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原创]同里休闲游

快乐老家

  • 同里休闲游
    2005年11月10日
    (文/闻禾)


    7点30分,从上海出发。旅行社:海虹旅行社;导游:自报身高1.93米,眉清目秀且浓眉大眼白皙潇洒的帅男,蒋一飞。途中蒋导游告知大家,同里休闲游,将游一园二堂三桥。到了同里,还有地陪(地陪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并由衷称叹中国文字的微妙,虽然第一次听,但一听到就知道地陪的作用了。)

    一园二堂三桥的具体含义和内容,待会儿按照排序,排列交待,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同里虽早就憧憬,但对同里的内涵并不了解。我以为蒋导游所说的即是同里景色的基本概括呢。这真应了那句话,不懂的人,才好骗呢。如果只看了这几个点,呵呵,那就只能用“遗憾”(这是最好的结局)来结尾了。

    上海有太阳,路上有薄雾,沿途进出了浙江地带,目的地为江苏省吴江县的同里镇——同里水乡。路上车子故障一次,将近同里方向弄错了一回。

    将近10点的样子,车子(晚点)到达同里镇停车场;

    下车向前走,出了停车场,右拐并经过两座桥到售票处,票价80元。从停车场到收费口,沿街商店,也要活动、流动的小叫卖;一条红底黑字的大型巨幅标语非常醒目,提醒大家同里美景可以同威尼斯媲美,并因此美称为:东方威尼斯。名誉上的威尼斯,同里镇请来洋镇长。

    丽丽触目同里水桥阡陌,建筑错落,这里也美,那里也好,惊喜弄得我目不暇接(我自己要看,还要听她指挥)"**姐你看这儿","**姐你看那儿",并频频举起相机,她呀真是还没见到真佛,就经不起美色诱惑,到处摘果子了。呵呵,江南处处美景如画,处处小桥流水人家,随便一个地方,都透露着自然界的厚爱。水乡江南,江南水乡,我知道周庄、同里仅仅是区区代表。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
    +关注 私聊
  • 第1楼2005/11/16

    同里影视摄制基地
    文/闻禾


    蒋导游和荆地陪悄悄私语,限定了“橡胶会议朋友”的游览路线、用餐时间与结束时间。地陪叮嘱大家,保管好门票,下面将要参观的每一个景点都需要检票才能进去。
    参观的第一个站景点是同里影视摄制基地。同里影视摄制基地的标志性巨石如同众星捧着的娇月,而分散并镶嵌在其周围地面上的、雕刻着于天然摄影棚同里拍摄的各影片名字的势头,无异于众星了。这个地方是开放的,周围没有院落,也没有检票口,故不用检票。

0
    +关注 私聊
  • 第2楼2005/11/16

    退思园
    文/闻禾


    同里第二站就是著名的“一园”——退思园了。退思园是同里景点中的重中之重,建于公元1885~1887年(光绪年间),1982年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退思园占地共9亩8分,系风、颍、水、泗兵备道任兰生之私家园林(设计袁龙),其建筑结构一改坐北朝南的传统而由西向东发展,分厅、宅、庭、园四个部分。

    荫馀堂是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陈设讲究,自不必说;内宅四面相通,东西两边设有楼梯,系安徽建筑风格,表达了主人对家乡的相思和留恋;

    因为我们这个团浩浩荡荡71号人,稍一松懈,地陪小姐的讲解内容就会将游客遗弃,进入畹芗楼的时候,我就做了一次这样的游客,所以有关畹芗楼的典故,至今我也一无所知。(有人问了,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志。问得好,告诉大家,他们也没有听清楚。) 只见畹芗楼的院落地面上,碎石铺地,有一片小水泊,大家都忙于绕来绕去的踩点儿走。这个也问了,而且有答案,原来啊,这里有个“五蝠捧寿”的标志,大家到这里,沾沾福寿,祈求自己幸福长寿。

    后花园被誉为江南少有的“贴水园”,山水共色,亭台楼阁船,小巧玲珑,确实移步即景。山石别致,以假乱真,山顶有亭,亭内有石桌、石凳,桌上有棋盘,此处是共主客对弈之地,山下有茶亭,方便备茶之用。上山之道左右各一,并互通,我就是从右边山洞进入绕道左边才到山顶的,而有些游者,只用了我用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捷径通幽了。围绕池水两面为厅,一面是山,山的另一面是一条不小的船,地陪小姐说,这条船名为“响水船”,因为水、船相击发出响声而得名。此处池水乃自然生成,水下有三口深井,每每风起水便急,深井与狂风共同作用水面,可谓风起水涌,浪花戏船,并发出水石撞击的玄妙、悦耳之声。

    走出后花园,迎面稍右有棵参天大树,形状极为别致,树身粗壮,分枝气质非凡,树冠也美也野心,欲要遮天盖日一般。

    此时地陪小姐将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了后花园的出门的抬头上,门顶上雕刻了两个相当艺术的字,留人,艺术呢,就在这“人”字上,主人很热情好客,特别希望留住客友,但也深知,人,是很难留住的,所以呢,这个人又像“心”字去掉了右边的两点,意为留人不如留心。

0
    +关注 私聊
  • 第3楼2005/11/16

    嘉荫堂
    文/闻禾


    嘉荫堂建于1922年,占地1亩4分,共3进24间,分前庭、中园、后楼。正厅称为纱帽厅,厅顶梁头东西向分散了大大小小36对官帽上的帽翅,聊以慰藉未能实现仕途官运的心愿。

    正厅两侧有侧厅,厅内设有楼梯,正厅楼上与两侧相通,可以从一侧上,另一侧下,“交通”相当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嘉荫堂的门楼,门楼内侧雕刻了“厚道传家”四个大字,道出了主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对子孙后代的寄托。门楼肩负着保护厅堂和宅院的责任,同时也是主人家荣耀的象征,所以感觉上门楼很厚重,很结实,也很豪华、很讲究,尤其是其上雕刻,的确为罕见的精工细作,完全可与相持而立之厅堂内的雕刻品相媲美。除了相当精湛的雕刻艺术,雕刻内容也独特新鲜,别具一格。

    嘉荫堂是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的叔父柳炳南先生的居所。

0
    +关注 私聊
  • 第4楼2005/11/16

    三桥
    文/闻禾


    出了嘉荫堂的侧门(或是后门),就是“三桥”地带。可当时并不清楚这里就是蒋导游途中提前导出的一园二堂三桥中的“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幸好蒋导游还有那么三言两语的介绍,否则还真会以为不曾识“三桥”的真面目呢。
    当时因为实在无法将饕餮美景和追随地陪讲解有机地同步起来,让荆地陪融入我们一起来陪美景和时间,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鱼和熊掌不能得兼,我们就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自己喜欢的游览地点簇拥时间了(当然还是不能尽兴留恋)。所以待我们走出嘉荫堂,地陪的影子都不知跑到那里去了。
    “三桥”是吉利、平安、幸福的象征,是丁字河、陆家港与谢家港三河的交汇处。据说婚、嫁、寿等办喜事的人们是必从三孔桥上经过的。是啊,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幸福平安、吉祥如意?
    可惜的是,因为当时“掉队”,否则一定要在这三孔桥上走一遭,并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祈祷祝福一番。

    我们5个人以太平桥为背景,每个人出了15元,留下立等可取的永久性留念,尽管随身携带的相机已经将很多美不胜收收入数字中。

0
    +关注 私聊
  • 第5楼2005/11/16

    崇本堂
    文/闻禾


    崇本堂是嘉荫堂的下一站。因为在嘉荫堂和三桥逗留的时间过长,可以说,我是冲入崇本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拍照,命令自己的眼睛好好地走马观花,然后就以飞快的速度原路冲出来,并匆匆忙忙、无限担心(惊恐万状)地追赶起不知走到何处的大部队了。虽然我大言不惭地讲过,如果不幸将我丢了,丢在了同里,那也就实现了我今生最大的愿望了。但说归说,谁说我就不能心口不一一回了。哈哈~

    崇本堂建于1912年,共4进25间,据说这4进一进高于一进,乃取“步步高升”之含义,堂品雕刻技艺相当精良,可谓叹为观止。

    真后悔那么匆忙地别了崇本堂。如果我路途熟悉,绝对不会做如此草莽后悔之事。

0
    +关注 私聊
  • 第6楼2005/11/16

    历史文物陈列馆
    文/闻禾


    基本上是大部队出来,我进去,走马观花扫了一圈,基本上没有记忆,只知道历史文物陈列馆与其他各堂颇为相似,均为两边有楼梯的两层楼。所以这里只好遗憾地记下一个字:略。

    略去对历史文物陈列的描述,却想起一段不合时宜的游客间的对话,也算有趣,记下来也许可以拓展和深思。

    “退思园、嘉荫堂、崇本堂(……)这些可都是好地方啊。”

    “是啊,不过这些地方普通老百姓是建不起的。这些园子的主人应该都有两下子。”

    “你说颐和园吧,虽然是挪用军费建造的。但如果不挪用,仗,还是打不赢。留下颐和园,供人们参观游览,发展旅游事业,罪在从前,利在当今。”

    “您是不是说,大家应该多贪些,多造些亭台楼阁,以供后人观赏并发展经济啊。照你这样说,现在的贪官还是太少了。”时代发展了,观念转变了,现在有了钱,可不一定会用来发展建筑事业。所以现在的贪婪和贪官与明清时代可大大不同。

0
    +关注 私聊
  • 第7楼2005/11/16

    中午时分
    文/闻禾


    走出历史文物陈列馆,剩下的就是购物和中餐了。我给女儿买了个树皮镂空的草帽和一个真丝肚兜。"进口"的东西看了看,没敢买。

    午饭在什么餐馆吃的,没在意,只知道这个地方位于我们进镇时的路口。傍桥而立,依水二局。“橡胶会议的朋友”都在二楼就餐,导游则被自我安排到了一楼。

    吃得怎么样?还可以吧。我从来不挑食,再说了这么优美的水乡,吃得怎么样,又能怎样。真的,吃得再差,也不会令其美景逊色一二的。

    不过,我认为所有的菜中,最好吃的是清蒸鱼,但并不是人人如此想,来自青岛的妹妹只吃了一口就不沾筷子了,她说吃惯了海鱼,很难接受河鱼浓厚的土腥味儿,呵呵,她呀,只好“望而却筷”了。

    约定餐毕(13点)餐馆门前集合,可这次是导游不守时,大家集中在餐馆门前,集体等导游和地陪直至其用餐完毕。

    酒足饭饱,导游露面了。小蒋首先强调了返程时间,然后说,想听讲解和典故的朋友请跟到游走,想自由观光的朋友可以自由活动,但请记住2点30分大家停车场集合。

    “导游可真放得开。初来乍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走丢了,怎么办?”这是随导游之言,我的心头反应。还好,尽管导游如是说,大家没有一个自由走开的。
    沿饭馆侧门的那条石路,流水与人家分散在路的两边,只是现在的人家,有很多已发展成商家了。看了地图方知,这条路叫竹行埭(不好意思,刚刚查了字典,才知道埭的读音),刘水呢,是另处的丁字河。这儿就是下午参观的起点。

    江南处处是美景,在这里,撒眼望去,随处都会令相机怦然心动。丽丽抱着相机,频频拍照,恨不能把个同里拷贝下来。

    顺朱行埭于丁字河右侧走出一段,穿升平桥绕其左,一路继续小桥流水人家,到与丁字河顶头相接的陆家港。到这里,眼睛更加不够用了,远处的拱桥、木船,近处的垂柳绦丝,薄雾轻罩,好像置身于某种仙境,好个三岔水口,怎不令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又被甩开了!嗬嗬!

0
    +关注 私聊
  • 第8楼2005/11/16

    耕乐堂
    文/闻禾


    耕乐堂位于同里镇西上元街陆家埭,占地6亩4分,建时共有5进52间,现存3进42间。建筑构型为前宅后园。

    与嘉荫堂、崇本堂相比,我更喜欢耕乐堂。一是耕乐堂的根雕,不但韵味无限,神采飞扬,且造型与气势虽不磅礴却十分大气,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处处涉足。看有人楼上探出脑袋向下张望,我不禁举足于窄窄的、油漆斑驳、略显古旧和拥挤的楼梯,攀沿曲折上了二楼。

    二楼陈列柜中展出的大都是丝帕绢帕的“诗情画意”,墙上是挥毫与雕工的展品。二楼正向右侧依窗放置了一架木琴,我进去的时候,有人正在摆抚琴的Pose拍照,待他们拍照完毕,我到琴边比较认真地看看了,琴长约一米、宽不足一尺,六根琴弦已经向当懒洋洋,松散而随便地贴于琴面。

    墙壁上到处都是字画,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一一欣赏,确切地说,来这里以及任何其他地方参观的最大收获,就是我曾经到此一游(再多点,就是具备了吹牛的资本,可以对未曾出过门的朋友炫耀:同里,我去过的,那里……)。

    院子里催促“橡胶会议的朋友”的地陪声声呼唤,我也只好左突右冲,蜻蜓点水般的胡乱应付当时眼睛的要求。可现在回想起来,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眼睛里的储存基本上所剩无几。

    当深深感觉没有导游的讲解,根本一无所获的时候,我加快脚步,开始“超越”,至于风景照,全权交给丽丽了。跟团旅游就是这样,必须有得有失,必须顾此失彼,择要点或观或知。

    从耕乐堂到松石悟园,路段比较长。我追上地陪,紧紧贴住了她的左右,计划着问东问西。

    “你好!”我望了一下正在于一个熟人聊天的地陪小姐,打开了话匣子,“我想问一下,描述嘉荫堂、崇本堂以及耕乐堂时,所谓的‘进’是什么意思?”
    没想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她的回答竟然是哑口无言。地陪很尴尬,笑容一下子凝固在脸上,嘴唇张了张,没有发出声波。倒是陪她说话的女伴给我作了解答。

    “进,就是能进能出,实际上就是院子,比如耕乐堂的5进52间,就是有5个院子,52各房间。”

0
    +关注 私聊
  • 第9楼2005/11/16

    松石悟园
    文/闻禾


    松石悟园建于何年月,没有介绍也没人交代。但我相信这里没有明清痕迹和留影,只有现代的彻悟和苏醒。松石悟园即同里镇松屏石展馆,位处古镇石皮弄中,占地1600平方米,园内翠竹、香樟、水杉、银杏相宜成趣,粉墙黛瓦,典雅清幽。园名是根据破译天书、感悟人生而来的,有松石收藏者的感悟诗作为证: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

    进园按顺时针浏览参观,天然妆成,灵气十足,赏心悦目之间,不禁感叹大自然的胸怀和艺术魅力。

    悟园陈列了1200余块石板画精品。由原铁道部部长张家忻先生及其夫人王月军女士慧眼苦心的凝聚。为了永久保存和展示大自然的精品力作,同里镇政府特修建了松石悟园。

    松屏石展分四篇在七个展厅分别展出,天地篇、人文篇、禅意篇、警世篇和小品,据说目前悟园展出的松屏石,曾于国庆50周年大庆时,在北京历史博物馆轰动过、灿烂过、辉煌过,钱绍武为其题名:天成之美,吴阶平、孙孚凌剪彩并将其誉为国宝。

    我们有幸见到了松屏石的收藏人张家忻先生。当时张先生站立于长方巨桌之后,正在泼墨挥毫。起初我还以为张先生是那些为人写藏头诗赚人民币的老先生呢。许多人围绕在张先生左右,看看、问问。

    得知这位老先生便是松屏石收藏者张先生时,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不由肃然起敬、由衷佩服。张先生能够倾其收藏3000余块精美石画,全部捐赠给国家,仅这一壮举即非常人所能为。张先生并不居功自傲,而是先表夫人之功,感谢夫人同心协力、同心同德,之后张先生实事求是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舍得吗?舍不得。无论多么珍贵的东西,什么奇珍异宝,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身外之物。与其到撒手人寰之际不得不抱憾别过,不如将珍爱的东西贡献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在分享中体味愉悦、满足、快乐与幸福,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年华不曾虚度。
    张先生“悟”了,看破了,放下了,得到了超然自在。张先生拿出佛赠的纸扇,向大家展示了“看破 放下 自在”三词六字,殷切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悟出道理,得到人生的极大轻松和自在。

    张先生被大家的七嘴八舌围绕起来,珍藏者遇到了鉴宝人一样的快乐,很有酒逢知己的韵味。

    “先生,这些真的都是石头吗?”“先生,这些石头上的各种图案是怎样形成的?”“树枝为什么那么对称呢?”

    我是学化学的,略知石画的各种颜色应该出自不同金属离子及其各种络合物之笔,但对自然界自然形成的各种逼真而完美各种造型充满问题,对这些矿藏和物源的形成地颇起疑问——

    “张先生,这些画都是从什么地方采集的呢?”我的意思是,那里出产或富产令人垂涎、巧夺人心的美丽的石画?不同的矿石总是扎堆儿而居的。

    “全国各地。”张先生打开一本厚厚的书,翻到中国地图并用玻璃板压上,指点比划着松屏石的来源地,情绪和声音中略生些许激动,几分激昂。“看你们真的喜欢,我送你们一些资料。”张先生穿过厚厚的围观者,走进“资料库”,拿出一大叠子光盘,“你给大家发发吧。”张先生将光盘塞到身边游客的手里,散发资料便完成了任务。

    我就站在负责完成散发任务的游客身边,但我不善于“抢夺”,结局只能是两手空空。

    资料没有得到,问题还得继续:“先生,您是搞地质的吗?”

    张先生红光扑面,兴高采烈:“这个问题问得好。搞地质的对这些东西司空见惯了,可能视而不见。我是铁路的,曾经是铁道部部长。走的地方多,见到,喜欢就收藏了。”

    我是学化学的,对这些石头、石画的各种颜色并不觉得多么神奇,学过化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些石画的各种颜色应该出于各种不同的金属。但是这些石画的图案太精美、太完整了。尤其是那些对称的画面,好玄妙、好神奇啊。遂问先生“您说,这些图画是怎么形成和延伸的呢?怎么伸展得那么完整和到位?”

    我说话表达能力很差,经常词不达意。好在先生理解能力强并就我提到的石画颜色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展开:“铜形成绿色,铁形成褐红色。至于各种造物的形成,这还是个谜,是大自然的灵性。”

    “先生,您能送我一张光盘吗?”我确实非常想拥有一份石画资料,近在咫尺我不索求,过后一定会后悔的。

    张先生看我可怜兮兮的,于是又走进了资料室,这次先生拿出4~5张光盘,直接塞到我手里,让我发给还没有得到却渴望得到的人们。这次我的手里终于留下了一张。光碟发放过程中,一个前面已经抢到一张光盘的姐姐,还想再抢一张“再给我一张。送朋友。”我说:“回去刻录吧。”。姐姐可能没想到这层,听我这样讲,伸出的手立即缩了回去。我感觉我很出色地完成了先生交给的任务。

    “先生,您给我签个名吧。让我体味一下小孩子追星的感觉。”张先生很谦虚,边说自己的字不好看,边在我展开的本子上签上了名字。

    张先生今天很高兴。之所以高兴,当然是藏品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和心赏,高兴之余,张先生不禁聊起来不高兴的事儿,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一个收藏家内心的委屈和真谛。什么叫话不投机半句多,听听便知。张先生说,他经常听到游客这样的提问:“这些石画卖不卖?”“不卖”“不卖,摆在这儿有什么意思!”境界大相径庭,悟者豁然,庸者执迷。

    有缘千里来相会,相会相知应有缘。大家为了这份缘与张先生合影留念,张先生也拿出自己的数码,和大家一起照相牵缘。


    记下张先生、王女士的联络方式,以便以后请教:松石悟园,苏州同里石皮弄26号。北京电话:010-66167559(缸瓦市);010-63177126(广安门);0512-633331569(同里办);0512-63338221(同里宅);13801273193(M.B.)。

0
    +关注 私聊
  • 第10楼2005/11/16

    珍珠塔
    文/闻禾


    珍珠塔是同里休闲游的倒数第二站。最后一站是三谢堂,因匆匆转了一圈,没留下印象,所以就在这儿就提前交差了。

    珍珠塔是锡剧《珍珠塔》故事的发源地,也是清朝官员的府第。如果不是珍珠塔故事缘由,估计这里也该称某某园了。珍珠塔园内,景色、布局别致宜人,特别令人赏心悦目,那围水而栖的各式亭台建筑,各种花卉,各种绿树,假山、石屏、戏楼,处处巧夺天工,感觉神清气爽。虽然在建筑格局上,珍珠塔与退思园颇为相近,但很多人认为珍珠塔比退思园略胜一筹,我觉得珍珠园要大气一些,布局更合理以一些,感觉上也更加舒服一些,而且人文景观与文化气息也更加和谐一些。但我也认为,退思园之所以比珍珠塔更著名,宣传力度更大,肯定也有它的道理。只是我们这种走马观花的观光,很难领略其真正的妙处和玄机。

    尤其是随游客所撒食物方位滚滚流动的红鲤鱼,使整个园子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红色池塘!红色是生命的繁衍,是烂漫的生机,是力量的渲染,是活力在张扬,是景色在扩张。红色池塘里铺展的是滚滚红鲤鱼的红色脊背,红色脊背的集合映红了一池湖水,温暖了一池冷清。红鲤鱼团团拥挤,层峦叠嶂,交错层层,面对游客扔下的食物(有专门出售的),各自施展威力,争相抢夺。池塘或者说红鲤鱼管理者说,红鲤鱼靠自我繁殖发展,只有多到了一定程度和数量,工作人员才出面打整处理。

    珍珠塔内处处美景,意趣盈盈,山架绿装内,水色藏楼阁,更兼奇石异草,小道弯弯,真的是水石相映成趣,水草相得益彰。景色浓郁,却肥而不腻,触景生情,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人之慨,西湖比西子,可浓妆也可淡抹。眼前的一切,同样适合浓妆也适合淡抹。珍珠塔景比比是,肥瘦淡浓各相宜。

    丽丽选定园内的戏楼前的地点为我照相。看看戏台上“忙于表演”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难道这就是锡剧《珍珠塔》的剧照?地陪总也不讲话,我只好将这个疑问留作我永久的疑问了。

    游客们纷纷嚷嚷,喧宾夺主,纷纷效仿戏台人物进行拍照。而我只想搬个凳子,坐下来,认认真真欣赏念、唱、坐、打。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