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你知道上海黄浦江畔有多少个公园吗?

上海分会

  • 搜了一下谷歌与百度,竟然找不到答案。
    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吧。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1楼2011/12/16

    第一个:世博公园……不收门票



0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2楼2011/12/16

    世博公园在黄浦江浦东一侧绵延约1公里,跨越卢浦大桥两侧,如一把“中国古扇”在黄浦江边徐徐展开。。

    在卢浦大桥东侧,是由高大的乔木,碧绿的草坪,紫云英等各色草花组成的小花园,共有50多个品种、3700多棵乔木,其中胸径达50厘米的银杏有11棵;被誉为树中“狮虎兽”的东方杉有6棵,胸径都达到45厘米左右;20棵从日本引进的青枫则堪称“镇园之宝”,每一棵的身价达到10万元左右。园里还有樱桃、枇杷、柿子等多种果树。

    西侧则展现了原生态的自然界。狼尾草、菖蒲、细叶芒等观赏草、水生植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人工小河、叠水、溪流边,营造出种种野趣。特别是那座钢浮大桥,刚踏上桥,感觉天空是封闭的,渐渐的,桥顶、桥侧的木板豁开,天空也豁然开朗。

    世博公园的原址是上钢三厂和江南造船厂,园内还矗立着两座塔吊,留下人们对滨水工业的记忆。公园里还留下了钢厂改建的宝钢舞台。

    世博公园的图片:

    http://dp.pconline.com.cn/photo/2166590.html

0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3楼2011/12/16

    第二个:白莲泾公园……不收门票

    白莲泾公园位于世博园区浦东段的北侧,北接黄浦江、南至雪野路桥,西起世博园区浦东中心绿地“世博公园”,东接世博园区世博村及配套设施,用地面积约13.68公顷,范围由白莲泾滨江绿地、世博村滨江绿地、白莲泾河道两侧绿地及沿江码头四部分组成。白莲泾公园是世博村的配套区域,又是黄浦江沿线的连续滨江景观绿带中的一部分,是中心城区重要的滨水公园之一,可供休闲参观。

0
0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5楼2011/12/16

    第三个:后滩公园……不收门票

    后滩公园位于黄浦江畔,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路隧道,面积约14公顷,用地岸线长约1.8公里。现如今,这里风光秀丽,流水潺潺。

    这座美丽的公园曾经是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的废弃厂房。那时由于水质发黑发臭,滩涂的水系里几乎没有鱼虾和鸟类生存。但通过世博会这个契机,历经数年的建设,昔日的废弃厂房已变成美丽的湿地公园,河水清澈见底,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恢复。

    后滩公园实质上是一个水系治理系统,它摒弃了传统的水污染化学治理方法,采用纯物理和生态技术,利用模拟自然的方法达到水体自净,并恢复和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为了把从黄浦江引入的劣Ⅴ类水净化成Ⅲ类水,后滩公园的“源头”设立着一个3000立方米大小的沉水池,黄浦江水净化“通道”的第一层就是通过沉淀和沙石净化;经过沉淀的水又流进了300米长,落差约3.5米的梯田状流水渠,梯田的每一层都放置了砂石、砾石等,这是第二道过滤;第三个过滤区是沸石净化区,这片区域放置着大量的斜发沸石,斜发沸石是沸石矿物中的一种,能够过滤掉水中的一部分杂质。三道物理净化完成后,河道中的水还要经过由植物和鱼类共同构成的生态“滤网”。

    河道内的植物共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三类。水生植物可以起到吸附水中悬浮物的作用,其中沉水植物能吸收铅、锰、铬等重金属以及一些有机物。保证土壤也是水治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后滩公园,一切有毒的化学农药都受到限制。由于此处曾属于工业区,工作人员在那些土壤受到污染的区域种上植物,通过植物来吸收残余污染,净化土壤。在后滩公园得到净化的河水已投入世博园区,以供灌溉、厕所用水、冲洗等使用。这一项目的成功也为今后上海河道滩涂的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0
0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7楼2011/12/16

    第四个:南园公园……不收门票

    南园公园位于龙华东路800号,全园面积15838平方米。此地原系闽南同乡泉漳会馆旧址,习称南园。民国16年和民国20年经两度改建,在此开办过泉漳中学,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场所。1957年1月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民代表提出了将南园改建为公园的提案。同年4月,市园林管理处辟建公园,同年10月15日开放,园名沿用习称。

    1958年初园内居民全部迁出,逐移交给卢湾区绿化办公室管理。1960年9月卢湾区副食品公司在园内设饲料加工场,公园停止对外开放。至1963年6月,上述借、占的建筑和土地陆续归还,同年10月开工复建。1964年5月初完成修复工程,同年6月1日南园第二次开放,并实行售票入园。

    1965年6月,因被借作打浦路黄浦江隧道工程施工场地,公园再次停止开放。于1975年动工重建围墙、道路和园林建筑,在1979年6月11日将北半部已建成的1.1万平方米绿地先行对外开放。这是南园的第三次开放。

    南园公园主要景点有:(一)环形花坛及蘑菇形小亭。(二)长廊,面积53平方米,廊前有小水池,廊旁植紫藤。(三)南有水榭,面积28平方米。(四)金鱼池,池中植睡莲。园中树木计约2400株。乔木主要有棕榈、广玉兰、罗汉松、龙柏、黑松、水杉、合欢等,灌木较多的有蚊母树、夹竹桃、木槿等。

0
0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9楼2011/12/16

    第五个:黄浦公园

     黄埔公园,上海滩上第一家正式公园。它前后曾用过多个名称:公花园、外国花园、公家花园、大桥公园、外摆渡公园、黄浦滩公园等等。   位于中山东一路28号,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1995年全园面积2.07万平方米,年游人量1457.76万人次。
      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
      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

    修建
      园址原是苏州河口的一块浅滩。清同治二年八月十八日(1863年9月30日),英美租界(1899年改名公共租界)工部局计划改造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口)的道路和岸线,工程包括填土以拓宽外滩,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了30英尺(9.14米)的人行道和种植行道树。
     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J.Clark)于同治三年八月三十日和十二月十九日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克拉克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但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和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端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
      这一方案在同治四年四月初一(1865年4月28日)召开的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上获得通过,工部局随即指示工程师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建园的投资来自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在同治元年以高价出售了面积约190亩(12.67万平方米)的第二跑马场,以低价购得了面积达500多亩(33.33万多平方米)的第三跑马场(跑马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同意拨出一万两规银作为建设公共花园的经费。

    黄浦公园
    为填滩建园这件事,工部局请英国驻沪领事巴夏礼(H.S.Parkes)出面与清上海道台丁日昌磋商,同治四年六月十三日,工部局宣布上海道台已经口头同意填滩。是年冬,建园填滩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竣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
      同治七年闰四月廿九日,上海道台应宝时致函英国驻沪领事温思达(C.A.Winchester),函中指出:这块滩地为中国政府的公有土地。鉴于公共花园是非盈利性的公众游憩场所,准予发给道契并免除押租(土地产权的一次性价金),但每年仍须交纳土地税。今后如发现在这块土地建造以盈利为目的建筑物或将土地出租给私人,中国政府将收回这块土地。同年六月二十日(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到这一年的年底止,公园建设投资为规银10223.59两。

      公园的英文名称为Public Park,中文译名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中国人习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民国25年(1936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民国34年12月21日改名春申公园,民国35年1月20日改名黄浦公园至今。
      公园在同治七年取得地契时为30.48亩(2.03万平方米)。自此以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光绪三十年、民国10年三次在苏州河和黄浦江边填土,增加土地面积约10亩(6667平方米)。但是为改善外滩交通,又多次划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因此,公园的总面积比初建时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民国11年为27.98亩(1.87万平方米),1949年为29.4亩(1.96万平方米),1993年改建后的公园总面积为2.08万平方米。
      公园的大门开始是在园西北角近韦尔斯桥头处(是位于今外白渡桥西的苏州河上木桥,同治十二年在其东建木结构的外白渡桥后,此桥拆除)。光绪三十一年将大门迁至园西南今大门的位置,原西北角园门仍留一扇小门作通道。民国18年又在园西的南部与北京路口相对处开了一道园门,这道门在解放后关闭。公园早期以绿篱与马路相隔,后来逐步修建了竹篱,民国13年后建了围墙。约在民国21年间,沿黄浦江和苏州河边设置了铁栏杆,解放后改建为防护墙。民国2年初,工部局在公园东侧建黄浦江水位观测亭,设置若干水文仪器,于是年3月1日正式启用,此后,该亭在民国13年、1949年两次重修。目前的建筑为上海航道局于1979年所建,1995年重修,名为黄浦公园水文站。
      建园初,公园是靠两面临江的优越位置和绿化吸引游人,园内除树木花草外,只有一间小温室和一间门房,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当时园的中部和西部、南部有一些灌木丛,沿江是一条大道,路边植一列乔木,树下为木制长椅。约在同治九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并安装6盏煤气灯,除冬季以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此举行音乐会。光绪六年春,在公园入口处用水泥石块砌了一座假山。光绪八年五月英商上海电力公司对外供电,是年底公园音乐亭安装电灯。

    黄浦公园
    光绪十四年,侨民伍德捐资在园南部建喷水池一座,池中为铜铸的两个孩子合撑一伞,水从伞顶端喷射而出。光绪十六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四周围以铁链。光绪二十年,为庆祝上海开埠50周年,在园北部建造了一个圆形水池,喷泉装在一块糙面石中心,池中还建有一座小假山。光绪三十一年将“常胜军纪念碑”从外滩移入公园内的西南面,这个纪念碑是同治元年为取媚洋人而建的。此后,又将另一座马嘉理纪念碑迁入园内。马原为英驻华使馆官员,光绪元年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不听劝阻,被当地人击毙。在沪英侨为此建筑了这座纪念碑,于光绪六年五月初六日竖立于外摆渡桥南堍西侧。
      1909年,在公园北部建立了第一只茅亭。民国11年音乐亭翻建,仍为钢铁结构,但以水泥盖顶。民国12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凉亭一只。民国21年在园西部堆了一座小土山,山上植灌木。民国24年拆除了茅亭,在园东北角建造松木桩凉亭。民国25年,园北水池中假山拆除,改装为十二道喷泉。民国26年,音乐亭被拆除,仅留石台基。同年在花园之南部,建造木结构的凉棚一座,作游人平时休憩之所,临时又可作音乐亭。
      在民国以前,公园是全市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又是夏夜纳凉的好地方。因此,除隆冬季节以外,公园每天开放到午夜零点,游人于傍晚以后最为集中。除园景以外,音乐会是公园一大传统特色。早期公园的音乐会是由英国兵舰上的乐队来演奏,以后是由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会每周至少一场,夏季甚至一周三四场,每场观众数百人,有时600只帆布椅全部租出。光绪十五年开音乐会124次,其中除少数是在英国领事馆花园演出之外,绝大多数是在公共花园举行。光绪三十二年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局部建成,民国3年极司非而公园(今中山公园)开放后,公共花园举办音乐会的场次逐步减少。
    公园从开放时起就不准中国人入内,甚至在公园门口挂出过牌子,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因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经过60余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工部局终于宣布从民国17年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
      民国30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度驻扎公园的日军肆意践踏花草,公园面目全非。民国32年,汪伪政府将“常胜军纪念碑”和马嘉理纪念碑拆除。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修复了被破坏的园景。民国35年6月4日端午节,为观看黄浦江的龙舟竞赛,由园门进入黄浦公园的游人逾7万人,还有不少人越围墙入园。为此,围墙多处损坏,35只长椅及茅亭被毁坏,花树损失无数,公园不得已停止开放五天。到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园内埋地雷、建碉堡,公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解放初,上海警备司令部迅速排除园内的地雷,公园于当年6月9日重新对外开放。1956年加高了公园的防汛墙。1959年拆除围墙及门口喷水池和小孩雕塑,游人免票入园。1961年在园西建铁丝网围墙,恢复售票进园。1972年,在园中部原音乐亭的基座上建望江亭,6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面积为128平方米。1973年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在园大门内建一座占地406平方米、高9米的假山,瀑布从山上泻入面积为88平方米的磨石子喷水池。在园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一个,面积117平方米,池内装置三只瓷鱼喷水器。在园东沿黄浦江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廊,面积为356平方米。廊两端有梯可登廊顶平台,台四周围铁栏杆,是园内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在园西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绿廊,长30米,宽3.8米,面积为114平方米。在园北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茶室,面积388平方米。同时还改建了园中的阅报廊和画廊。1980年,对全园7172平方米道路地坪进行全面翻建,分别改建为柏油、红石板、水泥、磨石子和杂石子路面。1983年,将园西沿中山东一路251米围墙改建成钢结构透墙。同年1月园北茅亭改造为钙塑顶亭。
    1989年1月11日,公园闭园改建。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体,由同济大学、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分别规划设计,由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施工。圆岛上的浮雕由上海油画雕塑院设计,浙江温岭仿古雕塑工程公司施工。纪念塔早在1950年5月28日由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在园内茅亭前举行奠基。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至1989年12月始动工,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时落成。建塔所需的1100万元资金,由全市3700多个单位共99.6万余人捐助。
      1993年9月27日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李小龙在拍摄电影时,也把此地当成了外景取景地,拍摄出了《精武门》中经典的一幕。
    人民英雄纪念塔
      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这里的两条江堤相交原呈钝角形,施工中苏州河堤延伸8米,黄浦江堤延伸11米,两堤相交处变成圆形。纪念塔及空厢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左右,塔身建于直径为56米的圆岛之上,岛下有500多根钢筋混凝土桩支撑。圆岛、塔座、塔身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0米,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他们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碑下有献花石,其周围为小花坛。圆岛有三座平桥与公园相接,桥头设两只三角形花坛。塔座壁的花岗石浮雕高3.8米,长120米,内容是反映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解放的斗争,共有97个人物形象。纪念塔参观大厅为外滩历史纪念馆,除展出图片、实物之外,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电脑系统,演绎外滩的变迁。

    江堤
      位于园东、北两面,苏州河堤长80.7米,黄浦江堤长137米,均宽10米,高出地面约10米,堤外侧置铁栏杆,游人可凭栏观赏江景。沿堤内侧植花灌木和四季草花。

    雕塑
      位于园南部的花坛中,面朝园门。雕塑名为浦江潮,雕像是一个勇士在挥舞着旗帜,象征人民挣脱旧社会的铁锁链。像高8米,宽11米,用铜浇铸而成,重25吨。底座高2米,以大块花岗石砌就。雕塑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市园林设计院雕塑室设计,由大连造船厂制造;底座由浙江温岭仿古雕塑工程公司施工。

    广场
      位于园中北部。中间是占地1040平方米的花岗石地坪,东面为市长陈毅和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的题字奠基石碑;东、北面分别有900平方米和700平方米的两块三角形草坪;南面有花坛和椭圆形草坪;西面有直径6.5米圆形喷水池,池中间竖有7米高的钢架,上有“永垂青史”、“浩然正气”八个金字。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坐落在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上海百年风云大型花岗石浮雕
      位于黄浦公园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早期的公园拥有许多花坛,花坛内种植了各种类型的植物。位于外白渡桥南
    堍西面附属于公园的花圃名预备花园,引种培育外地以及欧洲的花木,使花坛在春季有郁金香、紫罗兰,夏季种上五彩缤纷的亚热带和热带植物,秋季植菊花,冬季有三色堇。当时曾有“中国十二生肖”花坛。公园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是具有特色的百花园。在园西沿马路种植抗性强的高大乔木,并有浓密的绿篱,以减轻噪声和尘埃的影响。在江边及园路旁多植悬铃木,其余均为草坪。解放后,原有的乔木和绿篱都保留下来,园南以花坛为主,花坛保持四季有花。北部以草坪为主,植有747平方米的天鹅绒草坪一块。西北部有大悬铃木,园中分布植有广玉兰、香椿、银杏等。1986年全园有111个树种,共3546株,绿篱264米。乔木与灌木之比1∶4.24,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1∶0.2。
      1989年园内树木大多搬迁他处,只保留绿地面积5632平方米,其中草坪占4000平方米左右,园西绿化带为1000平方米左右。1994年全园有乔木66株,灌木3009株,藤本植物14株,球型植物64株。

0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