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明

仪器信息网李雪明专题为您整合李雪明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李雪明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李雪明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李雪明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李雪明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李雪明相关的资讯

  • 你是我的眼——清华大学李雪明与电镜的不解之缘
    从本科四年级开始,李雪明就投身于电子显微学研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基础材料和功能材料,再到如今的生物大分子,他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更先进的技术,让我们看清微观世界的精妙结构,那里曾是人类认知世界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模糊地带。  走进李雪明位于清华大学生物新馆的办公室,巨大的书柜就映入眼帘,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书籍井然有序地排列其中 办公桌上,几台计算机显示屏占去了不少空间——小小的屋子充满了忙碌的气息,这就是这位青年科学家的科学领地。他向《赛先生》讲述了他和电子显微学的故事:关于技术的力量,关于不同学科间的张力,关于结构生物学的未来̷̷  选择电子显微学:你是我的眼  相较于X光衍射技术等其他解析微观物质结构的技术,电子显微学的一大优势就是直观,它能够赋予科学家一双“细致入微”的眼,可以用来直接“看清”微观世界:电子束照射在样品上,经过成像,我们能直接获取物质细微结构的图像。清华大学李雪明课题组的研究,就是要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致力于冷冻电子显微学技术研发,从生物显微图像中更好地重构其结构,不断提高这双眼的观察能力,把它炼成“火眼金睛”,让我们能够“看”清更微小的结构。图1. 冷冻电镜照片和从中得到的密度图(density map)(图片来源:Xueming Li, etc., Electron counting and beam-induced motion correction enable near atomic resolution single particle cryoEM, Nature Methods, 10, 584-590, 2013.)  李雪明的电镜之旅始于材料科学,在这个较为成熟的领域,电子显微学的分辨率一般很容易能达到2埃以上。李雪明当时的工作就是通过利用电子光学的原理,结合图像处理的手段,把分辨率推得更高,达到1埃以上。  然而,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有其周期性。在学科的快速发展期,新技术层出不迭,重大突破性成果让人应接不暇 而快速发展期之后,平台期到来,科学研究会进入一个瓶颈,突破性成果较难得到——用电子显微学的方法研究材料科学就处于这样的平台期阶段。李雪明说:“在博士研究后期,我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科研发展方向。我希望能够做一些更富于挑战性的研究。”  相比之下,用电子显微学研究生命科学问题是一个较小的分支,远较材料科学稚嫩,却蕴含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雪明的导师、中科院物理所李方华院士就想把电镜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研究,但由于生物学研究成本较高,当时条件不允许,再加上物理所当时缺乏研究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氛围,李方华院士的想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尽管如此,李方华为李雪明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进入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可能。  机缘巧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程亦凡教授的一次学术报告,给李雪明的科学之旅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他注意到,电子显微学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分辨率在当时最高只能达到5至6埃,但在材料学中达到2埃的分辨率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很快就意识到电子显微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潜力:“生物电镜的分辨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当时促使我转行的很大的驱动力。”  利用电镜从事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最基本的技术很相似,但实验手段、分析考虑问题和分析数据的方式非常不同。生物样品有自己的特点,样品处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辐照损伤、低衬度等问题,这些都限制着分辨率的提高。李雪明逐渐在这个新的领域中找到了节奏,一系列成果也接踵而至。譬如,他的一项技术突破曾被列入《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的2013年年度方法(图2)。图2. 李雪明的新技术被选为《自然方法》年度方法的报道  这项技术充分验证和利用了电子计数探测器捕捉电子束信号的高精度和低噪音,结合巧妙的图像处理方法,李雪明和他的同事一起矫正了电子束照射样品造成的图像漂移和抖动,实现了相机的“防抖”,大幅改善了图像分辨率。运用这项技术,他们成功得到了分子量较小、对称性更低、也更难解析的蛋白结构,将单颗粒冷冻电镜的分辨率推向原子分辨率水平。  今年,课题组又有两篇论文即将发表。我们怎样看到这个世界,怎样嗅到千万种气味?视觉和嗅觉信号如何转换为电信号?这离不开我们体内一种叫做CNG的离子通道,它的开闭由信号分子cAMP控制。有趣的是,CNG通道的结构与电压门控的离子通道非常相似,却不像后者那样由电压的变化控制。李雪明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杨建教授合作,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CNG通道和cAMP配体结合时的结构,试图解释离子通道独特性质背后的基本机制。  在另一篇论文中,李雪明课题组解析了一种细菌外膜分泌孔道的结构,它能转运细菌合成的大分子毒素。李雪明说:“我们想由这个分子建立研究体系,支持后续的技术研发。”现有的技术需要将膜蛋白从原来的生物膜环境上剥离下来,才能看清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但这样粗暴的手段会破坏较大的复合体,还可能会改变蛋白的构象。如果能跳过这个步骤,直接采集天然生物膜环境下的蛋白质复合体结构信息,我们对大分子结构的理解势必会得到很大的推进。李雪明说:“我们希望从分泌孔道系统入手,让电镜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有朝一日无需提纯蛋白,就可以看清细胞膜上的蛋白结构。最新要发表的工作就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电镜自动化技术:解放结构生物学家的双手  生命世界纷繁而广阔,需要解析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数不胜数。不仅如此,就像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单词扩展出若干复杂词汇一样,一个结构也会延伸出若干个相关的结构,同时还会涉及和其他分子之间的种种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相应的结构变化,花样翻新,这些都对结构解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一个人一年能解析两个生物大分子结构估计,如果完全靠人力解析,时间周期将过长,因此我们需要用自动化技术应对这些挑战。  李雪明说,一方面,自动化能够完全把人解放出来,自主地运行并完成结构解析任务 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大规模的集群运算,快速而高效地解析结构。最重要的是,自动化能够让生物学家无需为学习电镜使用、样品制备、图像处理而分散精力,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解决真正的生物问题上。图3. 电子显微镜  那么,如何把之前只有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机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人相较机器有哪些优势?复杂的生物研究材料总会存在一定差异,需要用人凭借经验来判断这些差异,修正实验操作。即使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案(protocol)操作,有时也难以保证每次生化实验都能成功,譬如有的实验室提纯蛋白质的能力很强,别的实验室用同样的实验方案却依然难以复制前者的成功经历。李雪明说,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将人的经验转化为机器的量化语言。首先,要有精确的测量手段,为下一步的判断提供可靠的数据 第二,要有量化的评估指标,可以不依赖人,而由机器来决定下一步选择怎样的实验方案。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如深度学习,或许可以帮助机器进行决策。  李雪明对电镜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比较乐观,他说:“现在,具体的模块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几年之内应当能实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他认为,随着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等技术的进步,结构解析的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在不远的将来,一台电镜一天也许就可以解好几个生物大分子结构,而一所学校一年可以解成百上千的结构。各个学校共同合作,会使结构生物学领域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技术性研究需要更多支持  用电子显微学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需要很高的采购和维护成本,这势必涉及学术界内外多方面的合作。清华结构生物学高精尖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的成立,有包括北京市政府乃至国家层面的支持。“这样一件事在清华发生,是非常难得,也非常鼓舞人心的。”李雪明高兴地说。  不过,李雪明也从一名科学家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与展望。他认为,国家的支持重点需要从单纯提供经费向支持人才的发展转变,同时,技术研究的体量和投入其实不应小于应用研究。技术的覆盖面很广,它可以是软件、硬件或是一种想法,是基础性的工具,并支持应用研究的进行。李雪明认为,国内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还很不够,经费经常十分紧张,一定程度上造成尖端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  技术性研究的一大特点就是“慢”。李雪明说,研发一个新方法可能需要五年、十年,而且还很难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在当前以高影响因子论文发表为导向的考核制度下,技术型研究的生存较为困难,而巨大的考核压力又会进一步导致人才流失。不仅如此,周边科研技术环境的配套与否也是一大限制因素。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企业的技术支持,在美国硅谷附近做研究时,他能够较为便捷地买到需要的产品和技术,譬如特殊的相机 而国内的公司规模普遍较小,水平也有所欠缺,客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科学需要不同领域的对话与融合  李雪明谈到了生物学研究的两种视角:一部分科学家关注最基础的结构细节 另一部分则从更大的尺度、更系统的角度看问题,不是很关心具体的结构。然而,“两派”很长时间里都有些互相看不起对方。有人认为结构生物学是“马后炮”,只是在前人已经把功能研究清楚了之后锦上添花,却罕有在阐明功能之前得到结构、再由结构解释功能的。李雪明说:“我相信,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最终还是需要到达最根本的层次,即原子结构,因为是原子结构决定了蛋白质或复合物的功能。尤其是与药物、与疾病相关的研究,我们需要精准地知道生命体中发生了什么,这种‘精准’也是未来的趋势。”具体的相互作用细节需要运用系统的视角将它们串在一起,而与此同时,为了研究更大的体系,我们需要了解其中所涉及的每一步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如此循环往复。只有通过两个节点间的不断反馈,通过不同研究视角间的对话,生命科学才能求得进步。  不仅在生命科学内部,生命科学也需要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对话。许多生物学研究员都不是生物学出身,而是由物理、计算机等方向“半路出家”,李雪明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任何一个学科都应吸纳一部分其他背景的学者,这样才能产生新的思路。与生物学家有了很多接触,真正了解做生物研究需要什么之后,他们能利用自己擅长的领域的技术解决问题。由物理转战生物,李雪明发现自己能做许多别人做不了的事,如编程、理解实验设备和物理过程,这是他的优势,对他个人来说也是很大的鼓励。  虽然不同学科的科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通的,但来自不同背景的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别。李雪明谈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去听报告时,生物专业的学生喜欢记笔记,而物理专业的学生经常空着手就去了。这也许是因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很多重大突破往往需要科学家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而物理这门学科较少依赖具体的实验方案,而更依赖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想象”。不过在他看来,这种区别是阶段性的,“到了更高的层面,无论是生物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对研究应怎样进行的判断和把握没有太大的差别,二者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某种统一。”
  • Cell Research:李雪明团队用冷冻电镜技术论文报道VI型分泌系统膜结构
    p   2019年1月1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研究组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VI型分泌系统膜上核心复合物结构》“Architecture of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membrane core 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细菌VI型分泌系统膜上核心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的结构,揭示了其组装新形式。 /p p   革兰氏阴性菌通过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分泌系统向胞外或者其他细胞分泌各种底物,包括离子,小分子(如抗生素),大分子物质(如毒性蛋白,DNA)等,这些分泌出的底物大多都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其中的VI型分泌系统(T6SS)分泌的毒性蛋白不仅仅可以作用于宿主细胞,使还可以作用于环境中的其他细菌,从而使细菌在细菌-宿主,细菌-细菌等接触依赖型竞争中获得优势。VI型分泌系统由多于13个亚基组成的类似注射器的纳米机器。其中TssJ, TssL, TssM三个蛋白组成跨细菌内外膜约1.7MDa的复合物,主要起通道作用, 帮助底物从细菌胞质分泌到细胞外或宿主细胞中。VI型分泌系统膜上核心复合物的结构至今未获得,精细的组装方式仍不清楚。 /p p   李雪明课题组通过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的方法解析了大肠杆菌来源的膜上核心复合物TssJLM 4.0 埃分辨率的分子结构。通过冷冻电镜结构纠正了前人对TssJ和TssM 2:2组装比例的错误理解, 该高分辨率的结构揭示TssJ和TssM采用新颖的3:2组装比例。这种3:2的组装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分泌系统1:1的组装形式。该研究还发现TssM采用C5对称性,内层和外层各五个。通过结构比对,发现内层和外层TssM结构有明显构象变化,该构象变化很可能对通道的打开至关重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59bab17e-736a-43a7-a4f5-ef0aa9954d91.jpg" title=" 0.jpg.png" alt=" 0.jpg.pn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VI型分泌系统膜上核心复合物的结构 /span /p p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雪明研究员为本工作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PTN项目五年级博士生尹孟和生命学院五年级直博生严照峰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的冷冻电镜数据采集在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北京)的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完成,数据处理在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北京)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完成。该工作获得了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市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经费支持。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trong 论文附件 /strong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bdfec034-a40c-4f85-959e-225c5a892721.pdf" title=" Architecture of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membrane core complex.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Architecture of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membrane core complex.pdf /span /a /p p    strong 原链接 /strong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18-0130-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00915e16-3cad-4891-8368-d0b4a8c765cc.jpg" title=" 00.jpg.png" alt=" 00.jpg.png" / /p p br/ /p
  • 行业会议丨第一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术论坛(昆明,3月24-25日)
    2018年3月24日-25日,TESCAN将参加在云南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术论坛”,我们诚邀您莅临参观交流! 为更好传承“构造地质学论坛”的学术精神与会议特色,促进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发展,提升构造地质学方法、理论创新与前沿突破;着重展示我国青年学者最新进展和成果,并增进老、中、青学者间的思想与学术交流,促进青年学者的进一步成长。经讨论决定于2018年3月24日~25日在云南大学召开“第一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术论坛“。 论坛旨在聚集我国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和广大青年学者,以岩石圈深部结构与动力过程、俯冲与碰撞过程、克拉通与造山带演化、大陆变形与流变、盆山耦合作用、新构造过程与地质灾害、圈层相互作用与构造地貌响应等领域为主题,展示前沿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拓宽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科学思路。 第一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术论坛 会议时间:2018年3月24-25日 会议地点:昆明云南大学云大宾馆 现场活动—TESCAN免费SEM测样抽奖活动 活动时间:2018年3月24日-25日活动地点:昆明云大宾馆TESCAN展位奖品设置:一等奖—倾国倾城+免费SEM测样二等奖—国色天香三等奖—风华绝代想要免费SEM测样?想要体验SEM、EDS、CL、Raman于一体的独特应用,还有FIB-SEM+TOF-SIMS分析的双重惊喜? 想要了解快速完成矿物相以及解离度分析(含4700种数据库)的自动矿物分析系统? 想要赢取倾国倾城、风华绝代、国色天香的精美礼品? 欢迎莅临TESCAN展台,等你一探究竟!现场抽奖活动礼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喔~

李雪明相关的方案

  • XH-100A HPD-100 大孔树脂吸附葛根异黄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通过 298、308 K 和 318 K 温度下的平衡吸附实验和 298 K 下的动力学实验 ,考察了 HPD-100大孔吸 附 树 脂 吸 附 水溶 液 中 葛 根 异 黄 酮 的 热 力 学 和 动 力 学 过 程. 分别用 Langmuir 和 Freundlich 等温方程对热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得到各热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HPD-100 树脂对水溶液中葛根异黄酮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 吸附模型描述(相关系数大于 0.992),吸附为不均匀表面的多分子层吸附. 负 的 热 力 学 焓 变 和吉布斯自由能证实反应为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 ,低温有 利 于 吸 附 的 进 行 ,负 的 熵 变说 明 吸 附 后 体 系 的混乱度降低. 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吸附为快速过程. 通过拟一级 / 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可知,HPD-100吸附水溶液中葛根异黄酮的过程遵循拟二级吸附动力学(相关系数大于 0.99)规律. 吸附速率随异黄酮初始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
  • 瞬态吸收光谱研究光催化反应动力学
    光催化一般是指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使光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反应。光催化剂通常是半导体金属氧化物:ZnO,Fe2O3或TiO2,光照时,其能够产生电子和空穴,然后与表面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本文讲述爱丁堡仪器LP980瞬态吸收光谱仪用于检测TiO2中光激活的载流子动力学,并通过二氯化物自由基的时间依赖性吸收来阐明其反应动力学。
  • 同时测定尿液中七种安非他命类毒品的法医毒理学研究
    本方案开发了一种结合LC/MS和在线SPE系统(ACQUITY在线SPE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OSM)的法医毒理学方法,用以完成尿液中一组安非他命类化合物的分析。对LC/MS分析前的尿液样品使用SPE样品前处理方法和简单稀释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参数包括背景信号、基质干扰和安非他命的分析灵敏度。本方案使用的LC/MS系统完成了SPE样品制备和LC/MS分析方法在单一平台的全自动化、高效整合。

李雪明相关的论坛

  • 土质学与土力学

    书 名:《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五版PDF作 者:钱建固出版社:[font=&][size=12px][color=#333333]人民交通出版社[/color][/size][/font]

  • 【转帖】计量学的发展史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是从经典力学开始的,它研究宏观物体的低速机械运动的现象和规律,可追溯到17世纪初。这时欧洲的科学发展迅速,物理学已开始发展成为一门测量科学,它逐步引入了“物理量”的概念。如质量、力和加速度等,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物理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深入研究了经典力学的经验规律,发现了它的基本规律,以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表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在这些定律中,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可看作是某个物理量的定义,也可看作是一种现象或物质性质的定义。因而近代计量学的发展是与近代物理学同步发展和互相促进的。当物理量的测量知识逐渐形成科学体系,计量学就从实验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提高物理量量化精确性的科学。随着天文学、数学、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近代计量学的研究对象扩展,专业门类增多,量程从宏观拓宽到微观领域。计量学的内容更加完备,通常可以概括为:计量单位和单位制;计量器具(包括基准器和标准器);量值传递和溯源;物理常数、材料和物质特性的测定;不确定度、数据处理和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法制管理等方面。从计量的社会功能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如果从伽利略到牛顿时期的近代科学革命算起,近代计量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李雪明相关的资料

李雪明相关的仪器

  • 布鲁克Hysitron PI 95是TEM专用的多用途、高灵敏度热学、电学和力学的测试系统,在TEM上检测时,直接观察检测过程,使用侧面进样支架,不仅可以实现纳米尺度材料的成像观察,还可以同时进行加热和通电测试,并同步得到材料的力学数据,通过视频接口可以将材料的力学数据(载荷位移曲线)与相应TEM视频之间实现时间同步。该系统为方便研究者瞬间得到特定参数,比如化学复合物的种类,或对材料已经造成的影响,除成像外,选择区域衍射可以检测样品的取向,原位力学检测可以实时观测和验证。适用JEOL、FEI、Hitachi、Zeiss(不适用于UHR极靴)的PI 95可在纳米尺度既可以轻松完成材料的电学测试,也可以同时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实验。后续可升级模块有高温台、原位力电性能测试、纳米划痕等。
    留言咨询
  • 纳米力学和纳米摩擦学测试的一大飞跃Bruker’s Hysitron TI 980 TriboIndenter海思创TI 980 TriboIndenter纳米压痕仪是布鲁克zui先进的纳米力学测试设备,同时具有zui高的性能、灵活性、可信度、实用性和速度。TI 980纳米压痕仪是布鲁克著ming的海思创纳米压痕设备的新一代产品。它建立在几十年的技术创新上,提供了纳米力学和纳米摩擦学表征领域全新水平的非凡性能、能力和功能。 让您时刻保持在材料探索和发展前沿采用布鲁克的Performech II先进控制模块,TI 980纳米压痕仪在控制能力、测试通量、测试灵活性、适用性、灵敏度、可信度和系统模块化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TI 980包含以下多种强有力的功能:纳米压痕与微米压痕、纳米划痕、纳米摩擦磨损、高分辨原位扫描探针显微镜成像、动态纳米压痕和高速机械性能成像。这些测试功能有助于全面理解材料纳米尺度下的行为。 简易高速的自动化海思创TI 980提供了高通量表征所需的快速、多样品和多技术自动测试能力。它可以按照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验证针尖形状,还可以实现多尺度下的高分辨成像和全样品光学扫描。 不会过时的表征潜力鉴于将来会出现不同与今日的表征需求,TI 980纳米压痕仪被设计为具有zui好的灵活性。TI 980支持大量集成和具有相关性的纳米力学表征技术,使您时刻保持在材料研发前沿。集成多种系统控制模块和数据分析软件、通用样品固定选项(机械、磁性和真空)和模块化环境腔,TI 980也适用于您将来的表征需求。 纳米力学测试设备Bruker’s TI 950 TriboIndenter海思创TI 950 TriboIndenter纳米压痕仪是布鲁克一台用于多种纳米力学和纳米摩擦学表征的自动化、高通量测试设备。海思创TI 950纳米压痕仪集成了强大的Preformech I先进控制模块,显著提高了纳米力学测试反馈控制的准确度,提供了空前的低噪音水平。结合布鲁克的大量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和正在研发的测试方法,TI 950 TriboIndenter 是一台多功能和极其高效的纳米力学测试系统,适用于广泛的应用。 优异的控制反馈和灵敏度布鲁克先进的反馈控制算法和测量灵敏度为所有海思创纳米力学测试技术提供了精确的控制。海思创TI 950上所有的反馈控制功能都基于集成了数据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专业控制系统,用于精确实现用户的测试需求。 电容传感器技术专业的电容传感器技术提供了纳米压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测量灵敏度(30nN, 0.2nm),准确性和可信度。静电激励模式使用微小电流,具有zui好的温漂性能,从而实现更快的数据采集,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重复性。集成原位扫描探针成像的高分辨光学系统海思创TI 950集成了带彩色CCD相机的光学系统,用于高放大倍数下的样品表面观察和测试位置选择。原位扫描探针成像系统能提供更精确的测试位置选择(±10nm)。TI 950的这种双模式成像设计实现了许多应用对精确控制测试位置的需求。 Hysitron TI Premier实现定量纳米力学研究布鲁克的海思创TI Premier系列被专门设计为在紧凑平台上实现领xian的定量纳米力学表征。基于已被广泛认可的先进技术,海思创TI Premier提供了纳米力学和纳米摩擦学测试的核心工具。除了使用不同配置的海思创TI Premier实现不同领域的研究测试外,TI Premier还提供了大量升级选项,用于满足将来的多种潜在测试需求。Contact Us Download Brochure 海思创TI Premier可满足不同研发需要。常用的配置选项包括: 准静态纳米压痕 多功能设计,针对薄膜和涂层力学性能表征优化 动态纳米压痕 适用于从超软到超硬的各种材料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系能表征 高温纳米压痕 研究不同温度下(高达800℃)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时间依赖形变行为 多尺度压痕 实现从纳米到微米尺度的压痕测试
    留言咨询
  • 定量病理学-组织多靶点成像及显微切割CyteFinder ⅡCyteFinder II 全景扫描成像系统进行多靶点(明场、荧光)成像;CyteHub图像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管理;CytePicker采用物理方法提取组织微区域/单细胞,保证提取样本的DNA/RNA的完整性,提供了Pick-Seq一种基于图像的DNA/RNA驱动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发现的方法。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查询北京普华量宇科技有限公司官网。CyteFinder II 全景扫描成像系统特点: 1)组织细胞形态和组织微环境的全景成像 2) 快速全自动的明场和荧光成像 3)可实现多达7色荧光成像 4)物理方法提取组织微区域/单细胞,保证提取样本的DNA/RNA的完整性 5)支持血液涂片、组织切片和细胞病理学样本的IF、H&E、DAB等IHC成像 定量病理学-组织多靶点成像及显微切割应用: RareCyte平台可以进行组织多靶点全景成像,提取感兴趣的组织微区域/单细胞,进行多种蛋白原位检测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在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肿瘤免疫治疗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研究领域:免疫学研究、肿瘤学研究、病理学研究、肿瘤免疫研究研究方向:肿瘤浸润、T细胞激活、免疫细胞耗竭、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CyteFinder Ⅱ能够提供:组织细胞多靶点全景成像组织微区域/单细胞物理方法提取石蜡组织切片(FFPE)NGS样本提取冰冻组织切片(OCT)RNA-Sep样本提取组织细胞全景成像到免疫分型一体化解决方案
    留言咨询

李雪明相关的耗材

  • MS系列力学传感器
    MS系列力学传感器的设计是为了确保可以轻松地安装增量或绝对编码器,接口,分辨率和连接的类型可选,因此MS系列力学传感器可以单独配置。MS系列力学传感器规格测量范围 (mm): 1,500 | 3,000 | 5,000 | 7,500 | 10,000 | 15,000 | 30,000 | 40,000 | 50,000最大线性 0.3mm信号输出:取决于编码器几乎可以安装所有编码器坚固的铝箱高质量精密零件有许多不同的型号版本
  • 生物动力学附件 L2250145
    生物动力学附件这种生物动力学附件包括一个磁力搅拌式单样品池支架以及一个内置式温度传感器(0-100°C)的事件标记器。恒温效果通过外部水浴(不包括在产品套装内)而实现。本品包括6个搅拌棒。用于LS-45时需要辅助性PCB套件(L2250162)。订货信息:产品描述部件编号适用于LS50/45/55L2250145
  • PJK雨雪传感器
    PJK雨雪传感器采用表面栅形电极感应外界雨雪情况,内部采用进口智能微处理器,反应灵敏、测量精度高。内置自动加热装置可排除雨雪附着的干扰,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输出为一组常开、一组常闭开关信号,方便安装使用。 本产品可广泛用于气象、海洋、环境、机场、港口、实验室、工农业及交通等领域的雨雪有无定性测量。 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 雨、雪有无查询 供电方式 □ DC 12V □ 其他 输出形式 □ 开关量(一组常开/一组常闭) □ 其他 负载能力 (触电容量) 1A / 24VDC 1A /120VAC 工作环境 温度-40℃~50℃ 湿度&le 100%RH 外壳防护等级 IP45 线缆等级 额定电压:300V温度等级:80℃ 外型尺寸 接口说明 线缆颜色 接口说明 红 +12V 黑 GND 黄 常闭触电 蓝 常开触电 1A /120VAC 绿 公共触电 安装方法 注意: 安装时,应保持传感器感应面与水平面成15度夹角,以防雨、雪的堆积对传感器测量造成影响。 注意事项 1、请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产品型号是否与选型一致; 2、切勿带电接线,接线完毕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 3、使用时不要随意改动产品出厂时已焊接好的元器件或导线; 4. 传感器属于精密器件,用户在使用时请不要自行拆卸以免损

李雪明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