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家

仪器信息网材料学家专题为您整合材料学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材料学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材料学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材料学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材料学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材料学家相关的资讯

  • 记师昌绪院士:从材料科学家到战略科学家
    师昌绪:   材料科学家,1920年生于河北徐水,我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研制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空心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月14日,人民大会堂铺着长长的红地毯,鲜花簇拥,喜气洋洋。一位九旬高龄的长者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就是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   之前,这个奖的得主也是一串显赫的名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数学家吴文俊、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   战乱中成长:种下爱国种子   1920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在河北省徐水县大营村一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大家庭。这个地方紧挨保定城和京广铁路,进入民国后不是战场,就是大兵过境,以致家道艰难。师昌绪有一个近40口人的大家庭,19世纪他祖父辈出过进士,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既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又有强烈的爱国意念 母亲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之家,知书达理,勤劳善良。在这个主要依靠土地且生活并不富裕的大家庭里,养成了师昌绪温良恭谦和对人宽容的性格。   因为地处保定一带,军阀混战,师老家又是大家庭,名声在外,经常要躲到地窖里面。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那时候他刚上高小一年级。日本侵占沈阳的消息传来,全班学生包括老师在内大哭,感觉到要亡国了。从那时起,师昌绪就意识到中国必须要强盛起来。   七七事变后,他亲眼见到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追踪中国老百姓扫射,乡亲父老惨遭屠戮的惨状。   师老说,他这一生的亮点之一是考上了河北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一个非常进步的学校。学校实行的是劳动生产教育,真正下地干活,每周四个半天,星期天都被占了,十分艰苦。所以他在中学时代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当时日本占了东北以后又想华北自治,宋哲元将军领导抗日,用大刀和日本人作战,在古北口和喜峰口打败了日本人,因而学校每天早晨都练大刀,打形意拳,准备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家人来到河南,入冀绥平津联合中学。1940年,师昌绪中学毕业,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开始了自己“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   留学美国:打牢科学救国基础   1945年大学毕业后,师昌绪在四川和鞍山工作了3年,因国内战乱不已,他便于1946年考取出国资格,1948年到美国留学7年。   异国求学的历程对于师昌绪来说还算顺利:不到一年时间拿到密苏里大学矿业学院(美国三大著名矿业学院之一)的硕士学位,两年半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他受聘麻省理工学院冶金系,师从著名金属学家M柯恩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的研究结果发展为300M超高强度钢,成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解决了飞机起落架经常因为断裂韧性或冲击值不够而发生严重事故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师昌绪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应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作报告时,导师柯恩教授这样介绍他:“师昌绪是中国著名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硅在超高强度钢中作用的研究,取得很有成效的结果,目前飞机常用的300M超高强度钢就是在他研究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师昌绪当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很是得心应手,可是争取回国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是现在清华大学任教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点燃了他争取回国的旺火。   作为师昌绪的老朋友,李恒德回忆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了1951年9月,美国司法部就明令禁止学习理工医学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中国,师昌绪是明令禁止回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1954年5月6月间是争取回国最紧张的日子,留美学生除了和中国日内瓦会议代表团联系,写信转交给周恩来总理,还按计划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他撤除禁令,让他们回到祖国。当时大家一起分工,把最烦琐的印刷任务交给了师昌绪,投出的给美国报界、议员、民众团体的2000封信无不经过他手。1955年春,在各种努力下,76位在美中国留学生终于得到美方的释放令,师昌绪也名列其中。同时达成中美两国大使在华沙会谈协议,为中国留学生自由回国打开了大门。   回忆那些岁月,师昌绪说:“我这个人比较胆大,对生死看得比较淡泊。”   1955年6月,骄阳似火的美国旧金山码头,克里夫兰号客轮从这里起航开往香港。船缓缓离岸,35岁的师昌绪站在甲板上,万分激动:“我终于可以回到祖国了。”   沈阳30年:从具体研究工作到研究所所长   1955年回国后,师昌绪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时任技术科学部的严济慈主任让他在上海和沈阳任意挑一处,两地都有研究合金钢的研究所。师的回答是“哪里需要我到哪里”。于是,1956年9月,师昌绪来到了金属研究所,开始他在沈阳工作的30年。   刚到所时,他被派驻鞍钢。两年后,中国科学院为了执行“十二年科技规划”,以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师昌绪任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组组长。高温合金是他从未接触的领域,他选定开发铁基高温合金代替最为流行的镍基合金,因为当时国内既缺镍又缺铬,而且受到国外封锁。他和抚顺钢厂合作,开发出我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后来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他的这个倡议引发了全国开发铁基高温合金的热潮。他那时还兼任合金钢研究室主任,在他的思想指导下,1958年开发出无镍不锈钢,用于尿素生产,比国际常用的镍铬不锈钢还好。   在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叶片工作条件最为苛刻:耐高温、抗疲劳、高强度,是高温合金开发的热点,一般都采用锻造高温合金。1959年,师昌绪等考虑到铸造合金有诸多优点,采用真空冶炼、真空浇铸等先进手段,开发出可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合金。   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即将投产,却没有可用的发动机,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中,确定了采用气冷空心涡轮叶片。当时,航空院负责材料工艺的负责人荣科总工程师来师昌绪家里说明情况,希望能做出提高100℃的空心气冷涡轮叶片。100℃看起来数目不大,但自从有喷气发动机以来,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每年通过材料提高的工作温度只有7℃~8℃,100℃是个飞跃。   在接受任务后,师昌绪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试车、试飞和生产定型。这些工作本来定产于沈阳,10年后航空部要将此转产于大后方贵州。于是,师昌绪带队奔赴贵州工厂,从原材料准备到标准的制定攻关数月。这个厂已生产了40多万片,装备了4000台发动机,至今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事故,而且成品率大为提高。空心涡轮叶片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谈到空心叶片的研制成功,师昌绪总结说,一是接受这项任务靠胆识,因为风险很大 二是靠设计、材料工艺与制造工厂的三结合 三是靠参与工作人员的精诚团结,因为光金属所就有来自不同研究室的近百人参加。   这项工作开辟了我国铸造高温合金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先河,以后的柱晶叶片和单晶叶片都由此开始,空心冷却从100℃到今天的400℃~500℃。更大的影响是促进了全世界铸造高温合金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早在1963年师昌绪访问英国罗罗公司时,他们的总设计师还表示:“铸造合金性能不稳定,不能用作涡轮叶片 实际已有多年试验的结果才下此结论。”1980年该公司到沈阳航空发动机参观,胡克总设计师看到中国铸造叶片已投产,不无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成果,就没白来中国一趟。”从此,英国和苏联都跟上来了。   和师老共事多年的“夫妻院士”柯伟和李依依曾撰文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和师老再去贵州时,工厂里所有的老总、工程师,甚至已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赶来探望师先生,场面非常感人。”   为了高温合金的推广与生产,师昌绪走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特殊钢厂和航空发动机厂,每一种材料从研制到生产过关和得到应用都花了十几年。   师昌绪不只重视高温合金的开发与生产,也重视理论研究。在确定铸造高温合金为主攻方向后,他提出合金的凝固过程必须深入研究,从而发现某些杂质元素影响了合金元素的严重偏析,造成材料稳定性严重下降 控制这些杂质的含量,可以明显改善合金的很多性能。这一发现不但用于铸造高温合金,也用于高合金钢。因此他获得了1998年华盛顿“材料研究学会国际联盟”大会颁发的“实用材料创新奖”,全世界只有12项,师为其一。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金属所从隶属冶金部又回到中科院。隶属冶金部时,以任务为主,不愁没有研究课题,更不愁经费 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以学科建设为主,这一巨大转变使研究所遇到很大的困难:人员老化、设备陈旧、缺乏国际联系、经费来源不足。师昌绪作为常务副所长,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于是,金属所开展了大学习:学习业务,学英语准备扩大学术交流,大量招收研究生以解决人员老化与断层,省吃俭用添置高级研究装备。此间,他确定了开发新材料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办所方针。他勇于承担难度大的任务和开辟新的学科方向,使金属所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如今,金属所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所。   其间,师昌绪还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并兼任所长,他提出要加强环境腐蚀及工程腐蚀研究,而不只是开发耐腐蚀材料。而今36公里长的钱塘江大桥的100年寿命保证,就是由该所提出方案并实施的。   除此,师昌绪还经常参加失效分析工作,特别经常光顾同在沈阳地区的黎明机械厂(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下厂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该厂副厂长程华明总工程师称他为“材料医生”。   在京25年: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略科学家   和做某个领域的科学家相比,要当好一位战略科学家似乎要难得多。当了8年金属所副所长、所长的领导职务,师昌绪笑称自己的头发就是在同时担任两个所的所长时被折腾光的。   1984年,他卸任来到北京,扮演起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乃至整个科学界发展的战略科学家。除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岗位上发挥了作用,他还提出很多有益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建议和主张。   1984年,师昌绪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技术科学部主任,那时学部的任务之一是向国家科技发展提供咨询。他不等待国家交任务,而创立了“主动咨询”模式。如钢铁方面提出要进口部分铁矿石,通讯方面要市场化,科技人才实现全国招聘等咨询项目。   1985年,为了促进科研单位与大企业之间的联系,他联合20名专家建议国家经委召开有关研究所所长和大型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会,为他们牵线搭桥。   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化学家唐敖庆教授为主任,师昌绪是副主任之一。唐先生提出基金评审项目的16字方针——“依靠专家、同行评议、择优资助、公平合理”。   为保证这一方针的正确实施,师昌绪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如基金委应该是一个学术与行政双重性质的机构,其下属学部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不断提高,为此他推动编写了54本学科发展战略,让工作人员了解本学科全貌 二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用以了解全国从事科学研究的重点人物 三是承担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审工作,进而了解我国重点研究基地的情况。他甚至还提出学部干部采用流动编制的办法,以保证基金委不致变为一个官僚机构——当然因为难点太多而没有实现。   在师昌绪的建议下,把“863”计划中新概念、新构思部分划归基金委与“863”专家组共同管理,因为“863”主要针对国内实力最强的大学和研究单位,而新概念往往出自“小人物”,基金委的《项目指南》面向全国各个角落。   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程技术人员是主体,但这部分人不像科学家那样受到重视,于是一些科研人员提出成立中国工程院。1982年,师昌绪和其他3位科学家联名提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建议。1992年,师昌绪又与另外5位科学家上书党中央。经批准后,师昌绪作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和筹备组副组长投入筹建工作。1994年6月3日,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师昌绪被选为副院长之一,时年74岁。   1996年,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立“学部咨询工作委员会”,聘请师昌绪为第一届主席。他主持下最重要的一项成果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得出的结论是“因地制宜”,“东部以核能为主,西部以水能和新能源为主,华北地区要高效率利用化石能源”。此时,他已是80高龄,进入资深院士行列。   2000年,科技部聘师昌绪为中国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理事长,将北京各部门的图书馆的外文期刊统一采购、统一上网,实现“共建共享”和图书馆的数字化。他不是图书馆专家,但在他的领导下,实现了一个“和谐集体”,成为我国科技平台的典范。   出于他的责任感和广泛的接触,师昌绪对国家科技发展十分关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召开“环境材料”国际会议,师昌绪分析了金属材料的资源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就要枯竭,唯有镁取之不尽,因为海水中有大量镁盐,并可经济开采。1997年他与几位院士建议科技部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如今中国镁产量为世界第一,研发工作也居世界前列。   碳纤维是航空航天所必需,我国从1975年就开始研发,25年仍没拿到稳定合格产品。2000年,师昌绪主动召开了几个座谈会,最后上书党中央列为“863”重点项目之一。经过几年努力,高强度碳纤维的生产已立足国内,由过去的分散到现在采取统一领导,实现了碳纤维国产化。同时,师昌绪也一直介入碳纤维在飞机生产中的应用。   2000年,纳米技术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师昌绪倡导成立了“纳米科学中心”。同时,他意识到我国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将进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上书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   2004年,他主持召开我国军工材料发展研讨会,并制定了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   其次,师昌绪对我国材料发展提出政策性的建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刮起“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之风,我国也倡导“新技术革命”。一时间,传统材料研究人员感到困惑,师昌绪在多个场合提出“开发新材料的同时必须重视传统材料”,因为它是基建、制造业所必需。像我国这样的大国,传统材料的生产必须立足国内。1997年我国启动重大基础研究“973”的立项,开始只有农业、能源、资环、自动化与生命科学5个领域,1998年师昌绪写信给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才把材料领域加入。   我国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是由于没有达到工程化程度。为此,师昌绪等科学家上书国务院有关领导。得到批复后,他还主持召开了我国应尽快工程化几类材料的会议。   第三,师昌绪非常重视中国科技界走向国际。“要想成为世界强国,科技必须先行,同时也要融于国际社会,其中学会和期刊是两个重要标志”。   生物材料是当前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于国内8个学会都有生物材料学会,因而不能加入国际组织。师昌绪在中国科协的协助下,1997年成立了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并加入了国际组织。现在,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在国际上十分活跃,并成功争取2012年全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在成都召开。   第四,师昌绪对我国科技设施建设作出很多贡献。1984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为基础研究服务 1989年利用世行贷款又建了一批为应用科学服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师昌绪作为18人专家组组长,确定了不同领域的75个实验室。此后,在他主持下,为已建实验室的评估形成了一套成熟方案,做到了优胜劣汰,使实验室增加了活力。   此外,师昌绪还向国家提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建议,无论是对我国科学技术还是产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师昌绪是一位闲不住的学者,即使他已90岁,仍然工作不停。仅2010年,他就在京主持或参加会议数十次,京外出差10次,接待不计其数的来访者,同时,还写作几篇文章和大会特邀报告。   当《科学时报》记者问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工作中得出什么经验时,师昌绪深有体会地说:“第一,要有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第二,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每个人都有长处,作为一个指挥者或领导者,要善于发挥和利用他们的长处。第三,对科研水平的认识。在回国初期,曾把发表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但在承担了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任务后,就改变了看法。衡量研究水平的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确切地说,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水平,不要拿自己所长去衡量别人之短,这样大家才能做到相互尊重。”
  • 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榜单公布
    15位华人入选,占据前6席 据科学观察(Science Watch)网站消息,汤森路透集团于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名人堂榜单,在这份依据过去10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而确定的最优秀的100名材料学家榜单中,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位居第一。以下为上榜华人详细名单: 杨培东(Peidong YANG),排名第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殷亚东(Yadong YIN),排名第2,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 黃暄益(Michael H. HUANG),排名第3,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第4,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 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第5,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吴屹影(Yiying WU),排名第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2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 邹祖炜(Tsu-Wei CHOU),排名34,特拉华大学首席工程师; 万梅香(Meixiang WAN),排名4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任志锋(Zhifeng REN),排名49,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 鲍哲南(Zhenan BAO),排名62,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蒋业明(Yet-Ming CHIANG),排名6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马晓龙(Peter X. MA),排名76,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梁锦荣(Kam W. LEONG),排名80,美国杜克大学教授; 孟祥敏(Xiang Min MENG),排名99,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电镜实验室研究员。 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全部名单
  • 著名材料学家胡壮麒院士逝世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壮麒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10日17时整在沈阳不幸逝世,享年87岁。  胡壮麒院士1929年8月31日出生于上海。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温合金与特种铸造研究室主任、快速凝固与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胡壮麒院士长期从事高温合金和亚稳材料的研制及其它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为我国科技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展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包括高温合金、定向结晶和单晶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亚稳材料, 先后获国家部省级各种奖励十余项,其中“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胡壮麒院士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凝固技术》、《亚稳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半固态加工理论与技术》等著译作13本。胡壮麒院士200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4年被中国金属学会高温合金学术委员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胡壮麒院士十分重视人材培养,60多年来桃李满天下,为我国材料科技领域培养了大批科技骨干人才。  胡壮麒院士一生热爱祖国,并用他毕生精力实现着科技强国的崇高理想。他治学严谨务实、目光敏锐,为人淡泊名利、谦虚正直,他的高尚品德和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胡壮麒院士的不幸离世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材料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遵照胡壮麒院士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和告别仪式。生前好友、学界同仁等欲致唁电、唁函,请于2016年7月12日前联系治丧工作小组。  我们沉痛悼念胡壮麒院士,深切怀念胡壮麒院士。  胡壮麒院士千古!  胡壮麒院士治丧工作小组  二○一六年七月十一日

材料学家相关的方案

材料学家相关的论坛

  • 科学家揭秘铁电材料光电机制

    科学家揭秘铁电材料光电机制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揭开了铁电材料在光照条件下产生高压电的秘密。该研究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铁电材料是指具有铁电效应的一类材料,它是热释电材料的一个分支。铁电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固体电子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科学家已经了解到铁电材料的原子结构可以使其自发产生极化现象,但至今尚不清楚光电过程是如何在铁电材料中发生的。如果能够理解这一光电机制并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将能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研究人员所采用的铁电材料是铋铁酸盐薄膜(BFO)。这种特别制作的薄膜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性,在数百微米的距离内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着不同的电畴。电畴为条状,每个电畴宽为50纳米到300纳米,畴壁为2纳米,相邻电畴的极性相反。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内置电场的精确位置及其电场强度,便于在微观尺度上开展研究,同时也避免了杂质原子环绕及多晶材料所造成的误差。当研究人员用光照射铋铁酸盐薄膜时,获得了比材料本身的带隙电压高很多的电压,说明光子可释放电子,并在畴壁上形成空穴,这样即使没有半导体的P—N结构,也可形成垂直于畴壁的电流。通过各种试验,研究人员确定畴壁在提高电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他们开发出一种模型,可令极性相反的电畴制造出多余的电荷,并能传递到相邻的电畴。这种情况有点像传递水桶的过程,随着多余电荷不断注入锯齿状相邻的电畴,电压可逐级显著增加。在畴壁的两侧,由于电性相反,就可形成电场,使载电体分离。在畴壁的一侧,电子堆积,空穴互相排斥;而另一侧则空穴堆积,电子互相排斥。太阳能电池之所以会损失效率,是由于电子和空穴会迅速结合,但是这种情况不会在铋铁酸盐薄膜上出现,因为相邻的电畴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电子和空穴会沿相反的方向运动,而由于电子的数量远超空穴的数量,所以多余的电子会溢出到相邻的电畴。铋铁酸盐薄膜本身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因为它只对蓝色和近紫外线发生反应,而且在其产生高电压的同时,并不能产生足够高的电流。但是研究人员确信,在任何具有锯齿状结构的铁电材料中,类似的过程也会发生。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和研究其他更好的替代材料。他们相信,该技术如果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将使太阳能电池产生较高的电流,并能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有望生产出性能强大的太阳能电池。(来源:科技日报 何屹)

  • 俄科学家合成出一种光控纳米复合材料

    中国科技网讯 据俄罗斯科技网近日报道,莫斯科国立大学精细化工技术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的三个顶尖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利用光敏配合基和硒化镉,成功合成了一种光控纳米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而发生变化,可用于“智能”光敏控制设备。相关论文发表在《俄罗斯纳米技术》杂志上。 通过光线照射使光敏配合基的性能发生有针对性的变化,这是当前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通常,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将有助于建立一些智能设备的原型,如分子光开关、光控逻辑模块、检测离子的传感器设备等等。研制出的最终产品将应用于生物信息学、纳米医学和其他一些应用科技领域。 科学家们成功地将配合基分子固定在硒化镉纳米粒子的表面,从而形成了复合连接。其中无机纳米硒化镉(科学家称之为量子点)具有荧光控制的特点。所谓荧光控制,是指一些原子和分子具有吸收较高能量的光子,然后释放能量较低光子的特殊能力,例如一些荧光染料,它们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出的不可见紫外线,然后自身发出可见光。这种光线的颜色很饱和,我们在舞厅里常常会看见这种荧光灯发出的光芒。硒化镉量子点的荧光特性毫不逊于有机荧光分子,后者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广泛得以使用。例如,量子点发出的波长取决于纳米粒子的大小,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大小就可以指定它们发出波长的频谱区域,这一特性有助于建立具有良好灵敏度和清晰度的单分子光敏系统,其在纳米级无机量子点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在此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一个直径为3.7纳米的硒化镉粒子,这种纳米粒子尤其善于吸收最大波长为585纳米的可见光。光敏配合基根据光的影响而改变其配置能力,进而改变硒化镉量子点的荧光光谱和大小。在原始复合材料中可明显观察到波长598纳米的量子点荧光。用短波照射复合材料后,材料的配置发生变化,开始发出波长为670纳米的荧光。如果把复合材料放置在黑暗中或用可见光照射一段时间,配合基分子会自动恢复到原始状态,而复合材料也趋于最初的荧光特点。基于此原理,他们获得了这种通过改变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来控制属性的复合材料。此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复合材料可以很容易地返回到其原始状态。这一研究结果对构建光敏智能控制系统原型具有良好前景,可用于特殊领域的光敏开关。(记者 曲键) 《科技日报》(2012-05-26 二版)

  • 【分享】《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

    【分享】《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

    《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061619_148549_1644912_3.jpg[/img]光线照射到“斗篷”时,改变方向。这样,在我们看来,这个地方原本就没有东西——放置在这里的物品隐身了。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成功让置于“隐身斗篷”中的物品“消失”。 张翔(Xiang Zhang)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和该校纳米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斗篷”,普通的光学检测,将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尽管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个“斗篷”,但“斗篷”下的物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当照射到一个平面的光线被“改变方向”,折射出去,就意味着这个物品在我们的视觉中隐身了。 “我们通过使用新的纳米材料,找到了制造隐身衣的新思路”,张翔表示。“我们的‘斗篷’在光学检测下的表现,不仅表明隐身衣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也是光学视觉转换的重要一步,它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之门,让我们能够操纵光线,制造出功能更加强大的显微镜和运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 张翔团队的隐身装置,包括复合材料-复合金属材料、电介质,它非凡的“隐身”本领,更多是来自于独特的结构,而不是物质组成。张翔等人发明了两种新的纳米级材料:用银和镁的氟化物交替分成构成一种渔网状的新材料和从多孔氧化铝中生成的纳米银线。这两种材料都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这是自然存在物所不可能具备的特性。 尽管之前复合金属材料已经成功让“斗篷”从微波频率中隐身,但迄今为止,研究者还没有完成隐身衣的关键步骤——实现光学意义上的隐形。因为金属材料吸收了太多的光线。 张翔和他的团队研制的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纳米。这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些孔:每个孔直径为110纳米,这就使得斗篷周围的光波发生完全弯曲,就好象喝水流过岩石一样。在《自然—材料学》上发表的实验报告中,这个隐身斗篷覆盖的区域为3.8微米左右。它表明,当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物品的隐身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隐身斗篷可以在波长1400~1800纳米之间操作,这几乎是近红外部分的电磁频谱,略长于光线,人类的肉眼可见。张翔表示,由于介质组成和设计,隐身斗篷比以前容易制造,且具有(覆盖区域)向上的拓展性。他还乐观地断言,研究者可以制造出新的材料,以更精确地制造这种隐身装置——换句话说,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隐身。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了光线折射导致隐身的原理在二维物体中是适用的,”张翔表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制造在三维空间中适用的‘斗篷’,并使这种装置能尽快投入实际运用。” 这项研究的经费,由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和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资助。 张翔及其研究小组的这份研究报告,将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

材料学家相关的资料

材料学家相关的仪器

  • 科学家磁力搅拌器MS420D135G3WG3系列磁力搅拌器采用先进的加热和电机科技,2阶前馈控制算法,加热盘面整体密封防水耐酸碱,搅拌稳定工作范围低至1rpm,温度测控精准,工作盘面温度5分钟即可达到设定值、无漂移、低超调。语音提示,干烧检测,跳子检测,18段可编程,温度曲线回看,高端型号还具称重和酸度计功能,是一款专为科学家打造的高性能磁力搅拌器。 特色: G3系列磁力搅拌器,整机壳体采用SUS304不锈钢制造表面喷涂有装饰性的酚醛树脂。加热盘和控制面板均采用玻璃材质,防水耐酸碱耐擦洗耐溶剂。在整机设计上,加热盘面与壳体间全密封无缝隙,所有插接件包括电源插头和传感器接口,均处于一个特殊设计的防水挡板下方。所有可能接触到高温加热盘的传感器线和电源线都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造。
    留言咨询
  • 科学家磁力搅拌器MS420D135G3G3系列磁力搅拌器采用先进的加热和电机科技,2阶前馈控制算法,加热盘面整体密封防水耐酸碱,搅拌稳定工作范围低至1rpm,温度测控精准,工作盘面温度5分钟即可达到设定值、无漂移、低超调。语音提示,干烧检测,跳子检测,18段可编程,温度曲线回看,高端型号还具称重和酸度计功能,是一款专为科学家打造的高性能磁力搅拌器。 特色: G3系列磁力搅拌器,整机壳体采用SUS304不锈钢制造表面喷涂有装饰性的酚醛树脂。加热盘和控制面板均采用玻璃材质,防水耐酸碱耐擦洗耐溶剂。在整机设计上,加热盘面与壳体间全密封无缝隙,所有插接件包括电源插头和传感器接口,均处于一个特殊设计的防水挡板下方。所有可能接触到高温加热盘的传感器线和电源线都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造。
    留言咨询
  • ph酸度计称重功能科学家磁力搅拌器MS420D135G3SG3系列磁力搅拌器采用先进的加热和电机科技,2阶前馈控制算法,加热盘面整体密封防水耐酸碱,搅拌稳定工作范围低至1rpm,温度测控精准,工作盘面温度5分钟即可达到设定值、无漂移、低超调。语音提示,干烧检测,跳子检测,18段可编程,温度曲线回看,高端型号还具称重和酸度计功能,是一款专为科学家打造的高性能磁力搅拌器。 特色: G3系列磁力搅拌器,整机壳体采用SUS304不锈钢制造表面喷涂有装饰性的酚醛树脂。加热盘和控制面板均采用玻璃材质,防水耐酸碱耐擦洗耐溶剂。在整机设计上,加热盘面与壳体间全密封无缝隙,所有插接件包括电源插头和传感器接口,均处于一个特殊设计的防水挡板下方。所有可能接触到高温加热盘的传感器线和电源线都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造。
    留言咨询

材料学家相关的耗材

  • 标准磨口塑料夹/塑料试管夹/塑料烧瓶夹/接口夹
    标准磨口塑料夹/塑料试管夹/塑料烧瓶夹/接口夹由上海书培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为您提供,我公司专业生产实验室耗材,产品规格齐全,量多从优,欢迎客户来电咨询选购。 产品规格如下:规格单价/元品牌14#接口铗3.5上海书培19#接口铗4.0上海书培24#接口铗4.5上海书培29#接口铗5.0上海书培34#接口铗5.5上海书培40#接口铗6.0上海书培45#接口铗6.5上海书培 规格齐全,量多从优,数量多可以价格优惠。300元以上开具17%增值税发票
  • 河北塑料试管架试管架
    塑料制品仪器 一、概况及用途: 塑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据受热方式不同分为热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受热熔融塑化、冷却后变硬定型,其分子结构和性能并无变化,可以回收再次使用。如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酰脘(尼龙)等。热固性塑料加热熔融塑化成型,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冷却后变硬,但不能回收再次成型,如酚醛塑料等。 塑料具有体制轻、 耐腐蚀性好,色泽鲜艳、电绝缘性、易成型加工的特点,特别聚四氟乙烯它具有广泛高低温使用范围 它可以在-180度至 + 250度的范围内长期使用。它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对强酸强碱、 强氧化剂等腐蚀性介质都不起作用,高度的电绝缘性,不受环境条件和频率的影响,为C级绝缘材料。突出的表面不粘性,几乎所有粘性物质都不能粘附在它的表面,良好的润滑性,加入不同品种的填充材料后可改变其一定的性能,是无油润滑的理想材料。耐大气老化性能好,长年在大气中暴露,表面和 各项性能都保持不变。故有“塑料王”之称。因此塑料正在运用于仪器生产,目前我国用塑料生产的仪器有塑料方瓶、圖瓶、滴定管架、试管架、吸管架、端斗、洗瓶、烧杯量瓶等仪器,这些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均与同类玻璃仪器相同,但有它的特点。用它制成的仪器可适用长途运输面不破。 在使用塑料制品仪器时都不能直接接触明火,尤其用聚四氟乙烯生产烧杯,更不能放在明火上饶,制品加热至415C以上即产生老化,激剧分介成有剧毒气体,所以使用中须注意掌握、确保不超过这个界限,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 进口TFM材料 盖子透明PFA材质 可出售各厂家微波消解罐內罐
    一、产品信息产品名称: 微波消解仪内管 规 格:可定制使用仪器:微波消解仪 材 质:有全部采a用TFM材质,盖子是透明PFA材质,罐体和垫片均为TFM材质产品包含:内管+盖子配套产品:适配石墨电热板 赶酸电热板赶酸处理二、相关参数 适配仪器型号CEM MARS5、MARS6内罐材质TFM/PFA外罐材质宇航纤维复合材料耐温-200~+260℃规格25ml、55ml、75ml、100ml、110ml 可定制三、TFM材质性能说明(相比PTFE其优点)1、耐高低温:-200~+260℃2、高温高压下抗变形、耐渗透、可恢复性更好,透明度稍好3、特殊工艺精加工,密封性能好4、有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内、外壁光滑不挂水,易清洗5、耐酸强碱,王水、氢氟酸、各种有机溶剂等6、极低的金属溶出与析出,防污染,且不粘附样品,适用于痕量、超痕量、微量分析等。四、说明TFM属于改性PTFE,熔点320-340℃。除了PTFE的所有优点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性改进:高温高压下形变性更小、渗透性更小、高温下重压恢复性更好、很高的表面光洁度。PFA尽管半透明,但其使用温度不如PTFE。因此,TFM是消化容器的材质。PTFE消解罐只能做中高压,而TFM消解罐可以做超高压微波消解。与原厂相比,我们的特别之处:1、同等优质的进口原料,价格是进口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并非所有的国产产品,不值得信赖,做到真正的物美价廉;2、我们所加工的内杯能与您的仪器通用,产品实验数据与原装进口一样优秀,使用寿命更长;3、我们提供配套CEM各种型号微波消解仪使用的内罐,有全部采用TFM材质,有盖子采用TFM材质,有盖子是透明PFA材质,盖体和垫片均为TFM材质,及全PTFE材质,供客户选择;4、我们是一家能定制各个厂家仪器标配的内罐,同时我们承诺,产品质量与原厂一致,性价比!可以加工CEM各种型号如MARS5、MARS6、迈尔斯通、上海屹尧、山东海能等各厂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