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交流】研究资源--国内外知名微生物研究室和实验室介绍(附网址)

  • 省部重点实验室
    2011/08/20
  • 私聊

生命科学仪器综合讨论

  • 交流

    原创与否-


    在园内转了好久,总是希望能够看到关于国内外知名微生物研究室和实验室的介绍

    看到大家对微生物专业名人的热衷,也就提议出这个帖子,希望大家跟一个贴 ,来介绍你身边的、熟悉的或者有所了解的微生物学实验室
    (越详细越好拉,最好有这个人的总结和归纳拉,而不是简单的拷贝)
    能附上网址就更好拉

    国内外知名微生物研究室和实验室介绍---目录索引

    1,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2,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3,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4,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5,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6,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7,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8,浙江大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浙江大学

    9,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1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1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系列

    12,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3,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

    14,武汉大学病毒及分子癌学实验室, 武汉大学

    15,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16,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大学

    17,云南省畜禽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

    18,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分子病毒学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9,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20,湖北省工业微生物实验室, 湖北工业大学

    21,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

    22,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微生物所

    23,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

    24,吉林省"长白山真菌保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生物研究所

    25,吉林省食品发酵工业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

    26,吉林省"微生物冶金"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吉林省冶金研究院

    27,农业部麻类遗传改良与工程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28,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29, 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二军医大学

    30,法国巴斯德研究所(The Pasteur Institute),

    31,香港中文大学微生物学系, 香港大学
  • 该帖子已被版主-dong3626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这个不错。!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1楼2011/08/20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网址:
    http://www.mbtech.sdu.edu.cn/

    2,简单介绍: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由世界银行贷款120万美元,国内配套362万元人民币投资建设的。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始正式运行和对外开放。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后,科研的主攻方向明确,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完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使研究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对外交流,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近30项。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许多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校微生物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对我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科的发展也发挥了推动作用。成为国内微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俞俊棠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曲音波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讲师4人,工程技术人员3人。

    3,研究方向:
    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研究
    资源和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
    发酵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
    分子生物技术研究
    生化工程技术研究

    4,知名人物/学术带头人:
    曲音波

    5,地址:
    地址:济南山东大学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565234,8565610
    传真:(0531)8565234,8565610
    E-mail:lifezds@sdu.edu.cn

    6,实验室近期重点发展方向:
    6.1. “十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有目的地筛选和改造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包括利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提高纤维素酶的比活力和改善酶学性质(如耐碱、耐表面活性剂等)。鉴于近年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酶类作为工业酶制剂在纺织、造纸、饲料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近期将集中人力物力侧重于这些酶制剂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可利用这一开发过程努力降低酶的生产成本,为未来纤维废物转化利用工艺的实用化奠定技术基础。力争在木质纤维材料微生物降解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争取在“十五”期间获得国家级奖励。

    6.2. 积极开展纤维素微生物转化技术研究。制浆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深入开展制浆造纸过程的生物技术研究将是我们“十五”期间重点攻关内容。我们将在生物制浆、生物漂白、酶法草浆改性、废纸酶法脱墨、造纸废液废渣生物转化以及造纸与生物产品综合工艺等相关的生物技术开发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完成相应的生产中试,创建一个资源综合利用、全封闭无排污的新型纤维综合利用的示范企业,为我国的造纸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争取在“十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

    6.3. 加强微生物菌株的遗传工程改造技术的研究。通过基因工程、代谢途径工程、蛋白质工程、酶的固定等现代生物技术对现有菌株进行全面改造,构建适用于不同应用目的的高级工程菌。掌握丝状真菌基因运载系统的构建技术、完成工业酒精酵母的遗传改良等。争取在“十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

    6.4. 继续开展石油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微生物地下驱油的机理,完成微生物地下驱油的中试研究。在微生物脱石油有机硫的理论与应用方面都有所突破,争取在“十五”期间内完成微生物脱有机硫的中试试验。争取在“十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

    6.5. 在以谷氨酰胺为代表的氨基酸发酵中,建立现代发酵工程的控制手段,加强对发酵过程控制和产品分离技术的研究,增强自身的工程开发能力,推动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争取谷氨酰胺的生产发酵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

    6.6. 继续加强粘细菌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积极与有关企业合作,争取在在“十五”期间使粘细菌抗癌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同时加强虫草素的药用研究,争取获得国家新药证书。

    6.7. 继续拓展发酵新产品新工艺研究。争取在微生物多糖、氨基酸发酵、饲用益生素、生物制药、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研究中取得大的进展。推广高效Bt制剂、黄原胶等生产和应用技术,争取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中国最大的粘细菌资源菌库————————李越中实验室

    实验室研究方向为:
    粘细菌资源及其系统分类
    粘细菌生态及分子生态
    粘细菌分化发育与次级代谢
    粘细菌细胞行为
    粘细菌纤维素酶及酶解机制
    埃博霉素(Epothilones)及其合成改组
    粘细菌药物开发
    微生物基因组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研究
    医药工业微生物技术
    环境微生物技术

    呵呵有点广,具体的可以去其网址:
    http://www.lilab.sdu.edu.cn/lilab.html

    ps,我感觉版内有该实验室的战友,就不多说了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2楼2011/08/20

    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简 介

      单位全称: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地  址: 中国 北京 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 13号 2714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0

      电  话: ( 8610 ) 62537793

      传  真: ( 8610 ) 62656920

      电子信箱: small@sun.im.ac.cn

      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建于 1985年,前身是由我国已故真菌学先驱戴芳澜院士精心培育和组建的真菌室。是我院第一批成立的十七个开放实验室之一。1978年建立硕士点,1981年建博士点,1989年建博士后流动站。

      本实验室是为国内外同行科学家提供研究的学术机构,而不是科学基金组织。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在调查、研究和收集菌物物种的基础上,按照系统生物学原理与方法,从生物学的各个角度 (比较形态学,生态学,地理分布,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遗传学等)和不同层次(个体发育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对菌物的自然系统及其演化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利用我国菌物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对物种和基因资源进行储备,为现代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和菌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有害菌物的控制提供基础信息。

      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办公室方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聚集了全国菌物学,尤其是菌物系统学研究的精华,发展成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菌物学界,本室以其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占有一席之地,在非地衣型与地衣型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接合菌研究的某些方面居世界领先或先进行列。

      国内外学者可以在本实验室“课题申请指南”的范围内提出申请,经学术委员会评议批准后,来本室进行菌物系统学领域内高水平和前沿性的研究工作,促进学术思想和人才的广泛交流,为发展我国菌物学事业做出贡献。研究经费由本实验室提供;也可以申请受聘参加合作研究;同时欢迎自带课题和研究经费来本室工作。在生活资助方面,对于北京以外来室工作的菌物学工作者,在生活上酌情给予补贴。对于来室工作的国外菌物学工作者,一般根据双方对等交换的原则进行。实验室设备条件精良,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有 20余 台。除了供我室研究人员使用外,也对国内外同行科学家开放。

      本实验室具有一个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和全国最大的菌物标本馆(拉丁名缩写为 HMAS)。标本馆成立于1953年,馆藏已定种名的地衣型与非地衣型真菌、卵菌及黏菌标本12万余号,包括1000余号模式标本和大量重要的成套标本集。这些标本通过采集和交换来自111个国家,其中,中国标本占77%,外国标本占23%。现任馆长魏江春先生为中科院院士。

      本实验室主编的《 MYCOSYSTEMA》是以发表菌物深化系统学及系统分类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为主的国际性公开出版物。编委会由国内外著名菌物学专家组成,欢迎国内外同行投稿。

    相关网址:
    http://www.im.ac.cn/jg/web/index.htm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3楼2011/08/20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室)建立于1991年。资源室致力于研究开发微生物的生物技术潜能。

    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微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以及对具有生物技术开发前景的微生物,特别是古细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和分类鉴定;
    (2)对可应用于环境保护、食品加工以及保健等方面的微生物产物,如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肿瘤的抗生物质、杀虫剂和促进生长、调节代谢的物质的筛选和分离鉴定;
    (3)中国微生物资源菌种库和数据库的建立。资源室拥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目前,资源室有七项在研课题、三个国际合作项目。资源室有三项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院获奖。

    实验室基本情况

    实验室现有11个课题组:
    极端嗜热古菌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DNA复制的研究—组长:黄 力

    厌氧细菌系统发育学研究—组长:东秀珠

    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研究—组长:周培瑾

    疾病过程中糖链及其相关酶的研究—组长:金 城

    手性药物中间体的生物不对称合成与拆分—组长:孙万儒

    乳酸菌分子遗传学研究与开发—组长:还连栋

    极端微生物研究和利用—组长:马延和

    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组长:陈远童

    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组长:骆爱群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组长:马俊才
    相关网址:
    http://www.im.ac.cn/jg/jg_5.php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4楼2011/08/20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简介


    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于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1986年开始运转,2002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担任学 术 委员会主任, 袁正宏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确定的主要学术方向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基因变异、致病性和机体防御机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目标是从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两个方面研究病毒及细菌性感染的机理,探索终止感染的途径,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病毒和细菌性感染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近期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与分子免疫学研究:
    (1)以乙肝病毒为重点,兼顾丙肝病毒。根据我国不同毒株特点,以病毒复制与宿主细胞及整体抗病毒复制为核心,揭示病毒的致病相关基因。
    (2)研究病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及细胞基因表达图谱。
    (3)结合临床研究治疗性疫苗的理论基础,发展新的治疗性疫苗。
    细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重点为在已完成的表皮葡萄球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以生物膜形成机制为核心,寻找控制细菌感染的新靶点, 并进一步发展功能基因组学。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选择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乙型肝炎为重点分别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近五年,获得国家863,973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欧盟合作基金等30多项课题的资助,到位经费900多万;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近20%在国际杂志发表。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一项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举办过四次国际学术会议;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35名,博士后2名。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已成为一个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实验室,已与美、英、德、澳大利亚及香港大学等的多个国际著名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
       “十五”期间, 实验室发展的总目标是成为从事病毒和细菌等疾病发病机理、防治等研究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心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向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拟通过以下措施使实验室的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1)加大引进人才力度, 加强导师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以拥有一批能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研究动向、不断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高层次科研人员队伍, 以及一支可保证实验室持续进行高水平科研任务的技术队伍。
      2)继续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生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技术性培训班,与国外著名大学开展优秀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 鼓励研究生根据实验室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研究,并培养独立设计研究课题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
      3)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学及境外单位合作,举办讲学班及国际学术会议, 派遣骨干交流,推进实验室向国外及境外开放,以进一步提升实验 室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化进程; 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在技术和设备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开放实验室,支持来本实验室工作或进行科研合作;定期组织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或国家级继续教育进修班等,或到边远地区讲学, 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以发挥重点实验室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4)重视横向联系,努力使科研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开拓科企合作的途径, 加速实验室科研成果的转化。
      5)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创新环境和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
      在实验室实行高要求、高速度、高效率的管理机制,提倡合作、互助、主动为实验室的荣誉而努力工作的精神。在业务方面强调创新性、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实验室内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或由实验室高级研究人员报告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传达国内外学术会议内容。引入鼓励创新性研究的机制, 鼓励对学术问题展开讨论, 设立创新建议奖, 对具有明显创新性的课题在科研经费、用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科研条件

    拥有设施齐全的普通和专门实验室,包括:
    (1)分子病毒学公用实验室
    (2)酵母双杂交实验室
    (3)细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4)流式细胞仪实验室
    (5)同位素实验室
    (6)实验动物室
    (7)细胞培养实验室
    有可进行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及细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仪器设备,如各种
    超高速离心机、液体闪烁仪、图象分析仪、分子杂交仪、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
    胞仪等,总价值达人民币约 700万元。


    学术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闻玉梅教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欧盟Ⅻ司-INCO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唯一的联任三届的中国专家)、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基础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主编、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副主编、病毒学报编委和上海医学编委。
      闻玉梅教授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近20年来她系统地从事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机理及对策的研究。她作为提议人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重要传染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于1999年10月正式启动。她多次主持863计划的课题,现正主持863计划重大项目,并为“973”项目专家组成员。她在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理及病毒变异的基础上,对治疗乙型肝炎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作出创新性贡献,研制并正在合作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进行临床试验。1997、199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其中一项已申请国际专利。这项发明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深受国际同行的好评。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副所长Welsch博士在参观了上海医科大学分子病毒实验室以后,对闻玉梅教授的工作给予高度赞誉:“在中国象这样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为数不多”。
      闻玉梅教授在科研、教学及培养人才的事业中成绩卓越,为此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前国家教委、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署名第一),199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此外,她曾先后被评为国家“863”高科技先进工作者(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获上海市育才奖 。

    网址: http://mvlab-fudan.cn/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5楼2011/08/20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是国内新药研发的重要基地,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是我国主要的药物研究开发机构之一。1965年由上海内迁成都建所。该所以药物品种开发及医药研究为主要任务,研究领域包括微生物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以及中草药药物。现有职工462人,其中研究员22人,副研究员44人,助理研究员135人,共有科技人员365人,获国家政府津贴和突出贡献专家30人。现设9个专业研究室、中国抗生素杂志社和附属药厂;设有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化工、药物化学、药理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位点。
      该所先后研究开发了包括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洛伐他汀、利福喷丁、头孢氨噻肟、阿克拉霉素、环孢菌素、柱晶白霉素和万乃洛韦等在内的70多个重要医药品种。在利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头孢类等抗生素、抗病毒剂,血脂调节剂和免疫调节剂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品种的产业化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与国内外众多医药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该所正努力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其新药研究中心已建立起微生物代谢产物库,并从事化合物分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先后发现新的微生物代谢产物58个,合成新化合物100多个,建立新药筛选模型20余个。
    相关网址:
    http://www.yhcdedu.com/zcjk/sy_zy/sckj.htm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抗菌素研究所。该所现有职工400人,包括正、副研究员59名,中、初级科技人员223人,另有40多位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1)利用生物技术探索与研究防治重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肿瘤与病毒药物、抗严重感染的抗生素、生物应答调节剂、酶抑制剂等; (2)开发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新医药品;(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制药工艺,并使之向高技术过渡。

      主要研究成果:建立了30几种新药筛选模型与方法,发现了近20多种抗生素新品种,包括抗细菌的卡那霉素、巴龙霉素、核糖霉素、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创新霉素、紫霉素等;抗肿瘤的争光霉素、平阳霉素、光辉霉素;抗真菌的灰黄霉素、曲古老素、农用抗生素赤霉素;半合成抗生素与合成抗菌药。此外,在国内首创了抗生素计算机检索体系“ADMS”,贮存有近7500种抗生素,可提供21个项目的数据,并已在国内推广应用。即将推出的新品种有抗细菌的柱晶白霉素,治疗性病的奇霉素(壮观霉素),抗肿瘤的博安霉素,生物应答调节剂F101、F103。

      该所获国家级创造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以及部、省级奖励31项,并在国内外申请20项专利。中国药学会抗生素学会设在该所。

    相关的网址:
    http://www.losn.com.cn/scienceplace/part4/8.htm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中国医药工业系统中科研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之一。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科研机构设置及其科研方向涵盖了整个药学领域。目前设有化学制药部、生物制药部、中药制药部和药物制剂部4个研究开发部门,可进行化学合成药物、微生物与生化药物、中药和中药现代制剂以及药物新型制剂品种的研究开发以及有关重大品种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并配套设置了药理研究室、制药装备研究室、医药信息研究室、药物分析研究室。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在我院相继设立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国家发改委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站、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等4个国家级中心,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设施、科研水平,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中国医药工业科研人才的重要聚集地。2002年末我院集团职工总人数为1856人,内含从业人数1282人,离退休职工57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3人,新药评审专家12人,博士18人,硕士53人,各类高级职称257人,各类中级职称314人。我院系药学一级学科单位,拥有博士点6个,硕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2000年2月,我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不断推动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建院来,先后经鉴定认证取得科研成果54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75项;申请国内外专利74项(其中7项获国家、部委级优秀专利奖);拥有新药证书173本;已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德、法、意、日、韩、奥地利、印尼等国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1300多项次的科研成果,推广到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药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以我院转让成果作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20余家,占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上市公司数目的一半以上。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先后研制成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如溶血栓药物"高纯度尿激酶"、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一类新药"呋喃丙胺"、" 头孢硫脒"、"胶原酶"等,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形成了竞争优势;维生素B6恶唑还原合成新工艺获得中国国家专利,并被国际著名的罗氏药厂受让使用;抗肿瘤药物"依托泊甙"的生产工艺,在美国获得药品新工艺专利;对维生素C生产工艺的重大创新,为中国成为维生素C生产大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等等。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正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群的培育。由我院作为主发起人并联合其它4家发起人、经过资产重组的"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创立。同时,其它一批"高技术,高产值,高利润"产业群正在迅速成长。一个有实力、有活力的科、工、贸一体化现代医药企业集团,正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化为现实。

    相关网址:
    http://www.sipi.com.cn/main/main.html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6楼2011/08/20

    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1,简单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由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樊庆笙先生于1952年创建。 学科建立之初即为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招收单位,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微生物学 博士点。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对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20世纪80年代初各学科“百废待兴”之时举 办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讲师以上师资讲习班”,“全国厌氧微生物讲习班”,“全国微生物生理生化讲习班”和 “全国重点农业院校生物技术研究生班”,推动了我国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并为我国农业领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学科建设方面,1994年微生物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于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多年来通过世行贷款、科研项目投入和校学科建设贷款,建立了完善的实验设备条件,可以满足从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需要。本实验室于2001年被列为南京农业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室。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 在微生物学科1990年代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农业环境的微生物 保护与治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微生物学科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联系生物固氮、生物钾肥、 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微生物处理工程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为国民经济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成为关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针对农业生产中农业化学品(氮、磷和农药) 大量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及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本学科开展了生物固氮、解磷及农药残留的微生物控制、 治理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在环境微生物工程和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负责人:
    朱军

    3,研究方向: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人们已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以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农业工程和测试中心为基础,组建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为南京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的实验室。2001年创建以来进行了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并运用现代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源性污染的治理、修复及相关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农业环境微生物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如下:
    3.1. 农业生态环境微生物治理与修复工程:
    (1) 针对我国土壤、农作物与水体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筛选农药残留降解高效菌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及各项规模化生产发酵参数,生产出菌剂用于土壤与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污染生物修复,降解与控制农药残留生产绿色农产品。
    (2) 针对乡镇企业工业废水、城镇生活废水及农村畜禽粪便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污染。研究其微生物处理及其工程化处理工艺,工程试验设计及调试等。
    (3) 针对土壤、工业废水与农作物重金属的污染,研究微生物处理的机理与工艺
    (4) 嗜热、厌氧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3.2. 农业微生物发酵工程与废弃物资源化:
    (1) 为减少化肥的使用,筛选固氮、解磷、解钾微生物高效菌株,活化与提高土壤中的植物有效养分的供应,并研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参数及其应用条件。
    (2) 为减少农药的使用,筛选植物内生真菌与杀线虫的高效菌株,并研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各项工艺参数及应用条件。
    (3)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
    (4) 针对畜禽粪便的严重污染,研究其微生物除臭机理及应用,并探索其资源化微生物处理的最佳模式。
    (5) 针对我国农村农作物秸杆过剩以致农民放火烧的状况,筛选降解纤维素木质素的高效菌株以及种植食用与药用真菌进行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有机物还田。
    3.3. 分子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1)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微生物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环境有益微生物基因的克隆、功能和调控,及农业环保用微生物的遗传改造。
    (2) 在筛选农药残留高效菌株的基础上,构建农药残留基因工程菌,以扩大降解谱,并提高降解效率,做好安全评估与应用。
    (3) 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工程菌构建及其应用。
    通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达到如下的目标:
    成为具有农业生态环境微生物保护和治理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能力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实验室,能够承担国家重大农业环境科研项目。实验室将更具开放性,可以接纳国内外学者进行开放研究。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理论和实践基础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4,网址:
    http://www.njau.edu.cn/kyjg/kfshiys/INDEX.htm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7楼2011/08/20

    浙江大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创建于2000年8月,是浙江大学合并的时代产物,也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领域之最具有活力和特色的实验室之一。
    主要研究领域:RNA新病毒和亚病毒分子寄生物的基因组学、人工突变体的构建和变异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分子诊断和高通量检测、重要无性繁殖经济植物复壮快繁和种苗工程产业化、生物降解工程菌菌株的构建和稳定性研究。
    主要成果:在实验室组建的近3年的时间内,已经申报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 完成了3项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实验室现有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员近20人。
    研究课题:实验室目前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科技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重大课题、重大横向课题10多项,与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课题4项。2002年以来,年均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元以上。通过我们的艰苦努力,还将为浙江大学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的进程做出特殊贡献。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8楼2011/08/20

    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1年开始在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原有基础上筹建,1995年11月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在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指导下,在中山大学的领导和积极支持下,实验室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验室在主要的研究方向上承担了 "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重点、省部委级重点、横向协作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等15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取得了一批达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队伍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也达到预期目标。 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外单位进修人员的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职人员特别是青年骨干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实验室的人员流动和课题开放,国内外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扩大了开放面,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促进了实验室的自身建设,提高了本实验室的知名度。

    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本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先进的生物防治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在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发展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前沿领域的新技术和理论、培养新世纪科技人才、以及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研究工作和成果

    (一)研究方向与目标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热带、亚热带农、林、卫生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包括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发挥和提高天敌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原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实验室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并经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和第二次会议研究后同意,从1999年开始拓宽研究方向,将主要研究领域拓宽为热带、亚热带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天敌资源及其基因组学、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②昆虫及其天敌的系统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应用研究;③作物-害虫-天敌系统的系统分析、数学模拟和最优管理对策研究;④转基因抗病虫作物的研究;⑤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
    本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从生物防治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建立和发展本学科的新技术和理论,为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海洋与水产业、林业和保健卫生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并为我国生物防治学科领域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专门人才。
    从本实验室建立的初衷和近年来的发展证明,研究方向和目标的选择是合适的,它不仅体现本领域学科的发展趋势,利于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推动本学科的发展,而且符合我国国情和世界潮流。
    在上述研究方向与研究目标指导下,根据生命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实验室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拓宽和充实。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昆虫与水生经济动物病原体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如:昆虫杆状病毒、苏云金杆菌、虾病毒病、海洋赤潮微藻的研究等。
    ◆ 昆虫及其天敌的系统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应用研究。如:新入侵害虫蔗扁蛾、寄生蜂、瓢虫、稻田蜘蛛的研究等。
    ◆ 作物-害虫-天敌系统的系统分析、数学模拟和最优管理对策研究。如:水稻害虫成灾机理、调控和灾害预警等。
    ◆ 转基因抗病虫作物的研究。如:抗病虫新基因的克隆和抗病虫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等。
    ◆ 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研究,环境生态和农田生态的恢复研究等。

    以上研究内容,是本实验室从筹建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并经过学术委员会多次讨论而形成的。本实验室原来是以重点学科昆虫学(现为三级学科)为基础建立的,研究方向偏窄。随着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在21世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重点实验室必须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丰富研究内容。因此,我们把实验室调整为以生物学一级学科为基础和依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承担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及完成情况
    根据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1996-2000年五年中先后承担了科研课题150项(见附件三),其中"863"计划4项,"973"计划3项,国家攻关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26项,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3项,省部委级项目60项(包括重大、重点项目20项),横向协作33项(含国际合作9项),其它13项。研究经费达2432万元(包括教育部和科技部下达的运行补助费150万元),详见附件三。这些项目大部分已经完成,有的正在按计划进行。所承担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或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本室对所承担的课题,都能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证,尤其是国家项目,更是精心组织,力求圆满完成。
    (三)、取得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影响
    五年来,我们密切注视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抓住生物防治领域前沿课题和发展热点,结合国情,努力创新,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77篇(其中被SCI收录21篇,),出版专著11部,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鉴定成果8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成果转让1项。上述成果,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均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四)、在国际和国内重要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或专题邀请报告情况1996年张景强教授在"第14届国际X光和微分析会议"(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X-ray Optics and Microanalysis)上作题为"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crystal by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的大会特邀报告;1997年张润杰教授代表蒲蛰龙院士在本室主持召开的"水稻害虫综合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Rice-based Ecosystem)上作题为"大沙镇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rice insect pest in Dasha: Th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tudies)的会议专题报告。
    1996年古德祥教授在昆明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术讨论会应邀作"大沙镇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二十三周年"的学术报告;2000年庞义教授分别在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珠海)和全国生物工程发展峰会(广州)的大会上作题为"生物技术与生物杀虫剂"和"基因工程微生物杀虫剂"的特邀报告。

    (五)、实验室最新研究进展
    本实验室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研究力量大大加强,研究方向在生物防治大领域下作了适当的拓宽,确定了一批面向21世纪的研究项目。最新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 物种分子系统分类研究
    ◆ 昆虫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提出农田节肢动物群落重建的概念
    ◆ 水稻害虫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的化学机理
    ◆ 珠江三角洲垃圾堆填区的植被恢复研究
    ◆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
    ◆ 加速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成果的转化

    相关网址:
    http://ls.zsu.edu.cn/sklbc/home/sklbc.htm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9楼2011/08/20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

    相关网址:
    http://hzaml.hzau.edu.cn/aml-introduce/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是在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教授创建的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努力建设发展起来的。1990年由农业部批准建设,1992年经专家评估确认为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并于1996、1999、2002年连续三次被农业部评为优秀实验室,连续两次被推荐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在参加全国生命科学类国家重点、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中1996年排名第八,2001年评估成绩达到良好。2002年转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98年以来,本实验室已建立起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形成了相对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国际和地方下达的大量重要科研任务,坚持对外开放,并广泛进行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博士后,开发了一批农业微生物产品,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方向:
    固氮微生物
    杀虫微生物
    链霉菌与抗生素
    动物病原微生物
    蓝细菌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
    菌植互作


    科研成果
    获奖成果

    近期代表性论文

    1.“Subspecies-dependent regulat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protoxin gene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9,65(5):1849-1853)。
    虽然国内外已报道了苏云金芽胞杆菌在芽胞形成的同时可表达大量晶体蛋白并形成伴胞晶体,并提出其杀虫基因的表达是由芽胞特异性的δ-因子所调节,但对具体某个杀虫基因的表达调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用不同来源杀虫基因的启动子与lacZ基因融合,在不同亚种检测其表达量。通过免疫学方法和Northern杂交,发现cry1Ab-lacZ在鲇泽亚种中的表达比在库斯塔克亚种和多窝亚种中的表达低3-4倍,但cry1C-lacZ的表达在不同亚种中却相同。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其启动子上游区序列决定了基因表达的差异。本文首次揭示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表达具有亚种的特异性,并指出该特异性来自启动子上游序列的差别。

    2.“The common nodulation genes of Astragalus sinicus rhizobia are conserved despite chromosomal diversit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0,66(7):2988-2995)。

    从1980以来,国内外固氮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苜蓿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豌豆根瘤菌和大豆慢生根瘤菌。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从我国特有的共生固氮资源华癸中生根瘤菌中克隆到其共同结瘤基因nodD、nodA和nodBC。与已报道的多数根瘤菌不同,该菌的nodA与nodBC不属于同一个操纵子,其间的距离为22kb。该研究还发现不同菌株nodA基因的碱基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并首次提出根瘤菌共同结瘤基因的保守性与不同土壤受体细菌之间可能进行水平传递的假说。

    3.“Protection induced by intramuscular immunization with DNA vaccines of pseudorabies in mice, rabbits and piglets”(Vaccine, 2002,20:1205-1214)。

    该研究从武汉分离的伪狂犬病毒鄂A株的基因组中,克隆到糖蛋白基因gB、gC和gD,并实现了其体外表达。并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DB、pcDC和pcDD分别免疫接种,可抵抗伪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滴度达到1:32。用CTL活性试验检测细胞免疫反应,发现DNA疫苗可以提供对伪狂犬病毒致死剂量攻毒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在小鼠上,pcDC、pcDD和混合组的保护力均达到100%,与灭活疫苗一致,在兔子上的保护力超过50%。pcDB在兔、仔猪上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较高。免疫动物的体温在以2×105pfu PRV Ea株攻击后没有明显变化,日增重高于灭活苗免疫猪及空白质粒对照组。攻毒后,DNA疫苗和灭活疫苗均不能阻止或延迟排毒。结果表明,该猪伪狂犬病的DNA疫苗不仅有效而且有明显的应用前景。

    4. Genomic analysis of protein kinases, protein phosphatases and 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s of the 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 strain PCC7120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2,217:155-165)。

    固氮鱼腥蓝细菌PCC7120是一种多细胞丝状蓝细菌,它能够行使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细胞分化,细胞通信等。这些活性要求一种有效的信号反应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基于基因组数据,该研究已发现PCC7120中大约有211个基因编码双组份信号因子,66个基因编码Ser/Thr激酶和磷酸酶,占基因组基因总数的4.2%。同时含有双组份系统的模块和Ser/Thr激酶和磷酸酶结构域。并发现了一个由13个基因组成的基因家族。同时,还发现4个基因既含有反应调控子结构域,又含有Ser/Thr磷酸酶结构域。与集胞蓝细菌PCC6803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约35%的信号蛋白基因在PCC6803基因组中存在同源基因。但一个组氨酸激酶的亚家族和两个反应调控子的亚家族却仅存在于固氮鱼腥蓝细菌PCC7120中。

    专 利 和 新 药 证 书

    一、批准专利
    1.半发酵型菊花酒系列及加工工艺 (编号:ZL 94-1-09135.X 1998年)

    2.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毒力菌株YBT-1520及发酵工艺与产品 (编号:ZL 95-1-06749.4 2000年)

    3.A Fusion Protein Baculoviral Polyhedrin Protein-targeting Protei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target Protein Korea Patent(Application 2002年-0036063) 2002年

    二、新兽药证书

    1.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一类) 农业部新兽药证书证字第47号 1999年

    2.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抗体检测试剂盒 《农业部新兽药证书》证字第38号 2000年

    三、申请专利

    1.Cell surface display of proteins or peptides by using outer membrane protein c(OmpC) from E.coli as an anchoring motif. (编号:10-1999年-00057733,韩国 1999年)

    2.一种构建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工程菌的方法 (编号:00-1-15955.0 2000年)

    3.杀寄生虫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YBT-1532及其杀虫晶体蛋白 (编号:00-1-16062.1 2000年)

    4.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编号:00-1-31284.1 2000年)

    5.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剂油剂 (编号:00-1-31222.7 2000年)

    6.一种生态安全型根瘤菌剂生产工艺与方法 (编号:01133548.3 2001年)

    7.一种根瘤菌浓缩液体菌剂的制备方法 (编号:01133549.1 2001年)

    8.发酵型枸杞酒及加工工艺 (编号:01106618.0 2001年)

    9.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毒力基因工程菌WG-001及生产工艺与产品 (编号:01-1-28475.7 2001年)

    10.新型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发明专利 (编号:02138842.3 2002年)

    11.净化水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及固体发酵工艺与应用 (编号:02147874.0 2002年)

    12.表达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及其疫苗与制备方法 (编号:02138947.0 2002年)

    13.口蹄疫-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编号:02138948.9 2002年)

    鉴定成果: http://hzaml.hzau.edu.cn/aml-introduce/?content=kycg/jdcg

    科研设施: http://hzaml.hzau.edu.cn/aml-introduce/?content=kyss/kyss

0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10楼2011/08/2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系列



    介绍:
    所内具部分微生物生态相关的专业和实验室,具体网址为:
    相关创新团队介绍

    1,微生物制药组

    一、学术带头人(Leading Scientists)

    吴文芳(Wu Wenfang),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一项。发表论文68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

    吕安国(Lv Anguo),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30篇,申请专利3项。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近期重点研究内容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urrent Research Contents)

    主要研究方向(Major Research Direction) 微生物资源(Microorganism Resource)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ical Medicine) 重点研究内容(Key Research Contents) 微生物资源的天然药物和以微生物为载体的生物技术药物。

    三、承担重点项目(Key Research Projects)

    1.抗血栓纳豆激酶的开发及产业化研究(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5): 2.高表达肠毒素A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2001—2002) 3.IL-2与肠毒素A基因融合蛋白抗癌靶向分子的构建(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3) 4.肠毒素A与抗黑色素瘤ScFv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横向,2001-2003)

    四、主要成果(Major Research Achievement)

    1. 已于2003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申报了抗精神抑郁症和治疗胆汁郁积性肝脏疾病的新药—腺苷蛋氨酸的临床试验文号,并按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对申报资料的评审意见,完成了补充资料的全部工作。预计不久将获得文号,技术和临床试验文号已转让。


    注射用腺苷蛋氨酸 S-Adenosyl-Lmethionine for Injection

    2. 构建成功高效表达肠毒素A基因工程菌,申请专利一项。肠毒素A的表达量已达到蛋白总量的30%;高表达肠毒素B基因工程菌已构建成功,肠毒素B表达量达到了总蛋白的50%;黑色素瘤单链抗体基因与肠毒素A基因连结表达的抗癌靶向分子构建成功,达到了高效表达,即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一种对癌症病灶有很高的靶向性,对癌细胞有很强杀伤力的全新物质

    a. 中分子量蛋白marker b. BL21(DE3)全蛋白 c. 带pET28载体的BL21(DE3) d. 原条件下ScFv-SEA的诱导表达 e. 验证条件下的ScFv-SEA诱导表达

    3.白细胞介素2与肠毒素A基因融合克隆表达成功。 

    2,微生物固氮组
    ---微生物固氮组(详情请点击链接)


    3,生物资源与生态组

    ---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详情请点击链接)


    4,环境微生物组
    ---环境微生物组(详情请点击链接)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