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药材

仪器信息网濒危药材专题为您整合濒危药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濒危药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濒危药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濒危药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濒危药材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濒危药材相关的资讯

  • 中药濒危药材都能人工替代吗
    p   日前,“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合成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它开创了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的先河,也带动了人工虎骨粉、体外培育牛黄等一系列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研发、推广。业内人士认为,人工麝香研制及产业化的成功是未来中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p p    strong 保护中药濒危品种刻不容缓 /strong /p p   “传统中医药是国粹,也是优势产业”,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丰富的药用资源基础上,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中医药就成了无米之炊,中药发展无从谈起。由于生态系统改变,中国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和渐危物种。 /p p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为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不少为药用物种。因此,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医药本身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发展必须改变靠直接利用资源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应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 /p p   麝香是中药细料中不可或缺的品种,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急救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2003年,我国将麝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麝香取于成年雄麝,麝香药源紧缺,伪劣掺假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质量和用药安全。 /p p   研发人工麝香刻不容缓。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麝香代用品的探索。1975年,原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主持该项目研发,前后历时将近20年。上海医药旗下上药药材副总经理李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人工麝香”项目中,上药承担了原料海可素Ⅰ、Ⅱ的研制任务。科研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无数次试验,终于走通了工艺路线,拿出了一期和二期临床所需的全部样品。临床实验证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的作用基本一致。 /p p   经过北京、山东和上海三地研究单位共同努力,1994年原卫生部批准人工麝香为中药一类新药,并定为国家保密品种,“绝密”级管理。2006 年,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又将该品种定为机密级国家保密技术。为了解决原工艺的一些问题,提升质量、优化工艺,降低环保处置压力,“人工麝香关键组分合成及产业化研究”项目2014年在上市科委立项。 /p p    strong 中药濒危药材都能人工替代吗? /strong /p p   人工麝香成为中药新药和珍稀动物药材替代品开发的成功样板。那么,其它取自濒危动物的药材比如虎骨、熊胆等是否能走人工麝香的研发道路? /p p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华山医院王文健王文健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能否研发替代产品,一是看该产品的重要性、稀缺性,二是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我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也曾表示,以野生动植物为来源的中药应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剂型合理、应用广泛。麝香不可或缺,我国的很多中药比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等都有麝香成分。 /p p   研发人工替代中药品种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李琦强调,人工麝香的研发非常困难,时间长,投入大,项目由政府牵头,是多家药企合作的结果。 /p p   人工麝香的研发自1975年起,前后历时将近20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领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和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 /p p   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研究需要巨大投入和很长的研究周期,人工麝香研究开创了先河,其后,我国人工体外培育牛黄等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中药,我们将坚持遵循机理研究、临床研究相结合、工艺质量研究为基础的研究路径,加快培育中药大品种,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深入推动中药业务的现代化发展、跨越式发展。”李琦表示。 /p p    strong 人工麝香研发成中药现代化典范 /strong /p p   王文建称,目前中药现代化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青蒿素的研究路径,即提取中药的化学组份,建立药理动物模型证实其药理作用,将研究成果产业化 另一条道路即是中药天然产物的替代之路,这也是中药二次开发工作的一部分。人工麝香的研究即是第二种路径。 /p p   李琦也认为,人工麝香项目系统研究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创制了天然麝香里有效成分的替代品,并将之规模化生产,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范本。 /p p   人工麝香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总计有760家企业生产销售含麝香的中成药433种,其中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人工麝香的替代率达到99%以上。 /p p   按含麝香中药品种估算,每年带动相关制药企业产生超过300亿元工业附加值,同时为解决人员就业,增加政府利税做出了重大贡献。人工麝香满足了公众对含麝香中成药、民族药等医疗用药的需求,保证了中华医药品种的传承,同时保护了野生麝资源,这对促进生态平衡,加强濒危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在国际上动物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及国际形象。 /p p   “中药现代化研究应以科学的数据和疗效为基础,以提升中药质量与疗效为目标,要不断提高药品质量与标准,有质量才有市场。”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阐明机理,把说不清楚的说清楚,中药产业应抓住机遇,瞄准国际市场,要引进国际资本,培养人才,解决中药产业的瓶颈,通过中药二次开发,带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p p br/ /p
  • 2010版中国药典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近日,在第二届中美药品分析技术与检测方法研讨会上,针对社会上目前对甲型H1N1疫苗的一些谣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李云龙表示,中国药检所将加强对甲型H1N1疫苗产品的检测。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从2010版开始,中国药典将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今后只有保证有人工种植来源的中药材,才予以收载。   作为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一次,据了解,2010版的药典已进入征订阶段。国家药典会副秘书长周福成表示,新版药典会大幅度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历史会基本结束。他表示,由于一些中药材的野生资源已经接近枯竭,所以今后原则上不考虑新增野生资源,也以此鼓励人工种养,引导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范化。   周福成还透露,新版药典中的一部(中药)增收部分达86.4%,新版药典所收录的处方皆以中药饮片的“身份”入药,而不再以药材入药。他提醒,平时一般老百姓最常接触的实际为中药饮片而非药材,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处理,可以直接入药的,“比如,金银花本身是中药材,而经过人工挑拣的过程,就是它从中药材变成中药饮片的过程。”
  • 中药材领域将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测机构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前,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mdash 2020年)发布。规划中指出2020年的发展目标: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具体如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规划中还特别指出要加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   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药材标准提高和完善。制修订120种中药材国家标准 完善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建立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建立5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 完成10种野生变种植养殖大宗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评价。建设可供社会共享的国家中药材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   2.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常用大宗中药材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3.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在中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mdash 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医药局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林业局 保监会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ldquo 三个代表&rdquo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ldquo 四个全面&rdquo 战略布局,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动传统技术挖掘、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促进中药材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坚持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强化质量优先意识,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确保中药材市场供应和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 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 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指标为:   &mdash &mdash 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mdash &mdash 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mdash &mdash 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mdash &mdash 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mdash &mdash 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mdash &mdash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mdash &mdash 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基础上,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药资源家底。   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专栏1 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   1.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推进31个省(区、市)约1000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国家、省(区、市)、县(市)三级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2.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每个省(区、市)建设2&mdash 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地)、县(市)建设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点。   3.全国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10个,药用动植物园15个,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原生境保护药用物种5000种以上,迁地保护药用物种6500种以上,离体保存药用物种种质7000种、共10万份。   (二)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常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生态基地,保障中成药大品种和中药饮片的原料供应。   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   专栏2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  1.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设100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2.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创新中药、特色民族药等方面100种常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 结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防沙治沙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建设50种中药材生态基地。   3.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选用优良品种,建设5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规模化繁育基地。   4.中药材产区经济发展。培育150家具有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种植基地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培育50家中药材产地精深加工企业。   (三)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   强化中药材基础研究。开展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成分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性研究,深入分析中药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药材生产的基础理论,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   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挖掘和继承道地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形成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加大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的力度。   突破濒危稀缺中药材繁育技术。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一批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繁育瓶颈,支撑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养殖、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   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优势,加强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中药材功效的科学内涵研究,为开发相关健康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3 中药材技术创新重点   1.中药材基础研究。系统掌握50种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和药效成分形成规律,以及环境和投入品使用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形成理论体系。   2.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继承创新。建立100种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和产地加工标准化技术规范。   3.濒危稀缺中药材繁育技术突破。开发2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的大规模繁育技术。   4.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发展。选育100个优良中药材品种,开发50种中药材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突破人参、三七等中药材的连作障碍,开发50项中药材测土配方施肥、硫磺熏蒸替代、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   (四)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   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支持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推动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   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中药生产流通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因地制宜,共建跨省(区、市)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   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中药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   专栏4 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专项   1.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培育。培育发展5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骨干企业,重点扶持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领军企业。   2.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建立50个跨省(区、市)的中药材规模化共建共享基地。   (五)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结合药品标准提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制工作,规范中药材名称和基原,完善中药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建立较完善的中药材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限量标准,健全以药效为核心的中药材质量整体控制模式,提升中药材质量控制水平。   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中药材经营、仓储、养护、运输等流通环节质量保障水平。  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药品检验机构人才队伍、设备、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的中药材、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抽样检验力度,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专栏5 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项   1.中药材标准提高和完善。制修订120种中药材国家标准 完善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建立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建立5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 完成10种野生变种植养殖大宗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评价。建设可供社会共享的国家中药材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   2.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常用大宗中药材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3.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在中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六)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   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依托科研机构,构建全国性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建设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性中药材生产信息采集网络,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中药材生产信息及趋势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   加强中药材供应保障。依托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完善国家中药材应急储备,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   专栏6 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专项   1.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建设由1个国家级中心、50个区域中心、300个工作站组成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推进技术共享。   2.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由1000个信息站点组成的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   3.中药材供应保障。提高国家应急储备能力,建立100种常用中药材的国家储备。   (七)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完善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为中药材流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专栏7 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专项   1.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健全200种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   2.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在中药材主要产区、专业市场及重要集散地,建设25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开展社会化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推动完善中药材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管理,规范种植养殖中药材的生产和使用。完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应明确中药材原料产地,使用濒危野生中药材的,必须评估其资源保障情况 鼓励原料来源基地化,保障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中药质量安全。   (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评价指标和办法,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建设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三)加强行业监管工作。   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过程管理。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为。维护中药材流通秩序,加大力度查处中药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交易管理和质量管理机构,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严禁销售假劣中药材,建立长效追责制度。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加大对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和地方相关支农政策支持范围。鼓励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构建市场化的中药材生产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的信贷投放,为集仓储、贸易于一体的中药材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基层中药材生产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加强中药材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创业,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六)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发布行业信息,推动企业合作,促进市场稳定,按规定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道地中药材基地和物流管理认证。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优质中药材的社会认知度,培育中药材知名品牌,推动建立现代中药材生产经营体系和服务网络。   (七)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做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宣传工作,按照国际公约主动开展和参与濒危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合法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多方认可的中药材标准,促进中药材国际贸易便利化,鼓励优势企业&ldquo 走出去&rdquo 建立中药材基地。   (八)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

濒危药材相关的方案

濒危药材相关的论坛

  • 【分享】我国中药材对日年出口量2万余吨

    [center]我国中药材对日年出口量2万余吨[/center]日前,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与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在京举行座谈会,就加强中日双方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沟通与合作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产品的安全质量是关乎两国人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绝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希望双方企业以中国的中药材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医药品信息沟通,促进传统医药为日本人民的生活作出贡献。 座谈中,日方对中国政府积极妥善处理前不久发生的毒饺子事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中日合作的成功样板”。 日本是我国中药材最主要出口市场之一,对日年出口量2万余吨。 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其生药原料的70%~80%从我国进口。主要品种为:人参、半夏、甘草、白芍和茯苓等大宗药材。 “由于日本客户需求相对稳定,金融危机对中药材的出口影响不是很大,今年对日出口额将超过8000万美元。然而,受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回落、企业出口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出口单价很可能出现下滑趋势。”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中药材未来的出口形势。 2008年,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升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药材出口呈现出量跌价增的特点。1~9月份,我国中药材共出口16.2万吨,同比下跌16.1%,出口额达到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前三季度,我中药材的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日本、越南、韩国、台湾。 据有关企业反映,毒饺子事件发生以来,日本媒体刻意妖魔化中国制造产品,对中药等入口产品在日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导致企业对日中药出口面临困难。 实际上,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中药材管理,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 医保商会上述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开展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全面禁止犀角、虎骨等珍稀濒危动物入药使用,限制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等珍稀中药资源的使用范围,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材已实现人工栽培,正在逐步发展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 2002年,国家颁布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中药材GAP认证。药品监管部门对提出认证申请的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截至2007年底,有48家企业通过了中药材GAP认证。从2004年开始,国家推行中药饮片GMP认证,促进中药饮片现代化。截至2007年底,已有343家企业通过了中药饮片GMP认证。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

  • 【创新】中药材品质问题研究实现五大技术突破

    由解放军302医院牵头,军内外四家单位合作完成的《中药材三维定量鉴定与生产适宜性的系统研究》,日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药品质问题攸关中药现代化发展与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为了探索和建立旨在保障中药材品质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带领课题组历经20年联合攻关,对道地药材的形成规律、鉴定方法和生产发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现了五大技术突破: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生态主导型、物种主导型、技术主导型和人文主导型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本模式。 ——首次建立了中药材三维定量鉴定方法,研制开发出国际上首个数字可视化中药分析系统,实现了中药形态性状鉴别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为中药真伪优劣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药材鉴定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首次建立了道地药材生态适宜性评价与数值区划方法,为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客观量化的评价技术平台。 ——首次建立了川贝母等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有效地保证珍稀名贵药材的产地原生态性、品质优异性,促进了中药材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首次建立了中药材栽培农艺措施综合优化研究方法体系,推动了中药材栽培从经验型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型精细式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来源:新华网

  • 吃濒危野生动物只追究埋单者刑责?

    早前举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拟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7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其中食用珍贵野生动物解释草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食用或者其他非法用途而购买的,属于刑法第341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刑法第341条第二款规定的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购买的,属于刑法第312条第一款规定的明知是犯罪所得而收购的行为。 释疑:刑法第341条,是关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定。这条规定第一款,主要针对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二款,针对的是非法狩猎。食用行为,以及明知是非法狩猎而收购,是造成一些大规模非法狩猎活动屡禁不止的主要推动因素,应该追究刑责。 会不会把一桌子的“食客”都给抓起来?法工委有关人士解释说,前提是吃的时候,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吃的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这位人士表示,会主要追究组织者、埋单者的责任。 但是,既然食用就是违反条例的,怎么只追究组织者和埋单者的责任呢?参与食用人应该都是同罪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你怎么看呢?

濒危药材相关的资料

濒危药材相关的仪器

  • 全自动中药材收获机,是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研发的一款收获根茎药材的机械,收获长度可以达到50公分,也是一种深根中药材收获机,采用拖拉机带动并传递动力,振动式挖掘铲将药材整体挖出经过链条筛漏土分离,网格式链条筛上装有碎土装置同时将土块压碎,土块压碎后充分分离,是国内药材机械化收获的一大进步,提高了药材收获的效率,推动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全自动中药材收获机、当归中药材收获机、白芷药材收获机已在各省种植基地广泛使用,并同种植基地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全自动中药材收获机、当归中药材收获机、白芷药材收获机的作业宽度分为:0.8米、1米、1.2米、1.4米、1.6米和1.8米,特殊宽度可以定制,不同宽度大小的药材收获机需要匹配相应大小的拖拉机。比如1.4米宽药材收获机,需要804或904以上动力拖拉机带动。(一)4U-2 1390-2型挖药机技术参数配套动力:≥35马力拖拉机外型尺寸(长宽高):3200x1580x1160mm整机重量:655kg行走方式:悬挂式或牵引式工作方式:铲刀破土链条输送、分离堆放形式:身后条放作业速度:3-7km/h生产率:8-12亩/h作业行数:2作业幅宽:1390mm适应行距:550-750mm(二)4U-2 1550-2型挖药机技术参数配套动力:≥55马力拖拉机外型尺寸(长宽高):3800x1750x1160mm整机重量:760kg行走方式:悬挂式或牵引式工作方式:铲刀破土链条输送、分离堆放形式:身后条放作业速度:3-7km/h生产率:10-15亩/h作业行数:2作业幅宽:1550mm适应行距:700-850mm(三)型号:4U-2 170-2型侧输出挖药机技术参数配套动力:≥80马力拖拉机外型尺寸(长宽高):420x2500x1360mm整机重量:920kg行走方式:悬挂式或牵引式工作方式:铲刀破土链条输送、分离堆放形式:身后条放作业速度:3-7km/h生产率:12-16亩/h作业行数:2作业幅宽:1700mm适应行距:800-1000mm
    留言咨询
  • 传统中药材烘干存在问题与药材干燥影响因素中药材对于烘干的高标准要求下,传统的烘干方式,主要面临什么问题?1.烘干温度控制难,波动幅度较大,成品质量难以保证;温湿度偏差较大,物料干湿程度不均衡。2.燃料等能源利用率偏低,存在资源不必要浪费;而且燃料等能源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支出。3.燃煤、燃油、烧燃料柴火等烘干方式,会产生有害等气体,对周围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同时存4.烘干效果不理想,维护复杂,且难度大,耗时耗力,人工成本高。中药材干燥主要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1.中药材的种类与性质:中药材包括根、茎、叶、果实、种子、皮类等,其外形、大小、厚薄、轻重、质地、成分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烘干的过程。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调整合适的烘干曲线;2.摆放方式:采用迈研特药材烘干机进行干燥时,物料的堆积厚度,摆放方式会影响烘干速度,应该合理控制堆积厚度,增加换热面积和通风量,从而加快烘干速度;3.烘干温度:采用中药材烘干房进行烘干时,要用中低温热空气对流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脱水均匀,降低其组织结构的损害;4.不同品种烘干:药材烘干的时候要求单一品种进行,不能够多品种混合在一起进行烘干;5.芳香类物质烘干:大多数药材都属干芳香类物质,因此在烘干过程中要采用低温干燥,随时注意温湿度、氧化作用等参数的变化,这样容易保留芳香类物质。迈研特中药材烘干机烘干优势:传统干燥方式存在这么多问题,却无法改善的时候。迈研特耐高温烘干除湿机,刚好弥补了传统干燥的不足,烘干机采用循环干燥的方式、全自动化控制,更好地保留了药材原有的药用价值、颜色、品质,烘干房内温度更均匀、烘干速度更快、升温稳定、药材受热均匀、温差波动小。 迈研特烘干机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对物料的烘干参数进行设置和更改温湿度控制,多时间段控制中药材烘干房内的温度,满足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温度烘干的工艺要求。耐高温烘干除湿机可实现全温度段无缝干燥,设备根据烘干工艺要求调整烘干时间和温度,温湿度曲线程序智能化控制,干燥温度从30-65℃不等,适合绝大多数的中药材烘干。迈研特在为用户生产制作中药材烘干设备时,会根据所需烘干产品的特性,用户工艺要求,并结合多年来积累的烘干经验,为用户设计制作出合适的烘干设备。客户评价迈研特烘干设备节能效果非常明显,该公司老板对目前智能化的烘干方式特别看好,无需更多人工看管,设定好湿度和温度开机运行即可,之前烧煤带来的废烟废气污染全部没有了,如果之后规模继续扩大还会寻找我们合作。
    留言咨询
  • 我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制的中药材安全快速定量检测系统,结合最新版《中国药典》对药材和饮片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害物要求的严格限量检测要求,开发出定量化、集成化的创新型快速定量检测设备以及配套试剂。设备特有的重金属检测技术,不仅具有检测项目多(可检测铅、镉、铜),而且具有适用性广、便携、检测精准、快速等突出优点,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中药材重金属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重大突破,该产品的应用极大方便中药材在种植、加工、收购等环节质量控制,实现中药材安全问题全方位保障。目前该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合作研制已经完成开发工作,即将进入市场推广应用阶段。安普诺中药材重金属快检仪具有以下特点一、中药材重金属快检仪产品特点通用:定量检测中药材重金属镉,铅,铜准确:检测结果定量化,重复性好,结果具有国家权威机构验证快捷:简单步骤即可完成检测,单个样品检测总耗时为10~30分钟便携:整个检测系统放入仪器箱内,携带方便,无需添加任何器具即可进行现场检测安全:预置曲线技术,检测人员无需接触标准品,保证了操作人员安全简单:无需专业实验人员,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二、中药材重金属快检仪功能简介1.仪器能同时检测中药材中重金属镉、铅、铜等指标。2.检测数据和位置信息可发送至网络或数据平台,能够与各类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3.彩色电阻触摸显示屏,内置微型打印机可现场打印数据。4.重金属检测产品具有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评价报告。三、中药材重金属快检仪检测项目检测项目适用范围检测范围准确性重金属镉植物类药材及饮片、动物类药材等0.1-5mg/kg≥80%重金属铅植物类药材及饮片、动物类药材等0.2-10mg/kg≥80%重金属铜植物类药材及饮片、动物类药材等2-50mg/kg≥75%
    留言咨询

濒危药材相关的耗材

  • 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
    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 新闻资讯 众所周知,中药材的用途不再局限于医药领域,还成为养生食材、化工用品原料等等。中药材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 ,河南禹州这四大药都。现如今,中药材野生的资源是越来越少了,大多是人工繁殖,近几年中药材的种植用户也越来越多,相应的中药材的加工离不开干燥设备,这几年来咨询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的客户也比较多。  以前,的中药材大多数采用熏硫、摊晾、烘炕等技术烘干。熏硫干燥法虽然对中药材有较好的防烂效果,但是烟熏时除了要到处设置熏炉之外,还需要用到大量的硫磺。虽然硫磺本身属低毒危险化学品,但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却对人体有剧毒。2016年的时候,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多家知名药企涉及其中。  摊晾法占用空间大,看天吃饭,遇上阴天或雨天,药材就全毁了,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看护 烘炕法便宜经济,以前张先生家的滇红花,就主要使用烘坑法进行烘干,但烧柴灰尘多、气味重,最为重要的是热度分布不均匀,火候难以掌握,一个不小心就会把高温区药材炕焦。  去年,为了响应中央号召,保护环境,安徽亳州省吹响了“煤改电”的冲锋号,要求到2017年止,除必要保留之外,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等污染、落后产能。为此,张先生听从一位当地中药协会中颇有声望的朋友介绍,只花了不到10万元就买了5台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回来。  张先生向笔者介绍说,“这些机子(中药材烘干除湿机)蛮好用的,里面有全自动温湿度控制器。烘干全由微电脑控制,只需要设定好目标温度和湿度,烘干机就会自动运行进行烘干与除湿,自己完成烘干全过程。中药材烘干房用这机器来烘干,不但省心省事,产能也从过去一天只能产2500公斤到现在7500公斤,生产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20%。”  最后,张先生给笔者表示,以前每到收获季的时候,自己就忙得要死,不但要请人,而且经常一家老小都要上阵。现在好了,有了这些机子(中药材烘干除湿机)他不但可以轻轻松松的烘完基地里的药材,还可以为附近的小种植户提供药材烘干服务。  针对干燥室、烘干房节能除湿干燥的需求,正岛电器研发生产的正岛ZD-8240G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及ZD系列升温加热烘干除湿一体机(适用于室内温度高于38℃低于55℃的环境下除湿)不仅可以快速去除烘干房内的湿气,在整个烘干过程中对烘干房内的湿度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选配相应功率的电加热辅助升温,从而大大加快烘干速度,有效的提高了烘干房的利用率和烘干的质量!欢迎您查询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详细信息!  正岛ZD-8240G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及ZD系列升温加热烘干除湿一体机技术参数:  烘干除湿一体机选型:根据实际的烘干房的总体湿负荷来选配适合的型号,具体的就是根据其面积,层高,以及烘干水分的蒸发量,初始湿度值目标湿度值,还有室内的密闭效果,散湿源,新风补给等综合因素来计算出制冷量,单位时间的除湿量等其它关键数据后才能正确的选出需要的型号。想要了解更多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详细信息尽在:杭 州 正 岛 电 器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那么,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取代传统的烘干方法,到底划算不?近日,安徽亳州中药材基地张先生,在面对前去采访的笔者时,开口称赞道:“经济帐很划算,生态帐更划算。”  新型环保中药材烘干技术带来一场改革,据了解,安徽亳州的一些中药材基地使用中药材烘干除湿机替代了传统熏硫、摊晾、烘炕等技术烘干,不但省时省力,还提高烘干效率为当地百姓寻求一条致富路。以上关于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全部新闻资讯是正岛电器提供的,仅供大家参考!
  • 2015版药典中药材分析二氧化硫专用气相柱
    2015版药典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分析毛细管色谱柱符合药典要求的专用柱§中药材使用硫黄熏蒸,是药材种植户对药材进行初加工的一种习用方法,目的在于防霉、防腐和干燥等。但是近年来,部分不法商贩为追求药材的外观漂亮、保存期长,用工业硫黄过量、反复熏蒸中药材,以旧充新,以次充好。 §一般来说,经硫黄熏蒸后的药材会残留少量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类物质。 §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对于具体品种,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订货请联系我们
  • 2015版药典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分析气相柱
    2015版药典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分析毛细管色谱柱符合药典要求的专用柱§中药材使用硫黄熏蒸,是药材种植户对药材进行初加工的一种习用方法,目的在于防霉、防腐和干燥等。但是近年来,部分不法商贩为追求药材的外观漂亮、保存期长,用工业硫黄过量、反复熏蒸中药材,以旧充新,以次充好。 §一般来说,经硫黄熏蒸后的药材会残留少量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类物质。 §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对于具体品种,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订货请联系我们

濒危药材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