242944401梨型分液漏斗(玻璃塞)500ml个242945406梨型分液漏斗(玻璃塞)1000ml个242946308梨型分液漏斗(玻璃塞)2000ml个1064805梨型分液漏斗(特氟龙塞)100ml个1064806梨型分液漏斗(特氟龙塞)250ml个1064807梨型分液漏斗(特氟龙塞)500ml个1064809梨型分液漏斗(特氟龙塞)1000ml个242913608球型分液漏斗250ml个242914407球型分液漏斗500ml个242915403球型分液漏斗1000ml个242916605球型分液漏斗2500ml个242917301球型分液漏斗5000ml个242918606球型分液漏斗10000ml个241242008滴液漏斗50ml,14*19个241242402滴液漏斗100ml,14*19个241242505滴液漏斗100ml,19*2个241243604滴液漏斗250ml,24*29个241243707滴液漏斗250ml,29*2个241244403滴液漏斗500ml,24*29个241244609滴液漏斗500ml,29*2个241245605滴液漏斗1000ml,29*2个
  • Kromasil C-18液相色谱柱/Kromasil C-18 色谱柱 货号:KR011546
    瑞典原装进口的Kromasil系列液相色谱柱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色谱柱品牌之一。其具有重现行性好,柱效高、使用寿命长的等特点,更好的满足制药企业和药物研发对液相色谱柱的严格要求。 Kromasil是一种高纯度、大比表面积、高机械强度、较高的碳链覆盖率的新一代球形硅胶填料。金属不纯物含量极低,减少了有些螯合物在硅胶基质柱上的络合作用。 Kromasil的表面有独特的硅羟基基团组成,硅烷的覆盖率高,在高或低的pH条件下不易水解和分解。它允许流动相pH为1.5-9.5。 Kromasil能在6000psi(400bar)的高压下正常运行,具有稳定的柱效及长久的寿命。Kromasil所有尺寸的柱子,特别是制备柱,都同样具有很高的柱效。 产品货号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优惠价 KR012546 原装进口Kromasil 反相C18液相色谱柱 250X4.6mm, 5um 2500 KR011546 原装进口 Kromasil 反相C18液相色谱柱 150X4.6mm, 5um 2300 KR022546 原装进口 Kromasil C8液相色谱柱 250X4.6mm, 5um 2500 KR021546 原装进口Kromasil C8液相色谱柱 150X4.6mm, 5um 2300 KR032546 Kromasil 氨基液相色谱柱(NH2) 250X4.6mm, 5um 2500 KR031546 Kromasil 氨基液相色谱柱(NH2) 150X4.6mm, 5um 2300 KR042546 Kromasil 氰基液相色谱柱(CN) 250X4.6mm, 5um 2500 KR041546 Kromasil 氰基液相色谱柱(CN) 150X4.6mm, 5um 2300 KR052546 Kromasil 正相硅胶柱(Sil) 250X4.6mm, 5um 2500 KR051546 Kromasil 正相硅胶柱(Sil) 150X4.6mm, 5um 2300 KR062546 Kromasil 苯基柱(Phenyl) 250X4.6mm, 5um 2500 KR061546 Kromasil 苯基柱(Phenyl) 150X4.6mm, 5um 2300 上海楚定分析仪器专业代理原装进口Kromasil 系列液相色谱柱,详情请咨询 021-6493406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