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影响力

仪器信息网科研影响力专题为您整合科研影响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研影响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研影响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研影响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研影响力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研影响力相关的资讯

  • 中国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
    近日,看到汤森路透发布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一直对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分析很感兴趣。&ldquo 学术影响力&rdquo 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是几个指标就能够阐释的。&ldquo 评价&rdquo 不敢,平时做些&ldquo 分析&rdquo 方面的研究,以期在职称晋升、人才引进、科研合作对象选择等方面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客观的、定量的数据,供其参考,助其做到informed decision making。   再说报告。报告展示了最新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亦称为高被引科研人员)名单。汤森路透与其重要的合作伙伴上海交通大学(同时也是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发布者)合作创建了2014 年高被引科研人员名单。   汤森路透分析师评估了 21 个大学科领域内 2002 年至 2012 年间被收录的论文。他们跟踪了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引文影响力排在前1%的高被引论文的作者。这些精选的高被引论文代表了科学界公认的最重要且有用的研究。   此项研究报告列出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3215位科研人员。在其网站(http://highlycited.com/)上,做了简单的统计,供大家了解。   一、中国的位置   中国共入选了152位,即科研人员的Primary Affiliation中含&ldquo China&rdquo 。这个数字让我很惊讶,我记得2008年跟着我的导师张士靖教授做&ldquo 华中科技大学与哈佛大学医学学科比较&rdquo 时,统计过高被引科学家的数量,叫做ISI Highly Cited,http://www.isihighlycited.com。Thomson ISI公布的20年来在包括生命科学、医学、自然科学、工学、社会科学等在内的21个领域(Category)内被引用次数最高的5,000余位研究人员的情况。   2008年,中国医学相关学科高被引科学家行列的只有5人,全在香港,大陆没有:   &ldquo 临床医学&rdquo (香港大学,1人)   &ldquo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rdquo (香港大学,1人)   &ldquo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rdquo (香港大学,1人)   &ldquo 药理学&rdquo (香港大学,1人 香港理工大学,1人)   而现在有16位:   &ldquo 临床医学&rdquo (香港大学,1人,Joseph S M Peiris)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rdquo (上海交大,1人)   &ldquo 免疫学&rdquo (清华大学,1人)&ldquo 微生物&rdquo (香港大学,2人 浙江师范大学,1人,Alan FCowman)   &ldquo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rdquo (华大基因,4人,Jun Wang,YingruiLi,Jian Wang,Huanming Yang)   &ldquo 药理学&rdquo (中科院,3人)   &ldquo 神经科学与行为学&rdquo (清华大学,1人)   &ldquo 植物与动物科学&rdquo (中科院,2人)     美国的科研&ldquo 精英&rdquo 最多,其次是英国。中国排第四,仅次于德国。中国的&ldquo 精英&rdquo 人数正好是英国的一半。德国的&ldquo 精英&rdquo 人数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二、中国机构的整体表现   152位高被引科学家中,中科院独占鳌头,占了30%。接下来是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各6位。北大、清华各5位,复旦、哈工大、上交大、东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各4位。   Primary Affiliation 高被引科学家数   1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46   2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6   3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6   4Peking University, China 5   5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5   6Fudan University, China 4   7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4   8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4   9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4   10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11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4   12BGI Shenzhen, China 3   13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3   14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3   15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 3   16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3   17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 2   18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2   19Jiangnan University, China 2   20Lanzhou University, China 2   21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2   22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2   23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2   24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2   25Tianjin Polytech University, China 2   26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2   27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2   28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2   29Beihang University, China 1   30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1   31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1   32BGI (60%), China 1   33BNLMS, China 1   34China Univ Geosci, China 1   35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1   36Donghua University, China 1   37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1   38HKU Pasteur Res Ctr, China 1   39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 1   40Hunan University, China 1   4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1   42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1   43Nankai University, China 1   44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 1   45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 1   46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70%), Hong Kong, China 1   47Xiamen University, China 1   48Xiangtan University, China 1   49Yangzhou University, China 1   三、中国机构在各学科的表现   下表只列出了拥有2名以上科研&ldquo 精英&rdquo 的机构,比较突出的有:   Ø 中科院的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地球、工程、药学、植物与动物这些学科的&ldquo 精英&rdquo 多   Ø 中国科技大学的物理强   Ø 北京大学的化学强   Ø 深圳华大基因BGIShenzhen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强   其他的参见下表    数据来源:http://highlycited.com/   杜建
  • 要“首发权”还是要“影响力”——中国科研评价机制困境如何破解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近日,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物理系教授林磊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立等在《科技中国》上发表《充分利用国内期刊获取“首发权”》一文(以下简称“林文”),讨论了“首发权”这一科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话题,引起了科学共同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目前科研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一个国家内不同科研机构之间都存在很多相同的研究领域,很多研究进展也是你追我赶。“正如周光召、丁肇中多次引用的说法‘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刘立认为,这关系到科学家的学术声望,也关系到对科学发现的实际贡献,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声誉和软实力。“所以大家往往要挤破脑袋争得首发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樊小龙看来,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学术界,都存在着学术成果发表的两种策略。“如果科学家将‘首发权’作为发表科研成果首要考虑的问题的话,科学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都要先把文章发出来。而如果要追求文章的影响力的话,首选是将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不过这两种策略在国内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矛盾。“林文”举例说,中科院科学家将关于外尔费米子的研究成果投稿给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科学》,遭拒,而普林斯顿科学家的论文则在《科学》上发表,因而获得了外尔费米子发现的优先权。“退稿有种种理由,不一定是国别歧视,但是,投稿给自己国家的期刊是有优势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既然投稿给自己国家的期刊,可以获得在研究成果发表方面的时间优势,那为什么很多科学家首选的投稿期刊依然以期刊的影响力作为排序呢?刘立和樊小龙都认为,导致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科学家不但要考虑首发权,还要考虑国内的科研评价机制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长期以来,国内的科学家面临着‘数文章’的评价体系,无论是职称晋升、申请经费还是科研和成果评价,看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因子都是其中重要的标准。”樊小龙认为,正因如此,除了学术声誉的考虑外,国内科学家们不得不面对争取在国际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局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如何破解目前我国“首发权”和“数文章”的科研评价方式所展现出的矛盾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刘立提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提出了改进科研评价的方案:“职称评审和任期考核不数文章数量、不看影响因子、不看经费数量,破除唯论文数量、只看刊物级别倾向,而是强调成果质量和价值,看是否做到国际前沿、是否解决了重要学术难题、是否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这种评价标准对于我们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首发权是有帮助的。”刘立认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樊小龙看来,大力发展和建设国内科学期刊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内期刊水平在公正性和学术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国际顶级期刊有很强大和高级别的审稿团队和专家团队,这些专家来自于各个国家的优秀科学家,我国要想建设好国内科学期刊,这也是一条必由之路。”樊小龙建议道。 /p p br/ /p
  • 支持青年科学家 自然科研与腾讯联合推出全球影响力大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月4日,北京——施普林格· 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与腾讯公司在今天举行的2018腾讯WE大会上共同宣布,将针对青年科学家群体,推出“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Driving Global Impact)”。该奖旨在表彰通过科学研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批判性地思考其研究工作的潜在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提升科研的影响力,让科学研究造福社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施普林格· 自然总编辑Philip Campbell在会上宣布与腾讯共同推出“全球影响力大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每年关注一个不同的研究领域。2019年,该奖将重点表彰颠覆性地改变人们对大脑的认识,并将此转化为现实影响力的科研人员。该奖项将面向在脑科学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涉及的领域包括大脑与行为的关系、技术突破、预防和治疗大脑疾病的新颖技术等。申请该奖的科研人员必须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或清楚说明其潜在影响力,并能阐明如何确保实现这种影响力的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支持下一代科学家的发展,是腾讯公司和自然科研的共同愿景,也是设立全球影响力大奖的初衷。通过这一奖项,两家公司将会为青年科学家带来更多的支持,并在展示其研究成果的时候,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科学能发挥其关键作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施普林格· 自然总编辑菲利普· 坎贝尔爵士说:“施普林格· 自然坚信科学研究能帮助解答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最为紧迫的问题。自然科研与腾讯携手推出这个奖项,旨在表彰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研究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今年的奖项聚焦于脑科学,非常令人振奋。因为大脑功能紊乱的危害很大,对个人健康,对社会网络及全球经济都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目前却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该奖主要面向脑科学领域作出精彩研究的申请者,以加深我们对人类大脑特性的理解,增进全球健康福祉。我们也希望通过向更多的人介绍这些科研成果,吸引下一代更多地接触科学,激励他们考虑投身科技事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说:“在世界科学历史上,许多开创性工作都是由科学家在青年时期完成的。腾讯和自然科研共同推出这个奖项,正是为了让青年科学家们更专注于基础科研工作,解决全球性难题。我们也希望,借此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事业,让科学成为一种新风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直以来,腾讯希望通过互联网与新科技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在青年科学家大奖的第一年,我们将重点关注脑科学,因为它的研究发展将对人类健康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期待这一领域早日实现突破,造福人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诚邀在过去5年里建立了独立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申请。申请人应对脑科学领域的科学发现有杰出贡献,能证明其研究的应用或潜在应用会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亦即对经济、社会、公共政策或服务、健康、环境或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9年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开放申请的时间为2018年11月4日,截至2019年2月9日。2019年7月将公布候选人名单,2019年11月公布获奖者名单。评委会主席由《自然》总编辑Magdalena Skipper担任,评委会成员包括自然科研的相关编辑,以及外部独立专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第一名获奖者将获得3万美元奖金,第二、三名获奖者将获得1万美元奖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有关该奖项的更多信息,包括申请指南等,请访问:nature.com/impactaward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自然科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科研旗下汇聚了一系列服务于科研界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涵盖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应用科学,其中包括了期刊、数据库和研究者服务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创建于1869年的《自然》杂志(Nature)是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自然科研还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订阅型期刊、国际领先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包括《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内的其它开放获取期刊,以及与院所协会合作出版的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综合而言,这些期刊发表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发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自然科研网站nature.com每月访客人数超过900万,网站提供自然科研的内容,如《自然》杂志的新闻和评论以及国际领先的科研人员招聘平台Naturejobs。自然科研的一系列研究者服务则包括了在线和面对面的培训、专业的语言和编辑服务等。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nature.com,并关注官方微信“Nature自然科研”和官方微博 “@Nature自然科研”。自然科研是施普林格· 自然的组成部分。 /p

科研影响力相关的方案

科研影响力相关的论坛

  • SCI论文影响力的提高方法

    SCI论文影响力的提高方法  各个领域的的文章SCI影响因子的意义都有所不同,因为专业领域而区分,有些文章的SCI影响因子虽然不高,但因期刊在该领域的地位却十分尊崇。并且一篇文章的引用次数能直接反应该论文的意义。而作者想要提高文章的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保证论文是原创的,这是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是要满足这个条件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全世界有那么多科研中心或者实验室,竞争激烈是很正常的。而保证SCI论文的原创性是成功发表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获得高引用次数的保证。和别人做一样的工作意义不多,容易受到局限得不到提升,科研本来就是解答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于利用与同行沟通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寻找研究存的不同且尚未解决的问题,并设计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方可确保引用次数。  2.突破限制,尝试跨学科研究。虽然做起来有难度,但也并非不可能完成,并且当前跨学科研究比较热门,不过很多科研人员都是专一研究,如果能具备一些综合素质,从事跨学科研究,能开展新颖型的研究,这些研究一旦地位确保,那么高频次引用绝对不是问题。3.对论文思想的重视。很多研究人员只将SCI论文看作一个评价指标,对于引用次数不甚关心。受这种评价指标的影响,本来很多能深入研究的内容被分解成若干小块,最终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是质上并未实现飞跃。因此建议广大科研工作者重视论文的质量,把目标放得长远一点,做好准备才能一鸣惊人。在传统的工作基础上保证SCI论文的质量,这样一举拿下基金也不是什么难题。本文摘自:莱博医学

  • 我国数百种科技期刊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指出,不应把SCI、SSCI作为判断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标准2012年12月27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陈磊 中国科技网北京12月26日电 今天,《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简称《CAJ-IJCR》)对外公布,同时2012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也新鲜出炉。报告显示,我国不少非SCI、SSCI收录期刊比SCI、SSCI收录期刊具有更高的被引用次数;同时在上榜的418个期刊中,中文期刊达312个,已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期刊。 该项成果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发布。报告统计对象为我国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利用Web of Science的数据,旨在建立健全适合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的文献调查和科学分析体系。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杜文涛教授介绍,首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是依据《CAJ-IJCR》,按2011年度中国学术期刊被SCI期刊、SSCI期刊引用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经综合计算,最终遴选出的TOP5%期刊和TOP5%—10%期刊。其中,科技期刊备选期刊为3533种,由上述方法选出《细胞研究》(英文版)等175种“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备选期刊为680种,选出《经济研究》等34种“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同样,选出科技类“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175种,人文社科类“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34种,共计209种。 报告表明,我国非SCI科技期刊异军突起。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27种,在175种“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科技期刊中,SCI收录87种,非SCI收录88种,未进入TOP5%的SCI收录期刊34种,占SCI收录中国期刊的28%;在175种“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科技期刊中,SCI收录17种,非SCI收录158种;未进入TOP10%的SCI收录期刊23种,占SCI收录中国期刊的18%。“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已有一批非SCI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达到或超过了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杜文涛说。 另据WOS的JCR报告分析,“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非SCI收录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高于1239种SCI收录国际期刊,说明我国已有数百种科技期刊实际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杜文涛认为,尽管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指标普遍较低,但人文社科类“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标也高于127种SSCI收录的人文社科类国际期刊,说明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两份期刊榜单分布于50类学科,占全部学科总数的78%,说明我国多数学科的学术期刊已经走向国际。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达到国际中等以上水平,跨入了国际品牌学术期刊行列;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也已经具备相当国际影响,迈进国际期刊门槛。”杜文涛说。 “尽管目前中国大陆期刊只有127种自然科学期刊被SCI收录,1种社科期刊被SSCI收录,但由此怀疑甚至贬低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就过于片面。”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副社长肖宏表示。 SCI、SSCI创始人加菲尔德在不同场合也反复强调,SCI、SSCI首要功能是为学者获取学术信息提供快捷路径,其次才是评价。然而,“唯SCI”“唯SSCI”成为国内科研评价的风向标。 “在很多单位,由于SCI成为判断和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SCI也成为很多科研人员的‘紧箍咒’。”《科学通报》主编、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夏建白院士说,该分析报告应该引起科技管理者的重视,让科研人员从SCI和影响因子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他同时承认,我国科技期刊尚未形成规模,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的科技期刊要靠自己“走出去”,并探索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与会专家认为,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大量优秀学术论文严重流失。据统计,每年外流发表到国际SCI期刊上的论文多达16万多篇之巨。有媒体曾报道,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机构每年接到中国的投稿量为3000多篇,而其接到的欧洲地区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总投稿量仅和中国相当。 “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扭转,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实质上就是中国一直在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出版的学术期刊在国际上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肖宏强调,“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国内学术研究实际需求和本土特征的基础上,科学参考国际权威搜索机构的评价数据,开展中国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学研究。” “评价研究机构在汤森路透的支持和配合下,首次编制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教授认为,研究显示,我国学术期刊总体上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有不少刊物的影响力指标不仅可以比肩甚至超过SCI、SSCI收录期刊。这一现象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期刊的看法,对中国期刊走向国际的方式和途径给出了新的启示。 《科技日报》 2012-12-27(一版)

  • 中国投9100万元促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1月20日宣布,经评审和公示,有76种英文科技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将获得总金额达9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最大的一笔科技期刊资助经费。中国科协2013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当日在北京举行,从9月开始实施的期刊影响力计划因是首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英文科技期刊项目,其进程备受关注。该计划源于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危机。在2012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中,中国科技论文19.01万篇、占12.08%,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科技期刊共有4953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但在上述期刊中,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成为影响中国科技成果国际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发表外流,2012年在SCI收录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总数中,中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为4020篇,其中80%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为此,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6部门联合实施期刊影响力计划,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计划分为两步,先是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质量,然后在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群。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介绍,此次共受理申报项目200个,包括申请46种新创刊。最终有76种英文科技期刊入选,其中新创刊10种,学科集中在工程、医学领域。“国际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英文科技期刊都被吸收进来”,他说。谈及“论文外流”,刘兴平坦言在中国国内学术界不乏争论,“有人认为外流是‘洪水猛兽’,也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过渡阶段”,他告诉记者,关键在于提高国内期刊水平、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形成有利的学术评价机制和政策导向。

科研影响力相关的资料

科研影响力相关的仪器

  • 北京艾锐精仪科技有限公司(艾锐科技)成立于 2020 年,依托北京大学席鹏教 授课题组雄厚、前沿的科研力量,专注于先进显微成像技术的研发,致力成为生 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级显微仪器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拥有一支深耕显微成像领域的光学、算法、软件、机械、电子、生物等工程 师团队,将以快速、高效、灵活的贴身服务,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个性 化技术支持。
    留言咨询
  • 【浅基坑式】3*12m大地磅80吨超大台面电子汽车衡——大众衡器大众牌汽车衡是由河北博云衡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已有26年汽车衡生产制造经验,是国内较早的衡器制造企业,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在河北石家庄拥有12.5万平方米生产研发基地园区,公司持有国家《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严格依照此标准组织生产。电子汽车衡价格影响因素:影响电子汽车衡价格的因素很多,由于现在主流的地磅都是U型结构的,就以这举例:1 钢材: 这个是影响地磅价格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钢材的价格大致上决定了电子汽车衡的基准价格;2 传感器:传感器有好坏之分,国产的和进口的肯定价格是不一样的,质量也不一样;3 仪表:这个和传感器相同,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同时仪表带不带打印机也是一个因素;4 选配的一些部件: 比如电脑,软件等,这些在最终的总价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5 运费:这个每家快递公司的价格应该都是一样的,距离越远,当然价格就高了。 计量商城优质厂家大众衡器已经有26年生产制造经验,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竭诚欢迎国内新老客户光临惠顾。
    留言咨询
  • FLIR T560(科研)科研用红外热像仪FLIR T560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分辨率高,能快速排查热点、发现隐患并确认维修结果。这款640 × 480 (307,200像素) 红外热像仪配备明亮的4英寸液晶显示屏和可180°special id="3"°/special旋转的镜头平台,因此即便在难以触及区域,您都能轻松舒适地诊断电气或机械问题。这款热像仪内置先进的测量工具(如单触式电平/跨度),采用激光辅助自动对焦技术,使您special id="23"’ll每次都能记录精确的温度测量值。添加FLIR Inspection Route热像仪选项,您可以从FLIR Thermal Studio Pro(与FLIR Route Creator plugin)下载调查计划并在您的热像仪上运行。这些系统将帮助您按逻辑顺序记录温度数据和图像,快速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现在购买T560热像仪,限时赠送3个月FLIR Thermal Studio Pro和FLIR Route Creator订阅。更快速地作出关键决策激光辅助自动调焦功能可确保您能获得清晰焦点,测得精确温度读数,作出快速且可靠的决策。灵活操作,符合人体工学设计FLIR T560采用的聚光装置可180°旋转,因此您能全天舒适轻松地以任意角度对目标进行成像。提高工作流效率在FLIR Thermal Studio Pro中规划检测,然后载入配备了FLIR Inspection Route(可选)的T560中,以简化测量并更好地管理关键数据。
    留言咨询

科研影响力相关的耗材

  • 游离DNA保存管选不对,为什么会影响检测结果?
    在液体活检等需要使用游离 DNA 进行检测的临床应用中,样本的采集、抗凝剂的使用和保存不当都会影响检测的质量。特别是所采集的样本在长距离、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更增加了样本的不确定性,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因此,如果保存采集样本的游离 DNA保存管如果选择不当的话,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游离DNA 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合适的保存管,可能会导致游离 DNA 的降解、聚集或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某些保存管可能无法有效抑制核酸酶的活性,导致游离 DNA 被降解;另外游离DNA 保存管材料的吸附性能也可能影响相关检测结果。其次,游离DNA 保存管的选择还会影响样本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如果保存管的密封性能不佳,可能会导致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保存管的材质和设计也会影响样本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活性,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度。最后,游离DNA 保存管的选择还会影响实验室操作的便利性和效率。一个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保存管,可以降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相反,如果保存管的使用过于复杂,可能会增加操作的难度,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综上所述,游离DNA保存管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游离 DNA 保存管,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盛医学所研发的游离DNA保存管内含的保存液采用独特抗凝剂和保鲜剂,不仅具有常温下保鲜血浆中游离DNA(cfDNA,ctDNA),稳定有核细胞防止释放细胞基因组DNA而稀释目标游离DNA,还能抑制核酸酶降解游离DNA保障样品质量。常温保存时效可从普通采血管的6小时延长至7天,满足样本长距离运输、长时间保存的需求。此外,该款保存管还有PET和玻璃两种不同的材质,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玻璃材质气密性强,产品的保质期可以达到18个月甚至24个月的负压;PET是塑料材质,运输过程不会破裂,安全性高)。
  • 科研级冰盒
    科研级冰盒ice buckets专业为科研样品的冰冻保存而设计,是取代传统冰桶的革命性产品。科研级冰盒ice buckets采用高科技注塑成型聚乙烯/聚丙烯材料技术,并在科研级冰盒内使用大量Tritech公司超绝缘聚氨酯泡沫,以确保满足科研应用的冰冻效果。科研级冰盒采用上盖翻转打开设计,也可提供上盖和冰盒分离类型,长方形结构类似试管架。这些科研级冰盒保持冰在超长时间内不融化,所以您不必担心样品会受到冰块融化影响。所有冰盒型号都具有舒服的折叠式手柄,这样从制冰机内拿出或放入冰盒变得轻而易举。
  • 东西分析仪器AF-7500光度计HAF-2硒Se原子荧光空心阴极灯
    重要提示:本产品网页标价为随机发布参数,产品具体准确价格请联系客服多年来,随着自主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东西分析”从最早的单一产品发展到色谱、光谱、质谱、快速检测仪器及相关配套产品,各种专业行业仪器等多个产品系列,上百种不同的产品。国内外办事服务机构已达几十家,产品销往世界 在中国分析仪器行业中引人注目。 做为一个在中国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公司,东西分析的发展愿景,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分析仪器厂商。2013年收购合并国际品牌GBC Scientific Equipment Pty Ltd是这个战略愿景的第一步,由此“东西分析”走上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目前,东西分析在中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设有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服务机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EWAI”品牌在国际上越来越具影响力。东西分析将再接再厉,坚守自己的理念,不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一同实现我们灿烂的梦想。主营产品: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气质等相关仪器北京龙天常年现货供应高性能双阴极原子荧光空心阴极灯,匹配吉天仪器、海光仪器、北分瑞利、博晖创新、普析通用、北京金索坤、东西分析、加拿大欧罗拉、中和测通、卓信、南京科捷、天津港东、湖南创特、北京华旭、深圳亿鑫、湖北汇瑞通、上海美析、北京宝德、上海上分、北京辙辕、上海惜今、山东安博、德国艾本德、上海仪电、江苏艾塔等知名原子荧光光谱仪品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