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子技术

仪器信息网新分子技术专题为您整合新分子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分子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分子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分子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分子技术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分子技术相关的资讯

  • 河南首个高校分子诊断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河南省首个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分子诊断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商丘师范学院揭牌成立。   据了解,该协同中心由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重点实验室牵头,上海曼克尔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商丘市第一、三人民医院和商丘市中心医院等5家单位组成。成立后的协同创新中心,将对于服务社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开展肿瘤易感人群的早期筛查、推广肿瘤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打造“产学研用结合”的示范基地具有重要作用。
  • 分子互作定量检测技术介绍及案例分享——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吴萌
    为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前沿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向用户传递准确、实用的技术干货和宝贵的实验经验。本期,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萌高级工程师谈一谈分子间相互作用定量分析技术及案例分享。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吴萌 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负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相关检测仪器管理,主要从事分子互作技术服务、平台仪器管理、用户使用培训及相关工作。深耕生物分子互作技术领域近十年,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发表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支持。探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体各项生理机能,为探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可用于定量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新型技术因其无需标记、实时表征且检测快速等特点而迅速发展,应用广泛。本文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四种技术,分别是等温滴定微量热(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和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LI),围绕其技术特点进行介绍并分享几则研究案例。ITC、MST、SPR及BLI技术解析ITC技术可直接检测生物分子结合过程中的热量改变。实验时,保持仪器样品池和参比池温度相同,通过加热补偿原理检测体系热量变化,从而得到生物分子的结合信息。其最大特点在于样品在溶液内即可完成检测,且无需任何标记,单次实验即可测定亲和力常数及热力学常数。MST技术是测量溶液中分子环境的改变,如水化层、电荷等特性变化而导致的微量热改变,从而确定亲和力大小的。该技术优点在于仪器灵敏度高,分子结构或者构象上的微小改变都可以检测到,且不受样品分子量限制。MST在溶液中即可完成检测,样品不需要固定在一个表面。SPR技术则通过将一个分子固定在传感芯片表面的形式,将另一分子以溶液形式连续流过芯片,检测器可以实时检测到溶液中分子与芯片表面分子的结合、解离过程。SPR通过实时记录传感器芯片表面分子质量变化,实时监测分子间相互作用信息。BLI技术也是一种光学分析技术(原理类似SPR技术),检测的是生物传感器上固定的生物分子表面层厚度的变化。若待测分子与生物传感器尖端的固定相分子发生结合,其数量的变化可致实时测定的干涉图谱发生相应改变,进而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信息。SPR和BLI技术均可实时检测到结合过程和解离过程,因此不仅可以提供亲和力信息,还可以提供结合常数和解离常数等动力学信息。相比于免疫共沉淀、融合蛋白沉降等传统检测技术,以上四种技术具有所需样品量少、实验时间短、结果重复性好、假阳性低等特点,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传导、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药物筛选及抗生素快速检测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分享几则不同科研领域的研究案例,希望为大家仪器应用方案拓宽思路。应用案例分享案例一:核酸适配体(Aptamer)通常是利用体外筛选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能与相应的配体进行高亲和力和强特异性的结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吴继红课题组[1]通过体外筛选技术筛选疾病生物标志物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后,运用BLI和ITC等技术分析核酸适配体序列与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优选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较好的核酸适配体序列进行优化和改造,通过BLI技术检测,获得最佳性能的核酸适配体序列,并建立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快速检测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新方法。BLI技术进行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验证案例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porous silicana noparticles,MSNs)作为新一代纳米材料的代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临床应用的药物载体。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MSNs的功能化设计上,其非功能化的固有生物学效应研究报道较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2]等人通过对机制的研究,发现MSNs能够靶向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运用MST技术检测到MSNs可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表面TLR4受体。通过联合PD-1抗体,MSNs能够在治疗早期,快速地建立了T细胞炎症性的肿瘤微环境,从而克服肿瘤对PD-1抗体的耐药性。该研究为MSNs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开发新型纳米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MST技术检测FITC-MSNs与TLR4蛋白的亲和力案例三: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是感受营养与应激信号调节细胞生长与代谢的中心调控分子。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丁建平研究员[3]等人研究揭示了SAMTOR作为一个S-腺苷甲硫氨酸(SAM)传感器,通过感知SAM以调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工作中,通过ITC技术测定了黑腹果蝇源SAMTOR(dSAMTOR)的MTase结构域与SAM和SAH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对激活mTORC1活性的功能开展深入研究。ITC技术检测SAM和SAH与dSAMTOR的亲和力案例四和案例五:蛋白-化合物亲和力测定蛋白和小分子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检测,经常受限于化合物的溶解性及分子量过小等因素,难以得到准确的亲和力信息。往往需要实验人员通过对测试条件,如缓冲液条件、传感器灵敏度、样品标记手段等改善和优化最终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杨巍维研究员[4]等人运用SPR技术检测了重组SSRP1蛋白和糖酵解代谢物-丙酮酸(pyruvate, 分子量仅为88.06Da)的相互作用,成功得到二者之间的亲和力常数为280μMol,进而从机制上解释了丙酮酸在肿瘤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 DDR)中的新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宏林教授[5]等人利用生物素标记的AKBA固定到生物传感器上,通过BLI技术检测到AKBA可直接作用于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IIα( MethionineAdenosyltransferase2A, MAT2A)。以上所分享的研究工作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数据均在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的ITC、MST、BLI仪器和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的SPR仪器上完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公共技术中心,是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技术平台。平台目前拥有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可用于蛋白质质控、稳定性条件筛选等测试,同时拥有ITC、MST、BLI、SPR四台仪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定量检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实验经验的积累,我们针对不同的样品体系进行归类,建立了成熟的检测方案,可以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1] Gao S., Zheng X., Teng Y,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luorescently labeled aptamer structure- switching sssay for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gliotox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91 (2): 1610-1618[2] Sun M, Gu P, Yang Y, et al.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inflame tumors to overcome anti-PD-1 resistance through TLR4-NFκB axis. Journal for Immuno Therapy of Cancer, 2021, 9: e002508[3] Tang X, Zhang Y, Wang G,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adenosylmethionine sensing by SAMTOR in mTORC1 signaling. Sci Adv. 2022 Jul 8(26):eabn3868[4] Wu S, Cao R, Tao B, Wu P, et.al. Pyruvate facilitates FACT-mediated γH2AX loading to chromatin and promotes the radiation resistance of glioblastoma. Adv Sci (Weinh). 2022 Mar, 9(8): e2104055[5] Bai, J., Gao, Y., Chen, L.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atural inhibitor of methionine adenosyl transferase 2A regulating one-carbon metabolism in keratinocytes. E Bio Medicine, Volume 39, 2019, Pages 575-590
  • 单个蛋白质分子检测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领衔的一个团队最近利用钻石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做探针,首次在室内温度空气条件下获得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该成果使利用基于钻石的高分辨率纳米磁共振成像诊断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5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负责该研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说,通用的磁共振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医学应用等多个领域,但其研究对象通常为数十亿个分子,单个分子独特的信息无法观测。基于钻石的新型磁共振技术在继承传统磁共振优势的同时,将研究对象推进到单个分子,成像分辨率由毫米级提升至纳米级,但其主要难点是源自单分子的信号太弱。   为此,杜江峰的团队利用碳-12富集的钻石为载体,注入氮离子使其产生一种名为&ldquo 氮-空位点缺陷&rdquo 的结构,并使该结构发挥探针作用,在纳米尺度上靠近被探测的蛋白质。此外,他们利用一种名为&ldquo 多聚赖氨酸&rdquo 的物质保护蛋白质,确保其在研究过程中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选取了细胞分裂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MAD2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逾百次尝试,最终他们成功在室内温度及空气条件下首次获取了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并通过谱形分析,获取了其动力学性质。   关于这项技术的用途,杜江峰表示,最直接的用途是在不影响蛋白质性质的前提下检测其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直接在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研究蛋白质分子,&ldquo 这对生命科学研究来说有极大吸引力&rdquo 。   总之,该技术拓宽了单个分子领域的研究范围,在分析化学、结构生物学、高分子、磁性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以此为基础,结合扫描探针、高梯度磁场等技术,未来可将该探测技术用于生命及材料领域的单个分子成像、结构解析、动力学监测,甚至直接深入细胞内部进行微观磁共振研究,为获得科学新发现孕育可能。   《科学》杂志的审稿人评价该工作是&ldquo 单个蛋白质分子检测的突破性成果&rdquo ,开启了利用&ldquo 氮-空位点缺陷&rdquo 进一步研究&ldquo 自旋标记&rdquo 蛋白质的可能,有重要应用前景。参与这项研究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研究人员。   原文检索:Single-protei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新分子技术相关的方案

新分子技术相关的论坛

  • 【分享】日本利用分子马达开发“分子快递”技术

    日本开发“分子快递”技术日本一研究小组利用分子马达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将微小颗粒经由生物芯片上的微细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这种“分子快递”技术将来可促进特定蛋白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在芯片上发生高效反应,帮助人们研发新药。据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藤田博之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开发了这一技术。他们首先在玻璃基质的生物芯片上的微细通道内“铺设”一种分子马达——驱动蛋白;然后,再向通道内添加微管和作为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进入通道的微管会沿着通道整齐地排列起来,相当于“ 快递” 系统的“ 铁轨”; 最后, 用紫外线照射芯片,驱动蛋白就会抓住微管将其固定下来,其作用类似“ 路基”。至此“ 分子快递” 的基本装置安装完成。除了起到“路基”的作用外,驱动蛋白还可起到“火车”的作用。需要运送某种微粒时,就将特定微粒附着到驱动蛋白上,然后放入芯片的微细通道。添加一些三磷酸腺苷后,驱动蛋白就会沿“铁轨”运动将微粒送达指定地点。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芯片上设置宽0.5 毫米、长30 毫米的通道,并在里面铺设好微管“铁轨”。将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直径为0.32微米的微粒附着到驱动蛋白上后放入通道,研究人员观察到微粒以每秒1 微米的速度沿“铁轨”运动。生物芯片作为分析蛋白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反应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使用时,需要将试剂放入固定地点,再把它们运送到指定的反应地点。目前常用的运送微粒的技术依靠沿通道流动的水为载体,但这样的技术难以实现精确控制,而利用“分子快递”技术,可将微小颗粒高效精确地搬运到目的地。

  • 【技术@创新】我科学家在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size=4][font=黑体]简介:量子调控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与谢心澄研究员及英国利物浦大学Werner A. Hofer教授合作在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font][/size]量子调控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与谢心澄研究员及英国利物浦大学Werner A. Hofer教授合作在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在酞菁铁分子Kondo效应中由于分子中心铁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位置不同对Kondo效应产生很大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99, 106402 (2007))上。这是首次报道吸附位置对单分子Kondo效应的调控作用,为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及其在量子信息中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Kondo效应是指磁性杂质中的局域自旋与自由电子强关联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低温反常现象。近年来,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够精确地测量单个磁性原子或分子在金属表面上的Kondo效应,而在原子尺度上探索影响Kondo效应的因素是实现单分子自旋态量子调控的关键。 物理所高鸿钧研究组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及扫描隧道谱,在对吸附在金表面的磁性分子酞菁铁的测量中,发现了Kondo温度高于室温的Kondo效应,并发现分子中心铁原子在金表面的吸附位置对Kondo效应影响很大。他们发现酞菁铁分子在金表面存在两种吸附取向,虽然在分子中心测量的扫描隧道谱显示两种分子取向都存在Kondo效应,但是彼此却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根据Fano理论拟合的Kondo温度,以及扫描隧道谱在费米面附近的线型。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实验测量表明,两种取向的分子的中心铁原子吸附在金表面的不同位置:第一种分子取向,铁原子吸附在金表面两金原子之间的桥位置;第二种分子取向,铁原子吸附在金表面金原子的正上方。他们的理论分析表明,分子中心铁原子在金表面的吸附位置不仅影响到局域自旋与自由电子耦合相互作用的强弱,而且还会影响扫描隧道谱测量中隧穿电子的通道。 近年来,高鸿钧领导的研究组对纳米功能结构材料的调控生长、机制与物性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如:Phys. Rev. Lett. 97, 246101 (2006);97, 156105 (2006);96, 226101 (2006);96, 156102 (2006);Adv. Func. Mater. 17, 770 (2007))。根据该工作观察到的吸附位置对单分子Kondo效应,他们提出了调控单分子自旋量子态的可能途径:1)通过基底上不同位置或不同基底的物理化学性质(如:Phys. Rev. Lett. 97, 156105 (2006));2)通过调节纳米分子体系中非功能性侧链(如:Phys. Rev. Lett. 96, 226101 (2006))。这对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 【资料】-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他分子印迹文献)

    [B]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B][I]作者:胡小刚 李攻科[/I]摘 要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及制备简单的特点,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引人关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分离,评述1 引 言  复杂基体如生物、医药和环境样品中痕量、超痕量物质分析要依赖高效和高选择性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但相对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展一直较缓慢。  固相萃取(SPE)是70年代中期出现的技术。其萃取机制取决于分析物与固相(填充剂)表面的活性基团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SPE填充剂主要为键合材料,如C8、C18离子交换树脂等,选择性不强,在富集分析物的同时,大量基体和干扰物质也被富集,导致洗脱液中仍含有基体和杂质,干扰最后的色谱分析。近来出现一种利用抗体自身选择性的免疫吸附剂[1],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具有选择性高的优点,但制备复杂、耗时且可供选择的抗体种类少,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均较差。  1989年Belardi等提出了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SPME是基于分析物在流动相以及固定在熔融SiO2纤维表面的高分子固定相之间两相分配的原理,实现对样品中的有机分子进行萃取和富集。然后可直接在联用仪器中解吸、进样及分析,使样品预处理过程大为简化,提高了分析速度及灵敏度。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索氏提取、SPE相比,克服了需使用大量溶剂和样品、处理时间长、操作繁琐、易产生二次污染及不易在线联用等缺点,在环境、食品、生物以及药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SPME技术中,纤维涂层的材料是最关键的。但目前商品化的纤维涂层仅有少数几种,并且以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为主,选择性不够高,在样品前处理时仍有大量化学、物理性质相近的基体物质同时被富集,处理极性或碱性药物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2,3]。虽然一些文献报道了新的SPME涂层的研制工作[4~5],但主要是用于测定挥发或半挥发性的有机环境污染物,急需研制出选择性更高的纤维涂层。  分子印迹(MI)技术的发展,可望解决以上问题。分子印迹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进行预组装,与交联剂共聚制备得到聚合物。除去目标分子后,聚合物中形成与目标分子空间互补并具有预定的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对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记忆”效应,能够高选择性识别复杂样品中的印迹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制备简单,能够反复使用,机械强度较高,稳定性好。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作SPE的填充剂或SPME的涂层材料来分离富集复杂样品中的分析物,以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MIP作为膜分离的材料可将膜的筛分作用与MIP的高选择性结合在一起,用于样品的富集、回收或去除杂质等。  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MIP是以某种化合物分子为模板合成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类似于酶底物的“钥匙锁”相互作用原理。目前,根据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在聚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将分子印迹技术分为共价法与非共价法两种类型。目前各类文献上报道的MIP制备方法基本上是非共价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预先自组装排列,以非共价键形成多重作用位点,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联聚合后保留下来。常用的非共价作用有:氢键、静电引力、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以氢键应用最为广泛[6]。   目前,文献报道中制备出的MIP一般均具有较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较高;耐高温、高压;能抵抗酸、碱、高浓度离子及有机溶剂的作用;在很复杂的化学环境中能保持稳定[7]。研究表明,MIP反复使用300次之后印迹能力也未发生衰减[8];保存八个月之后其性能不发生改变[9]。  关于MIP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10~12],本文不再详述。[color=#DC143C][B]注:其他的三篇相关文献在4-6楼。[/B][/color]

新分子技术相关的资料

新分子技术相关的仪器

  • Creoptix总部位于瑞士。拥有基于光栅耦合干涉技术(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 ,GCI)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专利,以及外置的微流控的设计和Google公司研发的自动化软件。Creoptix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动力学数据,拥有业内高度灵敏准确的WAVE 系统,使全球生物科学研究者可以做以前不可能做的事情,看到以前看不见的数据。避开了SPR的限制,突破无标记技术的局限。Creoptix公司于2022年1月被马尔文帕纳科公司收购。WAVE分析互作仪 创新的无标记检测技术配合防堵塞微流控芯片和自动化检测软件,为您提供高质量的结合动力学数据,并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高信噪比&灵敏度专利的光栅耦合干涉(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GCI)技术,赋予WAVE系统超越传统SP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时间分辨率。不同于SPR技术,Creoptix WAVE GCI产生的消逝波(evanescent field)仅在芯片表面与样品溶液接触,并且延长了其与样品相互作用的长度,以确保更低的信噪比(0.015pg/mm2)。凭借WAVE分子相互作用仪的低检测限,可轻松获取无标记互作分子高精度的动力学速率,亲和常数及浓度数据。即使检测丰度较低的样品,仍可确保数据不失真。创新型微流控芯片防堵塞设计微流控芯片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样品,确保样品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节约了纯化步骤所需时间以其他设备脱机、堵塞等问题可能耗费的时间。高时间分辨率准确的表征解离速率大于10s-1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灵活的组合兼容48,96,384板任意组合,120h无人值守运行。智能软件从方案建立,数据分析到报告生成的每一步均可利用向导设计来简化,让您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应用范围 分析领域: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亲和常数测定,浓度的测量及构象变化的速率等。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研究、癌症研究、新药研发、信号传递、分子识别、热力学分析、免疫调节、免疫测定、疫苗开发、瞬时结合、配体垂钓、结合特异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酶反应等。 分析样品类型: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寡聚糖到类脂、脂质体,噬菌体、病毒样颗粒和细胞等。
    留言咨询
  • 默克独创Erenna® 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采用专利单分子检测技术,突破蛋白检测极限,创领生物标志新发现,助力疾病研究再创新。由于激光的聚焦效应,会形成一个非常狭小的检测空间“爱里斑”,这个空间集中了多达84%的激光能量,能够最有效地照射和激发单个荧光分子。SMC™ 单分子检测技术会依次检测通过“爱里斑”区域的单个荧光信号,峰高超过阈值的荧光信号会被统计为数字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汇总,显著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Erenna® 平台在检测每一个样品时,都会获得三套数据:检测事件(Detected Events, DE),事件光子含量(Event Photons, EP),以及总光子含量(Total Photons, TP)。检测事件指的是在一定检测时间段之内得到的所有高于阈值的信号的数目,这些信号可以是单个分子在爱里斑中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几个分子同时进入爱里斑时形成的。事件光子含量指的是在所有的检测事件中,检测器测到的总光子含量。总光子含量为在整个检测过程里面,检测器所收集到的所有光子的含量,高于阈值和低于阈值的信号都会被统计。根据标准品浓度,我们可以使用上述三套检测数据得到三条标曲。其中检测事件标曲在低浓度条件下能很好地反映样品的浓度变化,因为这时一般是单个分子进入爱里斑,检测事件的数据与样品浓度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但随着样品浓度的提升,此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几个分子同时进入爱里斑,检测事件就不能准确反映浓度变化了,而此时事件光子含量标曲能接过“接力棒”,测定样品的浓度并在溶液的浓度特别高时。Erenna® 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实验条件灵活选择孵育形式。Erenna® 平台提供严格质控的已验证试剂盒。产品参数:
    留言咨询
  • 短程分子蒸馏是实验室提纯、新材料及制药等领域常用的纯化设备,具体规格参数可以根据物料参数进行定制。详询:孙工 短程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条件下,依靠各组分在一定温度下的平均运动自由程的不同,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上海远怀是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为国内为客户进行个性定制提纯设备。详询:孙工 上海远怀致力于成为生物制药设备领域国际主流服务商,短程分子蒸馏咨询热线:孙工
    留言咨询

新分子技术相关的耗材

  • ATL紧凑型准分子激光器
    ATL紧凑型准分子激光器特点:超快预电离技术激光腔体3L全新技术的金属陶瓷反射腔空气冷却重复频率高达500HzRS-485系统集成界面能量稳定模式手持式控制器欧洲CE标准ATLEX系列短脉冲准分子激光器使用金属陶瓷技术并利用全新电离技术发明了设备的大能量概念。强化的超快预电离技术可以提供几纳秒的脉宽条件下产生较大单脉冲能量并加强了所有高压部件的可靠性。 1)在最低重复频率下测量:应用能量稳定模式将会有10%的能量损失2)FWHM3)在最高重复频率下测量 金属陶瓷反射腔技术:技术陶瓷反射腔是全部有防卤素和紫外光侵蚀的铝合金及陶瓷造成的。陶瓷绝热高压电容和主电机的全新设计保证了长期的气体稳定寿命,相对较低的气体污染并提高了电气原件的可靠性。而且,内置的静电粉尘吸附装置大大降低了窗口镜片的受污染概率。腔体优化的几何形状保证了均匀冷却,因此激光器拥有良好的光束均匀性和光束指向稳定性。优化的预电离电路:优秀的光斑均匀性低发散角低电离电压提高了气体纯度和使用寿命提高了窗口寿命,延长了腔体维护时间 镜片支架:当进行清洗工作时,光学镜片的固定支架可以方便地拆卸和安装.谐振腔的机械结构非常稳定,保证了谐振腔内部光学器件稳定.光学准直部分不会因更换原件而发生任何改变 激光控制器:ATLEX激光器结合应用了全新的微处理器控制技术,能够提供许多有用的功能和选项。这些功能包括激光能量稳定单元,外触发模块,高压电离控制及自动换气等等。这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控制。独特的ATLEX激光设计能够保证均匀性极好的矩形光斑,比起其它小型产品的高斯光斑拥有更好的材料加工性能和医学应用优点。ATLEX的应用:光纤光栅刻写、微加工、光谱学、眼科手术光纤光栅刻写:优异的光束质量和良好的指向稳定性,确保ATL激光器可以实现光纤光栅的刻写,最好的切趾效果30dB。光谱学:4~6ns的短脉冲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用于光致电离处理和高精度TOP光谱
  • 双酚 A 分子印迹亲和柱
    用途 MIPTest® 双酚 A 分子印迹亲和柱可以从多种类型的 食物样本中提取双酚 A,及双酚 A 结构类似物的提取如 BADGE。通过本产品可以实现目标物的净化以及样本中 痕量物质的富集。 原理 MIPTest® 双酚 A 亲和柱所用填料在合成过程中利用 了分子印迹技术,形成能识别模板分子的形状以及活性基 团位点的特殊三维网状结构。在本产品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中,为避免假阳性,本产品用双酚 A 的类似物代替 双酚 A 作为模板分子。 本产品主要用于配合 HPLC 等理化仪器方法在检测 目标物质前,将样品中的目标物质进行特异性提纯处理和 富集,完全除去其他杂质。
  • 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Pfeiffer 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上海伯东销售维修德国普发 Pfeiffer 分子泵 HiPace 400, 抽速可达到 355 l/s 紧凑有力的涡轮分子泵, 进气法兰 DN 100, 涡轮分子泵通过保护等级 IP54, 半导体 S2, UL / CSA 认证. 紧凑设计保证分子泵最佳性能. 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高抽速和最大压缩比, 集成驱动电路, 工业环境和实验研究的理想选择. 通过分子泵控制器监控运算数据保证分子泵的最大安全性. 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可选风冷或水冷.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技术参数分子泵型号接口 DN 抽速 l/s压缩比最高启动压强mbar极限压力全转速气体流量hPa l/s启动时间重量进气口 排气口氮气N2氦气He氢气 H2氮气N2氮气N2hPa氮气N2minkgHiPace 400HiPace 400 P10025355470445 1X101111 1X10–76.5211.6 – 17.5HiPace P 系列, 因其能抵抗工业粉尘和微小粒子而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Pfeiffer 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入门套件:此型号我们提供完整的套装供您选择, 包含一台 HiPace 400 分子泵主机和控制电源等,选择分子泵套件满足基本的应用,可以安装在所有情况下并轻松调试涡轮分子泵. 套件内配置如下:DCU 400, 显示控制单元,含电源用于供电,检查和操作带集成电源可完美匹配 TC 400 的分子泵 HiPace 400-800 和配置 TM 700 的 Hipace 300-800M可与 Pfeiffer 真空规 ActiveLine 系列连接 分子泵电源与控制器连接线风冷适用于分子泵 HiPace 400/700/800电子驱动单元 TC 400/ TM 700/ TCP 350电气连接 M12 分子泵应用 HiPace 400: 广泛应用于各个真空行业镀膜: 光伏, CD/ DVD/ PVD, 光学镀膜, 硬质涂层工业: 医学技术, 工业检漏, 电子束焊接, 隔离真空, 热处理, 灯管制造研发: 核研究, 等离子研究, 粒子加速器, 冷冻研究, 纳米技术, 生物技术分析仪器: 小型质谱, 表面分析, 残余气体分析半导体: PVD, CVD, Beamline, Inspection, MBE, Loard-Locks上海伯东客户分子泵应用一:HiPace 80, HiPace 400 用于分子束外延 MBE, 主要针对金属薄膜及材料器件的氧化物外延生长.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对不同气体的抽速: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尺寸图:涡轮分子泵 HiPace 400 目前在售型号:分子泵 HiPace 400,TC 400,DN 100 ISO-K分子泵 HiPace 400,TC 400,DN 100 CF-F分子泵 HiPace 400,TC 400,DN 100 ISO-F分子泵 HiPace 400,TCP 350,DN 100 ISO-K分子泵 HiPace 400,TCP 350,DN 100 CF-F分子泵 HiPace 400,TCP 350,DN 100 ISO-F分子泵 HiPace 400,TC 400,Profibus,DN 100 ISO-K分子泵 HiPace 400,TC 400,Profibus,DN 100 CF-F分子泵 HiPace 400,TC 400,Profibus,DN 100 ISO-F分子泵 HiPace 400 P,TC 400,DN 100 ISO-K分子泵 HiPace 400 P,TC 400,DN 100 CF-F分子泵 HiPace 400 P,TC 400,DN 100 ISO-F其他热销款普发分子泵推荐分子泵组 Hicube 80分子泵 HiPace 80分子泵 HiPace 300上海伯东 Pfeiffer 涡轮分子泵抽速范围 10 至 2700 L/S, 转速最高 90,000 rpm, 极限真空最大 1E-11 mbar, 对小分子气体具有更高的压缩比, 实践证明 Pfeiffer 涡轮分子泵运行时间可以达到 100,000 小时! 普发分子泵提供复合轴承分子泵和五轴全磁浮分子泵二大系列满足不同应用, 推荐搭配 Pfeiffer 旋片泵和干泵共同使用. 推荐分子泵典型应用 若您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详细信息或讨论, 请联络上海伯东罗先生伯东版权所有, 翻拷必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