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你会做吗

  • happy王子矜
    2012/02/22
  • 私聊

上海分会

  • 不说这样的题目能不能答上来,能看懂题目的有几个呢,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情的有几个呢?整体语文水平肯定是在下降的,比如《唐诗三百首》,以前是儿童读物,现在的文艺青年才会去看的,这就是差异。国家不以文学/哲学来作为公务员的选拔标准了,这是根本原因,不过么,嘿嘿。下面有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题目,对比明显么。


    来源: 肖瑜

    刚刚意外在网上发现了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的会试题目,很有震撼力。历史书告诉我们,科举考试是封建专制思想禁锢读书人的工具,可是我们现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们在前人的面前,真的算不上有学识和见地了。能在科举中游刃有余的人物,真的是人中龙凤了。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士子们可以做到经世致用,我们这些号称系统接受西式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反倒陷进书本不能自拔,确实值得人深思了

    第一场,史论5篇: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1题藩镇,第2题平戎,第3题举贤,第4题变法,第5题以夷制夷) (纵横古今中外事实,观点,论证,所以才叫史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这种题目放在现在考都够用了,未必有几个人能答得出来)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大气魄,大手笔,经学致用)
  • 该帖子已被版主-影子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额。。。
    +关注 私聊
  • happy王子矜

    第1楼2012/02/22

    2012-02-21 00:11:13 Silent

    当今公务员考卷:小明在沙滩喝汽水,一元一瓶,三个空瓶换一瓶汽水,他共有十元,他最多喝多少瓶汽水?

0
    +关注 私聊
  • happy王子矜

    第2楼2012/02/22

    2012-02-21 00:32:01 小山 (地平线后面有我们想要的一切。)

    中国科举存续时间长达1300年,其间出现的状元作文差不多在1300篇上下,加一些中榜的优秀“满分作文”,数量多得不计其数。这些状元作文是中国考试史上极为珍贵的文字材料,古代有人专门将这些试题、作文收集起来,编成类似今天的示范作文,供学子们学习、收藏。可惜在1904年光绪朝废除了科举制后,大多佚失了,特别是宋、元、明三代的试题、作文,佚失最严重。正如中国最后一位探花商衍鎏所说,这些作文“藏书家不重,目录学不讲,图书馆不收”。


    因为存世不多,外界能看到的古代状元作文更少。我查阅了《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看到了一些古代状元作文,这些考生的作文技法、知识底蕴,非绝今天的高考状元可比,各省市的满分作文,与之亦不可相提并论,其文笔之清美、说理之老道、思想之深刻,甲骨文考生、古体诗考生看了,我想应该汗颜的。


    古代状元作文保存较为完整的,是清代部分,我特别看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 的作文,确实很清彩、漂亮,考中状元名副其实。以前不少人可能知道刘春霖那次考试的试题,共有五道,五道题要做五篇作文(策论)。



    这里,将刘春霖的作文和主考官给的评语,完全地披露于下——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会试试题: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造就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神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中而不倚、强哉矫义


    刘春霖会试试卷(五道)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天下之患无常处也、惟善谋国者、规天下大势之所趋、揆时度务、有以制其偏倚之端、则不至于变起而不可救。夫立国之初、每鉴前代得失、以定一朝之制、时势所迫、出於不得不然、非能使子孙世守以维万世之安也。嗣世之主、昧于时变、因循荒怠、不思所以持之、欲无中于祸败、岂可得哉。吾尝综观前史、历代内外轻重之际、得失之故、有由然也。夫天子建国、居中驭外、大抵据形胜以临天下、而操纵进退自相维系、是以四方顺轨而下无觊觎、使非集权於中枢、久之必有拥兵坐大而睥睨奸命、适召天下数世之患。然使国家不寄阃於四方、则朝廷又孤立无援、势必至奸臣内擅而外无所忌。此千古以来祸机倚伏常如此者、非一世也。昔周有天下、诸侯裂土握强兵、而拥列城者星罗环拱。降及衰、周天子守府、然而绵延五百余年、从无权奸篡夺之祸、惧诸侯也。然自春秋以降至於战国、诸侯放恣、益不知有周室、天子徒拥空名於上、而卒灭於秦。唐有天下、行府兵之制、沿边置节度府、天下劲旅布处四方。突厥吐蕃之寇、天宝灵武之乱、皆资外兵扶翼而不遽亡。即以仇士良之威暴、而昭义一表、乃震惧不敢复肆、其制可谓善矣。然自安史之后,藩镇外擅,更为乖逆、至合纵以抗天子。飚驰云扰、终唐之世、其祸不解。凡此皆外重内轻、其失至於负隅怙强、朝廷不能制也。秦始皇惩周末之弊、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关中、自以为万世有天下矣。然外无信臣精卒以制其内、赵高一薰腐之余、遂得以把持大柄、玩孺子於股掌之上、天下熟视而不敢校。及陈胜吴广之徒起、奋梃大呼、天下弗能御也。魏文帝侵削诸侯、有同幽絷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其势固莫能为乱也。然再传而后微弱益甚、司马氏父子遂攘其臂而夺之。此又外轻内重、其失由於国无外援,故左右敢为乱逆而不顾也。且非独周唐秦魏然也。汉惩秦弊、广建亲藩、不旋踵而反者九起、其后复有七国之变。武帝离裂大国以弱枝叶、未几王莽崛起、公移汉祚。宋惩唐季五代之乱、杯酒而释兵权、务用文臣以柔其国、卒有靖康之祸。明惩宋室之孱弱、大封支庶、而靖难之师猝起而莫救。若此者皆所谓更相惩戒以就一偏之利、故其祸循环而不可解也。虽然立国之初、固不能逆睹后日之害而预防之也。防一害必更有一害以中之、出於所防之外。惟嗣主深虑、知化规天下大势之所趋、因时制变以持之、使害未形而势已转、庶天下可久安长治、而无倾覆之忧。不然使周无夷王之下堂、幽王之东迁、秦无二世之昏虐、魏无齐王之幼暗、唐无代宗德宗之姑息、则其祸乱亦未必遽至於是也。贾生有言、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如因四朝之乱弱、而归咎其祖宗立国
    初制之不善、则天下岂有无弊之法哉。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吾尝读贾谊新书、观其上书文帝、请试以属国之官以主匈奴、当挟五饵三表之说、系单于之颈而致其命。其所谓三表、则曰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至所谓五饵、不过娱其耳目口腹、以丧其心志而已。呜乎、若三表者、尚不失圣王柔远之旨。至若五饵、则未尝不怪其计之陋也。夫天子主中夏控制百夷、自有强国芘民之道。善治国者、不能必敌之可胜而能为必不可胜、使强邻黠敌闻风夺气、凛然而不敢犯、则天下安矣。若导人於淫靡之事、以乘其敝而取之、此所谓穿窬之智也、岂王者自强之大计乎。及吾读汉书贾谊传、则於五饵三表之说削而不书、犹复深讥其疏、以垂戒后世。於是乃叹班氏之书、其去取为至精、而其识为至远也。或曰,昔秦穆公患戎臣由余之贤,遗戎王以女乐二八、以间疏其君臣、卒得由余而霸西戎。单于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戒之曰、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於汉矣。执是以观谊之说、未尝不效。然吾以谓穆公之霸在增修国政、国势既固则外交之术无往而不宜、且其时天下方以诈力相高、而秦又介居戎狄、行其狡黠之计以取利一时可也。若匈奴之在汉、窃谓虽好汉物亦不至遽即於靡弱。何也、匈奴界处北陲、刚猛忿鸷出於天性、岂独其习俗使然哉。设汉不自谋所以御侮之方、而专务出美善之物以疲人之国、吾恐财产耗竭而边郡之寇掠自若也。或曰、后世文明之国、有以奇技淫巧之物输入异国、以陷溺其心思、而汨没其志气者、汉何不可施之於匈奴乎。曰、此正文明进化之机也、好其物则必艳其术、艳其术则必学其学。夫使举国群趋於文明之学、适足以增其国力而已矣。汉代之文明、匈奴所不及也。使由爱好汉物而因以渐求文章礼乐伦常之盛、则魏孝文帝之业不难遽见於西汉之世也、岂足以敝其国哉。故吾谓御侮之道、惟当力求所以强国芘民之术、使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自能令单于远遁而边尘不惊。若贾生之说、虽时或有效、何足取哉。此班氏所为良史欤。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权时势、而务博宽大之名。国家当疲玩不振之秋、内忧外患、其势岌岌不可终日。而朝野方酣嬉而为偷惰之谋、不有以震厉之、则弛者不可复张、而天下终於不救。虽申商之术、儒者弗道、然时势所值、激於不得不然、善为国者必不敢因循顾忌、而贻天下以不测之患。如猛烈之药、虽非所以养生、然遇沈痼之疾\I则固非此不能起也。诸葛武侯承刘璋之后、王荆公当北宋之衰、皆所谓处积弱积弛之余、非用申商之术莫能治也。然武侯用之、功润一方、吏民衔感。荆公用之、毒乱天下、而诟病至今者。何哉、武侯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荆公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也。何以知其然也、史称武侯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又曰、终於邦域之内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然则后之治国者、必先有武侯之心、而后可以行申商之术、苟徒窃其似而无侧怛之诚,以贯之必流为残忍刻薄而无疑。王荆公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深见天下蔽於积习、非执法坚定必为群议所挠、而又虑申商之学不足以服朝野之心、乃讳言其名、而阴托周礼以为说。然则荆公非误会周礼、乃附会周礼耳。其所以附会周礼者、非真有取於古。逆知在廷诸臣、必将斥为申商术非先王之法、而因托为先王之政以间执其口、卒之攻者自攻、而讳无可讳、乃专务以意气相遌以博一日之胜、同己者进、异己者斥、使小人揣摩迎合得行乎其间。而新法乃适以毒乱天下、为世大诟。嗟乎。行政非人、虽有良法美意、亦足以为害。故程子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也。夫武侯与荆公其所用之术无以远过、然其成败功罪悬绝若此、非独其心术不同、亦其所遭遇使然也。武侯则匡辅之者多俊才、荆公则排击之者多君子、然此固不特荆公之不幸、亦宋室之不幸欤。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环地球而国者以数十计、其盛衰存亡之数不一端、而大原必起於教育、故学堂者东西各国之所同重也。学堂之设,大旨有三、曰陶铸国民、曰造就人才、曰振兴实业、三者不可偏废。而立学者必自度其国家之性质、以为缓急之端。今中国因积弱之弊,欲以学战与列强竞存、则必以陶铸国民为第一要义。何者、国民之资格不成、则国不可立。虽有人才、可以为我用、亦可为人用。虽有实业、可以为我有、亦可为人有。所谓国民者、有善良之德,有忠爱之心、有自养之技能、有必需之知识。知此身与国家之关系、对国家之义务、以一身为国家所公有而不敢自私、以一身为国家所独有而不敢媚外。凡为国家之敌者、虽有圣哲,亦必竭其才力以与之抗、至於粉身绝脰而不悔、终不肯以毛发利益让之於人。以此资格教成全国之民、虽有强邻悍族、亦将敛步夺气而敢犯、然后人才可兴、实业可振也。中国以重文轻武之故,民气靡弱偷惰、谋私利不谋公益、无善良之德、视国事不干己事、无忠爱之心、专事分利、无自养之技能、末习溥通、无必需之知识。稍有解外国语言而习其事者、则相与服属外人而为之伥。於此而欲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不亦难乎。方今欲建学校以图富强、非鼓其特立之精神不足以挽回积习。日本与我同处亚东、其弊亦在致相类、今一变而跻於列强之次者、亦以重尚武之精神也。夫今日人才销乏可谓极矣,政治废弛、法律繁乱、财政竭蹶、外交失误、则设专门以储才固当务之急矣。然窃谓即有人才而庶政亦不能善。何也,一人修之、百人挠之、其势必不能胜。古之立国、惟恃有二三豪杰。今之立国、则恃有全国之国民。不然、愚民百万谓之无民、以与文明诸大国争衡、虽有英雄、岂能措其手哉。至於农工之业、拘守故辙、商矿之利、见夺外人。以中国人力之勤,物产之博、苟分设各学致富之道、尤可跷足而待。然兴一事必招洋股、创一利适资他族、皆其民无特立之质,故利未兴而害乘之矣。由是以观、则知必养成完备之国民、然后人才为我国之人才、非他国之人才、实业为我国之实业,非异国之实业。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尝以独立自尊一语为教育最大纲领、其即此意
    也欤。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自古帝王之治、圣贤之道、不外一中。中者、举天下万世所宜视为标准者也。然芸芸之众、率恭然不能自立。而豪杰奇逸之士则又不免矫持太过、而不能以大中为归。即中矣、而卒不能历久不渝、贯始终而如一,则物俗为之累也。惟君子能祛物欲之累、介然有以自持、此其所以难能可贵欤。夫子答子路之问强、而复进之於君子有曰、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信哉、其能强也。且吾尝见天下之变、所以挠吾中立者多矣。凡夫祸乱之萌、必先挟一近是之词以为煽惑人心之计、一二见微之士或能逆知其妄、耿耿自立而不陷其樊。设於此而复有巨诈雄奸、别树一帜以相抵抗、其所以攻击彼党而发其逆谋者、适与己见若合符节、则不觉沛然从之而无复疑及乎。势焰已成、徒党已众、而阴谋渐露、其狂悖乃更有甚焉。至此虽觉悟、愤悔而已。失身其中、噬脐无及。自古以来忠义慷慨之士、不能卒守中立者、往往如此也。君子则不然、其识足以鉴别天下之是非、灼然如黑白之不可乱。其力足以措拄狂澜之横决、屹然如砥柱之不可摇。当举世昏昧之秋、尝倡为非常之说、以冀弭百世之患。迨吾谋不用而卒归於败、然后天下服其先觉、纷纷并起、窃其绪论、横议放言。而奇邪诡辩之徒、思乘时以售其奸、乃托君子之言、以保国救时悚动天下。而君子於此反退然中处、若无以异於常人。及其邪说一败,为世大僇,而君子不与其祸。时势迁流相激、世变万端、君予以一身卓立其中、凝然若出於无事。天下方惊骇怪叹以为神奇、而岂知其素所树立者固如是哉。夫惟有定识以烛於几、先有定力以持於局外、然后甘言好诃不足以诱之、群疑众谤不足以动之、权谋诡术不足以误之、祸福利害不足以乱之。而要其本原、在能取物欲之私而胜之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刘春霖参加的会试共进行了三场。三场考试后,主考官看了刘春霖的作文后十分惊喜,分别给出了评语,正是主考官向朝廷鼎力推荐,刘春霖才成了“第一人中最后人”。


    本房原荐批 :

    第一场 论古有识、思力沉挚、笔情清矫、纵横出没、变化从心。
    第二场 熟悉洋势、言之凿凿、词意透辟。
    第三场 议论驰骋、茹古涵今。


    文明堂原中批:

    第一场 纵横离合、跌宕昭彰、是能得古文义法者。首二三艺最胜、余亦妥惬。
    第二场 首艺有精透语、余亦能切实指陈。

    第三场 飞词骋辩、思议不庸。

    在这最后一届科举考试中,前三名中,除刘春霖中状元后,朱汝珍、商衍鎏,分中二、三甲。

0
    +关注 私聊
  • happy王子矜

    第3楼2012/02/22

    2012-02-21 10:27:48 蓝蘑菇没有烂 (快滚儿回去做作品集)

    我们的语文教育。。。最喜欢的句式便是:***体现了***, 反映了***的**精神 通过*** 深刻揭露了******
    古诗词鉴赏的句式全是:通过****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的情怀。。。

    每个人都必须说出同样的感受 不得不说语文教育真的很失败。。。

0
    +关注 私聊
  • happy王子矜

    第4楼2012/02/22

    2012-02-21 11:27:13 icchhp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

    这个题目实际上考的不是变法这么简单的问题吧?申商是申不害和商鞅的合称.申不害闹出的动静小很多人对他不熟,不过不要紧.商鞅闹的动静大,这可是被鲍鹏山誉为祸害中国2000年的伟人

    文心雕龙中写"申商刀锯以制理",国书·鲁语的注解中又写"割劓用刀,断截用锯"这样大家对这道题的意思有了个理解吧?

    用现在的方式来说这道题就是

    论猪狗亮没安坏心,可是没少砍人头...扒灰王嘴上傲娇不肯承认自己建了不少黑监狱

0
    +关注 私聊
  • 雾非雾

    第5楼2012/02/22

    应助达人

    俺上学时最头疼这种总结,动不动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老师问时,心里一片茫然呀!~

    happy王子矜(wangzijin) 发表:2012-02-21 10:27:48 蓝蘑菇没有烂 (快滚儿回去做作品集)

    我们的语文教育。。。最喜欢的句式便是:***体现了***, 反映了***的**精神 通过*** 深刻揭露了******
    古诗词鉴赏的句式全是:通过****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的情怀。。。

    每个人都必须说出同样的感受 不得不说语文教育真的很失败。。。

0
    +关注 私聊
  • 雾非雾

    第6楼2012/02/22

    应助达人

    从结果看,可能刘春霖大状元,是属于能说不能做的,理论上头头是道,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就没了。

0
    +关注 私聊
  • 雾非雾

    第7楼2012/02/22

    应助达人

    其实世代更替,后人的看法感觉往往是盲人摸象,因为历朝历代都是注意总结前朝衰亡的经验教训,以为参考校正,以期自己能万世而不绝,但是主政者就忘了一点即,前朝的人是人,后来的人也是人,大家都差不多,尽管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注意不栽跟头,但不能保证在所有的问题上都不栽跟头,也就是防住了在前朝的经验教训上不出问题,但是又会在新的问题上出其它的问题,因此王朝就周而复始,兴衰交替了。不管哪个政策方法,一旦真正实行起来,往往会出来想不到的问题,问题积累地越大,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样结果就更加难料,更加难以控制了。

0
    +关注 私聊
  • happy王子矜

    第8楼2012/02/22

      刘春霖颇富民族气节。1934年,伪满政府郑孝胥特派人邀刘北上,并许以高官厚禄,被他拒绝。“七七”事变后,与他同科进士的王揖唐出任伪职,出面拉拢刘春霖,也遭到刘的严辞拒绝。1942年1月18日病逝于北京寓所,享年70岁。


    历史上这一类人大部分都是这样。做不好,但是很少乱做。

    雾非雾(mcds) 发表:从结果看,可能刘春霖大状元,是属于能说不能做的,理论上头头是道,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就没了。

0
    +关注 私聊
  • happy王子矜

    第9楼2012/02/22

    不讨论兴衰,只是在说语文水平的降低。

    雾非雾(mcds) 发表:其实世代更替,后人的看法感觉往往是盲人摸象,因为历朝历代都是注意总结前朝衰亡的经验教训,以为参考校正,以期自己能万世而不绝,但是主政者就忘了一点即,前朝的人是人,后来的人也是人,大家都差不多,尽管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注意不栽跟头,但不能保证在所有的问题上都不栽跟头,也就是防住了在前朝的经验教训上不出问题,但是又会在新的问题上出其它的问题,因此王朝就周而复始,兴衰交替了。不管哪个政策方法,一旦真正实行起来,往往会出来想不到的问题,问题积累地越大,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样结果就更加难料,更加难以控制了。

0
    +关注 私聊
  • happy王子矜

    第10楼2012/02/22

    上面的题目,看明白文字的有七八成,知道说的什么事情的三四成,但是要让我答题,基本没法说。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