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原创】我的三个“十谢”

人在职场

  • 我的三个“十谢”

    周锦帆



    我从1963年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30人)毕业,分配到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1990年调国家商检局创办《检验检疫科学》。2003年退休后继续从事光谱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分析化学杂志发表文章。

    一晃四十六年过去了。我斗胆地说,在全国我大约已经是一个有一点知名度的分析化学工作者了。2010325日,我因某事需作一自我介绍,手机短信是如下发出去的:

    周锦帆

    《检验检疫科学》杂志创办人、责任副主编

    国家检验检疫局科技委科技标准与管理专业委顾问

    《理化检验》编委

    《离子选择电极》编委

    《化学传感器》首届编委

    仪器信息网/周锦帆专栏作者

    江苏电分析仪器厂首批顾问

    《分析试验室》杂志的“离子选择电极”与“电分析化学”特约双年度综述作者

    近三年在Anal. Chim. ActaAppl. Spectr.,发表两篇论文。

    今年7月《有害化学物质分析仪器及应用》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主编之一。

    专长:光谱分析、离子交换分离、离子选择电极、实用分析方法设计。

    发表论文百篇以上。

    建立分析方法无一不为他实验室采用。

    能即时回答A物质中X的无机分析。



    写此文时,又对上述短信核对,仅最后一项作如下修改,“近30年的经历证明,能即时回答的概率大于95%”。

    我与《分析化学》这个词,要感谢母校南京大学化学系、感谢我第一个工作单位核工业部北京第五所研究所、感谢我第二个工作单位国家检验检疫局。这次,我写三个“十谢”,算是衷心的感谢,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       ※         ※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
    +关注 私聊
  • 周锦帆

    第1楼2010/03/29

    十谢母校南京大学



    1.感谢南京大学录取我。

    我是江苏常熟人。常熟这个县级市是真正有厚重文化内涵的小城市,理由是至今出了21名院士。当地民风对学习比较重视。1958年我在江苏省常熟中学高中毕业,因一直对南京大学有一种敬慕之心,所以,高考填志愿时,第一志愿是南京大学化学系,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学地理系。当时高考在常熟没有考场,我们是乘4小时轮船到有40公里的苏州去考的。印象中考得并不好,却录取了第一志愿,谢谢南京大学!

    2.感谢专业分在《分析化学专业》

    1962年是四年级,我分在分析化学专业。当时该专业很不吃香,认为是做辅助工作的。事后表明,不少学无机专业、放化专业、高分子专业的同学参加工作后成了分析化学工作者,而我在分析化学专业得到了分析化学专门化课的良好教育。毕业论文是“钠对常见元素光谱分析灵敏度的影响”,毕业后分配到核工业部北京五所分析室光谱组,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3.感谢戴安邦先生的“钴与镍的分离是困难的!”这句话。

    1958年秋入学,当时化学系正规录取180名学生。大一上“无机化学”,由《无机化学教程》第一作者戴安邦先生亲授。我们坐在草蓬平房教室听大课。戴先生在讲到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说,“由于钴与镍的原子结构极为相似,因此,钴与镍的分离是困难的。”这这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我有可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吗?此事一直记在我心里。事隔27年,即1985年我成功地用自制的LZ85螯合树脂将1.0克分析级钴盐中1.0微克镍分离。即使退休后每想起此事,心里十分欣慰。

    4.感谢高鸿先生亲授“极谱分析”。

    1962年分析专业专门化课,我国极谱分析泰斗高鸿先生对我们30名学生亲授“极谱分析”。他风趣的讲课风格至今深刻地留在我们的印象中。高鸿先生的“极谱分析”课,为我10年后的铅离子选择电极及铀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想,事后任《离子选择电极》和《化学传感器》编委、《分析试验室》杂志“电化学分析”、“离子选择电极”双年度综述撰稿人,与高鸿先生的教学不无关系。至今回味高鸿先生的极谱课还觉受益。因此,我对高鸿先生心存感激。

    5.感谢裘家奎先生亲授“离子交换分离”。

    我对“离子交换分离”情有独钟。1962年我国分析化学知名资深教授裘家奎先生首创在综合性理科大学分析专业开设“离子交换分离”课,即我们58届是第一批听他该课的学生。得益!幸运!一学期的专门化课,虽然事后表明,全班30名同学中仅我一人参加工作后接触离子交换分离研究,但裘先生给我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增强了我以后研究离子交换分离的信念和信心。从而使我到北京五所后,从事铀的离子交换分离很快进入状态。并在以后首创了“阳离子交换分离淋洗剂浓度速查表”与“超负载离子交换分离”,在国外同行引起较大的反响。

0
    +关注 私聊
  • 周锦帆

    第2楼2010/03/29

    6.感谢W和M两位女同学。

    1963年上半年五年级,我们班上仅6人有条件考高鸿先生与裘家奎先生的研究生,各录取1名。两位女同学WM以学习踏实为特点被光荣录取,而我遭淘汰。当时我确实并不非要考上研究生,所以,不太努力。幸好没考上!1966WM研究生毕业,遇文革,毕业后1967年分配到贵州遵义的工厂。幸好,以后在南京均有如意郎君调回了南京。而我在1963-1970年于北京已主持完成“TBP萃取-光谱法测定铀化合物中微量杂质”和“超负载阳离子交换分离-光谱法测定铀化合物中微量钆、钐、铕、镝”。后者是国际公认核工业一号难题,至今与国外文献相比,仍是最佳方法。如果,两位女同学比我考得差,我被考上,我有什么办法再到南京或到北京呢?后果不堪设想!


    7.感谢朱龙根同学,你让我记住“100篇”。

    我们58届南京大学化学系有180多名同学,朱龙根(南京大学知名络合物教授)是最优秀同学之一。大概1960年二年级我曾与他等5人到常州大红旗钢铁厂去实习。当时,我听他说,“我要发表100篇论文”。一名低年级学生,有这么大的雄心壮志使我十分吃惊!毕业时他成绩优异而留校。后我从网上点击他的名字,果然十分优秀与出众!他的志向对我也是长时间的激励。事后,我公开发表论文也超过了100篇(包括以笔名“武奋”在《分析化学》发表的文章。见“中国期刊网”,但该网未将我很多在“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杂志发表的文章收进。例如,我第一篇论文——“自动滴定仪器的基本结构与部件”)。仅在1985年《无机分析文摘》的年度作者索引中,我为该文摘收录的论文数为8,列全国第2,加上因保密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我的论文数超100篇(包括近三年在国外发表2篇)。

    8.感谢陈洪渊院士,他是我们学弟的学术榜样。

    陈洪渊院士是1961年同专业毕业的学长,高鸿先生得意弟子与接班人、我国当今最活跃、最有成就的分析化学家之一,可以说,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和陈洪渊院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分析化学界的三位实际掌门人。陈洪渊虽是比我早毕业2年仅的学长,但从学识、成就、贡献、人品、威望、国际分析化学界的影响力、与汪尔康院士及俞汝勤院士的亲密合作等,均在我们校友中传为美谈。他是我们同专业校友的典范!

    9.感谢命我为徐光宪先生抄稿,让我知道什么叫写书。

    19589月刚入校,化学系即安排我们新生到栖霞山农场劳动。突然,班长叫我到五台山宾馆(我校附近,属当时南京一流宾馆)去为一教授抄稿。“为什么叫我去?”“从档案上比较,你写的字最清楚。”到了五台山宾馆,方知为北大徐光宪先生抄《物质结构》(化学系必读教科书)。徐先生住的是一套间(清楚记得每天宿费2.0元,当时我们学生伙食费10/月)。在外间会客室,他信手写稿(根本不参考什么东西,完全在脑子中),他写在纸上,数十万字的“物质结构”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腾清。时间一星期多。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书是如何写出来的!”真是“大家”呀!

    参加工作30年后,曾策划并主持过羽绒、玩具、粮油和钢铁检验四本书,和两本英汉词典的编写与出版,且均有良好的发行记录。但徐光宪先生写书的情景一直在我脑中,自认“功力”不够而不敢当主编。直至今年决心出版“有害化学物质分析仪器及应用”,该书仍由我策划与组织,但确实写了其中数章,才平生第一次当主编(自列排名第三)。

    10.感谢母校将我分配到核工业部北京五所,让我有个最理想的分析化学(特别是离子交换)研究实验室。

    1963年初夏,临毕业时公布了毕业分配方案,学生干部征求我是否愿意到四川大学或山东某大学去?我说不去,希望到北京与上海。公布具体分配时,180多名同学坐在大的阶梯教室,念每人的分配单位。我分在核工业部。事后才知道,核工业部进人时都直接到学校去挑。感谢母校将我推荐给核工业部北京五所(至今我认为,北京五所是当时我国分析化学研究条件最好的单位之一),否则,我的分析化学研究必将是另外一种难于想像的情况。到底核工业部北京五对我的分析化学(特别是离子交换分离)研究有多重要,我在下一个“十谢”——“十谢核工业部北京五所”中介绍。









    2010325

0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加20积分,加5声望
    +关注 私聊
  • elvisnoxug

    第3楼2010/03/30

    谢谢周老师。能否在您辉煌的成就的基础上给我们讲解一些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之类的话题?

0
    +关注 私聊
  • 3kkk

    第4楼2010/03/30

    翘首期盼周老下一个十谢

0
    +关注 私聊
  • 睿武孝文

    第5楼2010/03/30

    现在的学生,现在的人真应该看看
    现在的人太浮了

0
    +关注 私聊
  • happy水中月

    第6楼2010/03/31

    期待你的下个十谢呢?
    值得我们后辈好好学习,更希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参考。

0
    +关注 私聊
  • 小卢

    第7楼2010/03/31

    前辈是我们的榜样,把努力做学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很重要的,但现实的社会却把这些能力作为了谋生的手段!

0
0
    +关注 私聊
  • 3kkk

    第9楼2010/03/31

    下个十谢,下下个十谢,更多的十谢。

0
    +关注 私聊
  • 〓猪哥哥〓

    第10楼2010/03/31

    常怀感恩之心,人生永无边际!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