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阻隔性能

仪器信息网二氧化碳阻隔性能专题为您整合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二氧化碳阻隔性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二氧化碳阻隔性能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相关的耗材

  • 安徽二氧化碳反应瓶二氧化碳反应瓶
    CAR-BON DIOXIDE REACTION、BOTTLES一、概况及用途: 该仪器采用硼硅玻璃由灯工制成。它适用于化肥厂对浓氨水母液中之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二、造型及原理: 它是一只三角型瓶,在瓶底内部略偏中心处有一圆槽,分隔成二室,是便于放入二种物质。其原理 : 利用二室放入二种不同物质在仪器中经过混合反应产生所需的气体。然后引入气体量管中测出所需气体的体积。三、使用方法: 先将反应瓶口用具玻璃管的胶塞盖严,然后将试样,如浓氨水母液放入瓶底中心圆槽内蒋试药如硫酸放在圆槽外圈上,再与量气管连接,摇动反应瓶,使两种物质混合,以酸分解氨水中二氧化碳生成气体,通过水准瓶的作用,将气体引入量气管,从量气管的液面记下读数,即可换算。
  • 二氧化碳检测管
    二氧化碳检测管自动完成采样和显色反应,与ZZW测试仪配套使用,可在2-3分钟完成对水样中游离二氧化碳和侵蚀性二氧化碳的定量测定,非专业技术人员即可轻松操作。 包装:30支/盒 单价:196.00元/盒
  • 水阱、二氧化碳阱
    水阱 H2O Trap二氧化碳阱 CO2 Trap产品名称货号 参照货号规格水阱(CNS/CN/S,O)CN08111 E13501 10ml水阱(CNS/CN/S,O)CN08112 E1350220ml二氧化碳阱(CN/N)CN08113 E1350540ml大体积阱(N/Prot)CN08114 E13506100ml 产品介绍:  用于吸收气体中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相关的仪器

  • 1产品简介ZR-332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采用非分散红外法测量环境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测量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分析仪根据安装传感器种类可分为三种,只配CO或CO2传感器时,只测量CO或CO2,两种传感器都配时,则可以同时测量CO和CO2。不同组合可满足不同用户对环境空气、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等应用场景的测量分析。2 技术特点l 采用高清彩色触摸屏,人机交互友好;l 仪器预热时间小于60分钟;l 测量开始后,仪器自动进行预热、校零、实时测量相应气体(由CO、CO2传感器实际配置决定)浓度,计算并保存分钟平均值、小时平均值;l 大容量SD卡数据存储,存储数据至少10万组;支持数据蓝牙打印/U盘数据导出;l 可在测量界面、查询界面根据需要进行μmol/mol、ppm、mg/m3、%单位切换显示;l 可设置CO、CO2报警阈值,超出阈值自动进行声光报警;l 支持锂电池供电,满电状态,可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l 支持入气口温湿度实时测量并记录保存,确保测量数据准确;l 可在开始测量时自动校零,也可在后台手动校零;l 使用专业防护手提箱,重量轻,方便携带;l 预留RS232通讯接口,可选配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进行网络平台对接;l 仪器预留RFID电子标签,可选配“仪器出入库管理平台”进行仪器统一管理;l 可选配三脚架,进行定点连续测量。3 执行标准GB 9801-1988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GB 37488-2019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T 17094-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8204.2-2014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Z 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T 300.3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HJ 965-2018 环境空气 一氧化碳的自动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JJG 635-2011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检定规程
    留言咨询
  •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塑料薄膜、复合膜、分离膜、交换膜、橡胶、聚合物材料等产品在各种温度条件下气体透过率、扩散系数、溶解度系数、渗透系数的测定。主要特点1. 真空压差法测试原理2. 三腔独立测试3. 三腔循环介质控温,各自独立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4. 智能模式,试验过程全自动,一键式操作5. 真空泵自动启停,无需人工开关6. 气体透过率、扩散系数、溶解度系数、渗透系数测试7. 多种试验模式可选择,可满足各种标准、非标试验8. 数据审计追踪、溯源;系统日志记录9. 5 级用户权限管理10. 温度曲线、湿度曲线、压差曲线、曲线独立显示、曲线叠加11. 可支持 DSM 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能实现生产监控、数据统一管理 (另购)技术指标测试范围:0.01~180,000 cm3/m224h0.1MPa(标准配置)分 辨 率:0.001 cm3/m224h0.1MPa试样件数:3 件,各自独立真空分辨率:0.1 Pa控温范围:5℃~95℃(循环介质控温)控温精度:±0.1℃控湿范围:0%RH,2%RH~98.5%RH(湿度发生装置另购)控湿精度:±1%RH试样厚度:≤3mm试样尺寸:≥150 mm × 94mm 或圆形试样试样面积:48cm 2试验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空气、氦气等气体(气源用户自备)试验压力:-0.1 MPa~+0.1 MPa(标准)气源压力:0.3 MPa~1.0 MPa气源尺寸:Ф8 mm外形尺寸:730 mm(L)×510mm(B)×350 mm(H)电源:AC 220V 50Hz净重:63 kg执行标准GB/T 1038、ISO 15105-1、ISO 2556、ASTM D1434、JIS 7126-1、YBB 00082003产品配置 标准配置:主机、计算机、专业软件、数据扩展卡、通信电缆、恒温控制器、氧气减压阀、取样器、取样刀、真空密封脂、真空泵、快速定量滤纸选 购 件:湿度发生装置、标准膜、真空脂、快速定量滤纸、取样刀、DSM 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
    留言咨询
  • 包装材料氧气透过率分析仪 二氧化碳透过率测定仪——C106H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基于压差法测试原理,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高阻隔材料、片材、金属箔片在各种温度下的气体透过率、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渗透系数的测定。符合GB、ISO、ASTM等多项标准要求。包装材料氧气透过率分析仪 二氧化碳透过率测定仪产品特点:全新彩虹桥式测试腔,采用360°气流循环恒温技术,温度稳定性更佳。原装进口高精度真空传感器,实现0.01~0.09 cm3/ m2&bull 24h&bull 0.1MPa超高阻隔材料的准确测试。原装进口气动控制系统,具有超低故障率和超长使用寿命,确保系统整体密封良好,保障测试精度。原装进口真空泵,极限压可达0.2Pa,抽真空速率提升。系统自动控制真空泵,无需人工开闭,增效降耗。兰光特有的试验过程高精度自动补压技术,实现高压腔压差恒定,压力变化小于0.2 kPa。支持10kPa~150kPa范围内灵活设定高压腔压力,系统精确保压。高效六腔设计,独立六套标准面积测试腔,是传统透气检测仪器测试腔数量的三倍。支持同一条件下6个试样同时测试,数据相互独立。中、低阻隔性材料,测试时间<4小时(含抽真空时间)。高阻隔性材料,测试时间<8小时(含抽真空时间)。自动夹紧试样,省时省力,夹紧力度一致,密封更佳。采用Windows系统的12寸触控平板操控,操控更便捷。自动模式,输入试验温度,一键开启,全自动测试。智能仓盖自动开闭,声光提醒。专业试验模式,提供了灵活丰富的控制功能,满足科研需要。提供气体透过率曲线、气体透过系数曲线、温度曲线。超宽的温度范围,满足在不同极限温度下的阻隔性测试(选配)。超宽的测试范围,满足各类材料的阻隔性测试(定制)。支持H2、CH4等危险气体测试(定制)。测试原理:将预先处理好的试样夹紧于测试腔之间,首先对低压腔(下腔)进行真空处理,然后对整个系统抽真空;当达到规定的真空度后,关闭测试下腔,向高压腔(上腔)充入一定压力的试验气体,并保证在试样两侧形成一个恒定的压差(可调);这样气体会在压差梯度的作用下,由高压侧向低压侧渗透,通过对低压侧内压强的监测分析,从而得出所测试样的各项阻隔性参数。参照标准:ISO 15105-1、ISO 2556、GB/T 1038-2000、ASTM D1434、JIS K7126-1、YBB 00082003测试应用:薄膜——各种塑料薄膜、纸塑复合膜、共挤膜、镀铝膜、铝箔复合膜、玻纤铝箔纸复合膜等膜状材料的气体透过率测试。片材——PP片、PVC片、PVDC片、金属箔片、橡胶片、硅片等片状材料的气体透过率测试。包装材料氧气透过率分析仪 二氧化碳透过率测定仪技术参数:仪器型号:C106H测试范围:0.01~50,000 cm3/ m2&bull 24h&bull 0.1MPa分辨率:0.001 cm3/ m2&bull 24h&bull 0.1MPa温度范围:15~50 ℃;5~60℃(选配)温度分辨率:0.01 ℃温度波动:±0.15 ℃湿度范围:0%,5~90%±2%(定制)%RH(标配温度范围内)真空分辨率:0.01 Pa真空精度:示值±0.2%(传感器规格的1%-100%)测试腔真空度:≤ 10 Pa技术规格:测试腔:6套样品尺寸:4.4” x 4.4”(11.2cm×11.2cm)样品厚度:≤120 Mil(3mm)标准测试面积:38.48cm2试验气体:O2、N2、CO2等气体(气源用户自备)试验压力:10 kPa~150 kPa(任意设定)压力波动:0.2 kPa气源压力:79.7 PSI / 550 kPa接口尺寸:Φ6 mm聚氨酯管外形尺寸:600mm × 490m m × 660mm电源:120VAC±10% 60Hz / 220VAC±10% 50Hz(二选一)净重:220Lbs(100kg)产品配置:标准配置:主机、平板电脑、真空泵(英国)、取样器、真空油脂、Φ6 mm聚氨酯管选购件:空压机、CFR21Part11、GMP计算机系统要求、DataShieldTM数据盾备注:本机压缩空气进口为Φ6 mm聚氨酯管(压力≥ 79.7 PSI / 550 kPa);气源自备
    留言咨询

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相关的方案

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相关的论坛

  • 【分享】中國首創二氧化碳降解材料塑料袋!

    中國首創二氧化碳降解材料塑料袋財匯資訊提供,摘自:中國石油化工協會2008 / 07 / 21 星期一 13:34 近日從中海油化學公司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該公司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合作開展的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PPC)下游產品應用開發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成功地將二氧化碳可降解材料吹膜並製作成環保塑料袋,這在國際上尚屬首例。我國「限塑令」出台後,這種環保塑料袋的問世令人鼓舞。 據瞭解,該塑料袋使用後,在堆肥條件下可完全生物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影響。今後,中國海油工程技術中心還將與相關科研單位合作,重點開發高阻隔薄膜,製成更具有剛性、更薄的薄膜,滿足食品包裝等要求,不斷開拓: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應用領域。 二氧化碳的減排和利用一直是全人類致力解決的難題。在導致氣溫升高的同時,二氧化碳還是一種潛在的資源。為此,中海油率先在旗下的化學公司展開年產3000噸PPC裝置的建設。為配合該項目生產裝置建設,拓展二氧化碳塑料產品應用市場,該公司在裝置建設的同時,還對PPC下游產品應用進行了系列研發,重點對開拓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在包裝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研究試驗。同時,該公司還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進行合作開發,充分發揮二氧化碳塑料高阻隔性、低透氧率的優良性能。 據瞭解,該項目自2007年啟動後,先後進行了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純化、初步改性和封端試驗;規模化純制工藝研究完成了PPC灰分含量小於1000x10-6與小於50x10-6兩條精製工藝路線的設計,通過了對PPC進行封端、共混和可控交聯試驗。今年5月初,在江蘇南通華盛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100千克級吹膜試驗,穩定吹出0.03毫米的薄膜。由於吹膜產品在衝擊、抗撕裂性方面還有待提高,項目研發小組立即將增加PPC材料的韌性作為吹膜的研究重點,對PPC材料的配方和工藝進行了改進與優化。6月底,375千克吹膜用改性PPC材料在南通華盛公司再次進行了工業化吹膜試驗,並成功將薄膜製作成塑料袋。

  • 二氧化碳培养箱二氧化碳的纯度

    今天有个同事问我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二氧化碳培养箱的 二氧化碳的 纯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就可以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没必要多 纯,一般性的就成了吧。毕竟 我们用的 二氧化碳的浓度是5%的,就是培养箱的二氧化碳的使用浓度

  • 【转帖】二氧化碳变塑料

    提起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现在人们常说起的一个环保名词-温室效应更与二氧化碳有关,它又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达240亿吨,其中约150亿吨被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剩下的90亿吨就永远停留在大气层中了。   其实,这并不是二氧化碳本身的过错,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很难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在今天地球已不能完全消纳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能不能换一种思维的角度,把它当作资源来看待呢?   采访孟跃中:因为二氧化碳里面含有碳含有氧,它是组成有机物的必备的两种主要元素,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关注是不是可以把二氧化碳用作原料来制备我们通常所用的塑料,而制备这塑料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催化剂的技术。   二氧化碳制成塑料的设想最初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的井上祥平教授实现的,1969年,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名叫“二乙基锌”的催化剂,激活了二氧化碳,使碳原子与其它化合物反应生成可降解塑料,从此开启了人类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塑料的大门。由于最初发现的催化剂成本很高,无法进行工业化开发,于是各国科学家便开始寻找高效的催化剂,目前国际上的最高催化效率能达到每克催化剂催化60-70克的塑料,但催化剂的价格更高。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的孟跃中博士另辟奚径,他不再去寻找新的催化剂,而是利用现有的催化剂来增加它的催化效率。在化学上有个正比关系,就是催化剂与被催化物的接触面越大,催化反应也就更加有效。要使催化剂接触面尽可能大,也就必须使它的颗粒尽可能小,最好能够实现分子与分子的“握手”,孟博士沿着这个思路,采用“负载化”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通过这种方法,原来一粒催化剂表面积如果为1平方厘米的话,处理后的表面积起码可以增加500倍,催化效率增长了近70倍。这项技术使得每克催化剂能够催化120-140克的塑料,高出此前国际最高水平的2倍,,每吨催化成本只需200元,这种塑料分子量高,物理机械性能与通用塑料相当,完全可以用常规的加工成型方式使其加工成普通塑料制品,用这项技术生产出的新塑料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了43%,由于这种塑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特殊的酯键,因而在紫外线、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破坏和断裂,进而使其降解。   在地球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把原本是令人头疼的废气当作资源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二氧化碳来源充足,利用它制成塑料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而这种塑料又是可生物降解的,避免了二次污染,这为人类大规模生产塑料的前景带来一片光明。

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相关的资料

二氧化碳阻隔性能相关的资讯

  • 医疗包装袋的二氧化碳透过率测试方案
    血液袋和静脉输液袋通常由具有高氧气和二氧化碳透过率的材料制成,低阻隔的包装袋可以在防止CO2积聚的同时保持新鲜血液中足够的氧气,但其他药包应用又需要具有更高阻隔的液体袋来保持关键药物的货架期。因此根据不同的医疗包装应用,MOCON提供从低阻隔到高阻隔材料的二氧化碳透过率测试解决方案。MOCON医疗包装渗透测试解决方案不同的医疗应用需要具有不同阻隔值的医用包装增塑PVC和其他聚烯烃袋因其低成本和可处理性被广泛使用于储存捐献的血液和医用盐水溶液,PVC袋通常具有较高的气体渗透值,约为3000 cc/(m2∙ day)的二氧化碳透渗透率(CO2TR)。这些高氧气渗透率(OTR)和CO2TR的袋子保持血液新鲜,促进氧气进入并允许多余的CO2渗透出去。在透析等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袋则需要更高的气体阻隔性。患有肺病或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通过透析进行血液净化。其中一种腹膜透析,需要将特殊的溶液注入病人的腹部,病人的腹壁(腹膜)会过滤掉毒素,然后排出废液。大气中440ppm的二氧化碳就能改变敏感的pH值,因此一个足够高阻隔的包装袋,可以在预计的货架期内保障药物的化学稳定性、pH值和浓度。MOCON PERMATRAN-C 4/30二氧化碳渗透率测试仪是测试宽范围二氧化碳值的理想解决方案。它配备了一个仅对CO2分子敏感的调制红外传感器,并符合标准ASTM F2476,在宽的可测量范围内(0.5至8000 cc/(m2∙ day))获得最准确和可重复的测试结果。PERMATRAN-C 4/30不仅能够测试薄膜样品,还能够测试医疗袋等成型包装样品,从而能够帮助用户收集更全面的数据。不管是薄膜还是整个包装件,PERMATRAN-C 4/30是一款值得信赖的低至高阻隔材料CO2TR分析仪,非常适合研发和QA/QC过程。PERMATRAN-C 4/30的优点&bull 调制IR传感器提供准确且可重复的CO2TR结果&bull 专为医疗包装设计的可拆卸式测试舱盒,便于样品制备,结果更加一致&bull TruSeal® 技术可实现更可重复的数据&bull 符合ASTM F2476,薄膜和包装件样品均可测试&bull 可选软件插件,可轻松遵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1 CFR第11部分评估医疗包装的准确性对病患的生命至关重要。常用的医疗设备,如血液袋或静脉输液袋、药物袋和医疗导管等,无论是储存血液、静脉输液还是其他药物,医药公司和实验室都必须使用最准确的测试方法来记录数据,以获得合规性和批准,MOCON PERMATRAN-C 4/30能够实现医疗行业所需的高质量CO2TR数据收集,并保证包装材料的阻隔性和产品的货架期符合要求。
  • 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负碳技术通过捕集、贮存和利用二氧化碳以此抵消难减排的碳排放而成为了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近年来快速发展、极具应用前景的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性能测试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揭示了碱性膜电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变化机制,并组装出千瓦级电堆,其电解性能是目前文献报道最高值。该成果可以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值化利用,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上。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二氧化碳电解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乙烯、乙酸和乙醇等多碳产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市场需求,是理想的电解产物。然而,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选择性生成多碳产物仍然存在很大挑战。本工作中,团队基于钢铁工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混合尾气这一现状,通过改变进料气组成来调变碱性膜电解器阴极氧化铜催化剂的微环境,实现了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效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多碳产物。随着进料气中一氧化碳压力的增加,电解主产物逐渐由乙烯转变为乙酸,且电流密度显著增加。为进一步验证电解过程的可行性,团队组装了4节100 cm2的碱性膜电堆,其电解功率最高达到2.85 kW,在总电流为150 A时,乙烯的生成速率为457.5 mL min?1;在总电流为250 A时,乙酸的生成速率为2.97 g min?1。团队研制的碱性膜电解器和电堆“团队在电化学器件上进行了创新,研制了高性能碱性膜电解器件来电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汪国雄介绍,“同时,我们通过改变反应气中一氧化碳分压来调控电极催化剂微环境,揭示了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转变机制。”该项研究不仅为单一多碳产物的定向生成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提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汪国雄说:“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放大研究,研制大规模的碱性膜电堆和系统,提高在实际工况下的稳定性,实现在工业领域的示范运行。”
  • 加点氮化钴,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p & nbsp & nbsp 中国科技大学曾杰教授课题组,对钴基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活性物相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氮原子引入到钴催化剂中,构筑出氮化钴催化剂,通过原位机理研究发现,钴氮氢是该催化过程中真正的活性物相,是它大幅提高了催化效率。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能源》杂志上。 br/ /p p   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是低碳化学中的重要反应,一方面可以合成化工原料,缓解二氧化碳排放压力,实现碳能源的循环利用 另一方面可以合成甲醇,实现氢资源的储存和利用。 /p p   由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惰性,二氧化碳加氢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实现,转化工艺中存在能耗过大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开发出一系列不同策略以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活性。但迄今为止,对非贵金属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活性物相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p p   曾杰课题组将氮原子引入到钴催化剂中,形成氮化钴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催化中,氮化钴催化剂在32个大气压和150摄氏度的条件下,转换频率为同等条件下钴催化剂的64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氢气氛围下,氮化钴催化剂上的氮原子会吸附结合氢原子形成钴氮氢这样一种特殊的物相。钴氮氢中的氨基氢原子直接加到二氧化碳分子上,形成甲酸根物种作为中间产物,从而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活性。 /p p   该研究为优化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活性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为今后寻找更廉价、高效的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