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鱼
第1楼2009/04/24
首先来看参数“峰宽”Width。峰宽并不是设定谱图中色谱峰的宽度,而是按照色谱图中色谱峰的峰宽情况设定取样间隔。
我们说,模数转换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去看一次水库的水位。当这个间隔过大的时候,很可能会失去色谱峰,因此间隔越短越好。
在CR-6a数据处理机上,取样间隔的大小,就是用“峰宽”Width来确定的。按照说明,CR-6a的Width应设置为最窄峰峰宽的一半或更小,峰宽小于Width值的1/4的峰将不被检出。
问题来了,前面说模数转换的取样频率,这里说峰宽,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CR-6a上,峰宽的单位是秒。如果设定为0.2,则每0.2秒取一个数字,那么取样频率就是5了,就是这样。 在其他的工作站上呢?一些工作站本身可以设定模数转换的取样频率,还专门设置了一个Width参数。
对于没有单独width的工作站,取样频率和峰宽参数之间就是倒数的关系。
在有专门的width参数的工作站上,width必须设定为大于取样频率的值。此时,一些工作站简单的从数据中按照width设置间隔重新取样,另一些利用width和取样频率之间的倍数做窗口进行数字滤波。
总的来看,取样频率、峰宽这两个参数可以认为是一个参数,用于设定进行模数转换和转换后进行峰处理的时候,分析数据时的时间间隔大小。
这个数值越小(或者频率越大),那么数据处理量就越大,当然,积分面积就越准确。当然,width和取样频率之间的间隔不是整数倍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
皮皮鱼
第3楼2009/04/24
似乎有了Width和Slope就已经能够正常进行峰检出了哦。那么“漂移”Drift参数是用来干什么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特殊情况。
在这种峰没有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两个峰之间的峰谷,是基线呢?还是不完全分离峰之间的峰谷呢?如何判定?
如果认为已经是基线了,那么峰面积应该如同图中右边的那样积分峰面积,如果不是基线,那么应该按照左边的情况来处理。可能大家会说,其实这2个图,都应该按照左边来处理!是这样的,但是有时候色谱基线会发生漂移,比如程序升温过程中,基线不断上升。这时候怎么区分?如果一个大的溶剂峰发生拖尾,一个小峰出现在拖尾上,如何区分?显然这时候左边这样垂直分割就不如右边进行直接连接了。
Drift参数,就是用来区分这个问题的。设定Drift值,就是设定基线漂移的最大可能值。简单说,就是从峰起点(按照Slope设定判断得到)做一个斜率为Drift值的直线,如果峰谷在此直线之下,那么这个峰谷就应该是基线;如果峰谷在此直线之上,那么就是不完全分离峰的峰谷。
为什么呢?因为既然设定了这个Drift值,说明我们认为基线最大可能漂移这么快。当峰谷在这条直线之下的时候,就是说从峰起点到峰谷这么长的时间里,可能的基线波动,比峰谷还高,那么这样峰谷当然就是基线了。如果在此之上,说明基线是不可能波动这么高的,因此就是不完全分离峰了。
理解了么?让我们看一个复杂的情况。
由于v3低于自起点s开始绘制的这条直线,因此v3被判断为基线,而v1、v2不被认为是基线。既然v3是基线,那么后面峰D的起点就是v3,因此应该从v3(峰D的起点)重新绘制斜率为Drift的直线,并用此来判断D、E两个色谱峰。
silley
第5楼2009/05/01
有点难懂,好像明白了一些又还不太明白。
应该怎样来设置这三个值呀,尤其是Dr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