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

仪器信息网信息化发展专题为您整合信息化发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信息化发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信息化发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信息化发展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资讯

  •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
    12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了“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围绕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目标,主要部署了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3个方面具体措施。二是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提出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4个方面具体措施。三是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提出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4个方面具体措施。四是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提出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助力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新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4个方面具体措施。同时,在四大任务下设立4个信息化项目专栏,共14个项目,全面支撑任务的具体部署、实施和落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中医药规财函〔2022〕2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11月25日“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中医药行业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升,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实施《“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专章部署“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融入中医药各领域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二是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中医药行业重点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依托现有资源初步建立了国家和省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31个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近1.62万家中医馆接入,部署了9个行业系统,基本建成局直属管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为3.23。三是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就医诊疗、结算支付等10项“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逐年提升、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逐步缩短,截至2020年,81.9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08%的建立了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36%的建立了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46.53%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等系统得到应用,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共享中药房以及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等不断发展 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支撑 2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信息相关学院、开办中医药信息专业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94项 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对事业发展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及防护能力进一步强化。(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信息化创新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弱项,中医药政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较差,中医药特色信息系统应用不够,便民惠民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尚不健全,贯通行业的综合统计平台还未建成 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激活,挖掘应用不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专业人才不足,标准应用尚需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亟待完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仍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中医药信息化管理职能相对薄弱、投入保障亟待加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普遍缺乏专门管理力量,顶层设计不足、推进落实乏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全面夯实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中医药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正确方向。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把握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加强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和集约建设,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融合发展,协同共享。深入推进中医药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探索构建中医药与数字化融合的多元场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强化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统筹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治理、共享及创新应用。安全可控,规范有序。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把安全治理贯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全过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中医药管理体制相适应、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医疗健康融合协同的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基础设施、人才、标准等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完成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健全完善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速开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的试点示范 中医医疗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平均水平基本达到4级,数字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药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信息化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三、主要任务(一)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绿色集约、高效智能、应用驱动、可信可用为导向,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助中医药主管部门开展信息化相关工作。加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业务平台应用及完善,鼓励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规范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构建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中医药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增强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中医医院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推进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建设,在保证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医院信息系统云上部署。2.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全面贯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推进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级保护、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个人隐私保护、安全审查、数据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和快速恢复能力,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形成多方共建的网络安全防线,全面提升中医药行业安全保障能力。3.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健全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优先制修订中医药分类编码、系统共享、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信息标准及中医药统计指标元、中医医疗服务统计数据标准,加强与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协同对接,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发挥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的作用,多形式开展标准应用推广培训、实施咨询服务,强化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的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提升参与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专栏1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项目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好国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推动建立稳定的专业化技术团队,参与区域中医药信息化规划编制和实施、承担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指导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研究和制定信息标准、开展统计调查、组织人才培训等。中医药信息标准推广应用组织开展中医药信息标准培训和推广应用。研究与制修订50项信息分类、系统建设、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基础性标准,中医医疗服务统计标准以及与医疗健康信息共享标准。(二)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1.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鼓励各地开展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推进医疗业务协同、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精准决策,建成一批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中医医院。鼓励各地研发应用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推广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模式。加强中医医院数据质量体系建设,构建中医医院主数据管理系统,强化中医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推动各地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支持力度,建设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涵盖便民服务、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实现临床诊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推进通用信息系统开发及试点应用。2.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持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进10项服务30条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落实,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力度。3.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继续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业务功能一体化集成,推进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持续完善中医药知识库和视频课程内容,增强中医适宜技术、中药处方的智能推荐。鼓励各地发挥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引领作用,试点联通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扩展本地化功能。4.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开展智慧化建设,统一建设部署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等。医联体牵头中医医院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构建远程医疗中心、共享中药房,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和统一规范的中药药学服务。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推动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专栏2 数字便民惠民服务项目智慧中医医院试点建设支持20家左右三级中医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级别达到国家要求。中医药数字便民惠民试点建设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遴选数字便民惠民应用场景,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案例,发展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便民服务。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提质升级扩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覆盖范围,优化升级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教育和治未病等核心功能。智慧中医医共体建设试点支持10家左右中医医共体开展远程医疗中心或共享中药房建设,实现中医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中药制剂共享、中药同质化服务等。(三)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1.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根据国家政务信息化有关要求和标准,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应用管理。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有效提升国家中医药局直属机关及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管理效能。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应用相结合,积极稳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按照应上尽上原则,推动行政管理业务网上办理,推进业务流程优化、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强化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推动中医医院提升管理水平。2.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贯彻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快建设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过程可控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制定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指标、管理制度等。加强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部署、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评估、统计分析、发布共享等全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开展中医药相关专项统计试点和预调查。3.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完善中医药统计直报系统。加强数据源头治理,建设数据采集报送、传输处理、存储管理、发布共享等信息系统,形成数据上下流通的循环体系。建立完善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评估和反馈机制,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监督检查,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4.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构建统一规范的国家中医药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加强与业务应用系统协同共享,初步建成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资源库。探索建立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汇交、协同机制,与卫生健康等统计信息安全共享机制。研究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分类、分级、分域开放应用,开展深度分析挖掘,建立统计数据定期发布机制,稳步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专栏3 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项目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推动核心业务线上流转、建设具有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特色的跨地区跨部门应用,实现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强制度宣贯及人员培训,开展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督导检查等工作,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落地实施。全国一体化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建成国家-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医药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构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研究等统计生产流程,加强与业务应用系统互通衔接,实现统计渠道共建、数据集中共享。(四)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1.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活态传承,支持中医学术流派发展。依托现有数字平台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构建中医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系统。针对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医医院以及中药创新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智能中医设备研发及应用。支持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数字馆。2.助力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持续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不断充实全国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有序推进中药资源基础信息共享应用。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快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中药饮片、中成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3.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新模式。推动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中医药数字教育体系,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推动中医药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开发,开设在线课堂和远程学堂。鼓励各地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教协同的融合应用,开发多样化在线开放课程。4.推动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鼓励中医药机构将中医药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加强中医药领域数字出版、文化资源库、数字文化传播平台等建设,增强中医药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加强网络原创优质内容建设,丰富中医药数字化文化产品创制,推动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扩大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开放范围。专栏4 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结合应用研究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智能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集成应用研究,探索一批中医药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组织实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数字化、影像化,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数字馆从藏品的采集、保护、展陈以及藏品资源的数据挖掘,制作数字藏品,建立藏品数据库,以数字化的思维规划建设智慧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持续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充实全国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有序推进中药资源基础信息开放共享和应用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及管理示范完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开发一批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实践为重点的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探索国家中医药考试数字化管理。四、保障措施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根本保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中医药信息化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中医药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工作联动,及时研究和推动解决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和完善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合理配置人员力量。(二)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办医主体责任,引导社会投入,加大中医药信息化与统计投入保障,切实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医药信息学建设,依托相关机构建立中医药信息化及综合统计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培训1000名中医药信息管理与技术人员、1000名中医药统计人员,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一批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一批掌握了解中医药综合统计的管理者和数据工程师,形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立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专家智库,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四)完善实施评估机制。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保障,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持续开展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医院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五)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和科学引导,大力宣传中医药信息化与统计建设发展成效。及时总结提炼地方好的做法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形成利用数字技术支撑保障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
  • 实验室信息化发展 不止于数据采集——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信息化产品经理彭斌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19)于2019年10月23日在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信息化是当前实验室的发展趋势,而实验室信息化也已成为一种“潮流”,是众多企业所需要的一种“武器”。随着国内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与工业4.0国家战略,作为分析仪器行业的传统产业也在面临着产业升级,实验室的管理也在从粗放走向精细,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已经或者考虑部署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升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本次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信息化产品经理彭斌,请他谈谈中国信息化实验室的发展动向以及岛津在中国实验室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61A34E50A8B297A0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br/ /p
  • 托普云农亮相2017“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高层论坛 助力农技信息化发展
    11月21日,2017“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高层论坛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做开幕式致辞。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全国农技中心科技与体系处处长、推广研究员田有国,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互助,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农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雷等出席论坛。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桂才、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赵春江等就“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关政策解读、农技推广成效等发表主旨演讲。 图: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在论坛开幕式现场致辞 图: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提升农业资源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提供农技推广服务的效益,成为我们推进农业发展的引擎”。会上,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明确了“互联网+”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形式、要求和重点。 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谈到,“截至目前,托普云农通过提供土壤、植保、农机等八大类信息化系统,服务了800多个县,1500多个农业示范园区,近十万多套智能设备在稳定运行。为实现农业大数据运营战略,托普云农依据开放、共享、融合、共赢的理念,深度加强跨行业资源整合,以智慧农业生态圈的打造为核心,与多方合作”。 “互联网+是提高农技推广效率的手段,通过建立信息化农技推广网络,将区域性、分散性、品种多、种养方式多的农业发展成精准化、个性化、增值的服务,惠及6亿农民和65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 期间,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作题为《“互联网+”为农技推广插上智慧的翅膀》的专题报告。结合托普云农在农业领域的十三年实践与探索,详细阐述在设施农业监测与控制、墒情监测系统、植保病虫害监测、专家服务和作物模型等农技新成果,以及在光谱分析、人工智能等农业新技术研发与现代农技推广新模式上的探索。 图: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在论坛现场发表主题报告 “传统农技推广多靠人工上门,运用人工分析的经验管理方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农技推广也逐渐网络化、数据化和精细化。如今,托普云农通过物联网便能自动采集墒情、虫情、苗情等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作物生长模型,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对农技推广难题的深度思考,获得参会嘉宾的广泛赞同。 农技推广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是提高农技推广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变革,市场对农技的需求也提出更高要求。论坛现场,托普云农重点展出智慧农业云平台、智慧农技服务设备等,因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等,受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等领导的关注。 图: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副总经理朱旭华与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等莅临领导就农技推广技术进行交流 “未来我们的农技服务将以用户的极致需求为核心,不断推动农技产品向专业性深化”,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与莅临领导就农技推广的新技术与应用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在发展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外,托普云农还积极创新技术研发,推出测土配方、墒情监测系统、植保病虫害监测、苗情、种情等农技设备与系统,有效满足现代农技的多元化需求。图: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参加“嘉宾访谈”环节,与业内人士共话农技推广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传统农技服务发生深刻变革。托普云农作为智慧农业领域的高新企业技术,将以信息化服务为手段、以网络化建设为载体,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推动农技朝网络化、数据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发展相关的方案

  • 光离子化技术发展综述
    光离子化技术发展综述 * 张 颿 1,2、魏庆农1、彭夫敏1、张 伟1(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 )(2 .炮兵学院, 合肥 230039 ) E-mail : salas0527@163.com 摘 要 回顾光离子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光离子化技术的优缺点、光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着重分析了电离室内部的电离微观机制。并以国产仪器GC-4400型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为主,介绍了国内外近期PID技术的若干最新发展。 关键词 光离子化; 光离子化检测器; 电离室 1 引言 1.1 什么是光离子化技术 光离子化技术就是利用光电离检测器(Photoionization Detector,简称PID)来电离和检测特定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光电离检测器可探测那些气体电离势能在紫外光源辐射能量水平之下的气体,其高能紫外辐射可使空气中大多数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电离,但仍保持空气中的基本成分如N 2 、O 2 、CO 2 、H 2 0不被电离(这些物质的电离电位大于11eV)。 光离子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气体被检测后,离子重新复合成原来的气体和蒸气 [1] ,也就是说它是不具破坏性的检测器。可以通俗地讲,PID就是一台没有色谱柱的便携式色谱。由于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其它有毒气体。因而对VOC检测具有极高灵敏度的PID就在应急事故的各类处理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痕量检测和实时检测污染等方面的强有力工具。 ......(未完)察看全文(PDF文档),请点击页面上方的链接。
  • 菌种培养容器的发展概述及瓶颈问题透气性能的应对之道
    菌种培养容器的发展概述及瓶颈问题透气性能的应对之道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菌种的需求越来越大。菌种是指以适宜的营养培养基为载体进行纯培养的菌丝体,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逐步扩大培养来生产。虽然目前我国选育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但菌种培养技术和设备仍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培养容器方面,传统方式仍占主流,这就导致了培育效率偏低、进而造成食用菌减产和相关产业竞争力下降。因此,提升我国菌种培育能力要以革新容器材料为核心,以灵活搭配各种包装形式为手段。了解关于更多相关仪器信息,您可以登陆济南兰光公司网站查看具体信息或致电0531-85068566咨询。Labthink兰光期待与行业中的企事业单位增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 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关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动物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中极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除了研究动物行为本身外,还把研究内容从行为维系群体的作用,扩展到行为的个体发育进化史、行为的控制及社会性组织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使动物行为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已逐渐发展为一门不仅涉及行为学,而且涉及到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论坛

  • 【讨论】国家信息化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问题。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是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然而,经历了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暴跌、新经济增长乏力的挫折之后,许多人对信息化前景开始产生怀疑:信息化是否带得动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是否符合国情?网络经济是否还有生命力?  从3月19日发布的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在信息产品制造、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自身不断壮大  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NIQ)为38.46,较之1999年的30.14和1998年的25.89,有较大提高。1998年至2000年,我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21.9%,大大快于国民经济7%至8%的增长速度。这表明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正在加强。  先来看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这一指数为53.78,排在信息化各要素指数的第2位。说明我国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在加快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据统计,近10年来,信息产业年增速突破了32%,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速近18个百分点,是40个工业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成为我国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八五”末的2%,增加到“九五”末的4%。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仍将以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2005年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超过7%,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不断提高。到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将超过30%,其在国家外贸出口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到2005年,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将位居前列,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再来看信息技术应用指数,这一指数最高,为65.89。表明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拉动我国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来看几个实例。全国约有50%的自来水公司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每年节水挽回的损失相当于35亿元投资,可建设44个水厂。  有色金属行业80%的铝电解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每年可节电1.2亿度。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采用计算机集成生产管理系统,使麦道飞机机头的装配周期从12个月缩短到6个月,库存积压下降20%。  农业信息网已在十几个省市、200多个县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如1998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大量芹菜滞销,在网上发布现货待售信息后,一周内积压的芹菜全部售完,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我国实施了以“金”字工程(金桥工程、金卡工程、金税工程、金关工程等)为代表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并初见成效。比如金税工程,其稽核系统投入运行后,据不完全统计,3年多来查出利用发票违法违纪案件3万多起,追缴税款1.5亿元。  当然,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主要是: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关键硬件和软件依赖进口;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而网络和数据库又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难,且难以实现互联共享;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信息化人才明显不足等等。此次报告中,我国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仅为13.43,是各要素中水平最低的。信息化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经过了网络泡沫、新经济神话之后,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必须将推进信息化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要搞有效益的信息化。在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并逐渐成为主导,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国家竞争力的形成。为此,尽管存在着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等制约因素,但我国正在信息化的征途上逆坡上爬,信息化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table=100%][tr][td] [/td][/tr][tr][td][table=60%][tr][td=2,1][b][size=18px][color=#ff000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color][/size][/b][/td][td][b][size=18px][color=#ff0000][/color][/size][/b][/td][/tr][/table]工信部联通信〔2022〕103号[/td][/tr][/table][b]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国资委、能源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行业协会:  现将《[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0/202208/W020220831368118636346.pdf]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url]》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align=right]  工业和信息化部[/align][align=right]  国家发展改革委[/align][align=right]  财政部[/align][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align][align=right]  国务院国资委[/align][align=right]  国家能源局[/align][align=right]  2022年8月22日[/align]

  • 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当今,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发展的趋势是:面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指标和功能不断提高;最先采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高新技术大量采用;仪器及测控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日趋明显;要求仪器及测控单元可独立使用、嵌入式使用和联网使用;仪器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全球化扩展;测控功能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便携式、手持式以至个性化仪器大量发展。 技术特点是:综合各种新技术,在研究仪器仪表相关类型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及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新的微弱信号敏感、传感、检测、融合技术,物质原子、分子级检测技术,复杂组成样品的联用分析技术,生命科学的原位、在位、实时、在线、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检测技术,创建各类新型检测仪器仪表;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在开发工业自动化测控的在线分析和控制、原位分析及控制、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适应性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结合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发展,在开发医疗诊治的健康状况监测、早期诊治、无损诊断、无创和低创直视诊疗、精确定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医疗仪器;同时跟踪新学科领域和各类应用领域的发展,开发各种专用、快捷、自动化检测和计量技术及专用仪器仪表。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和科学仪器,在产值和市场两个方面都占据着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总体的一半,是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体系的两大支柱。由于发言时间有限,下面就让我们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这两类仪器未来的发展上。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未来发展的关注点应当是: 1、自动化仪表与企业的信息化 自动化仪表技术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企业信息的集成和整合。为此,必须用自动化和系统的信息模型“简化”、“规则”和“抽象”信息,以便最有效地利用信息。这是自动化仪表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统一信息表达的重要手段。 2、自动化仪表工程项目全局信息和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整合 这是实现自动化仪表系统的全面可互操作。可互操作是分层次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IEC62424标准的出版,InTools工具软件功能的扩充以及控制系统与现场仪表层各项可互操作标准的推出是发展中一个重要标志点。 3、功能安全 近年来功能安全的重要发展是,大量经过功能安全认证的仪表推向市场。为了争取竞争中有利地位,几乎所有仪表制造商都会开展功能安全的研究。4、系统维护与仪表诊断 系统维护与仪表诊断越来越受到用户、制造商和研究者各方的关注。 它分为四个层次,生产流程的诊断、生产装备的诊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诊断和现场仪表的诊断。 生产流程的诊断原则上不属于自动化仪表范畴,但是诊断信息的交换涉及自动化仪表系统。针对生产装备的监控,诊断仪表系统已经推出了新产品。自动控制系统的诊断通常是控制系统中设备管理软件的一个模块或一种功能,负责控制系统自身以及现场仪表的实时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现场仪表的诊断难度较大,维护周期由智能仪表的损耗情况或固定时间确定。 5、无线通信 工业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自动化仪表领域显著的亮点,它的特征是:技术方案多样化,参与者迅速增加,成立了专业组织。推出多种无线演示系统、测量仪表样机,将成为全球主要自动化仪表展览的热点。 6、控制网络 未来几年网络控测和网络仪表是自动化仪表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大幅提高速度、简化安装和调试的复杂性、扩展无线功能以及发展网络技术。 7、标准化 标准化在自动化仪表发展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未来还会对我国仪表产品追赶世界水平发挥重大作用。在新经济时代,有大量信息接口标准的需求,它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相同的技术水平上可以有很多种标准化方案。现在对高技术新产品可以先制定标准,完全改变了标准化的理念。科学仪器未来发展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仪器 光学捕获(Opticaltrapping)是一种新型的光学微操作技术。它将一束光用高数值孔径的物镜聚焦成微米级的光斑,形成梯度来实现对微小粒子的捕获和移动。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观领域的研究。 微型色谱仪将会得到很快的发展。C2V公司已经推出了世界上最小最快的手持式气相色谱仪,主机大小仅124×84×60mm,所含柱模块大小为60×100×12.5mm,可在10-30秒内完成天然气主要成份的全分析。 NMR的微型化近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瑞士Neuchatel大学开发成功一种高质量因子可供微流控芯片NMR全分析系统使用的射频平面微线圈,所需样品量仅为1-100纳升,并可在几秒内获得所需的信噪比。NMR微型化应当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光频光梳光谱法(Opticalfrequencycombspectroscopy)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重要的仪器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很高的灵敏度检测许多不同的气体,将在临床诊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精密检测仪器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分子、原子分析检测新阶段,微纳科技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精密检测仪器的快速发展。值得特别关注是MEMS/NEMS(微电机系统/纳机电系统)测试仪器,以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为代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以及基于STM/AFM的基本原理新发展起来一系列SPM,如磁力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等这些仪器的新发展。 3、光子成像仪器 一个以光子学与生命科学相互融合的新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随着激光、电子、光谱、显微及光纤等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应运而生出现了不少新型科学仪器。应用这些仪器不但丰富了人们对于光与生物组织体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而且促进了各种新的生物研究仪器和医学诊断仪器的发明。光子成像技术主要包括漫射光层析成像、荧光成像、相干层析成像、光声成像等。光学相干层像(OCT)结合了共焦显微术和低相干光的外差探测技术,它是一种在一维光学低相干反射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二维或三维成像技术。 4、光谱分析仪器 过去,光谱分析仪器主要应用在基础学科研究和矿物分析、产品质量监控等领域。值得关注一个新的发展动向是,由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一些迫切的需求,同时计算机软硬件、微电子、计算数学、微型器件发展提供的新技术成果,使得光谱技术和仪器向生物、环境、医疗等领域快速拓展,无论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仪器创新都有了明显的发展,今后还将更快发展。现在社会的测试仪器很多,但是我们需要针对作用去选择。土豆:又是你又是你,在结尾附带广告,以后不要这样了!!!!!!!

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资料

信息化发展相关的仪器

  •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实验室是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以及教学成果实践非常重要的一个基地,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LIMS系统来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就显得非常关键,这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校实验室教学信息化管理。1、排课管理实验室管理员接到实验教学安排任务,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可利用时间按班级、课程、教师、周次、节次、起始时间、实验人数预定实验室,作出具体排课并形成正式的实验室课程安排表,由教务主管部门发放给任课老师、实验室管理员和学生。1)按资源排课实验室管理员可分别按实验室或班级设置排课,系统自动冲突检测并提示冲突资源。2)实验分批实验室管理在预约的过程中,遇到实验室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实验需求时,可按课程、时间周期、实验项目进行分批实验,也可以向教务主管部门申请使用其它院系所属实验室,以保证实验任务的正常完成。3)排课调整学生可以对预安排的课程可以申请调整,实验室管理员根据学生申请和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4)课表生成根据排课数据,自动生成实验室周次课表、教师周次课表、学生周次课表2、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实现对各类学习资源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课程资料管理:可以添加和修改课程的课程简介、修改实验课程大纲以及教2)、学计划等相关资料,3)、实验课程课表管理:可管理该实验课程的课表信息 4)、实验课程教师管理:可设置实验课程教师,及管理该教师信息;5)、实验课程教案管理:可上传,下载课程的教案;6)、实验课程教学课件管理:可上传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支持直接课件上传和外部链接。7)、实验课程精品课程管理:可添加该实验课程的精品课程的外部链接;8)、实验课程练习管理:可设置课程的练习题目和练习组卷方式;9)、实验课程课后作业管理:可添加和管理课程实验报告模版,学生可上传实验报告,教师可直接网上批改,或下载至本地批改,同时批改学生成绩;10)、实验课程测试管理。可管理课程题目,并自动组卷,测试学生。3、资源发布系统课程提供了有效的选择性发布功能,因人而异,轻松设置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资源发布系统,可将实验课程信息发布到前台网站上供学生在线学习与预习。主要内容如下:1)选择性发布:提供了选择性发布功能,可设置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发布;2)访客权限:提供了对访客访问资源的管理方法,可设置不能访问;3)小组发布:可针对特定的小组成员发布资源;4、资源检索资源检索系统提供了对资源的在线检索功能,可方便用户快速的查找所需资源。5、学习跟踪与教学评价1、学习跟踪:通过统计结果来查看学生访问情况、成绩列表、内容查看次数等信息;2、课程统计和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课程的访问情况,动态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的改进自己的网络课程,让教学平台成为真正的得力助手。实验教学是高校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实验室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诉求。鸿仁实验室管理平台是针对实验室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提供智能化,科学化,专业化的LIMS应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留言咨询
  •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农田灌溉都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这样的长此以往水资源浪费严重。资源日益紧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节约用水并实现高效用水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也是全球经济社会的需求。如何解决缺水与灌溉面积增加之间的矛盾,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现作物高产稳产,这就需要在自动灌溉系统中合理地推广自动化控制,并逐步提高农业节水灌溉的水平。在现代工业的支撑下,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也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部门组织修建了农田地下供水管网并建设了该监控系统,通过水权分配、超定额加价等措施促使农户主动节水,从工程、管理、费用等多方面实现农田节水灌溉。  我国作为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不足已经对我国经历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节约用水不仅是一种措施,也是我国的基本策略之一。农业用水占据了我国总用水量中的70%,农业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不管是为降低相关资源的浪费,还是对于整个市场的掌握,关于农田灌溉方面,很对厂家都推出了——农田灌溉一体化泵站,相比较传统的泵站,现阶段的泵站全面进入到信息化。  洁夫森(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田灌溉一体化泵站,运用了信息化平台管理,采用B/S架构设计,泵站智能化系统可通过光纤宽带或者4G自动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具有用户授权、身份识别、在线数据监测、远程操纵、远程配置参数、远程故障诊断、操作日志,泵站群管理、添删泵站管理,IC卡在线充值和支付费用统一管理等功效。  农田灌溉一体化泵站的信息化还体现在物联网远程监控泵站,真正实现无人值守泵站。农田灌溉一体化泵站,设计有物联网云平台,和泵站无缝连接,能够随时随地监控远方的泵站及设备,当泵站出现问题时,第壹时间设备发信息到负责人手机,提醒用户观看检查。该系统还设计有红外安防探测报警系统,在泵站四周设有红外探头,确保全方位探测。红外安防系统与视频系统关联,让安全防范变得可视,手动回放、抓拍切进入泵站周围的移动物体,并伴有语音提示,如在一定时间内不能确认进入者的合法身份,且进入者没有及时离开,系统将发出声光报警,并将进入信息及现场报警信息发送至移动设备端。  通过上述小编的简单介绍,想必大家对信息化的农田灌溉一体化泵站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如果您再选购方面有什么问题需要了解的,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公司名称:洁夫森(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层海路888号3号楼1785室
    留言咨询
  • 安瑞斯(Airs)实验室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 安瑞斯在吸取欧美实验室发展经验基础上,并结合实验室特点和现状,通过不断研发,结合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无管道净气型通风柜、天平称量罩、净气型化学品储存柜、吊顶式空气净化仪、实验室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实验室过滤防护设备和智能系统,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从源头入手解决实验室污染问题,致力于让实验室的空气更洁净,使实验室、智能,并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l19寸高清电容触摸屏l人性化操作界面l人员身份验证及分级权限l智能称重l二维码标签打印及扫码l入库、出库及回库信息化管理l化学品MSDS实时查询l保质期、库存、异常情况等提醒l远程登陆访问l智能化一体机终端l自动统计及报表生成实验室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全流程l智能管理:出入管理、统计管理、台账管理l实时监测:远程登录查看、实时监测和预警l生态低碳:一套系统可管理、整个储存间及各类储存柜
    留言咨询

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耗材

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