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原创】简谈“色散起因与应用”(一)

  • 63525867123
    2010/12/19
  • 私聊

直读光谱

  • 悬赏金额:50积分状态:未解决
  • 简谈“色散起因与应用”(一)

    在“
    色散起因与谱面出现及谱线形成 ” 一文的讨论中谈到,两不同物质被不均匀介质偏振后会出现两组不同色散段面。自于出现什么色散段面确定于这两个不同物质表面色度差在偏振中的前后关系。

    基本原理:


    1.
    当一种深的物质往浅物质中偏振时,出现的色散现象是红.橙.黄色面段。当一种浅物质往深物质偏振时,出现的色散现象是靑;兰;紫色面段。如下图:


    2.出现什么色散面段确定于这两个物质表面色(如前1所说的红.橙.黄和靑.兰.紫色面段只是黑白两物质产生的色散面段,由于不相同的物质众多,这样出现的各种不同色散面段都不同)。

    3.色散率确定于这两个物质的色差(也就是说,两不同物质表面色度相差越大,色散率越高。相差越小,色散率越低)。如下图:物质之间的色度值发生变化,则出现的色散段面也发生了变化。



    应用:

    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上,光路中通常安置有一已知比色皿和一未知比色皿。这样可把两比色皿拼在一起制成一组偏振物象,装上已知液和未知液,观察两象相交处出现的色散段面。这样拫据出现的色散率可确定物质的含量和浓度。

    如:己知到己知比色皿象往未知比色皿象方向偏振,出现的色散段面是红.橙.黄,说明未知里的液体物质的某含量戓浓度低于己知液体物质中的含量和浓度。若出现的色散段面是青.兰.紫,说明未知里的液体物质的含量戓浓度高于己知液体物质的含量和浓度。

    下图未知液1象深于已知液象所出现的色散段面。中间未知2象与己知象一致,两象相交处无色散段面出现。未知液3象浅于已知液象出现的色散段面。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2楼2010/12/19

    仿佛在哪里看过似的

0
0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4楼2010/12/19

    内容不一样吧!

    yuduoling(yuduoling) 发表:仿佛在哪里看过似的

0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5楼2010/12/20

    其实,人类对色散来源的研究应用戓沒开始.因受传统观点引想,用色散现象的出现来应用只停留在一般仪器上,(如只选择某波长的光在分光光度仪等上一些简单应用)

0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6楼2011/01/17

    物质之间的色度值发生变化,则出现的色散段面也发生了变化。是大家还沒进入研究的问题,所以大家可能或不是很清楚这方面的一些介绍.

0
    +关注 私聊
  • yushushi

    第7楼2011/01/18

    刚才看过您的“色散起因与谱面出现及谱线形成”这篇文章,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13/2612209/,有几个概念和问题希望您能清楚。
    首先,一定要弄清楚所谓的“颜色”到底是什么。人又是怎样感受到“颜色”的。咱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照在物体上,又通过漫反射投入到我们的眼中,通过眼睛成像并感受。自然光一般为复色光,同样的复色光照在不同的物体上,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颜色”会产生不同呢?因为由于物体本身内部结构和性质决定,任何物体对于“光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当全色光照射在物体上时,由于被物体吸收了一部分波长范围的光(不同物质由于其特性,所吸收的光的波长会有差别),反射或投射出来的光会出现“波长的缺失”,因此,我们会看到世界当中不同物体有不同的颜色,也正因为此,当我们把“不同颜色”的颜料(对于不同波长产生吸收的物质)混在一起时,他们的混色效果会是黑色(因为各种波长吸收物质混杂全面,所以基本可以看做是全波长吸收,没有漫反射光),而当我们把不同波长的光本身混在一起时,混光效果会是“白光”。在您的实验中,你用发光体照射不同颜色的物质,实际上是在整个光的传输,色散和成像过程当中,加入了一个具有不同选择性吸收光的一个“滤光片”,当您选用黑色物体时,由于其可以吸收的光是全色的,因此,您的眼睛观测不到任何光谱,这是由于绝大部分光都被“黑色物体”吸收了,当您选用白色物质时,您选用的是全波长漫反射的物质,因此,如果您的再选用一个狭缝对漫反射光进行选择性的限制,就会出现正常的色散现象。而当您把这两种物质并排摆在一起的时候,情况好像就有点复杂了,其实您看到的现象主要依然是白色物质漫反射出来的光经过色散形成的。当您把这些物质切碎排列时,您看所看到的仍然是白色的“物”的部分漫反射出来的光,因为黑色物质对光有全部吸收,因此,对于观测者或光路来说,是“不存在的物”。只不过,单个的色散元件形成的色散一般只能是线性排列的,这个排列只能是横向或纵向的,因此,您的黑白物的排列方向与色散方向相同时,黑白排列没有任何意义,看到的只有白色物质漫反射出光的色散结果。当您出现垂直色散方向的吸收光物质的排列时,虽然看到的依然是白色物质的色散,,但是,您看到的白色“物”已经被您分割成了两个,因此您看到的会是两个白色“物”漫反射光色散并成像的结果。我这里想说的是,狭缝对于光路的意义,不在于缝片,而在于缝隙和缝隙中所透出的光(虽然缝隙的宽窄和缝隙中所透光的发散角度由缝片的刃口和入射光本身决定)。因此,即使您把狭缝换成其他颜色,只要您能保证不会因为反射造成过多的杂散光出现,对实际的应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您说色散的光不是由原子跃迁决定的,,,,这个实验结果实际上是您在光路当中用“吸光物质”偷走了一部分原子跃迁的产生的光,,,所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借用数学家和哲学家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您用的逻辑越可笑,得到的结论就越有趣,,,此外,,,物质可以吸光(无论是投射还是反射),这个特性早已被人类应用,不是您所发明,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吸光),,和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反射)都是用的吸光原理,,,,而且仪器本身的设计和吸光物质(样品)的位置,光路的合理性都比您的实验设计要合理很多,,希望您能仔细借鉴,,仔细研究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不能自拔,,有的时候,面对现实很重要。最后想说,您所提出的所有东西,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光谱来说,信号的产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跃迁形成),信号的传输、筛选和转化是另外的一类重要因素。很多现象和本质,人并不能够直接通过肉眼在自然状态下观测到,因此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一定的手段,如果在此过程中,有用信号出现意外的损耗,或筛选过程中无用信号的排除不利,或转化过程中噪声产生量淹没有用信号,,都会使我们看到的所谓“事实”偏离实际。在实验设计中更是如此明显,要真的明晰实验当中每一个步骤的意义,每一个元器件本身的性质以及在实验体系当中所担当的“角色”,,,今天敲了太多字了,,大部分是在回复您的帖子,,,我还是那句话,很赞同您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和敢于实践的信念,二十多年来的坚持,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点点小小的疑惑,,,当疑惑用误解和偏见去浇灌,成长出来的可能会是颗有毒的果子。当疑惑用勇气,坚持和科学的方法和逻辑去指导的时候,才会出现您真正渴求的东西,实现您本身的价值。因此,依然固执的推荐两本书,,第一本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笛卡尔的著作《谈谈方法》,因为他也是一个和您一样具有相同精神,敢于怀疑一切,甚至敢于推翻之前自己所学一切,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逐步构建自己脑中的所有“认识”的人,他确实成功了,成为了改写历史,开创近代哲学和数学以及解剖学的巨人。但是您要学习的是他在“破”与“立”时所运用的方法与科学的态度。在一个就是金观涛,华国凡两人合作的著作《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这篇文章没有过与艰深的数学与物理理论的描述,没有那么多的公式,但是却真的可以在我们脑中形成一种相对客观,具有简洁的美的世界观和科学观,,,指导我们能够理性,明晰,自信的朝着自己的理想走下去。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mlb2003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8楼2011/01/18

    请yushushi先生注意,这里所阐述的问题是两不同物质色差发生变化,则色散率也发生变化,有谁发现了这一变化开始应用了?物质之间色差变化,色散率也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新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因此可以说各位或沒进入这一领域,因要进入这一领域人们需从新改变对色散来源的认识.

0
    +关注 私聊
  • xzx2009

    第9楼2011/01/18

    7楼写得不错,有道理,尤其是劝告楼主的部分,讲得很诚恳。
    但是从8楼的回贴看,7楼专家写了那么多,那样仔细,全都白写了!
    这位老兄研究了20年,连些基础知识都没有,真是难以自拔、也不可能学习什么了。就让他自编自导,自演自唱,自娱自乐吧。

0
    +关注 私聊
  • yushushi

    第10楼2011/01/19

    色散率是针对光来说的,,,对色散率的所有定义也是围绕“光”这个概念来讲的。对于物体的“色”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您最好能好好了解下。您在文章当中发的那些图片,包括您把黑白漫反射物体倒置得到的色散结果图,我都有认真的看,仔细的分析。在黑上白下的谱图中,只显示了青蓝紫是因为青蓝紫光由于处于色散角度大,色散位置更加靠上,正好到了由于黑色物体吸光没有白光背景的地方,因此可以清晰显示,而前面的红橙黄由于是漫反射,白光背景很宽,在白光本身的漫反射范围内,被白光淹没了。黑白物体颠倒后,黑在下,白在上,,由于色散器的色散仍然会把青蓝紫光向上方衍射,而上方正好从之前的黑色背景变成了白色光的漫反射背景,因此,青蓝紫光被白光淹没而不可观测,反而红橙黄光由于被色散到了没有白色背景光的“黑色地带”,因此可以明显的显现出来。您所谓的“色差越大,色散率越大”的实质不是色差,而是您给认为造成的对比色的物质产生的背景越小,产生的色散结果观测更清楚。您之后那几个灰色和白色对比的实验,只不过是在您之前实验的黑色部分增加了一部分光背景而已,因此,真正白光的色散信号在灰色的背景下逐渐被淹没,而渐渐的模糊。如果您不相信的话,那么在后面的进一步试验当中,您不要把黑色的半边换掉,,而是把白色的半边物质换成灰色的。您看看效果,就真正了解了(同样可以满足您的“色差减小”的要求)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调整您的实验,同样不违背您所谓的“色差”原则,您可以把整个反射物质当中的白色部分变窄一些,,尽量只占整个物质的1/5以下,而且把白色物质设置在您的“组合物质”的中间,两边被黑色物质包围,您会发现一些和您观点相反的结果。简单的说,您在这里看到的所有色散的结果都是由白色物体漫反射出的光形成的,而黑色物体是全波长吸收体,因此基本可以看做是不发生任何反射的,当您的白光部分发生色散时,,,色散结果投射在白光背景的部分就会被“淹没”,投射在“黑暗背景”(无背景)的位置的部分的色散才可以被观测到。这和您在大太阳下面放张白布,,开投影仪很难看清是一个道理,而在黑天,由于没有白光背景的“淹没”,投影的效果会更明显。而谱图当中的“橙色”部分,明显是黄色色散像与红色色散像的重叠,淡黄色的部分为黄色色散项逐渐被白光背景遮掩形成的图案。您的那个光色散图,我在下面贴过来,以便您对照着好好看看,好好想想。


    这个实验本身,利用光源照射物体“漫反射”的杂乱方向的光而没有其他的限光元件与照明整理光路,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败笔,造成了巨大的白光背景和很多其他的干扰因素,光谱线本身就是入射狭缝透光形成的像,因此可以成细线排列,你这里直接用白色漫反射面照射色散器有此结果,这是必然的。而您的这种实验结果,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最最浅显的光学原理十分清晰的解释,并不需要您为此专门创设出一门全新的“理论”来专门解释。希望您能够仔细考虑。另外,仍然建议,您先把心里的执念暂时放开,,踏踏实实的再看一次我前面写的东西,不要一看到是反对意见就拼命的辩驳,,甚至没注意人家为何提出反对,提出反对的根据是什么。如果我说的东西您根本不屑于也不想仔细看,或者您把您的观点发在这个论坛当中为的只是得到“肯定”的意见,因此其他所有反对意见都自动过滤进不到您的头脑当中,,那么我写的东西再清楚,再有道理,对您的建议再诚恳,最后也是无用功了。要说的基本都说完了,您写的文字我是每一个字都仔细看了,,仔细想了的,之后才与您进行的讨论,因此,希望您也处于对于我人格和劳动成果的最基本的尊重,先仔细的把东西看完之后,再发表意见。发表的意见当中,最好能有一些针对性,如,对我写的东西当中的哪一个立足点不清楚或不承认,哪一个推理过程不符合逻辑,哪一个结果出现偏见或分类讨论不全面,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不要反复来回的用您之前回应所有其他人的反对意见所用的“公共”的答案敷衍,我很讨厌短信群发,,,仍然祝您好运,其实我说这么多的话,讨论了这么多的内容,是因为敬重您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精神,但是现在看来,您追求的可能不是真正的“真理”,而是您心中的“执念”与欲望,,以至于您的眼睛已经被蒙上,看不到任何的反对意见,看不到事实,看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了,每次看到您在帖子当中提到“二十多年”的实验经验,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不知道应该对您表示崇拜还是同情,只能说,对于您的执着表示崇拜,对于您被执着蒙蔽双眼,二十多年活在自己臆想出来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表示同情,人生能有几个20年,,,希望您之后的20年能够清醒过来,不要再如此浪费生命当中最最珍贵的东西了(时光)。因此,对于是否仍然和您继续就这些问题讨论下去,我暂时持保守态度,因为我生命中的“时光”也和您的同样珍贵,我希望在您的答复当中看到您参见我的意见去改造您的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您自己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如果是这样的,我仍然认为与您的交流与讨论是有意义的。这个回复贴当中不想贴过多的图片占用论坛空间,因此把您原来的帖子网址贴上来,以便您回去对照参看。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13/2612209/

    63525867123(63525867123) 发表:请yushushi先生注意,这里所阐述的问题是两不同物质色差发生变化,则色散率也发生变化,有谁发现了这一变化开始应用了?物质之间色差变化,色散率也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新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因此可以说各位或沒进入这一领域,因要进入这一领域人们需从新改变对色散来源的认识.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