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资料】高校实验室挖潜刍议

实验室建设

  • 摘 要:按课程设置的、由教研室管理的实验室利用率低,有许多潜力可挖,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有:向科学管理、向实验队伍、向体制改革等几方面,要潜力。

    关键词:实验室;挖潜;管理;队伍;体制

    围绕课程而设立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内容的专业性,致使实验室的服务对象狭窄;实验方式上的单一性和实验任务的不足,致使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极其低下,抑或偏倚;加之其工作任务取决于课程的进度,一年中忙闲不均,时而疲于奔命,时而无事可干,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季候性表现非常突出。又由于实验室管理多年以来形成的封闭型和半封闭型的模式,以致各实验室追求小而全、万事不求人,使高校实验室数量多、规模小,各室一般都设小仓库,仓库用品即杂且乱。这就难免造成了管理投资分散,设备多有重置,积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本来短缺的设备经费更为紧张,其结果是,既降低了设备的更新能力,又扩大了实验设备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高校实验室的实验主体主要由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组成。多年来,传统一贯制的分散式实验室结构,使这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横向技术交流与协作,极大地影响着实验主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使高校实验室的应有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也使高校实验室的内储力得不到有效挖掘,更难谈到高校实验室的潜在能量的合理释放。高校如何挖掘实验室的潜力?笔者有以下的建议,与同行商讨。

    一、向科学管理要潜力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研及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为完成好这些任务,除具有一定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及物质条件外,还应有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基本上沿用实验室按课程设置、并由教研室管理的办法。每个系都有数量不等的独立实验室。这种管理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又造成了仪器设备材料的分散积压,实验室及其用品利用率低等现象。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不仅可以为禁锢多年的高校实验室“松绑”,而且能为其彻底释放潜能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具体说,以下思路对实现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1)以目标化管理为龙头,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坚持实行统一组织教学、统一规划投资、统一使用仪器的“三统一”原则,建立中心储备室,全面彻底地实现定量化限额管理体制。
      (2)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线,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员使用方法,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各个环节把每个人的职、责、权、利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对实验室运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实行经济化效益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和持久保护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高校实验室在其作用发挥上变传统辅助式消极适应为现代的开放式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实验室的综合整体效益的全面提高。
      (3)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仪器开展科学实验的综合实验能力。教学实验的改革要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出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具有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必须:既要保留原实验课的必要设置和原设课程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针对基础实验重复分散、内容陈旧的弊病适当压缩学时,充分发挥现代仪器的优势,拓宽基础实验课的内容,较大面积地强化学生的综合训练,促进基础实验课的现代化进程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楼2010/11/26

    二、向实验队伍要潜力

      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实验队伍在其整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实验队伍的作用如何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函盖了与实验教学密切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
    一是实验队伍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实验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年龄、学历、职称的比例不尽合理。在部分老实验技术人员离、退休以后,目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小,学历、职称偏低,影响着实验队伍的业务素质。再加之领导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进修培训不够重视,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较差,造成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作为各级领导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真正理解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把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与教学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其主管部门的责任,作出长远的规划。其次,要让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从组织人事的安排上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铺好路。最后,要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科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自职责,全面严格考核,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是实验队伍的结构存在着许多问题。合理的人员结构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实验教学综合效益的根本保证。一般来说,实验室应由三部分人员组成,即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发展来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形式的实验教学,都存在着人员结构需要完善的共性问题,完善人员结构,至少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即形式上应有合理的人员结构,指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上的合理比例,及其由此而派生出来的职级匹配、学历匹配等,内容上的是指实验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的合理匹配,实现理工科相融、文理科渗透,避免清一色的知识结构的人员。否则难以适应全方位开放、全社会面向的战略发展要求。
      鉴于此,笔者认为,首先针对实验教学任务、人员状况,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岗,合理定编。按高、中、初、其它的比例设置各个层次的岗位,并按各自的职称进行考核,做到评聘结合。其次,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技术人员个人档案,积极开展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最后,通过定性、定量两种规范化的基本考核,不仅有效地优化了实验技术队伍的结构,促进了实验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从制度上保证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2楼2010/11/26

    三、向体制改革要潜力

      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究其主要原因仍然是管理体制不畅通、不合理所致。要通过体制改革挖掘出实验室的潜力,就要让实验教学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高等学校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实施高效率的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继续深化体制改革,调整内部结构,转换运行体制,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实验室的活力,有效地克服旧的管理体制的弊端,使实验室管理体制由单一的、分散的以课程或专业设置的模式,向以学科类别或学科专业设置的模式转变,逐步形成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为龙头,校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系级实验室为主体的校系两极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室,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实验室功能,提高规模效益。
      第二,建立实验中心,实行实验设备集中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扩大设备使用面,打破实验技术人员各守一摊的局面,统一调度指挥,拓宽实验教学的服务范围,缓解实验服务教学的矛盾,彻底克服仪器设备分散管理、在使用上条块分割、“横向”流通困难,常被少数人“垄断”等利用率十分低下的弊病。
      第三,充分挖掘实验室潜力,持久坚持“三全,三面向”。由于实验教学的阶段性,为实验室走向社会,全面开放,从时间上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实验室能够有效坚持全方位的“三全”开放,即全天性开放(从时间上提供条件);全校性开放(扩大服务范围);全员性开放(为所有师生进行实验提供服务)。做到三面向:即面向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面向教师开展纵横向科研服务,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性的智能服务。

0
    +关注 私聊
  • xing-xing

    第3楼2010/11/26

    是有很多潜力,但挖很难..

0
0
    +关注 私聊
  • AK-47(冲)

    第5楼2010/12/17

    这上面说的这些应也只能是教科书上的了。。实际运作还是很大难度。

0
    +关注 私聊
  • 熊猫宝宝

    第6楼2010/12/19

    做起来确认很难

0
    +关注 私聊
  • 职业游民

    第7楼2010/12/19

    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去很难很难;
    谁听你的?

0
    +关注 私聊
  • 第8楼2010/12/20

    能挖的早被别人挖完啦

0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9楼2010/12/20

    理论上学习下。

0
    +关注 私聊
  • 遨翔的岁月

    第10楼2010/12/20

    先了解下,
    后续可以去尝试下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