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基本原则

仪器信息网五项基本原则专题为您整合五项基本原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五项基本原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五项基本原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五项基本原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五项基本原则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五项基本原则相关的资讯

  • 实验室设计基本原则:人流、物流、气流
    实验室设计的目的是要建立有高效率、功能完善和考虑周全的实验室。在实验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实验室效率和安全的因素,如空间、工作台、储藏柜、通风设施、照明等。特殊实验室应按国家标准有关要求设计。实验室设计要有合理化的空间实验室设计时应根据实验功能模块及放置设备的需要。而考虑空间的合理化分配来决定布局。同时应从发展眼光确定实验室空间大小。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实验室空间的设计,如工作人员的数量、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大小。实验室应是灵活的,让工作人员感到舒适,又不产生浪费。工作空间的大小应保证zui大数量的工作人员在同一时间工作。应将有效的空间划分为清洁区(办公室、休息室、学习室),缓冲区(储存区、供给区、过道),污染区(工作区、洗涤区、标本储存区)。实验室设计基本原则:人流、物流、气流要畅通;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要分离。在指-定的实验区域,应控制工作人员数量和运输人员数量。在控制实验室通路的同时,还应设置一些预备区,如接受样品或标本,准许进入实验室人员和参观者的通道。通过工作人员、自动传输、风力系统或其他自动化系统运输样品或标本。还应充分考虑内部通信联络系统和警报器以便通知或报警(如灾害、火警、样本到达、或实验室其部分寻求帮助等)。还应考虑实验室空间的扩展需要,将实验室设计为可向外扩展或者可以移动性,以满足实验室未来发展的空间有拓展的需要。运输和电脑网络系统分别用于实验室内和实验室与单位各科之间样品或标本运输和信息交流。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验室设计,在整个实验室设计中应由建筑师提出有关法规的要求。在制定空间分配计划前,应对仪器设备、工作人员数量、工作量、实验方法等因素作全面分析和对空间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估,并计算区域的净面积和毛面积。特殊功能的区域根据其功能和活动情况不同决定其分配空间的不同。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实验室的布局情况应考虑以下几点:由于每个实验室的工作性质不同,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实验室通用的设计方案。但应考虑原则性和灵活性。1、样品的转运和人员流动:分配实验室区域,首先应考虑工作流程、样品的转运和流转、生物安全因素等。2、灵活性:实验室设计能否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3、安全性:实验室的设计和大小应考虑安全性,满足紧急清除和疏散出口的建筑规则,针对各实验室情况配备安全设备。距危险化学试剂30米内,应设有紧急洗眼处和淋浴室。所有的实验室和与污染物直接接触的地方均应安装洗手池,将洗手池设在出口处。洗手池应是独-立专用的,不能与污染物处理及实验混用。4、设立烟雾罩和安全设施:任何安全罩的放置均应尽量远离出口处,以符合有害实验远离主通道的原则。5、特殊实验室设计与布局:特殊实验室在这里主要指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其设计总体上应按《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的要求。基因扩增实验室应有充分的空间和按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与布局,以避免实验室的污染。微生物学实验室所接触的有害微生物,通常将微生物实验室划分成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在污染区应使用生物安全柜,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现代微生物学实验室还必须具备有空气调节和过滤的设备。实验室通风设计为了实验室的安全,有条件的或具备条件的必须装备中央空气处理系统。避免因电扇鼓风导致微生物实验室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应严禁使用电扇。适当通风不仅去除实验室有害气味和毒气,而且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空气交换数量目前倡导在一般实验室,在使用蒸气和生化危险剂的区域,空气交换每小时12次。在从事微生物检验区域空气交换达16次每小时。电源和通讯设计电源布局应对实验室所需电源,做充分的考虑和分析,注意以下:1、实验室所有仪器所需电量和所需电插座数量,布局合理,使用安全和方便。2、电插座是三孔或是二孔。3、电插座分布各地方,保证使用安全和方便。4、仪器所需电压(220V或380V)、电量。5、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所需插座。6、实验室所需照明设备的数量由工作的类型、工作台面的颜色、工作室天花板和墙壁的颜色、固定照明与工作台面之间的距离、需要照明空间的大小而决定。7、照明设备安装的位置:照明设备应安装成与工作台面呈垂直或对角线,可消除物体遮挡产生的阴影。8、特殊照明设备:如果实验室用于分离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区域,应能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和标本免污染。紫外灯是zui-常用的消毒设备。固定紫外灯距地面的距离不要超过2.1米,紫外灯的数量应根据实验室空间决定。使用紫外照明设备时,必须确信物体表面(例如,墙体表机的涂料、工作台面等)能经受紫外光的漂白作用。9、在设计电源时除考虑已满足现在使用需要外,要有足够多的扩展量满足实验室的需要。10、通讯在实验室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实验室设计时应周密设计通讯线路,除充分满足目前的需求外,还应有额外的容量适应仪器的增加和移动。
  • 涡动相关观测与数据处理基础知识系列之一:通量塔的选址与建塔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采用涡动相关(eddy-covariance,EC)方法测量温室气体通量的站点数量在迅速增加,但是要在科学目的、工程标准、安装运行成本和实用性之间做出平衡,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仍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工作。从观测结果准确性和精确度来说,选址、建塔等站点设计的环节是重中之重。1、位置选择站点选址的基本原则是,该站点能够尽量观测到全部的研究对象,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架设高度。首先是确定观测区域近几年的主风向,可以参考近几年的气象数据。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一般在春夏和秋冬会有两个主风向,这时候要考虑通量仪器的架设方向,实验观测的主要周期等。如果仪器架设方向可以随主风向的改变方便调整,或者实验周期是明确区分了春夏或者秋冬,那么在选址时可以选在观测对象的下风向,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观测到目标对象;如果不能改变通量仪器的架设方向,且是长期定位观测,那尽量将观测地点选址在观测对象的中央位置,或者沿主风向的中点位置,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在不改变仪器方向和位置的前提下,观测到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确定架设高度要满足通量仪器的基本观测条件, 即满足湍流运动的充分交换。一般的架设高度是下垫面冠层高度的1.5到2倍(具体确定观测高度的经验法则见图 1);在相对平坦和均匀的下垫面条件下,观测距离大约是观测有效高度的100倍(风浪区原理),具体范围需要根据footprint源区计算,随着湍流运动强度和下垫面情况会有所改变。图 1 确定观测高度的经验法则通量源区代表性分析(Footprint分析)是检验一个通量站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用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导,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以及通过特定传感器的源区分布和来自感兴趣下垫面(植被)的通量贡献,从而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图 2 Footprint分析2、下垫面的影响2.1植被类型涡动相关法测量温室气体通量要求仪器安装在常通量层内,而常通量层假设要求稳态大气、下垫面与仪器之间没有任何源或者汇、足够长的风浪区和水平均匀的下垫面等基本条件。在涡动相关传感器能监测到的“源区域”内植被类型均匀一致的情况下,其观测到的通量结果是比较有意义的,可以用来解释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收支情况。但当涡动相关传感器的“源区域”覆盖到不同植被类型时,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某站点周围具有两种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每天周期性地,白天,风从一种植被类型吹向另一种;夜间,则正好相反。那么,该站点观测得到的通量资料的日平均值将毫无意义。这种极端的情况虽然极少出现,但许多站点都会有微妙的风向变化,在数据分析时需要做仔细考虑。此外,光、土壤湿度、土壤结构、叶面积以及物种种类组成的空间异质性会导致温室气体源/汇强度的水平梯度。而其植被类型的变化也会造成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当风通过不同粗糙度或者不同源/汇强度表面的区域时,就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平流效应(Raupach & Finnigan, 1997 Baldocchi et al., 2000)。图 3 不同下垫面的地表粗糙度(参考 于贵瑞&孙晓敏,2006)地表植被类型的突然变化会导致气流的变化,如气流在从高大森林向低矮草地移动时,会在森林边缘形成回流区(如图 4所示),导致近地面和上方气流方向不一致,其水平长度尺度(距离)等于冠层高度的2-5倍(Detto et al., 2008)。图 4森林边缘附近湍流结构的概念模型(参考Detto et al., 2008)2.2冠层高度通量足迹Footprint描述了EC系统能够观测到的“源区域”,提供了每个表面元素对测量的垂直通量的相对贡献。Footprint取决于观测高度、表面粗糙度和大气稳定度等。如图 5所示,通常来说,传感器的观测高度越高,就越能观测到更远、更广的区域(Horst & Weil, 1994),也便于捕捉植物冠层上方混合良好的边界层中的通量交换。但是观测高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在大气层结稳定的条件下(如夜间),过高的观测高度可能会使观测到的“源区域”超出感兴趣的研究区域。因此应该预先计算并确保来自感兴趣区域的通量贡献至少为90%(Gö ckede et al., 2004),在稳定条件下至少50%的时间以确保适当的数据覆盖不同的风向和不同的天气条件。图 5观测高度与通量足迹基于Munger(2012)等确定塔/测量高度(hm)的原则(如图 1),可能存在准确测量实际观测高度和冠层高度的困难,需要考虑后期调整高度的可能性。观测高度必须用三维超声风速计测量路径的中心来确定,其值取决于感兴趣的生态系统的冠层高度(hc),冠层高度值不需要特别准确:采用主要冠层的平均预期高度是合理的。对于冠层高度在生长季节中快速变化的农田、草地和种植园以及同样具有快速变化特性的冰雪下垫面,塔架设计必须考虑允许通过改变塔架高度(例如伸缩式塔架设计)或通过移动传感器来改变测量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确保相同的通量观测源区,可以考虑改变测量高度,遵循的原则是测量高度与冠层高度的0.76倍之间的差值保持在一个确定数值的±10%左右。但这种调整的频率不用特别频繁,最多在植被生长期或在积雪季节每隔一周进行。假设在植被生长期开始时的裸土,其测量高度为2 m,在冠层高度达到1.2 米前,不需要改变测量高度;在植被达到1.2米后(例如增加约0.5-0.8米)开始提高测量高度,然后保持测量高度与冠层高度的0.76倍之间的差值保持在一个确定数值。改变表面高度(由于生长和积雪)以及改变测量高度必须准确记录,因为这必须在后期数据处理中考虑。2.3地形影响EC法测量通量假设了地形水平,这样可以保证地形的坐标系和传感器坐标系方向一致,避免平流、泄流效应的影响。图 6复杂地形对EC观测的影响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风吹过小山时会引起气流的辐合或辐散运动,产生平流效应(Kaimail & Finnigan, 1994)。存在有局地风场影响的站点,在夜间大气稳定,垂直湍流输送和大气混合作用较弱,CO2的水平和垂直平流效应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于贵瑞&孙晓敏,2006)。Mordukhovish & Tsvang(1966)的研究表明,斜坡地形能导致水平异质和通量的辐散。对于设在地势较高的观测塔,在夜间对流比较弱时,通常会因CO2沿斜坡泄流而造成大气传输的通量低估,最后导致生态系统净生产力的估算偏高;对于在地势较低沟谷中的观测塔,其问题更加复杂,如果外部的大气平流/泄流通过观测界面进入生态系统,会高估光合作用吸收CO2的能力;如果外部的大气平流/泄流不能通过观测界面,而是从观测界面下部直接进入生态系统,则会在生态系统中暂时储存,最终输出生态系统,造成对呼吸作用的高估。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地形难以满足地形水平的假设,这就需要进行坐标旋转,以消除平流项的影响。当安装铁塔的斜坡坡度特别大时,可以考虑将原本应水平安装的超声风速计调整为与地面平行。3、塔及塔附属设施的影响3.1塔体本身塔本身对观测的影响可分为塔本身对风场的影响,以及塔的偏转、震荡对测量过程的影响两种。3.1.1 对风场的影响自然气流无论是经过几十米的观测塔,还是遇到几毫米的仪器翼梁或电缆,各种尺度的障碍物都会使流线发散,从而导致用于计算通量的流线分离,称为流体失真,流动失真以难以看见的方式影响测量,其影响只能在塔的设计建造阶段进行最小化。在塔的迎风侧(上游),风速受到影响会有所降低。受流动失真影响的逆风距离与障碍物大小的立方成比例,并随着距离的立方体而减小(Wyngaard, 1981, 1988)。在塔的背风侧(下游),风速也减弱,这种效果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湍流的更快速重构)并且受到障碍物的长度和宽度的影响。图 7 展示了在高塔的迎风侧观察到的风向上的偏转与加速, 图 8则展示了高塔顶部和底部方向迥异的风向。这是由于在背风侧下方产生的回流区造成的,障碍物(塔)尺寸越大,回流区就越容易发展得更大。在塔基通量观测中,森林生态系统的观测常需要10m以上的高塔作为基础,容易导致回流区的产生,回流也增加了向上流动的倾向,并加强了烟囱效应,这可能会显著影响风的测量和干扰混合比梯度。图 7 在塔的迎风侧观察到风向上偏转和加速(引自Sanuki and Tsuda, 1957)图 8 塔顶部的西风流(离地面10米)和离地面2米处的东风回流(引自Vaucher et al., 2004)在建造塔时,尽量选择塔身纤细、结构较少的铁塔,避免对风场的影响,也要注意控制林窗的大小,避免人为形成回流区域。此外,应该尽量减少树木和树枝的移除,因为它们对风的阻力作用可以减少这些回流区域的形成。选择纤细塔体的同时也要保证塔体足够坚固,以确保安全的维护通道和应对整个观测周期中的极端环境。当塔架底座和结构由于受到外界辐射而加热引起对流循环时,可以观察到烟囱效应。这增强了气流的垂直偏转,从而使更多的空气向上移动。烟囱效应取决于基础和塔的质量和热容量、塔的形状、对树冠的干扰程度(清理/切割塔构造的树木)和站点的净辐射量等。烟囱效应是不可避免的,应尽量减少混凝土基础和塔架结构,塔的的横截面也尽量不超过2 x 3 m (Munger et al., 2012)。塔体结构对经过气流的扭曲变形和烟囱效应应该通过专业的方式或通过建模方法(Griessbaum & Schmidt,2009)进行调查(Serafimovich et al., 2011)。3.1.2 对测量过程的影响塔体本身随风速的运动会导致测量中的系统不确定性;塔的移动应限制在0.02 m s-1(即测量风速的精度),并且不应具有在1到20 Hz之间与风向共同变化的力矩(谐波效应);快速响应加速度设备可用于量化塔运动,逐点校正还需要快速响应测斜仪测量以确定旋转速率以及加速度;由于在塔上工作的人员而导致的塔架运动不会随着风或标量交换而变化,但可能会扰乱风场。3.2塔上横臂在1976年的国际湍流对比实验中,一些报告显示直径0.05 m的水平支撑结构造成的平均上升风速为0.1 m/s (Dyer, 1981),它大到足以使涡动相关测量无效。因此,风速计安装臂的尺寸也要尽量小,只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测量平台就可以了。王国华等利用成熟的计算流体软件,对布置多个支撑观测仪器的支架所导致的大气边界层风场失真进行定量仿真。他们发现,当支架间距小于6倍的支架直径D或来流风向角小于30°时支架附近流场受到明显的相互干扰。通过对不同来流风向及支架间距离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使用多支架进行多点联合观测时,支架应沿垂直于观测地点常年来流主风向的展向布置。为避免不同支架相互干扰,支架间的最小距离L应大于9倍的支架截面直径。此外,横臂本身需要足够稳定以支撑仪表,可以通过增加侧臂和拉索的方式,以避免横臂的扭矩和振荡。3.3塔下建筑物3.1.1一节讨论了塔体本身对风速和风向造成扭曲从而影响风场的作用,塔下其他障碍物(如设备房间、供电小屋等)也存在这种作用,如图 9 所示。图 9 从障碍物侧面看的迎风流畸变和背风侧流畸变的概念图(引自Davies and Miller, 1982)回流效应在高大的森林冠层中最为明显,但较矮的草地和作物冠层也必须考虑,特别是在附近存放其他设备的房屋的情况下。因此,应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流动变形源,在不可减少的情况下,障碍物应远离观测塔,避免对风场的影响。参考文献1. Raupach M R , Finnigan J J .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on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nd surface-atmosphere interactions[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7, 190(3-4):182-213.2. Baldocchi D , Falge E , Wilson K . A spectral analysis of biosphere-atmosphere trace gas flux densities an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cross hour to multi-year time scales. 2000.3. 于贵瑞, 孙晓敏. 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 Detto M, Katul G G, Siqueira M, et al. The structure of turbulence near a tall forest edge: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flow analogy revisited[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8, 18(6): 1420-1435.5. Horst T W, Weil J C. How far is far enough?: The fetch requirements for micro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 of surface fluxes[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1994, 11(4): 1018-1025.6. Gö ckede M, Rebmann C, Foken T. A combination of quality assessment tools for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s with footprint modelling for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complex sites[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4, 127(3-4): 175-188.7. Munger J W, Loescher H W, Luo H. Measurement, tower, and site design considerations[M]//Eddy Covariance. Springer, Dordrecht, 2012: 21-58.8. Kaimal J C, Finnigan J J.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flows: their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9. Mordukhovich M I, Tsvang L R. Direct measurement of turbulent flows at two heights in the atmospheric ground layer(Atmospheric turbulenc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dependence on stratification and elevation from heat flux and wind friction stress characteristics)[J]. ACADEMY OF SCIENCES, USSR,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1966, 2: 477-486.10. Wyngaard J C. The effects of probe-induced flow distortion o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1981, 20(7): 784-794.11. Wyngaard J C. The effects of probe-induced flow distortion o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measurements: Extension to scalars[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1988, 45(22): 3400-3412.12. Sanukii M, Tsuda N. What are we measuring on the top of a tower?[J]. Papers in 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 1957, 8(1): 98-101.13. Vaucher G T, Cionco R, Bustillos M, et al. 7.3 FORECASTING STABILITY TRANSITIONS AND AIR FLOW AROUND AN URBAN BUILDING–PHASE I[J]. 2004.14. Griessbaum F, Schmidt A. Advanced tilt correction from flow distortion effects on turbulent CO2 fluxe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physical oceanography, 2009, 135(643): 1603-1613.15. Serafimovich A, Thomas C, Foken 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ransport of energy and matter by coherent motions in a tall spruce canopy[J].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11, 140(3): 429-451.16. Dyer A J . Flow distortion by supporting structures[J]. 1981, 20(2):243-251.17. 王国华, 贾淑明, 郑晓静. 观测支架引起的大气边界层风场的失真规律[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48(5):71-78.Davies M E, Miller B L. Wind effects on offshore platforms-a summary of wind tunnel studies[R]. National Maritime Inst., Feltham (UK), 1982.为了保障各位老师同学从仪器维护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数据的使用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数据深度分析和科学价值发掘方面,我们特提供以下技术服务:站点长期正式运维基于站点管理、工作流程/规范、设备安全、系统优化、设备/数据预警、站点/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科研成果凝练和挖掘等多方面综合执行。站点短期巡检发现目前设备安装、使用、维护、运行状态等影响数据质量的问题。数据远程综汇系统升级建立系统平台,对站点运行状态和数据质量进行预警、监控等。数据整理分析和深度挖掘通过数据整理、插补和分析,形成数据质量分析报告;同时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科学信息,可以多方面地支撑文章写作、项目申请、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申请等工作。通量观测技术培训(涡动相关系统、闪烁仪系统等)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训涡动通量观测和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通量数据处理软件介绍及实际操作演示,通量、气象设备日常维护以及仪器标定,站点选址等相关内容。提供远程视频和上门现场培训等多种方案。
  • 环境部发布建设用地土壤调查监测等五项相关标准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相关工作,现批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br/ /p p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p p   一、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27526.shtml" target=" _blank"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技术导则(HJ 25.1—2019) /a /p p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p p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p p   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地块调查。 /p p   二、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27527.shtml" target=" _blank"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监测技术导则( HJ 25.2—2019) /a /p p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的基本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p p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的环境监测。 /p p   本标准不适用于建设用地的放射性及致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p p   三、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27528.shtml" target=" _blank"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 /a /p p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p p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用地健康风险评估和土壤、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 /p p   本标准不适用于铅、放射性物质、致病性生物污染以及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 /p p   四、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27529.shtml" target=" _blank"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9) /a /p p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p p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方案的制定。地下水修复技术导则另行公布。 /p p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的土壤修复。 /p p   五、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27530.shtml" target=" _blank"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 682—2019) /a /p p   本标准规定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的名词术语与定义,包括基本概念、污染与环境过程、调查与环境监测、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等五个方面的术语。 /p p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用地环境管理中名词术语及定义的使用。 /p p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地块环境管理。 /p p   以上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www.mee.gov.cn)查询。 /p p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废止。 /p p   特此公告。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生态环境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2月5日 /p p br/ /p

五项基本原则相关的方案

  • 多参数监护仪的基本原理
    多参数监护仪的基本原理 监护仪功能各异, 其具体工作原理也不同,但一般都是通过传感器感应各种生理变化,然后放大器会把信息强化,再转换成电信息,这时数据分析软件就会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编辑,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显示出来,或根据需要记录,打印下来,当监测的数据超出设定的指标时,就会激发警报系统,发出信号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硬件构成测量服务器(包括生理感受器(即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模拟处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输出接口等。)数据分析及记录和警报系统
  • 气质联用法测定电子电器产品中五项TSCA毒性物质
    本文采用Thermo Scientic™ ISQ 7000气质联用仪测定美国TSCA发布限制使用五项PBT毒性物质,包括十溴二苯醚,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2,4,6-三(叔丁基)苯酚,五氯苯硫酚,六氯丁二烯,并考察该方法在电子电器产品中的灵敏度,线性,稳定性等指标。
  • 五香调味油加工条件优化解决方案
    调味油因食用便捷、性质稳定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其传统加工工艺是基于人的感官评定,受限于主管因素。 本方案以五香调味料和大豆油为原料,以电子鼻为检测手段,探讨油料比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五香调味油风味的影响,并对五香调味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实现五香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的优化。 本实验为电子鼻技术在风味食品加工工艺优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结论:五香调味油 优工艺条件为:1、油料比值4(m/m)、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150 ℃、保温时间18 h;2、五香调味油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三级大豆油国家标准;3、表明基于电子鼻检测五香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优化是可行的。

五项基本原则相关的论坛

  • 【分享】实验室系统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作者:[url=http://www.china-lab.net.cn/Forum/MyMessageInfo.aspx?PID=39]龙腾虎跃[/url][font=宋体]摘要:本文介绍了实验室系统化建议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要与学科和专业的调整统一,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模式相统一,并介绍了进行系统化建设的订具体场施。[/font][font=宋体]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基本原则 系统化[/font]

  • 【资料】GMP十项基本原则ppt

    看了以后觉得很不错,与大家共享![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5024]GMP十项基本原则ppt[/url]

五项基本原则相关的资料

五项基本原则相关的仪器

  • 五项食品重金属检测仪用途: IN-BZ05重金属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大米、粮谷、果品、蔬菜、药材、水质、水产品中重金属铅、镉、六价铬、汞、砷、铁、镍、铝(任选5项)的快速检测,检测项目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五项食品重金属检测仪器功能特点: 1、该仪器通过光电子技术对反应生成物的反射率进行分析测试,定量或定性分析样品中待测物的含量。2、安卓智能操作系统,7英寸高灵敏真彩触摸屏,更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界面,读数直观、简单。3、仪器具有4G无线联网、wifi联网上传、GPRS无线远传功能,快速上传数据。4、一体化便携式快检设备,满足现场及流动检测使用需求,能够在同一软件下实现所有重金属检测项目的检测,并可通过同一窗口直观显示检测结果。5、具有多个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开放平台,可以增减检测项目。 6、检测通道:12检测通道,可以同时测试多个样品,每个样品由程序控制分别独立工作,不会互相干扰。 7、高速热敏打印机,实时打印检测结果。内置大容量电池,便于现场执法检测。 8、内置强大的数据库,可在仪器上直接选择样品名称、检测指标、送检单位等信息,也可在仪器上直接编辑录入样品名称、检测指标、送检单位等信息并保存进样品数据库。9、机身储存上万条检测结果,也可以导出储存,另配备USB接口,方便U盘快速拷贝数据。 10、支持Wifi网络,数据可局域网和互联网数据上传,检测结果直接传至食品安全监管平台。进行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及大数据分析处理,检测区域食品安全长短期动态,达到食品安全问题预估、预警五项食品重金属检测仪器技术参数:具有可见光光源,可检测可见光信号,检测值0~30000。 主控芯片采用ARM A7 4核处理器,主频1.88Ghz,运转速度更快速,稳定性更强。 以模拟反射率的标准片为50%附近时为代表,精密度CV值≤0.8%。 交直流两用,交流(220±22V)~50Hz±1Hz,直流12V供电,可连接车载电源便于现场携带操作,主机重量不大于3kg。 多波长冷光源,并且所有检测项目可实现所有通道同时检测。 光源亮度自动调节与校准脉冲式恒流驱动,避免连续发光引起光衰和温漂。内置最新国家标准,可继续更新。五项食品重金属检测仪可设置密码登录不间断进样,连续检测样本编号自动累加。检测项目可扩充。检测结果为Excel表格,连接电脑即可拷贝。检测结果存储容量20万条高速热敏打印机,检测完成可自动打印检测报告。标准USB接口,免驱动安装。 固件可升级重复性:±0.1%(A)重复抑制率:≤10%吸光度准确度:±2.0%稳定性:≤0.003A/3min线性误差:±1.0%五项食品重金属检测仪尺寸:360X300X125(mm)
    留言咨询
  • 一、物理加压控温仪冷热敷机KWY-III型五项专利技术护航1、一种亚低温治疗装置目前临床采用的降温方法,无非是口服退烧药或注射退烧针;另一种则是物理降温,利用冰块或冰袋进行降温。然而,这些传统方法难免存在一些弊端,如副作用的发生,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低温治疗装置”。这款装置的出现,无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患者的体温,以便对各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款亚低温治疗装置,通常由温度控制系统和相关的传感器组成。温度控制系统,就像一个巧妙的温控器,能够精准调节患者的体温。同时,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该系统还配备了特别的安全保护装置,防止患者体温出现过低的情形,或是体温的过度升高。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恢复需要,选择最为适宜的温度,并将其稳定地维持在所需范围这内种。治疗方法,对于心脏骤停、脑部创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它不仅可以快速降低患者的体温,更可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维持患者的核心温度在亚低温状态,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本专利提供的这种亚低温治疗装置,不仅巧妙地避免了传统降温方法的弊端,更在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款装置将会为临床治疗领域带来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2、物理加压控温仪冷热敷机KWY-III型五项专利技术护航一种水循环散热装置本 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循环散热装置。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降温散热装置对相应的设备进行降温处理,例如控温仪、冷凝器。现有的冷却降温装置体积较大且所用部件较多制冷转换较为复杂。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循环散热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一种水循环散热装置,其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装置主要由循环泵、散热器和连接管道组成。循环泵将水引入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内部的细孔向设备进行散热,再经由连接管道返回循环泵进行再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提供的水循环散热装置不仅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同时可靠性和耐用性也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不断循环的水流,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设备的热量散发出去,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温度,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3、物理加压控温仪冷热敷机KWY-III型五项专利技术护航一种头部降温机构人类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一般认为直肠温度38摄氏度以上时称为发热,当体内某些物质(内致热原)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心跳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产热增加,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等,散热减少,体温上升,此使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快速降温。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部降温机构。该机构包括壳体,还包括: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头枕支撑角度;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头枕、推杆以及滑筒,所述头枕通过其上的铰座与壳体铰接,使用者头部枕在头枕上,可调节头部的温度,从而有效地解决头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使用方便,舒适度高,安全性高,能够改善使用者的体验。4、物理加压控温仪冷热敷机KWY-III型五项专利技术护航双水箱结构医用温控仪又称为冷热敷治疗仪、冷热敷机或冷敷机,是医护工作中的常用设备,主要用于关节疼痛、肌肉肿胀或僵硬等疾病的缓解理疗。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护理过程中,将水囊附着在人体的理疗位置处,然后启动控温仪,向水囊中注入特定温度的水,实现加压和冷热敷,从而缓解病理部位的病情。医用控温仪中的主要设备包括循环水路和散热水路,两个水路是隔离开的,故而需要使用到两个水箱,分别为应用水箱和辅助水箱,两个水箱都需要连接到相应的循环回路中,用于水的循环。目前的医用温控仪中,水箱设计为两个平行水箱,占用空间面积较大,但实际上两个水箱对用水的需求是不同的。尤其是应用水箱,它需要有足够的灵敏性,即便水箱内有少量水,也需要能够循环起来,且能够控制好水温,防止温度超限失去效果或造成损伤。目前,市面上没有针对水箱进行特别设计,以满足其要求的产品。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控温仪双水箱结构,包括应用水箱和辅助水箱,所述应用水箱为带有直角的异形水箱,所述异形水箱包括位于上方的水平部和位于水平部一端的垂直部,所述水平部和垂直部内部连通,所述垂直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辅助水箱设置于所述异形水箱的下方缺角处,所述辅助水箱和应用水箱拼合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该医用控温仪双水箱结构对循环用水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即便仅有少量存水,依然能够实现循环,并保证温度稳定,且整体占用空间小。5、物理加压控温仪冷热敷机KWY-III型五项专利技术护航具有回水功能的医用控温仪市面上公开的某种加热冷热敷治疗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包括外壳、一体式水箱、散热组件、水温调节组件以及外敷水袋。就是一种常见的冷热敷治疗仪设备。 这种设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疗结束后,一部分循环水仍留存在管路中和水囊中,水囊中的水甚至仍处于满液或加压状态,拔掉管接头后会导致漏水,且水囊内部管径复杂,除水很难除干净,影响到水囊的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在治疗结束后能够及时将水囊和循环管路中的水排走和吹干,保护设备安全的具有回水功能的医用控温仪。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构思在于:在原有冷热敷机的结构基础上,增加气泵,将气泵连接在循环管路中,当治疗结束后,将循环水泵关停,启动气泵,利用气泵向循环管路中注入空气,将循环管路以及水囊中的水吹入水箱,使循环管路干燥,保护循环管路和水囊。该具有回水功能的医用控温仪解决了传统控温仪中水囊和循环管路中注水后难以排出,导致设备积水,容易损坏的问题。
    留言咨询
  • 体以客户的需求为基本原则,并充分结合现有成熟完善的技术进行设计。隧道综合应用系统是一个涉及视频监控技术、传感技术、LED显示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多方面领域的先进技术,因此总体方案设计必须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灵活扩充性、经济实用性、操作和维护的方便性,更要具有前瞻性的建设全统一管理平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系统设计以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管理品质为目标,以高质量服务管理者和使用者为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硬件设计原则系统的硬件设计和选型应该遵循如下原则:先进性:系统硬件应具有先进性,避免短期内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或者过早淘汰。隧道综合应用系统主要有人员进出定位管理系统、人员/车辆门禁系统、LED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通讯系统组成。人员进出定位管理系统l 考勤管理l 定位管理l 系统管理人员/车辆门禁系统l 门禁道闸管理l 车辆进出管理LED显示系统l LED大屏显示视频监控系统l 隧道口视频监控l 掌子面视频监控l 远程视频终端服务
    留言咨询

五项基本原则相关的耗材

  • COD消解仪总氮检测用消解杯
    COD消解仪品牌:南京滨正红型号:NJ-ZH配置:一组6个、12个等一、产品指南1、什么是“COD”? COD: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即为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2、COD消解器是用来做什么的?COD消解器是测定COD指标时对水样前处理的一款加热装置,其本身是不具有测定功能,该系列产品遵循国际标准(ISO)和标准(GB11914-89)的基本原则,保证其消解操作,试剂溶液的配置加入量都和国标法一致,确保可靠的分析结果,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较之COD标准回流法,微波密封消解COD方法所需试剂显著减少,抗氯离子强,消解时间仅10分钟,达到省时、节能、节水和效率高的目的,可作为等效方法使用。二、技术参数项目微波消解装置参数测量范围CODcr:5-2500mg/L;TP:0.01-0.6mg/L;TN:0.05-4mg/LCOD抗氯离子干扰能力≤10000mg/L精密度CODcr值在80-150MG/L时:室内相对标准偏差≤5.0℅TP、TN能满足标准(GB11889-11915-89)水质词汇(第3-7部分)与分析方法的要求准确度 CODcr与经典回流法比对,相关系数r>0.999TP 、TN与标准方法比对,相关系数r>0.999消解时间5~20min可设定消解样品(每炉次)标准配置6个消耗功率(微波输出功率)700W工作方式连续三、仪器特点:1.配置:仪器包括微波消解炉一台,随机配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六只(本装置一次可以放置十二只消解罐,如需要可另增购聚四氟乙烯消解罐)。 2.散热通风:仪器底部和顶部开有通风口,供散热排气用,切不可遮挡(使用前将包裹炉体薄膜撕开)。3.转轮、转盘:仪器使用前先放入转轮及玻璃转盘,并保证转盘位于转轮中间且同心。4. LED显示温度、时间、准确直观,消解完成蜂鸣提示。四、产品优势1、消解时间短,可完全消解水样;2、省时、省费用,操作简单方法;3、可消解多种物质: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TP)、总氮(TN);4、密封消解,超压保护;5、消解完成蜂鸣提示;6、可测定10mg/L以下低CODcr值;7、可加热快速测定化学耗氧量COD,所得数据与经典方法对应。
  • GC 基本安装工具包
    GC 安装工具包订货信息:GC 基本安装工具包说明部件号GC 基本安装工具包5182-3453包括铜管、色谱柱螺帽、一个载气捕集阱和五个扳手
  • 压紧插拔式电极,螺纹旋紧式电极,电导率电极,定做电导电极
    上海博取压紧插拔式电极,上海博取螺纹旋紧式电极,上海博取电导率电极,上海博取定做电导电极上海博取压紧插拔式电极,上海博取螺纹旋紧式电极,上海博取电导率电极,上海博取定做电导电极上海博取压紧插拔式电极,上海博取螺纹旋紧式电极,上海博取电导率电极,上海博取定做电导电极在线电导率电极使用说明书DDJ-0.01、0.1、1.0、10.0、30.0五种电导电极,专门应用于专用型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分析测量水导电率的装置。本电导电极是由内电极、外电极、测温探头、电极杯、顶盖、接线柱构成;内电极、外电极为圆环状,外电极套装在内电极外,并由绝缘材料隔开;内电极下端封闭,外电极上开有孔,以便水从内电极、外电极间的间隙流过;测温探头置于内电极中;内电极、外电极装在电极杯内,固定于顶盖下端,电极杯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顶盖装在电极杯上;接线柱装在项盖上端;内电极、外电极由导线分别与接线柱相连;内电极和外电极间的间隙在1-2毫米之间。本电导电极采用两同心电极间的间隙来测定水的导电率,且将两电极间的间隙控制在1-2毫米的范围内。选择电极的基本原则:根据被测水样电导率的大小范围,参照下表选择常数合适的电极。在选择电极时,最易出现的错误是“选择大常数的电极测低电导”。如选1.0的电极测3μS/cm的水样,这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值。因为低电导介质的导电性很差,若再用大常数的电极去测量,则只会得到更微弱且不稳定的电信号,势必大幅度增加测量误差。K=0.1压紧式电极 管道式螺纹电极 K=0.01旋紧式电极 压紧插拔式电极 聚砜K=10/30技术参数测量范围电极常数电极型号备注材质连接方式 0.01~20μS/cm0.01DDJ-0.01作流动密闭测量316L、钛合金硬/软管/法兰等管径有:Φ6、Φ8、Φ12 0.1~200μS/cm0.1DDJ -0.10 3/4螺纹或流通池316L、钛合金硬/软管/法兰等管径有:Φ6、Φ8、Φ12 1~2000μS/cm1.0DDJ -1.00 3/4螺纹或流通池316L、钛合金1/2、3/4螺纹安装10~20000μS/cm10DDJ -10.0 3/4螺纹或流通池316L或聚砜3/4螺纹30~600.0mS/cm30DDJ -30.0 3/4螺纹或流通池聚砜3/4螺纹 超出上表所列测量范围进行测量时,误差将会有所增大。当介质电导率值100μS/cm时,宜用常数为1.0或10的铂黑电极测量以增大有效面积,使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显著下降,以有效削弱介质是浓溶液时容易产生的电极极化影响。仪表中设置的电极常数必须与电极上所标的常数一致。如所配电极上标注的电极常数为0.102,则仪表里设置的电极常数必须为0.102。电极的安装电极通常有四种安装方式:流通式、沉入式、管道式、法兰式。一、 电极采用流通式安装,适用于软硬管连接的水路。进出水管的外径有φ6、φ8、φ10和φ12四种规格,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一般配φ10。二、 电极沉入式安装,电极引线从护套管里穿出,再将电极顶部的螺纹与护套管连接即可。三、 电极管道式安装,将电极前端的螺纹与管道相连接(选配焊接头)。用3/4螺纹焊接头焊接在管道上,再将电极拧在焊接头内,必要时在电极螺纹上缠些生料带,防止水溢出。注意:拧在管道上要先拧电极,但是要拿着线缆和电极同方向转动,为了防止单独拧电极时,将线缆内部线绞断。当要查下来时要先将线缆从仪表上拆下来后,再拧电极。这样是为了防止将电极和线缆的连接处将线绞断。四、电极发兰式安装,根据客户要求配置发兰盘如:DN80、DN100等。注:一般情况下按流通式安装配置。电极说明1. 电导池需及时清洗污物。用50%的温热洗涤剂清洗(对粘着力强的污物可用2%的盐酸或5%的硝酸溶液浸泡清洗),用尼龙毛刷刷洗,再用蒸馏水反复淋洗干净电极的内外表面,切记用手触摸电极。2. 电极的引线和二次表后部的连接插头不能弄湿,否则将测不准。3. 高纯水被盛入容器后应迅速测量。因为空气中的CO2会不断地溶于水样生成导电较强的碳酸根离子,电导率会不断的上升,测得的数据不准。4. 被测溶液的容器必须清洁,不得有离子沾污。5. 电极的不正确使用常引起仪器工作不正常。在安装电极时,应使电极完全浸入溶液中。6. 有其它的特殊要求,请注明。企业名称︰上海博取仪器有限公司销售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梓康路188弄25号301室生产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沪南路3251号企业电话︰021-20980422企业传真︰021-33897350联 系 人︰程传军联系电话︰18019355197邮政编码︰201315E-mail ︰chengchuanjun@shboqu.com 企业网址︰http://shboqu.com企业 QQ ︰ 2355456206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