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

仪器信息网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专题为您整合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耗材

  • 磷化镓晶体GaP晶体太赫兹晶体
    磷化镓晶体GaP晶体太赫兹晶体产品简介 磷化镓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外观:橙红色透明晶体。磷化镓是一种由n从族元素镓(Ga)与vA族元素磷(P)人工合成的m- 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磷化镓的晶体结构为闪锌矿型,晶格常数5.447±0.06埃,化学键是以共价键为主的混合键,其离子键成分约为20%,300K时能隙为2.26eV,属间接跃迁型半导体。磷化镓与其他大带隙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如GaAS、 InP)相同,可通过引入深中心使费米能级接近带隙中部,如掺入铬、铁、氧等杂质元素可成为半绝缘材料。目前尚未得到非掺杂半绝缘材料。 (110)晶向的GaP晶体常常被用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中作为探测晶体,其横光学支声子线在11THz。通常可探测的频谱宽度在0.1-6.5THz。 中文名:磷化镓外文名:Gallium phosphide分子式:GaP分子量:100.6968实验结果图为40fs钛蓝宝石激光泵浦宽谱光电导天线,400um厚GaP晶体探测的结果GaP磷化镓晶体产品GaP 磷化镓晶体基本规格(a) Description 1 GaP (110), 10x10x4 mm, 2 sides polished. 2 GaP (110), 10x10x2 mm, 2 sides polished.. 3GaP (110), 10x10x0.5 mm, 2 sides polished.. 4GaP (110), 10x10x0.4 mm, 2 sides polished.. 5 GaP (110), 10x10x0.2 mm, 2 sides polished.. 6GaP (110), 10x10x0.1 mm, 2 sides polished..(a)其他规格要求可以定制
  • Prefluid普瑞流体蠕动泵进口硅胶管PHARMED BPT
    Prefluid普瑞流体蠕动泵进口硅胶管PHARMED BPT,在蠕动泵使用中,比一般硅胶管耐用30倍, 可以反复高压灭菌,可以为封闭系统消毒系统进行热焊接,有符合ISO10993生物适应性标准的证明文件,符合USP CLASSVI、FDA和NSF 51标准 。Prefluid普瑞流体蠕动泵进口硅胶管PHARMED BPTPharMed BPT软管与硅胶管相比,煤气和蒸汽的渗透性更低。是用于细胞培养、发酵、合成、分离、净化及工艺监测和控制的理想产品。测试表明PharMed BPT软管可以安全用于敏感性细胞培养。PharMed BPT软管具有良好的耐一般化学药品性,以及出色的耐酸、碱和氧化物性。该产品不透明且抗紫外线辐射,因此有助于保护敏感液体。连续工作温度范围-51℃到135℃。
  • Dynagage包裹式茎流传感器
    特点: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测量茎流以获得植物的耗水测定。能量平衡探头测量由茎流携带的热量转换成以g/.s或Kg/h为单位的的实时茎流。此探头为非插入式的,且由于通常只加热升高1℃~5℃,因而对作物无害。 原理:能量平衡原理被科学证明和已有资料表明对绝大部分作物和许多树种有效。与其它方法对比包裹茎流探头无须标定,这是因为茎流通量是由能量平衡和茎流的热转化速度直接确定的。 技术参数: 型号茎杆直径高度输入电压典型能耗TC对数量TC间距最小(mm)最大(mm)mmVWdX(mm)微传感器SGA2-WS2.13.5352.3 0.0510SGA3-WS2.74352.30.0510SGA5-WS57 3540.0823茎杆测量计SGA9-WS8127040.124 SGA10-WS9137040.124SGA13-WS12167040.1524SGB16-WS15197040.225SGB19-WS18231304.50.325SGB25-WS24321104.50.527枝干测量计SGB35-WS324525560.9410SGB50-WS456530561.4810SGA70-WS659041061.6813SGA100-WS1001254608.54815SGA150-WS150165900913820 产地:美国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仪器

  • 先进的SGS(Safety-Guard Series)系列辐射监测系统可对包裹、集装箱、人员和车辆(汽车和火车)等实现接近最佳的快速而灵敏可靠的探测,从而发现和拦截放射性材料,预防核恐怖事件和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Safety-GuardSeries辐射监测系统 l NBR专利技术,识别人工放射性l 有良好的灵敏度和极低的误报警率l 系统性能指标满足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及ITRAP(放射性物质非法运输监测程序)的要求,优于美国国家标准ANSI N42.35的要求 在全球已安装了数千台,广泛应用与钢铁冶金、资源回收及再生企业、环保、放射源及核材料监管、核工业、核电厂、边境、机场、港口、海关、邮政及快递、核应急反恐、军事基地、大使馆及外交机构、政府机关及公用事业设施、医院等领域。 主要用户:l 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吉木乃、霍尔果斯、满洲里、七台河l 港口:上海洋山港、芦潮港、宁波北仑港一至四期、天津新港l 机场: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全国主要机场l 快递:EMS等邮政系统、DHL、FedEx、UPS快递公司、货柜公司l 工厂:济南钢铁公司、南京梅山钢铁公司、广州联众不锈钢公司、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管理局、张家港永嘉物流中心、宁波金田铜业公司、怡球金属(太仓)有限公司l 海关监管中心l 北京2008奥运会安保 Safety-Guard Series I人员/小型车辆/包裹/传送带辐射监测系统 采用性能优良的FHT6020电子学系统,可对藏在包裹和包装箱里的违法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进行快速而灵敏可靠的探测。系统具有多个测量道的扩展能力,每个测量道两级报警,最多可配置2个γ探测器和2个中子探测器。使用中子探测器可增强探测特殊核材料(SNM)的能力。 l 可探测γ和中子l 2个γ辐射探测器(塑料闪烁体)l γ探测器总体积50升l 灵敏度:500cps/μR/hl 具有数据存储能力,可记录1300个点的数据l 系统参数设置的密码保护l 通讯接口:与探测器通过RS-485接口,与计算机通过RS232接口l 速度测量装置l 工作温度:-20℃-50℃ Safety-GuardSeries II 大型车辆(汽车/火车)辐射测量系统 SGS II 6000 GN(由四个1500 GN单元组成)主要性能如下:l γ探测限: 100 nSv/h,本底 200 nSv/hl 中子探测限:20000n/s(252Cf,时间10 s,距离2m,γ辐射被屏蔽到1%)l 监测区域:垂直0-4 m,水平0-6 ml 探测概率:99.9%l 误报警率:在10000测量中 1次 1500 GN型探测单元规格:γ探测器:l γ探测器体积:25升l 灵敏度:150000cps/μSv/h(137 Cs)l 铅屏蔽:非探测面配有铅屏蔽中子探测器l 中子探测器:He-3管,充气压强3个大气压l 尺寸:Φ 5 *80 cml 中子探测器灵敏度:170cps/n/sec/cm2
    留言咨询
  • 先进的ASM IV系列核辐射探测系统可对包裹、集装箱、人员和车辆(汽车和火车)等实现接近最佳的快速而灵敏可靠的探测,从而发现和拦截放射性材料,预防核恐怖事件和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ASM IV系列核辐射监测系统采用灵敏度很高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和低噪声电子学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可靠而快速的放射性监测。ASM IV系列核辐射监测系统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ASM IV采用SCU控制单元,有多种安装方式供用户选择,内嵌工业级PC与触摸型显示屏,可以直接显示测量结果、历史纪录、报警记录等。主要特点: ? - 模块化设计 ? -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 - 控制系统带有大面积显示屏,可以直接显示系统状态、探测器数据与报警数据 ? - 控制系统体型较小,方便移动 ? - 支持网络操作 ? - 铅屏蔽 ? - 探测器装于防护外壳中
    留言咨询
  • 传统LC/MS及GC/MS分析技术面临的挑战...Nexera UC 提供以上问题的稳妥解决方案全自动在线样品前处理及分析自动萃取目标化合物并分析杜绝不稳定化合物的降解在避光及无氧环境下实现样品萃取,防止不稳定化合物的氧化和降解分析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的高度统一超临界流体实现样品的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分析,因此极大地提高检测灵敏度与分析通量特立独行的色谱技术,您所需要的唯一选择!Nexera UC通过全新的分离技术优化您的分析流程,将样品制备、分析及多种分离模式集于一体,提供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 Nexera UC提供解决方案 农药残留分析过程中QuEChERS方法与NexeraUC方法对比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的典型方法,需要诸多人工操作,并且耗费大概35分钟的时间。而Nexera UC,同样的样品使用在线SFE/SFC分析方法仅需要大约5分钟时间用于样品前处理,且人工操作步骤大大减少。使用Nexera UC对上百种化合物进行同时分析。相比常规的LC及LC/MS和GC/MS等方法,Nexera UC可对不同极性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不同极性的农药同时分析
    留言咨询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试剂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方案

  •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研究
    拉曼光谱分析毛细管样品具有简单、直接、快速、精准等优势,拉曼光谱仪检测毛细管样品不会干扰到样品内流体的信号,同时,由于毛细管具有宏观尺寸,因此,拉曼光谱仪激光束不仅能精确地聚焦到每个相态,而且能够采集到很好的拉曼信号。人工合成的包裹体能够清晰完善的演绎相变过程及特点,为鉴定天然包裹体的准确观测奠定了基础,二氧化碳人工合成包裹体可以作为标样,作为校验应用与自然界包裹体分析研究的各种仪器和测试方法的标准,并为天然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检测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适用于单个流体包裹体 LA-ICP-MS 分析的多元素流体包裹体标样合成及飞秒激光分析方法的建立
    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 LA-ICP-MS 分析在精准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和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流体包裹体标样的研究还较缺乏,制约了该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通过高温加热-淬火法,结合金刚石磨片打磨和 HF 酸蚀,在石英中合成了数量多、大小适中且多为规则状 / 椭圆状的适用于 LA-ICP-MS 分析的多元素( B、Na、K、Mn、Co、Rb、Sr、Mo、Cs、W)流体包裹体标样。 合成的流体包裹体标样冰点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 2%,显示均一性很好。 193 nm 激光和飞秒激光对该标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193 nm 激光获得的元素含量相对误差绝大多数( >85%) 在±20%以内,RSD 变化在 5% ~17%之间,测试准确度和精度与国际同行实验室相当。 飞秒激光获得的元素含量多数( >80%) 相对误差在±30%以内,RSD 变化在 11% ~ 25%之间,准确度和精度比 193 nm 激光略差,但与国际同行实验室相当甚至更优,表明飞秒激光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飞秒激光能够极大地提高流体包裹体分析成功率和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 拉曼光谱在流体包裹体和固体有机质中的应用
    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能够便捷地分析矿物组分,并且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组分分布图,及原位分析流体包裹体。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不同成岩演化阶段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烃类包裹体进行检测,获得了油气藏和包裹体在地质历史中不同体系的高温端裂解和H2S成因的重要证据。此外,还对固体有机质进行研究获得其热演化模式。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论坛

  • 人工合成多肽

    人工合成多肽

    国肽生物 提供 多肽合成、多肽修饰、蛋白多肽、cGMP多肽、多肽化学合成、目录肽、药物肽/化妆品肽、多肽文库构建、中间体定制及合成、抗体服务、氨基酸、糖肽、订书肽、多肽核酸等多肽及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多肽及蛋白质的人工合成,指以氨基酸为原料,用化学方法合成多肽或蛋白质。以氨基酸为原料,用化学方法合成多肽或蛋白质。其目的是:①确证天然多肽或蛋白质的结构;②生产天然的、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微但有医疗或其他生物效用的多肽;③改变部分结构,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设计更有效的药物。[img=,625,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6/201906190944309669_566_3531468_3.jpg!w625x151.jpg[/img]我们主要提供:多肽合成、定制多肽、同位素标记肽、人工胰岛素、磷酸肽、生物素标记肽、荧光标记肽(Cy3、Cy5、Fitc、AMC等)、目录肽、偶联蛋白(KLH、BSA、OVA等)、化妆品肽、多肽文库构建、抗体服务、糖肽、订书肽、药物肽、RGD环肽等。详情请咨询合肥国肽生物www.bankpeptide.com

  • 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测定解决方案

    (参考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合成色素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制成合成着色剂,合成着色剂有一定毒性,过多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但由于人工合成着色剂成本低、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故被广泛使用;合成着色剂有严格的控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因此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目前可借鉴国标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前处理采用聚酰胺吸附法或液-液分配法进行色素提取。 迪马科技在参考国标的基础上,推出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前处理采用聚合物基质亲水亲脂平衡反相固相萃取柱ProElut PLS进行色素的提取,比国标方法更简便易行,提取效率更高,净化效果更好;同时对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分别采用迪马科技Inspire和Diamonsil两款反相色谱柱,梯度洗脱检测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分离效果更优异,增加定性定量的准确性。 该方案特别适用于食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和亮蓝等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检测。以下为迪马科技开发的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检测解决方案,供您参考!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资料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相关的资讯

  • 拉曼光谱是流体包裹体领域非破坏性研究重要手段——访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倪培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即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矿床学和地质流体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包裹体中的物质成分是解读相关地质信息的密码,保存了当时地质环境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如P、T、pH、X等)。研究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包裹体中的古流体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获得各种数据、信息来解释所研究的地壳及地幔中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甚至是获得古环境(如古海水、古气候)信息。流体包裹体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地质研究领域,同时也被应用于古环境研究和宝玉石鉴定。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那么,流体包裹体领域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工作具体内容有哪些?都用到哪些仪器?对分析手段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有哪些新兴的、适合的分析手段?为深入了解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科学意义,仪器信息网编辑带着以上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倪培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895be8f-73cf-404b-8016-f58fe6b66d5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倪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流体包裹体研究可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古流体物理化学信息 /strong /span /p p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首批建立的,全国第一家矿床地球化学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3年开始建设,95年通过评估。“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质流体研究工作,课题方向以金属矿产的研究为主,比如金矿、铜矿的研究。”倪培说,“我们主要通过研究成矿模式和成因类型来指导找矿勘察。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很多,比如东北、华南的金矿,江西、福建的铜、金矿。现在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闽浙赣这一带。” /p p   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倪培介绍,“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关于热液流体矿床的研究,这类矿产一般温度比较高,最高能达到四五百度。研究热液流体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型,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而研究成矿流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因为金属矿物都是在某种流体中沉淀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把流体包裹体的情况搞明白。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密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和成分的研究。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人工合成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相关模拟实验等研究工作。” /p p   流体包裹体成分在许多情况下代表了包裹体形成时流体的原始组成,可以反映当时地质过程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方法和仪器设备用于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但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技术,都可以归结为群体包裹体分析或者单个包裹体测定。由于同一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通常是由不止一个世代的包裹体所组成,而不同世代的包裹体性质有很大差别,因此群体包裹体分析不仅复杂而且分析结果的代表性相对较差。单个包裹体测试可以准确的分析感兴趣的特定包裹体,其所代表的地质信息是确定的或是唯一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是流体包裹体非破坏性分析的重要手段 /span /strong /p p   “检测不同相态的包裹体里面的成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倪培说,“如果能对单个包裹体来做成分分析将会解决很多问题。用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拉曼光谱法,一种是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p p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一种破坏性的分析技术。近年来在国际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虽然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单个包裹体元素组成的定量分析,但是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的LA-ICP-MS分析技术,仅西方少数单位掌握,我国目前尚没有成功建立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实验室。而显微镜(包括可见光、荧光和红外显微系统)、冷热台、高温台、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是目前国内外单个流体包裹体非破坏性测试的重要且被广泛采用的测试手段。 /p p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作为一项新兴的微区分析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渗入地学领域,其在微区分析上所显示的高精度、原位、无损和快速的特点,使之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基础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分析手段。目前,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宝玉石学等各个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矿物鉴别(尤其是微细矿物和矿物包裹体)、矿物结构和应力分析、流体(熔体)包裹体的成分和温度测定、油气成藏信息获取、宝玉石鉴定等方面研究。此外,拉曼光谱与特定温度-压力仪器相结合,可以为地质领域矿物相转变、流体相变等原位分析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p p   “拉曼光谱在地质领域应用得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矿物领域和包裹体领域应用得最多。”倪培说,“拉曼光谱已经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必不可少的仪器。”如今,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已经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接纳并采用,而且越来越受到地质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现在来讲,能稳定测定包裹体里挥发分的非破坏性方法,除拉曼光谱外,没有其他非破坏性的方法可以代替。”倪培如是说。 /p p   随着科研的深入,国内地学工作者发现技术设备的更新是推进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它地质研究的关键,且由于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迫切需求,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经过多方数据收集、文献调研和实地勘查的基础上,于2001年引进了一台雷尼绍(Renishaw)RM2000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用于开展流体包裹体及相关地质领域的研究,该台设备是国内地学领域最早引进的拉曼光谱仪之一。 /p p   基于Renishaw RM2000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倪培课题组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并将拉曼光谱与特定温度-压力仪器相结合,进行地质领域矿物相转变、流体相变等原位分析,以及将拉曼测试应用于矿床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甚至是古环境研究和宝玉石鉴定,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工作在国内很多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p p   “中国流体包裹体及相关地质领域最早的一台拉曼光谱是西安地化所在80年代引进的,我们不是最早的,但目前在地质学界,我们的拉曼光谱实验室是将拉曼光谱应用于流体包裹体及相关地质研究的最好的实验室之一。”倪培解释到,“第一,在国内我们是最先用拉曼光谱来开展包裹体的低温相平衡研究的团队。我们在国内率先发表了一些论文,把它介绍给国内的一些学者 第二,利用拉曼定量计算挥发分的组成,在国内我们是最早的之一。在95-96年,我在英国金士顿大学做博后,当时我的导师Andrew H. Rankin是英国矿学会主席, 是英国流体包裹体、矿产研究领域的权威,当时实验室就有一台Renishaw的拉曼光谱,这个方法就是从那儿学的。之后,我们自己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科研工作者对拉曼光谱的自动化程度、灵敏度、稳定性、仪器精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span /strong /p p   对于仪器的选择,倪培介绍说“我看中了Renishaw的两点:首先,他们最早开发建立了一个矿物谱库,可以做谱图比对。像我们做地质研究的人,有的不是专门做谱学的,有这样一个谱库可以作比对非常方便,在这方面Renishaw做的很好。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英国用的就是Renishaw,比较熟悉他们的产品,用起来方便。” /p p   这样一台使用了十几年的老仪器,还能满足如今的实验需求吗?倪培回答说,“目前还是完全能够满足实验需求的,自2002年投入使用以来,除了常规耗材更换外并没有大的维修,期间还承受了一次由老校区至新校区的搬运,至今一直运行良好。我认为,仪器的良好运行需要有专业人才来使用和维护。在国外很多大型的质谱仪,用了二十多年的有很多,关键在于仪器操作者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售后服务也很重要。在这十几年的使用过程中,我的感受是,Renishaw售后服务非常好,响应非常快,我认为这对我们做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fc0dc57-76b2-418c-89a7-efd52e913ce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丁俊英正在使用Renishaw RM2000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 /strong /span /p p   拉曼光谱有其局限性,这导致了应用限制,如:并非所有物质都具有拉曼效应,有些物质具有强荧光效应且无法规避导致干扰测试结果。此外对流体包裹体测试而言,针对不透明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因在可见光下观察不到故无法测试,以及对烃类包裹体而言存在的荧光干扰也是致命的。 /p p   倪培提出,希望拉曼光谱技术今后在几个方面做出改进,“一是如果能用同一个光路,既能做拉曼也能做红外,可以统一调节的,这我觉得是重要的。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否将拉曼和红外显微镜结合,比如现在很多不透明金属矿物没办法检测,那么在红外下面能不能做拉曼呢?这我觉得也很重要。第三,我们发现当矿物的粒度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荧光干扰会非常强,这个缺点是很致命的,就是矿物小到一定粒度时,很多信号就测不出来了。此外,数据库可以进一步扩充,需要不断地完善。”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在测试过程中具有微区、无损、快速、原位的优点,而且易与一些其它的小型设备结合使用,获得更丰富的测试结果。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或事物是绝对完美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除了自身固有的非拉曼效应物质、荧光干扰等问题外,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科研工作者对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灵敏度、稳定性、仪器精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p p   针对流体包裹体研究而言,全国配备流体包裹体实验室的科研单位本就不多,配备拉曼光谱仪的实验室也在少数,以台式拉曼光谱仪为主,便携/手持拉曼光谱仪极少见。但是,综观整个地质行业,已经有众多科研单位意识到拉曼光谱仪的重要性,并加以引进。 随着拉曼光谱仪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成为常规测试手段,相信拉曼光谱仪在地质领域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李博 /p p    strong 倪培简历 /strong /p p   倪培教授,男,1963年12月生,安徽淮南人,分别于1980、1984、1987年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留校工作,1995~1996年在英国金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质流体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际矿物协会矿物包裹体工作组主席,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产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副主编,《矿床地质》、《矿物岩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高校地质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等学术期刊编委。 /p p   倪培教授长期从事矿床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矿床成矿机理和成岩、成矿过程的流体作用,包括:①金、铜、钼、铅、锌、钨、稀土等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研究 ②沉积盆地、油气盆地和现代盐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③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低温相平衡和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④成岩成矿过程的流体包裹体面(FIP)研究。他主持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项目、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他已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Lithos》、《Precambrian Research》、《Ore Geology Reviews》、《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Geofluid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Palaeoworld》、《Carbonates and Evapotites》、《科学通报》、《地质学报》、《岩石学报》、《矿床地质》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参与编著出版《流体包裹体》专著和《环境地质学》教材。 /p p   倪培教授曾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等。他曾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环境地质学》、《矿相学》、《包裹体地质学》等课程,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33人。他于2006年发起召开ACROFI(Asian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国际会议,该会议目前已经成为与PACROFI(Pan-American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和ECROFI(European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并列的三大国际流体包裹体会议之一。 /p
  • 中国科学家迈出“人工合成糖”关键一步!
    著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15日刊发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糖迈出关键一步。人工合成己糖溶液样品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工合成糖是近年来科学界孜孜以求的方向,在此之前,全球已有多位科学家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此次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多攻关完成。论文第一作者杨建刚介绍,团队将高浓度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反应溶液中按一定比例调配,在化学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了葡萄糖、阿洛酮糖、塔格糖、甘露糖4种己糖。己糖是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与机体营养代谢最为密切的糖的统称。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做人工合成己糖实验整套实验的反应时长约17小时。与通过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提取糖分的传统方式相比,糖的获取时长实现了从“年”到“小时”的跨越。此次糖合成的效率为0.67克每升每小时,比已知成果提高10倍以上。葡萄糖的碳固定合成效率达到每毫克催化剂每分钟59.8纳摩尔碳,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人工制糖最高水平。杨建刚副研究员在做人工合成己糖实验研究还实现了人工合成糖的精准控制。“通过控制不同酶的不同催化效果,理论上可以合成几乎任一类型的糖。”杨建刚说。德国科学院院士曼弗雷德雷茨就论文给出评价意见认为,从二氧化碳转化为糖是特别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一成果提供了一种灵活性、多功能性和高效性的糖合成路线,为绿色化学打开了一扇门。
  • 跨越式突破 中国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淀粉
    粮食不需要土地种植,可以在生产车间中制造出来。如今,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象正在成为可能。日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2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这也意味着,我们所需要的淀粉,今后可以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类似酿造啤酒的过程,在生产车间中制造出来。”天津工业生物所所长马延和说。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醇,再转化为淀粉淀粉是人类粮食的最主要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淀粉主要由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而成。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光合作用这一生命过程,希望提高二氧化碳和光能的利用效率,最终提升淀粉的生产效率。这次,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研人员就成功创制了一条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的人工路线。这条路线涉及11步核心生化反应,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从能量角度看,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淀粉中储存的化学能。因此,将光能高效地转变为化学能并储存下来成为关键。“我们想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能量转变方式。”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王钦宏说:“首先,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通过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然后,通过催化剂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醇,将电能转化为甲醇中储存的化学能。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超过10%,远超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王钦宏说:“要想人工实现这个过程,关键是要制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酶催化剂。”科研人员挖掘和改造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终优中选优,使用10个酶逐步将甲醇转化为淀粉。这种路径不仅能合成易消化的支链淀粉,还能合成消化慢、升糖慢的直链淀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不需要种地,也能够满足我们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王钦宏说。在人工合成途径构建上实现跨越式突破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人工合成碳水化合物,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梦想。此前,华人科学家杨培东曾带领团队利用聚糖反应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多种单糖混合物。“但是,他们还尚未实现复杂碳水化合物的人工定向合成。”天津工业生物所副研究员蔡韬说:“也就是说,他们的路线方法合成的是多种简单糖类化合物的混合物,还很难定向到其中的一种。”专家介绍,淀粉高效人工合成的挑战主要来自低密度太阳能到高密度电能和氢能,低浓度二氧化碳到高浓度二氧化碳,以及复杂合成途径到简单合成途径3个方面。此前,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前两个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这次,我们主要在人工合成途径构建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突破。”马延和说。他介绍,一是跨越了人工途径进化的鸿沟。克服了不同来源、不同遗传背景的生物酶之间热力学与动力学不匹配等瓶颈,二氧化碳到淀粉的碳转化速率和效率显著提升;二是跨越了从虚拟到现实的鸿沟。团队用计算机可以设计出很多条合成途径,通过各种模块的组装和适配,最终筛选出了符合条件的路径,实现了人工淀粉合成。“经过分析鉴定,我们合成的淀粉样品无论成分还是理化性质,都和自然生产的淀粉一模一样。”蔡韬说。据科研团队介绍,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的技术参数推算,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平均年产量。马延和说:“这一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创新科研组织模式,让不同专长的团队协同攻关专家预计,如果未来该系统过程成本能够降低到可与农业种植相比的经济可行性,将可能会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促进碳中和的生物经济发展。重大原创性突破的背后,除了科研团队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之外,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功不可没。天津工业生物所自2015年起,聚焦人工合成淀粉与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开展需求导向的科技攻关,集聚所内外创新资源,加强“学科—任务—平台”整合,实现各方科研力量的有机融合和高效协同。研究所根据项目研究需求进行人才布局,组建了当初平均年龄30周岁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团队。传统科研模式一般以课题组为单元进行,优势是能够集中在一个领域方向,但不是所有的研究项目都适合这样的模式。马延和说:“比如,我们这个项目是一个多领域多方向交叉的工作,这就需要将具备不同专长的人和团队组织起来,协同合作才能够完成,传统科研模式显然不太适合。”根据项目特点,研究所创立了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即三维管理模式。“三维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所里统一拨付经费,设立总体研究部、研究组和平台实验室。”蔡韬说:“总体研究部负责项目矩阵管理;研究组是根据领域方向和学科布局设置的特色学科组,实现专业分工;平台实验室则负责为项目提供装备方法支撑。”“在这种新模式下,要实现哪一步目标、需要哪些人来做哪些任务,我们在整个项目层面都会事先进行具体分析。”蔡韬说,“比如,途径设计就是由所里生物设计中心科技组来负责,总体研究部通过任务分解,将相关研究任务定向委托给他们。简单来说,这个模式更容易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预算的方式也能够保证团队一直稳定地做这一件事。”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会对承担分任务的科研团队进行严格考核。通不过考核的团队,则由新的团队替换来重新完成任务。“整个项目过程中,共有十多个小团队参与。”蔡韬说,“不同团队聚在一起,为一件事、一个目标、一个任务共同努力,协同攻关,最终实现了原创性重大突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