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免疫

仪器信息网艾滋免疫专题为您整合艾滋免疫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艾滋免疫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艾滋免疫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艾滋免疫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艾滋免疫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艾滋免疫相关的资讯

  • 中国诞生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e978bf8-367c-4118-9635-95a97f885fa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贺建奎实验室供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88fc7bc-9418-44a0-856d-204c853ac13a.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274" height=" 400" style=" width: 274px height: 400px "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贺建奎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做胚胎注射& nbsp br/ /p p   人民网深圳11月26日电(吕绍刚、陈育柱)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p p   这次编辑峰会于2018年11月27—29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香港科学院在香港联合举办。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p p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p p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 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p p   CRISPR/Cas9 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因简单、高效备受瞩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学家在医学、动植物育种、药物筛选等不同领域进行研究。贺建奎强调:“对于少数家庭来说,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新希望。” 他还率先提出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需遵循的“核心价值”,包括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悯之心”(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Only for serious disease, never vanity)、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命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Genes do not define you )、“促进普惠的健康权”(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等5项伦理原则。 /p p   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基因工程知名专家乔治· 丘奇George Church 说:“考虑到HIV 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有扩大的趋势,我认为贺建奎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基因。” /p p   不久前,中山大学一研究团队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普通公众和HIV 携带者关于基因编辑认知的比较报告,超六成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持积极态度。575份HIV 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 的HIV 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 。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60% 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为了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 /p
  •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未经医学伦理报备 遭122名科学家强烈谴责
    p   11月26日上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记者从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获悉,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p p   据人民网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p p   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网络上流传出一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申请书显示,该实验始于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p p   有记者致电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开会讨论此事,此前并未收到项目的伦理审查报备。 /p p   26日晚间,知识分子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本次联合声明由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 /p p    strong 以下为声明原文: /strong /p p   鉴于近日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对人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并且已经受孕(可能已出生)的情况。作为中国普通学者,出于最基本的道义,我们声明如下: /p p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脱靶问题不解决,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 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这些不确定性的可遗传的遗传物质改造,一旦作出活人就不可避免的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人能预知。 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p p   与此同时这对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 /p p   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p p   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作为一名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a25d518-8337-416c-b8ea-13ba4b170e87.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9807044-ab3b-49cf-b0d3-9d75ff9914fd.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bb9c4be-f581-4b34-afac-866e5da36f2d.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468c9d9-c2eb-4415-b459-0614c5d0eab7.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f83b590-4886-4bf8-b71e-29e50078aaff.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6a38a29-3f3c-4799-bcc6-7b756b42b54f.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e82027c-73d5-4019-8a08-783d116eb7b0.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6e88f6c2-09eb-4167-ad42-06e5787b15d9.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419ecb2-9e81-4ed6-9c70-994dd60bae2d.jpg" style=" " title="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ee4e018-710d-414c-b7b5-2e08129b5cde.jpg" style=" "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d5962d1-2b33-4f08-a740-b5bcd2b12f0b.jpg" style=" " title="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292e16b-35df-4558-a456-d6ff5505ed01.jpg" style=" " title=" 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34a2664-b7ee-4416-ba2b-cd422e760964.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 /p
  • 全球被治愈的4例艾滋病人
    美国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一名66岁的艾滋病患者被“治愈”,成为继继“柏林病人”、“伦敦病人”和“纽约病人”之后第四位经干细胞移植实现艾滋病长期缓解的病例。健康时报对比此前3例被治愈的艾滋病人发现,“柏林病人”、“伦敦病人”、“纽约病人”均是接受了含有CCR5基因突变的干细胞髓移植,不过“希望之城”病人和“柏林病人”、“伦敦病人”一样,接受的是骨髓移植治疗,而“纽约病人”移植的干细胞来自脐带血。四位病人都进行了类似的干细胞移植手术,都是干细胞移植后获得“治愈”的艾滋病和血液癌症患者。相关机构向各类重点人群免费发放防艾物资。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供图“根据这四例被治愈的艾滋病人的研究团队的相关报告指出,CCR5是CD4阳性免疫细胞上的一种受体,HIV病毒通过这一受体进入免疫细胞并且在其中繁殖,而CCR5基因突变可以阻止HIV病毒进入细胞。”7月31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指出,“根据已有的治愈方法与情况,这为患有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7月27日,美国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研究团队宣布,一名66岁的艾滋病患者被“治愈”,目前他已经停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超过17个月时间,医生没有发现任何HIV病毒复制的迹象。成为继继“柏林病人”、“伦敦病人”和“纽约病人”之后第四位经干细胞移植实现艾滋病长期缓解的病例。研究团队指出,这名患者1988年被诊断出感染了HIV病毒,2018年又被诊断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019年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这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感染艾滋病病毒已超过31年,是之前3起类似治愈案例中年龄最大的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获得“治愈”的HIV和血液癌症患者。由于接受治疗时患者已经63岁,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风险更高,研究人员设计了降低强度的移植前化疗方案。研究人员特地为他选择了一名携带罕见基因突变CCR5基因缺失的捐献者。在接受治疗后,该名患者白血病和艾滋病得到了完全缓解。而在此之前,还有三位艾滋病人被对外宣布“治愈”。2009年,德国Gero Hütter等研究团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指出,“柏林病人”在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仅治好了白血病,体内的HIV病毒也彻底消失了。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没有再检测到HIV病毒,因此被认为是治愈了艾滋病。2020年9月,他死于白血病复发。2019年3月5日,伦敦大学学院的拉温德拉古普塔(Ravindra Gupta)治疗团队发布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的研究显示,英国一位被确诊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伦敦患者”,在2015年研究团队为他移植来自具有艾滋病病毒抗性基因捐赠者的骨髓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后,HIV病毒完全从病人的血液中消失了。16个月后,病人不再服用抗艾药物。2019年2月,他已经成功“停药”18个月,仍然没有病毒迹象。成为第二个“治愈”艾滋病的案例。2022年2月1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会议(CROI)上报告了一个艾滋病治疗案例:一名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在停止艾滋病药。物治疗后,已经长达14个月没有检测到HIV病毒了。成为第三例被治愈的“纽约病人”

艾滋免疫相关的方案

艾滋免疫相关的论坛

  • 【转帖】美研发猴子艾滋病疫苗取得进展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针对“猴子版本”的艾滋病疫苗在实验中取得进展,这将有助于未来研发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在人群中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而在猴子当中由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引起。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登载的报告说,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研发的疫苗能在一些恒河猴身上有效抑制SIV病毒的活动。   实验中,研究人员给24只恒河猴注射了这种疫苗,然后再让它们感染SIV病毒,结果其中13只猴子体内的SIV病毒很快就被完全抑制,检测不到病毒活动的迹象。对这13只猴子开展的跟踪观察还显示,其中12只猴子在一年之后仍然对SIV病毒具有抵抗力,该疫苗表现出长期持续的效果。   据介绍,这种疫苗是利用一种巨细胞病毒开发的,研究人员对这种病毒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能在某些方面模拟艾滋病病毒。猴子在注射这种疫苗后,其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T细胞会发展出识别并攻击艾滋病病毒的能力,这种T细胞还具有记忆能力,即使在艾滋病病毒被消灭干净后,也仍能保持相关的抗病毒能力,使得一些猴子的免疫系统在感染一年后仍对艾滋病病毒有抵抗力。   报告认为,此次研究成果是艾滋病疫苗研发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将有助于研发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不过一些专家指出,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人类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保用于制造疫苗的巨细胞病毒不会带来副作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一种试验性药物帮助携带艾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猴子控制感染超过一年时间,这说明或许可以利用它为人类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甚至是治愈办法。   研究人员表示,细胞巨化病毒(CMV)在艾滋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会立刻启动人体免疫系统,令其迅速对侵入病毒发起反击,此时艾滋病毒的攻击性最强。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路易斯·佩克博士表示,他认为不出3年之内有可能研制出一种用于人类试验的疫苗。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细胞巨化病毒能使免疫系统始终对艾滋病毒保持警惕。   研究人员给携带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注射不同版本的疫苗,并取得突出成果。超过半数接受治疗的恒河猴体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消失,即使采用最有效的检测方法也找不到这种病毒的迹象。迄今为止,大部分猴子的病毒得到控制的时间已经持续超过1年,并逐渐表现出它们从未被感染的迹象。未接种疫苗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携带者会发展成相当于艾滋病的疾病,最终它们的免疫系统将会崩溃,各种疾病袭来。

  • 我国自主研制艾滋病疫苗进入Ⅱ期临床

    中国科技网北京8月14日电 经过方案优化、伦理审查、试验准备和受试者招募等程序后,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今天在北京佑安医院启动,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因而受到国际艾滋病疫苗界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疫苗研究全球科技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正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作为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研究领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联合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强,可诱导受试者产生抗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今年3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该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在不久前盖茨基金会发表的备受关注的8个全球艾滋病疫苗名单中名列第五。 该课题组专家邵一鸣教授告诉记者,此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利于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检测疫苗的有效性。(记者 项铮) 《科技日报》(2012-08-15 一版)

  • “马赛克疫苗”问世 艾滋病感染风险或降低90%

    (原标题 含多种基因的“马赛克疫苗” 问世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降低约90%)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4日电 (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24日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拼接多种基因的“马赛克疫苗”。动物试验显示,该疫苗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降低约90%。这一研究成果有可能为人类“防艾”带来新希望。 目前,艾滋病病毒表现出的快速进化能力与多样性让科学家头疼不已。“马赛克疫苗”也被称作“镶嵌疫苗”,是以分析大量病毒基因序列以及人体免疫反应为基础,利用人工设计优化基因序列制造出的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更广泛的免疫保护反应,覆盖所有常见的艾滋病病毒亚型。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艾滋病病毒的3种主要蛋白Env、Gag与Pol开发出“马赛克疫苗”。在给恒河猴接种该疫苗后,研究人员又用致病性最强的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模拟自然感染先后6次攻击它们,以检验疫苗效果。 试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接种疫苗的12只恒河猴在病毒连续6次攻击后只剩3只健康无恙,但计算表明,与未接种疫苗的12只恒河猴(3次攻击后全部感染)相比,“马赛克疫苗”对恒河猴的保护作用高达87%至90%。 参与研究的哈佛大学刘锦彦博士对新华社记者说:“这就意味着如果人类也接种‘马赛克疫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有可能也会降低约90%。”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此前艾滋病疫苗试验多针对致病性较弱的病毒,而他们试验的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最强。此外,试验中所使用的攻击剂量是人类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时接触病毒量的100倍。 刘锦彦表示,这项研究为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指出了新方向,也说明研制出全球通用型疫苗确实很有可能。鉴于该疫苗在临床前动物试验中表现出的高保护性,研究人员计划接下来在美国与非洲同时进行临床试验。

艾滋免疫相关的资料

艾滋免疫相关的仪器

  • 默克独创Erenna® 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采用专利单分子检测技术,突破蛋白检测极限,创领生物标志新发现,助力疾病研究再创新。由于激光的聚焦效应,会形成一个非常狭小的检测空间“爱里斑”,这个空间集中了多达84%的激光能量,能够最有效地照射和激发单个荧光分子。SMC™ 单分子检测技术会依次检测通过“爱里斑”区域的单个荧光信号,峰高超过阈值的荧光信号会被统计为数字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汇总,显著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Erenna® 平台在检测每一个样品时,都会获得三套数据:检测事件(Detected Events, DE),事件光子含量(Event Photons, EP),以及总光子含量(Total Photons, TP)。检测事件指的是在一定检测时间段之内得到的所有高于阈值的信号的数目,这些信号可以是单个分子在爱里斑中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几个分子同时进入爱里斑时形成的。事件光子含量指的是在所有的检测事件中,检测器测到的总光子含量。总光子含量为在整个检测过程里面,检测器所收集到的所有光子的含量,高于阈值和低于阈值的信号都会被统计。根据标准品浓度,我们可以使用上述三套检测数据得到三条标曲。其中检测事件标曲在低浓度条件下能很好地反映样品的浓度变化,因为这时一般是单个分子进入爱里斑,检测事件的数据与样品浓度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但随着样品浓度的提升,此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几个分子同时进入爱里斑,检测事件就不能准确反映浓度变化了,而此时事件光子含量标曲能接过“接力棒”,测定样品的浓度并在溶液的浓度特别高时。Erenna® 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实验条件灵活选择孵育形式。Erenna® 平台提供严格质控的已验证试剂盒。产品参数:
    留言咨询
  • 超高灵敏蛋白检测 助力揭示微妙生物学事件当蛋白的检测与差异表达对您的科研发现意义重大,那么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超高灵敏度检测平台将极大程度加速研究进程,确保数据可靠性。 日益精准的研究和药物研发需要平台具备更为灵敏的靶标检测与更高通量的样本检测能力。默克生命科学全新推出的SMCxPRO™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突破常规免疫检测极限极大地提升检测灵敏度,引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蛋白质定量检测进入----飞克级时代!平台优势? 超高灵敏度(fg/mL)? 快速读取分析? 精巧时尚设计? 磁珠反应制式? 超过600种的抗体对验证实现大动态范围检测体液样本蕴含着最为直接和丰富的生物标志物信息,但相对于人工样本而言,也是检测起来最为困难的样本。体液样本有着非常复杂的特性,不同个体的同一标志物表达水平呈现巨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种生物标志物,也在不同的时间能出现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表达量变化。例如正常个体和发生细胞因子风暴个体的IFN-γ标志物含量可产生2000-3000倍的差异。开创性的科学工作需要新的检测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浓度条件的样本,也就是要求具备大的动态检测范围,这一点已经成为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重要要求。SMCxPRO™实现了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4 logs的检测。SMC™ 技术应用1. 改变了生物标志物的传统认识肌钙蛋白cTnl是心脏病领域经典的生物标志物。cTnl的检测被用来判断冠心病、心衰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帮助医生进行预后评估。正常人血液无法通过ELISA有效测得cTnl指标,因此一般认为这种因子在正常人中并不存在。而SMC™技术通过基于磁珠孵育条件的单分子检测,能够实现低至0.4pg/mL的检测灵敏度。研究发现,在350例健康的男性和女性个体中,几乎所有个体血液中的cTnl都可被精确检测,并且99%个体的表达水平都在10.19pg/mL以下,而市售其他所有检测试剂盒都无法达到10pg/mL以下的检测能力。大多数个体的实测值在1-2pg/mL之间,远远超出了传统方法的检测范围。在一项长达12年的连续研究中,cTnl的价值被彻底地重新定义。研究者在12年前检测了正常个体的cTnl, 并且根据本底表达水平的差异将被测者分为4组。在随后12年的临床追踪中,发现本底表达cTnl较高的个体倾向于较高的累积心脏病发病率,而本底表达丰度低于1.06pg/mL的个体12年后心脏病的累积发病率极低。研究揭示cTnl本底表达水平可影响多年后心脏病事件发病率。2. 全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是严重的神经疾病,全球有多达5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类已经发现一些重要的蛋白可能会参与到这种疾病,并且可以作为判断疾病的重要标志物。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对于防治阿尔茨海默症十分关键。Aβ蛋白造成的淀粉样蛋白沉淀和tau蛋白造成神经纤维缠结,会在最早出现认知损失症状的10-15年前开始,这段时间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症潜伏期(preclinical-Alzheimer Disease)。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尽早确认疾病的出现,将为医学干预和治疗争取非常宝贵的治疗期。因此,要求有更好的生物标志物能够在早期进行诊断。通过SMC™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研究者自主开发出了VILIP(Visinin-like protein-1)的超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并且证实VILIP在阿尔茨海默症造成的神经细胞损失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生物标志物。3. 助力全新单抗药物开发IL-13是重要的细胞炎症因子,与IL-13信号通路相关研究发现青壮年的哮喘很多是由于IL-13信号通路所造成,因而IL-13被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成年哮喘诱发因素。SMC™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具备数倍乃至上百倍于高质量ELISA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磁珠孵育系统达到了0.07pg/mL的超高检测灵敏度,实现了所有个体本底表达水平的检测,从而得到了血液中IL-13在治疗条件下的完整变化数据,提供了关键的临床证据。4. 新蛋白药物/治疗方法的免疫原性检免疫原性指的是抗原激发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指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能形成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免疫原性很多情况下是对机体有利的,例如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但是,在生物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性抗原(重组蛋白,单抗)的免疫反应是非常不利的,会产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促炎症因子在治疗中被免疫细胞释放(例如TNF-α, IL-6, IL-8, IFN-γ, 等等),或者是抗药性抗体产生 anti-drug-antibodies (ADAs) ,削弱治疗效果,对治疗产生反作用。SMC™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TNF-α:0.1 pg/mL ,IL-2:0.2 pg/mL,本底细胞因子水平: 100% 可被检测,提高了数据质量,并且可通过本底水平对样品进行分级。而其大动态检测范围能力可满足在CRS中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剧烈变化,同时高通量的实验形式可检测大量实验样本,减小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留言咨询
  •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lSPOT)是细胞免疫学研究中最敏感的检测方法之一,可以在单细做水平对抗体分泌细胞(ASC)及细胞因子(CK)分泌细胞进行检测。由于是单细胞水平检测,ELISPOT 比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等具有更高的灵敏性。能从20万-30万细胞中检出1个分泌该蛋白的细胞。并且该方法能够对抗原刺激后的活细验进行功能性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直观可信度高,并且易操作,已被广泛用于分泌CK细胞检测或ASC测定中,在国内外免疫学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AID EliSpot Reader Classic酶联免疫斑点分析仪 德国艾迪(AID)是全球领先的专业研发并生产酶联斑点分析仪的厂商,最早在全球上市酶联斑点分析仪,自AID EliSpot Reader上市以来,已经有超过1500多家实验室正在使用AID的EliSpot Reader- 酶联免疫斑点分析仪。 AID EliSpot Reader硬件和软件完全符合欧盟CE 认证,FDA 21CFR part11规范、GMP/GLP标准。 AID EliSpot Reader Classic 主要配置:&bull 德国制造高分辨率科研级别相机,彩色CCD芯片,清晰捕捉微小斑点&bull QuadPack高精度电动载物台:全自动控制,精确位移,各孔自动居中&bull LED环形无影照明光源:照射均匀,可清晰分辨因孔侧壁反光造成的幻影现象,准确识别孔底边缘&bull 专业水准的电动光学镜头:镜头自动聚焦,自动曝光调节,保证清晰捕捉微小斑点&bull 独立高配置计算机系统:与分析仪独立,有效减少故障率,预装正版Win7及Office软件等&bull ELISPOT软件:全自动读板,自动计数分析;同步完成斑点图像扫描、斑点计数与结果分析; AID EliSpot Reader 软件功能: 斑点图像采集与计数:全自动读板,自动采集各孔图像;自动计算斑点数量和斑点相关信息如大小、面积、光密度等。内置不同因子参数设置,直接调用;CountAID 功能协助优化读数参数,并具有智能参数记忆功能。 结果分析:直接判断阴阳性检测结果;诊断模块AIDiagnostic,适用于临床诊断用ELISPOT实验的结果判读,单独输出每例病人斑点图像和结果报告;统计分析各孔斑点分布、对比免疫反应强弱、细胞因子分泌量化比较等。 数据输出与质控:可输出单孔图像、任意孔及整板图像;多种保存格式,Excel, Txt, PPT等;输出数据可自定义包含斑点数,SFU,光密度强度, Activities,斑点分布图表等;包含质控模块,操作历史自动记录,符合GLP规范。 Applications - 酶标ELISPOT应用文献 :Science 1998, 279: Quantitation of HIV-1–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nd Plasma Load of Viral RNA.Graham S.Ogg, Xia Jin,et al.Science 1998, 281: Identification of LFA-1 as a candidate autoantigen in treatment-resistant Lyme-Arthritis. Gross DM, et al.Nature 2005,433,887-892.Toll-like receptor 3 promotes crosspriming to virus-infected cells. Oliver Schulz1*,et al.Lancet 2005, 366: 1443-1451. Effect of BCG vaccination on risk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householdtuberculosis contact: a 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study. Ahmet Soysal,et al.Lancet 2003 Apr 5 361(9364):1168-73. Comparison of T-cell-based assay with tuberculin skin test for diagnosi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a school tuberculosis outbreak. Ewer K, et al.Blood 2009,114: 4089-4098. Interleukin-21 restores immunoglobulin production ex vivo in patients with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and selective IgA deficiency. Stephan Borte, et al. AID iSpot Reader荧光酶联免疫斑点分析仪(可见光/荧光双重检测功能的ELISPOT分析仪) AID iSpot Reader 主要配置:&bull 德国制造光学系统高分辨率科研级别相机,彩色CCD芯片,高品质成像,保证微小斑点及斑点晕的识别&bull 专业水准的电动光学镜头:镜头自动对焦,自动曝光调节,保证清晰捕捉微小斑点&bull 荧光照明系统:高能氙灯,激发效率高,波谱范围广250-1000nm,是最适合荧光成像的激发光源&bull 4-8位滤光片轮,全自动切换,至少标配FITC和Cy3荧光滤光片,其他波长可加配&bull 独立高配计算机系统:与分析仪独立有效减少故障率,配置实时更新&bull ELISPOT软件:全自动读板,自动计数分析;自动叠加不同荧光通道图像,找出共染色斑点(共分泌细胞) AID iSpot Reader 专利的软件功能及技术先进性: 专利的荧光图像Overlay技术保证多色因子共分泌斑点准确识别, 避免酶标双色检测中因不同细胞因子分泌量不均而引起的误判 全自动判读:iSpot对板上每孔的各种颜色荧光斑点分别成像,例如 检测FITC标记的IFN-γ分泌情况和Cy3标记的IL-2分泌情况,软件再自行将不同荧光图像叠加(Overlay),准确识别共分泌(IFN-γ&IL-2)细胞。整个过程全自动,无需人工干预;性能稳定, 兼容扩展性好:高能激发保证微弱荧光信号检测,窄带滤光片保证特异性信号检测,多色扩展只需加配滤光片;技术先进性:最早在全球上市酶联斑点分析仪,1996年发明《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血液细胞活性》的专利;唯一拥有《以荧光滤光片为基础进行荧光多色ELISPOT的检测系统》的专利PCT/EP2008/009112‐FluoroAID;学术发表权威性:从荧光款2007年上市到现在,80% 荧光EliSpot应用SCI文献是由 发表的,被公认作荧光检测的最佳选择 ;国际认可度高:与牛津大学Oxford免疫学实验室密切合作开发是其用于结核的酶联斑点(T-Spot)诊断的专用工具;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IAVI)指定品牌;全球知名Elispot试剂盒开发实验室(如瑞典Mabtech)专用品牌。 Applications - 荧光ELISPOT应用文献 :Nature Medicine. 2013 Oct 19(10):1305-13. Cellular immune 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against symptomatic pandemic influenza.Saranya Sridhar, &Ajit Lalvani,et al.Infection, 2014 Jan. IGRA-positive patients and interferon-gamma/interleukin-2 signatures: Can the FluoroSpot assay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P. Bittel, et al.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3. Decreased functional T lymphocyte-mediated cytoki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hrmalm L., et al.Methods Mol Biol. 2012 792:77-85. Dual- and triple-color fluorospot. Ahlborg N, Axelsson B.ELISPOT 应用领域(Application):免疫学基础研究:T细胞和B细胞,Th0/Th1/Th2细胞转换分析疫苗研究:ELISPOT是检测和评价疫苗的细胞免疫的有效方法。国际上普遍采用ELISPOT方法监测HIV疫苗研究中的免疫应答反应,在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计划中,采用ELISPOT法对T细胞功能进行评价。药物筛选:化合物和药物免疫学反应的筛选感染性疾病诊断与研究:例如结核病的临床诊断,莱姆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研究肿瘤免疫研究:已用于分析和评价在癌症病人中诱导肿瘤特异的T细胞的疫苗试验。治疗前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的检测,可有效的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治疗和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自身免疫病研究:调整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对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揭供更有效的措施过敏研究:参与过敏机制的细胞因子研究,如IL-4移植免疫研究:移植中排斥反应的预测
    留言咨询

艾滋免疫相关的耗材

  • 酶标仪MB-IV-MB-IV型酶标检测仪
    酶标仪MB-IV-MB-IV型酶标检测仪,使用操作过程中按操作顺序由下拉式汉字菜单分层显示,操作简单可靠。本仪器具有强大的软件功能,适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肝炎(乙肝两对半等)、性病、艾滋病等多种疾病的检测。更为方便用户,专门提供 RS232接口,实现了本仪器与PC机的快速通讯。具有使用方便,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性能稳定,线性好,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酶标仪MB-IV-MB-IV型酶标检测仪,干涉滤光片,主要功能: ◆ 任意方式 ◆ S/N测量 ◆ N/S测量 ◆ 抑制率测量 ◆ 自定临界测量 ◆ 回归分析 ◆ 浓度测量酶标仪MB-IV-MB-IV型酶标检测仪,干涉滤光片,主要技术指标: ◆ 测量方式:单波长; ◆ 测量范围:0~2.200A; ◆ 线性范围:0~2.000A; ◆ 线性误差:全量程≦±0.03A; ◆ 分 辨 率:0.001A; ◆ 重 复 性:CV≦1%。酶标仪MB-IV-MB-IV型酶标检测仪,随机配备450nm,490nm干涉滤光片,根据用户要求可另配410-630nm的多种滤光片。适用于各种凹孔板。
  • 伏马霉毒素免疫亲和柱 样品前处理净化萃取小柱子
    类型货号体积/mL包装/pcs市场价/元伏马毒素免疫亲和柱QFB01011253780伏马毒素免疫亲和柱QFB01033203500伏马霉毒素免疫亲和柱 样品前处理净化萃取小柱子 1ml 3ml
  • 黄曲霉素M1免疫亲和柱
    产品简介】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棉籽以及一些和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牛乳及其制品是易受到黄曲霉毒素M1污染的食品之一。 【用途】免疫亲和层析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黄曲霉毒素M1,从而对黄曲霉毒素M1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液相进行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检测。 亲和层析柱与HPLC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以改善信噪比,可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 【原理】 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抗体连接在柱体内,样品经过离心、脱脂后,缓慢的通过黄曲霉毒素M1免疫亲和层析柱,在免疫亲和柱内毒素与抗体结合,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除去没有被结合的其他无关物质。用甲醇洗脱黄曲霉毒素M1,然后注入到分析仪器中用于检测。 【产品组成】 每一个盒中包括黄曲霉毒素M1免疫亲和层析柱及1份说明书。 【注意事项】 ----黄曲霉毒素可致癌,应戴手套操作。 ----使用过的玻璃容器及黄曲霉毒素溶液最好用pH7的高 氯酸溶液(10%V/V)浸泡过夜。 ----不要使用过了有效日期的免疫亲和柱。 ----2~8℃储存,不得冻存。 【贮藏条件】保存试剂盒于2~8℃。 【保存期】该产品有效期为12个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