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析仪结构原理

仪器信息网热解析仪结构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解析仪结构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解析仪结构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解析仪结构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仪器

  • AutoTDS-VPro型全自动热解吸仪是一款带分流功能的24位低温二次全自动热解吸仪,可存储多个运行方法。气路采用电动六通阀和电磁阀相结合,可以编程自动完成24支吸附管的干吹(去除采样管中的氧气和水气)、一次解吸低温富集(可选择是否分流)、二次解吸、进样和反吹五个过程,一次解吸温度、二次解吸温度、冷阱温度和管路加热温度可以独立设置,并且在进样时输出同步信号,可以同时启动色谱和工作站。主要特点:l通用性能强:可与任意品牌气相色谱仪(GC)和(GC-MS)联用,实现控制信息互联。l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全程软件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只需将样品管放入热解吸仪中,一切操作和控制均由控制软件完成,因而样品重复性好;主机中超大触摸液晶屏设计,可全程跟踪温度、操作命令。l系统可存储最多10个运行方法。l提供同步接口,在进样的同时可以启动色谱和工作站。l电子流量显示,吹扫流量和反吹流量l冷阱采用半导体制冷+风冷,制冷温度可达-35℃(室温20℃时),满足大部分低温富集需求。l捕集阱升温采用直接电阻加热,升温速率3000℃/分。l所有样品管路和六通阀可控温加热,消除系统冷点,减少样品损失。l分流/不分流,一次解吸可以在分流和不分流之间切换,分流比手动调节。l带样品管自动检漏和故障报警功能:在检测每一支样品之前可以自动检查样品管和系统气路是否装好。l样品管路采用硅烷化惰性处理不锈钢管,减少污染残留。l直接接入GC载气气路,无需占用注样口。l无气动部件,无需驱动气源。
    留言咨询
  •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家庭装修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安全的“隐性沙手”,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总建筑师房箴介绍,“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继“煤烟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很多人在装修过程中认为只要用了标明环保的板材和家具,就可以保证能躲过这一沙手。苯及TVOC主要来源于胶、油漆、涂料和黏合剂中,是强烈的致癌物,人在短时间内吸收高浓度的苯及TVOC,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头痛,恶心,乏力,意识模糊,导致严重疾病以至死亡。因此对挥发性有机物检测非常重要。为此根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立了各种室内环境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二次热解吸直接进样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应用范围:  室内环境 车内空气 室内家具 胶 油漆稀释剂 涂料稀释剂  造成车内室内污染主要是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在此我们仅介绍TVOC的热解吸(ATDS-20A全自动二次热解析仪)/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应用方法。研究了热解吸(ATDS-20A全自动二次热解析仪)/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和环境空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分析方法。以TVOC专用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取得较好的结果。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TVOC,是指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所有化合物的总含量,主要有苯、甲苯、乙酸丁酯、乙苯、苯乙烯、邻间对二甲苯、正十一烷等。  检测原理:  用以TenaxTA作为吸附剂的TVOC吸附管收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保留在吸附管中。采样后,将吸附管加热(ATDS-20A全自动二次热解析仪),能吸收挥发性有机物,待测样品随惰性载气进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在一定条件下的毛细管分离后,FID检测,工作站记录谱图和数据,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实验仪器及成套配置: 1、气相色谱仪;GC-3420A配有双FID ,填充柱进样系统,毛细管进样系统;1台 2、色谱工作站; BF-2002;1套 3、氮、氢、空发生器;各1台 4、TVOC专用毛细管柱;50M; 1根 5、苯分析专用色谱柱;1根 6、ATDS-20A全自动二次热解析仪;含采样管;1台 7、大气采样器; 流量0.1~1.5L/min;1台 ATDS-20A全自动热解析仪一、仪器简介ATDS-20A全自动热解吸仪是北京北分三谱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推出直接面向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换代产品。该仪器适用于对化工建筑材料、食品、大气及室内环境中沸点在350℃以下各种气体的定性、定量检测,可与任何国内、国外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相连,其自动化程度、重复性和灵敏度等指标完全能够满足目前国家新颁布的有关环境检测的标准,并且在结构上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优势及令人满意的性能与价格比。全自动化设计、触摸大屏显示、操作更为方便,可连续运行20个样品的新一代全自动热解吸仪。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为:20位全自动一次热解析仪20位全自动(常温)二次热解析仪20位全自动(低温)二次热解析仪 二、仪器特点和主要功能1、 可以自动运行20个样品,无需人员值守;2、开机自检,故障报警和提示,采用自主技术自动定位、校准样品盘;3、 微机程序控制,主要功能有: ⑴ 方法参数设置、实时动画显示工作状态、运行时间; ⑵ 解吸区、进样阀、样品传输管和二次解吸区,四路均单独加热控温; ⑶ 设定好分析程序,按下运行键自动完成全部样品分析; ⑷ 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常温二次解吸部件或低温二次解吸部件; ⑸ 可同步启动GC、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也可用外来程序启动本装置;4、本机自带标样模拟采样的功能,可以更方便的通过热解吸仪制作工作曲线;5、可加载自带的采样管活化程序,自动活化解吸后的采样管;6、通过时间编程,自动实现解吸、吹扫吸附、再解吸、进样、反吹清洗等功能;7、采用电子制冷和二阶热脱附流程以保证得到窄的色谱峰形;8、 样品传输管和进样阀有自动反吹功能,避免了不同样品的交叉污染;9、为了配套进口气相色谱仪使用起来更方便精确,本仪器还配有针对各种进口仪器的专用接口,连接方便;10、对于活性物质分析可选配弹性石英管作为样品传送管;11、进样针头更换方便,可连接国内外所有型号的GC进样口。 三、仪器主要技术参数1、解吸1温度控制范围:室温—450℃,以增量1℃任设;2、阀进样系统温度控制范围:室温—300℃,以增量1℃任设;3、样品传送管线温度控制范围:室温—300℃,以增量1℃任设,采用24V低压供电;4、解吸2温度控制范围:室温—450℃,以增量1℃任设;升温速率〉3000℃/min;5、冷阱温度控制范围:-35℃—室温,以增量1℃任设,采用的电子制冷装置;6、温度控制精度: ±0.5℃ ;7、解吸回收率:〉99%(和组分有关);8、反吹清洗流量:0~100ml/min (连续可调);9、模拟采样流量:0~160ml/min(连续可调);10、RSD:≤2.5%(0.05μg甲醇中苯);11、富集时间:0~60min;12、进样时间:0~60min; 13、样品位:20位;14、采样管规格:1/4英寸×3.5英寸(美标);15、进样方式:六通阀电机驱动;16、仪器尺寸:长×宽×高=350mm450mm×510mm3;17、仪器重量:约40kg。 四、仪器应用范围:1、《HJ/644-2013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2、《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3、《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HJ/583-2010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5、《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6、《HJ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弃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等。 北京北分三谱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分析仪器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气相色谱仪、顶空进样器、热解析仪、解析管老化仪、数字皂膜流量计、氢气发生器、空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等产品。公司拥有一批长期从事色谱仪开发及分析应用、维修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色谱类仪器的维护、维修、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我们已为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及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分析仪器和设备及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正是因为高品质的产品、专业的应用及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我们赢得了广大用户的支持与信赖,具有良好的声誉。                          北京北分三谱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部
    留言咨询
  • 北分三谱建筑室内环境中苯和TVOC分析全自动二次热解吸仪/二次热解析仪 样品热解析进样是目前气相色谱(GC/MS)分析中,优点多、应用广的样品前处理进样方法之一。ATDS-20A型一次全自动/二次自动热解析进样仪 是“北京北分三谱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十多年来,在样品热解析进样装置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换代产品。该新产品在研发时,充分考虑了新、老国标的实施,新、老客户的需求(技术的、经济的)。它采用功能模块/单元组合式设计理念,仪器结构独特、新颖,可获得da的性能/价格比,可与所有进口、国产GC配用。ATDS-20A型一次全自动/二次自动热解析进样仪(全自动二次热解吸仪/二次热解析仪-北分三谱)具含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经过多年来的推广和应用,获得了广大新、老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ATDS-20A型一次全自动/二次自动热解析进样仪(全自动二次热解吸仪/二次热解析仪-北分三谱),不但适合科研院所高级实验室,更适合那些专门领域(环境监测、食品饮料、安全和法医刑侦、化zhuang品、农业等)作为常规分析或监测仪器的配套选用。同时也获得高校有相关分析的研究生、博士生/后完成论文实验/分析的青睐。值得指出的是由于ATDS-20A型一次全自动/二次自动热解析进样仪(全自动二次热解吸仪/二次热解析仪-北分三谱)的设计理念,若有客户需求可以升级为二次(一次聚焦)、三次(二次聚焦)等全自动/半自动热解析进样仪等。 北分三谱ATDS-20A全自动热解吸仪介绍ATDS-20A全自动热解析仪是一款20位样品管全自动直接进样热解析仪,气路采用电动阀与电磁阀相结合,可以自动编程完成吸附管的解析、吸附、再解析、进样和反吹过程。吸附管、进样阀、传送管路和冷井均可独立控温,并且在进样时输出同步启动信号,可以同时启动气相色谱仪和色谱数据处理。ATDS-20A全自动热解析仪可大大扩展气相色谱仪的应用范围。通过ATDS-20A全自动热解析仪样品采集浓缩解析后可分析的样品主要有: 1、 C3以上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 卤代烃有机化合物;3、 高水份含量样品;4、 从低浓度ppt到高浓度(%级含量)样品分析。 ATDS-20A型低温冷阱全自动二次热解析仪仪器应用范围:1、《HJ/644-2013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2、《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3、《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HJ/583-2010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5、《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6、《HJ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弃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等。   北京北分三谱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分析仪器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气相色谱仪、顶空进样器、热解析仪、解析管老化仪、电子皂膜流量计、氢气发生器、空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等产品。公司拥有一批长期从事色谱仪开发及分析应用、维修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色谱类仪器的维护、维修、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我们已为国内著ming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及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分析仪器和设备及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正是因为高品质的产品、专业的应用及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我们赢得了广大用户的支持与信赖,具有良好的声誉。 北京北分三谱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
    留言咨询

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方案

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论坛

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耗材

  • RJZ-1自动热解析仪
    仪器简介RJZ-1全自动热解析仪是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计改进的气相色谱仪样品预处理装置。适用于室内外空气质量监测、化工、石油企业工作场所环境检测。 工作原理根据取样的化合物或混合物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将待测的样品空气采集入吸附管;将采集有一定体积样品的Tenax吸附管置于热解析仪中加热,采集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即被解析,通过传输管导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及峰面积定量。 满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苯的测定”国际标准委员会ISO/DIS16000-6-2012(室内空气-第六部分:利用Tenax—TA的方法对室内和检测舱的空气中的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仪器特点扁平设计、操作简便、显示直观、性能稳定;具有定时提醒和反吹功能, 解析回收率高;可应用于任何型号的气相色谱仪,无需改动原气相色谱的任何部件及操作条件;解析温度和管路加热可编程设置;同步接口,在进样时同时启动色谱工作站。 技术指标1.电源:220VAC/50HZ 2. 功率:190VA 3. 定时范围:1秒-99分59秒4. 反吹流量调节范围:0-100ml/分5. 连接方式:热解析仪输出毛细管与色谱仪注样口直接连接6. 外型尺寸: 高200×宽200×深300 / 280×350×2307. 净重:单管5.8kg/活化仪7.2kg8. 解析炉温度范围:室温-400℃,增量1℃,控温精度:±0.1℃9.样品传输管路范围:室温-220℃,增量1℃,控温精度:±0.1℃10.进样阀温度范围:室温-200℃,增量1℃,控温精度:±0.1℃11.活化温度范围:室温-400℃,增量1℃,控温精度:±0.1℃12.解析回收率:对选定的样品组分及相应的操作条件下,可达95%以上13.线性:对选定的样品组分及相应的操作条件下,一般可达0.999
  • 气相色谱仪配套产品/热解析/RJZ-2
    热解析简介在线进样热解析装置小而精致,与GG5890气相色谱仪联机使用;同步启动,一次快速解吸,操作方便;采用六通阀自动进样,可多次使用,因而样品重复性好;不锈钢样品气路以保证惰性样品传输;加热区过温保护,安全可靠;样品管可拆卸,方便进行携带和野外样品采集;反吹系统使样品管完全吹扫干净,没有残留样品。热解析原理 热解析将待测的样品空气被引入吸附管;根据取样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来确定合适的吸附剂。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后,挥发性成分保留在吸附管中。因此,流动的空气样中挥发性成分被消除。将吸附管加热,解吸收集到的蒸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待测样品随惰性载气进入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热解析应用范围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大气中有害挥发性物质检测建材散发的挥发性物质检测作业环境中的挥发性物质检测热解析技术参数 仪器型号RJZ-2控温范围0-399℃,增量1℃任意设定控温精度±0.2℃解吸管按国家标准配备外径¢6的各种解析管反吹流量可调
  • 热解析
    热解析简介在线进样热解析装置小而精致,与GG5890气相色谱仪联机使用;同步启动,一次快速解吸,操作方便;采用六通阀自动进样,可多次使用,因而样品重复性好;不锈钢样品气路以保证惰性样品传输;加热区过温保护,安全可靠;样品管可拆卸,方便进行携带和野外样品采集;反吹系统使样品管完全吹扫干净,没有残留样品。热解析原理 热解析将待测的样品空气被引入吸附管;根据取样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来确定合适的吸附剂。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后,挥发性成分保留在吸附管中。因此,流动的空气样中挥发性成分被消除。将吸附管加热,解吸收集到的蒸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待测样品随惰性载气进入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热解析应用范围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大气中有害挥发性物质检测建材散发的挥发性物质检测作业环境中的挥发性物质检测热解析技术参数 仪器型号RJZ-2控温范围0-399℃,增量1℃任意设定控温精度±0.2℃解吸管按国家标准配备外径¢6的各种解析管反吹流量可调

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解析仪结构原理相关的资讯

  •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原理、结构、操作方法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变形和软化点的实验设备。这种设备在质量控制、材料科学、塑料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的原理、结构、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处理方法。和晟 HS-XRW-300MA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主要由加热装置、测试系统和测量仪器等组成。加热装置包括电炉、热电偶和加热炉壳等部分,用于提供高温环境。测试系统包括试样、加载装置和位移传感器等,用于测量材料的热变形和软化点。测量仪器则是用于记录和显示测量数据的设备。操作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选择合适的试样和试剂,确保试样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充分软化和变形。其次,将试样放置在加热装置中,并使用加载装置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逐渐升高温度,并记录试样的变形量和温度变化。最后,通过测量仪器输出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使用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例如,由于加热不均匀或加载压力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此外,由于试样本身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误差,例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和加载压力等。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特点。因此,正确理解和使用测量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仪器和试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误差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总之,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设备,可以用于测量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变形和软化点。了解其原理、结构、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处理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 蛋白质结构解析六十年
    几种不同折叠模式的蛋白质模型(图片来源Protein Data Bank Japan )   上个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而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这个理论被证伪,真正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被给予了很大关注。然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体的重要大分子,其重要性也从未被忽视,而且在1950年代开始,科学家一直在探寻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的相关性。与此同时,蛋白质测序和结构解析蛋白质结构的努力开始慢慢获得回报。更多的生化研究揭示了蛋白质的功能重要性,因此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的解析对于深入理解蛋白质功能和生理现象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简要回顾了蛋白质结构解析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总结了蛋白质结构解析的常用方法和结构分析方向。通过了解蛋白质结构,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蛋白的理化特性,以及其相关联的化学反应途径及其机制,对于我们认识生物世界和研发治疗方法和药物都起着关键作用。在即将召开的2015高分辨率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将会进一步讨论相关议题。   蛋白质结构解析六十年来大事件   在1958年,英国科学家John Kendrew和Max Perutz首先发表了用X射线衍射得到的高分辨率的肌红蛋白Myoglobin的三维结构,然后是更加复杂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因此,这两个科学家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事实上,这项工作在早在1937年就开始了。   然后在1960年代,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不断进步,获得了更高的解析精度。这个时期,蛋白质序列和DNA序列间关系也被发现,中心法则被Francis Crick提出,然后科学界见证了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名称在1962年开始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并逐渐演变出一些支派,如结构生物学。然后在1964年,Aaron Klug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衍射原理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方法电子晶体学显微镜(crystallographic electron microscopy ),可以解析更大蛋白质或者蛋白质核酸复合体结构。因为这项研究,他获得了1982诺贝尔化学奖。1969年,Benno P. Schoenborn 提出可以用中子散射和原子核散射来确定大分子中固定位置的氢原子坐标。   进入1970年代,很多新的方法开始发展。存储蛋白质三维结构的Protein Data Bank(1971年) 开始出现,这对于规范化和积累蛋白质数据有着重要意义。1975年新的一种仪器叫做多丝区域检测器,让X-ray的检测和数据收集更加快速高效。次年,Robert Langride将X-ray衍射数据可视化,并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成立了一个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同年,KeithHodgson和同事首次证明了可以使用同步加速器获得的X射线并对单个晶体进行照射,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然后在1978年,核磁共振NMR首次被用于蛋白质结构的解析 同年首个高精度病毒(西红柿丛矮病毒)衣壳蛋白结构被解析。   在1980年代,更多蛋白质结构被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描述越来越成熟,而且蛋白质结构解析也被公认成为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在1983年,冷冻蚀刻的烟草花叶病毒结构在电子显微镜结构下得到描述。两年后德国科学家John Deisenhofer等解析出了细菌光合反应中心,因此他们共享了198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次年,两个课题组解析了HIV与复制相关的蛋白酶结构,对针对HIV的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一个十年,因为大量同步加速器辅助的X射线衍射的使用,数千个蛋白质结构得到解析,迎来了蛋白质结构组的曙光。1990年多波长反常散射方法(MAD)方法用于X射线衍射晶体成像,与同步辐射加速器一起,成为了近二十多年来的最常用的的方法。Rod MacKinnon在199年发表了第一个高精度的钾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对加深神经科学的理解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他分享了20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Ada Yonath等领导的课题组在1999年首次解析了核糖体结构(一种巨大的RNA蛋白质复合体)。  进入新千年,更多的技术细节被加入到蛋白质解析研究领域。2001年,Roger Kornberg和同事们描述了第一个高精度的RNA聚合酶三维结构,正因此五年后他们共享了诺贝尔化学奖。2007年,首个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的解析更是对药物研究带了新的希望。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大的蛋白质结构得到解析。Cryo-EM超低温电子显微镜成像用于超大蛋白质结构成像的研究日益成熟,并开始广泛用于蛋白质结构的解析。   蛋白质结构解析的常用实验方法   1.X-ray衍射晶体学成像   X射线衍射晶体学是最早用于结构解析的实验方法之一。X射线是一种高能短波长的电磁波(本质上属于光子束),被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故又被称为伦琴射线。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当X射线打击在分子晶体颗粒上的时候,X射线会发生衍射效应,通过探测器收集这些衍射信号,可以了解晶体中电子密度的分布,再据此析获得粒子的位置信息。利用这种特点,布拉格父子研制出了X射线分光计并测定了一些盐晶体的结构和金刚石结构。首个DNA结构的解析便是利用X射线衍射晶体学获得的。   后来,获得X射线来源的技术得到了改进,如今更多地使用同步辐射的X射线源。来自同步辐射的X射线源可以调节射线的波长和很高的亮度,结合多波长反常散射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晶体结构数据,也成为了当今主流的X射线晶体成像学方法。由X射线衍射晶体学解析的结构在RCSB Protein Data Bank中占到了88%。   X射线衍射成像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仍然有着一定的缺点。X射线对晶体样本有着很大的损伤,因此常用低温液氮环境来保护生物大分子晶体,但是这种情况下的晶体周围环境非常恶劣,可能会对晶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X射线衍射方法不能用来解析较大的蛋白质。   上海同步辐射加速器外景(图片来源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网站)   2.NMR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NMR全称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最早在1938被Isidor Rabi (1946年诺贝尔奖)描述,在上世纪的后半叶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基本理论是,带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核(自选量子数为1)在外界磁场影响下,会导致原子核的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吸收并释放电磁辐射,即产生共振频谱。这种共振电磁辐射的频率与所处磁场强度成一定比例。利用这种特性,通过分析特定原子释放的电磁辐射结合外加磁场分别,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成像或者其他领域的成像。有些时候,NMR也可以结合其他的实验方法,比如液相色谱或者质谱等。   RCSB 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中存在大约11000个用NMR解析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占到总数大约10%的结构。NMR结构解析多是在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结构,一般认为比起晶体结构能够描述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真实结构。而且,NMR结构解析能够获得氢原子的结构位置。然而,NMR也并非万能,有时候也会因为蛋白质在溶液中结构不稳定能难得获取稳定的信号,因此,往往借助计算机建模或者其他方法完善结构解析流程。   使用NMR解析的血红蛋白结构建模(图片来源RCSB PDB)   3.Cryo-EM超低温电子显微镜成像   电子显微镜最早出现在1931年,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试图获得高分辨率的病毒图像。通过电子束打击样本获得电子的反射而获取样本的图像。而图像的分辨率与电子束的速度和入射角度相关。通过加速的电子束照射特殊处理过的样品表明,电子束反射,并被探测器接收,并成像从而获得图像信息。具体做法是,将样品迅速至于超低温(液氮环境)下并固定在很薄的乙烷(或者水中),并置于样品池,在电子显微镜下成像。图像获得后,通过分析图像中数量众多的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角度的形状,进行多次的计算机建模从而可以获得近原子级别的精度(最低可以到2.0埃)。   Cyro-EM解析TRPV1离子通道蛋白(图片来源Structure of the TRPV1 ion channel )   将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建模成像结合在一起的大量实践还是在新世纪之后开始流行的。随着捕捉电子的探测器技术(CCD技术,以及后来的高精度电子捕捉、电子计数electron counting设备)的提升,更多的信息和更低的噪音保证了高分辨率的图像。   近些年来,Cryo-EM被用来解析很多结构非常大(无法用X-ray解析)的蛋白质(或者蛋白质复合体),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同时,单电子捕捉技术取代之前的光电转换成像的CCD摄像设备,减少了图像中的噪音和信号衰减,同时并增强了信号。计算机成像技术的成熟和进步,也赋予了Cryo-EM更多的进步空间。然而,Cyro-EM与X-ray不同,该方法不需要蛋白质成为晶体,相同的是都需要低温环境来减少粒子束对样品的损害。   除去介绍的这三种方法以外,计算机建模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用在了蛋白质结构解析中。而且新解析的结构也会提高计算机建模的精确度。未来,我们或许能够用计算机构建原子级别的细胞模型,构建在芯片上的细胞。   蛋白质结构对了解生命体的生化反应、有针对性的药物研发有着重要意义。从1958到如今已经接近60年,蛋白质结构解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如今DNA测序如此高效廉价的时代,蛋白质和DNA结构解析并没有进入真正高速发展阶段,这也导致了在如此多的DNA序列数据非常的今天,结构数据却相对少的可怜。大数据时代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脂类组等飞速发展的时候,蛋白质结构组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发展高精度、高效的结构解析技术也一直都有着重要意义。未来,蛋白质结构解析,对针对蛋白质的药物筛选,和计算机辅助的药物研究研究不应被低估。未来说不定在蛋白质结构领域有着更多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届电镜网络会议部分视频回放
  • Nature Methods:冷冻电镜解析高分辨率RNA结构
    作为强大的结构解析工具,冷冻电镜在解析蛋白质结构中具有超强能力。RNA作为另外一种生物大分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与蛋白质同等关键的作用,解析它们的三维结构也是科学家们持久探索的问题。但RNA由于分子量小,柔性大等因素,无论是依靠冷冻电镜还是其他结构解析手段,这一目的在往日很难实现。近日,哈佛大学廖茂富博士和尹鹏博士合作,利用ROCK技术改造RNA,赋能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多种RNA的高分辨结构,进一步扩展了冷冻电镜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为揭示RNA参与的生命活动,以及围绕RNA的药物开发,打开了全新局面。作为遗传分子DNA的姊妹,RNA支持着我们生活的世界。进化生物学家曾提出假设,认为在DNA和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出现之前,RNA就已经存在并具有自我复制功能。而现代科学发现,只有不到3%的人类基因组被转录成信使RNA(mRNA)分子,并在后续被翻译成蛋白质。相比之下,82%的基因组被转录成具有其他未知功能的RNA分子。为了了解单个RNA分子的功能,在原子和分子键的层面上对其三维结构进行解析是极其必要的。通过对DNA和蛋白质分子进行结晶处理,研究人员已经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方法或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常规的结构研究。然而,由于RNA的分子构成和结构柔性特点,它们往往难以结晶,因此这些需要结晶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解析RNA分子的结构。 近日,哈佛大学韦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Wyss)的尹鹏博士和哈佛大学医学院(HMS)的廖茂富博士合作完成了一项研究,报告了一种对RNA分子进行结构研究的新技术"ROCK"。该技术可以将多个相同的RNA分子组装成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大大降低单个RNA分子的灵活性,并使其分子量成倍增加。应用于具有不同大小和功能的知名模型RNA作为基准,该团队表明ROCK技术能够将冷冻电镜 (cryo-EM) 方法应用在包含RNA亚基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解析上。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方法》上。 与廖茂富博士一起领导这项研究的尹鹏博士说:「ROCK技术正在打破目前针对RNA进行结构研究的限制,使RNA分子的近原子级分辨率结构得以揭示,这一过程往往难以甚至无法用传统的方法实现。我们期望这一进展能为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的许多领域注入活力,包括正在蓬勃发展的RNA疗法。」获得对RNA的控制权 尹鹏博士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多种方法,包括DNA砖块和DNA折纸术,这些方法使DNA和RNA分子能够根据不同的规则和需求进行自我组装,从而形成超大分子。他们假设,这种策略也能够将自然存在的RNA分子组装成高度有序的环形复合物,通过将特定分子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对柔性进行限制。许多RNA以复杂但可预测的方式折叠,在小片段之间进行碱基配对交互。其结果往往会将稳定的 "核心 "和 "茎环 "向圆环外侧凸出。 在ROCK技术(通过吻式发夹实现RNA寡聚化后冷冻电镜结构解析)中,目的RNA被设计成通过吻式发夹序列(红色)自组装成一个封闭的同源环,这些序列定位在在功能非必要的外周螺旋上(蓝色)。在确定了可编辑的非必要外周螺旋后,连接吻式发夹模体和目的RNA核心的螺旋的长度被计算优化。带有目的RNA的多个单独亚基的RNA构建体被转录、组装,通过凝胶电泳纯化,并通过冷冻电镜进行结构解析。 「在我们的方法中,我们构建了吻式发夹,可以将同一RNA两个拷贝的不同外围茎环连接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环,其中包含了目的RNA的多个拷贝。我们推测,这些高阶环可以通过冷冻电镜进行高分辨率结构解析,该技术已首次成功应用于RNA分子的结构解析。」 —刘迪,第一作者 描绘稳定的RNA 在冷冻电镜方法中,许多生物大分子的单一颗粒在低温下被瞬间冻结,以阻止它们的运动。随后,在电子显微镜和计算算法的帮助下,对颗粒各个方向的二维表面投影进行比较,以重建其三维结构,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可视化。彭和刘与廖和他的前研究生弗朗索瓦塞洛(François Thélot)博士合作进行了该工作,后者是该研究的另一位第一作者。廖和他的团队在冷冻电镜领域、以及对特定蛋白质形成的单颗粒的实验和计算分析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廖茂富说:「与传统方法相比,冷冻电镜在解析包括蛋白质、DNA和RNA在内的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细节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大多数RNA的小分子量和高柔性使其结构难以解析。我们组装RNA多聚体的新方法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通过增加RNA的分子量,并降低其柔性,我们的方法为基于冷冻电镜方法解析RNA结构这一领域打开了大门。」由于整合了RNA纳米技术和冷冻电镜方法,该团队将这一复合技术命名为"ROCK" (RNA oligomerization-enabled cryo-EM via installing kissing loops, 通过吻式发夹实现RNA寡聚化后冷冻电镜结构解析)。 为了证实ROCK技术的可行性,该团队将研究聚焦于四膜虫(一种单细胞生物)的大内含子RNA和固氮弧菌(一种固氮细菌)的小内含子RNA,以及FMN核糖开关。内含子RNA是散布在新转录RNA序列中的非编码RNA序列,必须被 "剪接"出来才能形成成熟RNA。FMN核糖开关存在于一些细菌RNA中,这些细菌会参与由维生素B2衍生的黄素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在与RNA结合后,黄素单核苷酸(FMN)将切换其三维构象,并抑制其母RNA的合成。 在对四膜虫 I 组内含子的结构解析过程中,研究人员收集了约十万张ROCK技术处理的单颗粒冷冻电镜图像,通过一系列计算分析步骤重建了其结构,整体分辨率达到了2.98Å,结构核心的分辨率达到了2.85Å。最终的模型提供了四膜虫 I 组内含子的详细视图,包括之前未知的外围结构域(以土黄色和紫色显示),它们构成了围绕核心的条带。 研究小组称,他们将四膜虫 I 组内含子组装成一个环状结构,使样品更加均匀,并能够利用组装结构的对称性来进行计算。虽然数据采集两的规模并不大,但ROCK技术的优势使研究小组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解析该结构。RNA的核心结构以2.85Å的分辨率解析,揭示了核苷酸碱基和糖骨架结构的详细特征。研究小组还称如果没有ROCK技术加持,在当前的资源条件下,他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冷冻电镜还能够捕捉不同构象的分子。研究小组通过将ROCK方法应用于固氮弧菌内含子RNA和FMN核糖开关结构解析中,确定了固氮弧菌内含子在其自我剪切过程中的不同构象,揭示了FMN核糖开关配体结合部位的相对刚性的构象。 这项研究生动演示了RNA纳米技术如何推动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将天然状态的RNA分子结构进行可视化,对理解不同细胞类型、组织和生物体的生物及病理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能够实现新的药物开发方法。 相关文献摘要高分辨率的结构研究对于理解各种RNA的折叠和功能至关重要。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纳米结构工程策略,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cryo-EM)对纯RNA结构进行高效的结构测定。即ROCK技术(通过安装吻式发夹实现RNA寡聚化的冷冻电镜技术): 将吻式发夹序列安装到RNA的非必要功能茎上,使其自组装成具有多倍分子量和降低结构柔性的同源封闭环。ROCK技术能够以2.98 Å的整体分辨率(核心部分为2.85 Å)对四膜虫 I 组内含子进行冷冻电镜三维重构,以建立完整的RNA模型,包括以前未知的外围域。ROCK技术被进一步地应用于两个较小的RNA: 固氮弧菌 I 组内含子和FMN核糖开关,揭示了前者的构象变化和后者的结合配体。ROCK技术有望大大促进冷冻电镜在RNA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评论来源:Science Daily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0503/New-method-enables-the-structural-analysis-of-RNA-molecules.aspx文献来源:Nature Method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2-01455-w#citeas水木未来视界丨iss. 1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