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良

仪器信息网顾海良专题为您整合顾海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顾海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顾海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顾海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顾海良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顾海良相关的资讯

  • 武大校长顾海良:中国博士培养模式是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精彩掠影】   1、获得过”百篇博士论文”的导师和社会公认的优秀导师应当有权利选择学生,对导师看中的学生我们也应当给予特殊的放行   2、给博士上课,应当更多地采取“讲座”的形式,让同个学科不同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分别来给学生上课   3、如果一个教授不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对教学没有热忱和冲动,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授   4、中国的博士培养模式目前来说确实是“不伦不类”的,既不完全是“导师制”,也不完全是“老板制”,但这是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5、女博士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固然可爱,但也要注意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特别是和异性朋友的相处能力,这对以后的发展帮助很大。   【光明网】:光明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光明日报社和光明网共同策划的博士生教育讨论专题。针对目前社会上对博士质量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大。光明日报社和光明网将陆续邀请各大高校的教育专家,就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今天来到我们演播现场的嘉宾是武汉大学的校长、博士生导师,顾海良教授。本次节目的讨论主题是从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出发,谈博士生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   【光明网】:顾教授,您好!   【顾海良】:向各位网友问好。   【光明网】:顾校长,您好!欢迎做客我们的光明网。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是博士生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谈一谈轻松的话题,来谈一下武汉大学,您以及您的一些博士们。您在您的学校里面,每一年都要进行一到两次的面对面的谈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您的博士生跟您谈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呢?   【顾海良】:高校中博士生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学校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了。我们现在每年录取的博士生都达到1500到1600,这个数量应该说非常大的。假如按三年或者四年学制来计算,武汉大学校园内就有6000多个在读的博士生。作为校长,当然非常关心这个群体。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自己也是博士生导师,我自己带着经济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同时作为学校的校长,同他们接触的可能更多一些。我对自己的学生主要是作为博士生导师,履行我的职责,对他们进行指导。至于学校博士生这个群体,是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经常同他们进行交流,经常同他们交换意见。   【光明网】:那他们跟您交流最多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顾海良】:谈的最多的当然是,他们希望学校能为博士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武汉大学三年到四年的学习中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他们也经常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其中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希望我们的导师们能够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性、科学性等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他们确实希望在博士生学习期间,能够接触他们这个学科最前沿的一些问题,最有拓展性的一些问题。这可能是谈得最多的问题。   第二个谈得比较多的问题,就是怎么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完成三到四年的博士生的学习。希望学校在给他们的经费支持上,生活条件上,能够更好一些。这两个问题,我觉得是谈得比较多的。   【光明网】:武汉大学在这两个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顾海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求尽力提高导师带博士生的水平和素质,这个也是现在博士生教育和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博士生教育的成功,可能与导师的水平和素质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关系。   【光明网】:所以你们对博导的要求应该挺高的。   【顾海良】:大家都说“名师出高徒”,“名师”的要求达不到,我们学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就难以达到。我们经常跟导师们谈这个问题,每年举行的博士生导师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这个问题。在生活方面,我们经常利用各方面的条件,使得博士生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待遇和各方面的资助科研经费的支持。这和教育部和学校的几次研究生培养改革同步,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但是现在从总的情况来讲,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待遇和中科院的各个所的博士生待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学校努力想改进的一个方面。另外,随着博士生培养体制的改革,比如说硕—博连读方式的推行,我们试点“1+4”的硕—博连读,就是硕士一年,硕士第二年经过遴选就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博士生就是四年。比如说“1+4”,同学们就提出,到第二年,也就是博士生第一年,是不是应该享受博士生的待遇了。我们同意这个建议。“1+4”中“4”的第一年,就开始享受博士生的待遇。像这些,学校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改进和完善的。   但是,因为博士生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就像你刚才提到的,是一个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发展的过程。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尽力做得更好一些。   【光明网】:那说到这个博士生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很多网友首先想知道的一点是,现在博士生教育的总体状况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也是现在社会上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那从您的角度,您觉得我们现在的博士生教育总体上乐观吗?   【顾海良】:从总的来讲,我认为,这几年博士生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一样,是一个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时期,规模发展得很快。我们有个数字,比如说1999年,我们全国博士生的录取数字只有1.83万。那么,到2010年,全国博士生录取的规模已经达到6.2万的,这个增长的规模应该说非常大。当然,这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种需要。   【光明网】:那规模增长的同时,是不是势必会造成质量上的问题?   【顾海良】:这个问题应该全面地看待。从博士生规模扩大来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要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从各高校送来得优秀博士论文中,每年遴选一百篇。这个应该说遴选越来越严格,当年只有一万多的博士生选一百篇,可谓“百里挑一”,现在五六万博士生中也是选一百篇,已经是“千里挑二”了。   我们从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角度来看,这一百篇博士论文的水平是在提高的,一年一年,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博士生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毕竟在不断增大的博士生人数中,一百篇的数量并不是很大。就整体的来讲,原来一万多博士生,现在五六万博士生,这个总体的质量应该怎么评价?我觉得要全面地看待,好的、质量高的应该说比以前更好、更高一些。那么,中等和偏下的是有一些培养质量上的问题的。我认为,从总的百篇博士论文,甚至更多的千篇博士论文来说是比较好的,应该说质量在不断地提高。中等和偏下一点的质量下滑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在整个高等教育中,一个时期数量增长后的质量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光明网】:那我们下面来谈一下关于博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先看一看选拔制度。关于选拔制度,有的人就说,优秀博士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在于生源的选择。那高校在选取生源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顾海良】:就像你讲的,博士的生源可能是我们博士生培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选苗子,苗子选好了很重要。   现在,从整个高等教育来讲,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录取选拔中,我认为博士生的录取选拔,学校的自主权可能更大一些。我们现在希望博士生录取过程中,导师能够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所以我们把考试中面试的权重增大,因为笔试固然能够考出博士生水平的差异,但是通过面试更能够检验出这个学生有没有进入博士生培养的基本条件,因为面对面的谈话,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察他对科学的兴趣,主要考察他对研究问题的敏感性和敏锐性。这个是比知识多少更重要的事情。这通过面试是可以解决的。   这几年,武汉大学博士录取工作中,面试权重也在逐步地提高,以前我们权重是八和二,笔试占80%,面试占20%。从去年开始,已经到六和四,今后我们想一半对一半,就是笔试能够占到50%的分数,面试也占到50%的分数。面试着重考察的不是考生的知识面,而是考察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考虑他对科学的兴趣,具备的科学的敏锐性和敏感性,这对博士生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我们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对导师看中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放行。比如说学中国哲学或者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考生整体素质和能力都非常好,但外语考试分数比较低,就这些专业来讲,导师认为非常有前途的,我们可以放行。实际上,我们很多年来已经是这样做了。   哪些导师享有这些权利呢?所培养的学生获得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导师,就可以最自由地、最大限度地挑人,甚至笔试不甚理想,面试很好的,也可以选。还有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如国家级教学名师,或者是在社会上评价比较高的导师,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也可以享受这个权利,我们还想把这个导师的范围逐步地扩大。   另外,在考生方面,除了笔试、面试之外,还有其他可以证明他有科学研究能力的,比如说获得过国家科研科技发明奖,或者人文社会科学的奖,通过他已有的成果证明他的能力了,我们也可以破格录取。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对一些优秀的考生,很多学生是念完硕士以后走向社会的,经过社会的检验,在社会上证明这些人具有很强的能力,具有进一步培养的潜力,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破格的录取。这些改革,还是着重于对考生研究能力的检测,对于他的潜在的素质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光明网】:所以尽可能多地把这些优质的生源招收进来。   【顾海良】:对。   【光明网】:有人就说有了生源之后可能还不够,到了我们的高校里面,肯定还需要我们高校有好的培养机制。那很多人就提到学科建设,以及我们的课程建设,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质疑,说我们现在学科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不能够适应整个社会的需要。因为觉得现在我们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可能很多看重的还是他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那您觉得应该有怎样的学科建设以及怎样的课程,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呢?   【顾海良】:你讲的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是现在博士生培养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科目录已经是1998年制定的学科目录,就是我们讲的按门类,按一级学科,按二级学科来培养。那么现在有些二级学科,一些新的,相当于二级学科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并没有进入我们的学科目录。也就是讲,我们不能按这些新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来招学生,还是要按原来的目录,这样新的学科要求的学生不能招生,更不能培养。另外和这个学科相适应的就是你刚才讲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这两个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比也是存在一定滞后的现象,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问题出发来进行科学研究等等的要求。随着新学科的发展,有些课程落后了,有些课程需要更新,都存在一些问题。   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在武汉大学,有的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学校有权进行新的二级学科的设定。比如讲新闻学,原来新闻学只有两个二级学科,一个是新闻学,一个是传播学。现在我们可以增设新媒体等二级学科,新媒体是新闻学,又是传播学,更是两者的综合,而且新媒体也结合了其他一些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学科等一些交叉学科,那么对新媒体,设为新的二级学科后,有了新的专业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就可以招博士生和培养博士生了。有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的学校,都可以做这项工作。我们现在很多学科,都新设了一些学科发展,新的方向。这对博士生培养来说可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   即使这样,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也许还要花很大工夫。我们现在培养方案上是做了,培养方案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调整了。但是,接着的就是导师的问题,导师有没有能力按新的培养方案来实施,这是一个关键。这几年来,武汉大学每年都要对导师进行各种培训,包括请一些优秀的导师来讲自己怎么适应新的培养方案的,自己怎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进行经验的交流。同时也请国外同行专家来介绍,他们在本国怎么能够按照新的要求来培养学生。   其次涉及到更为直接的一些问题,就是课程设置问题。博士生尽管课程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课程的前沿性、科学性、精要性和新颖性,以及教授方法和方式的改进和创新问题等等,都是需要认真讨论,需要不断完善的。   【光明网】:对,说到这个课程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个网友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他觉得现在的课程很多就形同虚设,因为在整个的培养过程当中,很多博士生只是跟导师做课题。那博士生课程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顾海良】:对,你讲得非常对,我们现在博士生的课程,实际上就不是很多。为了达到课程中学科专业的前沿性,我们基本上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比如世界历史的研究,这个学科专业有不同的方向,我们请世界历史各个学科中很多博士生导师都来讲,采取讲座的方式。讲座的方式和硕士、本科的教育就不一样,不是把一本教科书从头讲到尾,而是把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些核心问题跟你讲清楚。而后要研读一系列的参考书,让你把导师们讲的,只是做一个引导,还要通过博士生自己的研读,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掌握这些新的前沿问题。现在博士生的一些前沿课程,博士生的一些新的课程,我们都采取讲座的方式,这个可能比较有效果,博士生也能够接受。   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种讲座式的课程,能够调动博士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他们阅读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这方面我们和传统的本科生授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课程学习中掌握这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光明网】:武汉大学有博士淘汰制吗?   【顾海良】:我们是有博士淘汰制度的,所谓的博士淘汰制度是这样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在学习中不能胜任学习任务、无力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是要淘汰的。有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太重,他自愿退出的,也有导师认为不适合培养的,提出退出意见的。   【光明网】:就是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可能也会被退的。   【顾海良】:但是,现在来讲,这个数量并不是很多。对于淘汰学生强制性的做法基本没有,大多是导师提出来,跟学生商量,你学习难以继续下去,是不是按硕士毕业,或者找个适合于自身禀赋和能力的工作。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协商,管理部门与学生的协商,很多学生都接受这样的事实。 还有一种是,说不上是淘汰制,比如讲三年的学习,不能如期毕业的,可以延长一年,延长个四年,甚至五年,甚至最多到六年。也可以三年学习完以后,博士论文没做出来,先找工作,你学习了三年,出去找工作,两三年内,有博士论文做完了以后,还可以再来答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生培养要求的课程,把一些开题报告都做完。当然,你不找工作也行,留在学校继续做博士论文,这个和淘汰出局不一样。武汉大学博士生平均的学习时间大约在三年半多一点。   【光明网】:很人性化。还有个问题,是关于博士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是由导师说了算?还是由一个委员会来决定的?   【顾海良】:博士生能否顺利毕业,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如导师认为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可以和学生协商,一般来说,学生会认可导师的判断的,学生可能不会愉快地接受,但还是会接受的。有些导师是非常好的,不仅同学生讲清不能如期毕业或者不能毕业的原因,同时还协助他找到一份工作,不耽误他继续的发展,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有一种就像你讲的,有争议性的。导师比如认为“儒子不可教也”,不能再继续培养了,但是学生不买账,还坚持要读下去。这就要经过院里的学位委员会来作出判断。要充分听取导师的意见,导师讲他不行,肯定有一些根据,比如考试课程没通过,综合考试(中期考试)没通过,或者哪个开题报告没通过,一个一个关口可以检验。经过学位委员会的检测,可能也会做出是留还是去的决定。大概方式主要是导师提出为主,不能协商解决的由院的学位委员会来判断。学生对院的学位委员会判断还感到不满意,也可以提交学部或学校学位委员会进行裁决。应该讲,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会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但是,学生在一定的时候也会理解的,可能是有利于他长远发展的。何必在这儿不断地学,但是又没有更大的进取,还不如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工作,可能对他长远来讲,会更好一些。   【光明网】:现在博导的年轻化也是高校里面的一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现象。这样的导师,很多人会认为他的教学经验可能不太足,等他当了博导之后,可能也会花很多的精力去申请课题,申请经费。那么他在培养学生方面,是不是花的心思会比较少一点?   【顾海良】:你讲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一个最令人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高校教师队伍确实存在一个不足,这个不足就是把学位制度和职称制度这两个不同系列完全混同了。比如讲,一个博士生毕业以后,两年评副教授,再过几年就要评教授,有的学校为了“吸引”人才,博士一毕业就聘为教授。但是教授、副教授作为教师职称的系列,涉及到不仅是科研能力、学术水平问题,还是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问题。学位制度只是对学术水平的一个评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只是说达到硕士或博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是对专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的认定。而职称,如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得系列,并不应该与学位系列完全一一对应的。但是我们现在形成的这个制度,博士毕业,28岁毕业以后,要很快争取副教授,成为教授。这时候的副教授和教授,完全是根据他的研究能力,根据他的学术水平来定的。这就是你刚才讲的容易出现一种片面追求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而忽略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这个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所以我们有些年轻的副教授、教授,实际上,上课的时数并不多,不仅上课时数不多,上课积累的经验也不多。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你想,一个教授假如不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对教学没有满腔热忱,没有这种尽心尽力的热情,或者讲是一种冲动,你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授。但是我们现在存在把学位制度和职称制度两个挂上之后,确定产生了您讲的一些弊端。   现在,武汉大学强调,作为一个副教授和作为一个教授,要有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不仅要有教学量,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水平。我们想提高博士生在获得副教授和教授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这个教学的责任感和责任性的培养,改变你刚才讲的存在的这些弊端。   【光明网】:那么我们下面谈一下,关于博士生的培养机制的问题。有很多人说我们现在整个中国的博士生培养机制是不伦不类的。说我们既不像北美的“老板制”,又不像欧洲的“导师制”,但是我们都有这两者的特点。您是怎么来看待“导师制”和“老板制”的?   【顾海良】:这个概括实际上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你看美国各大学的博士生的培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不能简单地认为美国所有的大学,都是老板制或导师制,欧洲也是这样。因为对国外的大学,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多少有点误读,喜欢谈诸如美国大学的培养模式这样的问题。实际上,美国的大学,有着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方式。在欧洲也是这样,所以假如说既不像美国又不像欧洲,或者不像其他。我想这个可能正是我们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我们这个培养模式,应该充分地吸收一些发达国家著名高校培养过程的一些好的地方。最后形成的可能就是“不伦不类”,但却是高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   由于学科的不一样,可能工科的学生更容易把导师称为“老板”。   【光明网】:对,这也是目前社会上讨论很多的,说博士变成了博士工。   【顾海良】:博士工,成为导师的简单的实验员。这个部分是学科使然,由于学科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工科,肯定要有以实验为主体的大量的工作。导师接受了项目科研任务以后,学生肯定是围绕着导师这个课题来做。那么导师可能会把一些实验、一些有点打杂的工作让学生来做。我觉得作为博士生,也有这样一个必要性。但是,导师应该非常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简单的试验或操作工具,当作简单的实验员。这是导师的责任所在。   但是,假如把这个就称为老板制,我觉得不准确,因为这个实验室主任是导师,同时也起到了导师的作用,因为除了实验之外,他还要给他们上一些课程,进行一些讲座。而文科、理科,可能体现的更多的是导师制,你看一个老师对几个学生,竭尽全力地同他们交谈,进行讲授,进行问题的探讨。但是,实际上,对文理科来讲也不尽然。在文科中,如搞产业经济学的,可能会经常带着学生出去做一些产业规划,也可能会接受比较多的科技经费,来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现在做十二五规划,我自己就有一帮学生跟着我做,湖北省某个地区的一个十二五规划,那么是否给人感觉也是老板制一样的?   我总认为,我们现在的这个导师制度要根据学科形成的不同方式,还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传统,学风和校风来形成自己一些独特的方式。但是,现在的基本事实是,我们导师辅导的方式可能比较单一、也比较传统。我们现在正在推广“双导师制”。比如讲现在有些结合经济社会与发展现实的一些重大课题,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指导完成的。“双导师制”,就是学校的科学导师和相关部门的这些工程类,或者其他实践类的导师,两个导师的结合可能会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做法。如果研究的主题是三峡水库建立以后造成的生态问题,造成的三峡各种效率、技术问题。那么我们就主张,学校有一个研究水利方面的专家,加上三峡工程方面的一个高级的技术人员或者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院的或者研究所的这些人组成一个双导师制,我们很希望我们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结合得十分密切的这些论文,能够有双导师制。   另外可以采取导师指导小组。因为我们现在导师对学生做的论文题目,不可能完全都知道。一个导师假如说指导这个学生,你对他所研究的课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我们主张组成导师组,导师组用集体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我们想建立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导师制度,实际上也会有多种方式和多种样式。在各个学校里面,因为学校的原因,因为学科的原因,可能也会有差异,我们希望有一种多样性的,就是在一个学校有一些多样性的指导方式。但是检验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应该是你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标准,而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所以我倒赞成这些“不伦不类”,能够转换成高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导师制度。   【光明网】:刚刚我们提到美国的老板制度,美国应该是现在的博士生教育第一大国。那您是不是认为它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顾海良】:我觉得美国大学在博士生的培养上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考察过美国一些很著名的高校,考察过他们博士培养的情况。这里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就是他注重博士生培养中的,不管研究什么问题,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培养。假如说基础理论达不到要求,可以在进入博士生阶段以后再补习。你研究再现实的问题,基础理论总是一个支撑。不能因为研究现实问题就忽视基础理论研究。所以美国很多大学既是对博士生的培养,依然很注重对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许多大学的博士生的资格考试,是比较严格的,或者叫中期
  • 罔顾民意“逆流”而行,三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每年的6月8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海洋星球:潮流之变”,旨在告诉公众,人类活动对于海洋的影响,推动全人类共同守护海洋。然而,日本政府却“逆潮流”而行,罔顾国际社会的抗议与不满,执意强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近期,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内部注入海水,而整个排海项目工程计划于本月底完工,预计从7月份开始陆续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那么日本强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究竟错在哪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又有哪些?问题一:排海是唯一的选项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就连日本自身就曾提出过五种核污染水的处理方案,它们分别是: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电解处理以及直接排放入海。只不过,排放入海容易操作且成本较低,因此日本政府直接选择了这一处理方案。而面对日本国内政治人士以及民众的质疑,日本政府选择视而不见。日本化学工程师 日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委员 川井康郎:可以在地下挖出混凝土坑,然后对核污染水进行砂浆固化作业。砂浆被放在混凝土(坑)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硬,不再有流动性,但绝对不能把它放到海洋中。(砂浆固化后)放射性会在几百或几千年后衰减,那几乎是无害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问题二:自诩“处理水”安全无害 日本政府的说法站得住脚吗?自2011年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以来,日本政府就在多个场合宣扬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安全无害,曾找来日本政客当众表演喝“处理水”,甚至找来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试图“洗白”,但种种之举,仍未打消国际社会的担忧和疑虑。韩国原子力研究院院长朱汉奎就在日前对“福岛核污染水能饮用”相关言论予以否认,称按研究院官方立场来看,核污染水远达不到饮用标准。而更加令人讽刺的是,东京电力公司6月5日发布报告称,今年5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鲉 ,其体内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铯含量严重超标,达到每千克18000贝克勒尔。日本食品放射性物质含量标准为不超过每千克100贝克勒尔,这一数值达到规定标准的180倍。日方迄今没有提供足够科学和事实依据,解决国际社会对日排海方案正当性、净化装置有效性、核污染水数据可靠性、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等方面关切。此外,用于处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长期高负荷运行的性能与效率存疑。斐济副总理 (时任斐济代总理)卡米卡米加:我们的独立专家小组无法根据日本政府和原子能机构共享的数据和信息得出与他们相同的结论。我有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经ALPS (多核素处理系统)处理的水这么安全,为什么不在日本用作其他用途呢?例如,用于制造业和农业。问题三:为什么说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遗患无穷?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应。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具有跨国界影响,从现有信息看,预计排海时间将持续30年之久。据德国海洋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关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即可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此外,大气循环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发到云层,再化作雨水洒遍地球每个角落,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氚会被海藻吸收,形成稳定的有机氚,被鱼虾吃掉,走向人类的餐桌。此外,核污染水中钴60的半衰期大约是5.27年,其在衰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人如果长期暴露于伽马射线中,轻者可能会导致头发脱落,重者则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引起血液系统的疾病。此类放射性同位素经过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只是减半,并不会消失,彻底消失需要经历无数个半衰期。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则十几年,最长的能达到5000多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肯布塞勒:铯137、铯134之类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排出),还有锶90或钚会沉积在骨骼中,它们可能会在你摄入后数年才被排出体外,这会造成长时间的损害。
  • 海能仪器半数转股“内部消化”
    俗话说&ldquo 肥水不流外人田&rdquo ,但对于刚刚登陆新三板的企业来说,&ldquo 自留肥水&rdquo 却多了些尴尬的意味。由于外部认购不甚活跃,部分企业频频内部转股,鲁企海能仪器就至少已有3笔转股交易属于&ldquo 内部消化&rdquo 。   在2月25日发布的股份转让提示性公告中,海能仪器披露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志刚于当月24日通过新三板系统转让了3万股所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19%),受让方张振方同样是海能仪器员工,而且是公司董事。   而山东商报记者发现,这并非海能仪器挂牌新三板后首次实施内部转股。2月20日,海能仪器也曾发布公告,称自然人股东韩志国拟通过新三板系统卖出所持全部5.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36%),买方同样是公司&ldquo 自己人&rdquo &mdash 董事、财务负责人黄静受让4.81万股,自然人股东赵文刚受让1.04万股。从新三板系统披露的交易信息来看,上述两笔交易已于2月24日完成。   至此,海能仪器自1月24日挂牌新三板以来的6笔交易中,至少已有3笔交易属于&ldquo 内部消化&rdquo ,8.85万股的转股数量占17.85万股总转股数量的49.6%。   不过,&ldquo 内部消化&rdquo 的股份成交价都相对较低,比如前述由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志刚转让给董事张振方的3万股股份成交价为3元/股,韩志国转让的5.85万股股份成交价更低,均为2.56元/股。而根据王志刚持股比例的变化推算,其在公司挂牌后还曾转让过3万股,从新三板系统披露的交易信息来看,当时的成交价应该在18元/股或18.6元/股,这与&ldquo 内部消化&rdquo 的转股价格相比可谓&ldquo 天壤之别&rdquo 。   尽管如此,内部转股的转让方,其股份至少也已增值1.56倍。   数据显示,海能仪器挂牌以来累计成交6笔,总成交额190.176万元,仅次于远大股份293.2万元的数字,跃居新三板挂牌鲁企成交额第二位。截至目前,20家挂牌鲁企中仍有7家没&ldquo 开张&rdquo 。   活跃的内部转股反衬着新三板挂牌企业外部认购的冷清。新三板系统披露的交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三板企业累计成交约2.84亿元,日均成交不足千万元,与沪深两市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成交额相比仍相距甚远。

顾海良相关的方案

顾海良相关的论坛

  • 氦的孤独!

    说起来,氦应该算是一种最孤独的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元素很是特殊,它们都位列周期表的最右边,都是各自周期(即周期表中的每一行)中的最后一种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到此都戛然而止,只有另起一行才能延续那周而复始的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称得上是每一周期的“终结者”。当然,它们也不是天生就愿意呆在这个偏僻的角落,只不过是门捷列夫这个“总设计师”在规划各元素的“宏伟蓝图”时,把它们分在这个拍集体照都只能得到变形的脸的最靠边的“单元”。(其实,在门捷列夫最初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中并没有这六种元素,因为当时它们还没有被发现,门捷列夫也没有给它们预留位置。当19世纪末氦、氖、氩、氪、氙、氡被发现后,它们就被补充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不过,让它们“靠边站”,却也不是没有道理。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来排列的,氦、氖、氩、氪、氙、氡比较特殊的原子结构(电子层的最外层上充满电子,化学上称之为稳定结构),使得它们处在这个位置显得顺理成章。就这样,它们在周期表的一隅安家落户,它们毫无怨言,安之若素。在别的元素互相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时,它们却超然物外。它们既不像氧那样,和谁都能打得火热;也不像碳那样,喜欢抱团成小集体。它们似乎天生就不爱凑热闹,要想让它们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务”。由于它们这种“特立独行”的脾气,化学上把这六种元素称为“惰性元素”,把它们的单质称为“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和其原子的稳定结构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惰性气体一度被认为绝不可能形成化合物。然而,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永远是科学的目的之一。自1962年,第一个惰性气体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被制取出来后,科学家陆续制得了氩、氪、氙、氡四种惰性气体元素的化合物。当然,我们也可以大胆地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氖的化合物也极有可能被攻克。而氦,则依然孤独,孑然一身。氦是孤独的,但这并不表示氦很脆弱。按照大爆炸理论,在宇宙诞生的最初,氢和氦就存在了。而与此相类似的是,恒星(包括太阳)也几乎都是由氢和氦构成的。(事实上,氦元素的最初发现也来自于对太阳光谱的观测,据此,科学家曾一度认为氦是太阳上特有的元素,当然这是错误的)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其无休无止的热核反应。那些氘和氚(氢的同位素),“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在极高的温度下迫不及待地聚合在一起(即核聚变),在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而氦,则泰然处之,即便面对上千万度的高温,亦自岿然不动。氦是孤独的,但这并不表示氦很孤僻。充斥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就有氦的身影。(确切地说,包括氦在内的惰性气体,是空气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氦,则一直与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朝夕相处,相安无事。如果将时间倒退,几十亿年前地球的大气圈形成时,氦(及其他惰性气体)就已经是原始大气的成分。大浪淘沙,原始大气中含量较高的氨气、甲烷、氯化氢、硫化氢等等,历经岁月的煎熬,早已“灰飞烟灭”。不同时期,空气中的成分如走马灯般变换,而氦则历经数十亿年依然不变,成为空气中的“元老”。大隐隐于市,氦也许就是个最好的明证。氦是孤独的,但这并不表示氦很自私。拥有一个能飞上蓝天的气球,大概是每个孩子都曾有的愿望。氦气密度很小,比空气要小得多;而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人们取而代之用氦气来填充气球。对于安全要求更高的飞艇(包括载人飞艇)等,则必须使用氦气。氦气的沸点很低(是已知的沸点最低的气体),这也就意味着液态氦能提供其他物质所不能提供的超低温,因此液氦常用于超低温冷却。核磁共振技术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其中需要用到一种超导温度很低的超导体,而只有使用液氦来制冷才能达到这样低的温度。离开了氦以及低温超导技术,现代的核磁共振技术就无从发展。当然,有鉴于氦出色的“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本领,氦气也常在工业生产中(如焊接、硅晶片生产)用作保护气,用以隔绝“讨厌的”氧气带来的干扰。所以说,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氦,这个占据着元素周期表最显眼的位置之一的元素,在无私奉献自己的同时,一如既往地享受着自己的孤独。

  • 【新闻】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成立!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讯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06年11月正式成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承担并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是以学会为一级法人,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可接受行政管理机关、人民法院或其他社会组织等的委托,进行环境损害的现状、程度和损失大小的调查和评估,以及环境损害与污染及其他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成立后,将逐步实现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在条件成熟时,将向司法部申请成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递增。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作为环境司法和行政解决环境纠纷的必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目前在国外普遍受到重视并有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损害受理、评估和判定工作程序以及较为合理的环境补偿机制和法律体系。在我国,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目前才刚刚起步,有关环境污染纠纷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有待逐步建立完整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因此,为解决环境纠纷提供科学的判定依据,适时地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迫切需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已开始着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先后设立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拟定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受理了黑龙江省某村氟污染导致氟骨症和山东省某电厂排放二氧化硫损害林木两个环境损害鉴定案例。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人体健康影响》编制工作,开展了广东省韶关典型区域环境健康调查,以及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事故的预防、预警和应急体系的研究等工作。

顾海良相关的资料

顾海良相关的仪器

  • K9840自动凯氏定氮仪,采用国际通用的凯氏定氮法对含氮样品进行自动蒸馏。全智能化软件设计,让实验人员在几分钟内轻松完成样品的蒸馏。完备的安全系统体现了海能的人性化智慧。对所需试剂自动定量加液,全过程无人值守,各种状态智能检测。自动蒸馏、自动冷凝、自动淋洗系统使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Hanon 为仪器配备多语言版本,符合您的语言习惯,并为中国用户定制中文对话界面。界面友好,显示信息丰富,使用户能够轻而易举的掌握仪器的使用。全新升级后,性能进一步提升K9840彩屏版新增功能4.3寸真彩屏幕碱管路冲洗功能校准功能:稀释水校准、碱溶液校准、硼酸溶液校准、淋洗水校准实验过程中防护门、消化管、冷凝水工作状态实时显示内置调试模式,用于检测仪器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高性价比的睿智之选堪称经典的K9840自动凯氏定氮仪充分体现了海能的技术细节处理:延长了仪器内部管路的使用寿命;故障自检与声光报警系统是海能K 系列凯氏定氮仪全系标配的先进安全保障系统。而平民化的市场售价让K9840成为广大实验工作者的优秀之选。 全模具化加工,全流水线生产整机采用备受汽车行业青睐的ABS 工程塑料,配以全部模具化加工,使得海能K9840自动凯氏定氮仪在工业设计和美学角度上堪称绝伦。同时,流水线生产模式降低了K9840的生产成本,让超高性价比得以保证。 更加优势化的细节处理手自一体化操作界面突破了常规仪器操作形式,可实现用户手动自动双模式之间任意切换。内置的稀释功能,防止消化液加浓碱后产生剧烈反应造成氨的溢出损失。全自动淋洗功能,能将管路中残留的氨全部吸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海能将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为用户营造更安全放心的实验环境。 市场占有率在乳品、饮料、生物制药、土壤肥料、畜牧、日用化工等行业,过万名用户选择了海能定氮仪产品。时间与用户数量的积累,保障了海能定氮仪产品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主要特点与优点4.3英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显示屏手动自动双模式任意切换碱液自动定量加注硼酸吸收液自动定量加注自动、手动两种方式添加稀释液满足实验需要可任意设置蒸馏时间,蒸馏结束报警提示自动淋洗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出液管路淋洗,使测量精度更高消化管周边设施智能化设计,包含了对于安全的防护设计以及消化管不在位提示功能 紧急停止操作功能满足不时之需故障自动检测及声光报警系统智能化设计流量传感器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的检测冷凝水状态加热管温度实时监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可靠 符合符合GB,NY,HJ,《中国药典》,AOAC,ISO 等标准要求。技术参数:测定范围0.1mg~240mg氮回收率≥99.5%测定样品重量固体≤6g液体≤16mL蒸馏速度3~6min/样品蒸馏时间0~60min冷凝水消耗1.5L/min操作模式自动/手动双模式显示方式4.3英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显示屏电源220 VAC ±10% 50Hz额定功率1.3KW外形尺寸(长×宽×高)400mm×385mm×735mm净重30Kg
    留言咨询
  • SOX406索氏提取仪是以索氏抽提为原理,集浸泡、抽提、淋洗及溶剂回收于一体,对有机物进行萃取的前处理仪器。仪器采用自动控温全密封金属浴加热模式,使仪器加温更均匀、安全可靠,并具有良好的密封设施,可同时测试6个样品,无三废外泄,操作中可以根据试剂沸点和自然温度的不同而选择最佳温度,从而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实验试剂还可以回收利用,减少实验成本,并能做到浸泡、抽提溶剂回收一次完成,可以快速地从固体混合物或半固体物质中分离一种或一类物质。仪器具有设计合理、性能稳定、重现性好、精确度高、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等优点。 性能特点采用整体金属浴加热模块供热,控温范围广,控温精度高电路和抽提空间完全隔离,增强系统安全性仪器具有完备的时长控制系统,对实验进行严格的把控具有过温报警及定时提醒功能声音和液晶屏文字提示等多重报警系统直线轴承传导技术的升降连接,使升降操作灵活自如智能化人机对话操控系统海能空气层隔热技术,保持机体外壳常温,具有隔热和保温双重作用采用4.3寸液晶显示屏,微电脑控制系统360度全方位安全设计仪器采用电路和抽提空间完全隔离设计,海能空气隔热技术有效提升机器的保温隔热特性,使设备外壳处于常温状态。内置多重警示功能在超温、超时等情况下,可通过声音、光信号及屏幕显示等方式进行报警提示。 整体金属加热仪器采用自动控温全密封金属浴加热方式, 并能同时测试6个样品,智能化人机对话操控系统通过丰富的界面内容,同步显示设定温度、实际温度、设定时间和加热计时,操作时可以根据试剂沸点和自然温度的不同而选择最佳温度,从而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 经久耐用的设计理念Hanon SOX406索氏提取仪具有精准的定时提醒功能, 专配的报警系统在出现过温情况时, 通过声音和液晶屏文字提示等多重报警系统提示用户, 整机采用特有的防腐蚀技术, 有效避免环境对机器的影响。一体化金属浴加热模块, 使温度控制范围更加广泛, 并有效延长加热板的寿命。内置专业的P I D 控温系统, 能够让控温精度小于1℃ 。技术参数:控温范围室温+5℃~280℃测定范围0~100%控温精度±1℃测定样品重量0.5g~15g(常量2g~5g)处理能力6个/批加热杯体积80mL溶剂回收率≥80%测定时间比传统方法缩短20~80%电源220 VAC ±10% 50Hz额定功率1KW外形尺寸(长×宽×高)650mm×320mm×715mm净重35Kg
    留言咨询
  • K986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是基于经典的凯氏定氮法而设计的全自动蒸馏、滴定测氮系统。全新9860具备的核心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的整机与精益求精的零部件,造就了K9860的优良品质。高精度耐腐加液泵和直线电机微控滴定系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烟草、畜牧、土肥、环境监测、医药、农业、科研、教学、质量监督等领域,进行氮或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广泛的用户群体海能K986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自上市以来,在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千用户的选择和使用证明了产品的性能。测量精度一丝不苟高精度柱塞式滴定系统,采用颜色判定终点法,避免使用电极需要频繁更换及校正的繁琐过程,滴定精度更可高达2.0μL /步,测量精度一丝不苟。性能特点全自动蒸馏、滴定、计算、打印、接收杯自动排空与清洗,提供安全省时的操作外置滴定杯设计,操作人员对实验实时掌控高精度加液泵和滴定系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6寸彩色触摸屏,操作简捷,信息丰富,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仪器的使用仪器具有安全门、冷凝水、蒸汽发生器等多个感应器,所有信息尽在掌控,保证实验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高性价比配置:功能实用齐全,价格适宜技术指标测定范围0.1mg-240mg氮测定速度5~10min/样品重复性误差(RSD)≤0.5%回收率≥99.5%滴定精度2.0μL/步测定样品重量固体≤5g液体≤20mL冷凝水消耗1.5L/min数据存储量1000套显示方式5.6寸彩色触摸屏电源220 VAC±10% 50Hz额定功率2KW外形尺寸(长×宽×高)455mm×391mm×730mm净重38Kg
    留言咨询

顾海良相关的耗材

  • 海光As-1-4Ag银Al铝As砷Ba钡Ca钙Cd镉Co钴Cr铬原子吸收空心阴极灯
    海光As-1-4Ag银Al铝As砷Ba钡Ca钙Cd镉Co钴Cr铬原子吸收空心阴极灯 北分瑞利、北京普析、海光、华洋、浩天晖瀚时、东西分析、上海精科、上海仪电、皖仪、天瑞、森谱、天美、上海光谱、美析、福立、沈分、华光、中和测通、原子吸收, AS-1-2型号:2针脚配套岛津、耶拿、赛默飞、日立,安捷伦、瓦里安、GBC等原子吸收。AS-2专配PE原子吸收。元素有:Ag银、Al铝、As砷、Au金、B硼、Ba钡、Be铍、Bi铋、Ca钙、Cd镉、Co钴、Cr铬、Cu铜、Fe铁、Ga镓、Ge锗、Hg汞、K钾、Li锂、Mg镁、Mn锰、Mo、钼Na钠、Ni镍、Pb铅、Pd钯、Pt铂、Rb铷、Re铼、Rh铑、Ru钌、Sb锑、Sc钪、Se硒、Sn锡、Sr锶、Ta钽、Te碲、Ti钛、Tl铊、W钨、V钒、Y钇、Zn锌、Zr锆海光As-1-4Ag银Al铝As砷Ba钡Ca钙Cd镉Co钴Cr铬原子吸收空心阴极灯 价格优惠,现货供应,欢迎订购产 品 能 参 数 ★起辉电压:≦360V,起辉电压低(特别是用高频率点灯时如此),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原子吸收光谱仪(AAS),一般原子吸收光谱仪灯的供电频率是200Hz、400Hz或更高,每秒钟灯要连续接通断开数百次。★最大工作电流:一般在10~30mA之间,AS-2型空心阴极灯略大。★超纯光谱性能:特征辐射谱线强度高而稳定,没有阴极材料杂质元素或其他元素、阳极材料、充入的惰性气体等发射谱线的重叠干扰,持续而稳定光源输出。★发射性能:独特的阴极环系统,保证达到均匀快速的发光性能。★噪  声:<0.3%,信号噪音降低到最小。★背  景:在特征谱线两侧的辐射背景低,主要分析线附近的背景强度小于分析强度的1%。★预热时间:<30min,一般在5-15min之间。★稳定性:≦+1%—-1%铜灯在30min内基线漂移<1%,其他元素灯在5min内基线漂移<1%。★灯体结构:基底的特殊设计保证了阴极针和接线的直接连接,结构紧凑,牢固可靠,使用方便。★寿  命:气体容量空间比其他品牌产品更大,产品使用寿命更长,一般元素灯≥5000mA.h,易熔、易挥发元素灯≥3000mA.h,可长期存放。 如果您想对我们的产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客服,我们将以优惠的价格、 高品质的产品回报客户、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 嘉鑫海 多功能样品架
    嘉鑫海 固定液体池
  • Haimore系列敞口内衬袋
    Haimore® 系列敞口内衬袋可与顶置搅拌系统进行配套使用,可实现大体积量的固液混合,袋体也可用于液体暂存。特点1.敞口式设计方便大量物料快速投入2.膜材高度透明,有利于辅助工艺过程的判断 3.灵活定制尺寸,管路,接头 4.多种规格,体积可定制应用场景1.缓冲液配制、培养基配制(对洁净环境要求不严格的情况) 2.大批量粉末投料典型货号(含配置)

顾海良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