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迈
第1楼2011/05/28
时间 | 全食带分布 | 在中国最长持续时间 |
1907年1月14日 | 昆仑山附近、河西走廊、内蒙北部、黑龙江西北部 | 2分29秒 |
1936年6月19日 | 黑龙江北部 | 2分29秒 |
1941年9月21日 | 新疆、甘肃、四川、陕西、湖北、江西、福建 | 3分26秒 |
1943年2月5日 | 黑龙江东部 | 1分40秒 |
1968年9月22日 | 新疆西部 | 0分29秒 |
1980年2月16日 | 云南、贵州 | 1分49秒 |
1997年3月9日 | 新疆北部、黑龙江西北部 | 2分44秒 |
阿迈
第2楼2011/05/28
2. 1936年,中国天文学会首次出征日全食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中央观象台(即今天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成立,以"求专门天文学之进步及通俗天文学之普及"为宗旨,开展天文学研究及普及活动。由于1936年及1941年中国可见日全食,中国天文学会于1934年发起组织日食观测委员会。1936年6月19日的日全食虽在中苏边境可见,但当时来说尚不具备观测所需的交通等条件,因此中国派出两支队伍出国观测,一支赴日本北海道,一支赴苏联伯力(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东岸),后者因阴天观测失败,前者获得成功,但两队都获得丰富的经验,对1941年日食观测起了很大作用。
北海道观测队由天文研究所所长余青松领队,队员有陈遵妫、魏学仁、邹仪新、沈睿、冯简,观测地点在北见国枝幸郡一个海滨小村庄枝幸村。观测队携带了德国蔡司特制160毫米紫外线天文摄影镜,另外从德国礼和洋行和金陵大学借用了3台电影机,包括当时最新的彩色片。
日全食发生在当地下午2点07分到4点25分点,观测地点设在枝幸寻常小学,当地警察内外巡视,组织闲杂人等进入,观测队事先对仪器进行检测校对,成功拍摄了日冕照片,并拍摄到关键时段的日食影片。另外通过与英、美、印度等国派往日本的观测队进行交流,获得了很多观测筹备的经验。值得一提的,当地民众对各国观测队非常友好,甚至为祈求观测时能有晴天而贴出了日本特色的《祈晴文》,帮助科学家们祈求上天降恩放晴,科学与迷信以如此独特的形式相结合,让人忍俊不禁。不过第二年即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先声,中日关系走到了冰点,又只能让人长叹人间的变幻比天上的气候还难以预料。
张钰哲和李珩两人则携带青岛观象台的32厘米镜头及两台望远镜,前往苏联伯力观测,重点研究日冕的拍摄、日食时刻的测定及全食时天空暗黑的程度与薄暮时天色的比较。虽然因为天阴而观测失败,但也为1941年的日食观测提供了不少经验。国内则进行了日偏食的观测,如紫金山天文台拍摄的偏食影像,进行太阳光谱观测,其他单位则进行了电离层强度和地磁观测。
阿迈
第3楼2011/05/28
阿迈
第4楼2011/05/28
阿迈
第5楼2011/05/28
阿迈
第6楼201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