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尾吹气对分离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要设定尾吹气?

  • 又又1990
    2010/01/01
  • 私聊

气相色谱(GC)

  • 尾吹气是载气的一个分支气体,从色谱柱后直接进入检测器的一路气体。什么情况下需设定尾吹气?尾吹气对分离测定有什么影响?
    +关注 私聊
  • 又又1990

    第1楼2015/06/24

    原因
    在色谱柱末端到检测器之间有一个死空间,称为柱后死体积,是由检测器的体积、形状等因素引起的。柱后死体积和检测器死体积会影响毛细管柱的柱效和色谱图峰形。但用填充柱时因载气流量大而影响不大,因而填充柱可不加尾吹气;而使用毛细管柱时则要加尾吹气,使样品快速到达检测器,来消除柱后死体积的影响,保证检测器高灵敏度工作。
    例如,假设色谱柱末端到检测器之间有12μL的死体积,当填充柱以36mL/min的载气通过时需要0.02s,而毛细管柱以1mL/min的载气通过时则需要0.72 s,所需时间是填充柱的36倍。对于填充柱,0.02 s的停留时间不影响柱效和峰形,但是对于毛细管柱,0.72 s的停留时间对柱效和峰形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毛细管柱因连接困难造成死体积打,一般要加尾吹气。
    尾吹气对分离测定的直接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 提高检测器响应值和响应速度;
    ② 改善色谱峰形。

1
    +关注 私聊
  • 又又1990

    第2楼2015/06/24

    解决方案
    毛细管柱设置尾吹气,保证了检测器的最佳工作条件,能快速将样品组分吹送入检测敏感区,消除了检测器死体积的柱外效应,从而消除了柱后死体积对分离测定的影响,因而达到了改善柱效和色谱图峰形的效果。对于毛细管柱,尾吹气是一路重要的气体,要根据所用检测器类型和色谱柱的内径尺寸,来确定设置的尾吹气流量。同时,有时候为了分析的需要,需要仪器在比平常更高灵敏度条件下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尾吹气等各路气体。
    通常情况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热离子化检测器需要柱内载气和尾吹气流量之和约30mL/min。当常规毛细管柱分流后流量为2mL/min 时,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需要流量约30mL/min 的尾吹气。同样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当用大口径毛细管柱时,柱内流量上限可达到15mL/min,因此需要15mL/min以上的尾吹气。
    要准确设定好尾吹气流量,还需要先知道如何测定尾吹气流量,测定方法不同仪器可能还有所差别。一般气相色谱仪,装好色谱柱后,可在检测器出口处用皂膜流量计可测得柱内载气和尾吹气流量之和,而用测定死时间的方法即可计算出柱内载气流量,从而可计算尾吹气流量;而部分仪器,由于设计上的原因,不能在检测器出口处用皂膜流量计测定载气总流量,只能拆开连接尾吹气的管路,再用皂膜流量计测尾吹气流量;对于一些高端仪器,都是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压力和流量的自动控制,因此,每一路气体的流量都可以直接在仪器控制面板或工作站上设定、读取。

0
    +关注 私聊
  • 又又1990

    第3楼2015/06/24

    案例分析
    采用瓦里安GC450气相色谱仪,CP-Sil 8CB 毛细管柱(30m ×0.25mm ×0.25μm),载气氮气,载气柱内流量2 mL/min,进样口分流比40∶1,柱温箱温度为150℃保持1min,15℃/min升到240℃保持1min,再以10℃/min升到270℃保持10min。气化室温度240℃,检测器温度300℃。分析农药标准溶液,组分包含α-666、β-666、δ-666、γ-666、百菌清、三唑酮、异菌脲、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1、氟氯氰菊酯2、氟氯氰菊酯3、氟氯氰菊酯4、氯氰菊酯1、氯氰菊酯2、氯氰菊酯3、氯氰菊酯4、氰戊菊酯1、氰戊菊酯2、溴氰菊酯。改变尾吹气流量分别设定为20 mL/min、28 mL/min、38 mL/min、48 mL/min、58 mL/min进行实验,考察尾吹气流量变化对色谱峰响应和分离度的影响。
    不同尾吹气流量下获得的色谱图,见图1-图6,结果表明,随着尾吹气流量的增加,峰高逐渐减小。以百菌清、异菌脲、溴氰菊酯为例,随着尾吹气在20mL/min-58mL/min的范围内变化,色谱峰峰高变化曲线见图6,表明尾吹气流量增大,峰高逐渐降低。因为ECD工作原理上属浓度型检测器,在一定范围内,峰高响应信号值与组分浓度成正比。理论上,峰高响应信号与载气和尾吹气流速无关,但实际上,峰高响应信号与进入检测器检测敏感区的瞬时组分浓度成正比,尾吹气越大,样品组分在检测器的停留时间越短,瞬间浓度变小,组分分子来不及充分捕获电子就被吹扫出检测器,从而导致出现尾吹气流量越大,响应越低的结果。

    图1 尾吹气流量为20mL/min时的组分分离图
    色谱峰:1.α-666;2.β-666;3.δ-666;4. 百菌清;5.γ-666;6.三唑酮;7.异菌脲;8.联苯菊酯;9.甲氰菊酯;10.氯氟氰菊酯;11.氟胺氰菊酯12.氟氰戊菊酯;13.氟氯氰菊酯1;14.氟氯氰菊酯2;15.氟氯氰菊酯4;16.氯氰菊酯1;17.氯氰菊酯2;18.氯氰菊酯3;19.氯氰菊酯4;20.氰戊菊酯1;21.氰戊菊酯2;22.溴氰菊酯。(下同)

    图2 尾吹气流量为28mL/min时的组分分离图

    图3 尾吹气流量为38mL/min时的组分分离图

    图4 尾吹气流量为48mL/min时的组分分离图

    图5 尾吹气流量为58mL/min时的组分分离图
    通过对比分析,当尾吹气流量为48mL/min时,对如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的异构体峰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度结果分别见表1.3和表1.4。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均分别有8种光学异构体:一对低效顺式、一对低效反式、一对高效顺式和一对高效反式。当色谱条件合适时,通常出四个色谱峰,依次是低效顺式、低效反式、高效顺式和高效反式,否则只能出三个峰。如当尾吹气为20mL/min时,因为柱后扩散效应存在,导致氟氯氰菊酯部分异构体重叠,只能出三个峰,而其他几种尾吹气流量增大的情况下,柱后扩散消失,均可出4个峰。
    对ECD检测器而言,尾吹气流量可在10mL/min-100mL/min之间。从上面实验结果可知:尾吹气流量太小,虽然灵敏度高,但是有可能满足不了分析要求,出现峰形拖尾、分离效果稍差;尾吹气大,分离效果好,但灵敏度降低。所以需要结合样品对象的分离要求考虑,如果分离对象容易分开,但各个组分浓度很低时,应优先考虑灵敏度,选择小流量尾吹气;如果分离对象各个组分浓度高,且组分难分开,就要优先考虑分离效果,选择大流量尾吹气。ECD尾吹气流量一般选30mL/min-60mL/min之间为佳。
    当然,对于不同厂家的仪器,检测器的池体大小可能有差别,因此尾吹气流量有所差别,要达到同样的分离效果,池体大的检测器需要的尾吹气大,反之就要小些。如分离同一样品,有的仪器最佳尾吹气流量是30mL/min,而有的仪器,可能是50mL/min。

    图6 尾吹气对ECD灵敏度的影响

    表1 尾吹气大小变化对氯氰菊酯4组分分离的影响

    表2 尾吹气大小变化对氟氯氰菊酯4组分分离的影响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4楼2015/07/05

    应助达人

    尾吹气不同分离度也不同。要选择合适的尾吹气。

0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6楼2015/07/06

    应助达人

    提高灵敏度,柱效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