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发展

仪器信息网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专题为您整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资讯

  •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c75c731e-f637-4a5e-b687-9178fb93f3b4.jpg" / /p p   1月28日,《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科学通报(英文版)》主编、《蓝皮书》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以及科技期刊管理、出版单位和机构的近400名代表出席发布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代表主办单位在发布会上讲话,王恩哥代表专家委员会和编写委员会发布《蓝皮书》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科学通报(中文版)》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怀进鹏与王恩哥共同为《蓝皮书》正式发布揭幕,发布会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项昌乐主持。 /p p   中国科协组织编写发布《蓝皮书》,是对国内科技期刊做一次全身检查,把脉问诊,摸清家底,实事求是地剖析问题,总结规律,借鉴国际优秀科技期刊成功经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是推进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要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监督作用,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p p   王恩哥在发布《蓝皮书》内容时表示,《蓝皮书》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丰富了我国科技期刊的研究成果。邬书林作了题为《提升期刊学术质量 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报告。高福以《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发展 传播中华文化》为题作了报告。郝希山在《维护学术诚信——科技期刊的责任担当》的报告中表示,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科学研究依赖同行之间的信任与诚实得以创新与进步。科技期刊要担当起引领科学创新与发展、促进学术争鸣与交流、传播科学精神与规范的责任。 /p p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还有《蓝皮书》编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农业工程学报》主编朱明,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美国物理联合会等相关组织代表,中国科协主管期刊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代表,百强报刊(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项目、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入选期刊等科技期刊代表,万方数据、卓众出版社、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约翰威立、查尔斯沃思集团、Emerald出版集团等国内外数据库及出版商机构代表,以及相关新闻媒体、网站记者等。 /p p   据《蓝皮书》披露,截至2016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020种,其中出版地为北京地区的期刊数量为1586种(占31.59%),出版周期以双月刊(1953种,38.90%)和月刊(1805种,35.96%)为主,出版语种以汉文占绝对多数(4631种,92.25%),英文期刊相对较少(302种,6.02%),基础科学类期刊1549种(30.85%),技术科学类期刊2286种(45.53%),医药卫生类期刊1185种(23.61%)。 /p p   5020种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分布总体上比较分散,共有1375个主管单位,主管期刊数量超过10种的主管单位有72个,仅主管一种期刊的主管单位有905个。基于第一主办单位的统计显示,5020种期刊共有3232个主办单位,共有4381个出版单位,仅出版1种期刊的出版单位有4205个,占出版单位总数的95.98%。 /p p   从期刊经费来源看,大多数期刊以自筹经费为主。有2015种期刊(40.57%)表示当年没有得到来自主管主办单位的经费,另有2510种期刊表示受到了主管主办单位的经费资助,但资助的经费额度基本都不超过30万元。 /p p   《蓝皮书》由中国科协主编,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撰,旨在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在引领科技创新、推动文化繁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
  • 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召开 透明化是国内期刊的明显短板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透明化是国内期刊的明显短板”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去年《肿瘤生物学》撤稿107篇论文,到最近哈佛大学撤销31篇论文,科研诚信问题也成为科技期刊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舰船研究》名誉主编朱英富坦言:“透明化是国内期刊明显的短板,也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朱英富表示,伪造同行评议的行为值得引起期刊界的反思,尽管随着科研领域的日益细化,小同行评审专家不多,造成某些论文的评审专家不好找。“《中国舰船研究》通过更细致审核评价专家信息、建立动态更新的审稿专家数据库等方式规避这个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科技部原副部长、《光:科学与应用(英文版)》主编曹健林看来,中国科技期刊环境建设很重要,“该摒弃的坚决摒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什么有些刊物办不好?是因为现在评职称要文章。”曹健林直言,如果期刊只是给评职称这支队伍提供一个平台的话,“一流刊物就别想了,如果再放放水,那么期刊就完蛋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事实上,一些国内期刊在严格执行“双盲”的审稿制度,对于超过重复率指标的稿件,有明确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学术出版的透明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情况是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有些时候,也存在这些指标被简单化、绝对化使用的情况。所以,科技期刊要进一步加强同行评审,探索合适的同行评审机制,正确客观的评价科研成果,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朱英富表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为5052种。随着中国科技进步,如何推进中国科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促进科技期刊国际合作交流,也成为论坛聚焦的话题之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3年,中国科协等部门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目前中国在数量已经跻身“科技期刊大国”,但与会专家认为,在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上还有待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学报》主编魏悦广表达了他的担忧:“目前我们的发展受到了来自SCI评价体系的冲击,同时,如何培养力学工作者文化自信、学科自信,吸引他们把重要的研究成果拿来发表,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p
  • 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重要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发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协发学字〔2015〕83号 /p p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现就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p p   strong  一、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及其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 /strong /p p   1.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和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术水平、总体质量和国际认知度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科技期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在论文学术质量、信息传播时效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学术评价中还存在着标准单一化、程序程式化、方法简单化、方式机械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建设,提升科技期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科技期刊和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p p   2.学术评价是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科技期刊是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是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具有科研成果记录保存、传播交流、评议审核的重要功能。科技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判断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创新价值,是对科研成果的一种客观检验,是科技工作者获得同行认可、学术认定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合理使用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既要充分重视科技期刊与论文的特殊作用,又要防止出现唯期刊、唯论文的倾向,避免科技期刊学术交流与学术评价功能的失衡。恰当运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遵循科学、合理、公正的原则,坚持评价标准多元性、评价指标科学性、评价体系综合性、评价过程严谨性和评价结果可靠性。 /p p   strong  二、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功能定位 /strong /p p   3.坚持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积极鼓励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学术界开展平等的学术交流,强化在国际学术活动中的话语权。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便于国内学术界第一时间获取和利用,着力解决我国科研成果在国外科技期刊发表后带来的知识产权、使用权、传播权等问题,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对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管理机制,并作为项目结题验收和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 /p p   4.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把关作用。进一步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形成公正、客观、严格、规范的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在编辑出版环节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从源头上严把论文评审关口,确保学术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同行专家特别是小同行专家的质量控制作用,切实提升审稿质量和审稿效率。倡导专家学者参与办刊和出版工作,努力引进、吸收一批既精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又熟悉科技期刊发展规律的科学家,进入期刊编委会和审稿队伍,参与办刊方向的确定、主题策划、内容审议等重大办刊活动。 /p p   5.增强科技期刊在学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科技期刊客观记录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展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智慧结晶,具有启迪科学思想、发挥科研潜力、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及时把握前沿科技信息和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发表科学前沿的创新成果,及时评述有突破性、创造性、建树性的学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成就,引导科研方向,激励发明创造,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创新人才成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p p   6.加强科技期刊在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科技期刊联结并推动科技创新从生产到传播的各个环节,要积极参与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有机嵌入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强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探索新型出版方式,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提高对科研成果与信息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大力推进将科研成果在发表的一定期限内存储到开放的公共知识库,实现科研成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加快出版业态的迁移和变革,实现从传统出版传媒向现代出版传媒的战略转型,推动科技期刊从编辑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变。 /p p   7.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伦理中的监控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全过程的预警、监督和纠错功能,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抵制和惩戒,完善学术诚信制度,维护良好的学术秩序。强化期刊的自律行为,建立期刊伦理规范,使科技期刊成为倡导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荟萃优秀成果、培育优秀人才的净土沃土。期刊出版单位和数据库收录机构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制度,优化遴选程序,强化期刊和论文的质量监控机制,保障期刊的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进一步建立完善期刊主管、主办、出版单位、数据库收录机构、科研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有效防控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体系和诚信制度,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伪造、篡改、抄袭、剽窃、代写代发等学术不端行为,采取撤稿和公开通报等多种惩戒措施,并记录到作者个人的学术诚信档案。加强对期刊出版机构和人员队伍的管理,落实科技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保密审查制度,保障国家战略利益和信息安全。 /p p   strong  三、大力营造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strong /p p   8.加强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评价考核等制度,加强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准入机制,改善编辑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吸收有较好的学科背景或科研经历的人员充实编辑出版队伍。建立体现编辑出版职业特点的晋升晋级和职业发展通道,形成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期刊编辑与出版奖励制度,形成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激发科技期刊编辑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期刊编辑深入科研一线,走向实验室和学术会场,实现由文字编辑向科学编辑的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学术视野广阔、办刊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扎实、管理运营能力强的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队伍。 /p p   9.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改变各类学术评价中片面规定期刊等级和论文数量等简单化、绝对化的做法。将期刊论文评价与期刊评价适度分离,将中文期刊评价与外文期刊评价适度分离,客观认识和对待国外的期刊评价系统,把握学术评价的主动权。建立针对不同期刊、不同主体、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技术人员的特点,实行期刊论文与其他多种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弱化学术评价中的功利色彩,从重视期刊论文的数量向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转变,从看重所发表论文的期刊国别、影响因子和期刊等级向看重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转变。定期开展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健康发展。 /p p   10.加大对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对科技期刊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并将对期刊的支持力度和效果作为本单位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重视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大力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打造一批在专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一流中文科技期刊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文科技期刊。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持续发展。高校、科研机构、学协会等相关单位要加强学术评价制度与机制改革,增强学术评价的正面引导和创新激励作用,建立自由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引导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内在科研动机。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杜绝学术评价中非学术因素的干预。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教 育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科学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工程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11月3日 /p p br/ /p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方案

  • 光离子化技术发展综述
    光离子化技术发展综述 * 张 颿 1,2、魏庆农1、彭夫敏1、张 伟1(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 )(2 .炮兵学院, 合肥 230039 ) E-mail : salas0527@163.com 摘 要 回顾光离子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光离子化技术的优缺点、光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着重分析了电离室内部的电离微观机制。并以国产仪器GC-4400型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为主,介绍了国内外近期PID技术的若干最新发展。 关键词 光离子化; 光离子化检测器; 电离室 1 引言 1.1 什么是光离子化技术 光离子化技术就是利用光电离检测器(Photoionization Detector,简称PID)来电离和检测特定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光电离检测器可探测那些气体电离势能在紫外光源辐射能量水平之下的气体,其高能紫外辐射可使空气中大多数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电离,但仍保持空气中的基本成分如N 2 、O 2 、CO 2 、H 2 0不被电离(这些物质的电离电位大于11eV)。 光离子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气体被检测后,离子重新复合成原来的气体和蒸气 [1] ,也就是说它是不具破坏性的检测器。可以通俗地讲,PID就是一台没有色谱柱的便携式色谱。由于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其它有毒气体。因而对VOC检测具有极高灵敏度的PID就在应急事故的各类处理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痕量检测和实时检测污染等方面的强有力工具。 ......(未完)察看全文(PDF文档),请点击页面上方的链接。
  • AM1.5G A+级太阳光模拟器及量子效率量测提升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凭借其出色的稳定性和机械耐用性,被认为是未来太阳能电池应用的重要方向。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主要由供体和受体两种有机聚合物材料组成,其基本结构包括以下:l 透明导电电极: 通常由氧化铟锡(ITO)制成,用于光的透射和电子的导电。l 电子传输层: 提高电子从活性层向电极的传输效率。l 活性层: 由供体和受体材料组成,是光生电荷的主要产生区域。供体材料吸收光子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激子在受体材料处分离成自由电子和空穴。l 空穴传输层: 提高空穴从活性层向电极的传输效率。l 金属电极: 通常由银或铝制成,用于收集和导出电荷。近年来,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发展迅速:l 材料发展: 随着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快速发展,APSCs的光/热稳定性和柔韧拉伸性能显着提高。l 转换效率: 研究显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突破10%,这使其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替代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技术。l 机械灵活性: APSCs表现出优异的透明性、溶液加工性和机械灵活性,使其在柔性电源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效率长期落后于小分子受体基太阳能电池,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平衡并提升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密度(Jsc)成为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一大难题。近期,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上发表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成功开发了一种名为PYO-V的新型聚合物受体, 它可以通过调节分子结构, 实现更宽的光谱吸收和更高的能量级, 从而有效提升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并实现了高效的多功能光伏应用。颜河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长期致力于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 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20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他的团队致力于突破现有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瓶颈, 为下一代高效稳定的光伏器件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论坛

  • 【转帖】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共主办科技期刊892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18.6%。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核心版收录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40.0%;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比例达到77.0%。不难看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在国内较高。但在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7)中显示:“虽然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但与国际高水平期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各期刊之间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缺乏高质量稿件   报告表明,由于我国科技整体实力、研究水平有限,以及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缺乏高质量的稿件,不仅难以吸纳高水平的国外论文,而且国内一流学术稿件也难以留住,大量外流,这严重影响到期刊的学术水平。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布的200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为785次,高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681次),但是远低于JCR所有源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3675次)。   目前,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平均发表周期在7—12个月,期刊发表周期长,缺乏时效性,也直接影响了期刊对作者和读者的吸引力。   管理多元力量分散   据调查,2006年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的892种科技期刊中,中国科协主管42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97种,卫生部主管68种,其他180多个部门或单位主管307种。另据179家全国学会对734种科技期刊调查反馈,学会作为第一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595种,其中真正由主办科技期刊的学会实质性形式办刊(主要能行使人、财、物管理)为279种;作为第二、第三、第四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139种,管理上比较被动,有时编辑部需要盖主办单位的公章时才能跟主办单位发生关系。   同时,这些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出版单位(承办单位)关系重叠,许多学会虽然主办科技期刊,但编辑部设在挂靠单位或参与主办的其他单位。   办刊条件亟待改善   报告认为,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自身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一些政策、人力投入、办刊硬件等条件因素,也在制约着科技期刊的发展。   首先是审批政策急需调整。期刊管理部门应针对我国与国外科技合作日趋频繁、科技期刊的细分趋势的现状,酌情放宽科技期刊的准入制度,积极支持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要创办的新刊,特别是大力支持创办英文版期刊,从而使全国学会期刊这一重要学术交流能紧跟国际科学前沿发展动态,提升我国的科技出版实力,积极应对国际科技出版竞争。   其次,科技期刊人力资源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期刊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多,而且结构不合理,经营人员太少,专门从事期刊产品创意设计的几乎没有。据2006年调查,平均每个期刊人数为5.3人,其中编辑4.4人、经营人员0.5人、行政管理人员0.4人。这种人力分散、人员多能、作坊式的办刊模式,对期刊出版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精品期刊、创国际品牌十分不利,更难与国外大的科技出版集团抗衡。   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只有50.9%%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建成的网站中,多数网页信息更新慢,网页的功能开发和实现程度不够。

  • 【转帖】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共主办科技期刊892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18.6%。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核心版收录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40.0%;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比例达到77.0%。不难看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在国内较高。但在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7)中显示:“虽然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但与国际高水平期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各期刊之间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缺乏高质量稿件   报告表明,由于我国科技整体实力、研究水平有限,以及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缺乏高质量的稿件,不仅难以吸纳高水平的国外论文,而且国内一流学术稿件也难以留住,大量外流,这严重影响到期刊的学术水平。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布的200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为785次,高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681次),但是远低于JCR所有源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3675次)。   目前,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平均发表周期在7—12个月,期刊发表周期长,缺乏时效性,也直接影响了期刊对作者和读者的吸引力。   管理多元力量分散   据调查,2006年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的892种科技期刊中,中国科协主管42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97种,卫生部主管68种,其他180多个部门或单位主管307种。另据179家全国学会对734种科技期刊调查反馈,学会作为第一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595种,其中真正由主办科技期刊的学会实质性形式办刊(主要能行使人、财、物管理)为279种;作为第二、第三、第四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139种,管理上比较被动,有时编辑部需要盖主办单位的公章时才能跟主办单位发生关系。   同时,这些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出版单位(承办单位)关系重叠,许多学会虽然主办科技期刊,但编辑部设在挂靠单位或参与主办的其他单位。   办刊条件亟待改善   报告认为,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自身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一些政策、人力投入、办刊硬件等条件因素,也在制约着科技期刊的发展。   首先是审批政策急需调整。期刊管理部门应针对我国与国外科技合作日趋频繁、科技期刊的细分趋势的现状,酌情放宽科技期刊的准入制度,积极支持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要创办的新刊,特别是大力支持创办英文版期刊,从而使全国学会期刊这一重要学术交流能紧跟国际科学前沿发展动态,提升我国的科技出版实力,积极应对国际科技出版竞争。   其次,科技期刊人力资源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期刊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多,而且结构不合理,经营人员太少,专门从事期刊产品创意设计的几乎没有。据2006年调查,平均每个期刊人数为5.3人,其中编辑4.4人、经营人员0.5人、行政管理人员0.4人。这种人力分散、人员多能、作坊式的办刊模式,对期刊出版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精品期刊、创国际品牌十分不利,更难与国外大的科技出版集团抗衡。   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只有50.9%%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建成的网站中,多数网页信息更新慢,网页的功能开发和实现程度不够。

  • 【转帖】追根溯源:中国及世界第一本科技期刊

    在DXY论文版逛,也颇有时日了,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中:就是如标题所示,中国及世界第一本科技期刊分别是何方神圣?近日偶然在Dr. Day关于论文写作的专著中(1)看到部分答案。世界第一本科技期刊最初1665年出现于欧洲,说是“第一本”,但是在此应该提到两本科技期刊,因为它们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即:1665年1月5日诞生于法国的Journal des Scavans (汉语译为:“学者杂志”),另外一个是1665年3月6日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创办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中文译为:“哲学汇刊”),但也有人认为前者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性期刊(2)。遥想345年前的1665年,我们国家当时是康熙4年(已在网上确认,有疑问的站友就不用再费心查了),正是“康乾盛世”的时候,但是所谓的“盛世”,绝对不是科技盛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那时恐怕连真正的科学家都应该是廖若星辰,更不用说创办科技期刊之类的了,做为当时国家的CEO,康熙都忙着下江南,风流快活了(当然更多的是其他正事),科技在这位皇帝的眼中应该只是不入流的雕虫小技而已,或者说只是“奇技淫巧”,远不如"四书五经"那么高贵、正统。当然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两大”,即:造纸和活字印刷术(分别发明于公元105和1100年)对于上述科技期刊的出现显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那么中国及第一本科技期刊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在世界第一本科技期刊出现之后的整整150年后的1815年,著名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等创办了第一本《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文科技月刊,1815年尽管还是清朝,但已经到了嘉庆十九年,并且从创办人和期刊的名字,都可以看出,尽管该刊是用中文出版的,并非是地道的中国货,即便如此,中国至少在科技期刊出版时间上已经落后欧洲长达150年。世界科技期刊的大发展时期开始于1830年,当时用蒸汽做动力的机车已经在欧洲实验成功,正是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期,世界(当然不包括中国)开始步入蒸汽时代(相对于电气时代而言)。而我国科技期刊的大发展始于1830年,也与世界相距150年(2)。在毛掌权的近30年中(1949-1976),当时的中国大陆正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代,整天忙着写论文、搞科研的科技人员是要“被人斗”的,在这30年,中国的科技期刊自然和中国的科技发展一样,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自1980年后,经过30年的发展,截止2007年,我国共有科技期刊约5300种,其中,目前被SCI收录的只有114种(包括SCI-E且主要是SCI-E的),仅占总数的~2%。这114种期刊中,按照影响因子(IF)排序,前十名中第一名是Cell Research, 我以前发过一个帖子,专门分析过它(3)。这前十种期刊有6种属于生物医学类(含农学类),并且除了一个例外之外,其余9种期刊都是由国外或境外(香港)的知名出版公司出版的,所谓的“借船出海”,由此也可以看出,国际化的出版方式是提升期刊IF的有效方式(当然代价也是不菲的)。上述的例外就是我以前曾经提到的(3),由百世登出版集团(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中文刊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该公司是一家不断壮大的民营出版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投稿、审稿、出版系统,近日又在香港注册,其目前唯一被SCI收录的旗舰期刊WJG的庞大编辑队伍遍布全世界,走的也是国际化趁此机会,赞一个!上述其余9种期刊都是由带有官方色彩的中科院下属研究所或者科技协会等主办的。当然,国际化的出版方式更需要国际化语言,上述10种期刊全部采用全英文出版,事实上,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期刊,甚至是某些高校学报(如浙大学报)也采用全英文出版且挂靠在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出版。这30年也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毋庸置疑,5300种科技期刊大多是所谓的垃圾期刊,只是由于N多人的晋升和毕业等的需要而能够活下来,在论文版更看到有的期刊居然公开承诺:包发表、包不退稿,这个“双包”,尤其是后者,如果让Nature、Science的主编们听到,估计也是给雷的外焦里嫩,只能猛赞我天朝的中国特色。更有某期刊的编辑不知从哪儿在论文版网上弄了个锦旗(当然这一“宝贵”的锦旗已被DXY管理员无情地删除),说是某个从来没有听过的基层医院医生送的,该医生称赞该刊是中国的Lancet (柳叶刀)。这世界,只要我们愿意听、愿意看,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参考文献:1. Day RA and Gastel B.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In: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6 ed.).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 Greenwood Press, 2006.2. 杨文志,中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机遇与策略,中华医学会第五次杂志工作会议资料汇编,2009年1月,(http://www.medline.org.cn/(S(e4jvi2450aj5zn2els3dbaeq))/%E6%9D%82%E5%BF%97%E5%B7%A5%E4%BD%9C%E9%80%9A%E8%AE%AF/zzgztx/tx1/zzgztx/zzgz2008/08z1pdf/08z113.pdf)3. 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的Cell Research (影响因子过8)是怎么炼成的?http://www.dxyer.cn/loveinmichigan/article/i75365.htm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资料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仪器

  • 现当代的污水状况大家应该都能切身感受到,污水处理问题已经上升成首要任务。不仅是现在我国的污水状况,现在世界的饮水状况都呈现出堪忧的事态。其中常用的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就是当代比较受欢迎的水处理设备。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不仅运行成本低,而且自动化程度高。这也是大家比较常使用的原因。使用价值非常高。在现在大环境下分析下,污水处理设备的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前景的。  艾普西隆环境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市场分析: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中国污水处理领域的投资将持续保持增长,但短期内投资增速则显现出下滑的趋势。2010年中国污水行业处理行业投资总额为860亿元,同比增长26%,投资增速与2009年相比放缓。2011年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增速继续下滑至15%左右。预计到2013年行业投资增速可恢复至18%左右。  相对于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生活污水处理属于政府投资领域,投资刚性较强,因此2011年及2012年可维持一定的生活污水设备需求。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可能会推迟自身污水处理系统的更新改造计划。因此工业污水处理设备需求在2012年将出现下滑,在2013年至2015年间,有望出现恢复性反弹。  发展的趋势: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突飞猛进,整体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扩张、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污水处理量快速增长等方面。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0262万立方米,比2009年末增长13.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6.9%。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077座,处理能力达到1.36亿立方米/日。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了环保产业发展,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不低于90%,我国污水处理业务市场空间广阔。此外,鼓励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也将对污水深度处理业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污水处理建设的严峻形势,县城和镇污水处理率较低的现状,为污水处理市场的建设、运营投资均带来巨大投资空间。  公司:艾普西隆环境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368号B座三层
    留言咨询
  • Azure 280拥有卓越的性能、直观便捷的拍照流程和功能完备的分析软件,可为用户提供精确可重复的实验结果。仪器内置13.3英寸高清可触摸屏电脑,大大节省实验室空间;搭载双波长紫外光源、蓝光光源和高分辨率CCD相机,无论是普通凝胶成像,还是化学发光成像,Azure 280均可呈现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图像。 产品特点 性能卓越化学发光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图像质量 定量精确专为定量设计。成像系统、试剂、软件完美适配,满足高质量期刊发表要求 智能化工作流程具有自动聚焦、自动激发光控制和自动曝光等功能,可设立自定义成像协议,确保样品之间的可重复性。如有需要,可外连电脑控制。 数据合规性Azure成像数据满足所有主流期刊发表要求,可提供符合FDA 21CFR Part11软件 应用 ● 琼脂糖凝胶检测● 蛋白胶检测● 化学发光检测● 彩色Marker成像 Azure 280化学发光成像系统信息由Azure Biosystems(中国)公司为您提供。如您想了解更多Azure多功能成像系统报价、型号、参数等信息,欢迎来电或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
  • Azure 300拥有卓越的性能、直观便捷的拍照流程和功能完备的分析软件,可为用户提供精确可重复的实验结果。仪器内置13.3英寸高清可触摸屏电脑,大大节省实验室空间;搭载双波长紫外光源、蓝光光源和高分辨率CCD相机,无论是普通凝胶成像,还是化学发光成像,Azure 300均可呈现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图像。 产品特点 性能卓越化学发光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图像质量 定量精确专为定量设计。成像系统、试剂、软件完美适配,满足高质量期刊发表要求 智能化工作流程具有自动聚焦、自动激发光控制和自动曝光等功能,可设立自定义成像协议,确保样品之间的可重复性。如有需要,可外连电脑控制。 数据合规性Azure成像数据满足所有主流期刊发表要求,可提供符合FDA 21CFR Part11软件 应用 ● 琼脂糖凝胶检测● 蛋白胶检测● 化学发光检测● 彩色Marker成像 Azure 300化学发光成像系统信息由Azure Biosystems(中国)公司为您提供。如您想了解更多Azure多功能成像系统报价、型号、参数等信息,欢迎来电或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耗材

  • 天津银鹏发展金铁坩埚盖子
    天津银鹏发展金铁坩埚盖子
  • ZKAT-FFAP
    ZKAT-FFAP改性聚乙二醇固定液特殊设计用于非衍生化游离酸的分析具有抗氧化作用热稳定性达到250℃极性相似于DB-FFAP、HP-FFAP、NUKOL等固定液符合USP G25、G35指定固定液 ZKAT-FFAP柱的固定相是由硝基对苯二酸改性的聚乙二醇化学键合而成。它是专门为分析酸性化合物如苯酚,衍生化或未衍生化的游离脂肪酸和有机酸,风味物质和溶剂而设计的。 内径膜厚15米30米50米货号货号货号0.250.251016-1321016-3321016-4320.331016-1331016-3331016-4330.501016-1341016-3341016-4341.001016-1351016-3351016-4350.320.251016-1421016-3421016-4420.331016-1431016-3431016-4430.501016-1441016-3441016-4441.001016-1451016-3451016-4450.530.501016-1541016-3541016-4541.001016-1551016-3551016-4553.001016-1591016-3591016-4595.001016-15111016-35111016-4511 兰州中科安泰分析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研制开发、生产高效气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柱、制备色谱、液相色谱填料及相关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是目前国内较大的色谱柱及其零配件生产基地。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授予“高新技术企业”。“高效气相毛细管色谱柱”项目获得2005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高性能ODS色谱柱”和“农药1号分析色谱柱”均获得2006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多糖类液相色谱手性AD柱、OD柱”被甘肃省经委评为2007年度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 中科安泰公司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研究员6名,开发研究工作主要依托“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并与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不断开发了与世界色谱技术同步的新产品,研制出多种国内急需的专用色谱柱,已在生命科学、石油化工、药物研究、环境监测及医疗卫生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色谱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兰州中科安泰分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我国色谱产业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在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同时,不断积累总结经验,积极寻求一条更高、更远、更强的发展道路,向行业顶峰努力攀登。
  • 天津银鹏发展金铁坩埚坩埚
    铁坩埚Lron crucible用途:铁坩埚适合于科研单位的化验室矿冶分解,钢铁及其它有色金属化验等用。1、铁的熔点1300度。2、铁坩埚在使用前应先进行钝化处理。即先用稀HC洗,后用细砂纸将坩埚擦净,再用热水洗净,然后放人5%硫酸和1%硝酸的混合液中,浸泡数分钟,再用水洗净,烘干后在300一400度的马弗炉中灼烧10分钟。3、铁坩埚的使用规则与镍坩埚相同。由于铁坩埚价廉,当铁存在不影响分析工作时,采用铁坩埚较合适。4、清洗铁坩埚用冷的稀HCl即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